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物学分析

矿物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物学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矿物学分析

矿物学分析范文第1篇

注重基础,强化实践

1.抓基础,建框架

根据修订的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既要反映出结晶学与矿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又要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的学习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的讲授,使学生建立该门课程的知识框架。在重点讲授结晶学中几何结晶学内容及晶体结构学和晶体化学的基础上,对矿物的内部成分、结构与矿物宏观形态、物理性质、矿物的形成、稳定及演化规律等总论部分及各论部分进行详细的讲授。在课堂上,关键讲授矿物大类特征,重点介绍结晶学与矿物物性特征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在系统全面地了解结晶学及矿物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和理解不同矿物的鉴别特征及相似矿物的区别之处。

2.抓实验,重能力

结晶学与矿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对灵活运用结晶学理论知识解释和鉴定常见矿物的能力。因此加强实践实习课教学,注重实验效果非常必要。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学习目的之一是能够通过肉眼观察矿物形态、物理性质,从而达到对矿物的鉴定。因此学生对于矿物学鉴定的技巧掌握非常重要。

实验课上大部分时间应留给学生自己观察,教师仅讲授5~10分钟的实验目的、内容及要求,以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之后以小组为单位(5~6人),进行观察和描述实习标本与模型,共同讨论。将结构模型分析和矿物标本观察相结合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下课前5~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本次实验课的主要收获。最后在学期末,进行一次未知名矿物鉴定测验。经过从观察验证到理论分析再到综合鉴定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团队精神。

扩充内容,提高兴趣

“结晶学与矿物学”是地质类学生在“普通地质学”学习之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岩石学”课程的学习,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学生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对结晶学的学习兴趣十足,但是到了矿物学部分,尤其是矿物学各论部分兴趣大减。原因一方面是矿物学种类多(自然界3000多种矿物),另一方面是各论内容相对枯燥,主要为描述性内容,涉及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物理性质、成因产状、鉴定特征、用途等诸多方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矿物学各论部分教学中每讲到一种矿物,就及时扩充珠宝和材料学方面的内容。如自然元素大类中,补充自然金、金刚石等宝石学知识;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大类中,补充红宝石、蓝宝石、水晶及欧泊的相关知识;在岛状硅酸盐亚类中介绍橄榄石、石榴子石;在环状硅酸盐亚类中介绍祖母绿、碧玺等相关内容;在链状硅酸盐亚类中介绍软玉和翡翠的知识;在层状硅酸盐亚类中介绍蛇纹石石棉的隔热保温和防火,蛭石绝热、隔音及阳离子交换等材料学方面的知识。实践表明,在矿物学各论的学习中,学生对矿物实用性的学习兴趣很大。因此适当增强矿物应用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科研,促进创新

结合科研实际,讲授矿物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讲课中笔者把科研项目中涉及矿物的相关内容作为教学实例,介绍给学生。如在讲解锆石、石榴子石、红柱石等岛状硅酸盐亚类矿物时,将课题研究中如何通过锆石、石榴子石、红柱石等重矿物分析来解决沉积物源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又如在粘土矿物的讲解中,将碎屑岩中粘土种类、含量的变化影响岩石孔隙结构,从而影响流体在其中的赋存等内容介绍给大家,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矿物学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或者利用假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结合专业特色,搜集家乡的矿产资源资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强化了专业思想。

可视化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得其在现代教学中广为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以往都是秉承老教师的传统,借助于模型、幻灯、挂图等进行教学。然而自2000年以来,一方面学校加大对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开始逐步实行多媒体教学,逐步完善了电子教学日历、电子讲稿、多媒体课件、电子试题库等,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实验室矿物标本有限且完好的标本少见,尤其是能够达到宝石级的标本更是难见的现状,有意识地收集国内外特点鲜明的矿物标本图片,并将其应用在多媒体教学中,使学生在欣赏多姿多彩的矿物世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强化了矿物学知识。

矿物学分析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6-0061-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结合山东省实际,2000年8月25日,山东省公布施行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第二十条对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的用血优惠政策做出了规定:“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免费享受五倍无偿献血量的医疗用血,五年后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或者其配偶和直系亲属自献血三十日起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笔者就《办法》实施以来全省无偿献血用血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

2001-2011年全省采供血机构统计信息;山东省用血返还相关地方法规;山东省血液中心及各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和用血返还情况调查表。

2 结果

2.1山东省各市用血返还政策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本人用血返还政策:13家血站为“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免费享受五倍无偿献血量的医疗用血,五年后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3家血站为“无偿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免费享受五倍无偿献血量的医疗用血,五年后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累计无偿献血2000毫升以上者,终生无限量免费用血”;1家血站为“无偿献血者终身享受无限量免费用血”。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返还政策:16家血站为“自献血30日起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1家血站为“自献血30日起免费享受与无偿献血量等量的医疗用血,无偿献血累计2000毫升及RH阴性血液1000毫升以上的公民,其父母、子女、配偶及配偶的父母免费享受献血量2倍的临床用血”;1家血站未对用血与献血的时间间隔做出规定,仅规定为“献血者的亲属医疗用血,可累计报销不超过等量献血量的医疗用血费用”。亲属返还范围:14家血站为“献血者的父母、子女、配偶”;1家血站为“献血者的父母、子女、(外)祖父母、(外)孙子女、配偶”;2家血站为“献血者的父母、子女、配偶、配偶的父母”;1家血站为“献血者的父母、子女、(外)祖父母、(外)孙子女、兄弟、姐妹、配偶、配偶的父母”。

2.22001-2011年全省无偿献血用血返还情况结果显示,山东省自《办法》实施以来,全省累计无偿献血6850719人次,年均增长8.46%,累计无偿献血用血返还121655人次,年均增长15.68%,累计返还费用7367.08万元。年均增长21.93%,平均返还比例为1.71%,见表1。

2.32001-2011年全省无偿献血用血返还人员情况结果显示,用血返还人员中本人约占19.2%,配偶约占12.9%,直系亲属约占67.9%,见表3。

3 讨论

3.1用血返还政策执行情况 《办法》第二十条对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的用血做出了规定,在此基础上,山东省部分城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为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给予了更加优惠的政策。虽然这些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献血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当地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但从大局和长远看,省内用血返还政策的不统一,造成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待遇的不平等,影响无偿献血制度的社会公平性和献血者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忠诚度;同时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和无偿献血信息联网的逐步实施,各级血站正在探讨为异地用血返还模式,但用血返还政策的不统一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为保证无偿献血者用血权利的平等,方便献血者办理用血返还手续,应尽快统一省内用血返还政策并制定实施细则,条件成熟时应实现全国用血政策的统一。

3.2用血返还费用增长情况 山东省作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无偿献血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未制定和实施过“保证金”或“互助金”等高额血费政策,未增加群众用血负担。11年来共为121655人次办理无偿献血用血返还,返还金额达7367.08万元,真正体现了“血液银行”取之于民,惠及于民的政策。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全省无偿献血用血返还人次和返还费用分别以年均15.68%和21.93%的速度逐年增长,用血返还者的比例平均为1.71%,特别是2005年以来,返还比例均在1.8%以上,2011年达2.07%的最高比例,基本达到国外统计2%的献血人群返还比例。但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累计无偿献血人数逐年增加和亲属返还范围的扩大,用血返还费用将会进一步增长。

矿物学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活污水;化学处理;工艺设计

1矿区生活污水现状

为了摆脱传统矿区质量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实施监理控制,提高净化工艺污水处理质量水平,为城市生态化矿区创造有利条件。污水处理单位要结合净化工艺质量标准,对工程建设方案进行综合控制,确保竣工验收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据此,结合质量监理要点,对生态采矿污水处理监理提出科学方案。现代生态采矿规模不断扩大,净化工艺在新型矿区中得到普及应用。比如在磷矿开采矿区,由于磷矿水含有高浓度的P、Fe、Mn、S等污染物,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环保要求,矿区污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为了节约水资源,将矿区污水处理后用于井下防尘回用和地表冲洗,或冲厕所用水,可大大缓解矿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节约部分自来水费用。化学强化处理工艺是生态采矿的主要构成体,对其污水处理进行质量控制与改革,实现了矿区结构优化与改造。

2化学强化处理工艺作用

新时期城市改造建设步伐加快,以生态化建设为中心构建采矿生产区域,成为城市中心建设的新地标。生态采矿是城市改造的新方向,大规模建设生态采矿体现了城市发展力量,也对工程建设企业提出了严格要求。最近几年来,国内针对企业资本管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各个企业也越来越重视项目质量监理管理。生态采矿是城市发展标志之一,发展生态采矿必须重视污水处理质量监理,才能创造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由于净化工艺结构的特殊性,污水处理单位要对矿区质量进行综合控制,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理方案,确保墙体结构符合质量标准。“净化工艺”是节能型矿区的常用结构,由于结构形式特殊,对墙体结构污水处理质量要求严格。污水处理单位必须按照合同标准进行控制,提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理方案,为矿区工程改造建设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案。

3矿区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方法

3.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对污水处理政策有效性展开研究,可从多个方面提供还林工程建设对策,为区域生态环境改造提供良好环境。结合污水处理改造内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方案。新时期国家对污水处理工程提出严格要求,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建设标准,能够进一步提高区域环境改良效果。同时,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对森林污水治理实施综合控制,实现了政策资源改革与发展,促进生态环保环境模式形成,改变了传统环保环境格局。结合矿区生活污水处理实况,几种典型的化学处理工艺:①清污分流回用:污水格栅调节池混合反应池气浮中间水箱砂滤短纤维过滤精滤超滤清水池回用;②矿井涌水:污水调节池清水池混合反应池斜管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达标排放;③轻污染水:污水调节池混合反应池沉淀池过滤器清水池回用。

3.2污水处理方法

3.2.1清污分流“污水处理”是生态化建设重点工程,按照地区规划与发展要求,对生态园区进行综合改造,消除地区潜在的生活污水隐患,科学分配林区植被与水土资源。矿井水实现清污分流有利于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磷矿开采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的排水受污染较重,但水量小,容易集中处理,可设井下沉淀池,出水单独排放。井下大量清洁涌水可直接应用,对于酸性矿区污水处理要根据水质特点单独处理。3.2.2轻度污染的矿区污水处理早期肆意开发水土资源,导致污水处理项目失去了稳定性,破坏了环保资源政策改革成效,导致矿区植被受损,现代环保需要实施还林保护政策。轻度污染矿区污水处理流程取决于净化水的回用途径:当净化水用作矿区与磷矿生产用水时,一般多采用混凝沉淀法;当用作锅炉用水时,还需经过过滤、软化等处理;当作为矿区或城市生活用水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3.2.3酸性矿区污水处理在磷矿开采的过程中,磷层或顶板底板中的硫铁矿及有机硫经过生物的、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硫酸和金属离子,因而使矿井水呈酸性。酸性矿井水除了含有Fe2+、Fe3+以外,还含有Al3+、Zn2+、Mn2+、Cu2+等其金属离子,因此酸性矿井污水中的总硬度比一般水高。酸性矿区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是中和法。新一轮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不仅对地区生态资源改良提出要求,更是对环保战略决策规划提出新标准。面对传统污水处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要深入解读“有效性”建设指标,按照国家环保局指示完成各项建设性工作。

4结束语

矿区生产满足了磷矿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为社会工业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同时,矿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环境产生诸多污染,导致水质恶化而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区域建设引导下,要重视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应用,对生活污水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矿物学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屈光不正;患病率;儿童,学龄前

【中图分类号】 R 7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64-01

学龄前期是儿童视功能发育非常关键的时期,从儿童时期开展视力预防是有效提高群体视力水平的途径。为了解儿童的视力情况,笔者于2008年对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所辖17所幼儿园的4 288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武汉市所辖幼儿园4 288名3~6岁儿童,其中3岁儿童657人,4岁儿童1 219人,5岁儿童1 377人,6岁儿童1 035人;男童2 471人,女童1 817人。

1.2 方法 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儿童进行视力筛查,详细记录,由专业眼保健医生进行操作,无需散瞳。仪器检查范围:球镜+6.00 D~-5.00 D,柱镜+3.00 C~-3.00 C,超过仪器测量范围时仪器显示±9.99,仪器测量不出,则不显示数据。仪器显示测量可信指数为1~9,≥6表示可信度好。屈光度异常参考标准:S表示眼的球镜屈光度。近视判定,各年龄组均以S≤-1.00 D为标准;远视判定,0.5~2岁,以S≥+3.50 D为标准;2~3岁以S≥+3.00 D为标准;4~5岁S≥+2.50 D为标准;6岁以上S≥+2.00 DC。眼的柱镜屈光度,C的绝对值≥1.00为标准,C≥±1.00 D判定为散光。

所有调查数据经专业人员进行核对后输入计算机,进行χ2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屈光度异常情况 被检儿童4 288人,屈光度异常705人,检出率为16.44%。其中男童屈光度异常394人,检出率为15.94%;女童屈光度异常311人,检出率为1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

2.2 各类型屈光度异常情况比较 705名屈光度异常的儿童中以散光最多(497例),占70.49%;其次是复合性远视散光(137例),占19.43%;远视42例,占5.96%;复合性近视散光13例,占1.84%;近视3例,占0.43%;各类型屈光度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28.44,P

2.3 不同年龄组屈光度异常情况 以3岁组最高,为22.98%,其次是4岁组(17.8%),5岁组为14.89%,6岁组为12.7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7,P

3 讨论

学龄前期是儿童视功能发育非常关键的时期[1]。3岁儿童尚未形成稳定的双眼视觉,4岁儿童有双眼视觉,6岁以前是发育期,视觉在不断形成,可通过反复适宜的视觉刺激和强化使双眼视觉逐渐完善。因此,在视功能发育时期,应做好儿童视力检查,早期发现影响儿童视力的各种因素,消除不良影响,及时诊断和治疗眼疾或采取必要措施训练儿童视功能的发育[2-4],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调查发现,该组学龄前儿童屈光度异常检出率为16.44%,各类型的屈光度异常以散光和远视为主。表明屈光度异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与沈锦红[5]调查结果一致。儿童视觉是一个由不健全到健全发育的过程,新生儿几乎全部为远视眼,具有一定的规则散光,屈光状态分布较宽,随着眼球的生长发育,远视及散光程度逐渐缓解[6]。

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工作应作为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婴儿出生后视力发育相当迅速,尤其在1岁以内,到3岁时就接近成人水平。异常的视觉环境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眼睑下垂、斜视、屈光不正等,往往影响视觉功能的发育。所以,应在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发现视觉异常,及早干预。

需大力开展儿童眼保健知识的宣传。在筛查复检的工作中,由于部分家长眼保健知识的缺乏,对笔者反馈的屈光度异常需复诊的信息不够重视,这将给孩子带来终生的遗憾。另外,由于电子产品成了每个家庭的必备用品,很多儿童由于长时间看电视、计算机、玩游戏,眼睛得不到休息,一直处于疲劳状态,眼睛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得低下。也有研究表明,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缺乏对屈光度也会造成很大影响,高能食物摄入过多也会导致屈光度下降。因此,妇幼保健部门要积极参与宣传动员,积极开展儿童眼保健的健康教育活动。用讲座、义诊、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来对家长进行眼保健及营养健康教育。

4 参考文献

[1] 冯光强,项道满,陈少芳.广州市5860名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1):87-88.

[2] 彭荣立,肖丽华,项明,等.北京市和平里地区861名儿童视力的调查统计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4):265.

[3] 冯光强,黄业贤,王建勋,等.散光性弱视儿童的综合弱视治疗.临床眼科杂志,2004,12(1):61-63.

[4] 冯光强,黄业贤,项道满.儿童睫状肌麻痹散瞳验光的必要性分析.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4,10(3):206-207.

[5] 沈锦红.清远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度筛查情况调查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4):128-129.

矿物学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小学生;健康状况

为了了解五莲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更好地开展营养不良、肥胖等预防工作,为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我们于2012年对全县中小学生采用身高标准及体重等级评价方法,评价五莲县部分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在五莲县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试行)要去,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2所中小学校(中学和小学个6所)对7~18岁学生7896名进行调查。其中男生4166人,女生3730人;小学生1985人,初中生4143人,高中生1768人。

1.2 方法 按照上述规范中的身高测量身高、体重,采用1995年《中国学生7~1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营养状况。即体重在同等身高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低于90%为轻度营养不良,低于80%为中度营养不良,低于70%为重度营养不良),超过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调查学生7896名营养不良率为22.86%,其中轻度为1564名(19.81%),中度为212名(2.68%),重度为29名(0.37%),轻度占营养不良学生的86.64%。营养过剩率461名,检出率为5.84%,其中超重和肥胖分别为290名和171名,检出率分别为3.68%和2.17%。

2.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

2.3 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营养状况 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学生营养不良率上升,即高中>初中>小学生。高中与初中、高中与小学、初中与小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26、35.74、7.53,均P小学生>高中生,超重率初中与高中,小学与高中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60,P

3 讨论

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主要是由于膳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高所引起。五莲县体检结果表明,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86%,低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36.6%)及珠海市报道(24.0%)水平[1];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5.84%,低于1995年全国水平(7.7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许多家长缺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思想观念,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而不能满足学生过快生长发育的需要,或者拼命追求广告所宣传的营养滋补品而盲目进补;学生存在挑食、偏食及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影响一日三餐正常的饮食规律;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负担不断加重,户外活动量不断减少等等也是造成学生营养不良很重要的原因[2]。

不同学习阶段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不同。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营养不良检出率上升,可能与中学阶段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新陈代谢旺盛,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增加;加之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加大,能量消耗增加有关。

营养不良可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机体免疫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而肥胖可影响青少年自身日常的体能活动,对机体造成负担,又会导致成年期肥胖,增加青少年心血管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营养问题,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营养,而最重要的是均衡营养,不要让肥胖成为学生健康的新:“杀手”。作为一名学校卫生工作者应大力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和家长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