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界文化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重在深化学习、深入调研,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广大干部党员继续深入学习、深入讨论,进一步研读两个读本、党的*报告,深入学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6月6日,厅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转发了《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网上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全厅党员干部踊跃参加,约1100人参加了竞赛,参赛率90%以上,得分普遍在80分以上。南京图书馆党委还以支部为单位组织了生动活泼的知识竞赛。通过网上答题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更广泛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为了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找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在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上,章剑华厅长亲自对江苏文化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了解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找寻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的政策瓶颈和解决对策。同时全系统党员干部利用江苏文化周讯、江苏省文化厅门户网站等平台加强交流,进行思想解放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重在走群众路线,着力对照检查、分析问题,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
厅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把第一阶段收集的80多条意见建议进行了重点的梳理,归纳了8个方面28条意见建议,把基层群众的反馈意见作为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厅党组查找和分析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公开接受群众评议监督,走群众路线,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大大提高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可行性。厅党组为了拿出高质量的分析报告,6月12日,召开厅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6月18日,召开党组扩大会,对厅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初稿进行讨论,与会同志对初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6月27日,公布《江苏省文化厅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全省文化系统范围内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评议工作,向厅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代表、部分离退休干部代表,向省文化厅直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党代表、人大政协代表、专家代表、群众代表,向省辖市、市(县、区)文化局领导班子,向音像、网吧等有关服务对象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目前,已经收到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部分市县和服务对象80多条评议意见。在意见反馈后,厅党组本着“对厅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更高层次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更高标准上剖析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更高目标上推进文化建设的新发展,进一步深入推进省文化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对照检查了近五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了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认真排查原因所在,并制定了在更高目标上推进文化建设新发展的战略思路。
三、重在突出实践、服务基层,扎实推进为民办实事举措。
为了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作风建设,厅党组确定实施“六项举措”,着力解决基层人民群众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为民办实事六项工作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初见效果。厅机关办公楼的电子触摸频、信息滚动频和部分厅直单位公共场所信息滚动频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南京博物院大型多媒体触摸屏展示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建设管理有效推进。《乡镇文化站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列入立法项目。全省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月底全面启动,年底前完成三年的轮训工作。全年11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截至7月10日,新建、改扩建72个,已建成5个,48个在建,其他的在做开工前准备;置换44个,大部分已经办理置换手续,正在装修中;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顺利进行。省文物局联合有关部门,对全省各级、各类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268家的从业人员数量、展览面积、馆藏数量、近三年收支情况及免费开放后预计新增支出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进一步掌握免费开放的有关基础资料;送戏到基层演出成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谐文化基层行”以抗震救灾等为主题组织到基层和社区演出26场,收到基层群众的好评;文化行政执法装备配置初步落实。配置资金已经落实到位,配置方案已经通过,各种配置器材正在购置之中;现代戏创作投排有序推进。从目前各地排练的作品来看,极有可能产生一些现代优秀作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工作相结合,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民工程,体现实践特色、文化特色,是我厅学习实践活动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县市报 电子化发展 问题 解析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105-02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强势发展以来,报纸这种传统的新闻媒体受到空前的挑战。在各种媒体和杂志的报道中,“报纸消亡论”“报纸淘汰论”等提法不断出现。特别是网络论坛、空间日志、微博等自由、互动、多点式的新媒介的出现,让社会进入了一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年代,彻底颠覆了报纸、电视这种单向、强制、固化的传统媒体形式,让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让观点的表达更为顺畅、让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2009年3月16日,存在了146年的美国百年老报《西雅图邮报》印出最后一期报纸,尔后告别“纸质新闻”年代,经营网络版,成为美国首家只有网络版的大报。《纽约时报》董事长小索尔兹伯格也表示,未来将停止出版印刷版报纸,而主推网络版报纸订阅业务。一时间,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未来让人生哀。
一、市报电子化的五种形式
作为与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基层县市报,面对来自互联网、手机、电子书报等新兴媒体的压力,虽然没有国内外大报那样压力巨大,但也越来越感觉到这些新传媒的强劲竞争态势。其实,自从互联网出现的那一刻起,报纸的电子化进程就已经同步启动,作为报纸一部分的县市报也不例外。从形式上看,县市报的电子化经历了五种形式,或者说存在着五种类型:
(一)报纸信息网络化
即县市新闻单位注册成立一家网站,每天报纸出版后,在网站上将报纸新闻同步上网。此外,不再其他新闻,即便有,也只是对已发新闻的补充,如多发几张因报纸版面限制而无法放下的图片等。
(二)报纸版面网络化
即县市新闻单位在网上注册一个网站或者开设一个网页,通过使用方正报版等系统软件,直接将报纸的内容做成电子化的报纸,读者打开网页,显示当期报纸的每一个版面,读者想阅读内容,只需用鼠标点击版面上的文章区,即在旁边显示内容,有的还带有声音朗读功能。
(三)报网互动式
即县市新闻单位注册成立一家网站,这家网站相对于政府门户网站而言偏重于本区域内的主流新闻的。这种网站不仅局限于报纸已的内容,还要第一时间地方新闻,同时设立市民论坛、服务频道、视频新闻等服务性、互动性板块,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其实质是以新闻为主,融合报纸的影响力、品牌度与网站的互动性与快捷性为一体的地方综合类门户网站。此外,有些新闻单位在网站还设立报纸的电子版链接。
(四)手机报
即县市新闻单位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为需要了解当地用户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并适当收取一定费用。
(五)终端报
即县市新闻单位与通信运营商合作,通过IPAD、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等电子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报纸信息服务和互联信息服务。目前,这种服务县市报还不多见。
二、县市报的电子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县市报的电子化发展过程或者五种形态看,纸质媒体今后发展方向确实让人忧心忡忡,各地各家县市报也在各尽所能,一方面借助县市报为平台,进军互联网络;一方面借助新平台、新技术实现华丽转身。但无论如何发展、采用何种形态,县市报的电子化过程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资金
县市报的发展最大制约在于资金。从目前县市报存在的形态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2003年县市报刊整顿中生存下的、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江苏省大约十二家。由于这部分报纸在整顿前创收能力就比较强,特别是经过整顿后的大力发展,经济实力更加强大,事业发展更加迅猛,这些县市报基本都实行了采编一体化和无纸化办公。应该说,这部分县市报纸有着建立互联网站、发展电子报,甚至建立个人终端电子报纸系统的资金实力。第二种就是在2003年县市报刊整顿中被取缔,后来由于当地党委政府需要,自行兴办的报纸或者叫简报,全省大概五十多家。这些县市报没有刊号,不发行征订,只无偿赠阅,经费来源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广告收入。因此,资金相对较紧,有的甚至连采编一体化系统都没有,用于电子报发展的资金就更加紧张。
(二)政策
相对于其他网站,县市新闻单位主办的网站要求更高、监管更严。因此,这些网站的自由度、开放度和活跃度没有其他个人或者民营综合网站高。更多的县市报网站或者电子报网页,只是起一种报纸的原生态复制作用,只满足部分上网人群的读报要求,无法也难以让电子报更加精彩、出彩。
(三)技术
由于县市报的主业是出报,很多电子报的技术人员都是报社的电脑操作人员,专业院校或者专业水准的计算机操作员不多,因此,县市报的电子化发展也只能停留在简单新闻或者电子报的层面。
(四)市场
县市报本身服务的读者和受众群体有固定的区域局限、人群的局限,因此,县市报的电子化或者电子版的推行,无法为县市带来更多读者和收益,导致县市报不可能花大力气下大工夫来大力发展。
三、解决方法与路径
(一)加大创收力度,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县市报的发展壮大,归根结底需要资金来支撑,这就需要县市报提升报纸影响力,提高广告创收能力。报纸广告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报纸有没有影响力和品牌度,关键在于受众欢不欢迎,商家认不认可,只有报纸的质量提升了,广告收入才会进一步提高,才会有更多的财力上最新的出版系统、采编系统,引进更多的技术和人才,大力推进县市报电子化进程。
(二)加大争取力度,赢得上级支持
在做好自身创收的同时,进一步争得上级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补助资金,也是壮大县市报财源的好办法。
(三)多元化发展,开掘创收新通道
如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联系、合作,通过手机报、终端报营销等方式,将电子报由纯投入变为有产出,增加经费来源,提高资金回报率。
再者借用外包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据了解,采编一体化系统需要资金二三十万元,这对一部分本来资金就拮据的县市报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笔者认为,一些目前没有财力新上采编系统的县市报,也可和软件服务商联系,采取外包的手段推出电子报。据了解,一家县市报如通过外包的方法推出电子版,一年也就是两万元到五万元不等的支出。同时,通过外包的手段,也可以减少从事电子报的人手,便于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四)培养技术骨干,培植队伍实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从人才的社会流动趋势来看,基层县市区没有大中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县市报也没有上级党报和都市大报的选择人才的空间大,更多的是“海角七号”中的无奈。因此县市报培养属于自己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只有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进行。“走出去”就是多给县市报从事电子信息工作的人员外出交流、开阔眼界的机会,多让他们接触报纸电子化的最新科技,学习运作良好的报业集团的有益经验、实践手段,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引进来”就是聘请和引进一些业内专家、技术高手或者专业学生,或加盟、或指导、或合作,来提升报纸电子化的运作水平,提升队伍的整体实力。
在美国400家最富有的企业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它们是世界文化市场中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美国多层次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
一、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博物馆学会对文化艺术团体给予资助,联邦政府及州、市、镇等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也提供一定资助。这种资助面向所有符合政策的团体。二、来自于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捐助的数额远远高于各级政府的资助。20世纪60年代以来,公司捐赠的艺术基金占比基本稳定,大约占36%,但是,它们捐献的绝对数字一直大幅上升。美国政府对于外资进入美国文化产业经营限制不多,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大笔资金进入美国。三、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等文化产业集团背后都有金融大财团的支持。通过与财团合作,美国文化产业获得了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
英国:利用社会集资进行文化投资
英国文化投资的渠道是多样的,有政府拨款、准政府组织资助、基金会资助等。值得说的是其通过发行彩票来筹集文化基金,在鼓励企业赞助文化艺术的同时,鼓励全体公民自愿支持文化事业。
1994年11月19日英国公益彩票首次向公众发行,到2001年上半年,国家彩票累计发行总额已高达314亿英镑,其中25%用于资助文化艺术、体育和慈善事业,总额超过108亿英镑。仅彩票收入一项,一年就可以为文化艺术事业筹集到赞助费6亿多英镑,极大地弥补了政府文化投资的不足。据悉,在1995年到1999年间,超过1000个艺术项目从“彩票基金”中获得了10亿英镑以上的资助。
法国:企业和专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
法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给予不同形式的财政支持或赞助,主要有3种:一是中央政府直接提供赞助、补助和奖金等。每一个从事文化活动的企业或民间协会,均可向文化部直接申请财政支持。二是法国的大区、省、市、镇政府都有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三是政府通过制定减税等来鼓励企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企业可享受3%左右的税收优惠。
一、发展魅力乡村旅游的主要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贺州市号称“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近来又定位为“森林之城、田园都市”。顾名思义,山水、田园无疑是贺州的一个亮点。因此,旅游、绿色蔬菜业、水果业、林业、纸业等与农业有关产业的发展必将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亮点,一个重中之重的议题。
2、人文历史文化的优势。贺州具有典型的岭南文化,又以其博大的胸襟融合各种各样的文化在其中。
在贺州,仅语言的多样性就足以令外人惊奇,客家话、钟山土话、桂柳话、广东话、普通话、瑶话等语言夹杂在这里互相交汇。很多外地人一到贺州即可找到熟悉的语言气息,讲任何语言,都不觉得有隔阂。同时,历史文化气息在乡村里广泛存在。不少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依然保存着一丝丝的历史痕迹。
贺州市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因与广东接壤,饮食习惯也与之相仿。在饮食方面,仅瑶族的油茶、钟山的大肚粑及几种其他类别的糍粑就会让人念念不忘。饮食市场以粤菜为主,川菜、湘菜、鲁菜等中国国内名菜也都有。贺州云集了各地小吃,各种菜肴和地方风味小吃琳琅满目,样多味美。如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和白粥拌小菜等。著名美食有信都三黄鸡、黄田扣肉、姑婆山米酒等。
3、交通枢纽优势。贺州市的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后,发达的交通在带给贺州人便利的同时,也给外地人进入贺州提供了便利。因此,“走出去,引进来”就是一个战略性策略。“走出去”,就是依托地理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大量输出农业产品,首先全面占领珠江三角洲的农贸市场,然后发展到港澳台等地,再到东南亚;“引进来”,就是用贺州的旅游优势吸引港澳台、广东以及全国旅游爱好者进入贺州,让他们充分体味贺州与众不同的文化、风俗、历史、风景。
二、发展魅力乡村旅游的劣势分析
1、农业产业化水平不够高。贺州是农业大市,但还远远不是农业强市。农业种植业产业化不够,缺少完善的科学发展整体规划。主要是农业产品单一、价格不稳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抗风险能力低等。例如,英家大头菜是贺州的一个农业品牌,但是本地没有大头菜加工基地,主要靠卖到广东加工,由于价格、市场等不稳定因素,发展极其缓慢,很难形成产业化模式。
2、旅游规模较小。贺州是优秀旅游城市,要依靠旅游打造新形象,但旅游产业仍存在很大不足。旅游产业化不够完善,规模不够大,乡村旅游、农家乐项目相对较少。贺州本地一些乡村的旅游、农业资源比较丰富,但缺乏外人的发掘和农村本地人的宣传,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没有被利用。
三、发展魅力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
基于以上形势分析,贺州的发展需要抓住历史机遇,根据“森林之城、田园都市”这一新形势下的城市定位,尽快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独特规划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单靠简单加工业,我们是不够和广东及周边地区竞争的,而农业、农村才是新形势下贺州必须重新着重审视、找到发展突破口的亮点。因此发展魅力乡村旅游,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战略性的重大举措。
一是能宣传贺州的新定位,有利于政府掌握更多关于本市乡村的农业、农村发展状况,对深化贺州市“森林之城、田园都市”形象起到实质性作用。
全球化时代文学与理论的发展状况和动向是与会者关注的焦点。程锡麟介绍了当代美国著名批评理论家文森特•B•里奇(Vicent B.Leitch)和罗伯特•斯科尔斯(Robert Scholes)的近著。里奇对20世纪后半叶以来批评理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作了总结,并且对文化研究的范围、目标和作用进行了评价。他指出,20世纪后半期在北美出现了理论的繁荣,而到20世纪90年代,又不断出现理论“死亡”、“结束”和“理论之后”的声音。里奇表示,理论有着漫长的历史,“理论的过去表明它有着未来”。 在文学研究走向问题上,他认为,研究文本经典时采用的批评方法还将继续扩大,并且被分割成不同的种类、范围和模式。文学的定义也将继续扩展。它不仅包含了经典文学,而且还包括文学和通俗文学(通俗爱情故事、哥特式恐怖小说、科幻小说、神秘小说、侦探小说及西部文学)。超文本小说很快就会被纳入文学范畴,更不用说会出现其它的新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类别和形式的等级会被。斯科尔斯同样谈到了理论和人文学科的兴衰问题。他认为,理论表面上的失败,是因为它转错了方向,钻进了死胡同,要从中走出来,就需要回到人文学科(包括理论)的根。程锡麟认为,通过这两位学者的论述,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第一,理论对于人文学科来讲是必需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理论已经成功了,理论并未死亡; 第二,理论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发展有忽视文学的美学尺度、脱离文学研究的倾向,因而出现了明显降温、甚至被一些学者冷落的转向。第三,人文学者需要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守卫和发展人文学术的传统。
陈正国介绍了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与反映论对立的文学观。在德勒兹看来,把虚拟空间(语言、文学、观念)与现实空间(生命、自然)两个空间联结起来时,有关“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就成了“当生存的问题与书写的问题密不可分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德勒兹以卡夫卡、福克纳、波德莱尔的写作为例指出“文学是在已然生活和现行生活的经验之外穿行的生命进程”,陈正国指出,其蕴涵的思想即:文学本身就是生活。德勒兹由此又进一步指出,作家写作是在欲望受阻、渴求受到压抑的状态之下进行的,写作就是一种感觉。也正因此,人们说作品就是作家本人,作品就是生活本身。
在探讨当代经典作品时,与会者大多运用了后殖民主义视角,把文学与地域、政治、文化密切联系起来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与思考。索宇环介绍了福斯特的经典小说《印度之行》的空间化叙事艺术。他指出,小说的文本结构、情节、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实际上是被一系列有个性、有内在联系的空间组织起来的。这些空间按照其叙事目的可划分为政治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和道德空间。叙事是空间化的,空间是叙事性的。空间与叙事进行着多维度的纠缠和渗透,为叙事提供了广阔和旋转的舞台。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创作多探讨了黑人亚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矛盾对立的现实和互补融合的可能性,表现出她对全球化时代价值取向的思考――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黑人何去何从的问题。不少与会者认为,莫里森的作品对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读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当前,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冲击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能否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民族自我的存在价值和文化定位,解决好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成了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