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洪涝灾害防治建议

洪涝灾害防治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洪涝灾害防治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洪涝灾害防治建议

洪涝灾害防治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驻马店市;中小河流;防洪研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ZhuMaDianShi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flood control are discussed, and some perfect investment mechanism, increase investment; Strengthen the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management system; To speed up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s nets construction, make up for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 network is insufficient; Increase the rescue drill flood fighting strength flood control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ZhuMaDianShi; Medium and small rivers; Flood control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西起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东至安徽省临泉、阜南县,北临漯河市和周口市,南临淮河,地势西高东低,从山区向丘陵和平原区过渡。全市总面积15099Km2,跨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其中淮河流域面积13450 Km2,占全市总面积89%,其余属长江流域1649Km2。市境内主要闾河、北汝河、慎水河、黄溪河、文殊河、三里河等20多条中小河流。驻马店市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在气候上具有过渡特征,区域内的洪水产生成因多属雨源型。洪水和降水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大都集中在6~9月份,驻马店市是易洪、易涝、易旱,大水大灾,中水中灾,小水旱灾,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频发,驻马店市一些中小河流曾出现几次较大洪涝灾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充分暴露出了防洪标准偏低,以及防洪基础、水文监测和预警薄弱等主要问题。所以,重视和加强中小河流防洪工作已迫在眉睫。

一、 主要问题

(一) 治理投入不足,防洪基础设施薄弱,防洪能力降低

中小河流治理属地方项目,主要由地方负责筹集治理所需资金。由于驻马店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紧张,收取的水利基金有限,长期以来,中小河流治理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建设资金和运行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治理不够,全市中小河流沿河两岸多无堤防,附近的大部分农田或村庄的地面高程低于或接近河岸处的高程,防洪标准一般都在3~5年一遇,达不到规定要求,而且,在经过多年的超负荷运行后,仅在上世纪50~80年代治理过,后期从没进行过系统、全面的疏浚治理。分布在中小河流上的涵闸、桥梁、水库等多数防洪基础设施大部分已老化,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普遍存在河床淤积、阻水严重以及排涝能力差等问题。由于防洪基础设施薄弱,抗洪能力的降低,只要稍遇暴雨,就会造成洪水下泄困难,倒灌入农田和村庄,积涝成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灾区的财产损失也明显加大,制约了驻马店市——粮、油、棉生产基地的经济发展。

(二) 水文站网密度严重不足

目前,驻马店市仅在中小河流上设有三处水文站,1处水位站,水文站网密度严重不足,存在大量水文信息监测空白区,水文监测资料少,信息不全,导致缺乏成熟的洪水水文预报和水文气象耦合预报方案,主要依赖于气象暴雨预报,不适用于驻马店市降水产流及汇流情况的复杂性,不能满足防洪除涝的需求,此已成为驻马店市洪水灾害防治中的薄弱环节。

(三) 人类活动影响加大了洪涝灾害风险

由于中小河流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使得较多中小河流受到人为侵占,近年来有日益加重趋势,导致河道乱采乱挖,围河围湖造田,危及河岸安全,缩小行洪面积,降低行洪排涝能力;在河道行洪区域种植高秆农作物,影响行洪;沿河区域修建道路、楼房等大量弃土以及流域内下垫面植被破坏,导致流域汇流输沙量较大,形成河床淤积;农民在河道内修建的临时房屋,一般建筑标准都较低,易被洪水冲毁,进一步加大了洪涝灾害风险。

(四) 防洪减灾实践经验不足

中小河流防汛经常出现年年防汛不见汛,防汛意识淡薄,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里,此容易造成缺乏必要防御洪涝灾害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一旦遭遇暴雨和洪水,一些干部往往束手无策,缺少应对措施和能力,导致大面积受灾,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二、 对策和建议

(一) 完善投资机制,加大投入

随着国家对水利投入力度的加大,政策倾斜,驻马店市应借此契机,力争多渠道、多层次争取资金,并形成长效机制,对全市中小河流进行系统治理:疏浚河道,加固堤防,改造或新建水文站网、涵闸和桥梁,除险加固病险中小型水库等防洪基础设施,使之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切实提高抗洪防洪能力。

(二) 强化中小河流管理制度

健全驻马店市中小河流分级管理体制,可采取“谁投入、谁受益”+“统一防洪调度”的模式。结合各中小河流的实际情况,将责任的主体分解到各河段,强化责任意识,并建立合理的考评与奖惩制度;尽快出台驻马店市支持水文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立驻马店市财政专项水文投入制度;健全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宣传制度;建立中小河流基本情况、工情、水情月报或季报制度;建立中小河流巡查和抽查制度;健全中小河流水政执法制度;健全中小河流暴雨和洪水研究制度等。

(三) 加快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弥补站网密度不足

针对驻马店市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网密度严重不足等实际情况,驻马店市委和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网建设,匹配资金改造升级现有的王勿桥、立新等站的测报设施及设备。为弥补水文监测站网密度严重不足,根据专家研究分析并经科学测算,急需新建中小河流水文站16处,分别位于奎旺河、慎水河、黄溪河、文殊河、三里河等中小河流上,水位站11处、多要素站15处、雨量站277处。驻马店市委和市政府也应大力督导地方县委和政府积极配合市水文系统尽快落实新建水文站的征地、建设等有关事宜,加快水文监测站网建设步伐,便于水文部门尽快为防汛指挥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提供服务,提前作出防御安排,提高抵御洪涝灾害实效性和准确性,更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利用收集到的水文资料,也便于深入研究其暴雨和洪水特性及规律,完善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预报预警方案。

(四) 加大抗洪抢险演练力度

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抵御中小河流洪涝灾害的宣传,增强干部和群众自觉防灾意识。扎实有效地组织人员进行抗洪抢险演练,让广大群众掌握有关知识,增强干部和群众防御洪水的自救互救能力。

洪涝灾害防治建议范文第2篇

——雨果

有些不能复活

1632年,中国江西省建昌府建昌县一名男子漂洋过海,来到日本长崎县。两年后,身为当地兴福寺默子禅师的他,在穿流整个长崎县城的中岛川河上,指导建造了一座眼镜形状的双孔石桥。

1647年6月,这座日本最古老的石造拱桥被大洪水冲坏,次年得以修复。1982年7月,历经三百多年风雨的眼镜桥,桥面铺装、防撞护栏和连岸桥台又一次被大洪水冲跨,但桥基、桥墩和桥梁等主要结构得以幸存,很快又被修复。

20年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参加长崎大水灾20周年纪念活动时,在一堆介绍日本长崎风光的小册子中随手一翻,就看见第一页上印着修复后的镜桥倩影。

桥,可以一次次修复或重建。而30年前,在长崎这场城市型水灾中丧生的299名市民,却再也不能复活。

上帝的灭世利器

1982年7月23日下午5时左右,从海面飘来大团乌云,像块黑布,一下子遮住了长崎市的天空。随即,几道闪光,几声霹雳,豆大的雨点瓢泼而下。不一会儿,闪电发狂迸射,撕裂天幕,大雨倾盆如注,有如天河决堤奔泻。狂风如猛虎咆哮,雷声如大炮轰鸣,房屋街道都似颤抖起来,一些旧门窗破屋顶吱吱摇晃一阵后被轰然掀倒。

长崎市上空正好是暴雨中心,据暴雨观测记录,19时至20时,一小时降雨量最大达到了187毫米,总降雨量达到了500毫米,这是日本至今仍保持的一小时降雨量的最高记录。长崎市与周边地区的雨量过程图表明,最大24小时雨量超过了600毫米。暴雨肆虐,在天空上耀眼闪电和建筑中昏暗电灯的照耀下,眼见雨水在大大小小的斜坡平道上快速汇集如溪,奔流向下;很快又壮如瀑布,冲刷直下;不久就形成汹涌洪流,狂泄而下。洪水旋卷着垃圾、桌椅、牲畜等各色杂物浩浩荡荡地一路摧枯拉朽,冲倒电线杆、树木,冲走洗衣石、车辆,冲垮房屋、桥梁,冲到河道后沿河低洼处蓄积反涌,街道渐渐变成河道,杂物车辆飘如小舟,在水中旋转碰撞。

正在户外或地势低洼处的居民,有些被洪水冲击卷入水中溺水而亡;有些碰到漏电的电线杆触电身亡;有些因为车辆电路浸水无法打开车门,连车一块儿,被冲进海湾活活淹死。这场暴雨夺走了299人的生命,形成重大人员伤亡。暴雨造成23346户人家进水,1193户人家的房屋倒塌或损坏,小汽车损失超过了2万辆,交通、通讯、电力等生命线系统完全陷入瘫痪,财产损失重大。

洪水过后,到处道路破裂、桥梁垮塌、房屋断壁。垃圾袋、衣物、花草等挂满斜倒在地的电线杆、树木,瓢盆、收音机、床垫、门扇等深陷在淤泥堆里,四处狼藉,满目疮痍。有人到处寻找亲友遗体,哀哭之声时时可闻;更多的居民清理自家残局,在废墟中扒拉可用的物品;政府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公用事业单位等相关人员在脏乱不堪、臭气熏天的环境中,忙着抢修水、电、气设备设施,忙着调集配发粮食衣物饮用水,忙着救治伤患,消毒防疫,防止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多种疾病流行爆发。

长崎的这场水灾,建立起“城市型水灾害”的概念。城市型水灾,即城市地区不能及时排出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而产生积水洪涝灾害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现象。近些年,强降雨造成的城市水害,在许多地区许多城市频频发生,已呈愈演愈烈的趋势。2000年,韩国首尔,洪水肆虐后的街道上,无数汽车像搭积木似的交错堆叠,水灾导致49人死亡。2002年8月,捷克普降暴雨,首都布拉格上游梯级水库像推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紧急泄洪,致使低洼处积水深达4米左右,大量建筑地下室进水,市内3条地铁均成了地下河,到次年3月才完全恢复通车。在美国,政府年平均花费的水灾救灾款高达30亿美元,但年平均洪灾伤亡人数仍是稳中无降,未投保的财产损失逐年增长。在非洲,暴雨洪涝后的城市贫民窟,往往尸横遍地,更如人间地狱。

由于老天爷发难,以现代化城市为受灾主体的“都市型水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在电视等媒体现场报道、微博随手拍等图片、视频冲击下,城市水灾看上去格外惨烈。一系列城市内涝洪灾,像是在证明水灾的确是上帝的灭世利器。而如果我们继续对自然的教导充耳不闻,也许《圣经》中上帝以水灾灭世、也以水灾创世将不是传说。

总关风雨总关情

日本长崎是一座三面环山的港湾城市,城市如只八爪章鱼,从海岸线依次向山坳山岗触须蔓延,市中心就处于圆形剧场底圈。长崎面海环山,同一地区存在着海洋性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台风性气候三种形态,降水量年均约2000毫米,雨水充沛。加之四周山陡坡急,地势比降低,自古以来是洪涝灾害的高发区。长崎市遭受1982年大型水灾,客观上是由于降水过强,但不可否认的是,长崎市在这次水灾中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首要的是,城市人口高度聚集。1945年长崎市原子弹爆炸时人口只有24万,死亡人数达73884人。近半个世纪后,长崎已成为拥有42万人口的现代城市。在城市快速扩张中,新增市区或为山坳或在山冈,本身洪涝风险较大,地下排水管道建设、防洪排水标准与实际降雨量差距巨大。城市内天然绿地面积有限,很多地表被钢筋水泥覆盖,使得地表径流剧增,有限的下水道无法及时将雨水排除。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两岸高楼林立,被挤压成市内的排水沟渠,向市外排水的能力减退。城市建筑向高空发展的同时向地下发展地库、车库、设备等占用空间,一旦洪涝发生,各种地下设施即遭灭顶之灾。城市交通、供水、供气、供电等公共系统防洪意识和能力不高,1982年长崎水灾中很多死伤源于倒地电杆漏电和全自动车门断电后无法打开。

总体来说,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财产的高度聚集与城市排水防洪意识和能力之间的落差,是造成城市型洪涝水灾的另一个客观原因,也是城市型洪涝水灾人员财产损伤惨重的主要原因。现代城市面对暴雨非常脆弱。即使只是水电气、交通、网络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某个局部出现问题,也会给城市的运转及经济社会活动带来极大阻碍,甚至波及临近城市。可以说,城市型水灾所带来的间接影响和衍生灾害还要远远大于被淹区的直接损失。

暗处已无秘密

其实,日本上世纪6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后,城市化进程过快引发的城市治水矛盾在70年代就爆发出来了。1972年7月9日至15日,发生在大阪一带的暴雨总雨量只有328.5毫米,1小时最大降雨量才25.5毫米,却形成了洪水四溢的局面。1973年,大阪府大东市71户灾民,依据1947年“国家赔偿法”第二条和第三条联名国家、大阪府、大东市三级政府,要求5255万日元的损害赔偿。1975年,继这起日本水害诉讼第一案后,水害诉讼案件猛增到18起,成为推动“日本河川行政管理变革的前奏曲”。

首先,大东水害诉讼事件之后,日本各级政府感受到民间对治水需求的压力,对都市防洪治水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都显著增加。1975年第5个治水五年计划投资完成率从第3个5年计划的71%迅速上升到100%。日本河川治水、灾后恢复重建等相关事业费占国家公共事业费的比例提高,1977年最高达到20%。将“新型都市水灾”成灾机理与治理对策列为一级资助的课题、科研投入也明显增大。

其次,针对城市型水灾害的新特点,采取了系列综合变革措施。20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资本(国家经济基础资源设施)整备审议会下设的河川审议会,在对口的河川局工作指导下,建议促成了日本特定河川综合治水对策,即对高速城市化的流域,实施以综合治水对策为骨架的流域整治计划。1979年日本鹤见川被建设省指定为“综合治水特定河川”,1980年成立的“鹤见川综合治水对策协议会”,在着眼于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雨水蓄滞”技术,即在小区周围、楼间空地、学校操场、河道边公园等地方修建雨水调节池,以临时蓄水,分滞洪涝。并大力推广“雨水渗透”技术,即将不透水路面、蓄水池改用透水材料建设,让雨水回补地下。鹤见川流域成为日本综合治水对策的成功典范,其经验模式得以在日本全面推行。

再有,日本非常重视依法治水,以法律制度推动防洪治水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日本1949年就制定了《水防法》,此后在国土水资源利用和保守方面先后颁布了《治山治水紧急措施法》(1958年)、《水资源开发促进法》(1961年)、《河川法》(1964年)、《水源地域对策特别措施法》(1973年)等。在城市建设方面与防洪治水相关的法律有《都市公园法》(1956年)、《下水道整备紧急措施法》(1961年)、《都市公园整备紧急措施法》(1962年)、《都市绿地保全法》、《废弃物处理设施整备紧急措施法》和《住宅建设计划法》(1966年)、《都市计划法》(1968年)等。2000年,在名古屋城市大型水灾后,又痛定思痛全面修订了《水防法》,加强水灾害应急管理,强调向社会公布洪泛预想区和包含有避难场所等信息的“洪水灾害地图”。2003年,日本又颁布《特定都市河川浸水被害对策法》和相应的实施规则,打下了日本城市防水体系的重要基础。该法案对特定都市河川的指定、防水规划、防水措施、规制方式及法律责任等作了全面规定,特别要求新建设施雨水渗透阻碍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取得许可,并必须根据地面硬化增加的径流量按防洪标准配建相应雨水蓄滞渗透设施。

还有,日本近些年来非常重视地下骨干排水管建设和城市洪涝灾害信息管理建设。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对东京、大阪等超大城市投入巨资改建地下骨干排水管系统。在东京城区地下60米深处,逐渐形成了净空高达20~30米的地下巨大运河系统,并且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RS管理系统等电气和探测技术,对整个地宫基本上实现了电子化覆盖和控制。在紧急情况下,其通风、排水设施还能够作为核爆紧急避难场所等的比例提高,1977年最高达到20%。将“新型都市水灾”成灾机理与治理对策列为一级资助的课题,科研投入也明显增大。

构建良心的法律底线

由于大都市气温高、粉尘大、热气上升,容易形成周边气流汇聚的热岛效应,而上升热气流一旦遭遇高空的冷气团,就容易形成暴雨。城市雨岛效应与热岛效应相伴而生,超大型城市暴雨的频率与强度会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大都市更容易成为暴雨中心、更容易遭受洪涝灾害的现象将会长期存在。

然而,除少数发达国家发达城市外,许多大城市针对都市型水灾害,并没有未雨绸缪,甚至遭受惨痛教训也未能亡羊补牢,大灾大治。雨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日本、美国这些国家大型城市下水道建设经验、综合洪涝防治经验已轻轻松松可以获得。

现代城市建设中,许多建设工程会带来阻碍行洪排水的负外部性,这些因素绝非个人、家庭、团体的力量可以防止;而大型的防洪治水工程更是公共工程,没有政府主导实际很难推动。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地上地下工程的同步进行,需要许多个公共部门协调进行。城市洪涝水灾防范工程建设与水资源的蓄积开发利用的并存和并行,需要综合的权衡和周密的论证。城市水灾风险防范中市民的参与和动员,需要建立政府与市民间的信息畅通和良好互动。大都市城市排洪与周边地区城市间的局部和整体利益的冲突与协调,需要不同政府间的沟通和支持。这些都需要长远的规划、详细的方案、具体的标准和切实的执行,都不是单凭社会结构中的某些组织和个体的良心就能顺利推动的,根本上得依靠一套可行的制度去形成正常的工作机制。

法律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在频频发生的城市型水灾面前,当务之急需要建立完善与城市水灾防范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城市地下管道规划、公共工程投资、建筑配套设施、地面施工标准、绿化渗水措施、洪涝风险信息公布、洪涝保险计划等方方面面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则和法律责任,才能做到排蓄兼顾、风险可控、长治久安,才能避免短视工程、豆腐渣工程、污染工程带来的更大危害。

我们只有构建起城市建设良心的法律底线,才能构筑好城市洪涝灾害的抵御防线。

公民的责任

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是非常复杂的。现代城市洪涝灾害防控的现实经验表明,完全控制洪涝灾害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城市洪涝灾害防控理念应从控制转向预防管理,走上洪涝风险预防与合理承担结合的新型模式。而良好的城市洪涝灾害管理需要应将雨水排放与雨水蓄积利用结合起来,应将工程与非工程的措施结合起来,应将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民众结合起来。可以说,公众的参与和民众的整合已成为现代城市洪涝灾害防控的一个共识。

洪涝灾害防治建议范文第3篇

巨的工作。近年长乐洪涝、台风灾害频繁发生,“飞燕、龙王、圣帕”等超强台风带来洪涝和风暴灾害,暴露了防洪安全存在着隐患和薄弱环节,也给今后防洪减灾工作带来更多、更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提高长乐城乡防洪减灾能力,本文通过对成灾现状分析,对长乐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洪灾现状致灾原因措施建议

1.气候特点

长乐位于福建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濒海临江,三面绕水,一方倚山,属新华厦系复式隆起带东缘,东南闽浙低山丘陵的一部分。闽江水流经市境北部至梅花入东海,过境河段全长35公里,境内溪流全部为源短流,港道纵横,河网密布。长乐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季集中,易于洪涝,干季明显,旱情常见。年降雨量在1200-155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382.3毫米,形成洪涝灾害有4-6月的锋面暴雨和7-9月的台风暴雨两种类型,锋面暴雨的特点是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台风暴雨特点来势凶猛,降雨历时短,强度大,雨量集中;台风登陆时,沿海风力可达10-11级,最大风力12级以上。历年实测最大风速40米/秒,最大雨量24小时为365.4毫米(1990年)。当暴雨洪水受海潮顶托时,沿江闸门无法泄洪,易造成内涝,甚至发生决堤、毁堤。

2.洪灾现状

2.1、防洪工程状况

长乐过去民间有谚语:“九日天睛闹干旱,三日连雨淹街亭”。据地方史料记载,南北朝至清,长乐人民为摆脱旱涝威胁,兴建有湖、港、浦、沟、圳、堤、陂、坝、塘、埭、堰、斗门等水利工程214处,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防灾和灌溉能力日渐减弱。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建设不断发展,已建有电灌工程394处,机灌工程301处,蓄水工程429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38座、山塘386座),建有文武砂海堤、外文武海堤、三营海堤、潭头海堤、文岭、梅花海堤、城区防洪堤、营前港防洪堤等14条,建有营前港水闸、洋屿港水闸、十八孔水闸、十七孔水闸、克凤五门闸等34座,近年长乐加大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和内河整治力度,全面实施堤防,水闸、水库等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和重点工程建设,推进莲柄港水网整治和长效保洁,长乐城乡防洪抗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2.2.近年洪灾状况

由于气候异常,长乐近年最突出的洪涝灾害有:(1)1999年第10号热带风暴,24小时雨量326.6毫米,有12个镇乡的农业、水产、水利等设施受重大损失。吴航镇房屋倒塌90间,鹤上镇受灾村庄13个,受淹房屋2806间和农田7800亩,路堤损坏9940米,古槐镇冲垮拦水坝5个。(2)2002年“飞燕”台风,短时雨量93.7毫米,风力12级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5.2亿元。其中房屋损坏5802间,倒塌2956间,企业毁坏632家,水利设施毁坏65处,受损学校300所,受灾面积9.5万亩。(3)2005年 “龙王”台风,雨量达322毫米,受灾人16万人,受淹房屋2.87万间,倒塌房屋1206多间,农作物受灾3.8千公顷,吴航等11个乡镇发生山洪暴发,全市直接经济损失5.12亿元。(4)2007年“圣帕”台风,4小时降雨量330毫米,受淹农田29530亩,房屋8705间,水利设施78处,三溪水库最高水位达47.39米,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3、致灾原因

长乐洪灾和暴潮主要发生在4-10月,除了自然地理条件和气象因素以外,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

3.1城区河道功能萎缩,内涝问题重视不够。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城区内河过水断面偏小,一些河道河床淤积严重,河道管理范围内违章搭建影响了河道,正常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随着城区面积扩大,许多盲肠河、池塘及稻田消失,加上新城区标高高于旧城区,造成旧城区排水不畅。同时鳌峰山等山体植被破坏严重,城区后山又受到机场高速公路拦腰穿过的影响,使溪水流域自然汇水受阻,影响了城区防洪排涝。

3.2防洪排涝规划滞后,河道管理力度不够。目前仅有旧城区防洪排涝专项规划和莲柄港灌区港道整治规划,而城区河网规划,新城区乃至整个长乐市区的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工作滞后。《长乐市河道管理办法》已颁布多年,但是执行的效果不尽理想,河道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3.3人为因素致涝频频发生,防灾工作压力增大。(1)洋屿港水闸泄洪道内港淤积2.0米之深,影响了城关地区防洪排涝。(2)三溪水库最大泄洪量849立方米/秒,而水库下游河道实际泄洪能力仅319立方米/秒,河道达不到泄洪要求,影响了水库安全泄洪。(3)违章侵占港道建楼房、建厂房、堵港养鱼、养禽以及乱倒垃圾造成港道堵塞或行洪断面缩窄,影响防洪排涝能力。

3.4镇村监管力度薄弱,村镇缺乏防洪规划。镇乡村管辖的水库、水闸、堤防监管较为薄弱,潭头西湖、湖南东湖及漳港、鹤上、古槐、文武砂、江田、玉田等支港河床抬高,淤积严重,港道水葫芦丛生。部分水库、堤防、水闸存在病险隐患,外文武海堤脚、护坡受风浪;中击严重损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水土保持防治跟不上,涵养水源能力不足。

4、措施建议

4.1增强法制意识,保障依法治水。开展《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长乐市河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依法治水,及时查处围垦港道、侵占行洪通道和调洪场所、蓄滞洪区等无序开发的行为。加大对违法、违章占地和占用河道等破坏水利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危害水利设施、危害排涝的建筑物应一律拆除。严格制止违法开发建设活动,减少水土流失和港道淤积,恢复行洪通道。加强防灾教育,各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部门在审批各项规划建设中,应考虑防洪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

4.2疏通水系动脉,确保排通泄畅。(1)交通、公路等部门要解决公路过洪涵洞断面偏小产生的滞洪问题;(2)加强17、18孔水闸的防洪监管及排洪调度,以解决南洋片区洪涝问题;(3)做好莲柄港主港道、支港道的整治,加大清淤清障力度,恢复蓄滞及行洪功能,抓好河道长效管理和保洁工作;(4)进行洋屿港水闸改扩建,清除水闸内、外港道淤积,营前闸、奎桥闸、洋屿闸应归一个单位管理,以更好地解决城区排洪、冲污和通航;(5)加快兴建新田水库,提高水库拦洪、削峰、错峰等防洪能力,增强兴利减灾效益;(6)发挥营前港水闸调洪作用,洪水通过朝阳洞直接泄洪到闽江,以缓解长乐内涝灾害。

4.3提高防灾能力,增强水患意识。建立防洪减灾新理念,加强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好防洪减灾基础工作,每年定期开展汛前检查,落实防汛预案、防汛队伍和防汛抢险物资。在汛前要修复好水利水毁工程,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用好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以提高防灾减灾指挥决策和应急反应能力。做好汛期气候分析,制定《地质灾害防治预寒》,对易发生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控,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

4.4采取工程措施,实现科学管理。三溪水库下游村庄人口密集,需开展防洪专项规划整治,对水情、雨情监测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做好防洪调度方案,提高防洪能力。做好全市江海堤防加固达标,提高御台、御暴能力。加大险病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建设,治理中小溪流,防治山洪灾害。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实现时空合理配置,及时为洪水安排出路。

4.5编制防洪规划,完善抢险预案。针对长乐地形地貌、防洪工程和河网现状,编制防洪排涝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采取近期与远期、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整治方案。镇村要制定防洪抢险预案,强化责任机制,加强预案管理,关注辖区内水工程运行状况,适时实施预排,腾库迎峰,确保安全度汛。

洪涝灾害防治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术措施;抗涝;作物;丰收

中图分类号: 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50-1

2010年自入夏以来吉林省连续大量降雨,截至8月3日13时,洪灾共造成125.4万hm2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24.9万hm2,直接经济损失达264.3亿元人民币。因此,如何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采取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全力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已经成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强田间管理,尽快排除田间积水

(1)洪涝灾害过后,最重要、最紧急的工作就是排除积水。因此,要利用短暂晴天,尽快采取耕作措施,高起垄,深挖排水沟,有效降低土壤含水量。

(2)植株被水淹和风吹造成倒伏,排水后及时扶正、培土,相邻植株互相绑缚。高秆作物扶起时要尽量避免伤根,矮秆作物可以采取垄间拉线绑缚方式扶起。

(3)洪涝过后,田间土壤含水量过高,作物根系由于缺氧而处于窒息状态,根系吸收水肥能力大大降低,此时应及时清洗掉作物叶片上的污泥,清除田间杂物和杂草,以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摘除下部残枝烂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蔬菜可以摘除部分正常叶片,同时覆盖遮阳网遮荫降温,防止作物因叶面蒸腾过量而死亡。

(4)连续降雨或洪涝过后土壤板结,在地面略干时及时对植株进行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活化养分,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5)因为水分充足造成植株长势过旺,应该加强管理,及时掐尖打杈,去除无效分蘖、果穗;对长势过旺的作物喷施矮壮素,有效控制植株长势。

2 合理施肥,调节作物生长

因雨水过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应该先及时轻施速效氮肥促进苗情转化,不要过量施用氮肥,以防作物徒长贪青。然后适量施用磷、钾肥,可以增强作物抗涝、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并有促进早熟的作用。对于因为土壤粘重,造成长势不良的作物,及时根外施肥。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肥料以及绿风九五、富尔655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加强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并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

3 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和密度

选择早熟、耐涝、喜肥水的作物或品种种植,成熟时间控制在早霜之前。因为水分充足,所以应当适当加大株距、行距。注意浅覆土,以促进出苗,十字花科蔬菜可以直接把种子撒在穴中,不必覆土,下雨后即可迅速出苗,成苗率很好。对于往年在8月上中旬播种育苗的蔬菜,利用非涝区或大棚等设施,抓紧播种培育秋季蔬菜苗。受涝地块退水后应及时抢种直播小白菜、大白菜、叶用芥菜、雪里蕻、空心菜、菠菜、香菜、生菜、茼蒿、油菜、油麦菜等速生叶菜及反季栽培的小萝卜菜等。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异地调苗,及时补种。

4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虫、草害

(1)水灾过后湿度大,又值高温季节,作物受淹后,容易被真菌、细菌感染,导致病害发生严重,要注意病害监控和调查,及时防治病害。防治病害时要兼顾绿色环保,首先采取农业措施,生物防治,物理和机械防治;其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少残留,提高作物品质,如杀虫可以选用阿维菌素、菊酯类、啶虫咪、吡虫啉等农药,药效好而且残留小;杀菌可以选用氢氧化铜(可杀得)、达科宁、氟硅唑(福星)、甲基托布津等农药。这两年已经发现灾后水稻穗颈瘟、玉米纹枯病、大豆黄萎病大量发生,需要注意防治。

(2)潮湿气候导致杂草滋生,施用苗前除草剂要注意药剂选择、使用时间、使用方法,防止因选择不当或使用不当给作物造成伤害。如果苗前除草剂药效不佳,就要采取补救措施,施用苗后除草剂,注意科学、安全用药,保证在不伤害作物前提下达到良好的除草效果。阔叶蔬菜可以选用精禾草克(精喹禾灵)、精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等苗后除草剂防除单子叶杂草,安全高效。对于不熟悉的除草剂,应该在熟读说明书后或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3)对于长势过旺的作物适量喷施矮壮素,有效控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增加作物产量。

(4)注意大多数农药要求喷药后6h内不下雨,才能保证药效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遇雨重喷情况发生。建议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增效剂,可以促进药物粘着、吸收,同时具有耐雨冲刷作用,促进药物更好发挥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5 及时抢收,适时晚收

对于已经受灾但尚能采收上市的作物,应该及时收获,加工或出售,尽量减少水灾损失。同时及时整地,补种其他作物。对于秋季不能正常成熟的作物,采取措施促进成熟,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根据情况采取地膜覆盖措施,有效提高地温;(2)通过铲趟松土提高地温和土壤通透性;(3)去除多余果穗,疏理枝条,通过打顶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4)通过使用化学药剂促使作物早熟;(5)玉米站秆扒皮晾晒、隔行去雄等措施促进成熟。对于没有达到完熟的作物,根据气候情况适时晚收,以求取得更高的产量,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洪涝灾害防治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天气学原理;低空急流;流云团;切变线

Abstract: In July 21, 2012 Hebei province had a heavy rainfall weather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of low level jet,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rainstorm process. Research shows that, with formation of rainstorm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igh altitude low trough eastward, the low layer shear and the vortex effect of common, as well as the warm southwest jet continuous conveying water, for the rainstorm created sufficient condition.

Key words: weather science; jet; cloud clusters; shear line

中图分类号:P41

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长时间的暴雨常导致山洪爆发,水库跨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在中国暴雨是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来得快,雨势猛,尤其是大范围持续性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暴雨的危害主要有两种:渍涝危害和洪涝灾害。2012年7月21日河北省出现了一次暴雨降水过程,本文以这一次暴雨过程为例,探讨了区域性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中尺度形成机制,以增强对该类暴雨天气过程的认识,提高气象部门对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决策能力,为气象预报工作服务。

1.气象条件及影响分析

全省平均降雨量为51.7毫米,25毫米以上降雨主要出现在中北部地区,张家口北部和南部、承德大部、秦皇岛大部、唐山大部、廊坊大部、保定中北部、沧州中南部和衡水东部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其中承德南部和东部、秦皇岛北部和西部、唐山大部、廊坊中北部、保定北部、沧州南部有26个县市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固安降雨量最大,为364.4毫米。此过程为我省今年入汛以来出现的最强降雨,具有降雨范围广、雨势强、影响大等特点,致使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唐山、衡水、沧州等7个设区市的48个县、区遭受洪涝、风雹灾害。

2.天气形式分析

7月21日河北省北部的内蒙境山有一低涡稳定少动,后来不断的加强向东移,从高空形势看,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低层,气流源源不断的为研究区上空输送水气条件,在中低层有切变和北涡与之配合,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使这次暴雨过程一触即发。

2.1东风带流云团

7月21日20时,在河北省北部500hPa高空有低涡云系开始加强,在不断的加深北移,且阻高不断建立,其尾部不断有流云团生成并发展。高空槽后的西北气流携带的是干冷空气,当干冷空气与暖湿西南气流相遇,在低层就会产生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低涡所在区域的平均动力状况

图1为暴雨发生前后低涡所在区域的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区域平均垂直廓线。从区域平均涡度可见:暴雨前期.从低层1000 hPa到高层100 hPa为正值。且涡度值较小,仅为5x10-5s-1;暴雨强盛期,高层的涡度急剧增大,在300 hPa达到最大值16x1010-5s-1,而低层800 hPa以下出现负涡度;暴雨结束后,高层的正涡度减小。就区域平均散度而言,暴雨前期,1000—800 hPa、450—250 hPa、150 hPa以上为负值。极值分别在900 hPa、300 hPa,其他层的平均散度为正值.因此散度配置从低层到高层遵循辐合、辐散、辐合、辐散、辐合的分布,且底层的辐合层厚度小于800—450 hPa的辐散层:暴雨强盛期。散度的配置上依然是辐合、辐散相间,且辐散面积大于辐合面积,“抽吸”作用导致上升运动较强:暴雨发生后.800 hPa以下低层散度为正值,处于辐散状态,不利于产生上升运动;从低层到高层散度依然遵循辐散、辐合的相间分布。从区域平均垂直速度来看。暴雨前期500 hPa以下ω为负值,已经处于上升运动。石家庄山区已有降水出现。暴雨强盛期。垂直速度的分布有了明显变化,几乎整层都是ω

图1暴雨区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区域平均垂直廓线图

2.3低涡的形成和影响

低涡一般是指形成于山西省中部地区,700或850hPa上的具有气旋性环流的闭合小低压,其直径一般在300~400km。低涡及其变性体是我国中东部降水,尤其是暴雨形成的主要影响环流之一。7月21日21时,500hPa上低槽前流云团造成低层减压以及江淮切变线的影响触发了河北西部西北涡形成、发展。高空低槽的西风气流引导低涡沿切变线方向移动。到22时已经到达河北省中部偏东的地区。切变线上的气流呈气旋环流,水平辐合明显,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东北涡沿切变线东移时,使辐合不断增强。随之雨区也扩大东移,降水强度也将逐渐增加。

图2500hPa高度场和风场(箭头线为低空急流,粗实线为高空槽)

2.4低空急流的作用

7月21日00时来自山西省的暖湿西北急流在源源不断的为研究区上空输送水水汽,水平水汽通量辐合,输送的暖湿气流,导致大气产生不稳定层结,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风速最大达到了16m/s。且在我省上空急速辅合,堆积了大量的水汽。20时低涡沿切变线东移发展已经到达了我省上空与大量的暖湿水汽相结合。引起较强的天气尺度上升气流,并进而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小尺度的强上升运动。

2.5切变线

切变线的生成是我省主要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之一。切变线上的气流呈气旋环流,水平辐合明显,有利于上升运动,易产生云雨天气,中部偏东地区最容易出现切变线的区域。5月12日08时在我省东南方向形成了一条东北向的切变线,随着高空槽东移的引导作用,切变线不断的向东北方向移动。20时已到达我省上空,为气流的水平辐合和上升运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3.目前我省应该注意的事项

3.1目前我省部分地区降雨已明显偏多,太行山区北部、燕山山区要加强强降水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地质灾害等防御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矿区、尾矿库、病险水库的安全巡查,确保安全。

3.2各地要切实做好雷电、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防御工作。

3.3建议加强城市内涝和农田渍涝的防范工作。提前做好排水设施检修、管道清理等工作,重点加强地道桥、低洼地区、地下车库、地下仓库、地下超市、住宅地下室的排水和防御工作。

3.4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驾驶人员要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3.5天气多雨,易引起棉花疯长,要及时整枝打杈,控制棉株长势;同时也要密切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并及时防治。

4.结论

研究表明,暴雨的产生过程与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1)暴雨的形成首先需要充分的水气供应,在大气饱和和比湿达到相当大的数值以上才形成。2)低空急流为暴雨的形成准备了充足的水汽条件。3)除了水气条件外,还需要有强烈的上升运动。而正好切变线的存在和低涡的北移,具备了抬升条件,从而触发了上升运动。4)层结不稳定,抬升运动将低层的水汽源源不断的向高空输送,持续性的降水从而出现了这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

参考文献:

[1] 孙淑清, 周玉淑. 近年来我国暴雨中尺度动力分析研究进展[J]. 大气科学, 2007, 31(6):1171-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