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高中知识点汇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一数学;困惑期;以人为本;循序渐进;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14-02
陕西省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改,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应用能力要求高,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相继欠新。这对于刚刚离开初中校园的莘莘学子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们习惯了老师的精讲细练,习惯了自己的细嚼慢咽,对新教材、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感到迷茫害怕,思想上困惑继而产生厌学情绪。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探究高一新生对数学产生困惑之源并提出自己的拙见。
一、产生困惑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高一数学教材一开始就学习集合,继而开始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自身的特点比较独特:概念抽象,逻辑性强,变量参数多,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与初中教材内容的通俗具体有了明显的差距,学生短期在思维上有这么大的跨越是难已承受的。
2.学生的原因。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更缺乏自我探索的精神。进入高一学习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题。高一学生一般都在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这时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就是闭锁性,不善于和老师沟通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使得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心里更是困惑,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的原因。在教学中,多数老师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担心学生打乱了他的教学思路,影响教学进度,不敢把问题探究放手交给学生,就算有时放手也是更多是放手给了优等生,更多是老师的包办,促使了学生依赖思想的形成,也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就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步伐,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多措并举,帮助高一新生度过数学学习的困惑期
1.思想上多交流,多鼓励,帮助学生提高面对新生活的能力和克难攻坚的信心。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注重运用情感和成功的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把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进行及时疏导和鼓励,让他们总是信心百倍,使他们善于在失败中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2.搞好定性调查,确定分层教学策略,“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制定基础知识过关检测卷,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在各种不同知识点存在的问题,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及时查漏补缺,并针对每一位学生出现的不同症状单独给予指导,让学生短期的困惑得到及时的解决。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获,增强学习的信心,强化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从而增多了师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师生关系融洽,健康发展。
3.重视初中知识的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讲授新课。高中数学逻辑性强,不管哪一章节的知识,它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发展变化而来的。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把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更多的是要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讲授新课。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课时,若从定义直接入手讲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复习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在实数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增大而减少)来引入我们的单调递增(递减)函数的定义:在函数y=f(x)的定义域内的一个区间A上,如果对于任意两数x1,x2∈A,当x1
4.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鼓励学生参与,同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体系 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的最主要任务和内容,也是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机制的创新。随着初中毕业学生人数的急剧下降。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需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力促进和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中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的最主要任务和内容,也是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机制的创新。随着初中毕业学生人数的急剧下降,在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需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力促进和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教学现状
1.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待提高
经过调查发现,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普遍素质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多数学生极度厌学,教学没有成就感;缺乏激励机制,教好教坏一个样;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教学完成情况。
2.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1)纯理论课教师或纯实习教师从事一体化教学
理论课教师在实习课题的组织、安排和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等方面需要提高;实习指导教师在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讲课的技巧、授课语言、板书等方面需要加强。
(2)改教学科教师
由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有些专业教师不得不跨专业改任新课程教学,在教学中对新的课程及其相关知识需要有一个熟悉和加强的过程。
(3)新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
由于教学经验比较缺乏,教学中知识点的把握、课堂的管理方法并不十分合理,并且与学生交流少,教学效果比较差。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关键是教师要有自我提高的意识和动力。
3.学生文化基础差且普遍厌学
中职学校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由于生源减少和高中的扩招,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所以招进来的大部分学生只能算“名誉初中毕业生”,他们根本不具备初中毕业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厌学的情绪早已养成,逃学、上网、上课睡觉、抽烟、打架、顶撞老师这些不良习气较为严重,给教学及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着眼,发展要以人为本,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使教学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要从合理可行的管理机制入手,而合理的管理机制要基于“人”,这里的“人”就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如何让教师充分发挥潜能,努力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激励机制必不可少,激励机制的实施则要依赖于准确的教学评价,因此健全教学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二、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组织
1.教学评价的内容
(1)教学过程
其主要内容为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授课计划的制订。应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标准,建立合理、可行的授课计划;根据学生质量和自身设备情况以及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选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并加以组织。涉及到理论课教学质量、实训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使用、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
(2)教师的教学水平
主要为任课教师个人素质,包括思想品德、思维品质、业务素养、治学治教品格、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科研学术活动成果等方面。
(3)学生学习状况
主要为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课堂纪律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
(4)教学考核
其主要为课程合格率和优秀率、毕业生二证合格率和优秀率、学生各项竞赛获奖率、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毕业生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2.教学评价的组织
建立由学校、教务处、教研室构成的三级教学评价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教学监控和教学评价。校务会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决策机构;教务处是教学评价的执行中心,起制订计划、组织协调、过程检查、分析反馈作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教研室是最基本的教学管理单元,也是教学评价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
三、教学评价的方法
1.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的评价必须收集每位教师的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和阶段性教学考核对教学秩序进行检查和考核。
日常教学检查就是指常说的“日查、周检、月考”。“日查”指教师每节课应该检查班级学生的上课情况并填写教学日志,教务处每日对教学情况进行巡查,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日志进行检查,学校领导不定期对教学进行抽查;“周检”指教研室每周检查教师教学教案及相关教学资料;“月考”指每月对教学人员教学情况进行一次考核。
阶段性教学考核是指学期初对教学计划、授课计划进行检查;期中对教学情况分专业和课程进行抽查,教务处通过组织听课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测试,形成教务处总体评价,并对教案、作业和实训报告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期末进行各教学课程的考试,检查课程合格率,检查教案的各个环节并给予定量评价,检查作业和实训报告的完成量和批改质量,也给予定量评价。教研室教学信息反馈,由教研室对所有教师进行学期教学的总体评价。学生教学信息反馈,通过学生反馈的意见掌握老师的教学状况,建立学生对教学意见反馈的渠道,并在期中和期末组织学生评教。
2.教学手段的评价
为鼓励教师使用各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学手段的评价应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倡使用挂图、模型、示教板、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鼓励教师使用自制的挂图、模型,要求教师达到办公自动化初级水平,并能制作简单课件。
3.教学评分
评分是准确、直观反应教学状况的最有效的办法。日常教学可以采用基分制,即给一个基本分,通过检查发现的教学中的不足,则要相应扣除一定的分数。阶段性教学考核采用积分制,即每一个检查项目确定等次并获得相应的积分。教学手段及教研成果采用奖分制。
四、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一些困惑
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缺乏横向可比性,给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带来一些困难。有些课程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开,一名教师任教;专业课之间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差异,在没有横向对比的情况下也很难公正评价教师的教学。
各班学生差异很大,而学生的状况直接影响教学,因为“教”与“学”是分不开的。如果一个老师教两个班,教学结果有很大差距,也很难做出评价。
五、教学评价体系中相关制度的完善
1.听课制
校领导、教务处、教研室及全体老师相结合的听课制。校领导主要进行随机听课和重点对象听课,重点对象主要是教务处正副主任、教学反应较好和较差的教师。
教务处对新任教师要进行听课,反映教学较差的教师也应进行听课,教务处负责人对所负责专业、课程教师听课。教研室对教研室所有教师组织听课,并给予评价。所有教学人员都要对本教研室任课教师听课,并形成个人评价。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优秀,仅靠教师在一次课上的表现显然是片面的,所以以上不同层次的听课不应在同一次课内实现。
2.学生评教制
平时要求学习委员记录教师每次教学的情况,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并注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每学期期中召开学生干部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反馈给教师本人,重大的、大众化的问题在教师大会上公布。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在学生问卷调查方面,为确保学生评价的客观,教务处调查时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每班发放一定数量的问卷。
3.新任教师考核制
新任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前提下,由教务处组织进行试讲,并现场提问,由教学督导组和相关教研室主任参加评审,考评通过进入试用期,试用期内由教务处对新任教师进行听课、对教案和作业实训报告检查、听取班主任和学生意见,给出综合评价,考评通过者留用。
4.首位奖励制与末位督促制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根据对教学人员的考核结果,改变过去单纯的末位淘汰制,大力宣传表彰优秀教师,对排名居于首位者,予以张榜公布。
考核排名末位者,给予谈话诫勉,强制要求学习提高,减少上课时数,在优秀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学活动。经考核合格后再次正常上岗教学。这样对教师个人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使得在岗者不敢懈怠,待岗者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