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常用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化工制图;混合式教学法;课程设计;在线学习
一、化工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基础现状分析
化工制图是面向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安排在大二上学期进行。这些学生在大一阶段刚学习了针对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课程,选择本专业作为修读领域。虽然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和专长出发选择了本专业,但并未接触到专业核心内容,其专业基础十分薄弱。化工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与化工生产息息相关。学生大多从一个校园走入另一个校园,有些人从未进入过工厂参观实习,对化工厂缺乏认识,对化工设备、化工管道、工艺流程等名词感到陌生,因此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讲到化工设备常用零部件法兰时,学生表示从未见过;讲述其分类和用途时,学生一脸茫然;涉及具体化工生产中的设备实物时,学生依旧是这样的状态。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讲授化工制图,授课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化工制图教学中的困境
本专业化工制图课程为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化工工艺流程图、化工设备布置图、化工管道布置图、化工设备图、化工设备常用零部件图、AutoCAD绘图软件学习与应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看懂一般的化工设备图和工艺流程图,并具备绘制简单零件图及工艺流程图的能力。该课程是机械制图、化工制图和计算机辅助制图三门独立课程的融合,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间紧,教学任务重。尤其是机械制图部分,由于学校没有开设先修的机械制图或画法几何课程,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难懂,教师也感觉教学难度很大,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堂时间详细讲解和分析习题,学生课外要做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机械制图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在有限的学时内,教师需要根据化工制图的专业特点,精简教学内容,在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教学的深度和难度,最好能够结合化工设备零件的实例来讲述。因此,授课教师课前需要下大力气备课,力争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容易理解。AutoCAD软件在工程设计领域应用广泛,是化工制图课程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绘图能力,机械制图部分的教学中完全摒弃了手工绘图的方式,让学生改用AutoCAD软件完成视图的绘制。AutoCAD的练习贯穿整个授课过程。教师会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绘图任务,训练学生的绘图能力,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应对能力和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众所周知,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的应用非一朝一夕之功,课堂上对软件工具的讲授也不能面面俱到。尤其是在课时数偏少的情况下,教师不会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更不会随时指导。这就迫切需要授课教师探索更合适的教学法,以走出眼前的困境。综上所述,当前化工制图课程存在着授课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学生基础薄弱而学习任务重且要求高的矛盾,对完全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网络课程的适时出现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随着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化工制图教学刻不容缓。
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如何设计、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和如何开展是关键。
(一)线上网络教学内容设计
化工制图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一开始便是机械制图部分的讲授,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这门课很难”的错觉,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第一堂课十分关键。为此,在绪论课上,我们以该课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导引,向学生说明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介绍学习方法,阐明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跟着老师的要求走,认真听讲,努力克服初期的不适应,轻松进入后面的学习。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配合该章节的教学内容,我们放置了一些化工厂生产车间、典型化工设备、化工设备常用零部件的图片,并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研究对象。另外,高年级同学在工厂现场参观的视频、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体会和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及鼓励,以及他们用AutoCAD软件绘制的化工制图大作业等也放在网络平台上。生动的图片和鲜活的视频消除了理论授课的枯燥感,弥补了工厂实习的缺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为使AutoCAD软件的学习贯穿课程的始终,我们在第二章即展开了绘图软件的讲解。首先,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对软件的基本功能做了整体概述,将具体内容的学习作为线上教学内容,以一个或两个工具条的具体应用为例录制了一段5~10分钟的视频,要求学生线上学习。我们接着用4个学时的课堂时间,以简单零件的绘制为例,向学生示范具体画法,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以检验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使其初步掌握对软件工具的灵活运用。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我们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绘图任务,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绘图能力,为后续的化工制图CAD课程设计打好基础。如此一来,AutoCAD软件的学习从以前的集中课堂讲授分散到学生平日的碎片化学习中,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授课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是该课程教学的难点,以课堂讲授为主,安排了8个学时来完成。要掌握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多看、多想、多画,因此该章节的网络教学内容以习题为主。我们放置了大量零件模型图片,要求学生用AutoCAD软件绘制相应的三视图、补全三视图中所缺线条、根据所给视图绘制剖视图和剖面图、对图形做尺寸标注等。大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们还针对某些典型例题录制了讲解视频,供学生在线学习。化工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化工设备图及化工常用零部件选用等章节均是一些叙述性和说明性的内容,学习难度不大,但需要记忆的东西多且繁杂,按照常规方法讲授,学生常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将工艺流程图、化工设备图、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的具体绘制方法和要求,以及与设备和管道布置相关的建筑设计图的内容录制成不超过20分钟的系列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在线学习。此外,为了弥补学生工厂实践的缺失,我们将大量实物图片也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培养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完成相应章节图纸内容的详细讲解后,我们会列举大量读图实例,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一起认识和阅读,若时间充分则开展翻转课堂。除布置读图和识图任务外,我们还给学生布置了绘图任务,通过实际图形的绘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以上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课程学习枯燥的状况。线上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将教师从繁杂的知识讲解中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来进行师生间的研讨和对话[4],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二)对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的实时监控和考核
在线学习完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完成。对于比较懒散、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设计形同虚设。因此,如何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督促和监控,使其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是实施网络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软件会将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下来,教师可在后台查询,随时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化工制图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期末考试方式不能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我们基于课程特点,重新设计考核方式,将考核重点放在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的评价上。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而期末理论考成绩只占40%。学生在线学习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线上教学视频的学习时间和绘图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后可提交至网络教学平台),网上作业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设计的,能够充分体现课程培养目标。以学生完成平时学习任务的情况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对其在线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习惯,为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高度奠定基础。
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程内容的拓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知识资源的获取十分便捷。在这种形势下,化工制图课程教学也应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新成果,不断更新完善。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是社会信息化对当代教师提出的要求[5]。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不同院校化工制图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十分有益。网络教学平台为实现课程内容的拓展提供了便利。我们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网络链接及优秀教学视频置于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学生了解了行业发展动态,开阔了眼界,扩展了知识面,了解了市场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平台,也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它集成了信息、后台监控和交流互动的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有疑问,可随时通过网络提问,老师登录平台就能及时解答。师生也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线上讨论,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方便快捷。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移动智能终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打开手机进行学习,不仅提高了时间利用率,也拓展了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校企合作;软件测试
DOIDOI:10.11907/rjdk.16232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2-0197-03
0 引言
随着软件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软件产品质量,软件测试作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途径也因此受到行业领域的关注与重视,软件测试岗位的就业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好。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持久深入的校企合作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软件测试基础》课程大多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中开设,但是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手段陈旧,课程评价考核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果不佳。该课程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院与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泽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从事软件测试的IT企业紧密合作,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改革,培养了一大批软件测试人才,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课程组成员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国际软件测试资质认证(ISTQB)的考试大纲,以及行业、企业对软件测试员的人才需求,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为: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前景,掌握测试的基础知识,了解测试用例的概念、意义;能够搭建测试环境,掌握常用的黑盒、白盒用例设计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手动功能测试并撰写测试报告与缺陷报告;了解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理解测试工具的原理,了解测试管理的概念与流程等。
本课程以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将测试基础知识、相关技术方法、测试管理贯穿在整个测试流程中,从而构建测试各阶段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课程中以“虚拟公司”作为组织形式,在运作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行为导向和职业性原则。行为导向,即创造师生互动的仿真情境,使学生通过自主协作式学习方式,反复操练,从而形成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方式和职业能力。职业性原则,即要求实训目标和就业目标高度一致[2]。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训平台,通过具体工程项目及案例素材,使用测试管理工具从测试需求建起,测试模块划分、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执行、缺陷管理,加强学生对测试管理工具的使用。
2 以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创设
《软件测试基础》课程最好在第三学期开设,因为这时学生对软件行业已有一定了解,并已具备初步的编程经验,课程共计64学时。依据软件测试的工作过程可以将课程划分为6个学习情境,共15个工作任务,具体如表 1所示。
学习情境1中主要让学生认识缺陷并知道缺陷产生的原因,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目的、分类和原则,熟悉V模型、W模型、H模型等软件测试的常见模型;熟练掌握软件质量模型的分类和各个评价指标,并明确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之间的关系;会查询互联网中的招聘信息,分析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及发展路径,并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学习情境2中让学生能够明确软件测试的依据,并阅读需求规格说明书,理解测试需求的概念,会对测试需求进行挖掘;能够理解测试计划的重要性,知道测试计划的一般组成要素。
学习情境3中让学生能够理解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黑盒测试的常用方法,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决策表、因果图、场景法、正交表等来设计测试用例;能够灵活地运用白盒测试的常用方法,如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法等设计测试用例。
学习情境4中让学生学会测试环境的搭建,如在虚拟机中部署PHP、JSP、.NET等应用程序;理解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概念及基本流程,熟悉集成测试的策略,能够使用JUnit 等工具来开展单元测试;能够掌握缺陷的概念,会正确记录缺陷,掌握缺陷报告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学习情境5中要让学生理解测试总结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了解测试总结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学习情境6中能让学生掌握手动测试与自动化测试的区别,了解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等工具的原理,初步掌握脚本的录制和参数的设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 “互联网+教育”方式的课程改革深化
3.1 利用雨课堂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合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由传统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转变,打破以往学生学习时空的限制,按需学习,让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共享。由于本课程概念较多,课程学习后还需通过工信部的考证,线上教学教师通过清华大学研制的雨课堂平台将PPT课件、微课、测试等资料上传至云空间,并推送到学生的移动终端上,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均被自动完整采集,有助于量化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把握学生学习轨迹[3];传统的线下面授,则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3.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24-0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概念,因为它无可置疑地融入了信息技术这一迅猛发展的科技力量,再集成人和信息的威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机一体化系统。[1]近年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促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理论、内容、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识和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以解决管理和决策中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中各类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财经院校管理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要适应新常态的需求以及考虑财经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必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优化。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构建
全球化和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几乎每一天都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机会与激动人心的挑战。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机会与挑战,并及早预见信息技术变革对未来世界经济与管理活动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成为当今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机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既需要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也需要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能够充分理解组织管理的各种问题,从而建立IT(信息技术)与管理信息相融合的知识结构。它真正帮助学生获得信息化运营和管理决策方面的专业技能。
因此,从课程的内涵出发,需要构建一个既包括管理学基本理论,又涵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管理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从建设的角度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和管理要点;从应用的视角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应用技术;从用户的视角理解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在财经领域的应用情况。
我们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层次。[2]在每个层次设置若干基础课程,从而达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当然,也可以将这三个层次的内容进行组织与融合,成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为社会、人文基础,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课程设置中主要通过学校的通识课程来进一步强化。
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基础与相关领域知识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管理理论主要通过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掌握一般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常用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据库应用两门课程来学习。
第三个层次为课程的提高层次,通过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在财经、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与在金融、税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在这个层面上主要通过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来实现培养目标。
结合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4类[3]:
第一类: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管理、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从组织的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4个职能来理解职能信息系统;从经典的三层金字塔结构分业务层、管理层和战略层来分析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从集成的角度介绍如何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进行组合;以迈克尔・波特五种力量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为基础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从流程的角度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变革的关系。
第二类: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技术,重点是数据分析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和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隐私保护等。
第三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在组织如何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现实中管理信息系统失败案例的分析,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并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以提升成功率。
第四类:财经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该部分主要通过对几个典型的财经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解决的主要组织与管理问题等进行介绍,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会计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税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且课程本身大多涉及组织与管理的各种问题。但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组织管理的实际经验与感性认知,对组织管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实际组织的感性认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本质是系统,按照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基本模型,应对于每个管理信息系统理解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问题背景,主要理解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了什么样的管理问题。二是解决方法,明白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提供了哪些功能来解决上述问题。三是成本和收益分析,主要理解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商业价值是什么,对不同用户来说,其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个基本的思路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并能够推广到其他的系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可通过课程实验加深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在课程中安排了16课时的实验。考虑到学生毕业后主要会使用到Excel,应结合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背景,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生产决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最优投资与组合两个实验,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Excel解决实际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借助学校购买的泛雅平台,教师在线上平台提供教学视频和知识点PPT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对线上资源的学习,而在课堂上(线下)教师则对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授课内容移到课外(线上),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学习重点知识,通过课堂时间(线下)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发生了改变,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的效果。[4]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主要提供课程简介和“系统思想”、“信息与信息系统”、“系统规划”、“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信息系统建设概论”等20余个教师上课视频,同时通过链接央视财经频道的“商战之电商风云”和“互联网时代”等记录片视频,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四)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每5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通过阅读案例、收集资料、网络问题式学习研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制作汇报n件、课堂汇报、课堂小组间互动等环节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与理解。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案例包括IT改变物美,西门子公司“恩威并施”的知识管理之道,海尔――互联工厂是“众创定制,产销合一”,“一带一链”――国美O2O超级链接是如何打造的,恒丰纸业――走在信息化路上的一卷纸,免费WI-FI之战,谁在开启进场服务“任意门”,全聚德――打造“舌尖上的”IT盛宴,透视微众“刷脸”贷款时代来临,万达购物中心的数据分析策略等。使用的案例既有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进行转型的内容,也有基于IT的创新内容。同时将案例流程的全过程纳入课程的考核之中,强化学生对案例的投入学习。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我们强化对学生平时课程参与的考核,课程考试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程平时成绩(40分)。由课程考勤(5分)、在线学习(20分)、案例分析(15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在线学习成绩=个人成绩÷在线学习平台最高分同学成绩×100×20%;案例分析成绩评分由小组互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分组成,分别占40%、20%和40%,最终按满分15分折算。
第二部分,课程实验(30分)。根据在教学平台上提交的综合实验报告1和综合实验报告2的分数综合评定,每个实验报告15分。
第三部分,期末测试(30分)。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三、总结与展望
教与学是课程教学的两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从整体上看,理论内容比较多,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是一方面,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管理信息系统新的内容的把握与学习。
互联网时代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从IT使能的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IT使能的业务流程与管理创新和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等上聚焦个人与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2] 徐升华,沈波,舒蔚. 财经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
本科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抓好本科教学工作,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本科教育成果,离不开师生的密切配合,离不开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创新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模式,构建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听得懂”、“写得出”、“讲得清”、“用得熟”,才能将所学知识掌握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层面的内容,这个过程需要师生共同深度参与。混合式教学是高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也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方法与技术保障[1]。创新教学方法是当下疫情期间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全国高校的众多课程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采用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2-4]。我们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深度学习视域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药物化学课程是药物制剂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发现和发展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合成药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所涉及的原理与有机化学课程联系非常紧密,是有机化学和药物合成反应的后续课程。化学学科本身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化学的各二级学科中,有机化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尤为突出。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是相互促进的,应把这两门课程看做一个“课程对”,在学习药物化学时,应对有机化学的内容进行深度梳理,从而达到深度理解。
1.1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5]深度学习视域下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目标应为: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本质、药物合成的方法、反应的类型、影响条件及各类药物合成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掌握新药开发和研究的方法。形成创新的审辨思维与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对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图1)。包括课前线上线下预习、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答疑、课后线下拓展分组讨论,线上总结答疑等3个阶段。通过课前学习通线上平台学习任务,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让学生结合有机化学相应内容预先学习相关MOOC,并且抓住知识点的核心,提出问题,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重点答疑,讲解关键知识点,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感到困惑的内容,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联系有机化学理论对问题进行归纳,教师进一步点评总结,夯实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根据学习内容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让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入,实现深度学习。在实施环节,引入在线微课、翻转课堂、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小组讨论、教师提问、教师总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
1.2《药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基于上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我们对药物化学的教学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显著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也大大增强了。1.2.1课前线上线下预习我校药学系使用的教材是尤启冬教授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物化学》。授课教师将本教材与诸多其他版本的经典教材进行了比较,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有机药物的化学本质,在学习通上传了相应章节的反应机理,备注了所学内容与教材中相应内容的联系,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进行预习,引导学生针对性的复习有机化学知识。在上传过程中,没有一次性地把所有章节的内容上传,而是在每次上课前一天上传需要预习的内容,保证了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点,便于明晰学习任务。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把所学反应的机制和应用范围整理成笔记形式,对于不能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形成问题,通过学习通反馈给教师。在此过程中,对知识实现初步的掌握。例:《药物化学》“第八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第一节生物烷化剂(表1)。1.2.2根据问题反馈进行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此环节为巩固课前预习成果,充分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环节,通过课前线上线下的预习,与有机化学相联系的预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但是会有部分难点需要课上解决,教师在课前汇总学生在学习通上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把化学反应的机制讲解清楚,对课前的预习工作做适当的点评,辅导学生优化预习方法。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适当的课上习题讲解,在学习通上做一些测试题目(通常为2~3道题目),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全面掌握。教师对涉及的合成反应在新药合成开发中的应用,尤其是临床常用的药物的合成中包含所学反应的,适当详细讲解,让学习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积极性。例:如图2所示反应是“第四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合成高效催眠药唑吡坦的反应,此反应涉及氮原子的酰化反应,在讲此反应的同时,帮助同学们回忆有机化学中酰化反应(亲核加成-消除反应)。同时拓展讲解镇静催眠药的情况,并可以增加一些新药研发的细节,并可以融入思政因素。1.2.3课后拓展线上作业和拓展资料[6],线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强化知识点[7]。此环节为知识的拓展环节,目的是进一步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点,培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作业练习、章节测验,作为学生期末复习的要点,学生所获作业成绩和测验成绩作为期末考评的一部分。同时,在学习通平台跟当次课程相关的药物合成信息,详细介绍反应的机理、条件及达到的收率。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反应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定期地在课余时间举办药物化学主题讨论,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机制和合成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安排学生对讨论进行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唑吡坦的合成反应中,涉及到亲核加成-消除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曼尼希反应、彻底甲基化、霍夫曼消除反应、氧化反应和酰化反应等,这些反应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均有涉及。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分别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及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药物化学学习中,除了可以在课前联系有机化学进行预习外,在课后集中讨论每个合成反应相应的反应机制,有助于巩固和加深记忆及对反应的理解。1.2.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为了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我们将药物制剂班和制药工程班(二者均为二本专业,入学成绩差异无显著性;2个班的人数分别为31和33人,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进行了平行对照,药物制剂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制药工程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期末考试成绩药物制剂班及格率为93.55%,良好率22.58%;制药工程班及格率为87.88%,良好率19.18%,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此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1.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辅助措施
1.3.1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还增加了翻转课堂[8]、PBL[9]和BOPPPS[10]等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1.3.2完善了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逐步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
2结论和思考
2.1专业基础课程之间、专业课之间联系紧密
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把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课程设置为“课程对”,如: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化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生理学和病理学、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在学习后续课程的时候,对作为后修课程的“课程对”中的另一门课程进行深度复习,增加对前一课程的理解,增强对后一课程的掌握,从而达到对知识体系的融汇贯通。
2.2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学习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如今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在各行各业普及,尤其在英语学习上,掌握这门有着广泛用途的国际性语言对每个人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如何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教师必须考量的问题。而具体到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指导学生磨砺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敦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一、新课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指导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是首先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现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生产发展进步的关键要素,这就要求人能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因此教师不能仅仅从自身考虑“怎样教”和“教什么”的问题,而更应该以学生为本位,考虑应该学生需要“学什么”和“怎样学”更加高效的问题。通过学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如何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在开展学习指导前,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对学习指导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新课程中学生英语学习指导的方法
(一)科学拟定学习计划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科学的学习计划就是要求必须有前瞻性的计划,学生只有制定适当的计划,拟定正确的目标,才会有努力方向。[1]教师应当给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进行科学的诊断,和学生共同分析拟定出长远的目标和阶段性方略。这要求教师注意计划拟定的科学性和激励机制的构建。通过将长远的学习目标拆分成具体可行的短期学习计划,逐步实现,给予学生相应的自信心,才能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才能打好学习的基石,而不会让学生在接触英语的时候产生畏难情绪。
(二)重视做好课前预习
英语毕竟是外来语,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也有着不同的思维构建模式。所以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英语学习中很关键的环节,也是增强学生听课效率的基础。如果忽视课前预习,上课时就会陷于被动,只有课前进行预习,才可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预习的时候遇到疑难问题就会引起思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加锻炼了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听讲就能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而且老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改变课前预习仅仅停留在熟悉课文和生词的程度上,而是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课文的重点,预先总结出一些知识点的提炼和掌握的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一点是终身学习的起点。
(三)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是师生互动学习英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是英语学习的根本。教师要注意准备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学生有兴趣的教学方法,高效且重点突出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这就必须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知识点满堂灌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有机会锻炼,多一些师生互动,多一些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减少平铺直述,多一些详略起伏。[2]加入赏识教育,注重激励效果,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让课堂学习的内容能够做到当堂掌握。
(四)注重板书和笔记
如今的教学大部分还是通过口述,而由于口述有着很强的流动性,如果不及时做相应的板书和笔记,很多重难点就可能随之错失。一份清晰且结构清楚的板书对学生做笔记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做笔记,这对复习课堂上传授的知识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及时做课堂笔记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捕捉要点的能力,教师的板书和学生的笔记的高同步也有助于学生更上教师的教学进度,确保学生上课的思想集中。
(五)课外阅读报刊杂志
英语是一门用于生活的语言,课堂的学习仅仅是英语学习的一部分,多多关注英文的报刊杂志,通过体验其中富有生活性和时代性的语言文化,对学生增强英语的语感和丰富英语阅历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这也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3]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本阶段学生学习能力阅读的刊物或者文章,供学生课外阅读,要求记录相应的学习心得体会,让学生养成积累优美的表达和经典的常用语的习惯,并组织相应的交流活动,督促课外阅读的落实。
(六)开展线上学习
未来的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课外,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的联系更加的频繁,即使是时空阻隔也能开展学习。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联网开展线上学习,不仅教师可以及时推送学习资料,提醒学习进度,同时也给予学生一个提问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给予教师及时的反馈,便于教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4]当然线上学习毕竟是把双刃剑,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很可能降低学习的效率,导致时间碎片化反而得不偿失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在线上学习是注意事先确定好互联网络搜集查阅的资料范围,注意学生在线上学习所投入的精力。注重对线上知识的总结和提炼,及时转化为相应的笔记等线下学习资料。增加对学生线上学习的指导关注力度,严防以线上学习之名开展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七)课后及时复习
及时进行课后复习能促进对新学习的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能系统性的把握已学知识的框架。所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及时的复习是学生英语学习中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心关键。对课后复习的安排要有科学的部署,教师应当根据遗忘规律,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复习计划,注重当天及时复习,间隔不断巩固。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应先脱离资料尝试回忆,然后对照笔记查阅教材,及时标注出已经掌握的和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最后教师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有利于教师安排再次集中讲解等进一步巩固的教学计划。
新课程的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将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作为英语学习指导的目标。如今学习能力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保证,只有让学生对英语爱学、会学,才能能够学好,并习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荣春.转变部分学生英语厌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
[2]曹敏.视听说课程对于英语教学的帮助[J].科技信息.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