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管理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地基档案 管理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5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土地的二级市场交易更加频繁,这使得人们土地档案法律意识不断加强,而土地档案运用率与调阅量也明显增大,对国土部门的资源档案服务、土地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均提出了很高要求,针对地籍档案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采取一定管理措施,可让档案管理更规范化。
1 地籍管理
地籍所指的是记载土地数量、位置、质量、界址、用途与权属关系的基本情况簿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土地户口,地籍具有税收、权属、管理及规划等功能。地籍管理所指的是政府管理机构为了获得相关的地籍资料,围绕土地登记、地籍调查与土地统计等内容工作制度,也可理解为国家为了获得相关地籍资料,开展地籍与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登记与统计、分等定级以及地基档案管理等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体系。地籍档案管理为地籍管理重要工作环节,而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可以理解,土地管理水平高低主要在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水平主要在于登记管理,可登记管理是以档案管理为前提的,由此可见,土地管理主要在于基层的地籍档案管理,为了确保土地交易正常进行,维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地籍档案管理,可有效确保地籍档案原始凭证作用,让其具有真正法律依据,从而提高地籍档案的管理规范化程度。
2 地籍档案管理问题
2.1 地籍档案管理者素质及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知识经济发展,现代信息知识更新速度特别快,不断有新知识及新领域情况发生,基层档案管理者普遍感觉压力较大,不能快事有效适应新形势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是很强,竞争意识不够,服务意识也不是很到位。由于基层地籍档案管理特点、性质与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具有清冽工作责任心,并能熟知管理工作内容,可从现有情况来看,档案管理人员对业务并不是很精通,责任心也不够,在登记发证的时候,档案资料并没有仔细认真审核,有关资料遗失情况严重,或者收集并不是很全面,一些档案材料没有审批文号、审批表或者审批时间,有的并未盖章,这使得地基档案材料并不完整,甚至有些档案材料无法归档,给档案调阅造成了困难,档案管理较为混乱,提高档案管理者素质与业务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2 档案收集及整理问题
地籍档案在收集过程当中并不是很全面,仅记载每宗土地的信息,而有些相关附属信息并没有登记,如地籍对土地面积、权属、质量及用途等二维信息给予了记载与描述,可对土地上的构筑物与建筑物等有关三维信息并没有记载,地籍档案信息空间性较为缺乏,并且地籍档案管理中没有河流、道路及桥梁等有关的地籍信息,档案馆中的藏当信息并不丰富,其收集工作紧靠被动上门坐等,而不能主动地跟踪地籍信息来收集。现在有些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并不能有效使用相待档案整理的要求,像有些土地管理机构的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还是分开管理,其管理方法还是纸质管理,档案管理信息不能有效实现同步更新。
3 地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措施
3.1 加强地籍档案领导与人员素质
对地籍档案工作来说,领导支持与重视是做好地籍档案工作前提,各级领导重视地籍档案管理意义,对档案工作应经常过问及研究,做好地籍档案人员配备与基础建设,将地籍档案管理归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并形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与档案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局面。同时,地籍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度,跟档案人员素质与业务能力是直接相关的,作为档案人员应树立坚定政治立场,强烈事业心与责任心,对档案事业积极热情,还要有实干精神及严谨科学态度,对档案管理知识了熟于心,档案业务也非常熟悉,可高效有序完成档案归档、收集与整理,服务热情到位,对档案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与再教育工作,积极学习新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使其管理规范化,培养档案人员的事业心及素质水平,从而提高地籍档案管理水平。
3.2 完善地籍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
要想提高地籍档案管理水平,离不开高效有序的档案管理制度,有了管理制度,地籍档案管理就更为标准化与规范化,仅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其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可先建立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像统计、登记、考核奖励与评价等制度,还要加强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危机感与紧迫感,能积极主动参与定期培训,不断更新提高有关知识与业务水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有关基础工作,像地籍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及保管等环节,档案收集是地籍档案工作的最基础工作,如果收集不到地籍资料,整理、立卷及归档环节就无从谈起了,对于收集来的地籍资料,要由专门人员进行整理、装订以及编录、归档等,严格保证档案质量,加强人员责任心,严格把关,对于不按期归档人员与单位要及时督促,不合格资料不允许进入档案馆,从而有效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3 运用档案,加强社会服务功能
为了更好运用地籍档案进行服务管理工作开展,可编制有用材料与检索工具,建立有关的地籍档案台账,包含农民用地建房的台账,对违法用地台账及时清理,加强来信来访登记、窗口办文的登记、动态查询登记与土地纠纷登记,运用账簿建立,尽量做到事事登记与追踪落实,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于登记办公窗口,可采取一站式办公措施,通过一个窗口,就能做好地籍审批管理与发证服务,改变原来管理模式,让档案资源真正成为社会共享资源。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开拓工作新思路,完善工作方法,积极适应新时期要求,运用新技术及新方法,加强地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计算机存储、网络传播与检索功能,让地籍档案信息更快、更方便与大范围做好信息运用,从而加强地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4 结语
地籍档案管理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城市建设与资源管理决策重要凭证与依据,更是土地资源二级市场交易的原始凭证,随着现代社会对地籍档案信息需求不断增大,有关档案部门,应加强地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树立积极服务意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确保我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双发展。
参考文献
[1]季立渊.浅谈我国地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城市经济,2011(5).
[2]李伟,王利.试析如何完善地籍管理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
关键词:农村基地;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72-2
仙河镇原名孤岛新镇,是一块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的新生陆地,位于东营市河口区东北部,南倚黄河,东、北两面临渤海海湾。早在80年代,这块新生地就被胜利油田开发利用,而后镇政府成立于1992年,随后几年经区政府批准,成立了5个行政村,并分别为其编制了村庄规划。现辖渔村、振东村、卫东村、海星村、东港村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振东村、 卫东村、海星村位于城镇规划圈内。
1 仙河镇宅基地审批、登记发证情况
仙河镇境内大多为油田单位,全镇总人口4.21万人(包括流动人口),其中城镇人口3.6万人,农村人口3.3万人。自从这块地被油田开发利用后,各地农民就陆续迁移至此,由于没有集体土地,所以一直使用国有土地用于生产生活。镇政府成立后,也没有给予相应确权,导致仙河镇的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率较低。1995年,区政府曾为95户村民核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用于村民建房,此后再没有核发过国有土地使用证。直到2009年卫片检查时参照宅基地模式审批住宅用地13宗。
由于仙河镇土地的特殊原因,从而导致审批过程的复杂性和审批时限的不确定性。从2009年的卫片执法检查中可以看出,仙河镇被查13宗地中违法占地,其中宅基地占9宗,违法率占违法占地数的69。
2 仙河镇宅基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未批先建、少批多占现象较普遍 从以前的土地登记中可以看出,土地审批很大部分是未批先建,再履行补办审批手续;按正常的程序先审批后建的,实际建房占地面积也大都超出批准面积。镇政府成立前,渔村、卫东等各村已经存在,村庄建设在盐碱地上,村内各户建设独成院落,农民长期形成的这种建房标准,一时难以转变。
2.1.2 审批时限不确定,农民反映强烈 由于申报人数过少,短时间内不能成批上报,即使上报,请示办理也要很长时间,影响审批时限,审批时限给农民带来的不便,致使农民对此表示不满。
2.1.3 “一户多宅”、建新不拆旧,宅基地闲置率较高 由于宅基地管理粗放、松散,监管和处罚措施不到位,建新不拆旧现象仍很普遍。富裕的村民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抢建住宅,形成了村内旧房无人住,村外新宅不断建的“空心村”现象。
2.1.4 宅基地存在私自非法转让现象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宅基地的转让是有条件的,即只能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流转,不能向非集体成员转让。但外地进城务工人员及部分城镇职工到“城中村”、“城郊村”购买宅基地的现象也有存在。
2.1.5 宅基地管理上下信息不畅通 缺乏行之有效的宅基地管理机制,使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执行难度不断增大。
2.1.6 农村经济条件薄弱,村内无连片空白土地 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整片划拨给村民建设条件尚不具备。村民收入参差不齐,大部分房屋结构依然牢固,部分危房分散座落其中,成片拆迁进行商业性开发压力较大。
3 解决对策
3.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依法保护土地的意识
一是每年结合4.22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全国法制等宣传日,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传工作方针,通过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标语,发放普法书籍、宣传图画、各种宣传资料,在全镇各村巡回宣传。二是充分发挥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强大宣传功能,开辟国土资源管理知识专栏。三是每年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法制培训班,加大对村“两委”成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成为农村土地管理的明白人。
3.2 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土地使用中的违法问题
“疏”是把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和农民申请建房条件的对象按程序办理手续,使其能合法用地;“堵”就是把不符合条件的用地户,以经济杠杆调节加以限制或用法律手段制止其建房。
3.2.1 对以前未批先建的 要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凡是符合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用地户又符合申请使用宅基地条件的,在经批评教育后,可以为其补办用地审批手续;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宅基地,按照土地管理法第77条的规定予以拆除,恢复土地原貌。
3.2.2 对于少批多占的 由用地户写出限期拆除承诺书,并根据2010年3月4日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精神,由村级组织对超占部分,每年收取土地有偿使用费。实践证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农村推行的对超出省政府规定面积之外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的措施,对乱占、乱建住宅,超面积建住宅起到了极大的遏制作用,今天若重新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将对农村宅基地管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3.2.3 对一户多宅的 当用地户其他家庭成员需要分户的,则不再重新安排宅基地,通过过户的方式进行变更登记;对面积确实较小,需要重新安排的,需拆旧与建新同时进行; “一户多宅”在过户或拆除前,由所在村委每年负责收取一定数额的宅基地有偿使用费。
3.2.4 对建新拆旧的 对以前的建新不拆旧问题,由村级组织每年收取宅基地有偿使用费,直到履行拆除义务为止;对新审批宅基地属于迁建性质的,在新审批前,由申请户与村委会签订定期拆除协议书,并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3.2.5 对非法买卖宅基地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通知》,不为其办理过户手续,杜绝或减少非法买卖宅基地的现象发生。
3.3 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
3.3.1 要明确农村宅基地产权 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属于集体,而使用权和收益权属于占有宅基地的村民。而现在农民拥有的宅基地产权并没有得到法律上的认可。清晰产权对村民来说十分重要,把国有土地产权让给农民,并在法律上确认其权利,是眼下解决的主要问题。
3.3.2 要改革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范宅基地管理 改革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要加强立法,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体系,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法可依。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和我省的《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虽然作了规定,但比较宏观、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尤其是应对仙河镇的这种情况,应该制定一部完整的《仙河镇农村宅基地法》,详细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取得方式、流转方式、法律责任及其他法律应当规定的条款。
3.4 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3.4.1 制定宅基地审批制度 针对仙河镇的特殊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宅基地审批方案,明确审批程序,只要符合条件的有人申请建房都按照此套方案审批即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每次申请都要走一大堆没有必要的程序。对存量宅基地的原址翻建改建,只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由镇人民政府批准,区级人民政府实行备案制,以减化程序,方便群众。
3.4.2 实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 宅基地属于国家所有,村民个人要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必须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国家将宅基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给村民个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收益金归国家所有,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管用于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建设和发展生产。
3.4.3 完善宅基地整理配套政策 建立集约、节约用地的新机制。一是对新农居点人均用地指标分情况制定定额标准,要求宅基地整理实施单位严格遵照执行,二是对超规定标准占用宅基地的农户,实行高偿使用。三是对擅自超面积建房农户严肃查处。同时对宅基地整理实行捆绑式整理,解决用地指标难问题。
3.5 加强监管,建立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秩序
3.5.1 建立宅基地管理动态巡查和监管制度 国土所和村民委员会是宅基地动态巡查工作的实施主体,对动态巡查负直接责任,二者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切实做到对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建立动态巡查和监管长效机制。
3.5.2 建立土地执法监管网络 宅基地管理必须建立以政府为统一领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土地管理工作新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国土、公安、司法、城建、电力、水利、纪检监察等部门协作办案制度,形成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的横向联动机制和执法合力,提高结案率和查处到位率。镇人民政府与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国土局与国土所;镇政府与各村都要层层签订土地执法监管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构筑镇、所、村三级土地执法监管网络。
3.5.3 要增强规划意识 尽快制定新的村庄规划,并使其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要逐步拓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渠道,积极探索农村空置宅基地退出机制。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院拥有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及基础兽医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的生命科学实验班,是农大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主要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任何一个人、一个学期内同时有两门专业不及格就失去了在实验班继续学习的资格,将被迁送回原专业。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葡萄酒专业除了学习与食品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与葡萄酒相关的知识,包括从种葡萄到葡萄酒生产的全过程。学院还有自己的酿酒厂,设备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
农学和生物技术学院涵盖了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和果树学,并且这5个学科已基本建成功能较齐全、设备先进、研究条件良好的开放性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农学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生命科学学科了,其下设的四个本科专业中,有三个是本硕连读的基地班,基地班的学生待遇十分优厚,八成以上的学生直接被保送攻读研究生。
园艺学本科设有园艺、园林、林学(含茶学方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食品科技学院是一个比较有“口福”的学院,因为他们在上食品加工实验课的时候,可以亲自加工各种食品,甚至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开发新食品,当然了,对于实验结果的验证就是品尝了。
水产学院是全国农业高校中最早成立的水产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中央直属研究单位均设在武汉地区,这也给本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是最有威望的一个学院,它下设的专业好多都是近几年报考的热点,尤其是生物技术专业,科研性很强。
动物医学也是不可不提的专业,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从事兽医行业,而且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该校最有名气的文科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葡萄酒学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亚洲第一所专门培养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生产、销售、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院。成立了国家评酒员培训基地和全国葡萄酒、果露酒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站。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的特色是以农业为根本,生物技术为特色,只要涉及大农业方面的,包括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资源环境、农副产品加工等都是学校的办学方向和重点内容。其中,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预防兽医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东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是东北农业大学的优势专业。
农业大学当然是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工程等等,食品科学中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乳品工程,都是东北农大的特色。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也是比较推荐的。
南京农业大学
食品类和动物医学是南京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食品类是最热门的学科,动物医学在整个亚洲都有一定优势。
南农是老牌的农业院校了,就业也是不错的,动物医学薪水很高,不过就业面是有一定限制的,毕竟宠物医院还是新兴行业。
土地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排名在全国名列前茅,金融专业在省内也是比较有名的。
北京林业大学
林学专业的学习很有特色,学生不仅要学林业相关的基本课程,还要学习相关的如气象、土壤和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给这个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优势。
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地沙漠化的问题,这个专业也逐渐变得热起来。北林在这个专业方面优势非常大,它有12个主要野外教学科研实习试验基地,给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机会。
园林专业培养高级园林综合人才,但要求学生具有绘画基础和形象思维素质。
此外,北京林业大学的植物学和木材科学与技术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专业,比较具有特色的学科还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在教授学生林木等相关基础知识之时,还会让学生了解一些经济管理的内容,构成全面型人才。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该校骨干专业,实力很强,理经结合,教授的内容覆盖面广,毕业生首次就业成功率较高。
野生动物资源专业是我国的元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野生动物管理学和动物生理学。学生可以在了解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的知识之余,掌握一些人文和管理知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
地质学科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地球物质科学、地球表层科学和地球动力学三大学科群的研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珠宝学院是我国第一个宝石教育高等学府,有着中国“珠宝教育的摇篮”的美誉,它不仅是我国仅有的三个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考前培训站之一,也是全国最有权威的宝石鉴定检测中心之一。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中国地质大学的传统特色专业之一,在全国同领域有很高的名气,就业率每年都居高不下,待遇特别好,但是勘探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所以不建议女生报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东)
石油工程专业是中国石油大学实力最强大的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选择了考研,而且通过率非常高,出国的机会也比较多。
化工学院是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为基础,以石油化工为特色而成立的学院。化学工艺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从2000年开始,化工学院每年选拔部分品学兼优的大学三年级学生与新西兰Canterbury大学联合培养,可获得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中国石油大学非常具有特色的专业之一,毕业生一般都是到全国各大石油公司从事相关工作,待遇非常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总部在徐州,北京是独立办学。
【关键词】房屋产权;档案管理
一、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于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文件
1.现行文件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随着房地产业和住房商品化的迅猛发展,房地产权属档案变得越来越重要,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多,单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服务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是必然趋势。而标准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在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中推行标准化,是房地产权属档案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首要前提,也是做好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的依据仍然是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从房地产权属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等几个方面对房地产权属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了规定,但只限于宏观层面,缺乏对具体工作的指导。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是,服务中心窗口受理业务时收什么材料,档案室就存什么材料,对于档案材料是否齐全、是否规范、是否准确,还缺少统一的标准。
2.保管期限不明确,致使档案库房紧张。《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房地产权属档案应以丘为单元建档,以房地产权利人为全宗立卷。但在实际工作中是以房号为单元建档,将权利人的所有权登记档案、所有权转移登记档案、他项权登记档案、他项权注销登记档案都集中在一起,合并组成一卷。由于房地产权属档案保管期限的不明确,无法开展鉴定、销毁工作。如他项权注销登记、拆迁房屋注销登记、房改房注销登记等利用率不高的注销档案材料也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因此,房地产权属档案出现了有增无减的现象,必将导致档案库房空间的资源短缺。
(三)对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不到位
由于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是流程式服务,按规定一般的流程是“受理-初审-缴纳税费-审批-发证-归档”。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职责、相应的业务规范。因此,每一宗不同类型的业务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也各有不同。所以,房地产权属档案的内容和管理方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案工作的专业性。这就使得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人员既要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要了解一些测绘、法律等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每一类权属登记流程中要形成的文件材料。因此,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实情况却是这方面培训工作不到位。
二、现阶段怎样好房屋产权档案管理
(一)充分认识房屋产权档案的特点
第一,政策性。目前,我国房屋产权类别众多,包括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个人私有、共有房产以及军产、外产、中外合资产、股份制房产等。在这些房产中,产权来源、实用性质、使用人、管理方式等各不一样,使用的政策也各不相同,不仅涉及到所有权、适用权政策,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还涉及到侨务、统战、对外关系、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政策。因此,房产档案具有鲜明的政策性。第二,法制性。房产档案管理是一项法制性很强的工作,要求遵循《宪法》、《房地产法》、《土地管理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企业法》、《合同法》、《城市规划法》、《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因此,房屋产权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必须依法办事,严格遵从以法制指导工作实践的工作要求。第三,动态性。房屋及房屋所有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房屋的改扩建、拆迁、房屋的继承、赠予、买卖等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住房制度改革后,房屋已由福利性分配逐步转向社会化、商品化,房屋和房屋产权的变化日趋频繁。房屋产权档案作为房屋变化中的原始记录,必须随着房屋及房屋所有权的变化而变化,全面真实地反映房屋变化的全貌,保证其利用价值的实现。这就决定了房产档案的动态管理,档案利用的动态性。第四,时效性。房屋产权档案中记载的房屋所有权人取得房产的时间、房屋转移时间、房屋权属证件载名的确权日期为发生法律效力的权属确立日期;办理房屋初始登记和产权转移及房屋变更登记时的时间是法律效力时间,这些都即为划分权益归属的法定时效依据。
(二)拓宽房屋产权档案的收集渠道
绥化市房产管理处档案室是具有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国家二级资质的综合性档案室,馆藏房屋产权档案15万卷,包括房屋买卖、赠与和交换档案、房屋仲载档案、房产接管档案、经营租赁档案、房屋拆迁档案、房屋登记发证记录薄册等。多年来,绥化市房屋产权管理处加大收集力度,拓宽收集渠道,将分散在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手中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房屋产权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主要通过房产登记,全面收集产权档案资料;通过办理产权转移、变更登记,收集产权移动与变更材料;通过办理商品房产权登记,收集产权资料;通过房地产开发和拆迁城市规划部门,收集房屋拆迁、安置及房屋增籍和注销登记资料;通过司法、仲裁等部门,收集具有法律凭证的房屋产权档案资料。
(三)以开展房屋产权档案公开查询为切入点,促进房地产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房屋产权档案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建立房屋产权档案信息网络,开展房屋产权档案公开查询,构建开发房屋权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性形式,是提高房屋产权档案管理、促进房地产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房屋产权档案的利用工作对整个房地产档案工作有着带动和检验的作用。开展房屋产权档案公开查询工作,必然向其他房屋产权业务工作提出相应的要求,只有提高房屋产权档案整理、鉴定、保管工作的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房屋产权档案的需要。通过利用工作反馈的要求,发现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其次,开展房屋产权档案公开查询是对档案工作最有效、最实际的宣传。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密切群众的纽带,通过开展房屋产权档案公开查询,可以提高人们对房屋产权档案的价值和房屋产权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扩大社会影响,为争取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给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再次,房屋产权档案的公开查询,有利于反映房屋产权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果。房屋产权档案作为房地产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直接反映了房屋产权管理部门在进行房地产管理活动中的工作水平,是房地产部门的“脸面”工程。利用者通过对档案的利用,可以了解到该单位实际工作的情况,反映出该单位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水平。
(四)提高房屋产权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房屋产权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党和政府在房屋管理方面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第二,房屋产权档案管理人员既要熟悉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有法律、测绘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密切与产权部门、交易部门、测绘部门等业务科室的联系,做到嘴勤、多问,眼勤、多看,脑勤、多思考。第三,房屋产权档案管理人员要有相关的房地产管理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本单位管理工作的任务。既要熟悉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介绍家底,了解利用者的需求,抓住利用者的心理,根据利用者的需求,不断改变服务方式,迅速而准确地为利用者提供利用线索,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促进档案利用工作。第四,房屋产权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知识更新,强化自身素质,用现代科技知识来武装自己,学习掌握现代化管理知识和应用技术,改变过去的经验型管理方式,实现向科技型管理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1]尹振芳.强化房屋产权档案管理意识之我见[J].兰台内外.2013(06)
[2]姚桂杰.小议房屋产权档案建设[J].兰台内外.2012(06)
目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中小企业自身及外部环境制约产权问题。当前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较少或专用性较强,产权证明文件不齐备,抵押物法律权属关系不明晰,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影响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实力不足,没有实力交纳土地出让金等相关费用,依靠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多租用土地或者使用划拨用地;二是因历史遗留原因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不规范,企业办理了土地证但欠缴出让金或出让金缴纳不足,抵押物存在瑕疵;三是因为中小企业贷款额度一般较小,而目前土地、房产及公证等部门收取的评估费用、公证费用较高,且部门分散,手续繁琐,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四是大多中小企业的法人代表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自己不愿意完善土地、房产等手续。
经营管理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和制度,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内部管理存在较大风险;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追求目标短期化,缺乏有影响的品牌;三是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信誉不高,甚至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财务信息,人为操控财务报表,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带来了较大风险。
关联交易问题。部分中小企业的投资行为较为短视,缺乏长远发展的观念和战略发展规划,有些中小企业经营者同时注册多家公司,相互参股,主营业务相互关联或者产品存在上下游关系,或者是关联企业互不相干、但主业不明,关联公司之间或者公司与股东间资金往来频繁,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复杂,客观上增加了银行风险判断和控制的难度,影响信贷经营决策。
担保问题。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可抵押资产不足、担保单位难找,而动产质押、权利质押等方式又由于风险可控度低或存在法律障碍而难以推开。从我国各地纷纷建立的担保机构来看,中小企业担保市场需求和市场化发展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一是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实力不强;二是担保行业的监管制度还不健全,行业准入机制尚未建立,部分担保机构的运行还不规范;三是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还不够紧密;四是担保行业的风险防范、控制、分散和补偿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商业银行自身因素的制约一是风险与收益的制约。对于一些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虽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的创业却将带来高额的创业收益。另一方面,银行信贷融资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益,也就是说银行承担了融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的动力。同时,银行业一定程度上对出现少量的信贷经营风险实施问责制,这多少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有相当的风险害怕心理。
二是银行价值取向和市场定位需要调整。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笔数多、金额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往往存有畏难情绪,认为劳动成本与收益不匹配。而在大企业贷款业务需求增长不足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谋求新的业务增长基础。商业银行应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坚持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来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在运用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技术、客户信用风险评价技术等来规避中小企业风险的同时,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最终体现效益目标。
三是缺乏针对小企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首先,目前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系统不适合小企业特点,沿用大客户统一模式的客户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客户的真实风险,难以准确识别客户风险。其次,与大企业采用一样的信贷操作流程不适合小企业特点。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就是额度小、要求急、周转快,相对于大企业的“批发”业务,小企业量大面广,这些“零售”业务特点决定了银行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经营中心必须下移。
四是较为单一的信贷产品与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需求不相匹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主要信贷产品几乎都属于固定期限抵押、质押或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类贷款。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最适合的融资产品应该是“资金不足时可迅速获得融资、资金富裕时可随时还款”,但目前银行拥有的类似产品如法人账户透支等并不面向中小客户。即当前单一信贷产品与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需求不相匹配。
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路径
细分市场,有选择性地支持重点客户首先,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在区域内重点选择信用生态环境良好,市场发展规范,中小企业客户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的开发区、产业集群、经济强县等。其次,明确重点支持行业。针对各个产业集群、特色行业和市场特点进行整体分析和汇总,提出重点投向的行业和产品建议,研究信贷政策和规模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再次,明确重点营销客户。建立多渠道优质客户信息收集渠道,调整和充实中小企业项目名单库,并实施动态管理,实现由“被动营销”向“主动营销”转变。
加快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组织机构再造建立包括横向牵制和纵向牵制的信贷业务组织结构。横向上,成立三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监督的组织机构,即公司业务部、信用分析审批部、风险管理部。公司业务部负责向市场中的客户直接推销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保持、发展与客户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信用分析审批部负责对客户的审查和贷款合同的法律审查;贷款风险部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政策、贷款审批、资产保全等工作。纵向上,根据各商业银行总行设定的审批限额,进行逐级上报核批。在机构设置上,设置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经营的业务部门。在商业银行总行层面可考虑设置中小企业经营中心,各分行设置分中心;支行层面可考虑设置专门的客户经理岗位。此外,还要成立独立于信贷经营和审批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董事会报告稽核情况,并将稽核情况通知被稽核机构,以此来督促信贷业务的合规发展。
加快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实行业务流程再造来改进绩效,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以中小企业客户为导向,进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按照中小企业贷款“急、频、小”的需要,重新设计各项业务流程,建立能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运营机制及相关业务流程;设置可循环信用,对企业合理资金需要可一次审批,多次使用,减少重复运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需求与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结合起来,要将功能设置、产品设置和面向客户设置相衔接,要有利于银行产品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营销。首先,信贷管理机构的设置要贴近中小企业市场,随时根据市场的需求改进信贷营销和管理工作;其次,信贷管理部门要开展行业和产业分析,制定本单位行业政策和企业投向,指导全行信贷营销人员开展信贷营销工作。三是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启动统一授信管理系统。一级分行应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的限制,以提高审批速度和效率。
加快产品创新满足客户需求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短、频、快”的融资特点,持续推动产品创新,拓展中小企业的服务内涵。细化产品服务方案,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组合。例如对核心中小企业推广控制能力较强、风险相对较低的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等“供应链融资”新产品。在流通领域推广循环额度贷款和最高额抵押贷款的跟单业务,探索流通领域批量营销方式创新。选择资信良好、产品供销状况稳定的企业,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办理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对符合条件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办理保付、福费廷等业务。
提高对中小企业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贷前调查的深度,尤其是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可从两个方面把关:一方面借助专门的中介机构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真实性。此外,还要加大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