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52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7-0027-03
引言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广泛。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等领域,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现在学生和普通人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已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手持电脑、智能手机和无数电子产品的普及,不论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走进信息时代。从调查资料来看,全国很多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随着信息技术全民化,从过去高校很热门的部门,到现在开始逐渐走入低谷,甚至有的高校已撤销了原有的部门,这就再次给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一个痛苦而不得不直面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明天在哪里?
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立的历史沿革
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网络中心、电教中心与计算中心三个原有职能部门演变而来。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计算机的应用还未普及,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云南省,对教学的推动作用也不是很大,高校中的网络中心、电教中心与计算中心只是作为一种教育现代化的象征性机构,仅仅是现代教育的点缀,充其量也只是“教学辅助”。即使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网络应用与教学已经如火如荼地在各高校展开实践,网络中心、电教中心与计算中心也适时地合并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滞后性,加上云南大学处于西部地区,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书本、黑板”为中心的“三中心”传统课堂授课模式,教师仍偏爱于他们长期用惯了的粉笔和黑板。加上很多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处在萌芽状态,计算机、投影、幻灯等一些现代教学媒体仍摆脱不了“装饰品”的地位,仍然不能成为教学与教改中的“必需品”。所以,当时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想在高校的教改中发挥作用确实是勉为其难了。
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现状
(1)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加速我校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从2000年开始,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就开始加速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常规的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为实现学校制定的“国际知名、国内领先,西部一流,辐射东南亚”的办学理念,近几年来,以呈贡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云南大学开始大规模建设先进、高效、实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力求达到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省内一流的水平。在2002年校本部文渊楼建成了26间多媒体综合教室、8间语言实验室,为了更好地保障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正常运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建设了连通两校区所有多媒体教室、机房、办公区域的高速局域网络,目前连同呈贡新校区共建成230多间多媒体综合教室,其中本部校区36间、精品课程3间、多功能语音教室10间,建成6个公共教学机房共计1356台计算机,完善了代表云南高校最先进的网络远程控制系统。
(2)中心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云南大学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形成和应用,及学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云南大学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为此,学校成立了主管校长为组长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教师培训网络课程,开展了校本、院本及师本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特别是贯穿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全天候一站式面向应用的师本培训,紧密结合教师个体需求,按需培训,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现场化、实效化,立竿见影,培训融入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培训向广大教师推广了云计算的网络在线协作工具Web-Office、思维导图软件、Google个人知识管理、Web2.0新媒体工具、红蜘蛛网络教室、音频处理软件、PPT课件制作、科研文献管理软件等信息技术工具,建立现代教学思想,努力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3)从2003年开始,云南大学全面开展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自主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了新型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通过云南大学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教学平台,经过10年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历经三代系统的改进和更新,已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大学外语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教学体系最完善、应用面最广泛、与本科教学联系最紧密、资源建设最完备、网络教学实效最显著的学科教学平台。以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根据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要求进行了自主设计与开发,实现了大学外语教学从入学分级测试开始,贯穿学生本科学习各个阶段的自主网络化学习全过程,建立了教学、管理、考试、资源库、教师培训五大网络教学功能模块,使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教师监督、网络授课、教务管理、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教师培训等都能通过网络平台高效率完成。同时提高了全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
(4)随着学校现代教学环境硬件设施的初具规模,加速了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进程。但中心人员的现状则让人担忧,就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6名工作人员而言,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人员寥寥无几,岗位教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没有大的改变,部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管理和运维水平处于低层次,只能满足保运行的基本工作,还不能真正支撑起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5)就云南高校而言,基本上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都已撤销及合并,原有工作人员中一部分搞科研的人员分流给信息学院,一部分管理教学设施设备人员分配给后勤和教务处,甚至有的高校把教学设备设施外包给社会,形成社会化服务。然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任务是支持发展教学,且重在发展教学。它的任务在于帮助教师和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媒体,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同时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一份关于上海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发展的调查报告则显示,凡是注重发展教学与科研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反之则严重滞后。[1]这就给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提醒,要注重发展的方向才能走出困境,迎接更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观念。
三、云南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临的挑战
(1)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的深入应用,校园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面是伴随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一批既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又具有过硬技术应用水平的高素质教师承担教育技术的推广工作,而中心现有教师职工大部分的业务素质还停留在基础保障运行任务上,没有真正地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在云南大学教学中的瓶颈,没有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业务领域的工作推到前台,让学校师生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随着多媒体教室普及,中心若只能承担硬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必然导致其部门逐渐走向一条越来越窄的道路,涉及面窄,每天只是局限于保障设备完好、确保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机房上好课,长此以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就面临裁员和合并的危机。
(2)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高校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先头部队,虽是一支“老兵新队伍”,但其作用的发挥决定了教改的进程。面向学生的学习,开创教学新模式,构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责无旁贷的职责。同时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中教学形式发展为班级教学、远程教学、个别化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教学模式。目前,虽然班级教学仍然是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随着幻灯、录音、影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为“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者对于职能的转变无法很快适应,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众多的传统职能中有相当一部分职能与其他职能机构出现重叠。[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信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改变。当计算机、网络和数码技术不断应用于许多现代教育的传统职能领域中时,新技术实现方法替代了原有的专业技术和器材的使用,原本专业的领域逐步被计算机和数码产品的使用技术替代,于是出现了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胜任部分原来只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工作。
四、面对挑战应该做出的积极变化和应对
(1)继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做好多媒体教室设备系统硬件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确保教室设备和系统全天候对教学支撑功能的实现。
(2)积极扩大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目前的业务范围,积极培训教师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环境,发挥部门在高校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①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房的建设与管理、云大教育调频广播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和学校有关部门联合开办调频广播电台节目(如同团委、宣传处联合办好校园新闻、英语讲座、娱乐等节目的制作和开发)。②精品课程的延续,加大对名师、名教的课程录制,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应用,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特别是对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要常态化,如教育技术理论的普及、先进教学模式的倡导等。
(3)积极和学校教务处和各学院、各专业教师联合研究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各专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素养。逐渐淘汰不能适应发展的工作人员,加大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形成渐进式换血,添加新鲜血液。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必须要有紧迫感,认清当前现代教育技术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必须慎重选定自己的业务发展目标和业务拓展方向,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技术理念和思想,不断超越自己,奋发图强,为云南大学提出创建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挺进全国50强的目标做好一名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幼儿园语言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实践证明,应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幼儿园教学提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在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 信息技术是激发带动幼儿学习兴趣最有利的工具
(1) 兴趣是引导幼儿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是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教育内容形象化,能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本身,整合的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留给幼儿必要的思考空间,以让幼儿在乐中、在趣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进而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2) 在整合中关键在于教师角色应由“主演”变“导演”。我们在以幼儿为中心的网络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垄断者,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组织工作却大大加强了。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
2 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整合的初步方法
(1) 教师应首先思考和拟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原则。比如在上《夜里什么人不睡觉》这个活动时,体现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就非常明确,即通过看课件夜里形形工作的人,让幼儿有了直观的感受,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了解了人们工作的辛苦。这个活动的设计就找准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整合,使幼儿感知到了学习的快乐、有趣。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幼儿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感受,会让幼儿受益终身。
(2) 多媒体课件要形象直观地体现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在《小熊过河》一课中,我们大胆借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让幼儿感受到小动物们怎样帮助小熊过河的。并配上适宜的音乐,为学习本课创设了一个直观的场景。在教给幼儿基本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互相帮助与合作的快乐。
实际上,从以上教学的实践来看,多媒体课件已经从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转变成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认知工具,具有了“整合”的特征。它不仅仅是幼儿无直接经验的客观世界的复现、定格、放大等,更为重要的是整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使幼儿能够主动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的整体内涵,促进幼儿在自主学习、研究探索、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3 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语言教学与生活活动进行整合。幼儿语言的发展是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完成的。因此,我们注意在生活的各环节为幼儿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语言学习生活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小班的幼儿大都不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有的幼儿缺乏必备的卫生常识。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选择《我会洗手》的碟片播放给小班的幼儿观看,巧虎活泼可爱的形象,生动简单的语言,说唱跳结合的多形式,不仅吸引幼儿观看的兴趣,而且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明白了勤洗手的重要性,学习了洗手的儿歌,知道了洗手的正确方法。每到洗手时,幼儿边念洗手歌边洗小手:“清清水,哗啦啦;卷卷袖子洗手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每个手指都洗到,做个讲卫生的好娃娃。”现代教育技术将幼儿的语言学习与生活结合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情绪愉悦,而且教育于无痕,这远比教师千百遍的说教要有效得多,也易于为幼儿所接受。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语言教学与环境整合。语言的运用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因为条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缺乏相关环境的支持与互动,幼儿运用语言也缺少相应的背景。在现代教育技术下,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活动中,空洞地讲述环境的污染,幼儿只会茫然地听而忘之。但是信息技术下,一幅幅空气污染、燃油泄漏、动物死亡的画面深深地震撼幼儿的心灵,在幼儿与多媒体互动的环节中,幼儿纷纷选择不同的正确方式去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环保的理念已植根于幼儿的脑海之中。幼儿在生活中都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信息时代,教育科研走向何方,人们只能预想而不能作出科学定论,但有一种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现代教育模式的变革必然要建立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基础之上。传统教学模式必然要向网络化的开放的教育模式转变。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必然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就是要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提出
广义的课程整合概念是指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1]
课程整合的概念提出以来,不同的时期赋予了不同的外延,特别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而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课程整合的主要内容。
2000年10月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 发表讲话,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及它所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
2、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
1.1信息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作为科学素养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素养,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21世纪中显得格外重要。为此,重视并努力培养学生掌握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各种信息,加深和拓展青少年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内化和提升其信息素养成为时代的必然。
1.2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包括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国际化和教育的信息化。其中,教育的信息化更是实现教育的大众化、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支柱,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首先,信息化教育将在传统教育方法基础上增加"人--机"对话和"人 --机--人"对话的新教育方法;信息化的教育不仅会使正规教育制度的教育内容更易为学生接受和领悟,而且还会带来教育内容的丰富、更新和发展。其次,信息化教育可以使学习者摆脱学校课堂的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远距离教育正规化, "个别指导"、"小组教学"等新教育组织形式将日益普遍 ,并将最终带来学校教育制度和整个国家教育体制的现代转型,使之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弹性。最后,信息化教育带来国际社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动向、新成果,为人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基础和外在条件。信息化的教育,使人们产生观念上的变革,从而促进教育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1.3信息技术引发学习的革命
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而代之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生长的联系。[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隔离的语意、书面符号交流,而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形态于一体的超文本系统,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与拓展、更新。同时信息技术使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领域中的任何改革,包括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都不能置它于不顾。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一是由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转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和交互式的学习方式。自17世纪以来,课堂教学一直是世界各国、各种类型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体现了大工业生产的特征,具有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等种种优点。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其弊端也愈显突出,如不利于学习者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等。而网络和多媒体系统所具有的交互功能,则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不同选择。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等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使学生能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二是教学模式发生改变。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在教育界得到认同,协作式教学正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教学内容是学生以提高业务素质为核心学习内容;教育技术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的工具,而且是学生能动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意义构建为核心,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实践,使学生达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说协作式教学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也最有利于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之一。
三是从封闭式教学转向为开放式教学和跨时空的资源分享。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已经或正在改变,网络教学和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形式。教育和教学活动将不再局限在狭小的教室和学校空间内,也不再是一个教师教几十个学生,而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开放,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平等地接受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交互式教育环境和全球化教育程序的引入,教育的整个面貌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没有围墙的学校、家庭式的教育环境和网络化的大学等等新概念,将会逐步成为现实,最终导致一场新的教育革命。 四是信息技术提供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方式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强得多且利于知识的保持。
五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超文本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建立全新的信息组织结构。超文本是一种新颖的非线性文本管理技术。超文本组织信息的方式不同于通常印刷品的线性方式,它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有相似之处,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信息。[4]新型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应关注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不必把时间用于组织和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CD—ROM,网上教材的方式,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获取学习材料,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力戒走入误区。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为学生建造发挥潜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摆脱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播放工具,用来展示知识内容的形式做法。过去,人们往往从表面、从技术层面去考虑二者的关系,因此较多看到的是两者之间直接的和形式上的联系。在这方面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主要是引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另一种是把信息技术本身作为教育的一项内容,认为让学生学习一些信息技术,让教师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就是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了。这两种认识不能说错误,但却是很肤浅的,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一步,就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很难实现真正的教育变革。例如,现在多媒体技术在许多学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但是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没有转变教育观念,许多教师往往单纯从提高形象性和感官效果上去运用多媒体。其结果,用形象思维简单代替了抽象思维,用形象生动的"满堂灌"取代了原来抽象单调的"满堂灌",教师讲得更"精彩"了,但学生学的却更加被动,只不过这种被动由原来被迫的变成了自觉自愿的。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定位新的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
首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要求教师要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演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在转变角色的过程中要克服对信息技术的焦虑感,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挑选、组合教学软件,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进程,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且对教学过程不断进行处我评价,反思和改进,使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中。其次,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结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及时反馈性解决学生转变带来的问题。保证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第三、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情操的培养,尤其是要重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第四将媒体由教师的讲演工具,转变为教师活动的体现者和学生的认知工具。[5]
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通俗地讲,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浏畅。[6]要达到“整合”的目标,作为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了解传统教学与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点,结合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近几年的实践也能证明,“整合”思想符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中国国情,是值得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在先进的教育技术平台上,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孙杰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2]《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应用》,王咸伟李克东,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孙杰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光盘教材》,安宝生,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01年3月
[5]《对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几点思考》,陈维嘉,《中国远程教育》2001第九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怎样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优点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新授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景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新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动漫演示设计:
猪八戒自西天取经回到了高老庄,从高员外手里接下了高老庄集团,摇身一变成了CEO。可好景不长,便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陷入窘境,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于是就找孙悟空帮忙。悟空一口答应:“行!我每天投资100万元,连续一个月(30天)。但是有一个条件:作为回报,从投资的之日起你必须第一天返还给我1元,第二天返还给我2元,第三天返还给我4元即后一天返还为前一天返还的2倍。”八戒听了,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第一天支出1元,收入100万元;第二天:支出2元,收入100万元,第三天:支出4元,收入100万元,哇,发财了。”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悟空的投资方式,30天后八戒能吸纳多少投资?又该返还给悟空多少钱?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态演示,降低思维难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在“图象变换”教学中,对于图象变换的动态过程的演示,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难以应对,只能作出变换前后的图象进行比较。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仍然感悟不深,容易产生疲劳感。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优势,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闪烁功能、彩色功能等,将图象变换的动态过程进行演示,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降低思维难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由图形化向数字、符号化的顺利转化。
例如,在“函数的图象”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编译程序,在计算机屏幕上展现由的图象经相位、周期、振幅等变换得到图象的动态过程。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通过图象的闪烁和不同色彩,清晰明示改变相位、周期变换的顺序所带来的不同。学生在兴奋、愉快的情景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3.交互控制,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可编写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课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编写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或重复练习,或给予必要表扬鼓励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层层推进,趣交融,学生情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效果非常好。多媒体应用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带娱乐性的人机交流,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速”之目的。
4.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
多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巨大,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效率。例如,对于章节知识网络的构建、函数应用举例、小题训练、利用几何方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等,利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比较费时;若改用多媒体课件,则既省时又高效,还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思考、讨论和拓展。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注意事项
1.背景的合理选择
教师制作课件时会对背景尽量设计得漂亮一点,但不能过于花哨。因为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益,若幻灯片的背景过于花哨,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若集中在花哨的画面和动画上,而应掌握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反倒被忽视了,适得其反。经实践证明,幻灯片的背景还是采用白底较佳。在教室里白底黑字清晰明了,还能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2.与板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各有各的长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必须加以继承和发扬,决不能全盘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而“一鼠走天下”。比如,板书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1)做练习时屏幕与板书结合使用。在学生做基础巩固练习时可采用屏幕教学,跟学生对答案、纠错。而“知识迁移”与“综合运用”题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有所提高,通过解题过程可以反映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和逻辑推理能力等综合素质。此时,有必要调整教学手段,让学生上黑板解题,教师巡视,收集反馈信息,或个别释疑。然后,教师对照黑板上的解题过程进行讲评。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解法取长补短,各有所获。若改用多媒体演示解题步骤,由于幻灯片停留时间太短,学生的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他们将会着急、厌烦,有时候甚至放弃。长期如此,将严重挫伤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若一题多解,对于其他同学已找到的解法,其解题思路或过程可采用多媒体演示,便于节省时间,增大容量,拓展思维空间。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整合
近几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惠民兴教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使得教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依赖性更强,更迫切。广大英语教师应抓住机遇,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逐渐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1.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时,教师应从网络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网络资源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融音、像、形于一体进行听说训练,这样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全方位地使语言思维与表达实践相互融合,突破了传统教学只能设置声音场景的局限性。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可在设定的画面、文字、动漫中获取知识,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还应将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例如,在教time这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有重点地呈现4个时间段的钟表画面,随即依次呈现相应的表达法,即直接读(从时到分)和到读法(从分到时)。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内容。
2.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在网络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图片、歌曲,然后经过整理,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课堂变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可听可视的动画,让学生觉得英语这种语言离我们并不遥远,从而可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作为出发点,让英语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形成用英语与其他人交流的能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达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敏锐观察、求异思考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教Pets第一课时,我通过播放视频《动物们的狂欢》导入课堂。我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图片或叫声猜测动物名称,即刻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通过观看图片,倾听有关声音,再加上简单的合作练习,学生一听到猫的声音,便能脱口而出“cat”,听到马叫的声音便说“horse”,听到羊叫的声音便说“sheep”,听到狗叫的声音便说“dog”。学生很感兴趣,踊跃发言,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令我很是欣慰。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就能让英语陶醉学生,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多投资些时间和心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从心底滋生出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把学英语当成一件开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役。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应积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所学有用武之地。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创新和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加强思维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发展,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学习英语新知识的渠道。现代教育技术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能有效渲染课堂气氛,并通过创设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庞大的信息量润物细无声的传授给学生。这一点是传统教学中单纯“听”这一媒体途径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更符合人的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方式,更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激起了学生探索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有效地提高了其听、说、读、写的整体综合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和高效课堂
传统的听、说的平面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大容量高效率的要求。因为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把视、听、思考结合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只有运用电教媒体,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某一事物时,感知的效果要高于单一的感知效果。例如,学习Asking the way 这一课时,我先出示一份本地的地图,让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他人指路。这样借用多媒体技术,把地图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自豪感。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立体式艺术,因此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时尚和必然,这是因为它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