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的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关注教师实践需求,探索新的工作路径
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基层农广校还需开设、开发哪些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在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农村成人教育过程中,农广校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培训的实效……这些是在工作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与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不深有关,与部分学校未运用好课题研究有关。实际上,农广校教师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困惑,在提升个人职业能力方面也有需求。为此,基层农广校需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力求寻找到突破口。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可探索出新的工作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形成高屋建瓴的认识,还可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课题研究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
课题研究是为教学培训实践服务的。设计调研问题、发放调研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形成报告等环节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课题负责人可结合成员的特点与能力,适时分配任务、适时指导。比如,指导大家利用调查的数据,撰写子课题项目的调研报告或学术论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观点,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子课题研究的问题更具体,撰写论文更具针对性,尽管题目“小”,但内容要“精”,同样具有较高的参考或推广价值。
(二)课题研究以持续推进工作为重点
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不能让大家走形式,而是要通过发现问题、理性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提高课题组成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并且为持续开展课题研究与推进工作积累经验。
以“生态观光农业培训方式改革与课程开发”课题为例,门头沟农广校课题组成员在调研中得知培训对象的受教育状况、从事的岗位工作、技能提升需求、学习能力状况、培训的满意度、对新一轮培训的需求等信息,结合对培训对象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研究报告。报告客观地反映出以往培训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课题组成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思辨过程,从工作总结的思考方式转变到理性辨析,使教师对工作实践有了新的认识,实现了从“埋头工作”到“科学工作”的提升。课题的调研报告、研究报告得到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还获得了市级、区级奖项。课题组成员还开发出一本教材――《休闲农业设计与经营》(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教材),获得了北京市农广校优秀教材评选一等奖。
借助课题研究,教师拓宽了改进工作的思路,找到解决难题的新办法。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的作用与价值得到发掘,大家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也高涨起来,为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二、 关注教师专业需求,练就教师专业发展硬功夫
课题研究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在提高教学培训实效的同时,还能提升农广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基层农广校要关注教师专业需求,帮助教师练就专业发展的硬功夫。课题组负责人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帮助课题组成员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与提升,让大家在深入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收获专业发展的成就感。
(一)让教师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开发新的教育资源
透过课题看课题,教师可透过课题预测自己专业发展的前景。教师改变了参与课题研究的观念,就会产生从“心动”到“行动”的强烈愿望。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更要尽量把眼光放长远,把视野放开阔,解析课题研究的内涵与外延,尽可能地扩大课题研究的成果。例如,在“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学习资源开发”课题中,门头沟农广校在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礼仪实务”的同时,想到策划制作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视频。
基层农广校教师持续参与课题研究,可使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中等学历教育使用的学习资源日益丰富,教师的专业积淀日益丰厚,教学方式将发生转变,“线上”培训与“线下”指У慕岷希农民参加学习培训的多样化需求也将得到满足。
(二)让教师发掘个人专业发展的潜质,拓宽课题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的能力各不相同,课题负责人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势与闪光点,引导大家“扬长避短”,发掘出各自的潜能和价值。
例如,“学习资源开发”课题组在研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子课题项目过程中,将其“分解”为三个相关联的内容:开发礼仪实务专业课程系列教材;礼仪实务课程教学视频的录制与使用;礼仪实务课题集中培训与实地指导的有效性研究。擅长教学实践的教师参与教学视频的录制,文字功底好的教师参与论文撰写,研究水平高的教师参与教材编写。大家各尽所能,朝着开发学习资源的方向努力。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预期效果得到兼顾,研究成果呈现出了多层次性,避免了单一化。每位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与工作价值得到了体现,教师从中也体验到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就感。
三、 关注教师心理需求,注入教师发展的新动力
教师们关注课题研究的成果,更在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实际上,研究能力、文字功底较弱的教师往往缺乏自信。为此,课题负责人要多关注课题组成员的心理需求,激发大家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调动教师完成课题任务的积极性,为教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基层农广校要在课题研究前进行客观地分析,要让大家对参与课题有所期待,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搭建必要的平台。
(一)及时关注,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
参与课题研究时,个别教师常常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尝试。有时他们能找到课题研究的切入点,但在推进研究时缺乏思路;有时还会因不能马上看到预期效果而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学校可聘请相关领导或有经验的教师做课题指导或顾问,让课题组成员从心理上觉得有底。课题组成员期待指导老师能做到给大家信心与示范,带着大家一起干。
建立相应的指导机制,如指导老师“手把手”地教经验不足的课题组成员如何设计调研问卷,教给大家一些数据统计的常识与技巧,指导写作功底弱的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等。当课题组成员在心理上得到被尊重的满足感与信任感后,将会冲淡畏难情绪,产生参与课题的持续动力。
(二)适时指导,搭建教师自信成长的平台
关键词:做 电子专业教学 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
电子线路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是电子专业的主要学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以“做”为核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经过长期积累,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电子专业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做实验分析研究
实验分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和方法,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让他们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电路、画出原理图、选择元器件、安装和调试电路、使用仪器设备、测试实验数据、制成电路、实验总结和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能预测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以便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
通过实验分析研究,学生在做的基础上,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学生通过做电子线路实验,深化了对晶体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器件特性的理解,对放大电路等单元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电子线路的兴趣更浓了。
二、做习题强化理解
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和实验分析研究的同时,再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会使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理解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学生在做练习题时,不仅会联想到已学的理论知识,而且会进入到实验操作的情境之中,这无疑又一次实现了实际与理论的结合。这种结合在理论学习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做习题,又解决了一些更实际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如学生在学完晶体二极管的特性,做了晶体二极管的特性实验后,有这样一道习题:如何防止指针式电流表因输入电流极性接反或输入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流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提出设想、画出电路、理论分析结合实验验证,解决了这一更实际的问题。学生在做这一习题中,学会了合作交流,加深了二极管的特性的理解。这便是做上教,做上学。
三、做暑期专业实习
鼓励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到企业实习。师生需要对企业有初步的了解,如企业的规模、产品、经营状况等。学生在电子整机企业实习,可在师傅的指导下,在生产流水线上进行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电子产品故障检修等。
学生暑期专业实习,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专业与岗位的接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做市场调研分析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对专业方面的某一对象做市场调研分析,得出结论。如在学习晶体二极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调研晶体二极管的市场需求情况、某些晶体二极管的市场价格,在本地区的购买地点,或者抽样调研一批二极管中1000只二极管的参数和好坏或合格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因地制宜,让学生对晶体二极管的某一方面进行调研,不必面面俱到。比如,教师让学生仅调研1000只不同或相同二极管的好坏和合格率。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出完整的调研报告。
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学生扩大了视野,拓宽了专业知识面,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学生走出了校门,接触了社会,锻炼了自己,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学校和社会的接轨,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应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子专业的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可以了解电子产品的价格、用途、市场需求等,甚至会想到如何改进某些电子产品的性能,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总之,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突出做中教、做中学,使教、学、做一体化,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寓于实践之中,有助于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道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想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合作”、“发展”。
我很难忘记上学期开学初的一件事。庞校长带了实验小学的部分老师来听董玉华老师的课,隔夜,袁校长嘱咐我安排好上课的班级和场地,我答应了并和往常一样打电话给王威虎老师请信息处安排观摩教室的音响。第二天早上,袁校长再次询问我此事,我满口答应.好了!意想不到的是等袁校长、庞校长带着一群实验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推开门走进我熟悉的观摩教室时,室内却是一片狼籍:乱七八糟的椅子,纸团遍布的地面,还有面板脱卸的桌子……当实小叶秀琴等老师伸出手来帮着整理桌椅时,我真的羞愧难当。后来我知道那一次庞校长是专门带低年级的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常规的。庞校长没有批评我,袁校长也没有责备我一句,甚至王威虎老师还专门向我致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看两位校长的面孔,不敢回想这件事情。及至和谭文杰老师共事,坐在一个办公室里看着他筹划家长会关照到每一层楼面、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室里的哪怕一只饮水杯的时候,这种内疚和自责更为深刻了。谭老师用一言一行告诉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但要很好地胜任一个岗位的工作首先要“敢于负责”。“责任重于泰山”,就像他自己在述职报告中说的那样要“像南沙群岛的守岛战士一样,每时每刻向祖国母亲报告,这里平安无事。”我想,这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是在工作中获得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是获得人格提升的必修。身边的榜样深深教育着我,也时时提醒着我:汪校长、袁校长、庞校长等老一代人的严谨、执着、一丝不苟;陆校长、匡主任、芮主任的勤学善思;李励和殷春艳的锐意进取……他们,始终是我身边最生动的老师。
当然,堪为老师的还有我们各学科的学科主任,因为他们都是各条线上的专家,我在很多学科的进入,都是在他们热情的引领之下,但是我们更多的是相互间的合作,在陆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着重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主要从作业、集体备课、学科竞赛和活动课程等诸方面勾勒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改期末的作业评比为定期的备课组自查和不定期的学科组作业抽查;改单一的关注期末考试为期中调研和期末考试并重,关注常态下的质量状况;确定和完善了备课组长,启动集体备课组长负责制,制订备课组长职责;完善了学科竞赛制度,每学期按计划正常有效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配合校长室启动常规调研机制,完成调研综述。
二、搭建了较为宽广的教学研究平台
多层次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坚持正常备课组、学科组、校级、校级以上等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人人参与研讨,在研讨中内化实施理念,完善操作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两校互动研究机制:每学期坚持按计划与实小老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利用好两校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高水准的研究平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两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各一次,每学期正常活动在10次以上。同时确立了“上有观点的课”的理念,每次研究活动都有相关专题,本学期还形成了研究活动综述。
周二校长听课活动:坚持了两个学期每周二“校长听课日”活动,构筑校长与一线教师的“对话”桥梁。
学科主任专题调研:每学期学科主任就本学科的教学情况实施常规调研,并形成一定的书面材料进行交流、商讨和问题解决,促进了学科主任层面的研究,成为推进“学科主任负责制”的有效策略。
三、启动了校本化的新课程研究
当前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一背景,在庞校长的引领和帮助下,我们启动了对新课程几个增长点的校本化研究:中小学联合制订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改革指导性意见》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水平;校本课程以《星空》推动日记作文的教学,以修订两次的《赏读》推进课外阅读,本学期制订了配套现行教材的《思维训练》正在试用之中,制订了《英语口语教程》促进英语口语的训练;综合实践活动汲取了多元智能的主题教学理念进行校本化设计与实施等。当然这些都还刚刚起步,接下来还要进行多元多层的研讨促进逐步完善和改进。
罗列了这么多,只想说一句:教务处的工作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合作。合作增进了信任和理解,获得了团结与进步。可以说,我们教务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善于独立工作的个体(大家会在他们的述职报告中看到),但当我们手挽手的时候,更是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
当然,作为教务处,我们和政教处、教科室、教师管理都有密切的合作。每当我想到自己是这样彼此相依的工作链上的一员,就会涌起心底的温暖。我知道,这是我工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实在教务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日常烦琐的事务淹没(每个学期听课都超过80节,本学期到现在97节,所以我经常奔跑),要想“在忙碌平庸的工作中不磨损一个人的自由精神和艺术气质”、“既能在变化多端的社会中生存,又能坚守自己的精神空间”,那惟有“发展”。我感谢庞校长的引领,使肤浅而浮躁的我也能逐步走进教育研究的大门。
也感谢庞校长一路的期待、鼓励乃至鞭策,汪校长热心、无私的帮助,使我咬紧牙关走过了将近两个学期,研究工作从一开始方案都难以形成到现在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基本明晰的操作思路、确立了中心研究组、梳理了将进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课题主页上增设了“点点滴滴”(案例反思)和“我的教育故事”两个栏目以更贴近我们日常教学的质的研究。当然,这也是刚刚起步,但参与课题研究使我以往很多模糊的感性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增强了原认知能力和工作中理性思考的含量。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反思”,“让研究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我潜意识的追求。朱小蔓博士前不久在中央教科所青年读书会上谈到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时,发出这样的呼唤:“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她说:“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的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由此我想到当我们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徘徊、焦虑甚至煎熬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逐步走近或构建或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研究给了我辛苦、忙碌、平凡的工作以无怨无悔的一个理由。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045-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随时都能接收并传播教育信息。在此情形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应顺应形势的发展,在教学主体、课内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性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教学策略。
一、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主体的“微能力”
所谓微能力,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接触、解读、使用微博、微信及信息时所具有的能力,包括对微博、微信功能和特征的认知,对微博、微信信息的识别能力,使用微博、微信传递信息的能力。教学主体即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微时代”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新视角,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应顺应微时代的发展,适应和掌握微时代的新特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微能力”,实现自身的创新。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运用“微技术”的能力。具体如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应积极认知“自媒体”。所谓自媒体,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应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掌握网络交流和沟通技术,充分运用博客、微信、网络论坛、BBS等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心理调适等活动。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要熟练掌握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即学会灵活运用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在网上获取及时的时事政治和思政信息,并运用网络终端技术提取、阅读、吸收、存储、回应信息,为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理论课提供信息基础。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要掌握建设网站、维护网站以及网页制作的基本技术,制作并推广思政专题网站,鼓励学生参与网上互动,正面地开展思政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具有激情,但他们缺乏人生经历,思想比较单纯,对有些事情的认识容易陷入理想化和片面化。尤其是网络上众多负面的价值观念、理想判断以及虚假信息、不良信息的传播,容易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对社会、政府的认识,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为此,为了守护网络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教师除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外,还要提高自己的网络应用技术。处于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坚持用发展着的武装大学生,努力保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情应对能力,以疏导而不是封堵的方式,以正面宣传、主动解释的方法,培养青年大学生网民的理性精神,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客观评判能力和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使大学生不为“假新闻、假事件”以及“假理论”所左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认清楚网络上众多错误理论和言论的能力,还要带领学生坚决的与其做斗争,以守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二、深化思政理论课课内教学改革
慕课教学形式的出现引爆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风暴。它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式的网络课堂。它通过课程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每个知识点大约5-10分钟的视频,以短小的视频课程出现在学习者的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自由控制这些视频,既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快进快出。这种慕课形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
(一)利用形势与政策课夯实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主导性和思想性。一是引导学生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工夫,在掌握科学理论上下工夫,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工夫,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二是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通过历史变化、现实成就、国际比较,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是深入准确阐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导学生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相互关系和实践要求。通过持续全面深入地宣讲,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讲话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理论品格,进一步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以学生为中心,主阵地与多阵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主体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坚守主阵地是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同时又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开辟课堂外的多个阵地。慕课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现主阵地与多阵地结合提供了坚实基础。自主开发或利用先进院校已经开发的慕课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在上课之前,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上开展学习,自主安排学习的进程,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与反馈,学生从“满堂灌”的教学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时效性进一步显现。
围绕传播职业精神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弘扬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展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积极与企业合作,推进“三进”,即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利用学校校史馆、图书馆、文化长廊、校刊、校报等多种形式,发挥学校历史沿革、专业发展历程、杰出人物事迹的文化育人作用;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传递正能量的实践育人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微技术”,翻转思政理论课课堂。将翻转课堂理念融入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教师从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
1.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探究者。由于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课前学生通过自媒体预先学习和了解教师将要上课的内容,到课堂上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激发一些对理论知识感兴趣的学生,还会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些理论。
2.教师从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化。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对学生是“填鸭式”教学,课堂上的40分钟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唇干口燥,学生却在台下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翻转课堂后,教师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手机APP事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和练习,提前思考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也能让学生置身其中不再觉得无 聊,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就感,甚至还能在课堂上培养出学生的各种意识,如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等。
(二)充分利用“微技术”,深化案例教学法改革。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来完成的教学形式。即教师需要收集大量案例素材,并对素材进行教学设计,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从案例引入到案例讨论,再到案例点评。其特点有三:(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3)重视双向交流。充分利用“微技术”,深化案例教学法改革,它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掌握“微技术”又要结合学生实际,运用、更新、研究和创新新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不能简单地从网络上移植别人的案例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坚持案例教学的自主性、启发性优势,同时融入理论讲授精确性、系统性的特质。
(三)充分利用“微技术”,采用调查研究法拓宽实践教学空间。实践教学是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环节。过去的实践教学较少,有的话也大多是组织学生看录像、看专题片、参观校史馆、博物馆等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导致实践教学的时效性较低。“微技术”给实践教学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教师实施调查研究法,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通过走访、访谈、发放问卷、个别调查、群体调查等形式了解调研对象,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传媒进行调查研究或收集大量二手资料。其步骤如下:一是教师事先拟定调研题目;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调研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四是学生通过展示调研成果,互评互学,教学相长。所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结合调查研究和实践教育等教学方式探索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在调研中既理解掌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又锻炼挖掘出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实践教学落在实处。
(四)充分利用“微技术”,拓展思政理论课教学空间。信息技术时代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提供了优越条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工具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如:播出一小段视频资料作为案例展开讨论;教师利用QQ群、论坛、微信圈等途径与学生互动,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困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网络媒体搜索名家讲座,推荐给学生;通过教学网站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同时,校际之间也可通过网络媒体加强沟通、学习与交流,还可以加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共享教学文档和教学心得,汲取同行的经验,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不断地探讨,改进教学方法,使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实现整体飞跃。
【参考文献】
[1]龙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J].红旗文稿,2015(9)
[2]汪倩倩.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高教探索,2015(8)
[关键词]教师社会实践考评体系
[作者简介]黄锦棠(1964-),男,广东台山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高职教育;何进军(1965-),男,湖北罗田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高职教育。(广东江门52900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65-02
教师企业实践考评是依据一定的实践价值观或实践目的,运用可操作的科学的技术和手段,系统收集教师企业实践各方面的信息,并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师实践及其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定过程。高职教师下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对于如何加强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考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
一、高职教师社会实践考评的价值取向
1.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要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其要件之一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内培外引、专兼结合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设的特色和重要路径。
2.是丰富教师实践知识,提高教师职教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教师实践知识与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有利于促进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与更新,甚至超越;有利于为学生成长提供发展性空间,并加强自身的专业成长。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青年教师居多,其重要举措就是通过教师的社会实践,增加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丰富专业知识,从而改变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不匹配的现状。
3.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教师下企业实践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与有效途径。要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一方面,企业需要学校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组织科技攻关,解决企业在产品研发与技术更新和改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建立产学研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师生参与企业实践。学校以校外基地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校内专任教师。教师进入企业实践,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现场最新的生产经营动态信息,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真实体验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实际过程,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与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这种校企合作的程度越深,双赢的利益越大。
二、高职教师社会实践考评的依据与内容、指标
1.考评依据。(1)以国家政策为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2)以职教理论为依据。终身学习、社会学习与建构主义理论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其广泛应用,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只有通过培训学习与实践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方能与时俱进,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各方面的要求。(3)以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为依据。我院制定了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各专业教师要到行业企业顶岗实践。专业教师选择相关行业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时间每学年不能少于1个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第一年参加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2个月。(4)以教师社会实践内容为依据。我院《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可以选择以下任意一种形式:到企、事业单位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践;到企、事业单位或生产服务一线从事课题研究或产品研发;为企业或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或生产服务一线实习。
2.高职教师社会实践考评的内容。要确定教师社会实践的考评内容,就应该明确教师社会实践的目标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从社会实践的目标上讲,主要是丰富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提升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从考评上讲,要关注实践教师在企业的表现,更要关注实践过后在教学上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贡献。从社会实践过程本身上看,教师实践的工作内容是考评的重要内容依据。
作为考核主体的学院,要考察的主要内容为:对实践的认识态度,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是否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到岗时间;是否参与项目开发,其层次、质量如何,有无记录资料;独立承担了工作任务;目前所在岗位技术含量;专业调研;本岗位对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实验室建设与教学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教学行为改进状况等。
作为学院委托的考察主体企业,考察教师的主要内容有:实习教师的工作态度,包括工作的兴趣、工作主动性;出勤情况;实习期间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情况;对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和管理流程的熟悉程度;学生实习指导;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绩效情况等。
3.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实践评价指标的确立。笔者认为,教师参与企业社会实践的评价指标,应体现学院教师管理与发展的整体目标,也要与教师企业实践的实际内容相一致,具有可检测性,能够正确评价学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且能够引导学院办学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建立起能够与学院办学总目标和整体办学效果相一致的多方面、多层次有机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考评体系时,既要考虑我院的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等要素情况,还要考虑企业与我院教师自身的特点。通过对企业、校外专家、教育管理者与教师的访谈,整理分析相关评价指标的信息,并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的要求,确立符合高职特色的教师企业实践考核指标体系。因此,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实践态度、实践过程与任务、专业服务、教学建设、实践能力、研究开发和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构成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了细化的二级指标与相应权重系数,确定考察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1.实践态度(0.1)。包含三个二级指标:主动积极性(0.2)体现为是否主动申请并理解服从学院建设和个人专业成长需要;工作计划性(0.2)体现为教师有无计划并提交学院与企业存档,计划中是否含有目的、工作方法与预期效果等完整内容;企业出勤情况(0.6)则可从是否达到学院规定实践时间要求、提供按月上班本人签到的原始记录及事假和病假书面原始证明等方面考察。
2.实践任务(0.2)。包含四个二级指标:生产线顶岗实践(0.3)主要考察教师对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岗位操作规范、员工工作标准与岗位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对企业生产了解(0.3)主要考察教师对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现场工艺流程与产业发展趋势的了解程度;专业应用新情况(0.2)则是考察教师熟悉本专业在生产中应用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情况;工作量及质量(0.2)考察是否达到企业基本工作量及对本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熟悉情况。
3.专业服务(0.2)。包含四个二级指标:专业市场调研(0.3)主要考察教师参与专业调研、提交原始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以及调研报告的情况;专业人才方案制订(0.3)重点评价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或修订的情况以及对专业岗位能力定位与课程体系、进程分析的贡献;专业实训实验基地建设(0.2)考察教师参与和个人所取作用情况;指导学生实习(0.2)主要评定指导学生的实习量、指导效果及学生满意度。
4.课程建设(0.2)。包含四个二级指标:专业课程调研(0.2)是评定教师有无专业课程调研报告及报告的可靠性与实用性;任教课程建设(0.3)包含结合实践进行课程(标准)设计并编写校本与实训教材、企业参与度、效果及成果资料提交情况的评定;课程教学改革(0.3)是考察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效果;教学资源建设(0.2)则是考察教师开展网络资源和教辅资源的情况。
5.研发工作(0.1)。包含两个二级指标:企业技术服务(0.8)主要有参与或合作的项目立项、研发、改造与服务,核心技术涉及程度,项目层次、质量与成果,记录资料与课题联合开发、获奖证明等方面情况;企业管理工作创新(0.2)则是评定参与企业管理的层次、质量与记录资料等情况。
6.工作绩效(0.2)。包括七个二级指标:研究成果(0.1)包含研究论文、技术服务、讲义等成果与书面材料提交;反思总结与工作日志(0.1)是检查教师是否有工作内容记录与心得以及完整与具体情况,是否符合总结要求;专业技能掌握(0.2)主要考察教师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借助教学督导、同行与学生评定考察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情况(0.2);通过对实训学生技能的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效果评估考核教师的实验实训指导能力(0.2);课程教学改革方案(0.1)则是评定教师是否有新的课改方案、原有方案有没有改进、针对性如何;通过同行教师评定实践工作专题汇报效果(0.1)。
考评指标包含对实践过程中态度、能力、表现进行评价,还包括对实践后在教学行为、职教能力、科研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评价。其中,企业考核占45%,学校考核占55%。学校可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目标以及专业建设要求和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差异性,设置不同的业绩权重,确定教师企业实践的等级考核目标。对三级指标的评定采用优、良、中、合格与不合格五级评分法进行。
三、高职教师社会实践考评的方法
考评人员由院、系、企业管理者组成。考核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与业绩鉴定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定,具体做到以下几方面工作:
1.目标(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目标考核就是依据教师实践的任务的指标,如岗位实践内容、专业与课程建设、参与企业研发工作等,来衡量教师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过程考核就是对实践教师在企业实践工作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与行为表现的评定,重在关注教师的实践工作过程,重视非预期的结果。目标考核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科教师的实际工作内容,因为工作内容的各个方面并不具有同等可量化的特性,因此应用中要结合过程考核进行,并在主要指标及其权重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实际操作中落实考核组织和程序的规范化,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2.企业考核与学院考核相结合。锻炼期满后,由企业和学
校进行双重考核。日常工作中,学校、教学系及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小组,进行不预告性检查,通过与企业领导、员工座谈及找本人谈话等方式,真实掌握锻炼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实践结束后,由学校与企业分别对教师进行相关考核。学校考核重在考察教师对专业、课程建设、教学能力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进步情况;企业考核重在考察教师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在生产线上的工作质量,包括对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等以及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的情况。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要在一定范围内与其他教师进行座谈交流,相关考核部门要详细检查教师实践锻炼工作材料。
3.重视效果评价。解决教师完成社会实践后对教师教学及行为产生的积极作用的评价,即关注教师实践后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避免教师为实践而实践。这也是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实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与效果的改善。
四、促进教师企业考核工作的措施
1.成立教师实践管理办公室,健全考核管理机制。为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对教师实践考核的领导,我院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为组长的考核领导小组,专门组建教师实践考核办公室负责全院教师企业实践考核工作,由各系负责实训的人员组成,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教师目标管理的检查监督。
2.加强培训,提高考核的实效性。考核是落实双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如何落实考核工作,使考核工作具有实效性和客观性则是考核工作的关键。由于考核人员个性及判定分析、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性,因此对开展考核的人员要进行培训,加强其对考核指标的理解,重视考核工作,加大投入,避免在考核中过于宽松或严厉,使考核失真。
3.强化过程监控,落实配套制度建设。为提高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学院除了根据不同专业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选派、质量管理等相关制度外,我院狠抓了考核制度的执行和过程管理,制定完整的考核制度执行文件,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动态管理与考核信息库,构建了自觉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良性考核管理机制。
4.加强考核信息反馈工作,修正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管理部门应切实深入到企业,指导、沟通、回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及时解决有关实践考核指标落实的问题与难题。做好对实践教师、企业的解释以及与企业的协调与授权工作,收集信息,做好模拟考核与论证工作,对不合理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进行修改完善。
5.实践考核结果的合理使用。对教师实践的考核只是手段,使用才是考核的目的。对教师企业实践考核结果的切实体现和有效运用是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有效动力。要落实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制订科学的配套政策,将教师企业行业实践经历及其考核结果同职称评审、评优推优、双师认定、绩效考核、访学进修、岗位聘任、薪金、福利、待遇等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起到绩效考核建立激励作用,使教师愿意和乐于到企业生产一线,变被动下企业为主动下企业。通过客观公正的实践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各种手段实施奖惩,才能真正实现我院教师实践绩效管理的目标,形成自我驱动、良性运作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成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1).
[2]刘红委.高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