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冷设备原理与技能训练课程是技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包含电工基础、电子电路、机械基础、钳工工艺、焊工工艺等相关知识内容,属于综合一体化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理论涉及面广,对学生综合操作技能的掌握要求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存在以下问题:
1.在教材层面上
技校制冷课程虽然教材压缩、精编并强调实践性,但实践教学偏重于对单项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知识的验证,学生得到的技能大多是片面和孤立的,很难适应实际项目工作的需要,教材略显呆板且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2.在教学安排上
实践课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安排并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授,相对独立而不能很好地融合。
3.在教学装备上
制冷课程实训、实习教学设备简陋,与实际工作环境脱节,通常采用设备元件讲解和简单的模拟设备演示教学的方法,学生很难遇到真正的设备故障,故障的检修实训项目较少。
4.在学生素质特点上
技校学生文化知识参差不齐、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混日子”现象比较严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改变技校教学现状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生技术与技能的形成是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是通过大量规范、严格的实践摸索与锻炼才能形成的,即技术与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做”才能形成。传统的技工教育分配到实践教学上的课时相对较少,使学生动手“做”的时间就更少,技术与技能的掌握也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实际生产用工单位的技术要求差距较大。因此,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做、学、教”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做”既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把“做、学、教”看成是一件事情,是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即:“边做边教、边做边学”。经教学实践过程证明,此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制冷专业的课程特点和技校学生的素质特点。
中职教学非常适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但要真正实现应用,还需要对教育装备、师资培养、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环境、校企合作等多个相互独立的主体提出相应的一体化要求,还需要根据各自学校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逐步推行和完善。
三、改造一体化教学装备,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
笔者学校为加强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大力推行教学改革,注重一体化教学装备的改造。2009年自主设计了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及配套实习、实训教学设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体化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良好。
1.设计思路
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采用基于实际生产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装备,除了要具备传统专业知识的教学功能外,还要具备真实的生产实习功能。其教学装备要“能做”“ 能学”“ 能教”,要具备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的实训功能。要能方便实现课程的模块化,方便“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在具备真实设备运行功能的同时,还要整合其学习,扩展其外延功能。学习评价、考核功能要具有“源于职场而高于职场,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的特点,评价过程要能根据课程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具体达标要求,自由设置相应的评价和考核难度。
2.环境布局设计
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如图1所示)分“理论、实训教学区”和“职场环境实习教学区”两大区域。理论、实训教学区域保留传统的黑板,增设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实训操作台分三组纵向排列,组成24个实训教学的操作工位。职场环境实习教学区域设置电冰箱、空调维修操作地台,地台上设置有360°旋转维修转盘,转盘上放置实体电冰箱和空调等制冷设备,方便学生实习操作。室内还设置有总控制操作台、触摸屏、PLC、电脑监控录像等辅助设备。
3.制冷教学装备设计
制冷设备实训、考核操作台(如图2所示),可完成电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实训教学。实训操作平台中部设置有仪器、仪表、电源插座及控制装置,顶部设置有功能课题挂箱架,对不同的实训课题可更换不同的实训挂箱。实训挂箱采用目前流行的免接线插接形式,内部安装有真实的设备元件,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的控制状态。课题挂箱还配有控制参数设置箱和故障模拟设置箱,供实训评价、考核使用。根据课程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具体达标要求,故障模拟设置箱可自由设置不同难度的故障现象,提供给学生进行设备故障维修实训。
(1)实训课题挂箱设计。配合制冷课程教材,设计电冰箱电气控制线路实训考核挂箱。挂箱内安装真实设备元件,可由外部插接线路组合完成双门直冷式电冰箱、双门间冷式电冰箱电气控制线路。通过参数设置箱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通过故障设置箱完成常见电气故障的设置。可外接制冷压缩机进行带负载运行,可外接制冷实习用电冰箱裸机形成完整的电冰箱实习、实训教学系统。具备电冰箱电气控制线路实训、考核功能。
(2)实习教学仪器设计。配合制冷课程教材中电冰箱、空调制冷系统的实习教学要求,设计有电冰箱制冷系统实习裸机,在电冰箱制冷管路上安装有压力表、温度计、液视镜、工艺维修表阀等关键仪器设备。可提供学生进行制冷剂的加注实习操作,可提供制冷系统漏、堵等常见故障的检修实习教学。
4.“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心得
学校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的建造和配套教学装备的设计、制作均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学生共同完成,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充分体现了“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优越性,教学装备虽然总体制作相对复杂,但拆分成单元板块后就相对简单了,学生在电路板元件的安装、焊接、调试过程中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在钻孔、铆接、锉修、焊接的过程中锻炼了机、电、钳、焊等学科的基本技能,与未参加制作的学生比较有非常明显的进步,这批学生就业后也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
在日常教学中,“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要点之一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关爱学生,要与学生处于等同的高度而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教师还要有耐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安排比较简单的课题任务,防止任务偏难而无法实现,造成负面影响;还要有适当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探讨,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担当“学生教师”角色,尽快营造出“传、帮、带”的学习环境,虽然最终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参差不齐,但总体知识技能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素质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技能较大的提高,学生自我满意度较高。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教学资源,采用黑板、多媒体投影视频观摩、优秀学生现场操作等不拘一格的方法。当任务比较简单时,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工位上同时开始工作,完成后让学生对比并评价结果;当任务为中等难度时,教师先做并进行讲解,让学生观摩、讨论形成文稿,然后进行模仿性的操作,教师则及时进行过程指导,最后评价结果;当任务较难时,教师与学生一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务。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最后再总结性讲解。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实现过程化,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于教师既定方案的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容许学生犯错而不影响最后的评价结果,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笔者发现,融洽的教学环境一旦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良好的互相帮教现象,一种“师傅带徒弟”的氛围便油然而生。
四、结语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人才的竞争,归结到技校是教育模式的竞争,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其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装备的改造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如何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关系到技工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媒体教学
在我们学校,绝大部分的课程都实行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授课,其中理论课是以大班的形式上,人数一般在100以上;而实践课则以小课的形式上,人数一般在50以下。由于我们学校是软件学院,学软件方面专业的人相对多一点,这样就使得上计算机方面课程大课的人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人数多一点。另外,我们学校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重点院校的学生来说,都要差一点。所以在我们学校,对于上课人数众多的一堂课,老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以及提高教学效果都存在比较大的困难。鉴于这样一种现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笔者通过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一些有效的尝试:严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另一方面就是对所有实验都进行严格的考核。
1教学尝试
1.1严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前预习正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虽然课前预习是一个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但在具体应用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参与,预习效果并不会很理想。原因如下:一是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理想;二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针对上述原因,为使用课前预习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我做了如下的尝试:在每次理论课结束前,布置下次理论课的预习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一般是这样来布置预习任务的:设计一些学生比较熟识的情景题目。比如学表单内容前,考虑到大部分学生都有在网站注册的经历,而注册功能必须通过表单来实现,所以我会以一个网上注册的题目作为表单内容的预习情景题目。首先我会假设同学们到网上购物,选购完商品后需要完成下图所示的注册:
接着我会提问题学生这样的一些问题:(1)提供给用户注册的对象是什么?(2)从表现形式来看,这个对象包含了哪些不同的子对象?(3)提交按钮有什么作用?(4)重置按钮有什么作用?(5)用户填写的资料将被如何处理?
虽然布置了预习任务,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压力,很多学生并不会主动去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为了督促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我在讲述新内容前,会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就情景题目中的问题提问学生。对学生的回答,我会一一列出来,并就每一个答案,反问其他同学,以示是否有不同的回答,如果有不同的回答,也一并列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不会马上肯定其对错,而是在讲课的过程中一一指出。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如此学生听讲时注意力会更集中,能及时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同时对于印证回答正确的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印象则会更深刻。另一方面,对于踏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学生,一般都有好胜心理,所以,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他们通常心中都会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回答正确,这样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严格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氛围活跃,上课打瞌睡、聊天的现象大为减少,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严格要求学生课后复习
在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课一般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版书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做笔记少了,上课讲述的内容多了,此外,因为PPT转换快速,学生对讲述的内容印象相对也没那么深刻。有鉴于此,如果学生课后不及时进行复习和操作的话,则所学过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掉。计算机专业课前后的内容连贯性通常都比较大,如果前面的内容没学好,势必会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如果听之任之,就可能出现上课时学生听不懂老师的讲课,最终则可能导致学生越来越没信心了,以至于最后放弃课程的学习。
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课几乎都是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学好这些课程的标志之一就是动手能力提高了。如果只凭课堂上的几十分钟,那是绝对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的。虽然我们学校也安排有实践课,但有一问题就是,实践课通常都安排在理论课的下一周上。因为存在这样一个时间差,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及时得到热身,等上实践课时很多理论知识几乎已忘记了,所以这样上实践课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课效果及动手能力,我将课后复习作为一个任务安排给学生。在每次理论课结束前,我会布置一些思考题和作业题。其中,思考题主要是一些理论性题目,而作业题则主要是一些操作性题目。
同样,为了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我会在下次上理论课时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一是就思考题提问学生;二是要求学生提交作业,并对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实践证明,严格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有效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严格考核实验
我们学校,一直都实行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从理论上讲是很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发挥实践课的作用。以前很多实践课只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并不看学生的操作结果,也不提问学生,而且实验报告一般也是在课后提交的。课后提交实验报告,为抄袭创造了条件,很多学生上课时不好好做实验,为应付检查,课后就拿同学的实验报告拷贝一份就OK了。因为实验原理、结果等内容都一样,所以老师有时也拿这些同学没办法。
针对考核实验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对实践课的考核方式作了如下的改革:首先所有实验都不需要写实验报告,但必须检查操作结果;其次将实验内容设置成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对于必做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当堂完成,并当堂提交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我会就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提问学生,实验的评分视学生的回答来定。至于选做题,则主要是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如果当堂正确完成选做题,则给予一个额外分数的奖励。
在实行现在的考核方式后,为了能按时提交实验检查,许多学生在课后认真复习及完成作业,同时上课上网、聊天的现象现在几乎已看不到了,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翻看书本、查阅课件、同学之间小声的讨论、在电脑显示器前的沉思状以及到处可听到的噼噼啪啪的敲击键盘的声音。
实践证明,严格考核每一次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束语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上述的教学尝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这一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我的一个心得就是,要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考核实验一定要严格执行,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否则效果不会很理想。
【摘要】 为了解我校相关专业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和完善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07、2008年级的2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2.8%的学生认为目前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实践能力培养调查有22.4%的学生反映存在脱节现象;34.8%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部分学生在受教育的培养模式方面认识较为模糊,定位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校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作为新办专业课程体系在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基本合理,在体现办学特色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为近年来的新兴管理类专业,以培养善于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的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其强理念性、高技巧性、强实践性的特点有别于其它管理类专业[1]。我校于2008年开办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的本科教育,与国内许多开办类似专业的院校一样,在该专业的本科教育教学方面,缺乏办学经验。如何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与我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使课程体系体现“懂医药、会管理、通营销”的培养要求,现有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笔者在校内相关专业的学生中进行"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课程体系调研,以期通过分析现状,探索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的方向。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及抽样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和2008年级的管理学、药学、预防医学三个专业学生,按单纯随机抽样法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为91.3%。
1.2 调查方法 参考国内其它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毕业去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 数据分析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因素描述性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2.1.1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目前我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主干学科包括医药学、管理学和经济学,核心课程包括临床医学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医药商品学、国际贸易与实务、商法药事法规、药剂学、中医药学基础、药物化学、医用化学、药理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市场调研与预测、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推销艺术与技巧、公共关系学、消费者心理学、广告理论与实务、项目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统计学原理和运筹学等24门。认为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设置合理的有100人,占47.6%;部分合理的95人,占45.2%;不合理的15人,占7.2%。
2.1.2 学位课程 由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见表1。表1 210名学生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学位课程设置合理性的调查在学位课程设置“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的学生中,针对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分别进行了调整和增设课程的调查,结果见表2。表2 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
2.2 实践能力培养
2.2.1 课程设置 理论课学时占84.9%,实践课学时占15.1%,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为1∶0.18,毕业实习共22周。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仅有19.5%的学生认为理论学习与实践联系程度密切;对能力获得问题,47.2%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详见表3。
2.2.2 生产(毕业)实习 我校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的生产(毕业)实习为22周,在调查中认为实习时间合适的占55.2%,时间过短占39.8%,时间过长占5%。
2.3 专业前景和毕业意向
2.3.1 专业前景情况 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的73人,占34.8%;认为一般的76人,占37.6%;而认为不乐观的20人,占9.5%;还有41人不知道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表3 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学位课程
2.3.2 就业意向调查 医药工商企业、医药商贸公司71.9%;药品检验所及药品监管部门34.8%;大专院校从教 11.4%;从事药物科研7.1%;其它6.7%。
3 讨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既要体现培养目标,又要体现专业特色。目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市场营销方向)课程设置其主干学科包括医药学、管理学和经济学,课程体系除思政课和公共课外,学位课程由6门医学基础课、7门专业基础课、11门专业课和11门选修课构成,基本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建议加大选修课的种类与数量的开设,例如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模拟商业计划书设计、课程实训等课程的设置,以扩大专业知识面,进一步体现“宽口径”的培养目标。
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我校教学大纲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理论课学时占84.9%,实践课学时占15.1%,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为1∶0.18,实践课的教学限于案例教学、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方法相对单一,今后实践教学的模式采取校内、校外以及校内外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成的校企互动实践教学方式,[2]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引导正确的就业理念,加大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有专家预测[3],未来3~5年,医药行业将提供10万个营销岗位。营销管理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熟悉和了解医药行业的特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从事药品销售、市场开发与推广等等[4]。
参考文献
1] 冯夏红,肖晗.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2):195-196.
[2] 张黎,于芳,娄鹏宇.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54-55.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专业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块;专业能力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一、专业描述
本文所指的市场营销专业特指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主要为16至18岁年龄段的学生。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为超市、连锁店、各类专卖店、便利店等商贸零售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素质的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人才。
专业能力:1.商品推销能力;2.顾客沟通能力;3.客户管理能力;4.卖场布置与商品陈列能力;5.手绘POP能力;6.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7.商务文案写作能力;8.商品采购与商贸谈判能力;9.营销策划能力;10.销售管理能力;11.销售团队建设能力;12.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与企业管理能力;13.营销案例分析能力与营销手段组合应用能力。
就业方向:1超市、连锁专卖店店员;2超市、连锁店管理人员、店长等;3商贸企业业务员、业务经理;4市场调查公司业务员、业务经理;5销售公司业务员、业务经理。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围绕专业培养能力来进行,根据如前所述的十二项营销专业能力相对应设置的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十门等:
店铺业务、营销基础、营销实训室实训、销售实务、客户管理、商务文案写作、企业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商务谈判合同实操等。
各专业课程对应教学主要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如表1:
(一)各专业能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可以把这些专业能力分为为直观动手能力类别和系统思考类别。前者包括:1.商品推销能力;2.顾客沟通能力;3.客户管理能力;4.卖场布置与商品陈列能力;5.手绘POP能力;6.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7.商务文案写作能力;8.商品采购与商贸谈判能力。后者包括9.营销策划能力;10.销售管理能力;11.销售团队建设能力;12.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与企业管理能力;13.营销案例分析能力与营销手段组合应用能力。
也可以根据能力培养的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难、很难三个层次。
容易的有:1.商品推销能力;2.顾客沟通能力;3.客户管理能力;4.卖场布置与商品陈列能力;5.手绘POP能力。较难的有:6.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7.商务文案写作能力;8.商品采购与商贸谈判能力;9.营销策划能力。很难的有;10.销售管理能力;11.销售团队建设能力;12.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与企业管理能力;13.营销案例分析能力与营销手段组合应用能力。
(二)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各专业课程分别有侧重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见表1;课程学习先后的安排就根据能力培养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安排顺序可见表1。在第一学期学习《店铺业务》和《营销基础》,第二学期学习《销售实务》《客户管理》《商务文案写作》, 第三学期学习《企业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商务谈判合同实操》,第四学期学习《营销战略》《员工管理》《网店创业》《沟通与团队管理》。
科任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可能会遇到讲授知识点的重复,这时候老师应该注意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如《销售实务》和《客户管理》这两门课,讲授的时候都必然会触及到顾客沟通,讲授《销售实务》 时应侧重培训学生顾客异议的处理技巧,而讲授《客户管理》时应主要培训学生对于顾客需求的了解、顾客心理活动变化的把握等。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每门课程都有自己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侧重,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把课程之间分裂开来,要把营销能力的培养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主张运用任务引领式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应用到好几个能力和好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营销策划》的课程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某超市举办6周年店庆促销活动的任务后。学生要完成此任务,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然后拟出促销方案、进行促销活动预算、最后总结促销效果。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运用到营销手段的组合、市场调查的能力、团队的分工协作、促销文案的撰写等等。科任老师应能先预见到这些问题,提醒学生并预备好相应的营销案例或者材料,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对学生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所掌握的知识和表现出的技能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成绩的认定。
三、专业课程教学如何实现相应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表1我们可清晰看到各专业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相对应的关系,但是困难之处在于科任老师如何才能在课程教学中实现相应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经过我校多年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学校要运用专项实训建设经费为学生建立一个专业的营销实训平台,形式可以是实训超市、实训专卖店、实训便利店等,也可以是校企合作的形式。如我校建立的营销实训室,它是在营销专业老师指导安排下,营销专业学生具体实操进行运营的实体超市。既要实现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展开,同时也要求实现整体的经济效益。在为学校师生提供日常商品销售服务的同时,学生也通过系列营销工作和营销活动培养出相关的营销专业能力。营销实训室下设销售部、采购部、仓管部、策划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网络部等八个营销职能部门,每个部门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制定出相关的工作职责和技能标准,进入营销实训室的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流水作业,在每个工作岗位的学习工作考核合格后再轮换其它岗位,专业老师对学生在各个岗位的工作学习结合相关的专业课程给出成绩的评定和学分的换算。最后汇总成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这个环节的关键点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然后对接营销实训室各工作岗位的实习工作经历。比如《店铺业务》课程中的商品陈列内容,科任老师在讲授完商品陈列的专业知识后,布置学生到营销超市的理货工作岗位上做2天的商品陈列工作,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来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老师再根据他的工作成绩和表现进行成绩评价和学分认定。这样就实现了专业教学内容和实习工作的结合。我们要求各科任老师都要把自己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营销实训工作实现有效的结合。
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与营销实训超市对应的工作岗位和职能见表2:
第二,要十分重视教材的选用与教学材料库的准备。学校组织营销专业老师针对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要精选教材,最好是组织老师联系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教材。我校在2007-2009年组织编写了市场营销系列教材,并已经交付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营销专业教材体系。
除了精选教材外,整个营销团队的老师还要负责搜集整理营销专业学习的材料(如案例、学生课业、各种表格、策划书、总结等等)。材料的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主要是来源于社会上商贸企业实际上应用的营销资料,这方面资料的搜集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校企合作和企业公开的资料可搜集到一大部分。其次是历年学生所做的课业,科任老师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和典型案例充实到教学材料库中。
第三,要做好营销各项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与学分的考核工作。学校在制定营销各项专业能力的标准时,先要深入到商贸企业尤其是超市连锁专卖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到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各个具体的营销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根据这些了解到的信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能力标准。我校先后深入到东莞大新商贸公司、东莞嘉荣百货公司、沃尔玛好又多连锁超市等企业进行考察。
现试行的能力标准见表3:
四、结语
市场营销专业是讲求应用性与实战性的专业,但目前在国内多数院校开办的市场营销专业都偏重于理论教学,这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符,更与市场营销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不符,造成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跟社会上的商贸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中等职业教育出来的营销专业学生实操技能较差,应用能力不强,直接导致就业的严峻形势,市场营销专业日渐萎缩。然而,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却日益扩大。巨大的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应之间的矛盾显现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朝着体现职业岗位性与实践应用能力相融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剑锋.团队与个人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0.
[2]樊福生.店铺经营实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0.
[3]钟淑云.销售业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
[4]邬金涛.客户关系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杨小芳.关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06).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宁波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获得的有关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职业素养 提升途径
一、前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社会化教育阶段,在教育理念、教育价值、教育方法等诸多方面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促进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与社会接轨,将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考量点,将提升人才的职业素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伴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专业目标随着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的改革和发展,由过去重视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和重视能力培养方面转变。[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宁波中学、效实中学、镇海中学、鄞州中学等15所宁波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以及宁波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及体育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分别设计《中小学体育教师素养现状与提升调查问卷》(A类问卷)、《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调查问卷》(B类问卷)等2份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发放,共计发放A类问卷200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178份,发放B类问卷50份,有效回收问卷48份。
三、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专业知识素养方面
根据在职体育教师的知识素养掌握情况,我们得出体育教师在大学期间掌握就较全面的有:体育专项技能知识、体育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科学人文知识、体育相关法律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其他(医学保健)。而掌握欠缺的有:普通文化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科学人文知识、体育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体育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体育专项技能知识。
(二)能力素养方面
对在职体育教师的能力素养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同样选择了问卷调查法,根据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分成四个大类:教师的一般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与创造性能力,在此基础上选取了40个能力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指标采用了非常全面、比较全面、一般、比较不全面、非常不全面,将各个选项的选择率进行整合得出结果如下:
根据表1得出:在职体育教师认为自身能力方面掌握情况比较分散,从搜集回来的资料中整理的出,科研与创造性能力中的教学科研能力、教材、教学对象分析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这四个能力占着比较大的比重,在职体育教师认为掌握不全面。调查反映,各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大多数基本素质较好,能上课但不会写教案;能够示范但说不出其要领;能够认真工作但不善于总结,致使小学体育课枯燥乏味不适合学生的特点,不能很好的完成《体育与健康课大纲》的要求并且宝贵的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
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养现状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知识素养现状
分析表2可以得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中着重掌握体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且掌握良好,体育技术学科知识包括:球类知识、田径类知识、健美学知识、运动训练知识、体育游戏知识、体育锻炼方法知识、体操类知识、野外活动类知识等,该专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主学知识还是以球类与田径类为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培养模式创新方面不够,学生的认知意识仍然停留在过去,对于社会的极速发展没有太大的敏感性,没有要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迹象。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素养现状
分析表3得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大学期间的能力学习,普遍存在认知不清,迷茫的现象,选择掌握的能力极为分散,基本上每个能力都会去涉及性的学一点,由此反映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什么知识能力都学一点,但都不能做到精,这样就难以为自己的未来定位,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能力素养结构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他们掌握全面比重最大的能力为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分别占了63%的比例,而在在职体育教师的能力素养结构中,他们着重掌握的能力为准确优美示范能力与教师间的合作能力。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分析
1.基础教育知识与基础学科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心理学知识、语文知识、英语知识的掌握,掌握全面的比例极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知识素养上面存在的明显问题。在知识方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体育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体育专项技能知识方面的知识掌握的比较欠缺,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学、体育评价、运动解剖学、运动选材、体育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康复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对这些知识的学习要认真,深入,掌握要扎实、充分。
2.一般能力的掌握仍不够全面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一般能力的学习上掌握较全面,且比重占的比较大的能力主要为自我反思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学习,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中习得的,从在职体育教师的能力素养结构中分析得出,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能力与教师间的合作能力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体教专业的学生在这一能力方面的掌握,还是可以算比较全面的,但从表中信息的得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自身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及敏感性仍不够全面,没有很好的认知意识。
五、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情感培养
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通过开展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定期研讨等途径,开展体育教师职业荣誉教育,增强学生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增加观摩和见习机会,使学生加深对体育教师职业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为职业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训练
要提升体育教师职业素养,首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态度训练,真正出色的体育教师应该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对自己讲从事的教师职业充满热情,有刻苦专研的能力,正确的专业态度是从事职业的前提。其次,应加强知识训练,体育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高低的标志。第三,应加强专业技能、素质训练,不仅是体育专项技能,还应包括课堂教学组织技能、业余训练活动组织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技能、个人品质等方面,各项技能的提升有助于更好适应体育教师这一职业。
(三)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比例,增强实践教学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各项职业素养与体育教师岗位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效能感不高。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胜任体育教师职业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适当调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在增加教育课程门类、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整合教育课程内容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利用课程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加强教育见习与观摩,加强体育教师职前实践性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合格体育教师的培养,同时也为其职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