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of Ulster, UK
Advanced Techniques in
Diagnostic Cellular Pathology
2009, 196pp.
Hardcover
ISBN: 9780470515976
Wiley-Blackwell
Mary Hannon-Fletcher等编
近年来随着细胞技术和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细胞病理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治中。该书介绍了细胞病理学技术是如何推动临床诊疗的发展,同时细胞病理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将如何改变目前对疾病的诊断和靶向治疗的认识。该书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编者介绍了显微技术在细胞病理学中的应用。几个世纪以来,显微镜一直被用来观察细胞和组织样本,然而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成像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对病例样本的诊断并同时上传至互联网。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远程诊断,同时这些病历资料的集中对于寻找新的生物标记也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是关于细胞病理学的介绍。细胞病理学的发展及液基检测法(Liquid-based cytology)大大提高了传统染色方法的灵敏度。编者从样品的选取、处理、样品的分析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作者着重讨论了人瘤病毒的检测及其疫苗相关情况,因为这一疫苗已经完全改变了妇科子宫检查的现状。
第三部分是关于流式细胞技术的介绍。近年来随着多细胞和蛋白多色彩标记方法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只有在了解了流式细胞仪的构造和各种标记的性质之后,操作者才能更加准确地使用该技术。在这一章里,编者详细地介绍了样品的准备,使用流式细胞仪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以及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是关于免疫组化技术的介绍。随着疾病诊治的需求,免疫组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大量抗体的出现也使得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获得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章里作者介绍了免疫组化的基本方法,特别强调了对照样品的准备,如何评价免疫组化结果。最后编者介绍了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常用的癌症分子标记物的应用及检测情况。
第五部分,基于芯片技术的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主要介绍了不同的平台在寻找关键基因和蛋白中的应用,如何根据样品情况选择不同的平台,怎样作分析和进一步的确认,最终找到目的基因或蛋白,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第六部分编者介绍了原位杂交技术。不同探针的选取、样品制备信号的获取、对照样品的设置以及原位杂交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肿瘤及感染的检测。最后编者简要介绍了原位杂交技术最新的发展情况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书适合具有一定的病理学基础的基础研究人员、临床研究工作者阅读
张军杰,
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90-01
0引言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它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它连接着医学的各个学科。一直以来,高职高专病理实验教学并没有体现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色,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只是与临床医学专业的传统方法相似而已,为了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任职岗位的需求,我们要积极改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病理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调整病理实验教学内容
1.1 适当整合病理学传统实验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病理学教材中涉及到十几个章节的实验,它的传统实验教学中内容很多,我们要对其进行整合、序化。例如在病理学各论中将部分章节融合,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我们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变情况。而在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实验方面,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各类细胞及病变特点,掌握基本病变的形态表现,使他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得到切实的加强。
1.2 增加病理检验技术实验在病理学实验中适当安排病理检验技术内容,重点学习病理标本的处理方法、常规病理石蜡切片制作技术,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等技术及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加以介绍,让学生熟悉病理学常用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了解病理检验工作程序、要求及其它常用的制片及染色技术,拓宽学生就业途径,使一部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能从事病理检验的技术工作[1]。
1.3 学习脱落细胞学检查知识脱落细胞学也称细胞病理学、诊断细胞学,包括脱落细胞和细针吸取细胞二大方面检查,其对肿瘤的诊断具有初筛、确诊及普查的意义,临床应用范围广,深受欢迎[2]。脱落细胞学检验是一门形态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学习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基本技术操作和涂片标本的观察。在实验教学中先以示教形式让学生对脱落细胞的形态有一基本认识,继而让学生详细阅读脱落细胞玻片,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1.4 开设临床病理讨论临床病理讨论具有复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训练分析、综合、判断和鉴别能力的作用[1]。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病理讨论素材与讨论内容上增加或强化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内容,利用典型的尸体解剖检验资料,把临床病历、病理切片发给学生,训练学生把相应的临床检验指标、临床表现、形态学改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病例的能力。
2选择适合的实验教学方法
2.1 加强实验技能操作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来说,显微镜的使用十分重要,要求学生操作要相当熟练,另外病理切片制作技术、脱落细胞玻片的制作技术及阅片的基本功要进行训练,认识各种正常细胞、变性坏死细胞、炎性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形态,在实验中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适应临床检验的需要。
2.2 充分将现代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引入和应运,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了推动作用[3]。在病理学实验课方面有了多方的改进,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等。运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针对教学切片讲解全面细致,课堂气氛活跃,对学生学习过程全程监控,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切片的学习上,通过教师对教学切片紧贴实验内容适量绘制模式图边绘边讲,对于难于理解的抽象内容,通过肢体语言及丰富的临床实验经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2.3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在完成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教学任务外,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各种实验内容的开放,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目的,采取多种开放形式。实验室坚持全面开放、资源利用最大化及因材施教的开放原则。如定时开放病理技术室和资料室,全天开放病理标本室和显微镜室,教师值班辅导,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让学生查找所需的病理资料和进行病理切片和脱落细胞玻片制做的练习,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了由于课程学时少,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的技能,拓宽了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范围。
3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我们通常将考核分为实验理论考试、组织切片考试、实验作业和出勤率等,将实验考核计入总成绩,占30%,实验技能的考核尤为重要。这种综合的评定方式,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又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操作,达到了实验课的培养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目前检验医学教育着重研究的问题就是高职高专的教育问题。为了适应医疗单位尤其是基层卫生单位检验工作的要求,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我们必须将高职教育的鲜明的教育特点展现出来。在病理实验教学中,要真正体现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病理实验教学的特色,改革传统的病理实验教学中不适宜的地方,树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楠,刘德纯,葛霞.医学检验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144-145.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271-02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1]。病理学实验课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病理学教学的质量。现代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疾病及新的诊断及治疗技术出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医学生终生学习,可以帮助医学生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站在科学的前沿,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病理学课程特点,突破传统的病理学实习课教学模式,探索一套全新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及教学手段,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一、我院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
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病理学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学期开设,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病理学实验课共计13次3时,以观察病变标本和切片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灌输式”或“填鸭式”的传统授课方式为主要教学手段,按照理论课内容开展的验证性实验,认识各种疾病的基本病变特征。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与学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不能主动地将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相结合,不善于思考标本和切片的临床意义。自2009年以来,我院配备了100套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用于组织学及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显微数码互动系统集影像、声音、图像、文字以及灵活的互动系统为一体,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2],但因实验教学体系设置陈旧、实验课学时有限等原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仍有待加强。
二、新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五年制本科生病理学的教学的目标,是要使学生认识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认识疾病的本质,阐述病理与临床的联系,为学习临床医学以及防治疾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验课的总论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疾病共有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实验课的各论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及其特殊规律。通过实验课教学,我们重在提高学生对病变的观察和辨认能力,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因此,有必要构建新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形态与功能的联系、整体与局部的联系,并了解学科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动态,从而具备快速适应临床工作的能力。
1.教学内容的整合及优化。病理学以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基础,在学生掌握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疾病状态下的形态变化及相应的临床病理联系。我们以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系统性与科学性为原则,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重在教学内容上加以整合和优化,实验内容的精简和重组,重点讲疾病的共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删减现在的少见病和疑难病。具体来说,病理学实验内容的整合及优化如下:病理学基本实验技术(3学时),加入尸检、切片制作及免疫组化等内容。通过尸体解剖观察,学生能更好地树立系统观,深入体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转归过程,明确病变的性质及死因,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组织切片是病理学实验最常用的素材,每张HE切片需要经过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其中任何一环节处理不恰当,都会影响到最后的切片质量和诊断结果。让学生了解切片的制备流程,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所观察的切片。此外,细胞穿刺和免疫组化是临床病理诊断的重要部分,介绍相应的操作步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临床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组织损伤及修复(3学时),血液循环障碍(3学时),炎症(3学时),肿瘤(6学时),各论:循环、呼吸、消化、生殖、泌尿、传染病各3学时,再加上典型病例讨论3学时。通过这种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掌握切片制作的来龙去脉,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各系统疾病病变的特殊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革新病理学实验教学手段。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切片及标本病变要点,学生观察画图为主要形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的学生非常少,对疾病病变特征及转化规律的整体认识不够。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基本病理实验技术环节,因为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课堂学时有限,可以事先将尸检、切片制作、细胞穿刺及免疫组化等内容的视频放到校内病理学学习网站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上课时各组推选小组长汇报学习要点,教师予以指导和总结。总论部分的基本病理变化也可摒弃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描述看到的基本病理变化,并根据病变特征学会基本病变的诊断,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各论部分采用病例式教学,选择各系统典型的、与病理知识相关紧密的临床病例,让学生的小组的形式讨论并汇报小组结论,让学生自主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究热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增强学生作为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3.改进病理学实验考核方式。我校原有病理学考试模式采用期末终结性评价考试的方式进行,对这门课程的评价主要靠期末考试的分数评定,学生考试前死记硬背,基本能通过考试,因此,改革病理学考核方式非常必要。鉴于理论课是大班上课,人数较多,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学习过程给形成性评价可行性不大。因此,根据实验课上学生的表现,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日常学习。从病理基本实验技术的汇报环节,到总论切片的自主诊断及各论病例的讨论,均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思维、推理能力等。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形成规范、完善、有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4]。
综上所述,在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构建新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体系,重新整合及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突出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系统性与科学性;革新实验教学手段,改进实验考核方式,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我们将不断研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
[2]金家红.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利与弊[J].医药前沿,2013,16(6):298-299.
宫颈癌;人瘤病毒;液基细胞检查;阴道镜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
半个多世纪以来,宫颈癌的治疗重点是宫颈癌的预防。宫颈癌的预防重点是定期筛查与早期治疗。宫颈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宫颈癌的检查方法临床常用的有:细胞学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检查、液基细胞检查),人瘤病毒(HPV)检查,醋酸染色检查(VIA),碘染色检查(VILI),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宫颈管搔刮等。自从德国Zur Hausen H[1]发现了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并发现其中某些类型的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是划时代的开始,WHO于1992年宣布其中高危型人瘤病毒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变的首要因素。随着HPV与宫颈癌之间病因学联系的确定,临床将目光投向液基细胞检测、HPV检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以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
1 那些人需要做宫颈癌筛查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宫颈癌患者50万人,其中,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5万,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其发病特点为,多发于早婚、早育、多生、性生活开始早和多者,35~39岁、60~65岁为发病高峰,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是目前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手段。由于性观念的改变、环境污染和不良卫生习惯及宫颈癌筛查的普及,使子宫颈癌患者近年明显增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年满18岁并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每年都应进行一次的宫颈癌筛查[2]。除了定期的宫颈疾病筛查之外,各年龄段的妇女,只要有后出血或渗血,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应想到有宫颈癌的可能,尽早去医院做详细的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宫颈癌早期多无症状,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有时甚至见宫颈光滑,尤其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者。
2 细胞学检查
巴氏涂片检查:因其方法简便,患者无痛苦,且成本较低,非常适合大范围人群的普查,至今沿用了近半个世纪,有些地方仍然在使用。用一个软木刮板,在宫颈处轻轻刮取采集脱落细胞,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染色处理后,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作出诊断。缺点:假阴性率即误诊率较高。液基细胞检查:20世纪90年代又出现新柏氏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 方法:医生将采集到的细胞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标本瓶中送达实验室,制片过程由计算机程序控制。主要步骤有,细胞混匀;细胞负压采集;细胞转移。其优点是清除了杂质,形成一个清晰的细胞单层涂片,病理医生可以一目了然,使宫颈癌尤其是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显著提高。此外,TCT的保存液还可以直接用于人瘤病毒基因检测。
3 病毒学检测
人瘤病毒(HPV)基因高危型检测。目前资料证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最主要病因,99.8%的宫颈癌患者中可以发现HPV病毒,被批准在临床使用的最新检测HPV感染方法有杂交捕获法。方法:用特制小毛刷在宫颈处采集细胞,患者无损伤和痛苦。该方法的准确率相当高,但因费用较高,通常只在高危人群中使用。
4 阴道镜检查
当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发现异常时,就需做阴道镜检查以确定病变,必要时取若干块组织送病理检查,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检查前常规询问病史、月经史,以选择合适的检查时间;常规滴虫、霉菌检查、巴氏涂片检查;对可疑感染者,应做阴道、颈管分泌物培养,对阳性发现者应先对症治疗;术前24 h禁行妇科检查等阴道操作;术前48 h禁阴道用药,以免药物黏附于阴道和宫颈表面,影响检查结果。检查时应于宫颈表面涂3%醋酸液,柱状上皮在醋酸的作用下水肿、微白成葡萄状,而鳞形上皮则色泽微微发白而无葡萄状的改变,以此来鉴别宫颈鳞形上皮与柱状上皮。醋酸试验后常规以1%碘溶液均匀地涂抹于宫颈表面,柱状上皮不染色,原始鳞形上皮染色呈深棕色,化生的鳞形上皮则根据其化生的成熟程度不同而显示出染色的深浅不一。为了更清晰地观察血管的形态变化可运用绿色滤色镜检查。同时正常的血管在醋酸作用下立刻收缩,而异常血管则无这一变化,以此有助于鉴别血管的性质。①正常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涂3%醋酸后上皮不变色。碘试验阳性。②宫颈阴道部柱状上皮:涂3%醋酸后迅速肿胀呈葡萄状。碘试验阴性。③转化区:涂3%醋酸后化生上皮与圈内的柱状上皮明显对比。涂碘后,碘着色深浅不一。病理学检查为鳞状上皮化生。④不正常的阴道镜图像 碘试验均为阴性,包括:a.白色上皮,病理学检查可能为化生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b.白斑,病理学检查为角化亢进或角化不全,有时为HPV感染。在白斑深层或周围可能有恶性病变,应常规取活检。c.点状结构,病理学检查可能有不典型增生。d.镶嵌(mosaic),病理学检查常为不典型增生。e.异型血管,碘试验阴性或着色极浅。
5 宫颈活体组织检查
宫颈多点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对阴道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可疑或阳性;对临床表现可疑宫颈癌或子宫颈其他疾病不易与宫颈癌鉴别时,均应进行活组织检查。子宫颈锥形切除检查:对阴道细胞学屡次阳性,而阴道镜或活检阴性者;宫颈多点活检证实为原位癌,但又不能排除浸润癌者,治疗前应考虑宫颈锥切,作连续切片进一步明确诊断。医学上曾有这样的病例,多次宫颈刮片阳性,但多次多点活检及颈管搔刮均未查见癌,最后行宫颈锥切,作连续切片1500张,才确诊为原位癌累及腺体。虽然宫颈锥切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操作较复杂,须住院,术后并发症亦较多。
6 及时治疗宫颈病变
不注意经期卫生,混乱以及一些慢性宫颈疾病。如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以及白班、裂伤等都和子宫颈癌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能够克服不利因素并积极治疗这些慢性宫颈疾病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也是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7 人瘤病毒(HPV)疫苗
由于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人瘤病毒感染,所以根本的方法是采用疫苗预防,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在不远的将来,宫颈癌将成为人类通过免疫接种方法来全面预防和根除的恶性肿瘤。
由于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时间,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从癌前病变期发展为宫颈癌又要大约10~15年的时间,所以宫颈癌完全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可以大大减少子宫颈癌的发生。基于近年来宫颈癌预防研究取得了三大突破性进展:①确立了高危型人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病因。②新发展的薄层液基细胞学和检测HPVDNA的新技术(杂交捕获试验)显著提高识别宫颈高度病变的敏感度,大大降低了假阴性,合理运用筛查方法可查出98%以上的早期患者。③HPV预防性疫苗已获准进行临床验证,正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目前,我国科学家正在进行宫颈癌快速筛查技术的研制,宫颈癌检测即将被简化成一片试纸,受测者几分钟之内就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HPV病毒。根据我国国情,主张所有有且年龄为21~65岁的妇女,每年至少进行1次宫颈细胞学检查,一旦发现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等宫颈炎症,应抓紧治疗。临床已经证实,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对宫颈癌和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对普通瘤变的检出率提高了100%,对高度瘤变的检出率提高了23.3%,诊断结果准确可靠,正在逐步取代巴氏涂片法,成为目前最理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定期筛查可以帮助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和根除。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乳腺癌 钼靶 B超 CT MRI 核素
1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
乳腺钼靶检查系统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的技术,它能清晰显示乳腺各层组织,可以发现乳腺增生,各种良恶性肿以及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可观察到小于0.1毫米的微小钙化点及钙化簇,是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尤其对于临床不可能及的,以微小钙化簇为唯一表现的早期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乳腺钼靶检查系统具有成像清晰、检查操作方便快捷、辐射量小等特点,该仪器检查诊断可准确发现乳腺增生、病变、包块、钙化的形状、大小、密度、性质等。对于彩超无法辨别的乳腺病变钙化点进行准确判断与鉴别,被誉为国际乳腺疾病检查的“金标准”。
乳腺增生(乳腺结构不良)根据乳腺腺体的增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其X线表现比较多见的可显示为结节型、小片状、结构紊乱、密度增高等等,也可显示为小球性致密团、大片状、肿瘤型 、条索状、多种影像综合表现等,但在临床上除了这些典型的征象外,或者这些征象处于不同的月经生理周期其X线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有乳腺增生病史或者典型临床征象的患者,其X线表现有异常的大约占60-70%(个人统计资料);对于同一病例不同的影像医生诊断结论可能会相差甚远。因此研究乳腺增生的各种钼靶乳腺机X线征象以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此组病例的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的X线表现是多样性的,即使X线表现阴性,在临床上也并不代表没有乳腺增生;因此,乳腺增生的诊断也要密切结合临床,对于可疑患者应隔期复查。为预防增生癌变及乳腺癌的发生,这样做很值得。此100例探讨病例虽然形态表现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病变密度多数是等密度;其病变密度较高者恶变率也高,这一点也符合病理规律。因此,病变密度应做为增生是否有癌变危险的警惕指征。
乳腺钼靶X线机,如图1所示。具有照片图像清晰、对比度适宜等优点,可清楚显示内小于1cm的结节性病灶,并可准确定性、定位。乳腺钼靶摄影常能检查出医师不能触及的结节,即所谓“隐匿性乳癌”和很早期的原位癌,比有经验的医师早两年发现早期乳腺癌。其辐射剂量亦降低至每人次(两侧四位)0.003Gy以下,对人体无损害。即使临床诊断乳腺癌已很明确时,仍应进行乳腺钼靶摄影,因乳腺钼靶摄影可帮助明确肿瘤的位置、肿瘤的浸润范围、有无多发癌灶以及对侧乳腺的情况,以上资料对于正确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2 其他辅助检查
2.1 B超检查
B超检查也是乳腺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与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结合起来使用。该方法具有无 毒,无害,简便等特点,能鉴别良、恶性,囊、实性,增生等乳腺疾病。但超声检查有时会出现假阳性,对小于1厘米的肿块确诊困难。
2.2 乳管镜检查
如果患者有溢液(流水),可以采用乳管镜检查,大多数患者可以确诊。该方法确诊率高、痛苦小,但在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必要时还应检测艾滋病病毒(hiv),以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2.3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临床确诊乳腺癌的必备依据,主要用于乳腺钼靶x 线摄影检查和b超检查可疑者。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病理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两种。细胞病理学检查损伤小、痛苦少、速度快、方便易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不但可以定性,还能在手术前确定肿瘤的类型,为治疗提供参考。新一代组织穿刺设备甚至可以吸(切)除早期癌灶而免于手术。
2.4 乳腺红外线检查
乳腺红外线检查:这项检查因为速度快、无放射性而常在体检中作为乳腺疾病的初筛检查,尤其适合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费用大约几十元。它利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红外线吸收率不同,而显示透光、暗亮等不同的灰度影像,由此诊断乳腺疾病。虽然不是乳腺癌的专业检查,但可以作为乳腺病变的筛检。
3 讨论
乳腺钼靶检查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的技术,能清晰显示乳腺各层组织,可以发现乳腺增生、各种良性肿、恶性肿瘤以及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它的技术优势有:①早期诊断可以检查出医生不能触及的乳腺肿块、结节,即隐匿性乳癌和很早期的原位癌,提高早期诊断率,比有经验的医生早两年发现早期乳腺癌,因为对于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以微小钙化块为唯一表现的早期乳腺癌,只有凭借软X线检查才能被早期发现、诊断。②精准定位:照片图像清晰、直观,可清楚显示内小于1cm的结节性病灶,明确病灶的位置、浸润范围、有无继发癌灶等,在临床已广泛应用。③可靠鉴别:比较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④安全便捷:是一种相对无创性的检查,其辐射剂量亦降低至每人次(两侧四位)0.003Gy以下,对人体无损害,能比较全面而正确地反应出整个的大体解剖结构。⑤有效检测:对于乳腺癌患者进行放疗、化疗后的病变情况进行随访检查,观察疗效,并对健侧进行定期监测。除此之外,如“火眼金睛”般可观察到小于0.1毫米的微小钙化点及钙化块,这是普通X线及CT、MR、B超、红外线等检查手段难以做到的,尤其对于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以微小钙化块为唯一表现的早期乳腺癌,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和脂肪型,其诊断性可高达95%,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82%~89%,特异性为87%~94%,是目前早期发现、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