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1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

1.1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为此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

1.2中暑:我们地区气温较高,一般夏季均于35℃左右,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省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

1.3脐部渗血:新生儿24小时内,一般不需保暖,特别是低体重儿。因包布过多、过严,脐部渗血不易发现。严重者导致新生儿贫血或失血性休克。

1.4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设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

1.5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

1.6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

2保障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的措施

2.1加强规章制度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科内重视安全教育,使医护人员能够认识到母婴同室中新生儿的监护不仅是家属的任务,护理人员亦有责任与义务。牢记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

2.2提高家属护理水平:产妇与家属普遍缺乏卫生保健与科学育儿知识,加上陈旧观念影响,不免出现一些新生儿安全隐患,为此医护人员应不定时给产妇与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护理新生儿,强调注意事项,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哺乳及出现紧急情况时如何处理

2.3在病房与走道处张贴宣传画,摆放科普读物,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于注意事项,并将告知书随病历归档。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午间与晚间睡眠时必须关好门窗。婴儿离开母亲时必有家属跟随,定时探视,对陌生人要加以警惕,加强巡视病房。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生儿死亡;早产;临床分析;病理分析

新生儿死亡率是一个地域的生活规律及环境,妇幼保健和医疗水平的反应,探究其死因是提高围产医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特点及规律,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本研究对锦州市某医院1997-2007年具有明确死因的426例死亡新生儿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市户口在本医院就诊的1997-2007年所有死亡新生儿为统计对象。

1.2 方法 对病历记载有明确死因,进行分类统计,特别注意病理诊断的,共计426例。

2 结果

2.1 新生儿死亡概况 1997年至2007年本院0~7 d死亡总数502例,由于家属等一些因素没有确切诊断死因的76例,其余426例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按死亡时间统计:死胎55例,占12.91%;出生后1~48 h死亡308例,占72.3%;3~7天死亡63例,占14.79%。按病理诊断统计:肺部疾病216例,占总数50.70%;其中新生儿羊水、胎粪吸入性肺炎149例,占34.98%。先天性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02例,占23.94%。与地中海贫血有关的胎儿有核红血球增多症53例,占12.44%。

2.2 行胎盘活检251例,发现202例胎盘及胎膜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占胎盘活检总数的80.47%,说明胎盘并病变与婴儿死亡有相关关系。

3 讨论

3.1 新生儿死亡率是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因素[1],是21世纪影响儿童生命质量与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在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3.2 新生儿死亡中,早产儿占第一位,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的35.79%,可以发生在任何1 d内,因此做好孕期保健,孕妇防护,避免早产,降低早产发生是关键,一旦有早产先兆,应到有温、输液泵等抢救早产儿设备的医院分娩,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基层医院也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同时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早产儿的存活提供更大可能。

3.3 近年来,由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普遍推广,新生儿儿窒息数已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数也明显降低,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2]很有必要进一步推广使用。

3.4 新生儿肺炎在新生儿死亡中仍占很大比例,特别在晚期新生儿中占主要部分。因此,做好新生儿在家中的护理、预防感染,做好保温,防治硬肿,加强哺乳知识培训,减少呛奶引起的肺炎。

3.5 先天畸形包括先心病、各种神经管畸形、唇腭裂、消化道畸形等等在新生儿死亡中占相当比例,家长一般情况不能接受先天残疾的孩子,因此拒绝喂养的占一定比例。因此,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放射线物质,预防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感染,有先天遗传倾向的做孕期检查,如唐氏综合征,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同时,配合B超筛查畸形及完善系统产前检查。总之,减少各种畸形孩子的出生,对个人及国家都很重要。

3.6 与地中海贫血有关的胎儿有核红血球增多症53例,占12.44%,说明地域差别也很显著,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贫困地区及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基层医院,硬肿症仍较普遍,轻者经保温,改善微循环能够痊愈,重者容易并发感染,死亡率仍很高,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3.7 新生儿死亡中早期新生儿占主要部分,为53.55%。做好围产期保健显得至关重要[3],特别是出生3 d内要做好特殊监护,男婴的生存能力相对来说较脆弱,符合前人总结的规律。死亡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因天气寒冷、硬肿、低体温、肺炎发生率相对较高,增加了死亡风险。可以看出保温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有病到医院接受治疗,但也有少部分死于家中和途中,不除外有些放弃治疗的可能[4],同时也说明仍有部分患者看不起病或者不会观察病情,不能及时就诊,医疗保健知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徐美好,梁敬荣,林艳梅.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及死亡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4年,19(1):62-65.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1.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健康教育;干预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色的临床现象。当血清胆红素>85.5~102.5 μmol/L时,新生儿即呈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2~5 d开始出现黄疸,足月儿在10~14 d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消退[1]。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24 h内);黄疸重,手足心发黄,血清胆红素>205μmol/L;黄疸退而复现或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每天升高>85.5 μmol/L等;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由于生理性黄疸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表现与病理性黄疸易混淆,且大多数家长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因此,针对患儿父母开展有关新生儿黄疸的健康教育就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在2008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对156例新生儿黄疸症患儿进行了观察,并运用健康教育对其进行了辅助治疗和有效干预,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患儿的一般资料

病名例数黄疸开始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黄疸原因生理性黄疸136生后2~3 d1~2周85.5 μmol/L以上无明显诱因母乳性黄疸12生后4~7 d1~2个月106 μmol/L以上母亲泌乳不足新生儿溶血症6生后24 h内1个月155 μmol/L以上母婴血型不和、贫血其 他2生后2~7 d2~4周126 μmol/L以上先天性疾病1.2 治疗: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仍需密切注意观察,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病理性黄疸或黄疸程度重的患儿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下。

1.2.1 一般疗法:①提早喂奶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肝循环,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②纠正缺氧和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注意保暖,供给营养。

1.2.2 对症治疗:一般采用光照疗法。溶血性黄疸患儿需延长蓝光治疗时间,可连续照射24~72 h。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早产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产生白蛋白少,故除进行光疗外还要同时给予输白蛋白以减少游离胆红素,促进黄疸的消退,减少发生核黄疸的危险[2]。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1 会谈法:安排正式会谈和利用工作间隙,按照预定的健康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交谈,以建立护患双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关系,并获得对方对患儿疾病所持态度和问题的自我陈述。

2.1.2 观察法: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安排较多的时间与患儿家长接触,从其语言、语气、行为和对治疗的配合程度的观察中了解并分析健康教育的效果。

2.1.3 心理评估:通过观察和交谈中收集的资料,对患儿家长进行多方面评估,根据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分析其理解和接受程度,并作出改进和补充。

2.2 健康教育内容

2.2.1 生理性黄疸:①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许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2~3 d后面色发黄,过几天更明显了,感到很害怕,甚至误认为孩子得了肝炎。实际上,这个时期的黄疸大部分是正常现象,只有少数情况是由于疾病造成的。我们通过向新生儿父母提供关于新生儿黄疸的书面和口头信息,增强了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逐渐消除了思想顾虑。②有些家长由于经验不足或生活习惯,在对婴儿的日常生活照顾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为害怕受凉而不愿为婴儿洗澡、换衣;因为害怕受风或见光而紧闭门窗,甚至连窗帘也从不拉开。而出现黄疸的患儿常会因皮肤搔痒和干燥脱屑而烦躁、哭闹,且室内通风不足和光线黑暗会延长黄疸持续时间。因此,我们重视日常生活宣教,指导他们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鼓励并帮助他们经常给宝宝洗澡,保持婴儿全身皮肤的清洁,勤换衣物,天气晴朗的时候让婴儿隔着玻璃晒晒太阳,充分接触阳光,同时保持室内的光线充足。看到孩子由烦躁变得安静,黄疸程度明显消退的表现,家长们认识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地配合治疗,间接达到了减轻黄疸、缩短黄疸持续时间的目的。③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现在有些年轻的母亲或担心身材变形,或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愿给婴儿哺乳,是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因素之一。据临床研究,早期新生儿黄疸程度与出生后体重下降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提倡母乳喂养从母亲产后半小时开始,这样既可避免浪费极有营养价值的初乳,还能加强新生儿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结合临床,向患儿家长阐明母乳喂养不但能促进患儿黄疸的消退,更能达到促进自身的恢复和预防育后并发症的目的。以此鼓励患儿母亲保持健康的心态,坚持施行母乳喂养,且哺乳次数不应少于8~12次/d。经过反复耐心的宣教,患儿父母均能采纳建议,转变态度,愉快地接受了喂哺母乳的任务,为改善患儿的身体状况和黄疸的顺利消退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 病理性黄疸:①母乳性黄疸:经临床统计,70%以上的产妇分娩后0~24 h仅分泌不足5 ml的乳汁,是母乳喂养儿发生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鼓励母亲继续授乳,适当增加水分与热量的摄入,减轻新生儿体重降低程度,提高母乳喂养率,对促进黄疸的消退和预防新生儿脑损伤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些患儿在继续接受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家长们就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在进行心理开导和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向患儿家长介绍发病原因和应对措施,适当调整母乳喂养的次数和时间,如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时,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的方法,使得家长们减轻了心理负担,接受了正确的喂哺方式,达到了配合治疗、促进疾病恢复的功效。②对于新生儿溶血症,常要向家长讲明病因、治疗方案等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积极反馈患儿的病情转归,客观的介绍临床上此类疾病的预后情况,消除了患儿父母内心的疑虑和不安。在进行长时间兰光治疗的过程中,也能保持足够的耐心,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和水分,为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③病理性黄疸患儿除结合以上宣教内容外,还需指导患儿家长密切观察皮肤黄疸的转变情况,注意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早期控制感染、贫血、心肌损害及核黄疸等并发症。

3 小结

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有关新生儿黄疸方面健康教育,使其对此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加深了了解,逐渐消除了顾虑,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136例生理性黄疸患儿均在2周内皮肤黄染得以顺利消退;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病情得以控制,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无出现并发症病例,达到预期目标。充分显示运用健康教育对各类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4 参考文献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护理;科学育儿;新生儿健康

1 新生儿家庭护理

1.1 新生儿最理想的环境

房屋向阳、空气新鲜、室内清洁舒适、经常湿式扫地及开门窗通风,避免对着婴儿直吹风,并避免太多的人出入,室温在23℃以上为宜。

1.2 新生儿保暖

简易的方法是将热水袋同薄棉垫包裹,放在婴儿旁边,但注意不要烫伤孩子。

1.3 新生儿洗澡

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天即可洗澡。洗澡时室温在23℃~28℃,水温以37℃~38℃为宜,避免水流入耳内,保持脐部干燥。

1.4 皮肤护理

照顾者需要剪短指甲、多洗手;新生儿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的浅色纯棉布,不宜穿很多衣物或包的太多、太紧。衣物勤洗勤换,日光晒干,使皮肤保持清洁舒适;洗澡的水温以不烫手背为好,用清水清洗,切勿用任何沐浴精或肥皂;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并用纱布吸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发生红臀,可用5%鞣酸软膏涂擦。

1.5 脐部护理

目前绝大多数新生儿的脐带残端在家自行脱落愈合,正确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是可以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重要一关。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洗澡后用2%碘酊消毒脐带残端,直至脐带脱落。脐部不宜涂用香粉等,以免异物刺激导致感染。

1.6 四觉护理

1.6.1 嗅觉:若鼻腔内有干燥的阻塞物时,千万不要直接挖出来,可用一滴温水或母乳滴入新生儿的鼻子里,让阻塞物湿润,再用夹子夹出;也可用棉花棒蘸少量水,轻轻插入鼻腔清除分泌物,但动作要轻柔。

1.6.2 味觉:一般新生儿不需要做口腔护理,只要在喂奶后用柔软的小毛巾将牙龈上的奶渣和嘴角的奶渍擦净即可。

1.6.3 听觉:耳朵是具有自净功能的器官,耳垢通常会自动掉落,不需要自行掏挖,只需用清洁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部分即可。

1.6.4 视觉:新生儿眼部发育尚不成熟,会有一段生理性远视过程,在-个月前存在生理性斜视。

1.7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现在大多数人都是母乳喂养,但有的人缺乏正确的哺乳知识,这就需要进行专业指导,提高产妇喂奶质量,哺乳时需注意:①哺乳姿势以斜式抱成45度为佳;②让宝宝的嘴巴含住整个乳晕;③注意不要让堵住宝宝的鼻孔;④当宝宝停止吸吮后,通常不会自动松开,这时妈妈可以在宝宝的双颊微微用力或将手指伸入宝宝的嘴里,这样空气进入宝宝口中,降低吮力量,宝宝就无法再紧紧含着不放了;⑤喂奶后,要抱起宝宝,轻拍几下背部,以防呛奶。

1.8 抚触及游泳

新生儿抚触可降低血糖[2],促进体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抚触手法要适宜,不宜过快,每个部位抚触次数不可过多,不可多次重复,不要与人闲聊。新生儿游泳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婴儿正常睡眠的建立,减少婴儿哭闹,同时还可以刺激新生儿的视、嗅、温、触觉以及减轻生理性黄疸。

2 科学育儿

2.1 婴儿的喂养

2.1.1 首选母乳喂养:母乳的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吸收、温度适宜,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而且有利于母亲的健康。

2.1.2 人工喂养:是指喂牛、羊奶、豆浆或其他代乳品。

2.1.3 混合喂养:因母乳量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给婴儿母乳哺养时需加喂牛奶或其他植物性乳品时称混合喂养。

2.2 婴儿发育营养与保健:从满月到一周岁为婴儿或乳儿,此时期应注意婴儿体格的发育、身长、头围、牙齿、运动功能、语言的发育等情况,并要注意营养。

2.3 断奶时间:一般在婴儿8~12个月断奶最适当。

2.4 保健与防病

2.4.1 保健:从2个月起应实施被动性活动,每天1~2次,到6~12个月时可做主动操。

2.4.2 预防:要预防佝镂病、腹泻、小儿贫血、发热的发生。

2.5 婴儿常见病及其防治、护理

2.5.1 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分为产伤型和缺氧型,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早产、缺氧、缺血和产伤等。

2.5.2 新生儿脱水热:是指由于疾病因素或喂养护理不当,或是环境温度过高,新生儿体内含水量减少导致的发热现象。脱水热重在预防,一旦出现,应积极治疗,主要是补足水分。

2.5.3 小儿急性喉炎:多发于秋冬春季节,开始有轻度发热、流涕、咳嗽等,继而引起喉炎,如不治疗可引起喉痉挛和喉梗阻,具有一定危险性,家长应早发现,早治疗。

2.5.4 腹泻患儿的护理:患儿腹泻时体重会降低,并迅速出现营养不良。腹泻患儿应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多进食和饮水。食物能帮助患儿停止腹泻,也能加快孩子的康复。腹泻停止后,每天给孩子多吃一顿饭对孩子的完全恢复极为重要。

2.5.5 咳嗽或感冒患儿的护理:如果儿童呼吸正常,咳嗽、感冒、喉咙痛和流涕可不需要任何药物。

2.5.6 其他如细菌侵人新生儿血液中的新生儿败血症,小儿腹痛等,出现后应尽快到医院诊治,以防延误。

2.6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

2.6.1 训练感观: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运动器官。

2.6.2 发展体能:要稍超前加以训练,如七半月学翻身,8个半月学爬行。

2.6.3 培养交往:让孩子喜爱交往,文明礼貌,有说有笑,落落大方。

2.6.4 音乐歌舞:潜移默化培养孩子乐感和舞姿,四五岁开始接触一种乐器。

2.6.5 发展语言:孩子见着什么就对他讲什么,做着什么说什么。

2.6.6 学习劳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要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培养品德,增长才能、发展智慧。

2.6.7 观察提问:要养成见事就提问的习惯,喜欢视察与思考。

2.6.8 认识自然:带孩子到高山、森林、海洋、沙漠、田野、湖泊等自然风光里去玩。

2.6.9 识数认形:帮助分清长短、宽窄、厚薄、远近、上下、高低、里外、前后、左右等等。

了解以上的这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每个家庭的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肝病的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11例妊娠肝病患者,对其进行了病因、并发症及护理要点分析。结果(1)妊娠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最多,占55.45%。(2)妊娠肝病并发症繁多,其中以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产后出血占34.18%,重症肝炎占6.63%;明显高于正常产妇,差异有显著性(P<0.05)。(3)良好的心理状态,细致的观察护理及新生儿正确的免疫接种,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阻断母婴传播。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及产后护理是降低妊娠肝病并发症及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且合理的新生儿免疫接种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妊娠肝病;并发症;护理

健全的肝脏在妇女妊娠期间维护良好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肝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妇的负担,有时甚至可影响妊娠的正常发展过程。正常妊娠也可加重肝脏负担,使原来的病毒携带者出现肝功能损害或加重病情。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为非孕妇的6倍[1]。妊娠肝病并发症多,重症肝炎发生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产后出血率是否高于正常产妇?为加强围产期产妇的监护保健工作,针对各种并发症于产前、产时、产后给予护理,是否降低了母婴死亡率?笔者对以上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上海市孕肝监护中心共收治孕妇211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27岁,高龄产妇(≥35岁)15例。其中放弃妊娠15例,顺产87例,占44.3%;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106例,占54.08%(106/196)。产褥期5例,妊娠剧吐10例。共分娩新生儿202例,双胎6例,死胎4例,孕妇死亡2例,其中伴有肝肿大31例,脾肿大37例,肝脾肿大51例。

1.2病因分型见表1。表1妊娠肝病病因分型(略)

1.3主要并发症见表2。表2妊娠肝病主要并发症(略)

1.4几种严重并发症的病因分析见表3。表3几种严重并发症的病因分析(略)

1.5肝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的产后出血率比较见表4。表4肝病孕妇与正常孕妇产后出血率比较(略)注:P<0.05,差异有显著性

2产妇护理

2.1产前监护正常妇女妊娠时,肝脏负担加重,尤其晚期,这是生理性的。当妊娠出现病理性肝损时,容易发展成重症肝炎或暴发性肝衰竭。1993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院资料指出,晚期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者,其中10.6%为重症肝炎[2]。本资料显示重症肝炎占6.63%(13/196),与护理、治疗水平增高有关。乙肝孕妇的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产妇[2],见表3。本资料显示乙肝孕妇的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9.3%、75.0%、57.0%。因此,产前监护尤为重要。

2.1.1肝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做好心理。据资料报道[3],正常孕妇有45%伴有不同的心理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如焦虑性状态、抑郁性状态、强迫性症状等。通过对本组患者调查发现有64.5%(136/211)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尤其是乙肝患者或合并乙肝的患者94.8%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见表3。主要为担心胎儿发育、疾病的传染性及自身疾病的预后。我们在积极治疗肝脏疾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具体情况,采用解释、疏导的方法,告诉患者目前对小儿免疫预防有很好的方法,有效率达95%以上。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及母体肝病的恢复。

2.1.2病情危重、黄疸较深以及伴有胆汁淤积的患者除重视心理护理外,应重点观察病情变化,监督低蛋白饮食,给予低脂、高糖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补充所需营养。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准确测量、记录血压、呼吸及出入量和大便情况,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性报告医生。

2.1.3晚期妊娠预产期前1~2周,常规应用VitK1以预防产后出血,对病情严重和并贫血者及时补充凝血药物,纠正贫血。晚期妊娠伴有宫内窘迫征的孕妇,应每2h监测胎心率,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伴有其他合并症者应对症监护。

2.2产后护理孕肝患者应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护理,分娩时,使用一次性备皮包和一次性塑料膜垫,使用后打包焚烧,产床用0.5%过氧乙酸溶液擦洗,有布类污染,用1∶40金星消毒液浸泡5~10min后,送清洗房处理。产后加强营养,进清淡、易消化、丰富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少量多餐,以补充消耗。

2.2.1产后出血的护理见表4。本组孕妇伴有肝病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18%,明显高于正常产妇12.7%[4]。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对本组患者临产前应积极纠正并发症,改善凝血功能,纠正贫血,常规备血。产后严密观察阴道出血的量及恶露情况,及时给予止血及缩宫剂。对大出血者,应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2.2剖宫产术后护理伴发肝病的孕妇提倡实行剖宫产术。本组孕妇剖宫产者106例,占54.08%,所以应做好剖宫护理。孕妇病室每日紫外线消毒,病床用1∶40的金星消毒液擦拭。严格饮食卫生,手术刀口每日消毒2次,常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2.3合并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患者应按肝昏迷及肾衰护理。

3乙肝的免疫阻断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的40%~70%将成为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5]。而HBsAg及e抗原均为阳性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造成婴儿感染率更高,几达90%~100%。婴儿感染后除成为携带者外,部分可发展成肝炎,甚至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5]。HBsAg阳性母亲在分娩过程中使婴儿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6]。这是由于母血中的HBV在分娩时可经胎盘创面进入胎儿血循环或由于母血及阴道分泌物使婴儿破损的皮肤与黏膜受染,也可能因婴儿吞咽母血及阴道分泌物而经胃肠道受染。此外胎内传播为另一途径,但仍以前者为主。产后母婴的直接密切接触也是使婴儿受染的原因之一。有资料报告高危儿童的免疫失败,未经产前阻断者高达20%左右。所以现在提倡产前孕期28周起给携带HBV孕妇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400u(HBsAg、HBeAg及HBV-DNA阳性者注射400u)每4周1次,直至临产,至少3次,这样使宫内感染率可以下降8%~10%,新生儿出生16h内肌肉注射HBIG100u或200u,2周时再肌内注射1次。满月接种酵母重组乙肝基因疫苗5μg,此后2个月龄及7个月龄重复接种共3次(即1、2、7程序)。这样的产前、产时、产后阻断措施,可使HBV母婴传播阻断率达到95%左右的免疫阻断效果,是目前最高的免疫保护措施。只要很好贯彻母婴免疫阻断措施,则在1~2代之后,我国就可以基本控制乙型肝炎的流行。

4结论

妊娠合并肝病的病因复杂,以乙型肝炎为居多,占55.45%。并发症多,精神心理障碍占64.45%。在乙肝病因中占94.8%,乙肝孕妇的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9.3%、75.0%、57.0%。产后出血在孕肝患者中占34.18%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肝炎占6.31%。临床通过合理的饮食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细致的护理工作,正确的乙肝免疫母婴阻断,可以明显减少妊娠肝病的并发症,控制乙肝病毒在新一代继续感染。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1.

2郑怀美.现代妇产科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11-212.

3临床产科学编委员.临床产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

4马丽霞.早产儿围手术期的保暖及营养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