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环境科学

林业环境科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业环境科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业环境科学

林业环境科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协作学习;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47-02

近几年来,对协作学习的研究方兴未艾,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对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尽管如此,在具体专业尤其是设计专业中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式研究还是少之又少。高等院校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兼有文科重思维和理科重逻辑的双重特点,不论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如何,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极高要求;另外,设计是一种精细的思维活动,它需要思想的碰撞产生火花才更有价值,设计课的教学自始至终贯穿着学生的思考,并要求学生最大程度地表达、交流各自的想法,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协作学习为这些设计类课程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契机,通过网络,学习者可以实现范围更广和质量更高的协作学习过程,从而充分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

一、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CSCL)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个内容彼此讨论、交互与合作,以不同的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全过程。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之特点有交互性、开放性、个性化以及资源共享性。

二、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协作小组。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小组规模与小组成员参与程度呈现一定的关系:人数越多,主动参与的人越少,因此,要适当控制小组的规模[1]。园林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实践类课程,如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等,可根据设计任务的规模大小来调整小组人数,最多不宜超过6人,多于6人就容易产生“浑水摸鱼”、“搭便车”现象;最少不少于3人,少于3人就缺乏足够新鲜度刺激和动力。

2.小组成员。小组成员主要指学习者,按一定的策略分派到各协作小组。(1)小组成员确定。小组成员的划分大概有三种方式:随机分组、教师指定分组、学生自愿分组。划分依据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同质分组有利于形成一致的观点,异质分组有利于水平不同的学生互相交流和支持。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协作学习任务通常都对思想性有较高要求,应在学生自愿基础上,由教师进行整体的把控,同质和异质的因素均要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应轻易对学生下“好生”或“差生”的结论,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和长处,对于设计而言,任何想法都是可贵的。另外,小组成员确定后,并非一成不变,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表现,可随时进行调整,以促进更广泛和高效的交流与协作。(2)小组角色确定。协作学习对于一个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个学习者来说并不是总有效的,教育专家认为,在协作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轮流担任一些角色进行合作,比如让学生轮流担任导师、学生帮助者或助手等角色[1]。在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协作学习中,协作小组可以有以下几种角色分配:组织者――负责组内成员之间工作的安排和协调,以及与其他组之间、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传达;记录者――记录活动开展的重要事件、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活动成果,可在线记录;汇报者――汇报小组的活动进程、活动成果等。角色扮演者不仅要完成自己特定角色的任务,也应参与到协作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3.辅导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协作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这要求教师要具有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具有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还要做大量的学生工作,才能将协作学习真正意义上地贯彻执行下去。为了把教师精力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环节,网络协作学习引导的工作可由助教与行业专家来协助完成。

4.协作学习环境。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主要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2]。(1)组织环境。指协作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等,本文在小组及小组成员要素中已阐述,此处不再赘述。(2)空间环境。指协作学习的空间场所。网络环境下设计类课程的协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环境模式,园林专业以及所有设计专业的设计类课程在进行交互时兼具抽象性思维和具象性思维特点,需要配备有制图绘画设施的专业课室;除此之外,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需要在互联网环境中实现,联网的多媒体网络课室是开展课上协作的必备条件,课下协作则由学生各自通过校园网实现。(3)硬件环境。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园林专业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开展,既需要传统的制图室,同时还需要计算机、互联网等网络环境。(4)资源环境。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园林专业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成功开展,需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虚拟图书馆、课程库、资源库等来实现。

三、网络环境下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1.协作学习任务的拟定。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从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比重上来看主要有三大类:A.理论重于实践类课程;B.理论实践并重类课程;C.实践重于理论类课程。A类课程协作学习任务的拟定,通常以基于案例的理论学习为主,如《环境行为心理学》。B类课程协作学习任务的拟定,则应将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子目标,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属于问题解决型协作学习任务。如《室内设计》。C类课程的协作学习任务则通常以具体的园林设计项目类的设计任务为主,工作量应恰当,以便于在学习时间内学生有能力完成任务。协作学习任务在进行时,必须要制定严格的时间和阶段表,对于每一个时间段所应达到的任务程度要作明确的要求,并且组织好阶段性的验收、汇报工作,避免因各小组进度不一而导致整体协作学习受影响。

2.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要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交流合作为目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技术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提供的虚拟学习场所。园林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如图1所示:

(1)学习资源建设。在园林专业教学平台资源的整合和设计中应注意:①园林专业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因此信息量要足够,按不同的课程和板块提供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除了课程材料、相关知识库、原始数据库等,还应包括往届学习者留下的学习记录、学生作品、个人主页、反思日记等;②学习资源结构要合理,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③学习资源的表现形式应是多样化的,要便于检索和查找。(2)交互工具的设计。为支持协作学习成员持续的交流协作活动,需要在教学平台中提供有力的交互工具,包括界面友好的各种沟通工具。另外,不能忽视QQ、微博、微信等在协作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这些热门的交互工具因其具有便捷性和无障碍性受到大众的欢迎,可以将其作为辅助的交互工具开展协作学习。(3)协作学习过程追踪。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协作学习任务可以按阶段进行验收,根据课上及课下协作学习过程追踪结果,对阶段学习表现优秀和怠惰的学习小组及个人以适当的奖惩措施。园林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由教学管理和网络管理两部分构成,教学管理以专业教师为主,助教、行业专家、协作小组组长为辅;网络管理由相关技术人员担任。

3.协作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中,尽管安排了学习任务,创造了学习环境,并不意味着协作学习的发生:学习者不一定会关注他人的贡献;不一定会对他人的观点和见解进行充分的论证;不一定会关联彼此的工作;讨论、对话也可能流于形式、止于闲聊;不深入对任务内涵进行探究,快速得出肤浅结论。教师应该对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设计和组织,实现隐性和有效的控制,促成协作学习的有效发生。在网络协作学习过程的设计和组织中,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总体进程设计: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协作学习任务总是以子目标或阶段任务的形式来完成,专业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子目标或阶段应该在多长时间内以何种工作方式完成,提交何种形式的成果,由于协作学习任务通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要准确预判学生需要的时间,并且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完成,避免出现拖沓的现象。(2)活动框架设计:对通向最终问题解决方案的路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中间成果(即问题解决活动的中间状态)和最终成果的框架格式或基本要求,教学平台中协作任务进行的模块也应该紧紧围绕着活动框架展开,这些活动框架可以构成学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的路标,指引活动的进行。(3)问题解决工具的设计或推荐:特定的网络协作学习任务需要学习者进行某些具体的认知操作活动。某些问题解决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方便地完成某些较为机械烦琐的任务,将更多的精力用在高水平思维上。如某些理论强的设计类课程,需要对某个环境进行调研,调研活动中要收集各种各样的繁杂的数据,借助Office系统可迅速精确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Google地球则可以直观地对环境地形有整体的了解,诸如此类,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网络协作学习活动。(4)学习策略指导建议: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提供具体策略指导建议,说明在网络协作学习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提高协作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本身涉及的话题面比较广,学生会出现在交互过程中偏离主题的现象,教师应事先向助教或小组长说明怎样既能让小组成员把话题打开而又不离题太远的技巧。需要说明的是,网络协作学习过程的设计和组织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特征、学习者特征进行过充分分析基础上的,在协作学习开展之前,教师应确定好协作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要求,确定任务的类别、问题解决和设计,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兴趣和学习动机,确定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才能从整体上合理安排协作学习的设计和组织。

4.学习成果和评价。协作学习成果有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两种,专业教师应事先明确对不同成果的要求列出明细并进行公示,对于阶段性成果应给予及时的评价,为学生调整协作学习方向提供参考。

对学习者的最终评价应从两个方面来衡量:协作学习能力评价和专业学习能力评价,个人得分由小组得分、组内互评、教师评价、个人自评组成,小组得分由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组成,具体关系以及每级权重如图2所示:

评价分值为0~9分,从0分最差到1、2、3、4…7、8,9分为最好,为学习者或学习小组给出评价分值。应该注意的是,由于设计是具有主观性的,不能仅凭分数来说明问题,每一个评价除了有数值以外,还应有相应的文字评价尽量客观地描述该学习小组或学习者各方面的表现。

网络环境下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协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和发挥余地,为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也易给学习者造成疏离和孤独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给予有力的学习支持。总之,对于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来说,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也并非只有一个固定的模子,在具体情况下是灵活多变的。

参考文献:

林业环境科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林业科技 生态坏境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123-01

国家林业局的《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表明,到2015年我国林业科技发展的贡献率将达到50%。其中突出创新、强化应用、升级产业、服务林改为林业科技发展的四大主题。坚持继承发展,注重长短期战略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整体与区域协调、坚持需求导向,注重生态与产业科技相结合、坚持优化配置,注重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注重高新与实用技术相结合、坚持服务全局,注重自然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六个结合。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提出促进林业科技发展的任务以及发展林业科技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 在林业规划基础上提出的促进林业科技发展的任务

一是将突破林业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作为重要任务。这要求扩大资源总量、提高产业效益、服务林权改革以达到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目标。

二是超前进行林业高新技术研究的产业化部署任务。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瞄准高效分子育种及转基因技术研究、创制新型生物质材料与绿色化学品研究、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合成林源活性物质技术研究、林业生物质能源多形态等高新技术研究、高性能纳米生物基新材料制备、生物质定向解聚与分子重组、以木质纤维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质能源产品开发研究以及探索林木光合作用调控等国际前沿技术的研究。

三是积极开展前瞻性的林业基础科学研究。以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林业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展开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业生物灾害防控、林木种质创新、森林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性的理论研究。

四是加强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成果。以科技示范和技术服务为核心实施项目带动和政策引导,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科技创业活动以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五是全面加快建设林业技术标准化的质量监督体系。深入贯彻林业标准战略并加强修订和实施完善的林业标准体系,加强林业检验检测机构和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体系的建设,不断开展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全面提升我国林业标准化和质量监督的水平。

六是进一步建设好林业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和研究实验平台以及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和产业技术平台的建设,从而提升林业科技基础条件水平,不断完善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

七是不段完善林业科技发展的保障服务体系。加大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生物安全管理、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林业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力度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并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从而把握国际林业科技发展动态和新趋势。

八是进一步推进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这要求必须不断前瞻世界林业发展的新趋势,系统化地开展林业发展战略理论和政策模式研究,进一步构建完备的林业发展理论导向、政策保障体系、以及决策支持体系,从而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保障。

2 林业科技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重创,尤其以林业资源为主要代表。传统的林业产业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促进现代化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以来的重大课题。林业作为生态文化的源泉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道路,这需要通过不断革新的科学发展现代林业以摸索出一条适合的生态建设之路。因此,林业科技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林业科技发展是构建林业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环节

当前社会的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目标之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是切实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产业必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生产力促进林业进一步革新,从而保障现代林业的生态发展之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2 加强林业科技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林业产业化的基础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科技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发展方向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仿生科技的发展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对于我国的科技进步有重大贡献意义。林业科技在提高资源的有效生产效率、丰富我国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中排污减排事业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林业科技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我国人民生活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纯天然无污染的农林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加强林业科技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林业产业化的基础是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国家发展战略的表现。

2.3 加强林业科技发展对于低碳经济的推动性作用

低碳经济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其中森林树木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低碳经济做出突出贡献。低碳经济是以科技为发展的原动力,林业科技的充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现代林业的生态化建设之路,在保障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林业科学发展既然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重要,我们就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大力发展林业科技,这要求从基本上提高林业科学工作者以及科研界的生态意识,只有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具体的科实践当中为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努力。大力发展林业科技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提高受破坏林业的修复工作,还应该开发技术保护已有的林业产业资源进而促进全面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把握好林业生态建设中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平衡,林业科技的发展重心就不应该仅仅围绕着林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建设,更应该注重生态效益方面的技术开发使得林业资源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积极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环境科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种植 环保型经济林业 促进林业 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大会是提出的,这时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方面,我国也把它确定为国策之一。引导当地农户科学种植环保型经济林是落实国家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推进贵州地区生态环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经。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环保经济林业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训指导本地农户种植环保型经济林,促进当地林业生态健康发展,是县镇林业行业科技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一、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发展的初期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林业发展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他部门,最终还是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自1992年以来,受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现状的影响,我国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有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的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为我们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之路。

二、种植环保经济林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国家林业政策的指导下,科学种植环保型经济林业,培育和发展林业生态资源,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有效途径。科学种植环保型经济林,强化资源保护促进林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体现。不断完善和科学规划西南农村山地的生态经济林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地区多为地表土质贫瘠的喀斯特地形和黄土质山地。作为林业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加强科学指导,引导农户种植根系比较发达的经济林木。如花椒,桐油以及经果林、茶叶、毛竹等。这些也是促进当地农户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三、落实国家林改政策科学发展经济林业

林业可持续 发展的一个根本策略是科学的发展,因为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资源与环境的发展,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林业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基础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部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部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按照国家林改政策的有关精神,引导当地农户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科学发展环保型经济林业。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破解“三农”难题,落实国家林改政策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集体林地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调动广大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增加森林数量,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林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对林业生态系统健康认识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条件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农民群众对林业系统健康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林业基层科技工作人员就必须加大对当地农民的育林护林及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让农户了解和掌握对林业生态健康发的评价的基本内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诊断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乱和功能失调,使森林生态系统丧失服务功能和价值的一种评价。评价生态系统健康需要基于结构组成部分和功能过程来确定指标。除了需要对其小尺度生态过程进行研究监测外,从景观和区域尺度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宏观技术手段与地面调查研究紧密配合,通过景观结构变化了解其功能过程。同时,让农户了解林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标准。

林业环境科学范文第4篇

关键字:城市林业环境问题目标对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生态危机表现为人口激增、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食物供应不足等重大问题,虽然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不尽相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乃至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都在深刻的影响着生物界的动态变化。城市作为人类最集中的聚居地应该建立人与生物界其他个体和群体的和谐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城市园林绿地便是其载体,骑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1城市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城市林业起源于北美洲,它的产生是人类对环境危机积极思索的产物。城市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美学的追求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所决定的。

2城市林业的概念和范畴

2.1城市林业的概念

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内容涉及广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经营和管理为核心和重点。所谓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的绿色植物的总称。而城市林业则又根据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它是研究培育和管理那些对城市生态和经济具有世纪或潜在效益的森林、树木及有关植物,其任务实综合设计和管理城市树木及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等。

广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研究林木与城市环境(校气候、土壤、地貌、水域、动植物、居民住宅区、工业区、活动场所、街道、公路、铁路、各种污染等等)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培育、管理森林、树木和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繁荣城市经济,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学。

2.2城市林业的范畴

城市林业是“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林业”,它是园林与林业融为一体的林业;市城郊一体化,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林业。它既是园林的扩大和延伸,又是传统林业的凝炼与升华。目前,对于城市林业的范畴的基本观点是:凡是城市范围内森林、树木及其他植物生长的地域,以及地域内的野生动物,必须相关设施等都属于城市林业的范畴,主要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城市污水处理场、公园、花园、植物园、城市街、道、路旁的树木及其它植物;居民区、机关、学校、医院、厂矿、部队等庭院绿化;街头绿地、林带、片林、郊区森林、风景林、森林公园,以及为城市造林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生产绿地等。

2.3城市森林的功能与作用

吸收有害气体、维持二氧化碳平衡、净化城市空气;

调解和改善小气候;

吸滞烟尘和粉尘、监测有害气体;

减菌、杀菌,减弱和消除噪声;

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防止土蚀;

维护生物多样性;

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城市林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城市森林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森林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的特殊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4我国城市林业的问题及目标

4.1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从全国城市绿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属于不发达水平。目前,我国城市平均绿化覆盖率仅为21%,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5.3平方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联合国要求的力争世界城市人均绿地面积60平方米,国际标准要求达到的50%的绿化覆盖率。

我国城市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城市公共绿地偏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林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毁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3)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树种选配上的树种单一,使许多城市形成“多街一树”的单调景观,立体绿化效果差,因而难以发挥三大效益。

(4)由于认识和技术上滞后,导致我国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还很脆弱。尤其是由于我国体制上的特点,城市林业涉及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土地等多个部门,在关系及职能协调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经营管理权属的划分等,给城市林业有序、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5)全民对城市林业的参与和认识不足目前城市林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环境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城市居民及全社会的认识,这是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6)对城市林业的宣传、教育不够,到目前为止,除了我国台湾大学高清教授在1984年撰写了《都是森林》外;我国大陆还没有一本城市林业方面的专著,各农、林等院校也还未开设城市林业的课程。

4.2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目标与对策

城市林业的发展应当服从或服务于国家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1世纪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以上;到21世纪中叶,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50平方米。为此,应该采取的行动和对策是:

(1)确立城市林业的重要地位,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城市林业公共教育制度,让公众全面了解城市林业的重要作用和多种功能,提高权社会对城市林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全民和全社会参与城市林业建设和保护。

(2)建立必要的机制,把城市林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理顺管理体制,把园林部门和林业部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协调好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市政、国土、交通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我国城市林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扩大城市森林和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森林资源、树木及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利用生物共生互利原理,建立合理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城市绿地及城市森林景观结构,并积极开展城市林业科学研究,建立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同时,加强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培育、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林业高效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

(4)科学地经营管理城市林业,实施城市林业的分类经营,制订统一的城市林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政策,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开展城市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技术的研究,积极推行清洁卫生生产,提高城市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城市森林旅游业。

(5)加强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和校阅,培养大专以上的专门人才,健全科研机构,培养一支既具有古典园林和传统林业科学技术,又掌握现代园林和林业科学技术的城市林业设计、管理队伍。

(6)广筹资金,增加城市林业投入建立保护城市森林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制定以政府为导向,全社会为基础,银行信贷为补充的投资政策。建立城市林业建设基金,并建立相应得法律、法规来支持城市林业的发展。

(7)完善和定制城市林业发展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和执法体系,并不断提高执法力度和能力,保证城市林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5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尚不可这样来衡量,大家可以想象“煤、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形成要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地球从诞生到环境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年限,是以‘百亿年’来作单位计算的”。局部的改善虽能对整体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但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因此,环境的改善是项长期的工作,突破点就是人口聚集的城市,而城市林业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参考文献:

[1]张鼎华《城市林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0

[2]汪菊渊《我国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园林1992.8

[3]舒雪痕陈自新《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中国园林1998.1

林业环境科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低碳经济;有效发展

气候的不断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难题之一,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努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是遏制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同时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必须减少碳的排放量,更好地发挥森林的固碳作用,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1.1林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不可再生资源已被人们逐渐开采完,可再生资源是目前较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尤其是森林资源。面对生态环境不断地被人们破坏,我们已经开始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目前,由于森林资源严重的短缺,需要积极保护与种植森林资源,这样可以提供许多附加值和林产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2有助于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由于CO2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严重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由于森林具有较大的储藏容量,不仅可以储藏大量的CO2资源,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固定在森林植物中,进而有效缓解气候变暖现象。

1.3林业发展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由于森林资源具有保护生态的作用,而且能够防治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空气温湿度,还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譬如,在一些相对比较荒漠的地区,种植绿色植物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在大量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的同时,也可以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

2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有效发展途径

2.1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并加强林业科学研究

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实验证明下,林业在低碳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一方面建立相关的研究部门,在林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让该部门的研究人员参与到林业全过程的研究中,并将低碳经济与林业生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应积极努力寻找林业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点,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达到减排和降耗的效果,进一步开发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2完善林业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进而促进林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良性循环。但由于部分地区的林产品没有占据市场地位,导致林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很难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建立一套林产品的服务体系,包括林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保障林产品在该地区可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林业相关工作中。

2.3增加林业发展政策和资金支持

目前,林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严重缺乏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支持,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还必须依靠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大量资金的投入。发展比较缓慢的一些山区严重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需要在该地区投入大量的资金,促使林业经济不断发展。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依靠政策和经济的扶持,还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由于一些地区缺少技术支持,且林业种植业发展十分缓慢。一方面可以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入山区进行现场指导,也可以在当地安排专家讲座,不仅可以加强当地人员的技术培训,也可以通过讲座,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提高种植技术,促使种植技术和加工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林业产品的附加价值可以达到最大化。

2.4进一步加强植树造林的脚步

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绿色植物开发程度上越来越高,容易导致部分地区荒漠化,这样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且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应不断扩大绿色植物种植面积,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另一方面还需要保护好绿色植被不被人们破坏,对于严重破坏绿色植被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大惩罚力度,最终能够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