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质教育的核心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策略;思考

网络和计算机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现代管理模式的认可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了他们职业的工作态度与量效的结果,使得众多教育工作者,对会计人员的培养与教育理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主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团队精神受到重视,二是职业品质越来越重要,三是业务素质由量的概念向质的内涵过度,四是独立与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近年的调查和研究,特别是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我们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养,必须突出新的对策,必须注重对人的教育与培养,必须实现教育理念与数量的根本转变,以适应现代社会、城乡经济一体化、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1.会计从业人员的团队精神,应成为会计人员教育培养的重要要素之一

现代社会,往往对会计从业人员存有片面认识,就是认为会计就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只要做好记账、归纳、资金管理与谋化、固定资产理顺与科学管理、对企业或者单位的预算做出科学预测、当好领导的贤内助就可以了,无须强化什么团队精神培养等等,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是脱离生产要求、片面追求职业个性化的一种错误认识,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之一。

众所周知,团队具有三个必要的条件与特点,这就是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型,而自主性起着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团队乃至团队的成员,没有自主性,其这个集体或者组织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合作,没有有效的合作,就无法谈何什么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科学开发和综合的创业、敬业精神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主性在团队组织活动,特别是团队精神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对会计从业人员要加强团队精神的教育与培养,要通过专题讲座、专业知识的学习、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带领从业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参观与学习先进的会计管理经验等,强化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团队精神教育与培养,以实现会计团队精神的深层次贯彻,这样,当会计从业人员参与社会各个职能部门的会计工作时,一方面通过个体的感召影响,带领其它从业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会计管理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使得会计从业人员能够积极融合于管理团队,实现管理的有序、严格、科学与制度化。

我国是一个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且占生产主体的国家,也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就业与工作的主要阵地,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团队精神教育与培养,对于合理应用会计人员、抑制企业内资金流失、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全面贯彻落实、诚信经营与管理、扩大企业资本运营、创新企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应从我做起

近年来,随着生产、经营和社会环境的优化,虽然会计从业人员的犯罪率逐年下降,但由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原因,贪污腐化、挪用占用资金、非法私设小金库、变相偷税和漏税等现象时有发生,或多或少地与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水平有关,严重影响到社会诚信经营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因此,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育与培养,应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越,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赋予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新的内涵。

首先,学校会计专业,要通过专业的教学和实习教学,结合案例教学,加强对会计学生的综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诚信做人、公平做事、优质服务的理念;其次,各级会计管理机构和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再教育,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专家进企业、领导定期巡查、部门把关审计等有效手段,促进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第三,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工作流动体制和定期审制度,通过工作方式和模式的转换,达到教育、培养与抑制的作用,使职业道德教育全面得到实现;第四,建立企业内部资金公共积累与消费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审计和发展的主体环节,制约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促进会计从业人员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

3.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应注重从量的教育与培养向质的内涵过度

目前,通过我们的市场调查,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大都从量上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与奖励,注重工作量的大小而忽视了对质有要求。其实企业内部、机关单位中,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不仅仅体现在量上,即资金流动、账目多少、工作时间长短和管理范围的大小,应注重发挥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优势,引导他们向质量效益方向发展,比如,资金管理的积累、资金的合理利用、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诚信意识和水平的优劣、参与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对重大资金使用与管理的效果等等,都要做到综合考核,这样,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管理与工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随着多元化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已经从单一的会计专业向综合能力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会计人员不仅仅是会管理账目、进行资金划拔、做好预算与支出计划等,还要参与企业的内部管理,重要的是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服务于企业生产、建设、流通等需要,从这个层面上讲,其质的教育与培养意义深远。

4.强化对会计从业人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做到:积极创设环境,让他们参与企业管理;积极开发管理渠道,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引导他们,努力再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积极协调上级管理部门,促进立体监督作用的发挥。

总之,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应从我做起,从企业内部做起,从学校教育做起,从优化环境做起,以实现高效的会计管理新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指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职业人”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具备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其次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素质。需要具备其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一定的人文素质,如将此视为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的深化,可归结为职业素质教育。而目前教育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不同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本文将各观点与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辨析

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从19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表述达50多种。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对教育质量非常不满,发出了“国家处于危险中”的呼声,因而“回归基础”的呼声高涨。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等的训练,许多学校将英文写作、数理统计、自然科学、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视为学校教育基本要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左右哈佛学校发表的《哈佛大学关于核心课程的报告》开启了核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标志和特征的新时代。以核心课程取代原有通识教育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涉及文理学院六个领域。包括文艺领域、史学领域、社会领域与哲学分析、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道德思考领域。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毕竟不同。通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关注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它是包括文化、道德、情感、体力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更多在培养一个公民;而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特定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具体操作目标入手解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素质教育包括了通识教育中的内容,同时专业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humanism education)辨析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并促使其内化的教育活动。其中人文知识及方法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的外化。

杨叔子院士认为:“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之本”。可见,人文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内化、积淀,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落脚点都在人身上,但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还蕴含着其它诸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文化素质教育(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辨析

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化知识是指经过各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得到的种种具体知识;而文化素质则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识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见,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涵盖了人文和科学素质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单纯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广。

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把文化素质单独提出,旨在培养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涵盖了人文素质培养,还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

四、职业素质教育(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ducation)辨析

素质教育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的讲话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基础教育不能单纯办成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叶澜(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宗旨,处于一切教育活动之魂的地位,而不是一个规定化的教育活动的模式。在教育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严格上讲,素质教育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

素质教育在每个教育阶段应有所不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提出职业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只零散于各期刊中,多数从探讨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较缺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的探讨。对于职业素质的构成,有一定分歧。孙晓霞(2008)提出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宫玉杰(2007)认为除上述四项外,应将业务素质也涵盖其中;吉飞(2009)则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更有学者将职业素质进一步细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素质、适应素质、创新素质等(周光宇,2009)。职业素质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不同,故对其构成有不同认识。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虽然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有所不同,但仍是具有共性的。本文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5个方面。

     第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陈和(2007)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从职业理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5个方面实现。职业素质教育要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含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杨东进,2008)。黄三平(2008)从校园文化角度提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目前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形式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职业素质养成是以知识为基础,课程教学仍应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设计是重点,但不能忽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否则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位。

五、结论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技术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不仅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且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品质的培养,即重视培养技术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从目前我国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职场中为人处事和如何思维,但是现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很难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提倡职业技术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才能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american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report.1998.

[3]杨叔子.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j].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讯,1999(3-4).

[4]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1).

[6]孙晓霞.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7]宫玉杰.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8]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8).

[9]周光宇.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10]陈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11]杨东进.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范文第3篇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就需要广大教师关注其重要性,想办法如何进行开展下去.新课标的不断推行,教学越来越多地关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以及能力发展,最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贯彻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使素质教学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讲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作用,最后讲述了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数学;课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社会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逐渐地出现,如果只是重视分数而不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很难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学校尝试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作为根本的,注重开发智慧的潜能,同时也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育方面,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实践也证明了素质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以及培养各个领域的人才.数学也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的素质低,就会制约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的教学当中,使数学的教学能力提高为学生整体服务.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是注重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因此,老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乎“教”,而是在于指导学生“学”,让学生在学当中慢慢地成长,当学生的求知欲望慢慢地强大,就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创造知识,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拓宽和加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学知识,学生只有在独立自由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培养起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强调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对学科内容讲解的同时,老师可以列举出中国古今中外著名的数学成就和优秀的学生成功案例,从而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例如: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再加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世界观形成.

2.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才定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标准,使每一名学生在每节数学课上能够有所收获,从而可以实现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集体进步.例如: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是按照20%,60%,20%的比例,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座位的合理安排和学习小组的合理分组,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相互学习和进步;其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最终达到整体学生的成绩提升.

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构成具有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作为教学科目的初中数学着眼点在于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所规定的任务,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并培养技能、发展能力.例如:《数学课程标准》上规定学生要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是构成学生初中数学智育素质的最基本的部分;另外一个方面,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一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数学老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精心施教,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可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数学课堂以经不仅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课堂,更是学生获取快乐和享受成功的地方,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并不是在短暂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完成的,它具有迫切性、长期性以及艰巨性,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作者:朱妍 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参考文献】

[1]侯永沛.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术论坛,2014(14):219-219.

[2]戚汝增.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岱宗学刊,2000(3):88-88.

[3]傅玉乾.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之我见[J].教育科学,2013(6):67-67.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本质;德育教育;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60-02

教育是育人的根本,传统的教育发展形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然而,素质教育的产生正是顺应社会大环境的趋势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目的,然而,素质教育的开展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为了让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有更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德育教育有其自身的重要性。

一、认清当下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

在当下,素质教育正在各个中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素质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中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和创新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人才的需要,从而,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可以更好地弥补这一方面的缺点。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自己发挥的空间,它注重的是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是,当下素质教育的开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在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全面地、认真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开展,然而,德育教育却是孕育其中的重要部分。

二、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工作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所以要想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第一,在软件环境方面要使是教师工作者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第二,在硬件环境方面要为学生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好的硬件设备。然而,在当下所处的教育环境下这两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软件环境方面是一些老师没有经过一些相关专业的培训,再就是在硬件条件方面没有为中学生专门设置的设施。所以面对当下的德育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学校在老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加强培养,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只有这样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软硬件条件才能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三、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变原有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

中学生始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实现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突破,从学生的本身出发进行切身教育。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中老师知识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言传身教,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一种固有的学习模式,这样学生在个人的德育素质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仍有很大的欠缺。面对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同时,也使得素质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展,促进了社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四、认识到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德育教育的真正核心是要对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引,对学生的个人能力、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能够有更好的提高,让他们能够在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教育环境进行改善,还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学校的教育环境能够更好地改善,因此,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处在核心重要的位置,必须正确认识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五、实时推行课程的改革,更好地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

面对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课程方面必须要做出实时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在学科课程方面要对中学生的学科进行实时的改变,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上能够浅显易懂而且能够更符合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其次,在环境课程方面要对学生本身的德育进行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德育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环境,才能让学生能够实时实地地得到更好的教育。最后,要加强德育教育中的活动课程的改革,这就需要学校及老师和家长能够有很好的配合,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实现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合到社区环境、社会环境中去,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中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结语:

本文通过论述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发展,素质教育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素质教育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创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这就需要学校、老师以及家庭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素质教育的核心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 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朱卫芳(1974- ),女,河北大名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柏平(1963- ),女,山东临清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律。(河北 邯郸 056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邯郸市社科规划课题“邯郸建设背景下创新型英语实用人才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5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75-02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显严重。企业对招聘对象的要求更加苛刻,主要查看学生是否有实践创新能力,是否有工作经验,能否很快实现职位对接等。因此,正确定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系,寻求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核心课题。

一、高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及相互关系

现代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素质教育是我国实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身心潜能和个性发展。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素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创新教育又被提上了日程。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对当代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责任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实践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全面素质发展包括创新素质,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升。所以说,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两者是一致的。高职院校要积极顺应时代需要,结合实际全面开展素质教育,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二、高职素质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困惑

1.体现“能力为本,素质为魂”的教育理念。我国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发展教育。高职教育必须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体现“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理念。高职素质教育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到素质教育过程中,使“创新”成为一种思维习惯,成为大学生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少高职院校只重视职业能力的训练、忽视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不能适应培养目标需要,影响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和发展。高职院校应注重 “能力为本”的同时,体现“素质为魂”的理念,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这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也是时展和社会的需求。

2.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整个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只针对极少数优秀生,也不是只针对某个教学环节。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生活和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的任务,应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堂和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公共基础课堂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和宣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阶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知识储备,适当增加部分专业课程和前沿学科课程,为参加创新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三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创新实践,确定选题开展研究,并完成相应的研究活动。

3.高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是许多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之一,高职院校当然也可以培养创新人才。但创新人才是在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高校所确定的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只能是一个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预期目标。高职院校预期目标应该是培养基层创新人才,即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服务、精神生产和文化传播一线工作人员,其价值体现在企业技术改良、工艺改进、文化知识物化等过程中,创造基层文化与精神财富,改良局部社会风气等。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重点不应是创新人才的选拔,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不同潜质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成长的空间和机会,最终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成为推动社会科学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主要力量。

三、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