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责任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7年是我县建设“三个金溪”,谋求跨越争先进位的重要一年、关键一年。一年来,作为全县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我一直坚持高举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抓好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注重谋求综治工作六大力量,实现了社会“六个未发生”的良好形势,即未发生重大,未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问题,未发生“×××”人员进京赴省和本地聚集滋事事件,未发生地下天主教非法集会,未发生重特大治安灾害、安全生产、交通、火灾事故,未发生重大涉法涉诉案件。
一、责任机制落实上重问责力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键在领导,责任也在领导。严肃有力的问责体系是责任机制落实的重要保障。我主要是着重三个机制的落实。
一是党政干部抓综治工作责任机制。年初县委、县政府与各地、各部门签订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地、各部门也严格按照规定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网络,层层分解量化到各级责任单位及责任个人综治各项任务。县、乡两级都建立了定期研究综治工作制度。县委常委会每月听取至少一次以上综治工作报告;乡镇、县直单位每月召开至少一次以上的综治工作例会。
二是综治工作责任追究机制。今年以来共对2个单位发出黄牌警告,对5个单位下达限期整改,对1个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在强有力的机制约束下,以上单位均采取了有效的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综治督查考评机制。我结合金溪实际,全新实行了“每月一例会、每季一督查、半年一检查、年终一考评”的工作运行机制,督查考评较以往力度加大许多,做到了随时发现问题、随地追究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有效促进了综治各项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
二、创建活动成效上重显著力
和谐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今年我按照市里的部署,狠抓了以农村平安建设为重点的“和谐平安十创”活动。
一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浓厚创建氛围。我县今年综治宣传力度可谓空前,各种宣传活动应接不暇。重要路口建有巨型宣传牌,乡镇村委建有宣传走廊;电视宣传开设“平安金溪”专栏,报纸宣传开设政法综治专版;民间宣传活动有老年腰鼓队和巡防队员,组织宣传活动有和谐平安专题歌舞晚会和和谐平安专题演讲比赛。通过宣传,创建活动人人皆知,创建意识人人共有,创建氛围日益浓厚。
二是通过抓龙头、抓覆盖、抓试点方法全面开展创建。抓龙头,主要是成立专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抓覆盖,重要是拓宽创建范围,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单位、和谐平安科室、和谐平安社区(村委)、和谐平安家庭、和谐平安企业、和谐平安车间、和谐平安班组、和谐平安学校、和谐平安班级等和谐平安细胞工程;抓试点,主要是落实指导单位、挂点责任人和挂点领导,并规定每个县级领导和县综治委成员单位抓1—3个示范点,以此由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样板的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启动三个“123”模式确保农村创建成功。第一是“123”责任捆绑模式,即“村村至少一个县、乡领导挂点,二个乡镇干部(干警)驻村,三个村干部抓创建”,创建活动纳入考核内容,责任共担;第二是“123”组织共建模式,即“村村建立健全一个理事会、二个工作室(综治室、警务室、三个组织(治保、调解、妇女)”,充分发挥与村组织的创建合力;第三是“123”考核奖惩模式,即考评时实行“一套标准,二办(综治办、新村办)考核,三级(县、乡、村)把关”。
三、社会稳定保障上重防范力
今年是我党十七大胜利召开的一年,再加上我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较复杂,维护社会整治持续稳定意义非凡、尤显重要。为此,我县制定了“四个四”方针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四大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了《金溪县关于建立化解社会矛盾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了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四大机制,使得社会矛盾能够在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四个重要环节,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重要阶段得到及时化解。
二是四定责任机制化解不稳定因素。在今年3月、8月市委统一部署的“百日维稳”行动中,把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性质和领导分管范围包案给领导,实行定责任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员、定办结时限,结合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听证制工作方法,及时化解调处了217起各类矛盾纠纷,为全国两会和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尤其是在今年8月20日至11月30日我县的“百日攻坚”中,特别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全县三大“百日攻坚”任务中一大重点任务,举全县之力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大调处、大防控,百日内没有出现一起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
三是四联机制防范处理工作。将和谐平安创建与防范处理工作有机结合,实行“领导责任联抓、组织部署联动、基层网络联建、督查考核联评”机制,实现了“五个不发生”目标,即无×××人员当地聚集闹事、无×××人员进京赴省滋事、无×××人员非法插播事件、无重大恶性宣传事件、无×××极端事件。
四是四方力量联合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上访问题。每当遇有涉法涉诉上访,必由政法部门牵头,汇集县级领导、政法部门、部门、属地领导四方力量处理问题,解决了一大批疑难积案。在全国“两会”、国庆和党的十七大期间,对涉法涉诉上访人员派专人逐人逐案稳控,防止了进京赴省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的发生。
四、治安秩序管理上重打击力
按照上级部署,我县先后开展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治理自行车被盗专项行动。看守所周边安全隐患百日整治行动、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专项行动、“三电”(广电、供电、电信)经营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娱乐场所经营秩序专项行动、农村治安混乱地区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管专项行动、肇事肇祸精神病收治管理专项活动等专项整治。围绕组织部署、责任落实、宣传发动、查处打击、管理防范、长效机制六个方面制定可行方案,强化行动举措,保证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效,保持了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县共发生刑事案件630起,同比上升了0.8%,共破获302起,与去年持平。
在坚持打的同时,我县也不忘防控体系建设。今年投入巨资53万元建好55个监控点,新建、更新电子监控设备13个,防控体系已经延伸到单位、企业、学校、小区、市场、农村,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六支队伍”建设,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五、基层基础建设上重聚合力
没有牢固的基础,犹如战斗中的单兵游勇,形成不了综治维稳工作的合力。在基层基础工作上,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选好切入点。
一是建好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强化了从上到下的力量。首先完善制度,做到有章办事,由县统一编制印发乡镇综治维稳中心、村级和县直单位不同的工作台帐;其次配强干部,做到有人办事,对综治维稳中心人员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三定”;再次保障经费,做到有力办事,将综治维稳中心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添置现代化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县乡镇综治维稳中心成为乡镇最好最新的办公场所,也发挥出强大作用,今年全县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共接待上访群众312人,调处矛盾纠纷98起。
二是巩固完善三项基本制度,疏通了由下到上的渠道。主要是改进例会的内容,严格信息报送的制度,强化矛盾调处的时限,为县一级有效掌握全县稳定情况提供了主动权。
另外,我还设立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四个专项工作小组,有力地推进了这四项的进展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六、干部队伍素质上重战斗力
队伍建设是政法综治工作的根本性工程,一支素质较高、战斗有力,执法为民,平常时候能沉得下去;除暴安良,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率先垂范,领导干部能挺得起的政法综治干部队伍则是这一工程好与差的衡量标准。我本着这一标准,对全县政法干部进行了调整,全面加强了我县政法综治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培育出一批干部。本着“大稳定、小调整、补缺额”,“重实绩、重公认、重能力”,“讲程序、讲条例、讲实效”原则,今年共交流提拔了53位政法干部,其中调整交流20位,提拔33位,有效提高了政法队伍的战斗力。
二是培训了一批干部。年中,按照建设和谐平安社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全县综治维稳干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培训,规范了维稳信息督查员、综治专干两支队伍,使综治维稳两支队伍“分工不分家”,协调有序。今年8月16日,我还力导举办了一期全县政法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班,并亲自作了专题讲座,加深了干部队伍依法执政的理念。
关键词: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医患矛盾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197-02
中国,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占全国所有医疗机构的80%以上。然而从现有的医患矛盾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并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公立医院过分关注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公益观念日渐淡薄。甚至有部分公立医院,唯利是图,无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虚假广告、恶性竞争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与公众利益,加剧了医患矛盾,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当前这一问题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少量组织与文献探讨了医院社会责任的定义。美国基督健康协会(Catholic Health Association,简称CHA)指出医院社会责任是为满足特定社会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治疗,或者积极促进社会健康的计划或活动。这个定义中包含了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与内容。1964 年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由美国发起并经世界响应的《新世纪医师执业精神―医师宣言》等也从某些方面界定了医院社会责任。《新世纪医师执业精神―医师宣言》规定,医护工作者在行医时,应当清楚临床治疗与生物医学研究的区别,并且必须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尊重患者的选择以及诚实和公正地对待患者(Rajput & Bekes,2002)。此外医护工作者还应当依据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地诊断病情与治疗患者。实际上在美国,很多医学教育工作者都将医学伦理与社会责任相提并论。日本学者 Toshiro Kumakawa(2009)直接引用国际社会责任标准 ISO26000作为医院社会责任定义。
Buchmueller & Feldstein(1996)指出,医院的社会责任不应当仅局限于对困难群体承担的责任,而应该辐射至全体社会公众。Somers(1972)指出医院应该更加致力于公众福利,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免费治疗及承担更多的社会卫生医疗服务。Sloan(1986)认为资是国家医疗卫生系统应当将提供免费治疗作为最主要的责任。Phillips(1999)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使非营利医院短期现金流减少,但并不影响其长期的利益。Zimmerman(1991)认为医院社会责任的内容应当包含未补偿的慈善医疗、坏账、超过医疗辅助计划补偿的成本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也有学者研究了医院社会责任的概念。胡顺选(1994)指出,医院的社会责任是指医院在经营运行中对社会应自觉承担与履行诸如保证公民医疗、保健、康复等社会义务。他认为医院的社会责任包含四个层次的责任,分别是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公众的责任及对职工的责任。此外,他还强调医院将社会效益作为其经营的最主要的目标。邱仁宗(2006)也认为医院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对国家发展目标的责任、对公共卫生的责任、对社区健康的责任以及对环境的责任。崔爽等(2008)认为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是指公立医院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满足整个社会的健康需要及社区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所必须承担的义务。
从以上学者的定义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国外学者的定义较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学者更多强调了医院对国家及政府的责任。这主要源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国情。
也有学者研究了公立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张乐鸣(2005)指出公立医院的属性要求其必须承担对政府与患者的社会责任,例如协助政府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及其对公共卫生领域的调控。黄建军(2007)在分析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与医院发展关系时指出,医院在运营过程中不应当仅定位在获取合理利润及促进自己发展的目的方面,还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承担社会责任也会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文章指出,与营利性的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公立医院是国家出资设立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卫生事业载体。它的服务宗旨应当是效用最大化,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卫生事业改革的成果。郑大喜(2005)探讨了公立医院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指出中国公立医院的运营目标应该是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徐荣庆(2005)认为“社会责任(SR)”运动的内涵与医院的内在要求、服务理念等基本一致,因此作者建议医院应关注和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责任运动。
另一部分文献研究了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内容。刘肖宏等(2009)将公立医院治病防病之外的社会性工作,如解决就业、关心职工以及保护环境等作为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管文富(2009)也罗列了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内容,如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服务均等化以及对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救助等。韩绥生(2008)从政府角度出发,指出政府在促进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中应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政府应注重激发公立医院及其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其服务质量。并且政府还应当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社会提供慈善服务,为贫困人群及其他居民提供减收或免收费用的基本卫生服务等。
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文献以地区公立医院为样本,研究了现阶段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如钟焕清等(2006)以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研究的方法,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医疗收费等八个层面调查其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并指出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医院的经济效益呈正相关的关系。刘肖宏等(2010)以山东省20家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发现其中大部分公立医院缺乏直接管理医院社会责任的机构以及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战略规划,公立医院对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重视。
三、对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研究的几点看法
从国外现有文献可以看出,直接研究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文献较少。这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公立医院、非营利机构和私营机构差别仅仅在于出资人不同,但它们都属于独立法人,并且在经营管理上差别很小。因此在西方研究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文献中,大多数都是直接使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
而从中国现有文献可以看出,目前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探讨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定义、目标以及内容。而有关当前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崔爽,杨九龙,李中帅,等.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研究―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08,(2):57-61.
[2] 管文富.新时期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5):10-11.
[3] 韩绥生.关于公立医院公益性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2-3.
[4] 黄建军,甘强.医院社会责任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新动力[J].时代经贸:下旬,2007,(09Z):227.
[5] 刘肖宏,田立启,魏仁敏.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研究构思[J].齐鲁医学杂志,2009,(1):79.
[6] 徐荣庆.医院应关注国际“社会责任” 运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10).
[7] 郑大喜.从新医改方案看公立医院落实公益性的难点及其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8):22-27.
[8] 钟焕清,陈海生,尹春艳,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履行公立医院责任成效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9).
【关键词】财务指标;社会责任;构建
1.引言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全方位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效益。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这四大方面来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价的。这四大能力的财务分析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了总结和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大小,满足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传统的财务指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企业全面评价的需要,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适时加以完善。当前绿色、环保、低碳的经济发展理念席卷全球,企业经营的理念也从单纯的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向为回馈社会、永续发展,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对企业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当前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如何合理公正地评价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作一粗浅探讨。
2.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及内容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统一定义。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则认为“企业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之内、利用它的资源从事旨在增加它利润的活动”。也就是说,企业确实存在的社会责任,那就是在遵守法律和道德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挣更多的钱。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只有两种就是诚实和赚取利润。
美国学者carroll(1991)年创建了著名的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carroll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企业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的期望”。该金字塔模型把企业社会责任分成四个层:即慈善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carroll的社会责任模型要求企业积极实施利他主义的行为,以履行企业在社会中的应有角色。
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较一致的观点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员工、消费者、政府、社会大众等。即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对股东以外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关注生产安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本文采取的正是这种观点。
2.2 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应是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份子应尽的义务。一般来讲,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企业对员工的责任。这种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员工的薪酬、安全、福利、教育等方面承担义务。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绝不仅是雇佣关系,企业不单要付薪酬,还要在医疗、工伤、养老保险等方面提供保障。有责任为员工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2)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消费者是指购买了企业产品的社会成员,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就是要对消费者履行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保证提供优质产品和满意的服务,不得欺诈消费者和谋取暴利。(3)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企业纳税可以视为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企业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照章纳税,不得偷税、逃税和漏税。(4)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企业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捐助福利事业、慈善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可以视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3.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必要性
3.1 传统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缺位
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效益分析为核心,不重视对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这种忽视可能导致企业因没有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而引起社会舆论的批评,甚至会导致企业被相关监管部门停业整改、停止经营。这样的案例已屡见不鲜。因而,构建一套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来对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3.2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具有正面意义
第一,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和谐社会中的企业必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意味着企业会以诚信的方式经营,公平竞争; 意味着企业不会只为赚取利润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意味着企业会关注社区、环境、回馈社会等,这些都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第二,有助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目标上协调一致。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内容之一是企业的发展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通过技术进步节能、节水、节地等,通过减排保护环境等,使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三,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赢得社会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认同,并最终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企业的竞争力也因此得到提高。
4.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构建
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是对企业经济责任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的着重点侧重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而我们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必顺要扩展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内容,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构建可以从五个维度着手,如表1所示:
该指标体系具体应用时还要注意到:不同行业的企业其相关指标不合宜直接比较。当然该套指标体系也并不完美,它只是解决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各个维度计算方法,尚没有给出一个综合的评分标准。针对每个行业,如何赋予各个维度一定的权重,对各个细分指标进行量化评分,然后再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综合评价,这也是值得我们后续进一步研究的。
总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具有导向作用,只有注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才能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贾毓琪.浅议企业社会责任[j].商场现代化,2006(20).
一、绪论
美国著名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 1924年在其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从此CSR概念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在2013年4月6日到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指出“每天一个公司发一个社会责任报告,我真的不相信它能起好的作用。我这方面花了钱,那方面花了钱,这个东西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可以看出张维迎教授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从开始到现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看法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统一。
2011年,作为第三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交所上市公司有240家,深交所则有135家上市公司第三次社会责任报告。然而这与我国证券交易所的政策制度不无关系,所以报告的质量并不太高,不能充分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大多数企业不愿意花太多的经历放在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上面,可能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增值。有鉴于此,如果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总结的话,科学的理论基础会使得更多的企业家信服,从而会更多的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相关文献简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
二者正相关。Bruce等(2003)对企业的慈善行为与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企业以现金形式进行捐赠,则企业获得的现金资源会更多,也就是可以这么说,企业可用现金资源与企业现金捐赠成正相关关系。沈洪涛(2005)选取了沪深股市非金融行业A股作为样本,样本时间段为1997-2003,控制相关变量之后发现,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采取绩效正相关。
二者负相关。Ingram(1983)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反而会降低企业的价值。李正(2006)以我国沪市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打分,以托宾Q代表企业的价值,通过控制企业性质后的研究发现,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会降低企业的价值。
二者不相关。Hackston and Milne(1996)通过研究表明企业价值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不存在相关性。陈玉清、马丽丽(2005)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抽样分析,同时设置了社会责任贡献指标,结果发现二者是不相关的。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
Pomering and Dolnicar(2009)通过他们的研究证明,企业必须努力使消费者能够了解本企业的CSR信息,因为这样会使消费者对该企业产生更好的品牌评价。Valor(2008)的研究表明,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下,消费者对CSR信息的关注是“不经济”的,在消费者形成自己的品牌评价中,往往会忽视企业的CSR信息。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资本成本
Bhattacharya Daouk ( 2002) 第一次利用国际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息越透明的国家其权益资本成本越低。Larocque ( 2008) 在控制分析师预测的偏差后, 实证研究发现定期的信息披露与事前预期收益负相关。
三、相关理论基础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本文采用ISO26000标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即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透过开放的以道德为依据的行动,承担起因为自身决策和行为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这些行为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社会福利;把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考虑进来;遵守法律法规,逐渐与国际行为规范趋同。
(二) 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关于利益相关者,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弗里曼(Freeman)曾经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即:能够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或受其影响的个体或者群体是一个组织里面的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股东、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社区、管理者等等。可以看得出,弗里曼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广义上的,这极大地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企业公民理论。对于企业公民,Crane and Matten在2005年进行了广泛的定义,从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确定。第一,有限公司的观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公民可以简单的称为企业慈善事业。第二,等效的观点:从这一方面来讲,企业公民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代名词。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第三,延伸的观点:从这一角度,企业公民描述了企业在管理个人公民权利上所发挥的作用。
金字塔理论。卡罗尔是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权威学者之一,他提出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建设性和被大家所接受的。他于1991年发表在《商业视野》上的文章《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组织利益相关者的道德管理》一文中提出了这一模型。他认为,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者四个相互作用的方面描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征。
四、综合评述
从刚开始的西方管理世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到现在的国内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不断的完善和补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具有它自身的鲜明的特色。现总结如下:
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本质上是规范性的理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在概念上尚缺乏共识,在实证研究中得到的结论也是各有不同,一套坚实和富有解释力的理论体系急需提出。所以, 许多学者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规范性的理论研究上。在实证研究没有办法实现提出大家都一致接受的假设检验, 也难以依据资本市场数据直接进行验证。
研究内容的多方面性。内容上,这一研究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在经济学的语境中展开讨论,并在政治经济学中找到理论支撑,但它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思想,不是一个学科可以研究的透彻的。
研究指标的不统一性。虽然现已经存在着如GRI、国际劳工组织等不同机构对CSR报告指标的不同规范和指导,这些指标的理论基础都大同小异,然而缺乏统一的各方面都认可的指标,就使得一份CSR报告的质量有不同的评价,从而会得出关于CSR作用的不同结论。一套完整的各方都信服的指标有待提出。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传统社会关于商人的社会责任观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渊源。资本主义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当时企业社会责任观是消极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贝利(A.A.Berle)与哈佛大学教授多德(M.Dodd)围绕“企业的管理者是谁的受托人”展开了一场关于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使社会责任作为学术问题真正登上历史舞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贝利-曼恩”的论战将其推向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又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研究的基础以及提供了研究的角度方向。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定义
理论界中影响比较大的是:社会四责任说(Brummer)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四种,即是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四者相互并列。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说(Arichie B.Carroll)与前者不同,即特定的社会对企业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
两者所定义的都是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本文更赞同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基于一定的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的企业伦理与慈善责任(刘长喜,2005),该定义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前两者划分为他律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将后两者划分为自律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是由美国会计学家David F.Linowes首先提出的,他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等社会公共部门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的会计分支。黎精明(2004)则这样定义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者团体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比较两者,可以看出,两者都是衡量社会效果,但前者的主体是政府及企业等社会公共部门,后者的主体则是企业。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社会责任会计目标同会计目标一样,包括: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更多的中国学者将社会责任会计目标分为两个层次,即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为提高社会效益,具体目标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
王雪芳(2004)比较全面的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四个会计假设:(1)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根据特定的个人、集体或组织的经济权益来确定,这使得会计的处理范围得到扩大;(2)社会责任会计的记录、核算和信息披露以持续经营为前提;(3)社会责任会计也需要进行分期,社会责任支出的受益期很难确定,因此,这个问题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4)在计量上,采用多样化的计量形式,包括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
(四)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一般原则
社会责任会计的原则为8+3,即会计8项基本原则、社会性、政策性、充分揭示性。
其他的部分学者认为还应该包括:强制和自由相结合的原则;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原则;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
(五)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
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的具体化。王雪芳(2004)则对传统会计六大要素进行了演化和创新,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包括四项内容:(1)社会交易:一个企业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应用和提供程度。(2)社会资产:未来能给社会提供利益的经济资源。(3)社会负债:在可以确定的日期要用现金、劳务或其他资产予以偿付的那些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权。(4)社会损益: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的总称。
(六)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
宋献中(1992)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包括:(1)调查分析法,(2)替代品评价法,(3)历史成本法,(4)复原或避免成本法(6)影子价格法。
阳秋林(2005)则分别针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四个社会责任会计主要的核算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计量方法。但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仍然处于一个不完善的阶段,就是因为每个方法都有它的缺陷所以大家才会不断的提出新的方法。
(七)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
随着我国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也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研究。
由于社会责任披露内容不规范,企业只披露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当前中国存在的普遍问题,哪些内容是企业应当披露的呢?孙红梅(2011)就此问题选择典型企业为样本并结合国内和国外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认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当披露:(1)企业经营成果和分配情况。(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4)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方面的信息。(5)企业对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内容是广泛的,随着科技进步,对以上问题的答案是随时间而不断变化的。
通过对前面的文献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所存在的问题:(1)社会责任会计缺乏相应的会计准则,学者们的探讨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2)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正处于探索阶段,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内容、方式都由企业自行决定,且以自愿原则进行披露。(3)实施成本高,由于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内容范围广,核算复杂且难度大,需要企业做大量的数据调查和分析。(4)社会责任报告所反映的信息失真,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企业在披露时常常“趋利避害”。
参考文献
[1]王雪芳,殷筱琴.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J].财会通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