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竞争力如何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活动是以自身为对象进行改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这种对人的改造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意义的生命运动,而且还包括人生态度和思想意识的内容。体育的竞赛性使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的进取精神。为此,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用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成功动机法
就某种成就活动,愿花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称为成功动机;把害怕挑战、避免或迟疑加入一种活动的动机称为害怕失败的动机。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越高,那么他在面对困难时就越有克服困难的动力。基于这一点,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学会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素质特点。学会运用好学生成功动机心理,用成功的动机意识,来激发学生,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竞争心理。我们所面对的困难总是不断的,为了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克服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体育教师可通过增加练习中的难度,让初中学生养成与困难拼搏的习惯。为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可让学生适应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或压力,如在体育期末考核中,人为提高考核标准,让学生在困难面前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竞赛决胜法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让时赛”“让距赛”“让分赛”“等级赛”等教学方式,在赛前做好动员鼓动工作,使学生树立敢拼的决心和信心,赛后进行认真讲评,使胜者不骄,败者不馁。如在对体育课成绩的考核中也要建立激励机制,使成绩好的学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成绩差的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从而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合理运用各种竞赛法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竞争性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的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抗衡中,可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实际估价,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游戏法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手段的一种,既有娱乐、健身、技能学习等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机智、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若教法过于死板、单一或难度过大,技术动作过于复杂等等都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反学生常常会有侥幸和逃避的心理。教师可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抑制能力弱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进行,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
体育游戏就会有对胜负的争夺。在胜负的争夺过程中,并不是仅仅是体力在起作用,这里面还有方法与智力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需要配合的集体游戏,更是存在一个战略与战术的配合问题。因此,好的体育辅游戏,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自我激励法
在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遇到困难时,心里默想“我不比别人差”“我也能行~我是最棒的”。并通过自我鼓励、自我说服、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和放松等方法,消除各种不利情绪的影响,依靠自己的意志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五、多元评价法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8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年左右。为什么我国的企业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唯一法则。总结世界著名“寿星”企业的长寿秘诀,几乎无一不是因其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市场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宏观背景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发表了“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10年发展道路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为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提出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形势来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2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5年GDP总量超过18.2万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7%。市场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其次,国内竞争优势消失,需要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影响下,随着政府保护壁垒一个个被打破,诸如地方保护、廉价资源、劳动力等过去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眼睛向内,发现和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即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2.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1)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大批国内名牌企业,它们有条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竞争力战略。从战略竞争的层次来看,我国的企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级层次的竞争策略,比如数量、质量、价格、服务等,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战略设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水平,取得了颇具潜力的竞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未来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如何培育、发展和提高企业在较大范围和深层次上的成长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选择。(2)国有经济大发展。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大型重点企业积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成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冶金、军工等行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团。大中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因此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有和民营不再是各自发展,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3)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走过了26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26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0%,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并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和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有人如此形容民营企业的“发家史”:“第一代老板是靠胆子,第二代老板是靠路子,第三代老板是靠票子,第四代老板则是靠脑子”。“靠脑子”,也就是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素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3.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5年的过渡期结束,企业面临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运作,挑战国际市场,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二是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传统的经济方式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化。由于我国企业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应对这一转化,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条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管理、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990年,帕拉哈德和哈默在“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中,对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1980年,GTE的销售额是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而NEC仅38亿美元的销售额;可是到了1988年,NEC的销售额达到了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164.6亿美元的GTE公司。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帕拉哈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一组先进的技术的和谐组合”,而“先进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本身,而且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朵、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优势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至少暂时不具备),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3)延展性或叠加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收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5)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演化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不停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保护和创新。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最为明显的就是相当多的企业总是把企业的核心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混为一谈。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不能以企业在某一方面暂时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更不能以某一个优势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的产品,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但是,都不足以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以至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误区三: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企业一般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是企业的相对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如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研发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对企业而言,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具有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难以超越的竞争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引入战略管理。将企业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全面盘点企业要素,对产品、品牌、技术、服务、品质、成本、企业文化、人才资源等逐一进行分析,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精确求实的分析报告。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企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这是制胜的前提。
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良好的企业制度土壤之中的,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必须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切实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如IBM公司1996年用于网络软件开发的投资高达4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所有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总和,而这仅是其科研开发经费的1/4;又如德国西门子公司1996年的研发投入为81亿马克,占其当年销售额的8.1%。
3.全面塑造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把它们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文化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和企业文化相联系的竞争力不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是没有前途的。例如浙江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因为浙江企业主都有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越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想过“千方百计”、吃过“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再如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特有的蒙牛文化。其精髓是98%法则: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蒙牛成长的三大法宝是: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和企业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谁掌握了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和实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采取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将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能力贯穿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在硬技术创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先从软技术创新着手(如核心营销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积累技术资源,开发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软硬结合、长短结合,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陕西民办高校 核心竞争力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Core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and Enhancing
Strategie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WANG Chunni
(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Commerce, Xi'an, Shaanxi 712046)
Abstract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flourish, not only brought a lot of opportunities, but also brought a lot of competition. How Shaanxi Private Colleges explor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win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t is a question worth ponde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and problems.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theory on how to develop their own core competencies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should be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orientation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the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s "hard and soft power", highlighting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core competitiveness; improving strategies
陕西作为教育大省,在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于全国前列,而民办教育的兴盛,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据统计,陕西民办高校53所,足以说明陕西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教育供给方式的日益多元化,高等教育正逐步走入质量选择阶段,高校之间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激烈。民办高校作为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形式,如何在激烈竞争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中胜出,在有限的生源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依据核心竞争力这一理论,探讨陕西民办高校如何发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对此给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1 陕西民办高校竞争力现状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机构)5643所,在校生达167.8万人,固定资产164个亿。其中民办高校(机构)53所,在校生33.5万人,民办本科高校8所,高职高专10所,独立学院12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23所,其中本科院校数(8所),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数(5所),万人以上民办学校数(9所)。①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函授教育、业余教育等不同办学类型并存百花齐放的新格局。陕西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民办高校扩大了教育资源,缓解了公办教育的压力,为广大教育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为社会培养了近40万实用型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然而陕西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并不能掩盖明显的危机,一方面西安欧亚学院等规模较大,办学层次较高,运营机制独树一帜的学校脱颖而出,但多数民办高校规模和数量也都远逊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为抢夺生源而进行的恶性竞争仍在继续。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所处的竞争环境却更加严峻。陕西拥有众多的公办高校,随着公办高校的持续扩招,民办高校的招生也越来越难,生源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同时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在日渐升级,已跨越省市的地域局限,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2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核心竞争力”一词来源于1990年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这只是给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随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张维迎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具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溜不掉”的特征。综合众多观点,笔者认为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是指民办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主拥有的,蕴含于学校内质中的,能够为学校带来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拟的,能够为民办高校持续带来竞争优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集合。这种核心竞争力支持学校过去、今后和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够使学校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是民办高校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力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因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有四个明显特征:(1)价值性。即组织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随着产品质量标准从“产品合格”转化到了“用户满意”,使用户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检验者。对学校而言,其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就是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因为这是消费者(学生、社会、家庭)的真正需要所在,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极大发展满足,家庭与个人对教育回报的期望等等,这一系列就成了检验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标准。(2)独特性,是指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组织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不可模仿和难以替代的。引申到民办高校,即核心竞争力一定是本高校发展所逐步形成的,依附于本高校并沉淀于本高校,不可能像资源一样进行移植。如西安翻译学院,就依托自己的语言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英语为主,多语种共同发展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民办高校的竞争力。(3)动态性。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适应内、外部环境因素而逐步形成的结果,应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民办高校偏向实践技能,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调整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4)延展性。延展性是指组织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核心竞争力指从核心竞争能力到核心技术,再到核心产品直至最终产品的延展能力。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经营管理、科研和科学创新、产品拓展以及市场开发等环节,进一步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加速高校壮大发展。
3 陕西民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首先,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教学管理方面,民办高校存在着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管理不够规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比如说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不到一两年频繁进行更换,一些院校尚未建立起健全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和完善的科研工作系统等。有效的管理是一所大学稳定、和谐、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针对民办高校,这里的管理不仅仅指的是教学管理,还指的是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经营开发管理等。民办高校很多工作人员,明显缺乏“主人翁”意识,在管理工作方面得过且过,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高。
其次,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陕西民办高校经过十几年的长足发展,越来越注重自有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可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却呈现了青年教师比率大,中年骨干教师少,公办院校退休的任职教师较多,呈现中坚力量短缺,高学历层次低的多,技术职称低的多,高的少。此外,由于民办高校与这些人员签订了长期聘用合同,实行人事制度,因此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呈现流动趋势,这些都需要引起民办高校的高度重视。
再次,教学基本建设相对薄弱。随着今年来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的硬件设施都得到充分的提高,但软件设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办学指标还未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办学要求,个别院校甚至处于限制招生的边缘。办学理念不够明确。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专科院校发展成具有本科学位授权的三本院校,但是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民办对于自己如何定位还不够明确,关于学校向何处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
最后,对于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在当前还运用的是国家教育部对公办高职院校所列的评价指标,没有一套单独针对于民办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
4 陕西民办高校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首先,加强政府对民办教育的宏观调控,修改更新对民办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促进民办高校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民办高校也趋向于办学主体多元化,多样化。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政府教育行政部分应该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陕西民办高校应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大胆改革办学体制,制定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的政策,并付诸实践。
其次,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民办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竞争的不断白热化,民办高校亟需采取措施,吸引培养一大批热爱民办教育事业的教师,形成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
再次,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所民办高校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肯定对本校具有科学的定位,具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该校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创新教育,严格管理,相比百年公办研究型大学,该校认为仍然停留在教学型这个层面,并推出了“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类人才。因此,民办高校在探究自己的办学定位时,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学校作为教学型的大学,应注重培养实践性的人才,因此在此教育目标上准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最后,民办高校应该重视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即培育民办高校的大学精神与文化,形成高品质和高境界的育人氛围。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陕西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H12523
注释
① 2011年陕西省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 万燕生.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2004(5).
[2] 张广良.陕西民办高校发展分析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3] 李世杰.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 樊继轩.基于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4).
[5] 纪宝成.高校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针:发扬传统 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6] 郭瑾莉.论核心竞争力视角下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J].科教文汇,2007(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人才;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55-02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容
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最早是由两位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帕拉哈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会逐渐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会相应缩短,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帕拉哈德和哈默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以下定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样化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也就是说:“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很明显,知识与技能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还认为“就短期而言,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做为衡量企业成功重要指标,正是因为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能力。进一步讲,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的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人才、资源或机制等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其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独具有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灵魂,主导产品或服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精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和特征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了企业生存发展、创造剩余价值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这些生产要素的能力,即企业管理层如何利用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比竞争对手既快速又低成本地将遍布于企业内部的各种技术和生产能力、技巧等诸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人力资本: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资本同样重要,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企业是否拥有别人无法模仿的,具有独创性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并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而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则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总合。虽然企业的科技能力和知识是无形的,但代表企业知识、技术和能力水平人力资源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能够加以管理、培训和开发。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和其他一系列的保密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使企业长期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此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企业信誉:信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在产品市场上,信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上,信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这种承诺通常不具有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但如果卖者、企业家不履行这种承诺,就要失去买者的光顾或投资者的青睐,会给卖者或企业家带来巨大损失。
4.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劳务。营销技术既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三、如何打造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企业只有把核心竞争力与经营战略的选择联系起来,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力优势,这也是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与生命力的所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企业必须对本行业关注、持续投入、苦心经营、认真分析经营环境。现状、前景、内部独特能力等,开展多元化经营,把核心竞争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围,最终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从企业内部途经构建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树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观念。企业以高层管理到基层的每位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上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的培养。
第二,强化、扩大企业的专业化经营。企业必须利用自我优势,集中企业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代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双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很有可能构成公司以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事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是领先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企业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从企业外部途径构建体系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一,建立知识联盟体系。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企业学习另一个企业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企业间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
第二,企业兼并。企业兼能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力领域,通过兼并重新整合内部资源,构造新的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第三,稳固顾客群体。顾客群体越多,其忠诚度就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
四、企业核心人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之源泉,是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而核心人才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动力之源泉,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不夸张地说,核心人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核心人才是企业发展成功的灵魂,他们虽然只占企业员工的少数部分,但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们是企业很重要核心的岗位与研发项目的核心,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走向。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诸多要素构成:企业经济实力、国际水平、政府干预度、投融资能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等。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人才、核心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等在内的核心因素,其中高素质的核心人才是核心资产的核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核心能力是全部核心资产的综合运用和反映,是企业多方面技能、互补性资产的核心。企业核心能力是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关键,而核心人才是形成核心能力的关键。
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由诸多因素组成,但其中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无论是要树立品牌也好,搞技术创新也罢,搞管理也行,都不能抛开人的因素而言其他。我们强调人的因素,并不是说某个人能为企业营造核心竞争力,而是说核心人才。企业制定适当的核心人才战略,最终能综合企业各方面因素,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核心人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五、结语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性的,支撑企业过去、将来和未来竞争的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力量之源泉,是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企业核心人才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帕拉哈德(C.K.Prahalad),哈默(Gary Hamel).企业的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0.
[2] 唐纳德・索尔.如何才是公司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 徐芳,王云昌.企业核心能力培养与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杂志,2002,(4).
[4] 姜国祥.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5] 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我国房地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大批的房地产企业,当今房地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房地产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主要讲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竞争理论,对企业战略管理之外的管理现象分析较少。在解释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的同时,没有找到如何培育、开发、维护、扩张等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途径和措施,该研究的目的是为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各的一种或几种使其在为顾客提供价值过程中、长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律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1]。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结构包括:一是本身内部结构,各构成要素之问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称为核心竞争力的中间结构或平面结构。二是核心竞争力各构成要素内部结构,即各构成要素内部组成元紊之间以及构成要素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称为核心竞争力的深层结构或立体结构;三是核心竞争力本身与外界其他物质系统(如市场、竞争对手、产业壁垒等)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较大系统结构,称为核心竞争力的外部结构或外延结构[2-4]。
二、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包含多个层面。具休地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研究与开发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反应与应变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5-6]。
1、研究与开发能力(R&D)
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它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三项。由于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市场化了的知识,研究与开发和核心竞争力在知识的增加与积景、用知识去应用而进行新的创造活动的共性使房地产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首要的构成元素。
2、持续创新能力
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房地产企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促进了企业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和改进,进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和提高[7]。
3、生产制造能力
房地产企业生产制造能力是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只有将创新知识或技术成果生产转化为可行的工作方案或产品,提高效率和效益。房地产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些技巧和技能,综合各种技术、方法等综合起来系统化,形成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达到更优的效果。
4、组织协调能力
房地产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特别是在改革创新方案、新产品新工艺方案以及生产目标合成以后,要及时调动、组织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有序运作,这种组织协调能力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8]。
5、反应与应变能力
房地产企业也必须具有反应环境变化和应付这种变化的能力,作为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反应与应变能力自然成为其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环境下,在科技发展速度异乎寻常的状况下,不确定因素的不断增加,给组织带来了对市场反应“迟钝”即“落后”和“挨打”的价值经营理念。
6、战略决策能力
房地产企业战略决策是企业带有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对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机会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及时作出灵活的反应,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趋势,才能把企业的核心技术转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7、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各项业务营销活动,主要包括产品组合、价格、促销活动、市场调研、广告选择与效果、渠道管理、营销队伍管理以及产品质量、形象、声誉和消费者对品牌忠实度等。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能否为客户提供超额附加价值、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
三、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成长与发展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房地产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组织、技能与技术、制度与运行机制等多方面能力有机融合与积累的结果,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地,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包括核心竞争力培育、维护与提升两个阶段,其中维护与提升包括了核心竞争力的扩散、整合、发挥和更新等环节[9]。
(一)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
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具有以下3个特征:(1)在知识联盟中,联盟各方的合作关系非常紧密。(2)知识联盟的参与者范围广泛。(3)知识联盟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
2、企业自己培养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自己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1)认知、挖掘阶段。(2)开发、运用阶段。(3)保持、创新阶段。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更加完普,而且可以防止某些阶段性、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因不能适应环境、技术、市场变化而带来的成长能力不足问题,使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新的经营领城开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关系。
3、通过企业兼并获得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兼并是企业扩大规棋、快速进入其它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企业兼并也是企业获得其它核心技术或核心产品的一条捷径。
(二)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与提升
由于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由核心能力转化而来的,而企业核心能力在管理活动中又表现为一组能力、资源的有机组合,主要有核心技能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与营销能力以及学习与创新能力等及其系统整合,因此只有这些能力得到巩固、维护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真正持续体现为企业的竞争优势[10]。
1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的路径选择[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