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校园文化建设

智慧校园文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校园文化建设

智慧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高中生思想品德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这对于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高中的校园文化

我们通常所指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所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的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自成立起就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一个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一高中的校园文化可以用“和谐和美,明德正道”来概括。这样的校园文化强化了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社会奋斗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后备力量的高中生,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和谐校园教育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锻造人生梦想。

2.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健康成长

战国时期的荀况在《荀子劝学》中说过:“居必择乡,游必就士。”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不仅仅靠知识的培养,更需要在环境中不断地熏陶和适应。高中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积极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不断建设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有效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逐步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切实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多角度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1.打造高雅环境文化,让核心价值观融入一高的物质文化建设中

切实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标志性文化建筑建设中,在校园建筑和景观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一高中校园建设中,我们在校园的建筑上做好了文章。给校园各建筑楼的命名都体现了我们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如明正楼和学思楼主体教学楼,明正楼取义“明德正道、明德修身行正道”;学思楼取义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诫我们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如实验楼和学生社团活动楼――知行楼,取义为“知行合一”思想。如男、女生寝室楼――鼎信楼和秀蕙楼,鼎信取义为一言九鼎讲信誉;秀蕙取义为秀外慧中、心地纯洁与性格高雅,弘扬优秀女子的品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每一处都在提醒他们做一个明德正道的有为青年,强化了爱国意识。

2.孕育鲜明的理念文化,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一高的精神文化建设中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核心,是学校的灵魂。具体体现在办学观念和走廊文化之中。一高中的办学观念中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校训是“思敏行一,德馨才高”;校风是和谐和美,悦己悦人,大爱无痕,大教化一;学风是合作探究,自主感悟;育人观念是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未来比现在更重要;办学方略是明德正道,以德立校,以道育人。又如走廊文化中的标语: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学好靠信心,求教靠虚心,探求靠专心,长进靠恒心;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让一高中的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形成科学的管理文化,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一高的制度建设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学校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既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职能,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高中在制度建设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使之成为校园师生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如教师百字誓词――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将永存幸福从教之心,振兴民族之志,用智慧启迪学生,用情感滋养学生,用人格陶冶学生。我要始终具备与工作相称的能力,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超越自我。让价值体现在学生华硕的成长里,让成就熔铸在学生辉煌的人生中。又如学生百字誓词――学做“有些人”,健体魄,树信心;学做“文明人”,端仪表,正言行;学做“知识人”,阅百卷,道文理;学做“职业人”,尽职责,敢创新;学做“家庭人”,知孝悌,重亲情;学做“社会人”,讲诚信,施友善;学做“国家人”,明使命,强信念;学做“世界人”,展气节,纳百川。青春为证:我要做真正“一高人”。这里明确了一高的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准则,增强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师生思想的坐标和心灵的归宿。

以“和谐和美”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教育中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着长远而至关重要的作用。今日的一高校园文化建设也已经发挥了它的育人功能,它使学生形成了对学习、追求上进的动力和对家庭、母校、社会和祖国的责任感,相信我们培育的学生一定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贡献。

智慧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职能发挥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17-02

College Library Functions in Constructing Harmony Campus Culture//Wan Shuye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y campus culture in all kinds of school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uide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one of his guarantee of teaching quality, which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ie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to fulfill the functions of libra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y campus from different angles.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university library; functions of play

Author’s address Library of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xian, Gansu, China 742500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成为时展的迫切要求。高校更应走在时代的前列,迎合时展的需求,把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作为目前的主要目标。只有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教学工作才会有大的起色和收到真正的实效,所承接的培养对象也才会从根本上全面提升素质。那么,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如何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它的职能,将是高校图书馆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的重要议题。

1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时代意义

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它肩负着国家与民族兴盛强大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曾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那么,高校要完成培养优秀人才,教育强国的重任,首先要构建一个优良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它能彰显师生员工的情感道德、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它往往直接反映在教学、科研、图书馆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准则、校容校貌,以至具体到师生员工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足可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同时能够唤起学生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培养出能肩负起时代重任的有用于国家建设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总之,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气息,可以是这所高校的精神标志,更能体现出这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层次。

2 如何使图书馆职能最大化和最优化

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由于它们的服务对象等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别。高校图书馆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直接的成因关系,是高校集学术型和服务型于一体的双重机构,它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一所高校的图书馆发挥其最大化、最优化的职能,直接关系到这所学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就办不成一流的大学。”

2.1 营造和谐温馨的读书育人环境,倡导健康快乐的读书风气

高校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服务育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知识的巩固,科研课题的开展及学术交流的进行,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图书馆作为空间场所和内在纽带展开的。学生是图书馆资源的利用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特长在学习中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实现高尚人格的升华,从而开拓思路,发现问题,深入研究,获得知识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以及文献信息储存方面,起着引领和核心作用。图书馆存储的文献信息,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淀,如何用这些营养丰富的成果去武装教育培养对象,并使其充分体现出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氛?图书馆首先在自身建设方面注重营造一个高雅、温馨、宽松、愉悦的读书环境,它将会对读者起到潜在的文雅的教育作用。例如,洁净的卫生环境、随处明确温馨的提示,馆员文明礼貌的举止用语以及使用便利的纸笔、提供的饮水设施等,使大学生从心灵深处对文化产生向往感和崇敬感。在读书引导方面应极力推荐那些经典文化、高雅文化和具有强烈时代变革的重要文献,大力提倡健康读书,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快乐读书,从读书中寻得幸福与快乐。只有营造出这样的读书环境与氛围,高校的图书馆才会真正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彰显人文精神,才能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心理情感与人格,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2.2 提高服务效率,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所高校的图书馆,在明确自己的职能,确定自己的品位,完善应有的硬件设施之后,就要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方面不断地改进和提升,使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和最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提供其不可替代的丰厚的精神能源。这里就存在一个如何提升服务这项软实力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如何让图书馆全体从业人员,从思想认识、专业素质到业务精熟等方面都能跟上发展的步伐和运行的需要。软实力是一个图书馆的潜质内因素,它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去改进和不断完善的重要工程。

提高软实力可从4个方面着手实施:首先要提高馆员的思想认识,端正馆员的服务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使“馆、管、读”关系融洽,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加强岗位业务培训,提升全面素质,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定出高效的服务指标,促进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努力,自我完善;再次,要拓宽视野,寻找途径,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学习,在人员宽松的条件下,可轮流派出馆员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专业研讨会等,开阔馆员的眼界,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与此同时也提升本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最后,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培养全体馆员勤学习、好钻研的学术精神,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只有全体馆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根本的提高,图书馆高效率的优质服务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2.3 让读书成为大学生不可缺失的校园生活

在电脑完全普及的今天,网络游戏五花八门,庸俗文化近乎泛滥,甚至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充斥于一切电子阅览的终端,使很多青少年迷失了人生方向,混淆了价值观念,而能够静下来认真读书并读好书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象已成为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也引起有关专家的担忧和一再的呼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正是立足于改变这一现象为出发点。首先在培养青少年的学校这个大本营中实施人文重塑,扭转价值错位。因此,引导大学生去读书,如何培养大学生热爱读书、读好书,并让读书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构成,高校图书馆肩负着最直接的重大使命。

可以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实质就是大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只有在大学生中普遍形成我爱读书的热潮和把读书作为他们校园生活的时尚,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才是落到实处,高校才能培育出具备高素养、高品质的一代代人才,社会的大风气才会有望得到根本扭转。

3 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职能的补充与拓展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革,学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也跟随发展与变革而调整更新。那么,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在大方向、大原则稳定的前提下,也必须要顺应社会的需求,配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对馆藏结构和资源优化做出及时的补充和必要的拓展配置。

3.1 把握社会发展脉络与学校育人需求,及时补充文献信息资源

如何洞悉社会发展变革的潮流,如何领悟学校办学育人的整体方向,如何引领大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是一所高校图书馆应时刻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该馆的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学校相关的领导层的决策者,具备敏锐的思想与超前发展的意识,在获得第一手信息以及预测发展动向的实质和规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网络行业资源共享设备与体系,时刻分析和关注国内外文献信息发展的最新领域和动态,高效准确及时地补充空缺的文献信息资源,保持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最充实的“能量库”,使图书馆职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彰显出应有的活力与动能,从而为教书育人加力助阵,为弘扬民族文化推波助澜。

3.2 创新思路,拓展图书馆职能的多元性

高校图书馆所处环境与面对的读者群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特殊性,要使它在学校的教学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显著的作用,或使图书馆真正起到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功能,图书馆还应在保持已有的优良运行模式的前提下,大胆创新思路,广泛挖掘潜力,合理科学地拓展其职能空间,在服务模式、参与辅助教改、配合学校各项活动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等各种领域中,体现出多元性和灵动性。如在全校设立大学生读书会,开展读书感想座谈,择优刊发校报或图书馆自办的读书小刊物,定期举办“我爱读书”“读书与人生”等这类专题的读书感想演讲赛,并以经典书籍作为获奖者的奖品,鼓励和激发大学生的读书热情。在学校相关的教学改革中,可举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读书问卷调查,为教改提供相应的参阅数据。在应对如“非典”“甲流”以及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图书馆也应积极发挥其职能的特殊性,及时正确地推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阅读了解,使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能够保持沉着科学的健康心理,这对稳定学校在突发事件中的局面,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能起到很好的策应。

总之,高校图书馆自它诞生以来,服务职能是永远的主题,职能空间的拓展应该永远都存在一定的应变性、开发性和探索性,而对应拓展职能的原则是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要达到的目的,还是使图书馆在教学、育人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韩双梅.构建和谐图书馆,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4)

[2]杨扬.高校图书馆对校园文化之深远影响及建设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智慧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to analyze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measures for nurturing campus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in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by combining with the innovative practi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 in recent years.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文化;高职教育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campus cultur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23-02

0 引言

高职院校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如果没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就难以培养出优秀的高职学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为建设和谐高职校园,培育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地方高职校园文化起着引领作用。

坚持一个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高职学校要不断巩固思想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职工、教育学生。

确立一个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高职学校通过共同理想教育,使全体教职工把共同理想同各自的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同学生个人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集体和个人的发展目标。要善于运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以及群众的切身经验,进行生动的共同理想教育,采取各种形式,帮助青年学生逐步掌握的世界观,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懂得实现共同理想的困难和艰巨,树立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心,增强实现共同理想的本领。

弘扬两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职学校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让青年大学生担当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并积极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好本领,练好内功。

树立新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朱熹解释道:“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有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甚大。”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值得高职学校青年学生践行,并从平凡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地方高职院校是由以前几所大中专合并组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沿用中专阶段的一些经验或做法,或对中专阶段的一些好的经验作好系部校园文化进行拼接成学院校园文化,学院层面缺乏宏观设计。没有充分挖掘出地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中的职教元素和地方特色,没有充分彰显出地方区域文化优势,很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雷同。高职院校只有开展具有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职教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建立起个性化的、有竞争力的高职校园文化,才能彰显出职业教育和地方特色,才能真正促进高职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从哪里来?“特色”终究是外化的东西,必须找到“特色”的承载物。课题组认为,地方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紧密相关,地方高职院校职教特色的承载物是 “职教元素”和“地方元素”。如果要建设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就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彰显职教元素和地方特色。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地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地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和“渐次发展”的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渗透到高职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综合作用,并与各项具体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加强以下几个对接:

3.1 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对接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培育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要有主题,最好每月结合时政热点,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庆祝党的生日、庆国庆、一二九等关键时间节点,每月确定一二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精心策划,与学生的专业及思想贴近,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培育奋发向上、勤于学习、健康成才、报效祖国的良好风气;营造学生、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的核心价值教育氛围。若遇重大历史事件,适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如今年9月份我们学院就结合问题开展理国系列教育活动,10月份开展颂歌献给党,喜迎十活动,只有结合时政热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体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学院及系部党课、团课教育培训活动,培养青年大学生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团学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系统学习理解,起好正面引领示范作用。

3.2 校园文化与专业课程文化对接 在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中,我们注重与专业课程文化对接,通过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等方式举办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及社团活动,并充分展现职教元素,注意与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来开展。学院学生自发成立了10多个专业社团,较好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专业对接,如我院财经管理专业开展风云班级争霸赛,护理系开展国际妇士节,旅游专业开展现场导游讲解大赛,机电系开展机电技能大赛;学生团体中的笃志会计协会与用友软件公司共同开展会计文化节、投资咨询活动等,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E时代商务社开展网上开店,金融社开展网上模拟实战股票投资大赛,针灸推拿社团,利用周末在沫若广场免费为市民开展针灸推拿服务。学院及系部组织的寝室文化艺术节将文化请进寝室,使之超越单纯的竞赛,强化寝室间的联谊,把情感因素融入到文化活动中,这样既丰富了寝室文化生活,又培养了寝室同学的凝聚力。

3.3 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对接 高职院校开展的是职业性教育,所以其校园文化必须带有强烈的职业性特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加强与行业的联系,体现行业企业文化的特色。高职院校可以将体现行业特色的行业优良道德传统和行业规章制度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突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到企业参与顶岗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教学中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在校园中积极引进企业文化。财经管理系在举办“我的未来不是梦”大学生职场大赛,邀请了本地知名企业的总经理、人力资源主管等来担任主考官,根据学生现场表现决定是否录用,让在校学生真实感受到了企业的人才标准,也让学校教师零距离地体会了企业文化,推动了校企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财经管理系与乐山建设银行联合举办点钞大赛,在校学生与银行在职员工同台竞技,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感受企业文化,找到与企业员工的真实差距。机电系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创意大赛;护理系在512国际护士节模拟大赛中聘请了各大医院护士长为评委。

3.4 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对接 地方高职院校在整个地方文化系统中必须通过传承、研究、创新地方文化并引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学校要积极利用自身学术环境、思维活跃的师生、专业的研究优势来进行地方区域文化教育与研究,引领地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融合,已悄然成为开展科学研究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区域文化研究是地方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引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培养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我院成功组建乐山硅材料职教集团、新开办硅材料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专业、物联网应用工程、物流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农产品质量检测这些新专业,就是充分利用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和教学资源优势,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特色专业,以适应地方的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院在人才培养中根据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学校优势和地方实际,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在人才培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适时改革课程体系,将地方特色内容融入教学之中。旅游专业教学及实践中将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作为导游讲解内容和教学实践基地,我院硅材料实习工厂被乐山市科协授予“新能源科普教育基地”、“人体生命科学馆”为“乐山市科普教育基地”。在科研方面要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科研项目,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地域的自然、经济、文化特点,开展科研项目,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在加强地方区域文化研究的同时,寻求多种渠道将新文化、新知识向社会传播和辐射,实现对地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3.5 校园文化与新媒体对接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关键在创新,活动要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要,用好各类新媒体新技术,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取得实效。学院高度重视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运用,财经系出版了网络版《团情快讯》,通过网络传播院系团学工作动态;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出版了心理健康教育电子杂志,满足当代大学生时尚阅读习惯和获取资讯新途径需要;财经系在国庆歌咏比赛和班级风云争霸赛中开通腾讯微博,先后留言近2000余条,吸引了学生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新能源和护理系学生电视台坚持贴近学生,及时传播健康的校园文化,唱响了主旋律。随着学生无线网络用户的增多,部分辅导员也在相继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班级教育和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龚翠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智慧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一)楚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1.楚文化的概念

楚文化作为我国春秋时期文化的重要代表,起源于古老的华夏文明,也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延续。楚文化吸收借鉴了华夏文明和南蛮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挥着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借鉴,楚文化自身的风格更加突出,文化艺术成就显著。楚文化的文化性质源于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创造。楚文化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并独具风格。楚文化作为一整套文化系统,包括历史、文学、经济、科技、文艺、人文等重要方面。楚文化的发展和成熟是古代中国人民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的结果,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古代中国人民审美意识的发展。因此楚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之一。

2.楚文化的内涵

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内涵十分丰富。最杰出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楚文化是一种神秘想象力的象征。

楚文化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其中包含着中国人民最原始的崇拜。楚文化的神秘性正体现在古老的图腾艺术中,古代中国人民发挥想象力,将耕种和祖先的崇拜结合起来,创造了属于各个氏族的图腾文化。主要有凤凰、公鸡等图腾符号。通过图腾艺术传达人们祈福、祭祀等最原始的意识。楚文化丰富的想象空间还体现在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春秋时期我国的青铜器冶炼达到了顶峰,人们将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在纸质、青铜、陶器和漆器上,从而成就楚文化中绘画、青铜器、陶器和漆器的繁荣。

2.2科学技术的进步。

楚文化时期不仅人文艺术繁荣,相应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表现在数学和天文知识的新探索和新发现上,也表现在建筑和农业的发展上。春秋时期的建筑集中反映在都城的建设上,楚文化建筑地址的选择和建筑的布局设计已经逐渐成熟,楚文化的建筑都城已经集群化发展,不仅有了护城墙,也开始建造护城河,兼顾建筑美观、居住舒适和国家防御的功能。举世闻名的章华台就建筑在这个时期。楚文化时期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楚文化我国的南方和北方相互学习和借鉴,楚国融合了南北农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修筑水利工程来解决农田旱涝的问题,孙叔敖修筑的期思陂就是我国第一个水利工程。

2.3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文化艺术不仅是楚人智慧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的进步。青铜器是春秋时期出现,并在战国时期走向成熟,因此青铜器是楚文化艺术的集中代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和青铜铸造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楚国人民能够博采众长,结合焊接和铸造技术冶炼青铜器。同时还将自身的审美情趣和传统的装饰纹样结合起来,通过圆雕、浮雕和透雕的技法让我国的青铜器走向成熟。除此之外的制陶业、漆器、丝织刺绣、文学、音乐、绘画也彰显了楚文化的特色。

(二)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1.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应用现状

富含楚文化艺术精髓内质的湖北高校校园文化系统是中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应用楚文化的代表。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的应用现状还不容乐观。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指校园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行为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共同和谐发展。其中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都是静态的,而精神文明和行为文明却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动静结合,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碰撞的基础上,促进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但是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实际上楚文化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范围不广

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数量在逐年壮大,每个学校也有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地域性比较强,北方学校十分注重儒家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应用,南方特别是湖北的部分高等院校会结合地域文化适当的吸收和借鉴楚文化。因此总体而言楚文化在我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还很小,甚至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对楚文化并不熟悉。

1.2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是为了起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但是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为数不多的楚文化应用高等院校中,楚文化有的单单作为符号,被摆放在学校当中,学生缺乏对相关校园景观的了解,楚文化在校园中的文化认同度并不高。因此楚文化的传承作用完全不能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学生也没有从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中受到教育。以武汉大学为例,武汉大学的建筑应用了楚文化的建筑风格,学生只知校园美,却不懂得将这种楚文化的美传承。

2.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发展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2.1楚文化和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的融合。

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明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人文环境、校训等潜移默化的软件。这些都可以和楚文化结合。利用楚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古代楚国人民勤劳智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来教育影响高等院校的学生,让他们形成勤劳、创造、智慧的观念,将楚文化融合到高等院校的学校文化中,形成高等院校独具特色的文化软实力。

2.2楚文化和高等院校的物质文明的融合。

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明是指学校中的建筑、雕塑、教学设备、科研设备和基础设施。楚文化可以充分的和高等院校的物质文明融合,楚文化中的青铜器和漆器等手工艺作品可以作为学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加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利用楚文化中的绘画、文字、音乐符号来装饰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利用楚文化中的建筑成就来设计学校的教学楼,让楼宇更加具有文化气息,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硬件条件。

二、国内外高校在导入民族地方艺术特色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内外高校导入地方文化艺术特色的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高校在导入地方文化特色方面各有千秋,本文选取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典型代表进行研究。

1.中国高校在导入地方文化艺术特色方面的应用差距很大

有的高校能够将民族地方艺术特色完美的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相互融合。以江苏省的苏州大学为例,苏州大学校园不仅自然景观优美,民族文化气息浓厚,学生置身校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但是部分中国高校在校园的建设方面过分的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民族文化和地方文艺的教育渲染作用,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缺乏根基。不仅让民族地方文化艺术渐渐被学子淡忘,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岌岌可危。

2.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导入民族地方文化艺术应用方面存在着地方上的差别。

以山东高等院校为例,山东是孔孟之乡,因此山东文化中一直具有浓厚的儒家氛围,山东的高等院校在导入民族地方文化艺术应用方面多重视儒家思想的再现,在山东高等院校的校园中孔子雕像在校园中很常见,孔夫子在时时刻刻教育学子勤奋努力。但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高等院校的校园中多注重地方文化的发扬,还是以苏州为例,苏州校园中处处流露出古代吴国的文化气息,东吴文化盛行,学子在漫步校园的时候也仿佛回到古代和圣人对话。

3.国外高等院校在导入民族地方文化艺术应用上要略胜一筹。

国外的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将地域文化融合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经过长久的发展和融合,已经实现了民族地方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和谐相处,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富含魅力的校园文化。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的校园文化中不仅有美国的传统建筑等硬实力,也有美国传统文化等软实力,因此哈佛大学的校风一部分的贡献来自于美国的民族地方文化艺术的应用。

(二)湖北省高等院校建设楚文化艺术内涵的校园文化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湖北省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理所当然的应该承担起传播楚文化和发扬楚文化的责任,高校作为地区文化集中地,更加应该将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的融合。湖北省高等院校建设楚文化艺术内涵校园文化十分的迫切和必要。

1.湖北省高等院校校园建设中存在很大程度的文化失根现象

校园文化缺乏民族文化的渲染,而民族文化在重塑校园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民族文化也容易引起学子的共鸣。因此解决湖北省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失根现象,需要借鉴楚文化的优势,将楚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应用于校园,渲染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将楚文化的理念传播给学子,引起学子的共鸣。

2.楚文化的传承本身遭遇危机

楚文化发源于湖北省,但是人们目前对楚文化的认同感并不高,只是简单的知道楚国的青铜器和漆器等文物,对楚文化的内质并不清楚,湖北省的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有义务将楚文化艺术内涵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既让楚文化得以发扬,有让校园文化得以鲜活。

3.湖北省高校建设楚文化艺术内涵的校园文化是创新发展的需要

湖北省高校的学校建设需要创新,楚文化要想在时代的潮流中继续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因此湖北省高校建设楚文化艺术内涵的校园十分必要。

三、结语

智慧校园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深度上有突破,在广度上有拓展,并呈现出多格局、多形式的新局面,总体呈现出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由于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等因素,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出现了文化价值取向偏失、投入力度不足、流于形式等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促进大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目标意义重大。新时期,如何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文化要求、紧跟时展潮流、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途径,是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新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

“文化”一词源自于拉丁文culture。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在汉语系统中,文化属精神领域范畴,指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性。随着时空变换,现在“文化”已有200多种解释。结合我国国情,《辞海》的定义比较权威:“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二)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彰显社会先进文化主导地位,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校园历史为文化底蕴,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创造、形成。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时空,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创造的精神思想、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其存在形态有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活动文化等。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创造先进的文化成果、塑造人才和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因此,先进的校园文化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反映时代潮流发展主题与精神,二是符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是师生员工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上讲,此原则也是衡量校园文化是否先进的标准。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导向性

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校园文化适应时展要求,规范、引导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一方面,先进的校园文化,在内容上紧跟时展潮流,反映时代主题和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另一方面,先进的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精神和共同理想信念的正能量,规范和引导青年学生的思想舆论、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促进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有利于增强校园文化的内在凝聚作用,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有形与无形并存,“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渗透,个人行为与群体活动交织,继承优秀传统与开拓时代新风并重,其显现出的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崇高性等鲜明特性,强烈吸引广大师生员工自觉参与,并凝练成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和行为规范。

在文化吸引和文化活动实践中,教职工培育和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学生充满热情,奋发向上,逐渐成熟。通过文化的吸引、践行、激励,师生员工凝聚成校园文化的积极主体,形成教职工乐教乐业,学生乐学的良好文化氛围。

(三)有利于继承历史和创新发展文化

高校本身是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高校拥有具有文化创造精神与能力的人,广大师生价值取向的先进性、校园规划的时代性、管理制度的优越性、教育方针的科学性都成为高校传承和创新知识与文化的重要条件。同时,高校是各种文化和社会思潮的“集散地”,不同文化与思潮之间的接触、渗透、激烈碰撞,也为校园文化的创新提供了要素上的保证。高校的诸多特性决定了吸收不同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扬弃式的选择和吸收的过程,也是一个继承和发扬的过程,既是一个理性的批判与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与创新。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新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得思想价值保障。衡量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首先应看其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其立足点、出发点,还是其培育人才的目标,都应遵循“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1、高校领导层,尤其是办学者,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掌舵人,更应坚持“以人为本”新理念。领导层、办学者的思想、理念及其人格内涵与魅力,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其精神面貌决定着校园文化的面貌。同时,领导层、办学者对学校的定位,培养目标的选择与确定,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在表现。领导层、办学者的主张引领着校园文化方向,其重视程度也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2、注重校园文化“三要素”协调发展,科学系统地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构成要素包括校园物态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统一于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因此,注重“三要素”协调发展,不能厚此薄彼,也不可只“一手抓”。事实上,建设先进的系统的校园文化,必须抓好“三要素”建设。只有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三要素”,高校校园文化才能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要使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规模建设、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学科建设等统筹兼顾,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发展目标和措施,形成校园文化传统与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要把校园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纳入到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培养计划之中,使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于师生发展的要求。

(二)积极培育校园文化精神

校园文化精神是学校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教育观念和精神氛围等方面的结合和结晶,也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培育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和最高目标。然而,校园文化精神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形成,它是长期凝练的结果。因此要形成师生员工认同的先进校园文化精神,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育和引导。

1、塑造精神品质,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以校训、校风、校标等重要标识为载体,以丰富内涵、培育品牌、打造精品、提高品位为重点,大力开展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着力培育、建设体现历史底蕴、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文化精神,构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塑造师生员工的精神品格;用优良校风引领校园风尚,激发师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

2、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凝练校园文化特色。以促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为目标,用“尊敬学术、尊崇学者、尊重学生”的理念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倡导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潜心教学和科研的学术氛围。以挖掘校史资源,发掘学校独特的价值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评选工作,推动校园文化精神的提炼,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主导作用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过程,实质上是创造校园文化,造就凝练校园文化特色与精神的过程,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师作为向学生传播知识,增长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的主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政治教育、道德规范和心理辅导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其“学高”、“身正”,独有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学习与进步的典型榜样。

固然,教师是学生的领航者、引路人,但不是学生的“保姆”,不可能事事关心学生,时时帮助学生。学生也应自主、自立、自尊、自重,自由发展。因此,现代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思想、教学手段与方法,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学习、探讨的关系,在保证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逐渐实现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形成校园文化的过程。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文化育人、精神育人,促进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其创造文化和传承文化的主体能动性贯穿于高校校园文化互动过程始终。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尊重学生的自由、文化意愿和要求,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慧、意志与能力以及个性发展。

1、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创造校园文化。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其体现出来的激情、智慧、勇气和进取精神,一方面有利于激活、创新和创造着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归属感,同时也可消除“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隔阂,实现学生与教师以及整个学校环境的平等民主和良性互动。

2、学生通过发展自己传承校园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思想与学习都逐渐成熟,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能够自觉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学生不断发展和晚上自我的过程,实际也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的过程。这种文化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

(五)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放置到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校园文化是相对独立的文化,但不是隔绝于社会文化之外的文化。其植根于校园,也从社会文化中吸取养分,其引领社会文化,社会文化业对其具有导引作用。既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又与其他文化密切相关。可见,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在不断地相互影响中,引导着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因此,处理好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文化背景与前提条件。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要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体现时代文化的精神特质,紧跟文化发展趋势,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主题与精神。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表现为个体与群体,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之间的接触、交流、碰撞与升华。但归根结底,是通过个体交往的行为文化来实现。因此,校园文化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引领作用,首先还是要培养具有先进文化的个体,加强先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最终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英]泰勒著. 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2]夏征农.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