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非寿险;经营模式;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90-03
一、相关文献与概念分析
哈罗德・孔茨等(1982)认为,经营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方法[1]。钱颜文、孙林岩(2003)根据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把企业经营模式划分为生产代工型、设计+销售型、生产+销售型、设计+生产+销售型、信息服务性等;根据企业的业务范围,把企业经营模式划分为单一化型、多元化型;根据企业实现价值的方式,把企业经营模式划分为成本领先型、差别化型、目标集聚型等[2]。
宋娟(2007)认为,我国保险业的市场集中度高,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保险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较低,而这与分业经营模式、分业管理模式等体制性原因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实行混业经营模式和全能经营模式,我国保险业才能持续发展[3]。孙祁祥、郑伟等(2008)把保险公司经营模式分为专业经营模式、单一经营模式、保险集团经营模式、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等四种类型,并从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风险分散效应、利益冲突风险等方面对不同经营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规模边界、能力边界、经营边界等角度探讨了保险公司不同经营模式的选择与变动,还根据有关数据从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等角度对四种经营模式下的我国保险公司进行了经营绩效评价[4]。郭宏宇(2010)认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产品模式、销售模式、盈利模式、风险管理模式,其中,产品模式主要涉及兼业、混业与分业经营问题,销售模式主要涉及销售载体、工具问题,盈利模式主要涉及盈利渠道及亏损问题,风险管理模式主要涉及保险公司风险分散及保险监管问题[5]。
综合来看,尽管已有研究几乎涉及了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各个方面,但对于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的研究仍有很大不足之处。一是国内对于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的概念仍莫衷一是;二是若干理论分析对现实运营中的非寿险公司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三是关于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四是对于这些经营模式分支如何统一到非寿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之中,目前的文献也鲜有涉及。
笔者认为:经营模式是企业配置资源并藉此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的方法集合,一般表现为企业提品或服务等的方式与途径;经营模式是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有机统一体;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是指非寿险公司配置各种资源并藉此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的方法集合,一般表现为提品或服务、营运销售、盈亏衡量、风险管理等。
二、国外非寿险公司的经营模式比较与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综合经营模式
美国国际集团(AIG) 之所以由原来一家小型保险机构发展到全球最大保险服务机构之一,并购、重组式的资本运作是其爆炸式成长的主要方式。AIG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选择资本扩张的战略。在资本扩展初期,AIG红利(企业利润)增长幅度是低于资产规模(市值)扩张速度的。随着多次大举开展并购活动及多元化综合经营,AIG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而其规模效应也逐渐显现,出现了红利增长速度快于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
(二)专业化经营模式
美国Erie Insurance Group(以下简称Erie)成立于1925年,是一家保险赔偿与风险管理服务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大西洋沿岸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主要提供财产、意外保险产品及相关保险服务,并通过独立保险人销售其产品。Erie着力建设良好的营销渠道和开发创新型产品,追求稳定的业绩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在资产规模上并不追求做大。截至2008年9月底,Erie市值19.1亿美元,净资产利润率 10.92%,资产收益率4.38%,营业收入11.3亿美元,净利润1.08亿美元。尽管Erie资产规模并不大,尚未进入美国产险企业前五十大,但其业务收入与资产规模之比较高(Erie该比例为33%,而AIG该比例仅为10%),资产收益率较高且变化幅度非常小(波动区间在10%~12%之间),市值与红利也稳定增长。
(三)连锁门店经营模式
美国State Farm是一家相互保险公司,其利用连锁销售模式实现了较好的经营绩效。State Farm 将目标市场定位于乡村和小镇的机动车车主,并在美国率先针对区域、驾驶员的历史以及其他风险因素采取差别费率,从而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这类群体出险概率较低,赔付较少,因而承保成本也较低。State Farm实行独特的会员制度,对其客户收取终身会员费以弥补新保单费用和人的佣金。这种一次性缴清并不返还的费用不仅使会员的保费较低,而且有效促成公司早期发展时期的资本积累。State farm建立了独特的力量,充分利用公司的分支机构、农场分社和当地的一些机构组织扎根于社区的居民作为商,而State Farm 的中心办公室全权负责后援支持系统,使得商能够有大量的时间专注于销售。State Farm树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半年、每月支付一次保单红利,使公司与客户双方受益,即客户可以较早领到资金,State Farm 自身的会计核算也较为方便。
(四)电子商务经营模式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外保险公司大多已经开始采用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主要表现为利用网络营销保险产品等,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强。例如,据调查,美国约80%的保险消费者通过因特网查询机动车辆保险费率,40%以上的用户愿意在网上购买保单,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非寿险公司利用网络营销保险产品的普遍性。
三、我国非寿险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现状与利弊分析
(一)盈利模式
1.以现金流为主的盈利模式。以现金流为主的盈利模式目前广泛存在于非寿险公司中。该种盈利模式实质是将在承保业务上获取的现金流,作为投资资金,主要投入到股票、证券等市场上获取投资利润。如果承保业务盈利,则公司的利润是承保利润加投资利润。如果承保业务是亏损的,则用投资利润来弥补,多余的利润就是公司的经营利润。
从理论上说,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求,保险公司利用沉淀的资金获取投资收益是合理的、必须的,但是,认可公司的承保利润亏损,而完全依赖于投资收益,则显然具有很大的风险,因为期望用较高的投资收益来弥补承保亏损实现盈利并不一定能实现。2008年保险投资亏损引发的总业绩亏损就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就非寿险公司而言,由于保险资金的规模和沉淀期限及未来流入与寿险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高综合成本率的压力下,非寿险公司的资金受到很大的限制,采用上述理念经营非寿险就具有更大的风险。
2.靠专业化经营来降低成本的盈利模式。靠专业化经营来降低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的盈利模式是中小保险公司主要选择的盈利模式。专业化经营是指集中公司主要资源和能力用于所擅长的核心业务,以此带动公司的成长。这种盈利方式更有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稳固的竞争优势,并且减少因为由于规模铺陈大而导致的销售成本和机构成本的增加,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实现承保利润,因而它所带来的增长与盈利也会更加健康、更加稳定、更加长久。
3.以增加机构、扩大保费规模为主的盈利模式。从中国非寿险公司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多数保险公司在开业之初即通过增设机构来扩大市场规模和保费规模,短时间内将公司机构扩展到全国各地,以期通过保费规模的扩大来扩大市场份额,长期下来也能够实现规模效益。该种盈利模式的特点是在公司经营的前几年实现盈利比较困难,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但在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进入盈利期,再通过加强经营管理等措施,就可以实现长远盈利。该种盈利模式也是目前中资非寿险公司主要选择的盈利方式之一,但这对许多中小公司而言效果并不明显,过分增设分支机构耗尽资本金而相应的保费规模却没有达到,后期管理也没有跟上,反而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困难,这也是粗放式经营的主要体现。
4.优化价值链管理的盈利模式。保险公司价值链包括展业、营销、承保、理赔、人力资源,直到价值实现等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和相应的流程。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保险公司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归结到根本上就是实现承保利润,这是针对当前中国非寿险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承保亏损的较好的解决办法。这种模式虽然要求较高,但却能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在价值链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并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该种盈利模式通过价值链的管理能够找到公司经营的利润点,进而形成利润源,即实现承保利润,从根本上扭转目前非寿险公司承保亏损的现状,因此,伴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保险经营理念和监管的不断完善,该种盈利模式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的选择[6]。
(二)管理模式
1.高度授权型管理模式。该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弱总部、强机构”,总公司管理人员较少,对分公司日常管控较少;总公司对分公司授权较为充分,分公司可以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决定与经营相关的事项,总公司只对经营结果进行考核。
该种模式的优点是责权利分明,应对市场反映快,有利于业务发展;但由于总公司对分公司的管控较少,容易产生逆选择,损害整个公司利益,不利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达成。
2.职能型管理模式。该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分公司的相关职能部门在行政上由分公司管理,但在业务上必须接受总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该种模式属于牵制性的管理模式,总公司对分公司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授权,分公司是一个标准的利润中心,但总公司职级部门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分公司职能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过程管理。
该种模式的优点是总公司通过职能管理,实现了核心风险的集中管理,理论上防止了核心风险的出现。但是,分公司职能部门行政上属于分公司管理,同时工资等相关利益仍在分公司,尽管有总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但由于利益关系,政策执行过程中偏差较为明显,执行力较弱,很难实现总公司的意图。目前,大部分非寿险公司采用这种模式。
3.后台管理型模式。该种模式属于高度集中型管理模式,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权限都集中在总公司,相关人员由总公司委派,人事管理权、工资定价权属于总公司,分公司及下属机构主要职能是拓展业务,风险控制职能弱化利润中心的地位不明显。
该种管理模式对管理的要求较高,突出特点是:专业部门实现了人事权和政策制定权的高度集中,核保核赔的集中,风险管控的集中,保证了政策的执行力,防止了风险的产生和逆选择。但是,由于相关专业人员与分支机构联系不紧密,难免产生服务不到位的情况,可能影响客户关系的维护,进而影响公司的市场形象。目前,非寿险公司实行后台管理的有平安保险和安邦保险等。
四、非寿险公司经营模式的核心盈利模式
(一)坚持两个轮子走路
非寿险公司的业务基础是风险,承保是主业,其从两个方面决定了非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承保是现金流来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承保业务,产险公司就没有可持续的现金流贡献,企业将失去生存的根基,保险投资也基本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承保盈利的情况可以看成是保险公司向社会筹借现金流的融资成本,对投资盈利的安全边际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如果承保亏损,甚至长期严重亏损,就是通过提高成本向社会融资。
AIG集团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亏损严重,主要是因为一味地追求高投资回报率,忽视了保险资金的安全性,也暴露出现代保险机构过分倚重投资业务的潜在风险。而ACE(美国安达保险集团)受金融海啸影响较小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从来不偏离主业,清楚地知道自身最擅长做的事情。财产险、意外及健康险和寿险是ACE的主要业务。ACE的承保原则是:了解风险,只有当风险价格适当之时,才去承保;不单纯追求市场份额,也不会因为任何原因降低其承保标准或是放松承保的纪律。
尽管保险投资对提升盈利能力有重要意义,但如果承保业务长期亏损,单纯依赖投资盈利的经营模式并不能持久。非寿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承保业务的盈利能力确定资产配置战略,努力在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间寻求平衡,两者并重。
(二)实现对价值链环节的有力控制
目前,国内非寿险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不强,与非寿险公司失去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有直接关系。在销售环节,当前客户资源个人化、渠道中介化的现象很普遍,对非寿险公司对客户和渠道的控制力带来巨大冲击。而当前新型直销,如电话销售、网络销售等方式的兴起,以及监管部门对中介的整顿,则有利于加强非寿险公司对客户和渠道的控制力。在理赔环节,非寿险公司当前一般只能核实损失和价格,外部中介机构对理赔环节的控制也在强化,修理厂等对客户的控制力短时间内依然存在,代索赔现象也很难控制。目前客户对保险公司理赔服务的满意度普遍不高,主要是由于保险公司自身服务资源比较分散,没有成体系有效整合,自身资源往往被其他机构整合。另外,保险资金在基金、股市、债市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在其他一些新兴投资领域则有待提高。
五、我国非寿公司经营模式的创新之路
(一)非寿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创新
我国非寿险产品与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能力、经营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当前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存在很多问题,并有其多种原因,如产品总数少、种类单一、同构现象严重,产品核心层粗糙、附加层简陋,费率水平和责任保障不对等,传统产品经营挖掘不够、新产品推广管理不力,等等。我国非寿险产品创新的方向,应是由同构向细分发展,由单一险种保障转向一揽子保险保障,由大一统向专为某类客户设计的个性化保单转变,由纯保险合同转向保障及服务相结合的合同,由提供风险保障向资产管理方面转变,突出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等等。
(二)非寿险公司的营销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非寿险营销存在很多亟待解决问题,如公司管理与营销员脱节、营销员与客户脱节等。从成本节约、与客户联系密切程度等方面,可以比较分析电话营销、网络营销、门店式连锁营销等非寿险新兴营销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性。可以门店式连锁营销为例,探索论述该种新型营销模式的运作与管理方式。
(三)非寿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强化
当前我国非寿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运用渠道不宽、稳定性不高、投资行为短期化、投资结构不合理等。当前还存在复杂的影响非寿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国内环境因素。今后我国非寿险公司强化保险资金运用的方式,应是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加强专业投资管理团队建设,加强内部货币管理、加强应收保费管理等。
(四)非寿险公司的中间业务创新
非寿险公司可以现有营销场所、营销关系为基础,销售规定范围内的其他保险公司等企业的产品,或为其他保险公司等企业提供服务,也可以委托规定范围内的其他保险公司代为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从实际情况看,中间业务有利于非寿险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哈罗德・孔茨等.管理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 钱颜文,孙林岩.对经营模式的分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9).
[3] 宋娟.对我国保险业经营模式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7,(1).
[4] 孙祁祥,郑伟,等.金融综合经营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制度演进、模式比较与战略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保险中介 赢利模式 专业化 融资渠道
伴随着保险行业营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保险中介机构被赋予更多期望。2010年10月保监会颁布《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重点指出“鼓励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积极探索新的保险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逐步实现保险销售体系专业化和职业化;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与保险中介机构合作,通过专业保险中介渠道逐步分流销售职能”。自《意见》颁布以来,市场对于探索产销分离的模式表现得十分积极,特别是保险中介机构走在了这种探索的前沿,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利润低下、采用涉嫌传销的模式进行组织扩张、虚开发票、协助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等。
一、我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状况
保险中介是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
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保险中介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对保险业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
2011年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909.82亿元,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业务收入150.65亿元,同比增长26.37%;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4家,同比增加4家;此外,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110.72亿元,同比增长21.94%,总资产170.94亿元,同比增长25.77%。2012年1季度,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38.76亿元,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业务收入39.09亿元,同比增长20.17%;截至2012年1季度末,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113.56亿元,同比增长19.86%;总资产173.25亿元,同比增长22.6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各类问题也逐渐凸显。
1.我国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但保费收入占比提升幅度与新增机构速度不匹配,且保险中介机构分散,企业注册资金较少,企业规模有限。
2.保险中介规模偏小,被淘汰出市的风险剧增。伴随着今年6月底下发的《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中介市场准入的通知》,注册资本不足200万元的小型保险中介的退市规定,将进一步推动中介机构重组兼并的步伐。按照2009年颁布的《保险专业机构监管规定》,保险专业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经营区域不限于注册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险专业公司,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因为保险专业公司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保险专业公司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延续,今年9月30日是此类资本金不合规的中小保险中介公司增资的最后期限。举例,50万元就可以注册一家保险中介公司,如果9月30日还不能满足200万元的资本金,将无法通过年审,也就意味着也将失去中介公司的业务牌照,退市或者重组将是必然结果。
二、保险中介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虚开发票,协助保险公司套利事件频发。以2012年上半年为例,各地保监局开展了对保险公司中介业务的检查工作,查实违法套取资金5600多万元,各地保监局对24个保险机构和47名相关责任人员做出行政处罚意见,5家保险中介机构被吊销营业执照。通报显示,在保险中介业务大检查中,河南保监局查实阳光产险濮阳中支公司通过虚挂业务等手段套取费用共计131.93万元,广西保监局查实大地产险南宁、柳州两家中支公司通过虚挂业务等手段套取费用共计168.2万元(2012年8月1日,保监会网站)。
【关键词】村镇银行 盈利模式 保险信贷模式
自2006年底开始,,中国银监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大幅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并决定最初在四川、内蒙古等六省(区)进行试点。自此,村镇银行开始走入农村金融市场并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脚步不断深入进行各种业务的开展。
村镇银行,顾名思义是指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为农民和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在中国,村镇银行的成立,必须经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可以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自然人活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出资成立。
村镇银行有许多种盈利模式,但是由于存在融资能力较差、存贷比过高、信用风险较大等缺陷,不能仅仅利用传统盈利模式即以利息收入为最重要支撑,必须进行金融创新以探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从而降低贷款的风险成本并有效地提高银行的营业收入。
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保费补贴试点,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扶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地方开展优势农产品生产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分散机制。”这为村镇银行在农村开展与保险公司的银保协同机制创造了条件和机会。近年来,广东、浙江、山东、新疆等地对各种“农业保险+ 信贷”模式进行实践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负担较大和农业“贷款难”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促进了农业信贷、农业保险以及农村金融三方面的共同良好发展。
一、银保合作
银保合作就是银行业与保险业两大金融行业为了达成共同目标并可以共同发展而进行资源共享,在业务上进行创新合作以谋求各自的利益。
银保合作从狭义上讲,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这一渠道来进行保险产品销售、保险费用代收、保险金代付等银行保险类业务。对银行而言,就是借助良好的信用形象代替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从中获取手续费的一种特殊中间业务行为;对保险公司而言,就是保险营销中环节上的一种类中间业务。
而从广义上讲,却是银行业与保险业互相购买对方的股份,并通过该方式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相互融合从而谋求共同的发展。双方可以通过业务创新、开辟崭新的领域来扩大经营范围,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
对于所要讨论的农村地区的村镇银行与保险公司的保险信贷业务,目前仍处在狭义的银保合作阶段。双方只是通过互相的业务,尤其是村镇银行对保险公司的中间业务来谋求共同利益,并未上升到银行与保险机构互相购买股份的层次。
就目前中国的银保合作状况来看,寿险方面与银行的合作发展良好,而财险方面则稍为薄弱。产险公司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职能部门提供保险资源由产险公司业务人员上门办理业务和销售短期人身保险产品合作的方式,合作内容有企业财产保险、短期人身保险、汽车抵押贷款保险、个人住房抵押和按揭贷款保险、安居综合保险、金锁安居家财保险等;因受保险资源限制业务较少,还未能成为产险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和销售渠道之一。
二、村镇银行信贷保险模式的盈利点分析
对广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优惠信贷利率”模式,浙江的“新型农业综合保险+信贷+政府扶持” 模式,山东的“农户贷款+个人意外伤害保险” 模式,新疆的“保险+信贷+政府补贴” 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采用信贷保险模式的关键是银行与保险业务的协同,通过这种协同达到共赢。这种共赢对村镇银行体现在两个方面促进了银行的盈利增长:一方面,降低了投资风险和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减少了风险成本,信贷成本是影响银行业绩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
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最大,而信用风险是最为重要的,因此风险成本最高。
村镇银行的资本构成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未分配利润,而较少从金融市场上获得资本。村镇银行往往以提高自己的经营程度来显示其安全性。
《新巴塞尔协议》规定:
资本充足率=总资本/风险加权资产*100%=(核心资本+附属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12.5*应对市场风险所需资本+12.5*应对操作风险所需资本)*100%≥8%
由资本充足率的公式就可以得出银行安全性高的业务链:信贷风险下降=>信用风险下降=>资本充足率增加=>银行安全性高。
村镇银行信誉不高,业务有限,负债缺乏弹性,为应付顾客提存必须保持相当数量的流动资产而使资产盈利率降低。同时还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来补偿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使资本成本曲线远离原点,不仅使最佳资本需要量很大,而且资本成本很高。
由此:信贷风险下降=>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减少=>最佳资本需要量减少,资本成本降低。
呆账准备金是弥补贷款损失的价值准备。“信贷+保险”模式中,保险补偿了一部分贷款损失,使银行的预期贷款损失减少,也可以减少呆账准备金的数量。
银行通过收取手续费用,能够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关键词:养老金;盈利模式;太平养老,。
自2004年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来,我国企业年金市场迅速发展。截止2010底[1],全国有3.71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335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809亿元。以标准企业年金为代表,伴随近年来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的养老金产品层出不穷,对养老金业务新领域的探索也愈加深入。从2010年开始,各养老金机构开始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养老金产业链延伸、业务范围选择、产品和服务能力建设、运营效率和盈利模式方面深入思考和探索,并形成了有益的经验和良好的发展趋势。只要中国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变,商业化运作的加快推进、市场机构的纵深参与将是我国养保障体制改革破题的必然途径,建立正确且有效的养老金企业盈利模式,养老金行业才能在未来成为最具成长性和盈利性的行业之一。
一、国内养老金管理机构的经营环境和现状。
自2006年第一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走向市场,五年多来我国企业年金预期的“井喷”局面受政策限制和金融危机影响等因素并没有出现。2010年修订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人社部第11号令)颁布后,对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作了原则规定,托管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已达2809亿元,其中,由投资机构投资运作的基金为2452亿元,投资组合数1504个[2]。
从年金的供给来看,截止2011年底[3],我国年金领域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39家。其中,专业养老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4家,寿险公司2家,基金公司12家,证券公司2家,信托公司4家,银行10家,累计发放各类资格61个。平均每个资格对应的年金资产管理规模约在25亿元左右,其规模仅相当于一只中型公募基金的首发规模,对机构的生存状况形成了较大压力。通过表1可以看出,参加企业年金的人数与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占比普遍较低,五年中的比例均未超过6%。
造成当下国内养老金业务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型行业或垄断行业客户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企业年金规模。这部分客户对管理机构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要求较高,但是受政策、市场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当前的盈利贡献不大;2.作为利基市场的中小企业,其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并不稳定,缴费能力和市场容量整体有限;3.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竞争方式粗放,“僧多粥少”,各家养老金机构竞相逐价,客户和企业获取承办高,当期收入通常较低;4.计划管理中个人选择权普遍未放开、投资品种有限,企业客户对投资短期收益要求迫切,投资管理人面临巨大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排名压力,而投资收益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费获取的能力。
有限的客户群、业务范围和严酷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我国年金单一业务线盈利周期长得现实情况,也迫使部分养老金管理机构逐渐淡出年金领域,集中精力在传统业务和其他新业务。
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自2004年以来受托管管理企业年金基金710亿元,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660亿元,投资管理的企业年金已经占投资管理业务总量的45%。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市场份额方面占有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盈利考验和长期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即在实现核心能力的建设和运营效率优化的同时,在基础发展方向上是选择横向多元化、还是纵向多元化。两种方式的共同出发点是通过企业年金业务获取客户资源并建立核心能力,但横向多元化更强调以客户和销售队伍为基础,向团体保险等对公金融领域扩展;纵向多元化则强调以养老金业务为基础,以向养老金业务的目标客户、业务范围、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深入延伸为路径。目前,各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仍处于对可持续盈利模式的探索之中。
二、太平养老对盈利模式的探索及经营情况。
作为第一批获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太平养老经历了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初期的跌宕与变革,探索盈利的脚步也从未停止。从“中国最具专业和创新精神的养老金综合服务供应商”到“中国最专业和最具创新精神的养老金和员工福利保障计划综合服务提供商”,均体现着太平养老深远的战略定位调整。在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的支持下,太平养老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中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以企业年金专业化为起步高调切入和抢占新市场;二是结合自身能力和资源横向多元化;三是在多支柱业务支撑下逐步形成可预期的盈利模式。2006年至2010年,尽管企业年金市场并未如业界预期产生爆炸式的增长,太平梯养老凭借先发优势和持续的专业创新,在专业养老金公司中始终保持行业前三甲的位置。实现新增保费按年约40%的复合增长率,累计管理资产实现100倍的增长,管理费收入实现200倍的增长,年金业务2010年的边际贡献率较2009年将近翻上一番。
三、太平养老持续改善盈利模式的主要措施。
太平养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2011年年金业务新增缴费保持市场平均发展水平,管理费收入增长50%;2012-2013年,财务目标持续优化,在2012年实现打平盈利,年金业务增长高于市场平均增幅,管理费收入保持明显增长态势,实现1.5-2亿元的管理费收入;2014-2015年,要稳定盈利能力,年金市场保持15%-20%市场份额和市场同期增速,管理费收入随资产增速稳定增长,年金条线基本实现盈利。太平养老在快速发展中调整节奏,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对影响盈利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整和坚持,在不同时期兼顾横向和纵向多元化的重点,力争持续改善盈利模式和盈利趋势。
1.推动养老金制度完善,争取改善经营环境。
在推动企业年金管理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太平养老应继续在职业年金制度、信托型补充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积极参与国家制度层面的建设工作和试点推动工作,为养老金业务条线的纵向深入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明晰客户群定位,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太平养老大力应开展集团内部综合开拓业务员,并推进以目标客户细分为基础的销售渠道改革,通过多渠道有效获取和维护有价值的客户,实现多业务、多产品的匹配。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争取实现70%以上客户的跨业务条线多次开发和综合渗透,持续提升客户综合经营的价值贡献,真正建立立体多元化的综合经营管理体系。
3.优化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太平养老在未来几年中,应根据统一战略目标、不同专业特色协调高效运作的思想进行体系化建设,大幅度提升运营服务和基础管理效率。进一步推动渠道专业化管理、机构差异化管理、销售有效性、固化销售费用、非核心业务外包或实现信息的集中与共享。
太平养老置身于国家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的时代,成熟市场养老金管理机构的发展经验和历程表明,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并在市场经营过程中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微调来实现盈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和高质量的保障型产品与服务,发挥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连友。企业年金基金运行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建勇。企业年金管理指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新形势;财产保险公司;利润;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财产保险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财产保险公司出现承保利润降低等问题。一般来说,财产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承保利润,是保险公司在经营保险风险业务过程中获取的利润,是保费收入扣除风险成本及营运成本之后的余额。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只有在经营过程中获取利润,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维护公司正常运转,推动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一、新形势下影响财产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因素
(一)财产保险市场的结构性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保险公司不再盲目追求保费收入的高增长,而开始关注增长的合理空间。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保险责任准备金不是保险公司的直接收入,而应当看作保险公司的负债,保险公司要随时准备以与保险责任准备金等值的资产履行保险责任,这就造成了保险公司收入的增长会引起准备金提转差,降低保险公司的利润率。随着保险公司监管导向的变化,各财产保险公司开始不断调整公司的发展战略,使得保险收入的增长日趋合理。从某种角度来说,保持稳健的增长有助于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为公司发展创造更多的盈利条件。
(二)市场竞争状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财产保险公司不断追求主体扩容,通过相互竞争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保险市场的快速增长。而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采取细分市场以及合理的市场定位等措施扩展企业的发展空间,各保险公司之间的恶意竞争将逐步减少。尤其是随着政府查处保险市场违规行为的力度逐步加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充足性显著提高,保险公司实现利润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三)保险效益监管。与其它金融行业相比,保险业有着明显不同,那就是保险企业为社会及个人提供防范自然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的有力保障,维护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财产保险公司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要为社会创造社会效益。因此,必须要重视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通过进行效益监管,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二、当前财产保险公司获取利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盈利结构单一,获取利润的稳定性差。从当前主要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结构看,保险公司承保普遍呈亏损状态。具体来说,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主要是短期资金,因此,不具备长期投资的能力,这就造成财产保险的投资盈利能力明显不如寿险公司,利润结构普遍比较脆弱,甚至财产险市场承保出现亏损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波动性带来了财产保险公司利润结构的脆弱性。
(二)盈利能力不足,持续盈利无法保证。从总体角度来看,财产保险市场的承保利润率不断下降,现在很多财产保险公司呈现亏损经营状态。近年来,随着很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内保险市场以及新的财产保险公司不断出现,财产保险市场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造成财产保险公司的利润状况呈下降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近年来,在规模较大的财产保险公司中,除人保财险等几家的利润有一定的盈余之外,很多财产保险公司的利润呈下滑趋势。
三、新形势下财产保险公司利润路径优化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扩大业务规模。随着财产保险市场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各保险公司要深化产品与服务创新,不断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以推动财产保险公司的持续与健康发展。首先,积极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应该说,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的种类很多,但是,缺乏差异化,存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所以,财产保险公司深入研究保险市场,努力开发出能够符合社会需要的保险产品,以推动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加快销售渠道及销售方式的创新。当前财产保险公司在销售中产生出较高的费用,在很多时候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发展。因此,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保险公司要创新产品销售方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最后,提高服务水平。我们看到,作为服务业,保险行业具有独特的服务功能,不仅包含金融服务的内容,而且通过风险保障实现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因此,财产保险公司要准确把握客户心理,认真做好保险增值服务,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认真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切实提高公司效益。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要重视做好事前查勘及风险评估等工作。在保险市场中,保险标的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跟投保人的管理能力、对财产的态度、保险标的的用途及防护措施等因素有关。因此,当保险公司在接到投保人的投保申请之后,要全面分析被保标的的金额与公司收益等,认真细致地做好承保标的风险查勘等各项工作,并结合查勘情况,对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另一方面,重视并做好风险转嫁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险公司要根据我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重视并做好保险风险的转嫁工作,切实化解并降低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同时,在保险市场中,由于保险标的风险容易受到标的本身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就会对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作用。所以,财产保险公司要认真做好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承保风险,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三)把好保险理赔关,提高赔款支出的准确性。由于理赔会对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以及公司的利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必须要重视理赔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赔款支出的准确性。首先,要深入分析赔款原因。由于保险遵循近因原则,保险理赔应当是对保险事故的赔款。所以,如果保险事故的近因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就应当按照规定赔付,对于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情况不能赔偿。其次,科学划分保险责任。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完善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查勘定损技能,按照不同的技能水平核定不同级别的核赔师与理算员等。对于经勘验确属保险责任范围的事故,应当科学合理区分保险责任,对于那些非保险责任的事故,保险公司应当拒绝赔偿,或者先赔付,再追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及支出。再次,在与相关第三方进行价格谈判时,要求其在保证保险服务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费用支出,从而减少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最后,对事故发生地、保单有效期等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如事故发生地不是保单载明的地址,出险时间不在有效期内,那么保险公司就不能承担赔付责任,降低并防范误赔风险。
(四)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司成本。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创新核算方法,控制并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要结合财产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逐步建构起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以成本控制、险种核算以及预算监控等为支撑的保险公司成本管理模式。一般来说,财产保险公司的成本可以划分为风险成本、成本以及费用成本等。在此基础上,为了控制保险公司的成本,要编制不同的成本预算,并采取不同的管控方法。对于风险成本的控制,要重视做好赔款管理工作,降低保险业务的赔付率。对于成本的控制,要采取控制业务数量,提高保险公司的谈判能力等方式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而对保险公司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要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办法。同时,保险公司在加强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加强宣传等方式强化公司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并将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总之,保险公司要通过创新成本控制方法,优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支出等方式,顺利实现提高公司承保利润的目的。
四、结语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财产保险公司要深入分析影响丝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当前财产保险公司获取利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保险公司利润路径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推动财产保险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定富.防范风险调整结构促进保险业平稳健康发展[J].保险研究,2009(01).
[2]张银仓.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06).
[3]张自力.影响我国人身险需求的宏微观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