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制造战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外贸转型升级背景下商务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天津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谈制造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现代学徒制:困境与突围 制造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特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制造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与建议等 新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德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 基于灰色理论的船舶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绿色制造模式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浙江省统计局. 2016年浙江统计年鉴.[EB/OL].[2016-11-04]. http:///tjsj/tjnj/.
[4]刘春雷,陈睿渊,吴峰. 职业教育的核心属性及其规律剖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1(7):77-80.
[5]刘晓,徐珍珍.“机器换人”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藩篱与跨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4):19-23.
[6]刘育锋. 高职院校应关注和开发“绿色技能”[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35-37.
[7]Rupert Maclean, Shanti Jagannathan, Jouko Sarvi. Skills Development for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Growth in Developing Asia-Pacific[M]. Dordrecht: Springer, 2013:266.
[8]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Skills for Green Jobs: A Global View Synthesis Report Based on 21 Countries Studies[R].2011-10-18.
[9]胡鞍钢. 中国创新绿色发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5.
[10]Linda Condon,赵鹏飞. 澳大利亚的绿色技能政策和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15(15):30-38.
[11]卓越制造协会. 绿色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M]. 赵道致,纪方,译. 北京:人民邮政出版社,2010:3.
[12]王海龙,连晓宇,林德明.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区域绿色增长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6):80-87.
[13]Davide Consolia, Giovanni Marin, Alberto Marzucchi. Do Green Jobs Differ from Non-Green Jobs in Terms of Skills and Human Capital?[J].Research Policy,2016,45(5):1046-1060.
[14]鄢哲明,邓晓兰,陈宝东. 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影响[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4):25-39.
[15]迈克尔・伊科诺米迪斯,谢西娜. 能源中国发展的瓶颈[M]. 陈卫东,孟凡奇,译.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3.
[16]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4.
[17]侯爱荣. 基于绿色视角的大学建设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5.
[18]刘育锋. 职业教育绿色技能开发的现状、问题与建议――来自9个职业教育专业大类的调研报告[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24-28.
关键词:节能汽车;绿色;汽车制造技术
汽车制造业这个庞大的制造体系由于牵动了众多行业的发展,具有超长的工业链,所以在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节能汽车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如何做好节能汽车制造业的绿色制造,是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重要意义
纵观世界发展进程,人类共经历了四个文明阶段,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工业文明开始,社会生产力得到质的飞跃,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也空前严重。针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1.1.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空前重视。汽车制造业与国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在节能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决定了汽车制造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
1.2.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的意义
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方法。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是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必然发展趋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能有效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不必要的伤害,是汽车制造行业对环境负责、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表现。
1.3.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是响应节能减排战略的选择
汽车制造业整个生命周期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是巨大不可逆的。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在节能汽车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产业链中尽量减少资源损耗,降低对环境的巨大污染,是响应我国全国范围内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
2. 节能汽车制造过程中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应用原理
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在节能汽车制造业的应用要对产品的完整生命周期进行设计,不仅在制造过程中节约资源,还要提高废弃车回收的重复利用率。其一是要提高我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环保标准。其二是研制新型车身材料,如以非金属材料代替传统金属材料,降低车身重量。其三是研究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汽车。
3.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
3.1.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设计
节能汽车的设计包括总布置设计、总成设计和零部件设计,是关于人机工程、交通工程、制造工程等多种工程内容的系统性项目。下面本文以WEB绿色制造系统为例,分析节能汽车的绿色制造系统。
3.1.1.节能汽车的DFE绿色设计
面向环境设计(DFE)由美国AT&T公司副总裁David提出,它的目的是把把可回收、可再生、可拆卸、可维修等一系列以环境参数为目的的元素作为设计参考,能够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和废旧汽车的处理率。DFE的核心是建立一种以不同材料、不同工艺为参数的回收利用体系。面向环境设计(DFE)是综合考虑环境污染、资源配置的新型汽车制造模式,目的是使节能汽车的制造过程――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报废处理的完整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污染最小、资源配置最合理,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出发点。[2]
3.1.2.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设计需要减少资源损耗
在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设计中尽量选择高强度、轻重量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设计,减少汽车使用过程、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如汽车报废处理、原材料再利用或可降解、零部件重新使用等方面,注重汽车的可拆卸设计、可回收利用、再制造设计,可以降低报废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损耗。
3.2.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中的绿色工艺
节能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方案不同严重影响生产对资源的损耗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大小。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工艺应根据制造系统的需要,应用原材料和能源损耗最小、废弃物产生量最少、毒性小等工艺方案,并不断研究更优化的工艺路线。
3.3.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中的层次分析法
由美国的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针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高效、便捷的多标准决策方法。基于AHP的节能汽车制造原材料选择法是有目标层、标准层和措施层组成的。基于AHP的节能汽车制造原材料选择法是突破绿色贸易堡垒的重要需要。在包括环境进口附加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等的要求下,原材料环保节能纳入汽车制造业的国际贸易中。基于AHP的节能汽车制造原材料选择法的目标层是选择绿色原材料,标准层提供了选择的准则。主要由T:采购、制造周期,Q:原材料和整车的质量,C:成本,S:客户满意程度,R:资源消耗量,E: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组成。 [3]
3.4.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中的绿色处理
延长节能汽车的使用周期和降低使用中的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可以减少汽车报废后的处理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节能汽车的绿色处理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回收流失的原材料和废物,用处理技术将它们返回到生产中。二是在节能汽车的生命周期结束后,采用绿色处理技术进行回收再利用,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4.结束语
节能汽车制造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结群式的生产机构,节能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影响着众多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其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甚至足以动摇国民经济的走向。发展好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在节能汽车制造应用,有利于拉动着一大批工业部门的生产脚步。
参考文献:
[1] 李萍. 浅谈汽车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1,21(03):19-21
[2] 刘瑞军,史立伟,葛云勇,宋美玉,王维新. 基于绿色制造技术的汽车部件设计初探[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0,09(07):17-18
[3] 冉振亚,田龙,倪霖,杨超,曹文明. 绿色汽车的开发前景[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3(07) :36-37
【关键词】石油机械制造;应用;绿色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行业是国民生产力的象征性行业,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同时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危害,这完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绿色制造技术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机械制造技术,其中包含了诸多的科技元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技术以保证机械制造产业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
1.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
绿色制造技术的核心就是在节能环保的要求下完成对机械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可持续性,即在产品研发以及生产过程中,可持续的运用科学的手段实现一体化、预防性的环保战略,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达到环保的目的。采用绿色制造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科技性。随着人们技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环保产品必定会在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绿色制造技术符合现代化的节能环保理念,是一种综合性考虑节能环保价值的现代化产品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技术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就是产品从研发到报废的整个产品循环周期中,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具有环保性。
2.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1绿色设计
产品的绿色制造技术的体现需要从最初的研发阶段开始。绿色设计综合考虑到了产品的质量、功能、环保以及使用周期。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将产品所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并将融合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包括对产品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的绿色化设计,并将这些环境属性作为产品设计的首要原则。如今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绿色虚拟建模技术,即利用虚拟样机技术,通过对机械设计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机械产品的数字模型,进而通过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对产品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以及结构合理性等性能进行审核。
此外,利用建模数据能够完成对产品的仿真加工,能够提高产品制造的首次成功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废品率,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2.2绿色选材
绿色选材指的是对产品材料选择的节能环保性,即在保证产品的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污染小或无污染的材料,为了能够达到绿色选材的目的,机械制造企业中的研究人员应该开发具有优良性能的绿色材料,并积极应用在产品的制造环节中,保证产品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社会利益不会产生其他影响。
2.3绿色制造工艺
绿色制造工艺是指在对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尽量减少污染,避免资源的浪费达到节能环保的需求,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开发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工艺技术。这些新型工艺技术的研发与开展,不仅减少了资源的消耗,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如精确成型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而且间接的保障了机械制造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2.4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指的是在产品处于包装环节时,包装材料以及包装工艺应该符合节能的要求。在对机械产品进行包装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产品包装精美、质量优良。也需要考虑到包装材料的成本,以及是否具有可回收性。在产品的包装阶段,要考虑到包装材料环保性,并结装材料的耐用性,选择循环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高科技绿色材料,如多次循环利用并自行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
2.5绿色处理
绿色处理所指的是对处于报废阶段的机械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的处理形式。为了能够使对报废机械产品的处理能够达到绿色处理的要求,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产品材料的选择,如尽量选择易回收的材料。此外,大力发展绿色再加工技术,对机械报废产品采取再加工的方式实现对产品的深度利用。
3.在机械制造中落实绿色制造技术的途径
作为机械制造企业应该构建完整的产品节能环保体系,遵守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规范。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产品的绿色设计,并在产品设计阶段实施绿色制造工艺技术,必须严格控制才能够使产品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
关键词:低碳经济装备制造业实践发展
引言
当前是一个低碳经济时代,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低碳经济实质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完善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不同方式,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利用,避免产生过多污染物,从而促使全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新能源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为了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更好地发展,市场企业需要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自身战略制定工作中,注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积极引进利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有效解决生态环保与能源损耗等问题。
一、低碳经济及其发展必要性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基础,通过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以及新能源开发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使用与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全球经济与生态环保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各个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1)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和内在需求。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生产活动变得日益频繁起来,越来越多的能源被开发利用,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就比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①。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变得尤为重要,每个国家都要在促进经济发展基础上高度重视降低碳排放强度,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各项传统能源的损耗利用,避免二氧化碳大量释放到环境空气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2)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在我国传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大量企业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该模式对传统能源开发利用的依赖程度偏高,一定程度缺乏对新能源的创新开发意识,从而容易导致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科学有效保护工作。而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新型经济形态,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内容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能够更好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目标。因此,各个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战略选择,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3)发展低碳经济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文化上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赢得各个国家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就必须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强调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我国通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促进与发达国家最新技术的研究合作,共享最新技术成果,并有效参与到各种规则制定活动中,从而全面掌握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发挥出自身“世界公民”的责任作用,推动全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装备制造业及其特点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基础,主要负责为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加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社会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工作,其是实现国家现代工业化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制造业主要包括了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其中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核心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也就是“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资本密集。与其他一般产业相比较,装备制造业建设发展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各项工业装备的设计研发与生产加工都要涉及到巨大成本支出,投资规模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数十亿。因此,装备制造业是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目前我国经济市场上装备制造业全行业的三资企业产值过亿元的就超过了1000家。(2)技术密集。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对高新技术的依赖要远远超出其他行业,各项装备除了对加工生产技术要求较高,还对研发设计水平、工艺综合实力以及知识产权投入方面要求高。因此,装备制造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该产业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创新研发使用。(3)劳动密集。装备制造业与其他加工生产业一样,需要投入到大量的人力,装备制造业是一种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同时存在的新型产业。大型装备生产项目的组织开展需要依靠大量人力去完成,像一些地铁建设项目、船舶装备生产项目以及军事装备生产项目都会涉及到复杂的建设生产内容,不同环节工作任务都需要靠人力介入进行解决。因此,装备制造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少有的一种对资本、技术以及人力都有着较高要求的产业。
三、装备制造业在低碳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挑战
当前我国制造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装备制造业所占比例偏低,更多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大量企业是从事低端产品的加工制造,资源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成为了制造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因素。这种不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造就了我国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现状,不利于我国制造业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更多是集中在一些价值创造偏低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对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设计,随着市场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的不断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赖以生存的成本优势将会逐渐丧失,更多的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将会面临经济挑战问题。
(二)能源挑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会导致更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同样生产1美元的工业价值,中国实际消耗的能源量却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6倍。在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能源效率低的问题,该问题会导致大量能源的浪费使用,同时会增加社会的排放量,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展。除此之外,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还面临着能源安全挑战问题,虽然我国是一个石油储备大国,但是由于开采技术的限制以及社会对能源产量的高需求,大多数石油都需要通过进口方式进行实现自我需求满足,对外依存度偏高③。对外越来越高的能源依存度会导致我国装备制造业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差,会一定程度影响到国民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我国装备制造业急需要优化改良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应用新能源技术。
(三)环保挑战
工业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环境保护问题,我国装备制造业对传统能源使用的高依赖程度,导致每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并且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这样无疑会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来源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燃烧,而工业制造业占化石能源消耗的50%比重是温室气体排放主体,装备制造业过于依赖于传统能源的消耗使用,未能够及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大力开发或引进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和设备,导致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不减反增,这也是造就我国目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的主要原因。
四、低碳经济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一)政府完善产业低碳政策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积极完善装备制造产业低碳政策,确保能够给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出政府在市场上的科学引导作用。首先,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法律法规政策内容,政府部门要制定出先进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法律法规监管政策,推动市场资源价格市场化,避免用电差别定价现象的出现,并且要对资源性产品出口取消出口退税的相关政策,引导装备制造企业科学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生产设备。其次,政府部门还需科学引导高耗能产业发展,对某些加工业采取兼并重组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集中度,协调不同企业之间的工作,实现共享专业化生产利益,有效促进高耗能产业的优化升级工作发展,充分发挥出新技术成果价值。最后,有关机构部门要构建出完善的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管体系,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相关企业能源利用和污染物治理排放展开监督,提高装备制造企业低碳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政府部门要专门设立专项经费与物质奖励④,引导激励高校与企业展开科研合作,共同去研发绿色低碳生产技术与设备,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企业制定合理低碳战略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市场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及时优化调整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注重提高自身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装备制造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条件,合理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市场要求的低碳经济战略。首先,企业要制定出柔性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管理发展与新兴技术开发研究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企业内部的加工生产、营销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低碳经济战略风险,确保能够及时处理好各项危机。其次,装备制造企业还需制定清洁生产战略。企业要结合不同装备产品生产需求,合理设置污染处理设备,严格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应用清洁技术,综合考虑到产品的可回收利用,通过清洁技术的辅助应用将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量降到最低,同时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让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贯穿到整个产品设计加工、污染物治理排放过程中,实现企业绿色低碳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改良优化能源结构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要积极改良优化能源结构,打破传统以煤炭为主导能源结构的弊端,朝着节能减排的工作发展目标不断前进。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税收优惠政策与价格机制,科学有效地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中优先采用碳密集度低的清洁能源,充分发挥出优良能源结构效应的正能量。装备制造企业要自觉树立起先进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到创新应用绿色低碳生产技术的重要性,装备制造企业要及时淘汰掉那些高碳排放量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聘请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对新技术的开发研究,降低企业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⑤,实现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政府要要明确装备制造业的碳排放标准,通过制定实施强制性碳减排政策、价格补偿政策,引导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改良,降低企业二氧化塘排放量。
(四)建设企业绿色供应链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加强装备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引导广大装备制造企业树立起先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保证能够满足低碳经济的本质发展要求。首先,装备制造企业要认真做好生产前准备工作,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原材料、设备技术等资源进行采购,企业内部采购人员要切实落实好绿色低碳管理措施,科学采购碳排放量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量低的原材料;而技术人员则要正确安装好各项清洁能源生产设备,督促生产人员规范操作。其次,在生产环节当中装备制造企业要督促全体员工合理使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和设备展开产品加工生产,充分发挥出能源的价值作用,并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避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最后,装备制造企业要组建起高能力、高素质的绿色生产管理人才队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到专业的低碳经济管理培训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低碳经济发展管理意识和能力,促使其能够将绿色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到各个管理环节工作中,确保实现企业事先制定好的低碳战略发展目标,在最低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实现低碳绿色技术创新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必须积极创新研究应用低碳绿色技术,优化改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首先,装备制造企业要优化改进内部生产工艺技术,完善各项加工生产设备,确保能够最大化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能源的损耗利用。其次,企业还需创新构建出“产学研”工作体系⑥,通过加强与当地优秀高校、研究院的合作联系,发挥出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开展创新技术研发项目活动,加大对装备制造业低碳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促使企业能够拥有自主产权的低碳绿色技术,创造出更多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最后,装备制造企业还需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市场发展要求,合理引进利用各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新能源推广应用在各个生产环节中,降低对传统能源的开发使用依赖程度,实现清洁能源的全面开发利用目标,这样能够避免装备制造业各项生产活动排放出更多的污染物,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关键词】绿色 供应链 管理 物流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发展至今尚无一个权威统一的定义。1996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在进行“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时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认为绿色供应链是环境意识、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交叉融合,其目的是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系统效益最优。后来,Min等人讨论了在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中如何考虑环境保护的作用。Beeman将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供应链模型,提出更广泛的供应链设计方式。Hock研究了供应链实际运作过程中如何保持生态平衡。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商等企业和最终用户,其目标是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运输、仓储、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达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三重目标的统一。
因此可以看出,绿色供应链管理具有深刻的内涵:首先,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的问题,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其次,人类社会正在实施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企业的体现。
二、绿色供应链体系在宜家的构建
1、绿色战略。宜家制定了绿色战略理念――绿色经营意识和价值体系,包括环保战略、低成本战略和绿色产品战略,打造绿色家居理念,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兼顾对环境的关注和利益的追求。宜家从战略高度把主要产品和生产过程,加入持续发展的因素,以不管是国际或国内的商贸管制或能源资源发生短缺,都可以有效响应和保持先机。
2、绿色设计。研究表明,产品性能的70%~80% 是由设计阶段决定的,宜家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产品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使设计结果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资源利用、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最小。绿色设计主要从零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可拆卸和可回收设计上进行研究。
3、绿色材料的选用。原材料供应是整条绿色供应链的源头,必须严格控制源头的污染。宜家从大自然提取原材料,并从绿色材料的循环生命周期考虑,在原材料的开采、生产、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再用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充分利用能源和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4、绿色供应过程。为了保证供应活动的绿色性,宜家对供货方、物流进行分析。首先是选择绿色供应商,供货方应该对生产过程的环境问题、有毒废物污染、是否通过ISO14000、产品包装中的材料、危险气体排放等进行管理。其次是绿色物流,宜家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过程对环境负面影响适时作出评价。
5、绿色生产。宜家综合考虑产品制造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即由原材料到合格绿色产品的转化过程和转化过程中物料流动、物能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的影响等状况。如采用绿色工艺,在工艺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加以分析,提高工艺选择简捷化程度,节约能源,减少消耗,降低工艺成本和污染处理费用等。重视环境保护,在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都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6、绿色销营销。宜家对销售环节注重生态管理,它包含分销渠道、中间商的选择、网上交易和促销方式的评价等。宜家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尽量缩短分销渠道,减少分销过程中的污染和社会资源的损失。选用中间商时注意考察其绿色形象。开展网上销售,作为新的商务方式,电子商务是很符合环保原则的,发展前景广阔。在促销方式上,选择最有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方式,还要大力宣传企业和产品的绿色特征。
7、绿色物流。宜家在包装上实施绿色包装设计,优化包装结构,减少包装材料,考虑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循环使用;注重绿色运输中尽量减少能耗。
8、绿色使用及消费。宜家在产品的使用阶段主要是评价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再循环利用,增强产品的可维护性,减少产品报废后的处置工作。再循环利用是根据“生态效率”的思想,通过少制造和再制造方式,使得废弃产品得到再循环,从而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9、绿色回收。工业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全面,同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废弃物消费品。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能源浪费,而且成为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宜家在产品废弃阶段的绿色性主要体现在回收利用、循环再用和报废处理。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宜家的实施
从理念上树立环保意识,宜家对供应链上的每一环包括供应商、工厂、商场、运输公司、消费者等进行有效管理,并始终贯彻绿色意识。特别在原材料的采购、产品设计和生产、废弃物处理上极为重视环保。从1986年开始宜家就采用德国E1- Norm标准,这是世界上最为严格的木质产品甲醛含量标准。1987年,一个超现代的检验所在瑞典阿姆霍特成立,检测产品原材料和家具、棉纺产品的甲醛含量。1990年制定履行宜家第一个环境保护政策。1991年开始履行关于热带林木使用的严格规定。1992年禁止在宜家产品和宜家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对高空大气中的臭氧层有害的CFCs和HCFCs,采用德国包装法令(German Packaging Ordinance),制定宜家包装材料新型规定。总体规定要求包装材料可以回收利用,或二次重复使用。1993年宜家目录册均采用TCF纸张。有关PCP(五氯苯酚)材料使用的德国标准规定被宜家采用,适用于宜家所有运营的市场,同时参加了在多伦多举行的森林管理委员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成立会议。1994年瑞士Spreitenbach宜家商场向顾客提供家具回收服务,旧沙发产品可以回收进行再利用处理;并首次开展LCA生活周期分析,对涂漆刨花板和贴膜刨花板对于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哥德堡宜家商场设计建立了第一个生态平衡图表。1995年就宜家的六种主要货物运输方式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同年,实施有关运输与环保的培训和发展计划。1996年宜家在几个国家邀请约130家欧洲运输公司参加环境研讨会,宜家南欧贸易公司引进了简化“环境管理系统”,供宜家供货商志愿参与。所有的宜家商场开始向顾客提供旧家具回收服务(不分产品类别),以便进行再利用处理。1997年国际性的宜家集团环境协调网络成立。宜家北欧贸易公司向宜家供货商提供一项内容极其完善的环境知识基础培训。a.i.r产品系列诞生,包含充气沙发、休闲椅、座凳等。该系列名称的英文意思是“空气是资源”,同时与瑞典保护自然社团和一家回收利用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节能灯市场推广活动。1998年宜家按照环境标准评审宜家在欧洲的所有运载设备。德国Gardelegen的斯威伍德工厂获得ISO14001认证。这是宜家集团内部机构首次获取的一项国际环境管理标准。1999年宜家集团开始实施新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一项范围广大的宜家实木产品原材料产地追踪计划开始实行。2000年一项管理规范文件“宜家家居产品采购政策”。
四、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宜家的实施效果
宜家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其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并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宜家能向其消费者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宜家的产品开发员选择能够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的制造商。宜家设计师总是推出低价格的解决方案。采购公司寻求最佳价格,然后通过大量采购能够拿到更低的价格。消费者自主挑选家具、自己提货、自己将货品运送回家并进行组装,从而节省开销。产品设计非常独特,精美、实用,独特的营销方式能带给消费者家居设计的灵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宜家的竞争力不在于某项核心技术,而在于它的经营理念――自己设计、自选等。通过将经营理念融合到企业文化,将企业理念转化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宜家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的创新”,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随着顾客的需求而不断提升。
“全球化思考,本土化经营”,宜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事例。可见,将企业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即市场需求相结合,制定有特色的企业理念,并对供应链管理进行创新和完善,是宜家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宜家宣扬其代表着“简约、自然、时尚”的生活方式。宜家的经营理念是“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宜家的家居风格完美再现了大自然――充满了阳光和清新气息,同时又朴实无华。这些都形成了宜家不可替代的品牌魅力。还有对环保的重视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这些措施为宜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创造了一个现代家居帝国的神话。
【参考文献】
[1] 但斌:绿色供应链及体系结构研究[M].中国机械工程出版社,2000.
[2] 王能民:绿色供应链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壮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J].商场现代化,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