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心得体会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心得体会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工技术;技能训练;实操;练习;专题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是为社会培育一线技工人才,所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训教学是电工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鉴于此,笔者联系近几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立足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分别从激发兴趣、革新教法等方面对电子电工实训课进行如下分析与探讨。

一、激发兴趣

1.结合生活实例

电子电工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因此在实训课上我们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例如,在电工实训时,笔者要求同学们动手设计门口和床头关控制的卧室灯同时提供在楼梯口的声光控路灯(如下图),见过这样的神奇设计,兴趣陡然而起,纷纷通过实践和探索画出如图双控灯电路,同时完成了声光控路灯的制作,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实训项目。

这样设置实训内容的教学,贴近生活。通过讲解,许多学生不仅克服了对电的畏惧心理,而且产生了好奇心。

2.通过故障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许多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没有养成,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往往浅尝辄止,这样不但不能掌握实践技能,更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事故。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想出了让他们进行典型事故分析和解决来激发兴趣,促进动手学习。

例如,针对比较简单的导线连接基本功训练时,有些学生认为连接导线这么简单不需要反复的枯燥训练。我们就因势利导设置了家庭中常见的灯泡忽明忽暗,闸刀熔断丝熔断等情境实验故障让学生分组竞赛现场检修。

这样的实训课能激发学生好胜心,各组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分析产生故障的真正原因。最后大家得出正确结论:由于接点不牢靠而引起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一旦通流后,就会出现上述现象。通过这个实训案例,学生认识到导线连接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也掌握了解决家庭线路故障的实际操作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二、革新教法

技能型学科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训等重点实训课程,传统的实验与实训本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放在了课后。所以,我们应将实训与理论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样边学边练才能相辅相成,提升教学效率。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电工技术是一门很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如果我们离开实践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话,学生肯定会如坠雾里,不知所云。按传统的教法,理论课还没有回过味来,等下次实践和实训早忘记是怎么回事了。所以,一定要实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这里还以在家用电器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训为例。如果,我们将理论和实践分开,那么学生不对照实物,可能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理解不周全。如果我们将相应的情境电路模型摆在课桌上,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直接动手排解故障,不仅形象易懂,还营造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

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可以设置专题操作来进行检验和提升。专题操作就是将个实习课分解成若干个小课所进行的实训,如此设置利于同学们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细节的掌握。而创造性练习是同学们在熟练灵活掌握知识和技能后进行的创新型操作演练。这种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譬如,在进行家用电器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让学生首先了解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然后对各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分析,这样大家才能做到对各元件的动作程序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经过这样的专题训练,学生在以后类似故障排除时都能准确、快捷地完成任务。在创造性练习过程中,我们结合电子装配知识,在学生模拟安装电路时,只给原理图,不搞统一模式,让学生本着经济合理、规范的要求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这一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技能开发的能力。

本文是笔者总结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电工技术实训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总之,只要我们有心,实训课一样可以让学生上得津津有味,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立足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倾向,然后设置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特点,用兴趣引导同时教学跟进,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效提升实训效率。

参考文献: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摘 要:自动控制技术一直是技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骨干课程。该课程对后续的工控系统的整体理解,以及维修电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知识组成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技校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不如普通高中,如果按照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的模式,则无法取得所需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讲课虚无缥缈、离生活太远的状况,让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本文根据作者在实际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从一个侧面论述一体化教学在本课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一体化 自动控制 理实结合

所谓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的情况下,设备或装置能够按照系统预设的参数,维持稳定运行的过程。近些年来,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整体高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已经由过去高科技的产品专用,变成了现在的生物、医学、环境和其他生活相关领域中都处处可见,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自动控制理论一直都是电气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的骨干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对后续的工控系统的整体理解,以及在维修电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知识组成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如下图所示。

一、技校自动控制教学现状

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学习自动控制技术要涉及电工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以及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相关知识。

由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技校学生的整体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从最近这些年在自动控制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这一点。从调查与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该课程后主要的想法有几种:一是太难了,不想学;二是好像学了也没什么用;三是它与我们专业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四是我想学,可是没有入手的地方。

这些想法不在少数,这对我们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也对技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也就只能成为换灯泡的工人,而不是高技能型人才。

二、一体化教学的优点

有一次,一些外国教育学者来笔者学校考察,当时学校选了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给大家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开课。教师的公开课无论从仪表语言、内容安排、师生互动都无可挑剔,下课时在座的学生与中国学者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是这些外国学者却面无表情。问他们有什么感想,他们却说:这堂课,老师所有的问题,学生们都能一一回答正确,那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这也就是传统教学模式遇到的问题,所有的知识都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这些知识对不对,有没有用,学生无从知道,也就更不用提什么学习积极性了。

我们对传统教学与一体化教学进行对比,见下表。

一体化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讲课虚无缥缈、离生活太远、学生没有代入感的状况,让学生们在工作任务中发现自己还缺少哪些知识,让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际工作任务中发现的问题,是有代入感的。他们会想各种办法来解决问题,然后会对新的知识有所需求。有了这种需求,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才会有目标,而不会再发出“为什么要学这些理论,学了又用不上”的疑问。

以自动控制技术中的一个理论点——“建立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例,过去教师讲到这一点是最头疼的。因为理论性太强,很多学生一见到数学两个字,后面就听不进去了。而在一体化教学中,“数学模型”变成了真实的元器件环节,每个环节有他不同的作用,接错或少接了会有不同的表现。在保证人身与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教师让学生把这些环节当成“模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每个“模型”的作用,总结规律。在同学们的总结过程中,教师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各组的讨论结果如果不同,可以进行综合讨论,最后用新的知识对他们的结论进行完善,这样学生往往会对这种新的知识产生“原来这样就可以了”的感觉。

三、自动控制技术一体化教学心得

从这几年的自动控制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不是一个单一的上课过程环节,而是一个整体教学思想的变化。它包括前期调研、专家分析、确定培养目标与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任务转为一体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开发工作页、讨论修正、实验性实施、正式教学等等一系列复杂环节。在这中间,笔者所在学校做了许多尝试,主要有以下经验。

1.前期调研一定要准确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这是调研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的。这对后期的一系列过程都有着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调研结果不合理,不合实际,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影响后期培养目标的制定,从而导致学生学的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培养的学生也就不会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2.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要合理

工作任务是最能直接带给学生代入感的一项活动,有了明确合理的工作任务,学生就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比告诉学生某个知识点有用要好得多。但是制定工作任务一定要有典型性,如果以一些毫无代表性的任务来牵强引入一个问题,就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让学生产生想弄懂的欲望,更别提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了。

3.教师的位置要准确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不应该只是一个讲授者,更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就像朋友一样,和同学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体会最深的。当我们能够和学生一起解决一个他们单独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对教师的信任会增加,会觉得老师教的是有用的,用老师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4.工作页的设计

工作页不同于传统的课本,也不等于实训报告,它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一种记录过程的文件。工作页的设计要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不能设计一些完全没有真实性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小结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巧用;趣味教法;形散;神不散

电子电工专业课内容复杂、实践性强,对于知识基础薄弱、入学起点普遍较低的我校学生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学习困难,面对枯燥抽象的专业理论听不懂者居多。很多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乃至产生畏难和抵触的情绪,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很不乐观。学生在学习中品尝不到成功的快乐,就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则常因自己的辛劳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感到失望和沮丧,以致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被动局面。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专业课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兴趣和信心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方式、手段将知识趣味化,让学生从中获得有趣的情感体验,从而将趣味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已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之功效。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该如何在理论知识学习、技能操作和家庭作业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知识学习的激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内在动力,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接受能力并不好的学生灌输过多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和信心,从而使教学陷入困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多媒体课件的激趣

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从而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公式、电路图、原理变得富有吸引力,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例如在讲解《电容的充放电》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或仅仅地辅以实验操作,学生只能从宏观上了解电容充放电的现象,而不能从微观上清楚内部的工作原理。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电容两极板上电荷的增加或减少来体现电路中充放电电流的变化,再用一指示灯的亮或灭来证明电路中有无充放电电流,将电流的变化转换成导线上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电容所谓的充电和放电是指电荷通过导线进行移动,而并非经过电容器的内部,同时也很清楚地理解了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将课本中不动的图形变为电荷不断移动的动画,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使其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2.表演参与中的激趣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定义为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它是一组相关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学习和言语等一系列认知心理活动。信息加工的结果就是获得按一定方式贮存的信息,即获得知识,而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通常包括听觉、视觉、视和听、自己参与活动等。其中参与活动的学习效率高达90%。活动中多种感官的相互协调、综合使用,是获得知识的最佳方法。

例如在《安全用电》中,我事先准备好了道具,采用了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将四种触电类型(单相触电、双相触电、跨步触电、接触触电)形象地表演出来。通过同学们生动的、精彩的、富有艺术想象力的表演,四种触电方式被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之后他们又进行触电后的急救表演,整个教学过程水到渠成,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是那样的投入和专注,气氛是那样的高涨和热烈,这些都是我所始料不及的。

3.形象比喻中的激趣

电子电工中很多的定律较为抽象,仅凭一段文字是很难使学生对此定律有一个形象的了解的。在讲解定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比喻,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能使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越,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灵活多样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在电磁感应这一章中是关键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定律的含义,特别是不容易理解定律中“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应用定律去解决相关问题。我就借自己宝宝的实例来打了个比喻,说家里来了个陌生的舅舅,宝宝很害羞,不肯同舅舅玩,但当舅舅要走的时候,宝宝又舍不得,极力挽留舅舅。这就是“来而拒之,去而挡之,”阻碍的寓意就很容易体会了,即要增加时应该阻碍其增加,要减少时应该阻碍其减少。

4.知识竞赛中的激趣。

在平日的电子电工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学生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积极性较差的现实状况中,采用知识竞赛是一种激励的手段,可以帮助他们找回丧失的信心和兴趣。

例如电工基础中《复杂直流电路》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一章内容,要把知识加以梳理,使学生理解每一种方法的区别、联系及应用场合,否则学生就会感到茫然而把它们混淆在一起。我就采用合作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抢答出每一种方法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区别,并给所在的小组以相应的奖励,这将在具体的成绩考核中予以体现,同时还采用学生之间相互出题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电源等效变换等方法来求解电流或电压,可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方法,还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技能操作中的激趣

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人才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强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就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动手实践,学生就不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动手操作机会,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之具有一定的趣味及实用意义,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激起他们的兴趣。

1.小组合作中的激趣

合作学习是以师生民主为基础,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小组评价为奖励依据,突出多边互动,以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认知水平为目标的教学策略体系。

例如在《电流表改装成伏特表》中,我首先提出了本次的项目任务是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将量程为50mA的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V的电压表,要求自行设计电路图。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组都有基础较好的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再挑选一个同学作为小组长,负责协调本小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引导各小组查找相关资料,明确工作原理,制订详尽的转换过程,以及注明实施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使各小组能够独立地制定计划和设计电路,之后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电路图开始挑选元器件连接电路。在操作过程中,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同学们开始相互合作,相互指导,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每个同学都非常地投入,那种在理论课堂上表现出的不耐烦和迷惑的神情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成功后的喜悦。

2.大脑风暴中的激趣

大脑风暴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进学生对某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目的,也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R-L-C串联谐振电路》中,我提出用哪些方法可判别电路发生谐振呢?就这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纷纷发表出自己的见解,经汇总后得出几种方案:用示波器观察整个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的波形是否同相位;用示波器观察电阻两端的电压波形和整个串联电路的电压波形是否同相位;电感两端电压和电容两端的电压大小相等;电感和电容两端总电压为零;调节信号频率,整个串联电路中电流为最大;电阻两端的电压应该和电源电压大小相等。之后学生进行了实验验证,发现这几种方法均可判别电路谐振,与此同时,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了谐振电路的特点,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知识的掌握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然达成。

3.分层教学中的激趣

由于职校学生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应充分认识到理论差的同学在技能操作中未必弱于理论强的同学,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是不同的,智能的表现与发展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的智能可能不适于课堂理论教学,但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却可以表现出较强的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实践操作课中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探究用与非门组成的门电路》中,我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只完成与门和或门的功能,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在此基础上完成异或门的功能,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平时的电子电工实验、实训中我则让动手能力较低的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的联结和元器件的识别;动手能力适中的学生则要求学会排查电路的故障,同时能够熟练使用仪器仪表;让能力较高的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板,开展发明创造。对每次实验、实训操作标准规范、用时较少的学生,大力加以表扬,从而起到激励竞争的作用。

4.多元评价中的激趣

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兴趣、爱好、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教师仍使用陈旧的统一尺度去考核,那么就无法完成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更谈不上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所以教师绝不可一刀切,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而采用多元的评价体系,考核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状况、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要考查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创造能力等等。

例如电子电工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后,我根据各个小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以及最终的成果状况做了一个综合考核,给每个小组一个合适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组内各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责任心、提出问题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初步分析和概括能力等差别对成绩做进一步的微调,使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了大大的提高。

家庭作业中的激趣

目前的电子电工家庭作业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重复性、巩固性的作业很多,而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少,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作业几乎没有,造成了枯燥乏味多,灵活趣味少的不争事实。很多老师为了顺利通过学校的作业检查,便加大了留家庭作业的力度,学生很厌倦这样的作业,但又不得不去应付,所以抄袭作业的现象在我校目前的电子电工教学中较为普遍。针对现行的作业模式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能力培养未到位等问题,以调动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我尝试了如下的改革,效果较好。

1.查阅资料

我经常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电子类报刊、杂志,同时也鼓励学生去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要求他们撰写读书报告作为家庭作业,并把做得好的同学的作品以小报的形式贴在学校的电子橱窗上进行展出。通过这些活动来使学生了解电子行业发展状况及专业发展方向,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要求他们多查找一些往届毕业生下工厂定岗实习活动的心得体会,使他们明确企业的规定和所需人才的要求,从而对自身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把压力转换为学习的动力。

2.实物制作

电子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生活。在《电子综合》课上和课后,我通过让学生制作充电器、声控开关、收音机、数字钟、三人表决器、三人抢答器等实用物品,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那次用万能板制作三人表决器的课后作业中,平时很调皮的几个不爱学习的男生竟然最先完成了作品,而且做工完全符合工艺规范,布线可谓横平竖直,无交叉、无跨桥,既美观又合理,真的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而他们在得到老师的表扬之后的欣喜之情也溢于言表。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岗课证 融通 工作任务 课程整体设计 单元设计 教学实施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自动生产线控制》是近年来涌出的众多新开设的高职课程之一,被我院的重点示范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定为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创建了“岗课证相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启动了项目化为主题的课程改革,在课程教学实施进程中,将课堂设在实训室,以自动生产线设备为载体,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项目为依托,将生产线的典型工作任务贯穿于教学环节。采取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方法,在保证理论知识的“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完成了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课程的整体设计

1、教学内容选取紧扣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自动生产线控制主要培养学生对生产线的机、电、气的安装,信号检测,程序设计及调试、工程文件的制定和归档等工作能力,综合运用了电工电子、传感器应用及信号检测、PLC控制、气动技术等知识和技能。本着“必须、够用,精简、保质”的原则,课程选取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规范化工程训练,生产线上常用的传感器基本理论及其安装检测技能,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方法、调试技巧及组态和通信,基本气动元件和典型气动回路的安装和调试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使他们有机融合。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围绕着能够“承担该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这一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展开,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组织和安排课程内容,以生产线实训设备为载体,通过对生产线工作任务分析,设计了5个学习型工作项目,每一项目又细分为具体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将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融入其中。完成从简单工作站到复杂工作站,从单站工作到多站组合工作及生产线整体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实现传感器信号检测,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步进电动机的定位控制,变频器参数的设置及PLC组态和通信等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

3、教学环境设计体现职业化

课程的教学环境是课程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场所,自动生产线实训室采用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根据企业生产环境和教学功能的要求进行布局和区域分配,划分为教学区、实训区和讨论区,兼具教学和技能训练功能。教学区配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区场地配备了S7-200小型自动化系统、ProfiBus DP安全控制总线系统、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5站式自动化生产线培训设备、学生计算机和实训台等设备。讨论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方便师生、生生交流和讨论。教师机、学生机和设备之间已经组建成局域网,可实现信息的交互传递。实训室可同时满足一个标准班40人同时开展教学和训练,也可面向企业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或师资培训。

4、课程考核与评价注重知识和技能并重

课程考核与评价从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认证考核两个方面实施,二者各占总成绩的50%,且每个方面均要求合格以上方可。课程考核成绩采用“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按项目分别进行,5个项目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累计得出课程考核成绩。认证考核采取随机抽题的形式,考核成绩分为精湛、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合格与精湛等级直接记入技能证书,不合格者可以申请重新认证,直至合格为止。要求学生只有取得学院专业技能认证登记技能证书后,方可获得毕业证。

二、课程单元设计与实施

课程单元教学有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一个教学单元可以由多个课时组成。自动生产线控制课程的每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就是一个具体的教学单元,通过任务的具体工作过程的学习让学生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使学习具备完整性、层次性。

1、从工作任务出发设计课程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设计根据任务中不同的知识点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首先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其次,制定单元教学实施计划,通过引入任务、学习相关的预备知识、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工作对象选定工具、确定工作方法、组织形式和任务实施步骤以及成果展示、单元教学检查评价等步骤实施教学,确保单元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单元教学

基于工作任务的单元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实施的主体,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在实训室以单班分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每组3~5人,由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组织和管理等工作。教师仅引入任务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讲解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则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实施计划书,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此工作站机械部件、气动元件和传感器的拆装,控制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待任务完成后,每组学生一起向全班同学展示该任务实现的控制功能,汇报实施任务的过程,完成的情况及心得体会,供大家分享。

三、课程实施的成效

1、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体现在工作过程完整性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两个方面,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锻炼了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学生的组织协调、交往等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通过指导老师的教和学生的练而逐步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理论,还应具备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能将各种知识和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促使教师自觉参加生产线相关的技术和专业培训,到工厂企业接受锻炼,获得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具备双师素质。另聘请了工厂和行业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课程教学团队。

3、完善课程教学文件

教学实施过程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总结、修改并完善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整体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考核实施方案、学习指南、学生工作任务书、项目化活页讲义、项目化教材、教案等,健全了教学文件及技术文件,并创建了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

四、结语

通过3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就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涌,孙永杰.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健康评估课程整体设计理念与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09,7:135-136.

电工电子技能实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137-03

当今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航天航空、通信手机、机器人、数控设备、计算机等等,数不胜数。随着电子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不断提高,各行各业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懂理论、会动手的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传统技工教育的《电子技术》课程开发,将工作任务分解成独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并以分解后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从而使得课程缺乏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也仅仅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获取情况、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制定计划、检查控制与评价反馈等重要的工作过程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我们的职业教育必须下大力气,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开发

现代职教观认为:课程开发时,首先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再进行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构建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调研,我们确定《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学习目标为:学生能利用万用表等仪表检测电子元器件,会判断其质量好坏,并能根据需要挑选元器件;能参照电路原理图组装与调试应用电路,制作出实用电子产品;能利用工具、仪器仪表检测电子电路,能排除电路中常见故障;会根据需要设计小型应用电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操守以及团队合作、交流、表达及组织协调等关键能力。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要尽可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融通合一,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工作要求对接合一。通过行业座谈会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后需要对这些典型工作进行学习任务的再设计。在进行学习任务的再设计时既要考虑电子电路的工艺、工具、技术等专业学习内容的完整性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求,同时又要将职业行动领域的相关工作要素融合在学习任务中。考虑到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本课程共提取了六个典型的学习任务,如表1所示。任务以产品制作与调试为主线,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由新手到能手的成长过程。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资源建设

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课程资源包括软资源和硬资源。软资源主要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材、电子仿真教学资源等;硬资源则主要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一体化学习工作站。

在软资源建设方面,为配合任务引领、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的开展,设计学习工作页、学习任务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并进行学习情况记录,设计《工作计划表》、《完成情况记录表》来辅助“班组长责任制”的开展,最后将工作现场使用的《产品说明书》、《元件清单表》引入教学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工作体验。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训在教学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训受到实训时间、空间和材料等多方面的限制,很难满足学生进一步的需求;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实训耗时多,操作难度大,仪器设备局限,演示可视化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很难在课堂内穿插演示。为此,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笔者主要进行仿真教学方面的资源建设。

电子仿真软件可以设置各种真实系统中无法实现的参数、工艺以及事故等,而且成本低廉、使用灵活,因此发展迅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职业院校、公司及企业的重视。仿真教学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是未来智能化教育的基础。在仿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通过仿真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条件,学生可以反复试验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学材方面:围绕《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一体化课程中六个学习任务,采用multisim10仿真软件编写实验指导书。在本书指导下,学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即将真实实验的内容进行仿真预习,然后再做实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实验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教材方面:采用了multisim10仿真软件进行实验仿真,它能快速、完整地建构实验原理图,并且能够完美地仿真实验过程,实现了“把实验室搬到课堂中去”的设想。围绕《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中六个学习任务的教学进行编写,其内容包括各个学习任务的实验和教学设计。开发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强:针对主要知识点精心设计了相应的仿真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验中;(2)实用性强:每个仿真实验都有完整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和教学总结);(3)图文并茂:每个仿真实验的结果都以图片或表格的形式详细呈现,方便阅读。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每个学习任务都以“产品制作”引领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笔者设计了学习任务通用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分为6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实施如下:

接任务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习任务对应一种电子产品的制作和调试,学习任务初期,先让学生观看电子产品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分析产品技术要点,明确制作电路的任务,最后学生接受任务并就如何制作电路提出自己的想法。《评价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照依据和指引,在学习初期就下发给学生。学生每完成一项学习内容就及时进行对应的评价,这样便于师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

做准备 此环节模拟生产前期准备,在接受任务之后,教师提供电路原理图,学生自行完成材料清单的编写并领取工具、材料、元器件。材料清单如表2所示。

定计划 定计划包括制定学习内容、计划时间、实用时间和负责人。《工作计划表》如图2所示。表中每个项目的使用说明如下:(1)内容。对于第一个学习任务,教师可通过示范给出比较详细的指引,学生通过填表学习做计划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任务做好准备。从第二个学习任务开始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编写。(2)计划时间和实用时间。表中设计有“计划时间”和“实用时间”两个栏目,用于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学生可以比较计划与实际所产生的偏差,便于发现问题。(3)负责人。表中的“负责人”要求每个组员必须承担最少一项,为实行“班组长责任制”做准备。

实施 根据认知规律和学习目标,笔者制定了从易到难的4个实施环节:认识电子元件 认识典型电路 制作和调试电路 拓展(可选)。其中认识电子元件和认识典型电路是做好知识的准备,制作和调试电路是完成学习任务,拓展是知识的迁移。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行“班组长责任制”和“5S”管理制度——拉近工作与学习的距离。为培养学生的基层管理能力,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的“班组长责任制”,在制定《工作计划表》时明确每个学习内容的负责人(“班组长”)。每个组员都需要承担其中一项学习任务的负责人。负责人的职责是负责检查全组对学习内容的整体完成情况,并指导组员完成,收集汇总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并完成《完成情况记录表》。“班组长责任制”使组员联系起来,使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当组长,都是组内不可缺少的一员,有自己的职责,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表达及组织协调等关键能力。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一线人员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企业现场5S管理制度,营造出一个清爽、明朗、洁净的学习场所,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职业要求。(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以电子产品的制作作为学习内容载体,激发学生兴趣,引领整个学习过程;“头脑风暴”法—小组确定制作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合作能力;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3)实行过程性评价与监控,保证目标的达成。每个学习内容在《评价表》中都设计有相应的评价项目与之对应,学生每完成一个学习内容就要完成对应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

评价 在成果展示、答辩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其中,安全与考勤纪律实行一票否决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在课外,通过观看学生上交的课外拓展训练成果,考核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来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考虑到《评价表》可执行性,最终的评价结果采用自我评价(30%)+教师评价(70%)的方式进行,以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价。

反馈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写心得体会,借此了解学生的情况。

《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效果

几年来,我们对《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开发了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推行《电子电路的制作与调试》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和学材。从实践效果看来,以“产品制作”引领教学,创设职业环境,让学生体验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要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与职业操守,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动手中享受劳动成功的愉悦,激发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的交流、表达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一体化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其中某生荣获2011年“广州市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维修电工项目比赛第二名。课题组的两位教师参加“2011年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在教学设计和说课两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奖,分别是教学设计二等奖和三等奖,说课一等奖和三等奖。这些都证明了我们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崔仁泉,黄远飞.广州模式: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探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易谷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胡峥主.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