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学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专业方向的选择涉及到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等问题,学生对此较为慎重,各种想法都有,如哪个更容易就业?哪个能赚更多的钱?哪个学起来更简单?哪个更有用?哪个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他们对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方向拿不定注意。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我系在每个班指定了一名导师,导师从每班专业课任课教师中选出,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的指导以及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问。我从对学生的专业方向选择的指导中摸索出了一些做法,现总结如下:
一、 设置不同专业的必要性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学院经过社会调查,依据社会发展趋势,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学院自身的优势,经过多方面论证后设置而成的。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就业岗位、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等也都经过了各方面专家的肯定。各个专业方向的设置可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高一、高二所学知识的补充,还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导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指导时首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向学生阐明学院在确定专业方向上的谨慎性和科学性以及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打消个别学生认为学院在走形式的疑虑,在我担任指导教师的一个班中,就有一位学生向我提出了学院是否对专业方向的选择进行了论证这样的问题;再次介绍确定专业方向对学生个人的重要性;其次介绍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及各个专业方向能够适应的就业岗位群、开设的课程、所能达到的能力目标等。
二、 专业方向的发展趋势预测
作为一名在校的职高学生来说,其眼界必竟有限,对于某个专业方向目前的情况怎样,前景是否乐观,自己能否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知知甚少,有些学生甚至害怕进行选择,这就需要导师对每个专业方向目前的情况进行介绍,请教行家里手,对专业方向的未来发展趋势加以预测,还应对各专业方向的学习者所需的基本条件向学生逐一介绍,让学生对每个专业方向的情况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对导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导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每个专业方向的前景分析之前,需要导师查阅和收集大量有关专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的资料,本着对学生前途负责的原则实事求是地给学生介绍,提供给学生作为选择专业方向的一种参考资料。
三、 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并谨慎选择
经过导师介绍后,部份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从他们选择的标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实用主义型。考虑因素有:
1.对未来工作有帮助,具有实用导向性。
2.符合社会未发展趋势的课程。
3.具有未来经济效益
4.是否好找工作
类型二:兴趣导向型。考虑因素是是否兴趣。
类型三:从众型。考虑的因素有:
1. 好朋友选择某个专业方向,也会影响自己的选择方向。
2. 班里大多数同学都选,自己也选。
类型四:畏难型。考虑的因素有:
1. 课程内容简单易懂。
2.考试类型单一。
3.考试少。
针对以上这些因素,要求导师在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本人的爱好、优势以及各专业人才竞争形势,结合多方面的分析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但仍有一部份学生无法确定自己选择哪个专业方向,这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都不感兴趣。我在指导五年制大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对此可结合学校的优势,介绍与其所想从事的专业相关的方向,并给学生介绍他想学的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既学习所选专业方向,也能兼顾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方向。这也为学校提出了专业方向设置时应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多设置几个专业方向等相关问题。
第二:学生对自己不够了解,无法确定自己适合选择哪个专业方向。对于这类学生导师更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要和班主任老师多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优势劣势等方面的情况,再结合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一起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指导学生在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尽量扬长避短。
第三:学生对某个专业方向有兴趣,但缺乏自信导致拿不定主意。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成绩差并非智力问题,主要是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畏难情绪较大,自觉性较差,缺乏一定的恒心和毅力等导致了自信心的丧失,这样的现象在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时都会出现。此时导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并对其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多加介绍,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指导,在当好导师的同时也当好一名辅导教师,全方位作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四、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学生未来的前程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导师在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时,应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见。首先应让学生将专业方向选择意向表带回家与家长商量,再对学生和家长所选专业方向未达成一致的情况进行协调。若学生家长在某个专业方向上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可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全方位的辅导环境中学习,同时对缓解学院的就业压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专业方向的设置虽然经过多方认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难免跟不上市场发展,亟待更新,而学校教师市场调查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们可以发动家长、学生参与其中,做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对专业方向的设置,可请家长在专业方向意向表上标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专业方向的设置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五、 专业方向选择指导应尽量避免的问题
1.各专业方向学生人数相差较大。这会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分配时出现某些专业方向的学生供不应求,而某些专业方向的学生供过于求的局面。导师在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时对任何专业方向都要实事求是地介绍,不能带有任何倾向性,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长处。
关键词:学生体质测试 测试方法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67---03
1 研究目的
我国对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研究颇为重视,诸多学者也通过历年来我国对学生体质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横向比较与我国同处亚洲东部,在人种条件、生活习俗、教育体制等方面与我国较为接近的日本同年龄段学生体质,找出两国学生体质的差异,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经过翻译和整理发现,中日两国的体质测验方法多样化,其中有五项指标的测试方法雷同,即身高、体重、握力、50m跑、立定跳远。所以关于中日青少年体制对比类的文章中大多以这五项指标的值作为对比数据。
本文通过翻译和对比两国这五项指标,希望更客观的给中外学者研究中日学生体质提供建议和意见。
2 中日两国五项指标的研究方法
2.1身高与体重
身高与体重的测试方法两国基本相同。
2.2握力
2.2.1我国握力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场地器材:电子握力计或合格的弹簧式握力计。
测试方法:被测试者两脚自然分开成直立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一手持握力计全力紧握(此时握力计不能接触衣服和身体),记下握力计指针的刻度(或握力器所显示的数字)。用有力(利)手握两次。取最大值,以kg为单位,测试时保留1位小数。
注意事项:保持手臂自然下垂姿势,手心向内,不能触及衣服和身体。
2.2.2日本握力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测量方法:握力计的带有指针的一面向外,如图所示,手指的第二关处保持直角握着握力计的手柄,身体保持直立,双脚开立,胳膊自然放在体侧,一手持握力计全力紧握。握力计不能接触身体和衣服,在测试过程中手臂不能摆动。
记录:右左手交换做两次。记录以公斤为单位,不足1kg的不予计算。左右手的测量结果求平均值,取较好的一次作为最后结果。
注意事项:测试的顺序按照先右后左的顺序进行;同一受试者只能测两次,结果不好也不能重复测,最好使用儿童专用握力计。
2.350m跑
2.3.1我国50m跑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场地器材:50m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晰。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秒表使用前应用标准秒表校正,每分钟误差不得超过0.2秒。标准秒表的选定,以北京时间为准,每小时误差不超过0.3秒。
测试方法: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测试。站立起跑,受试者听到“跑”的口令后开始起跑。发令员在发出口令同时要摆动发令旗。计时员视旗动开表计时。受试者躯干部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停表。记录以秒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零进1原则进位,如10.11秒读成10.2秒,并记录之。
注意事项:受试者测试最好穿运动鞋或平底布鞋,赤足亦可。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发现有抢跑者,要当即召回重跑。如遇风时一律顺风跑。
2.3.2日本50m跑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准备:如图1所示,需要长度为50m直道的场地,发令旗和秒表。
方法:起跑采用站立式起跑,受试者先在起跑位置站好,当听到“预备”口令后发令旗由下至上挥动的同时开始起跑。
记录:从通知开始时到受试者躯干部分到达终点线的垂直面为止,记录时间,(头部,肩部,手脚先到达不算)。记录单位为0.1s,不足0.1s忽略不计。
注意:跑道必须是直道,不能是弯道。受试者不能穿跑鞋,不能用起跑器。受试者必须跑过终点的5m后才能减速停止。
2.4立定跳远
2.4.1我国立定跳远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场地器材:沙坑、丈量尺。沙面应与地面平齐,如无沙坑,可在土质松软的平地上进行。起跳线至沙坑近端不得少于30cm。起跳地面要平坦,不得有坑凹。
测试方法:受试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最好用线绳做起跳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缘的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cm为单位,不计小数。
注意事项:发现犯规时,此次成绩无效。三次试跳均无成绩者,再跳至取得成绩为止。可以赤足,但不得穿钉鞋、皮鞋、塑料凉鞋测试。
2.4.2日本立定跳远的测试方法及要求
准备:如果选择室外场地,则需要准备一块沙坑,卷尺,扫帚,平沙坑道具。距沙坑前沿30cm-100cm处设置起跳线。如选择室内场地则需要将垫子置于墙边,一端紧靠墙壁,另一端30cm-100cm外利用胶带做一条起跳线。
方法:受试者两脚开立两脚自然分开站立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超过起跳线前缘。两脚原地同时起跳。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以cm为单位,不计小数。记录:丈量受试者身体最近着地点后缘与起跳时两脚中点的直线距离(参照图2)。记录单位是cm,不足1cm的忽略不计,测试两次,选择最佳成绩记录。
注意:起跳线距离沙坑或垫子的距离视被测者能力决定。起跳时两脚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在室外场地保持沙面平整,室内场地要用胶带固定垫子,尽量选择不滑的垫子。测试前应先确定起跳线中点位置,这样便于测量。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身高和体重两项指标的测试两国的测试方法相同,测试仪器原理,记录单位均相同。
测量握力的时候,日本规定测量顺序是右手一左手,求平均值,每个受试者可以测两次,取较好成绩记录;我国是用有力(利)手握两次,取最大值。这样我国的测量结果一定程度上比日本占优势。
比较两国50m跑测量方法发现:我国测试50m跑的场地规定是,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地面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要清晰。日本测试50m跑的场地规定是,50m直道的终点处延伸5m,受试者必须跑过终点的5m后才能减速停止。日本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受试者提前减速,保证50m测试距离内是全速跑。测试方法细节的不同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日本测试结果必然比我国占优势。
在立定跳远的测试方法比较发现,虽然两国在测试用器材原理上基本相同,但在测量方法这一细节上发现,如图3所示:图中①表示我国测量距离,②表示日本测量距离。日本为了方便测量在起跳线上规定了一个中点,受试者两脚站在中点两边,承预备姿势,受试者跳出后,丈量距起跳线最近落地脚后缘与中点间的距离作为成绩。而我国测量成绩是丈量起跳线至最近落脚点后缘的垂直距离。日本的测量方法较为简便,测量结果更客观的反映了受试者跳的能力。这样的测量结果对于测量目的是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项目更有说服力。如国图3是同一受试者用两国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众所周知,两点垂线段最短。而日本测量方法上这一细微之处恰恰在测量结果方面较我国占优势。
就业前景:
1、机遇:微生物产业将会进一步崛起,就业机会增多;
2、挑战:用人单位对此专业的人才要求条件普遍偏高,造成部分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就业方向:
1、生物学专业毕业生总体来说大多数是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工作,此外还可以在制造业,特别是在食品工业、饮料生产、药品制造、洗涤清洁剂制造和肥料、植物保护材料制造业工作;
[关键词]生物物理 交叉学科 研究生培养 创新能力
当今,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自然科学各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了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物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物理学中的理论模型、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在生物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具有创新性、对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物理新技术正是在跨学科研究中发展起来的[1]。因此,国外许多研究型大学纷纷成立了生物、物理和工程学的跨学科研究组织,并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跨学科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处在一个起步阶段,相关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3]。如何借助跨学科研究,使研究生教育与现代科技的交叉渗透整体化发展相适应, 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和加强的课题。因此,本文以生物物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为典型研究范例,对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阐述实践中探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开展生物物理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索,有利于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传统优势学科物理学、光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培育和造就新的优势学科,催生新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造性,造就具有复合知识结构、能力与素质的创新人才;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跨学科带头人的迅速成长,为申请国家重大科技课题储备人才。
一、构建交叉学科研究组织和平台,发挥现有学科优势与特色
成立跨学科研究中心、交叉学科研究实验室等跨学科组织,以此学术组织汇集来自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研究生一起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实质性渗透、交叉和融合。美国许多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如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拟定了“Bio-X”计划,组建了跨物理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中心,把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集中到共同的生命科学问题研究中去,以便更好地发挥物理学的思想、理论、技术和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4]。北京大学成立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开展生物、医学、物理学、工程学跨学科研究,培养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在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5]。
建立交叉学科研究组织和平台, 是开展跨学科学术研究的重要保障。在此方面,以我校光学国家重点学科和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学科为依托,建设了生物单分子操纵和光量子生物探测交叉研究中心;依托我校物理电子学科,建立了生物物理测量交叉研究实验室;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建立了神经生物信息学交叉研究室。吸引物理学、生物学、电子信息等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力量,引进了日本理化研究所蛋白质结构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员,并以此跨学科研究组织为基础,申请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国际合作项目以及重大专项课题。以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为导向,组建了三个交叉研究学术平台:(1)生物光,以生物光子学与激光医学为重点,开展生物单分子操纵和光量子生物探测交叉研究,利用光学测量手段探测各种生命信息,研究生命系统中的光效应,开发新型生物光学材料和光生物传感器;(2)生物电,主要在细胞生物电、神经生物电以及生理电信号检测方面进行理论和应用交叉研究,以电子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为背景,以脑-机交互和脑控机器人研究为重点突破,进行前瞻性、交叉性的基础应用研究;(3)生物磁,进行了生物弱磁测量和生物电磁效应的交叉研究,以生物弱磁测量方法和磁场对细胞膜离子通道特性影响的实验为突破,在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上进行生物物理交叉学科研究。这些学术研究组织和平台的建立,为研究生进入交叉学科前沿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效率。
李俊清教授不大爱讲话,他把对祖国绿色事业的热爱,都化作了创先争优、播洒新绿的具体行动。他是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生态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作为林业科学家,他奉献的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身为绿色园丁,他造就的是高质量森林生态人才。
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领略他的风采:他在学校首次开出了“保护生物学”和“生态旅游学”等新课;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率先开展生态学的双语教学;创立了完整的生态学课程体系和课程群,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保护生物学》著作,还主编了《生态旅游学》《生态旅游资源》等多部教材。他主编的《森林生态学》教材两次再版、5次印刷,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他主持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的双语教学研究、精品课程研究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京郊大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对北京喇叭沟门、松山、百花山等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保护区的系统研究,他开创了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研究,成为生态学科的第二个专业领域;在他的主持下,在北京松山、百花山等地建立了10多个教学科研基地,组建了生态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培育了保护生物学的新学科增长点,开辟了恢复生态、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学、生态旅游等研究方向,拓宽了学术领域。
在科学研究中,他主持完成了国内和国际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构建技术”“北方地区引种珙桐栽培技术及毛种露天低温催芽种苗培育法”“沙地海岸松优良品种培育技术”分别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创新性研究成果。他主持完成的 “我国北方几种典型退化森林的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成果获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获得了“植物多酚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等5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与人合作出版了《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等著作,主编《北京山地森林的生态恢复》《额济纳绿洲胡杨林研究》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