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行业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业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蕴藏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也改变着传播手段和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媒体市场更需要专业化,以填补行业分众市场的需求或空白。相对于大众,分众虽为少数,但却是行业报最精准、最核心的目标用户,黏住这些目标用户,也就使转型升级路上“不丢失一个读者”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行业报有630余种,占全国报纸总数的1/3。行业报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其在积极发挥政治导向的同时,还要积极发挥产业导向、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的作用。市场天生与数据不可分割,数据的使用对新闻报道而言意义重大。数据新闻也是新闻,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也都有着严格和硬性的要求。行业报专业性强,在新闻报道中合理有效使用数据,能够提高其准确性,发挥其传递经济活动信息、阐释经济现象、指导决策行为的功能。
行业数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丰富性。虽然针对单一行业,但行业数据的种类极其丰富,从生产、流通到消费,从价格、行情到趋势,从消费对象、市场占有率到发展空间,都呈现出波动起伏的特性,尤其是资本、金融、证券以及汽车、医药、房产、粮油等行业,变化趋势更为明显。这种波动变化,为行业报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报道资源。二是权威性。新媒体的碎片化、开放性,使海量数据充斥世界,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提纯”并生成有用信息,有利于纠偏扶正。行业报先天具有的公信力以及行业专业水准,使其刊登、的各项数据更为用户所认同。行业报作为第三方机构,各种不同的数据信息集于一身,也便于用户浏览、对比和判断。三是直观性。采用图标、分类等方法,将抽象的数据归纳表现,简洁明快,节约版面,一目了然。在版面编排时,还可以将一些抽象数据以创意图片、漫画的形式表现,精美雅致,诙谐生动,集新闻性、艺术性于一体,增强了表现力。有些事件成百上千字尚描述不清,但一张图表就交代清晰了。新华社近些年常采用数据图表来报道相关新闻,颇受好评。
行业报数据的路径选择
各种机构的行业数据信息。每个行业每天均有大量数据信息,行业报可择重点,及时。如《粮油市场报》在一版、三版专门开设数据专栏,对粮油价格指数、市场行情等相关数据进行,专人负责,每期更新。其中,一版开设的《价格指数》《监测价格》《竞价交易》等栏目,从宏观上提供了全国粮油市场价格及销售变化情况。三版推出《表观天下》栏目,从微观上表现包括主粮、杂粮、油脂、食品,进口、出口、成本估算、价格走势等分品种、分时段的详细情况,同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解读与研判,可谓“一报在手观天下粮情”“有用信息吃干榨尽”。《证券时报》《期货日报》等行业报也将行情交易作为版面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建媒体行业指数、行业报告。利用数据库和专业团队,世界上不少媒体创建了各具特色的行业指数,并持续,一些指数历经岁月洗礼,成为判断行业运营情况的“风向标”。如英国《金融时报》股票价格指数,分为30种股票指数、100种股票指数和500种股票指数等三种指数,其在《金融时报》上刊登以来,影响了几代人。由《华尔街日报》编辑部主持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已然成为世界金融文化的符号之一,早已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的财务报表。《福布斯》《财富》的两个版本的“全球企业500强”,也都是运用行业数据研究的杰作。国内《第一财经日报》近年来了有关理财等的行业指数和行业报告,也在不断探索之中。
策划数据新闻。作为在数据时代下精确新闻学的发展,数据新闻的生产过程更为精细化,数据新闻并不仅是“excel+平面版式设计”,而是统筹运用社科研究、新媒体技术、美学设计等多学科技术手段,把庞杂数据之间的关联、行业数据与社会经济的关联,以更简洁的视听、图文等形式向用户展现。这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闻生产方式已被《纽约时报》等数家世界主流媒体所采纳。百度也曾于2008年推出“化妆品风云榜单与报告”,以网民的搜索数据为研究基础,推出系列分析及文章,多个化妆品关注榜单,试水数据新闻。
在传播平台上,除报纸刊登外,行业报还应充分利用网站、彩信、客户端、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媒介,丰富传播载体,最大限度地释放数据带来的“利好”。当行业报纸流失的读者又成为行业报创办的其他媒体产品的用户,当用户随时随地都能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资讯,行业报的发展也有了生机。
数据平台的模式构建
将单调的数据转化为“注意力经济”,当然不仅仅是把数据照搬上报上网那么简单。对于亟待转型的传统报纸来说,数据新闻的实现,除了提升内容品质、拓展业务链条外,还包括打造数据采编、数据分析以及数据互动等立体化平台,从而由数据的传播者逐渐演变为数据的整合者、缔造者,转型为信息供应商。
那么,如何构建行业报数据运营模式呢?就需要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销售上下工夫。
数据的采集。统计学告诉我们,样本选取越多,得到的统计结果就越接近真实。作为数据的源头,数据采集的广度和效率关系到数据的准确、严谨。对于行业报来说,一方面可以设立自己固定的信息采集点,按一定时间周期采集所需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政府、组织机构中已有的采集布点和信息数据。第一种,需要报社加大投入,成本高,益处是信息资源独享;第二种,可采用信息购买、栏目合作或版面置换方式进行,资金投入较少,但缺乏自主性是其软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所选取的数据都必须全面、真实、有效,其中不涉及任何主观因素,确保客观准确。
目前,一些专业公司运用科技手段,采用互联网抓取等形式,收集网络目标数据源。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快捷高效,但由于所采集来的信息存在年份残缺、资料不全、样本意义不强等先天性缺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的准确度。行业报可以结合本行业情况,从点到面、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构建完善信息采集体系,为未来发展夯实根基。
数据的分析。数据是枯燥的,但是其博大精深、奥秘无穷。通过数据梳理对比、追根溯源,能发现许多表面看不到的“隐形宝藏”。数据分析,就是走到数据深处,揭示数据背后的价值。
数据分析首先要对收集的数据甄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其次要进行数据对比,横向纵向、寻找异同;第三要进行数据深加工,得出结论、作出判断。行业报要发挥自己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对收集的行业数据进行梳理,对重要数据进行准确、到位的解读,揭示出市场的走向、行业的发展脉络和产业的发展规律,给业界以启示。同时,还可以邀请业界的专家、学者参与,增加数据分析的广度与开放度。
有条件的行业报可以组建专业分析师团队或研究机构,并借助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等专业工具;专业的事通过专业人员、专业工具来办,更有可能事半功倍。
数据的销售。数据其实也是一门生意。以数据为产品,可以构建更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对于产品而言,可生产行业年度报告、季度报告、月度报告,也可制造行业内分类更细的产业分析与预测,或为单一客户量身定做数据情报、产品评估等个性产品。对产品形态而言,可以采用报纸或其他纸介质的形式出版,也可以通过网站、手机报、客户端等新媒体载体传播。对于不同产品,采用会员注册制或者购买制等,根据服务内容和时间长短收取费用。
数据销售还可以与广告客户数据库、读者数据库等有效嫁接。通过对数据库资源的系统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公关策划、宣传推广、展览展示、咨询顾问等解决方案,形成报纸专业化的整合服务平台,最终打造报纸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些行业数据具有保密性或者隐私性,行业报要做好必要的风险防控,确保数据的安全。
一、专业类报纸的现状
(一)专业类报纸的现状
传媒发展研究所编撰的报业蓝皮书《中国报业发展报告2007:创新成就未来》,该蓝皮书在系统完整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2005-2006年度全国报纸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出版情况和经营状况,并对报业发展形势做出科学评估。
蓝皮书指出,在报纸结构方面,主要分为党报类报纸、晚报都市类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和行业专业类报纸等四大类报纸。
其中,行业报主要又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全国性的行业报,主要集中在北京;第二类是区域性的行业报,分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常被称为专业报,第三类就是企业所出版的专业性报纸。
蓝皮书指出,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持续增长,生活服务类报纸出现波动,行业专业类报纸发展提速。总体出版形势是实现了稳中有升,但各大门类报纸之间,特别是行业专业类报纸的各细分类别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2005-2006年度,行业专业类报纸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树立“资源中心观”的发展理念方面有较大进展,主要出版指标增长幅度明显提升。我国962种行业专业类报纸,包括了24个子类别,各子类别报纸的发展很不平衡。从主要出版指标看,教学辅导、国际时政、文摘、少年儿童等类报纸发展势头良好。教学辅导类报纸出现高速增长,这类报纸的数量仅占我国行业专业类报纸总量的6.8%,但平均期印数占全国行业专业类报纸比重高达38.2%,超过了1/3。专著于国际新闻报道的国际时政类报纸发展势头强劲,居各类行业专业类报纸首位。
然而,多数子类别行业专业类报纸的出版形势依然严峻。例如,直接服务“三农”的报纸出版十分薄弱,占全国各类报纸主要出版指标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服务于农村市场的科技、卫生、文化的专业“三农”类报纸发展尤为滞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综合科技类报纸尽管为数不少,但整体发展状况堪忧,平均期印数虽略有增加,但平均每种报纸的发行量只有4.26万份。信息技术类报纸2003年以来出现整体持续下滑趋势。企业类报纸是我国行业专业类报纸中数量最多的一个子类别,品种多、分布散、规模小是这类报纸的总体特征。此外,以儿童、妇女、老年、农民、科技人员等群体为读者对象的对象类报纸,出版形势依然没有走出低谷。
(二)专业类报纸的困难
当前,行业报纸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发展时期较短、积蓄的力量不够强大、参与市场的程度不够高、利润来源单一化(主要是来自广告和发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需求发生新的变化,广告承载体增多,如依托于互联网的网络广告发展迅速、户外平面媒体也异军突起发挥了重大影响力。这些新事物的介入,让行业报的广告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一部分客户被新载体瓜分,行业报纸的广告营利模式受到严重的威胁。除此之外,一些综合性和都市类的报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也不惜牺牲一定的版面开辟行业专版……特别是,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专业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分析其原因:
1、体制的束缚。专业报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创立的,隶属于行业主管部门。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的办报模式过着“旱涝保收”日子,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办报人手脚。
2、专业报之间竞争加剧。从大环境来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报纸之间的竞争开始加剧。报纸行业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各种专业报纸的业务边界并不是清晰可见的,虽然各有各的重点,但一定的交织还是客观存在的,从这个角度讲,这也加剧了竞争。
3、读者争夺不断加剧。面对专业报纸的发展,综合性报纸也不甘示弱,大部分综合性报纸将社会偏好与自身发展相结合,扩展版面内容,呈现出一定的专业色彩。比如一些报纸扩展了人们所关注的经济态势、卫生医疗、科技发展、法律救助等版面,这无疑造成了对相应专业报纸的压力
4、专业报自身因素限制。作为专业报不同程度带有行业封闭型色彩,在编发稿件中往往不考虑读者的感受,还带有明显的机关工作特征,从而降低了社会影响力。
5、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随着电脑、数字电视、广播、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及方便,传统纸媒体深受冲击,更不说专业报。
二、专业类报纸的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实现强国梦的一项战略任务,这也为报纸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仅从体制上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从政策上给予了强大的支持,而社会事业、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为报纸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正因如此,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专业报纸所独有的行业特色,依然让其享有独特的竞争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专业报纸的发展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行业生产要素的六栋和产业转移的速度大大提高,各行业呈现出新变化,这些新的变化都为行业报提供了许多新信息。新的信息充实了报道资源,这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客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不断加快社会建设,百姓的日常生活结构已经呈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生活需要相对减少,人们在服务信息上开支不断增加,对信息需求更为紧迫,从需求的角度来讲,这也是行业报纸的机遇。
国家政策也提供了良好机遇,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将是发展的重点,作为重点行业,行业报纸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也将享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专业类报纸发展趋势
对专业类报纸而言,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富有挑战。专业类报纸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从现阶段我国专业类报纸发展的特点出发,深刻认识发展机遇带来的挑战,深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艰巨,全面、正确、深入地研判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转变思路,更新理念,开启新的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开创一个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专业类报纸属于小众媒体,也称窄众媒体、分众媒体,主要面向以经济活动为职业的企业家、经理人、企业公司、投资者以及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者、研究者。专业类报纸由于面向的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具创新力的人群,因此是具有相当读者的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资本的进入,使专业类报纸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和重视。这些趋势主要体现在:定位逐渐明晰、读者趋向细分、资源走向整合、地域面向全国、品牌走向权威。
1、鼓励打破现有区域、行政和行业分割,培育强势传媒企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传媒产业领域,倡导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2、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公益性出版单位和转企改制的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改革目标和根本任务分别提出了要求。
3、打造专业的行业资源中心。平稳的不急不慢的发展姿态让行业报赚足了本钱,面向未来,行业报要想勇立潮头,就转变旧的观念,变革思维,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创新赢得未来。以创新促发展,行业报纸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就是要在其行业定位的基础上,打造专业的行业资源中心,以信息的全面、以信息的权威、以信息的专业形成新的集聚点。
4、定位于细分受众、针对特定群体传播信息的报纸越来越占据主流。从这个角度看,专业化的报纸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有了定位,才能更好地进行生产。实际上,随着报纸竞争的日益加剧,市场细分和读者细分已经成为许多报纸寻找定位、张扬个性和错位竞争的致胜法宝。许多报纸对自身的读者定位有更严格的区分和界定,比如,财经类报纸办给理财人士看,体育类报纸办给体育迷看,消费服务类报纸办给消费者看等等。
四、专业报的发展模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报纸种类,专业报具有其独特的特点,独特的定位,对专业方向的焦距让它很明显区别于综合性报纸,这是专业报区别于综合性报纸的一个方面,从专业报纸内部来讲,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济规模、不同的行业目标、不同的行业地位,这些都对没份专业报纸产生重要的影响,个体的是丰富多彩的,专业报纸更是如此。
(一)具备一定的盈利模式
通过报纸的发行和刊载广告,行业报纸具备一定的营利模式,而且这占据了行业报收入的大部分。
一是,行业报定位于行业本身,面向定位行业发行,竞争对手较少,基本不出现大打折扣等恶性竞争的局面。一般来讲,行业报纸发行的售价不低,报纸成本与发行收入基本保持平衡,有的还是营利的状态。以《中国剪报》为例,其发行量最高的时候达到80多万份,较高的发行量就能保持其利润。也有专家认为,报纸就应该依靠发行赚钱,这就是盈利的最好模式。
二是,充分发挥渠道的优势。根据行业报自身的定位,其所依托的行业本身就是发行的一个重要渠道,例如航空业、邮电行业、铁路行业,这些行业报都可以依托行业优势加大发行量。《人民铁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自1991年办报发行以来,其充分利用铁路行业本身的优势,通过发行营利,甚至还利用自身铁路渠道承接其他报纸的发行。
(二)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开展行业特色活动
随着管办分离的落实,许多行业报纸逐渐进入市场利用行业地位优势,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对于促进行业报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行业性报纸和综合性报纸的主要区别在于受众的多少,显而易见,综合性报纸的受众要比专业性报纸的受众多得多,因此吸引了绝大多数的广告商,而行业性报纸除了与其行业相关的一些广告,其他的广告几乎见不到。即便如此,行业性报纸在举办一些活动的时候,还是拥有其他一些媒体所没有的资源,包括政府的支持,行业支撑,其他关联资源,以及媒体资源。
政府支持,主要是来自于行业性报纸的主管政府部门,这样的媒体具有其他非政府主管的媒体的资料“引用和查找的优势”,他们比较容易获得来自于政府的权威信息,政策、审批、政府数据统计等等。
行业支撑主要是业内的产、销、客户一条龙资源支撑。其他关联资源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由行业资金支持,客户关系,销售渠道,完善的管理和运作团队,良好的经验。行业性报纸组织活动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活动可以与行业最新的东西结合起来,并且吸引相关的专家、政府官员、其他组织、民众乃至跨国企业的关注,比如相关的专题展览,博览会,高端论坛,研讨会,培训班等。还可以利用行业报纸的专业性强、政府主管等特点,与相关的组织联合,举行一些认证、专业评比、技能竞赛等活动。
媒体资源主要是来自于行业性报纸的品牌效益、管理体制机制、成熟的人才队伍等。
有一个很好地例子,2001年5月中国黄金报社在深圳召开第一次大黄金行业的“中国黄金报理事会”140多位黄金生产、首饰加工、批发零售企业老总参加了会议,这是昔日不相往来的上下游企业老总们第一次坐到一起,这是中国黄金史上的第一次,促成了许多商机。现在这种沟通已经形成了机制,《中国黄金报》为这些理事单位的每一次链接都会产生新的新闻资源和广告资源。
“行业”这个词语在行业性报纸丰富资源的同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市场空间,太过于狭小,行业性报纸不但要寻求专业化和行业化,更要寻求一种接地气的模式。
(三)跨媒体运作新模式
贯通式发展是行业报的新模式,即行业报延长纵深,形成产业链,将产业的上下相连接,创造出一个更大的舞台,挖掘更大的市场空间。这对于行业报纸而言,扩大纵深形成了一条线,但当纵深扩展到一定的程度,其所能带来的机遇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横向扩展的策略,从而形成多点共向支撑的局面,形成盈利网络,最大程度实现专业报纸的增值。
另一方面,行业报实施跨媒体运作比综合性报纸更有优势。《中国交通报》总编辑杜迈驰说:“行业报打造自己的服务产业链有特殊的基础和优势,包括硬件、人脉和受众忠诚度等等。”
张炳南(经济学博士)说:“媒体报纸通过新闻采访获得的信息资源成本很高,所创造的新闻信息如果只通过报纸进行一次性平面传播,成本不可能降下来。只有通过多次传播,才能有效摊平信息进入组织的成本,并实现信息增值。”“要紧密跟踪信息传输技术的最新发展,现代科技发展出什么样新的传播技术,我们就和行业的信息需求结合起来,产生一个什么样的专业数字信息服务产品。”
新媒体的出现,给行业报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它可以让行人停住匆忙的脚步,它可以提供一种更为舒适更适合生活的方式抢回原有的市场份额,还能发掘客户潜在的消费需要。
长期以来,专业类报一般习惯于“我有什么就报什么”,对于读者的需求研究很少。这样发展下去,信息类报纸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弱。放眼当今,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竞争最有效、最有力的一个手段,就是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切实加强科技信息报道策划工作。
一、 我国专业报发展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业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我国现有1938种正式报纸,其中行业报1129种,数量大大超过了美国。而以医学卫生专业报为例,全国就有近50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最近几年,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专业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除少数几家专业报适应性较强,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外,大多数专业报面临着严重危机,分析原因主要有:
⒈办报体制的羁绊
专业报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创立的,大部分隶属于与专业有关的厅、局等衍生主管部门,属公费办报。这种办报模式有正负双面影响,其中“旱涝保收”小康式生存环境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办报人手脚,部分专业报仍由上级行政领导任总编,使报纸缺乏独立操作的环境及能力。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进一步深入,这种旧的体制模式很快会消失,如果专业报不谋求发展之策略,办报人思想不转变,认识不到形势的严峻,那么无论对上级主管单位还是报社自身均无好处,一旦“断奶”,淘汰将成为必然。
⒉专业报之间竞争加剧
从大环境来看,专业报面临的不光是自己省内的竞争,全国范围也有对手,更何况境外争夺也在步步逼紧。从小气候来说,各专业报虽然内容、对象等方面有所侧重,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象的存在,客观上加剧了竞争。有的专业报通过行政干涉手段来争取发行量,但此乃下策,强拉硬塞的结果反而使自己失去竞争力。
⒊综合性报纸争夺读者
综合性报纸为了自身的发展及社会需求,纷纷扩展内容,扮演起“专业”角色,与专业报抢稿件。不少综合性报纸加大了经济、卫生、科技、法律、维权等内容的版面,造成对卫生、法律、科技等专业报的压力,而综合性报纸有着影响面广、大众易接受等优势,这是众所周知的。
⒋专业报自身因素限制
作为自己本行业兴办的专业报,不同程度带有行业封闭性色彩,在编发稿件中往往首先满足部门自身的宣传,因此,带有明显的行业部门机关特征,从而降低了社会影响力,限制了读者覆盖面。行业的需要不一定就是老百姓需要,版面上文件、报告太多,会引起读者反感,失去读者对报纸的亲和力。
二、 我国专业报发展的前景
尽管我国专业报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在报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专业报以其行业特色和知识性,仍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行业宣传的需要
专业报的产生是各行业自我宣传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使专业报有了明确的办报主体,办报经费得以保证,专业报主管部门经济、政治等方面实力越雄厚对专业报的扶植也越得力,成为专业报得以生存的主要支柱。这也是近几年部分专业报发展较快的主要因素。
⒉满足群众多方面阅读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发生变化,他们对不同种类及层次的信息感知愈来愈迫切,过去那种单一的宣传方式及大报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很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高品位、有特色、有个性、耐人读的专业报越来越受人青睐。
⒊发行市场依然很大
专业报发行问题一直困扰着专业报前进,有人认为受专业性质限制发行量很难突破,其实不然。就拿医学卫生专业报为例,在专业报中一直以“大户”身份独领,浙江省公开发行的有:《生活与健康》,周二报(10万份),医学会主办;《当代家庭报》,周一报(12万份),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未公开发行的有《浙江老年报》及《浙江卫生报》,粗略估算,此4份报纸有30万份总发行量,按浙江省138.44万户(4446.86万人口)计,每46户才拥有一份,况且《生活与健康》为全国发行,可见市场之大。
三、 我国专业报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报纸虽然是一种精神产品,但它仍然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就必然经受市场考验,同时也必然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平等竞争、自主选择、优胜劣汰等。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境况的专业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立住脚,并勇敢地迎接挑战呢?笔者认为专业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对专业报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⒈报纸的定位
每种报纸一般都有一个定位问题。报纸的定位是指报纸面对何种群体,主要传递何种信息,为谁服务,如何争取广告客户等等。特别对专业报而言,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策略尤其重要。例如《平安时报》的定位是公安干警、交通行业、驾驶员、社区工作者;《农村信息报》的定位是农村及农村科技工作者;《浙江市场导报》的定位是宣传浙江经济、个私经济和浙江市场的新成就、新情况,为浙江创业者引路,为中国民营经济代言;做最好的财富周报。
不同的报纸定位不同,报纸阅读的对象就不同,其发展思路、营销策略都有所不同。例如省级行业报的定位是:读者以本行业人士为主,信息主要是关于行业的,这种报纸发行量不是很大,但必须及时宣传新科技、新思维,以满足读者群对新知识的渴望,稳定读者群。专业报发展中就必须根据读者群的需要明确自己的办报宗旨,为读者群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专业知识指导,同时还要及时准确地反映相关群体的呼声与观点,形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办报风格,才能稳定读者群、发展读者群。
⒉报纸的发行模式
报纸的发行模式不同,对报纸的经营运作有重大影响。对专业报来说,读者更多的是通过自费订阅来获取报纸,因此,发行方式更多的是投递而不是零售。对于报纸的传递速度,报纸发行上流行“出好报不如出早报”,早和快是发行制胜的一对法宝,发行的时效牵涉到好多环节:编辑部能否按时交版?印刷厂的设备是否先进,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报纸印出来交给发行部门?发行部门如何尽快分发好,在最短时间内送到发行站?发行站能否及时组织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这是一个接力赛,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卡壳”,都会影响发行的时效,因此这“一条龙”要有明确的规范,分清责任。所以,必须选择投递及时、准确、服务质量好的发行模式。
此外,不同报纸的读者地域分布有所不同,其发行模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如《农村信息报》,该报的读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中心城市读者较少,发行量也少。所以,采用邮局发行模式,以争取更多的中心城市读者,提高中心城市的发行量,从而吸引广告客户。而《浙江市场导报》的读者主要是经营者、企业家、主要分布在市场及城镇,因此,采取自办发行模式较为合适。
⒊报纸定价与资金运作
报纸的定价与报纸的发行方式、成本核算、竞争对手的报价,广告收入的预期、读者心理等有关。一般而言,大多数面向市场的市民报,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大的发行量,再用尽可能大的发行量吸引尽可能多的广告,以广告费弥补报纸发行的亏损,报纸最终获取利润,国外报业经营者把这种发行量与广告收入的关系称为“发行螺旋”。这种策略使发行收入无法抵消纸张成本,发一份亏一份,成本核算就是关键问题。低价报纸成本负担很高,广告是否能填满这个洞?何时能填满这个洞?而报纸的定价高,发行收入高,成本消化快,又担心发行量上不去。因此,如何准确平衡定价、发行成本、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关系,形成资金运作的良性循环必然是专业报发展的一个核心环节。
当然,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专业报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读者群体和广告厂商的市场肯定。例如《浙江市场导报》在紧抓工商系统这条已建立多年的发行主渠道的同时向外延伸,借助行业信息员推广宣传报纸,从市场到城市,从个体户到大企业、到浙商,走出了一条逆向行驶发行之路,正因为实施的是“市场包围城市”的战略,在群众中根深叶茂。不少普通读者就因为手中有了一份《浙江市场导报》,在经营、生活中遭到困难,就在第一时间想到向《浙江市场导报》求助,而导报记者通过媒体优势,一次次诚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给导报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这些读者对导报的感情更深厚了,从而促进了发行。对报纸来说,如果质量是根本,发行量则是保障,保障报纸有一个不断自我发展的后盾。发行量越大,报纸实力越强,有助于提高报纸质量,而质量的提高又能拓展发行空间,由此形成报纸运作的良性循环,促使报纸越办越红火。
四、 对专业报发展的建议
当前专业报的发展已经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机制。我国大量专业报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寻求更大的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专业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发展思路、提高办报能力。
⒈更新观念适应市场,尽快转变体制
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有些专业报思想转变快,他们大胆摆脱来自上下左右的种种束缚,自寻出路,在战略和战术上胜人一筹,坚决从过去陈旧的窠臼中走出来,走向普通人的生活,走向色彩斑斓的市场中,报纸得以较快发展。但也有一些专业报市场适应性差,观念陈旧、缺乏竞争意识,以不变应万变,任报纸萎缩或处于维持状态,这样难免遭受停刊、出让刊号等结局。《医药时报》便是一例。
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同时,专业报在内部管理体制上也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一张好报纸需要一个优秀的办报群体、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办报空间、一个有激励机制的良好氛围、一个正确的办报理念,而报人应是有理想、有能力、有活力、与时代合拍的新人。所有这些均需以转变体制为前提,政策宽松、人才可以流动,体制活了,报纸也就更活了。
⒉准确定位读者群,不草率扩大“领地”
专业报必须立足本行业,从内涵中开掘,外延中拓展为主导思想,定位于相应的读者群。如发行量较大的《科学时报》定位于高层次知识分子,该报纸改版后组稿思路清晰,文章内容吸引人,受到广大中青年知识界读者的欢迎。
与此同时,专业报需要坚守专业色彩,不草率扩大“领地”。行业报的专业特色是伴随着它的诞生、成长过程而逐渐形成的。个性是专业报的生存基础,失去专业特色就会失去生存的条件。综合性报纸所设的专版专栏有不少局限。所以专业报在不藐视综合性报纸专版专栏的同时不必过分畏惧他们带来的压力。坚守专业阵地并深度切入专业,发扬自己优势仍是一条通往光明的捷径。
⒊抓好发行工作,整合发行模式
发行工作在报纸发展过程中一直起重要作用,报纸起落与发行量关系密切。发行工作所有报纸都在做,但看谁做得巧做得妙。一张报纸要脱颖而出首先得使它引人瞩目,报纸同属商品,同样需要自我推销、自我宣传。人们如果不了解有这么一份专业报,那么何从谈起喜欢它、订阅它。杭州日报社主办的《都市快报》从发行第一天起就在街头巷尾设点或请人流动叫卖,效果很好,一方面让更多读者了解《都市快报》,另一方面也方便群众买报。专业报也可以尝试走这条路,如经济类报纸完全可以在市场、商街等地方设摊或流动卖报,让经营者、消费者抽空读一点专业和维权方面的知识。至于在其他媒体做广告也有相当效果。
在发行模式方面,专业报可以建立水平式发行体系。水平式发行体系是指邮局发行与自办发行并重,即两条腿走路。这一模式是最适合专业报发行的。它的特点是报社可以根据读者分布的地域特点,把邮发和自发结合起来,利用邮发的收订、运输、处理、投递四大网络可以使得外埠边远地区的读者能顺利地见到报纸,这远比自身在省外各地建立一支庞大的发行队伍合算。同时,发挥自办发行的优势,通过自己的发行网络在本埠或在离报纸所在地不太远的地区发行报纸,可以保证迅速快捷地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这对一城多报的城市报来说极为重要。谁的报纸能在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谁就赢得了读者。因为读者接触信息时总是先睹为快,对于同质化问题较严重的我国报纸来说,最先让读者接触到自己的报纸是发行的首要任务。自办发行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把邮发和自办发行整合起来,还可以牵制邮局,使其不断改进发行质量使自己从中获得好处。
⒋克服文件化倾向,满足读者多种需要
专业报应竭尽全力撷取、开掘、提炼本行业有价值的新闻,而不应专门刊登给人带去沉闷感的大块头理论性文章。平时注重读者的心理需求,多刊登一些读者喜读,可操作的实用性文章。《浙江市场导报》“新浙商”、“新消费运动”、“维权”等栏目,免费为读者服务,且诚心诚意,得到了读者一致好评。想读者之想,为读者服务也是专业报一大法宝。
此外,报纸以它的耐久性、收藏性成为电视台、电台不可比拟的媒体。故牢牢抓住读者这种珍藏心理很有必要。经常采编一些有收藏价值的文章以飨读者不失为良策。在设置栏目,刊登系列连载文章时不妨先考虑读者是否感兴趣,合不合他们胃口,其实用性、知识性等是否已达到读者愿意收藏的境界。其实专业报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⑴董顺立、董林:《自主发行报业发行战略正确选择》,《新闻战线》,1998.8
⑵宋健武:《试论我国报纸发行方式的改革》,《新闻战线》,2000.7
⑶张平:《试论报纸发行的多渠道营销系统》,《新闻知识》,1999.11
⑷屠忠俊:《报业经营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⑸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⑹俞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⑺幸培瑜:《打造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记者》,2001.6
⑻何宁:《激发活力追求效率》,《新闻战线》,2001.5
目前市场上陆续推出了多种薪酬报告,让企业眼花缭乱。《职业》特邀四家知名薪酬报告机构,就薪酬报告的选择和使用进行了解读。
华信惠悦:整体奖酬调研
【品牌】
华信惠悦咨询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精神,拥有顶尖的顾问团体、前瞻性的管理观念以及丰富的专业经验。华信惠悦在管理业界的品牌吸引力是毋庸质疑的,其先进、科学的调研手段和专业咨询经验都增加了这份报告的含金量。
【数据来源】
以外企为主。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参与调查的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同时也有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本土企业参与。华信惠悦建立了庞大的薪酬数据库,尤以金融行业数据库著称,囊括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等行业中诸多企业。而先于大陆地区建立的香港、台湾地区的薪酬数据库,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华信惠悦在中国地区最完备的数据库。
【服务】
华信惠悦以行业为基础,推出包括金融、消费品、高科技、家电、物流、房地产和半导体等行业的薪酬报告;同时兼顾地区差异,推出一、二线城市报告,也会针对一些特定地区推出地区性调研报告。
华信惠悦强调薪酬报告和咨询服务相结合的薪酬服务,因为在数据背后总有一定的原因,所以一旦运用到企业日常具体的薪酬管理时就有一定的落差。凡购买华信惠悦薪酬报告的企业,都会得到来自专业顾问的针对,获得量身订制的薪酬管理意见及具体和务实的解读。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华信惠悦中国大陆地区薪酬咨询总监 廖怡玟女士
报告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在于企业可以及时、通盘地了解市场现状,也对市场趋势有一个预期,作为人才吸引和保留激励的参考依据。当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人才竞争,或需要扩展香港、台湾地区的业务,管理好人员本地化中的薪酬问题时,这份报告会非常有针对性。
企业做薪酬决策时,有三个考量点。第一,薪酬策略本身是不是能够支持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否能够吸引、保留企业需要的人才;第二,内部公平性,例如在制定保险行业的精算师这样重要职位的薪酬时,要兼顾其在公司的重要性和唯一性;第三,外部可比性,报告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来源,是让企业完善具体薪酬管理制度的有力工具。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三大人才网站之一,前程无忧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及广泛的网络影响力,每年推出的薪酬调查报告都颇受业界关注。
【数据来源】
无忧报告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每年会通过三种渠道收集样本。一是企业,二是前程无忧的猎头部门,三是网站庞大的个人简历库。根据不同职位,无忧会在三种来源中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样本。初级职位提取简历库的数据会多一些;对于一些敏感的职位,使用企业或猎头的数据会多一些。
同时,数据收集也合拍企业的调薪步伐,数据截至在上一年的10 月。
【服务】
前程无忧的薪酬调查报告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全国20个大中城市和20 个主要行业,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市场薪酬信息。如果企业所在城市没有列入无忧的调查名单,那么调研人员会提供近似城市作为参考。在未来,前程无忧还计划推出更多的定制报告服务。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购买费用】
单个职位报告价格为500 元,购买的数量越多将享有更多优惠。
【使用指南】
前程无忧薪酬调查负责人 王珏女士
任何一份报告,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因为每个企业的情况,例如企业文化、发展阶段等各不相同。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信息,很难告诉企业具体应该怎么做,例如人才流动率与薪酬的关系问题,报告只能部分解决一些薪酬外部竞争力及引起的相关问题。
在具体使用无忧的报告时,要注意职位的薪资不仅在行业、公司类型间有水平差异,个人的素质也在很大程度决定薪酬水平,所以调查数据包括中位值、75 百分位值、90百分位值和整体市场情况,企业要综合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太和顾问:薪酬调研报告
【品牌】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太和顾问已经成长为中国本土知名薪酬福利数据服务提供商,并荣获2006 中国人力资源年度颁奖盛典 “2006 中国最佳薪酬报告机构”。
【数据来源】
企业。在选择调研企业时,太和顾问首先考虑其薪酬体系是不是市场化的,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意识。
【服务】
贴近本土企业需求,目前已推出包括高科技、金融业、房地产、汽车行业、消费品、医药、服务业、传媒行业、能源业等在内的行业报告。此外,太和顾问还定期推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地区全行业薪酬报告。根据市场情况,也提供管理等序列的全行业报告、城市毕业生起薪点调查、定制服务等。
【推出频率】
金融、地产、高科技等关键行业一年推出两次报告,其他行业为一年一次。
【购买费用】
全行业报告大概费用为两万元一份,行业报告一万五左右。参与调研的企业可享有一定优惠。
【使用指南】
太和资深顾问 金可冶先生
太和报告着眼行业整体趋势,所以购买者不仅可了解到现有薪酬状况调研结果,还能了解行业薪酬整体趋势预测。但薪酬报告提供的市场信息,毕竟只是供企业进行参考和引证的。我个人比较推崇企业先有明确的薪酬定位和方案后,再参考报告中的数据,这样太和的薪酬报告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
企业在选购薪酬数据时,要评价数据来源和可比性;薪酬调研的流程是否科学规范;不仅要看职位名称,还要看具体职责内容,因为同一职位名对应的职责内容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而企业在设计薪酬的过程中,一是要选择所针对的合适的市场,圈定竞争对手;二是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在这个圈子中自己的薪酬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实现什么样的吸引保留效果;三是明确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周期。
英才网联: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
【品牌】
作为第一家在中国实行细分行业的人才网站,英才网联的建筑英才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人才专业网站,其推出的《中国建筑、房地产业薪酬调查报告》也别具特色。
【数据来源】
来源多元。不仅进行企业调查,也通过随机抽样、现场访问、网络调查、媒体联合调查等各种方法向个人进行调查。
同时,立足行业特点。根据对建筑企业会计年度的调查,报告数据收集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 月15 日,报告将在5 月。根据建筑行业看重技术类人才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的特点,报告并没有把工作年限当做加权系数来计算,而是单独提出作为一项分析科目。
【服务】
将建筑行业细分化,分别针对工程行业、房地产行业、设计院机构推出调查报告。
【推出频率】
每年一次。
【使用指南】
英才网联建筑英才网市场主管 张磊
薪酬设计的最终的目的是在“经济”的原则下,制定更有吸引力、竞争力的薪资体系。我们的样本从企业、个人两个渠道来采取,还可以反映从业者对薪酬的满意度。但最终数据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仅供建筑行业工作者衡量自身薪资水平、人力资源工作者制定设计薪酬体系参考。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薪酬专家,文跃然先生
Q:如何选择薪酬报告?
A:薪酬报告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实际数据,以便比较;提供其他企业的经验,以供借鉴。选择薪酬报告时,可以从三方面来判断,一是声誉、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二是部门的权威性,例如政府主管部门的一些薪酬报告;第三有学术价值,一些研究机构或大型人才网站的报告也很不错。
Q:薪酬报告的价格一般都很高,企业是否必须支付这笔费用?
A:企业从一些媒体或渠道了解的数据,不全面,其科学性也有待考量。购买一份薪酬报告是企业必需的投资,也是合算的投资。因为这能让企业的支付更加准确,所带来的附加值将大大超过购买报告的支出。
Q:企业的薪酬是与市场保持同等水平就具有竞争力了吗?还是其他的内部或外部因素更为重要?
本人自20XX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在公司一直承担电力通信研究专业报告编制、电力通信类资料翻译、电力通信资讯搜集等方面工作:
1、专业报告编制:参与XX公司及部门相关报告的前期搜资、编写及修改完善工作,包含《电力信息通信资源商业化评估分析报告》、《电力信息通信资源商业化运营项目可行性研究》、《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单位信息通信承载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智能用电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等。此外,参与部门商业咨询研究相关工作,包括分析探讨互联网+供电服务业务开展的宏观环境、业务拓展方向及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具备的软硬件产品资源及技术优势;参与《电力通信助推电网全业务运营》汇报材料编写等内容。
2、电力通信类资料翻译:参与公司电力通信类信息搜集及相关资料的翻译工作,以及完成部门组织的报告、论文翻译。包含:参与埃森哲《总览全球智能电网发展机遇》、美国电科院《一体化电网—全面发挥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价值》、IEEE《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对电网及储能的影响》、《电力线宽带通信与无线通信结合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网方式的应用》、《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光纤采集装置研究》、《基于宽带PLC的多媒体传输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研究及应用》等报告及论文的翻译工作。
此外,本人还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跟踪国外行业动态,搜集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能量测等方面的资料,介绍发达国家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为公司智能电网相关业务的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在将已有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的同时,本人还积极参与公司举办的相关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参加了海外项目拓展思路方法、国际EPC项目管理知识、商务PPT制作及商务英语、外事接待等领域的培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