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合作 社会保险制度

过去在我国在开展实践工作中都在强调公平与效率目标的实现,这使得现阶段开展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引起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而在新医改过程中,政府发力过猛,有存在干预过多、忽视市场因素等极端倾向。一直以来在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资源配置过程中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都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统一尽管公平与效率问题是困扰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资源配置的一个难题,但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仍然需要促进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统筹发展,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商业保险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的发挥,实现社会意理哦啊保险与商业保险双剑合璧,推动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的瓶颈分析

(一)法律地位缺失成为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性外在瓶颈。

一直以来,商业保险都没有真正获得与社会医疗保险进行合作的资格,参与资质的获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无法与社会医疗保险之间进行真正平等的写作,缺乏平等参与权,同时对于合作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关系并不明确,对商业保险的发展存在很多不利因素。

(二)基本t疗保障范畴界定不清晰

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对医疗保障与经办服务管理的补充,但是当前却存在医疗保障对象与保障范畴界定不清晰的问题,商业保险能有有效对社会医疗保险进行补充与参与,商业保险的经营风险无形中加大,极大的挫伤了商业保险的合作积极性。

(三)专业化经营能力不足(1)参与理念存在缺陷。相当一部分商业保险将于社会医疗保险的合作视为新的商业保险产品的兜售平台,将经营创收作为主要的任务与目标,主要表现在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推销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或者借助商业医疗保险的名义推销理财产品,这与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初衷并不相符。

(2)全过程经营管理的能力不强。现阶段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只参与到了部分环节,对整体的服务流程还缺乏了解,没有足够的全程管理能力与经验,难以有效开展风险管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合作深度。

(3)信息共享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支撑各项管理与服务。目前商业保险信息系统与医疗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系统没有实现对接,造成数据共享机制缺失,数据定义不统一,数据积累不全面、不连续。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也使得商业保险难以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无法为基金风险测算、产品开发、诊疗风险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不利于提高商业保险的专业化经营能力。

二、突破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瓶颈的对策

(一)加快基本医疗保障立法进程,确保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的法律地位

法律地位的确定是协调处理社会活动中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的关系的前提,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用法律的方式来明确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过程中存在的权利、责任与义务之间的关系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明确商业保险参与主体地位。借助法律的形式对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开展基本医疗保障业务并进行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的筹集、支付与管理等行为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具体的对 其权利与责任进行要求,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商业保险能否参与到社会医疗保障过程中的资格问题,明确其参与主体地位。

(2)明确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参与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能够开展保险费收取、保障基金的管理与运营、向参保人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等活动,同时还需要履行医疗费用支付、医疗保障服务的提供、医疗保障金安全的确保等义务。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商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能够更好的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调动其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的积极性。

(3)明确商业保险机构与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还需要对政府部门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关系、商业保险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商业保险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属于行政监管层面,而商业保险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中则是契约关系,还涉及到小范围的行政管理关系,商业保险向定点医疗机构购买服务与产品,同时又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经营行为等有一定的干预管理权利。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业务活动,对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进行明确,商业保险才能够更好的与社会医疗保险进行合作,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

(二)界定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的范围与空间

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所面向的保障范围与空间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需要更具参保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在整合社会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界定,将商业保险在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与空间进行界定。

(1)合理界定基本医疗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对象范畴。可以将离退休人员、中低收入群体以及短期失业群体等经济收入水平低但又具备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群体纳入到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对象中区,而对无法承担或者履行缴费义务的人群,比如长期失业人员、学生、残疾人等则可以借助政府补贴的方式使其参与到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去,而对于有着高收入的工作人员或者公职人员可以在已有的基本医疗保障基础上有选择的购买商业保险,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2)合理界定基本医疗保障范畴,扩大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的范围和空间。当前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在“低水平、宽覆盖”的原则上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注重公平性与福利性,因此很多常性病、遗传病、老年病等有着明确的发病原因并且费用起伏小的非风险疾病也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去。商业保险则不同,它更侧重于风险性疾病的保障,根据不同的投保人所表现出的疾病风险特征来阶段保险费率,能够更多样化的满足被保险人的医疗需求,可以尝试将地方病。职业病、流行病等纳入到商业保险的保障范畴中区,更好的确保商业保险的保障内容的充分性

(三)强化商业保险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的专业经营能力建设 商业保险要想实现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有效合作,参与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去,必然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经营能力,一般来说,可以从人才队伍与组织建设、参与意识的树立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推动专业化组织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商业保险如果要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涉及到的内容很系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处理相关事宜,因此商业保险粗腰设立专门的部门,专供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的业务板块,负责与其进行对接与洽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组织进行建设与完善,建立起专业的咨询、管理、理赔与数据管理等工作流程与管理制度,重视管理、法律、健康管理、信息技术等专业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建立完成的人才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工作培训,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3)树直正确的参与理念。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一项涉及到广泛民众的福利性制度,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备受关注,而商业保险作为市场主体要想参与到其中,会涉及到社会上很多方面,其中存在复杂的法律关系以及利益关系,流程很复杂。商业保险需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复杂性,始终坚持正确的参与理念,以诚信为本,积极开展更高效的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肩负起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3)强化专业技术能力建设。借助能够参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实际,商业保险需要在现有的技术体系上全面搭建与社会医疗保险能够幼小衔接在一起的服务系统与网络,完善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开展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对接工作,全面提升自己在医保策略设计、产品_发、审核保险等涉及到全程的管理能力。商业保险还需要积极与地方政府以及社保、医疗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并对信息的录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加强对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不断提升自我对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能力,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健康风险的预测与监管能力,服务于产品定价。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可以归咎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问题。新医改提倡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实质上也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种新的定位,为了在尽可能的确保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对资源配置以及办事效率的优化,这市场也是商业保险参与到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卢祖洵.社会医疗保险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周益众,曹晓红,李力达等.德国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与监管模式及其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5).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第2篇

一、网格化负责组基本情况

XX位于XX南面,距乡政府5公里,由下XX、XX、XXX3个自然村寨组成、共有XX户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XX人,低保户XX户XX人。目前,全组共有2014年至2017年已脱贫XX户XX人,未脱贫XX户XX人,经济收入主要为劳务输出、种养殖收入、中药材种植等。2018年XX组脱贫XX户XX人,未脱贫XX户XX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队伍建设

为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下,主要通过以下工作措施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建强村民自治管理队伍,激发群众自我管理内生动力。完成干坝组村民自治小组、监督小组的选举工作,选举村民自治小组成员3名,监督小组成员3名。党小组成员3名。二是建立“村小组自治分队”共创美好家园。通过村民自治小组爱护环境卫生,共创美好家园。在干坝组成立“环卫队”,每周一组织“卫工队”们拿着垃圾袋和钳子,环绕寨子,打扫卫生、拾捡“白色垃圾”,促使他们养成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果。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推行“五引导五教育”。建立了“一榜一规一训”,建立了组卫生评比制度红黑榜,制定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卫生制度常态化开展,让五引导五教育在干坝组上落地开花。

(二)基础设施

自3月以来,通过深入群众,多次组织召开院坝会,讲述“五改五化”将给村寨及村民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及变化,引导他们积极配合当前“五改五化”相关工作措施的落实。目前,XX组改厕完成13户,改电完成24户,改水完成33户,改厨完成44户,院坝硬化完成26户,屋檐沟硬化完成23户,联户路硬化完成200平方米,村寨通道硬化完成750平方米。

(三)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通过引进四季豆等种植,动员农户在房前屋后种植中年药材,提高经济收入。目前,XX组2018年种植将四季豆3亩,预期经济效益为10000元。二是夏秋攻势,动员群众种植秋季马铃薯,增加经济收入,XX组共计种植马铃薯60亩,预期经济效益为12万元。三是精准扶贫户种养殖业先建后补,共计发放13人2万元。

(四)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情况

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一直被视为民生事业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地区脱贫与否的重要指标。必须让农村贫困人口吃饭、穿衣、读书、看病、住房,样样有保障。一是教育保障。XX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口多达23人,通过“营养改善计划”“两助一免”等政策,保障农村适龄儿童能读书,读好书;大专及以上学生有3人。二是医疗保障。XX组XXX人已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工作,并针对低保、五保等实现政府兜底保障。三是住房保障。在完成2018年XX组危房指标X户,针对脱贫攻坚农村住房保障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展了透风漏雨排查工作,通过排查,XX组透风漏雨整治X户,目前相关工作已全部完成。

(五)就业情况

XX组劳动力XX人,外出务工XX人,今年推荐XX人到XX工厂务工,其中X人为精准扶贫户。

(六)易地扶贫搬迁

通过宣传动员,XX组XX户贫困户中有XX户XX人愿意搬迁,且全部选房,下步将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群众的走访及动员。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第3篇

新医改实施近6年来,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和成效,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注重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凝练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实施路径;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深化医改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充分发挥并尊重地方实践的首创精神。

总体成效

居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2009-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从31.9/10万下降到23.2/10万,婴儿死亡率从13.8‰降至9.5‰,城乡居民健康差距不断缩小。卫生总费用结构不断优化,2009-2013年,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27.5%上升到30.1%,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37.5%下降到33.9%;城乡居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2013年,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住院实际报销比分别达到73.2%和56.6%。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享受到10类41项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中国医改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机构的评估报告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医改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总体认为:中国医改在整体上将居民的需要作为优先重点,强调政府责任,引领中国卫生体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七大重点领域的进展

作为医改的“抓手”,国家制定了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包括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并取得显著进展。

第一,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实现全民医保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从2008年的11.3亿人增加到2013年的13亿多人,已基本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具体体现在筹资水平逐年提高,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筹资公平性逐步改善(图1);支付方式改革快速推进,医药费用增速有所减缓;风险保护不断加强,群众就医负担有所缓解;医保制度的发展,助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优化。

第二,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获得较快发展。建立基本药物遴选,保障居民常见疾病的必需用药;建立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等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推动药品流通领域改革;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以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推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提高可负担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不断扩大,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和患者合理用药。

第三,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开始转变。本轮医改突出强调政府对卫生服务投入的主体责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财政补助经费基本落实,大力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软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创新人事编制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探索绩效工资制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区域协同,开展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全科团队服务和签约服务,改善居民就医体验。

第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面实施,落实预防为主的理念。政府补助标准不断提高,从2009年人均15元提高到2015年的40元,项目类别增加到12大类,同时实施艾滋病防治、妇幼卫生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以及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能等,在财政投入和经费管理、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实施路径和精细化管理以及服务利用与公平性改善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第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积累了有益经验。由于公立医院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改革初期选择了17个国家试点城市和311个国家试点县开展探索。在取消“以药补医”建立合理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价格调整、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待遇以及加大财政投入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

改革效果逐步显现,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控制。对2012年底启动改革的343个试点县的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县级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和6.3%,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5.7%和7.3%),群众看病费用自付比也有所下降。截至2014年9月,64%试点县的患者县域外就诊比例已控制在15%以内,48%的试点县在10%以内,基本达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军队编制调整及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传统医疗保障已不能满足远离体系医院的基层部队官兵的健康需求。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就建立医院接诊中心的模式,在院前服务上下功夫,扩大优质高效的服务半径,解决偏远地区官兵医疗保障问题,推动部队卫生机构建设,提高部队自身卫勤保障能力进行了实践探索。

为部队服务是军队医院的根本职能和第一要务…。为解决偏远地区部队官兵“看病难”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本院针对体系部队的分布特点,在距离医院较远且部队相对集中的3个地区,大胆创新为兵服务模式,构建了区域性接诊中心,负责区域内不同建制单位的所有官兵的医疗保障,将医院门诊的功能前移到了基层卫生机构,有效提升医院服务半径。接诊中心运行3年来,极大地方便了官兵就医,有效地减少了医疗后送,培养和提高基层卫生机构自我保障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1区域性接诊中心的运行机制

区域性接诊中心作为医院门诊工作的延伸,要想得到偏远地区体系部队的认可和支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关键。

一是规范了接诊转诊程序,建立了分区保障机制。由于接诊中心是以部队卫生机构为依托,辐射保障的各个体系部队隶属于不同的大单位,在保障体系上原本没有关联。作为体系医院要积极与各单位沟通协调,为官兵提供及时、有效、方便的医疗保障服务。并明确对区域性接诊中心的工作职责,对接诊中心与体系部队基层卫生机构的关系进行梳理,明确了接诊范围和转诊要求,采取医院与接诊中心、接诊中心与保障区域部队签订协议的形式,建立起分区就近保障的新模式。医院每年召开体系部队卫生保障工作会议,通报医院3个接诊中心的工作情况,为相关部队主管领导的相互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对出现的共性问题予以当场解决,对于个别问题予以协商解决。

二是加大了物资财力支持,建立了消耗补偿机制。为增强接诊中心服务保障功能,使其具备相应的服务保障能力,在建设初期,医院根据各接诊中心建设现状和患者需求特点,投入经费进行全方位的改造。通过配置输液椅、安装空调,规范工作程序,对接诊中心的输液室进行标准化建设,营造了与医院相似的医疗条件;通过为接诊中心配置了心电图机、B超机,配置了大型x线机,更新了牙椅、麻醉机等医疗设备,创造了与医院常规检查相一致的医疗保障条件。另外,针对部队卫生机构日常消耗少、卫生经费短缺,不愿意因为零散的化验、拍片而储备大包装试剂、x片的情况,医院院特地为这些部队制作了消耗剂较少的洗片盒、定期提供拆分成小包装的常用试剂,以促进接诊中心常规设备得以低经常使用,保障官兵的基本检查。同时医院在药品、耗材等消耗物资的定期核对请领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明确了提供基本消耗物资的查验方式、交接程序和时间,便于医院根据消耗量及时向接诊中心补充。

三是加强了人员技术水平培养,建立了培训帮带机制。针对接诊中心缺少专科人员的情况,医院采取了定期派人出诊、轮岗代职和对中心人员轮流进修及业务交流的措施;针对部队任务特点,特别是野外驻训、演习期间医务人手少、技术力量弱的实际,医院专门派专科医生下部队短期代职,减少小专科疾病经常性的后送数量,同时和培养部队的专业人员;对训练、演习期间的常见病,如训练伤、皮肤病,则采取派专家集中讲课、培训指导、现场咨询等方式加以解决;针对接诊中心长期性的卫生技术队伍建设问题,如军医队伍力量不足,医院适当放宽进修要求,培养专业军士来处理一些常见问题。同时对进修的时间,根据部队作训任务作弹性调整,如外出驻训、年底带新兵期间,部队务人员紧张,医院则允许暂停进修,完成任务后回医院继续学习。通过加大技术帮带和培养力度,在培养全科医生及专科技术水平上下功夫J,有力地提升了接诊中心的卫勤保障能力,使官兵的一般疾病在区域内得到治疗解决。

2区域性接诊中心的建设成效

2.1方便了官兵就医有效减少医疗后送经过近4年的实践,通过医院的回访、上级部门的检查证明,接诊中心的建立受到基层广大官兵的欢迎,得到了区域部队领导的好评,区域内非体系部队也希望加入这一接诊中心的服务范围。这3个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周边部队门诊35800余人次,留观100余人次,承接士官选改体检4500余人次,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后送,有利于部队的。

2.2提高部队积极性培养自我保障力为促进医院接诊中心的发展,医院不问断做好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帮带,一是日常对外单位的医疗消耗由医院承担。二是医院接诊中心的招牌扩大了卫生机构的影响力,相应对地方的有偿医疗服务量有所增长,部队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增强。三是常规设备的正常使用,有效减少了闲置性损耗,有利于卫生机构的设备养护工作;工作量的增长,使储备品得到合理的使用,减少了过期报废的风险。几年来,医院为基层部队培养卫生技术人员百余人次,其中有一部分人员已经来院进修两次以上,技术士官占进修人员的四分之一。

医疗保障队伍建设范文第5篇

自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新医改方案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措施进行医改,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从2011年起,山西、福建等省将医改深入到基层。

江苏:基本药物制度权到位,公立医院全员雇佣制

多年来,江苏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7月,江苏省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医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11年,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要稳定在95%以上;到2011年,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2011年起,要在全省逐步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实现这些改革目标,主要通过5项任务来实现: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是扭转长期存在的以药补医机制的突破口和立足点。根据规划,2011年第一季度,基本药物制度将在江苏全省全部到位。城乡基层公立医院改革将实行全员雇佣制,其工资标准参照所在地事业单位编制水平进行,不足部分由财政予以补贴。同时,强化县级和社区医院的看病能力,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减少目前大医院的压力。此外,江苏补偿机制也发生了转变,省级财政补助将不直接对医院,改为以“县”为单位。

安徽: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2010年1月1日,安徽省开始基层医改试点,8月下发《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9月1日开始全面推行,并出台了一套 “一主三辅五配套”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文件。“一主”是“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三辅”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改革试点方案;“五配套”是乡镇卫生院编制标准、分流人员安置办法、绩效考核办法、运行补偿办法、基本药物使用与采购试点办法。

安徽省首次尝试国家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配送,改变试点时期省里限定品种、厂家、最高指导价,县里对数量、价格进行二次谈判的方式。由省药采中心代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面向药品生产企业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再由药品厂商来联系配送商,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中间环节,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自2010年9月20日整个统一配送工作平台开始运转以来,配送率已达到93%,基本药物价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48%。

另外,安徽将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政府编制管理和财政保障,并建立了因事设岗、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医务人员实行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分配激励机制。

山西:“1+10”模式解看病难题

2010年10月22日,《山西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及10个配套文件出台,山西在全省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10”模式的医改范围,既包括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也包括城市卫生服务机构,涵盖了城乡政府举办的所有基层医药卫生机构。改革包括服务体系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机构编制调整等多个方面。在保障机制上,出台了分流人员安置办法、机构绩效考核办法、机构运行补偿办法和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等。

山西省卫生厅指出,这次医改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据了解,截止到2010年9月底,山西已分两批在75个县(市、区)、97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县(市、区)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3%和67%。另外,自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新医改方案后,山西省就确定晋城高平市和朔州平鲁区两个县级试点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并还在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福建: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

为提高村卫生所服务能力,使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网底”更加厚实,2010年12月27日,福建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所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县(市、区)政府要将村卫生所设置规划与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原有已改造建设200所示范性村卫生所的基础上,2011年、2012年,该省将投资1.0868亿元建设9750所村卫生所。与此同时,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力度。到2012年底,全省每个村卫生所至少拥有一名经规范培训、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乡村医生。另外,建立并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相关链接

卫生部给力五项重点任务医改冲刺年政策再加码

在1月7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指出,2011年,各级卫生部门要结合医改五项重点任务,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把医改推向深入。

一是在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要重点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落实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健全基本药物制度是今年医改要突出抓好的两项重点之一。关于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各省(区、市)要切实落实好文件要求,努力建立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长效机制。

二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照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部署,卫生部研究起草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安排》。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把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为今年医改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实施。

三是在完善新农合制度方面,要着重加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基金监管运行水平。一方面,各地要对2011年基金使用进行科学测算,完善补偿方案,规范基金使用,提高基金效率,使新农合基金最大限度用于参合农民看病报销,防范基金超支风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积极推进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新农合基金管理。2011年,国家将再次提高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统一要求做好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