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语文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语文 古典诗文 经典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流的能力,但更重要的,还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以此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因其重要性,而贯穿了大部分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让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高考,中学语文教育仍然偏重于诗文背诵和字词、段落的理解,意境优美的古典诗词变成了“文言串讲”。虽然这种做法能够强化学生对文言文含义的理解,但是在审美教育方面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古典诗文是《大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修养,加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热爱的主要途径,因此欣赏古典诗文美感,感受中华文化精髓的重任更多地落在了“大学语文”的教学上。
在教授《大学语文》的时候,学生常常有这样的疑问:“课本中选的诗歌很多是已经学过了的,为什么到了大学还要学?”我一般不直接回答为什么,而是给学生提几个问题,比
如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主要作品、人生经历,又如作品中最让你有感触的诗句是什么,作品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等。学生们十有八九不能回答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还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对诗歌有所认识,但既没有从美感上欣赏诗歌,也没有从情感上感受诗歌。
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为我们指出了学习古代诗文的几种层级:“接受美学指出:读者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结构、形象的使用、体类的传统中,从它的价值、作用等各方面去品评和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有感发生命的读者。”[1](24)显然,初高中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初步的鉴赏能力,可以算作是第一个层次的读者。而《大学语文》中同样收录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为的是通过对诗歌意境的阐释,使学生能够成为第二个层次,甚至是第三个层次的读者。
拿《天净沙・秋思》为例,学生都知道是元朝诗人马致远的作品,表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思,而且能够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但是这种羁旅之思是如何通过意象叠加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又是如何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表现出来的呢?
这首小令共27个字,却包含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意象与意象连缀在一起,形成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展现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行人归家,而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行走在荒凉古道上的图景。第四句“夕阳西下”,化用了“日夕当归”这样一个传统的原型意象,在这里,黄昏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同诗人的心理轨迹联系在一起,悲凉孤寂之情顿生,于是就自然出现了最后一句的抒情:“断肠人在天涯”。
同时,这首诗还运用了通感的修辞运用,调动读者的人生体验,使读者与诗人达到情感上的沟通。首句“枯藤老树昏鸦”,描绘出一幅深秋的黄昏,乌鸦归巢的凄清景象。但是诗人为何要选择在中国文化中作为“晦气”象征物的“乌鸦”呢?这是因为乌鸦最恋巢,在归巢时会发出尖厉的叫声,因此当漂泊他乡的游子听到乌鸦互相召唤着回巢,自己却有家难回时,心情一定会异常感伤。这种情绪上的感受,实际上就通过视觉和听觉表达出来,这就是通感的修辞。下句也是这样,“小桥流水人家”,写的是人归家。唐人有诗“小桥流水有人家”,江南水乡很多人就居住在小桥之下,流水之旁,黄昏时分,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开始烹制晚饭,到处是炊烟袅袅,一派人间烟火的温暖景象。这句除了视觉之外,还有听觉和嗅觉的参与。黄昏人家必是热热闹闹、饭菜飘香的。这种归鸟与归人的热闹,更衬托出“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所以这首小令也被称为是“秋思之祖”。
我这样从文字的排列组合,意象的叠加和通感手法的运用来分析这首小令,就阐释出诗人创造出的意境之美,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鉴赏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分析、理解,加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想象,就可以达到诗歌阅读的第二个层次,很好地品评和欣赏诗歌了。
《大学语文》教育还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培养第三个层级的读者。我们以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汉乐府《陌上桑》为例。这首诗也是中学时已经学过,并且要求背诵了的。中学在讲这首诗时,强调的是民女不惧强权,反抗太守的无礼调戏。到了《大学语文》讲这首诗时,就不再重复这样的一种分析角度,而是进入到诗歌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中去,通过对“赞美女”、“桑林戏”和“夸女婿”这三个中国民间习俗的介绍,来重新解读《陌上桑》的故事。
第一段是对罗敷美貌的描绘,罗敷穿戴华丽,她的身份究竟是富家小姐还是如她自己所言,是个官太太呢?其实中国民间流行着“赞美女”的习俗,因此在对罗敷之美的表现上极尽夸张,正面的穿戴打扮,加上侧面的烘托渲染,塑造出一个中国美女的典范。而罗敷的身份很可能只是一个相貌美丽的“采桑女”,衣着的华美只是出于“赞美女“的需要,而做出的夸张。
这首诗的重头戏是在“桑林戏”这个部分。在汉代以前,男女约会比较自由,桑林就是这样一个幽会场所,《诗经》中有多首诗歌表现男女在桑林中的恋爱,“章培恒、骆玉明两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说到《陌上桑》母题渊源:‘中国古代的北方盛产桑树,养蚕业也相当发达,每当春天来临,妇女们便纷纷采摘桑叶,《诗经・魏风》的《十亩之间》,对其情景有生动的表现。”[2](175)到了汉代后,男女交往受到限制,但是每年在春季阳光明媚的时候,还是会开放数日,供男女在桑林中自由相会。因此故事发生的场所在桑林,使君敢于在桑林中大胆地向罗敷提出要求,也就不y理解了。从这点来看,“使君”还是一个遵守礼法的人,他不是在任意的场所里示好,只是在特定的“桑林”中,并非像有些教科书中写的“强占民女”那样恶劣。
罗敷为了拒绝使君的要求,所使出了夸耀丈夫,羞辱使君的一招,这是有“夸女婿”的民俗根据的。“夸女婿”实际上就是夸丈夫,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却有着四十多岁的做太守的丈夫,在情理上说不通,因此只能说她利用了“夸女婿”的习俗,让使君自惭形秽,从而拒绝使君的示好。
汉乐府有不少佳作是采自民间,因而故事的发生、发展就与当时的民风、民俗密不可分。从民俗的角度来看《陌上桑》,我们会修正以往对于罗敷和使君的看法,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和传统文化,对诗歌的意蕴和情感产生自己的看法。这也就成为了第三个层次上的,“最有感发生命的读者”。
不仅诗歌的欣赏可以从意象、文化上加以延伸与开拓,古典散文教育同样不可局限于文言翻译。以庄子《秋水》来说,这篇散文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出现过,所以学生基本具有疏通字句的能力,也理解庄子的用寓言故事阐发哲学道理的艺术手法。《大学语文》也收录《秋水》,我们就要从人生价值的层面来启迪学生,因为大学四年正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熟的重要阶段,如何从庄子的思想中找到对现实有意义的因素就更为重要。
《秋水》中河伯和北海若的第一次对话里有这样几句:“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马体乎?”[3](24)庄子分析了大和小的概念都是相对的,而人看似很强大,其实不过是万物之一,过分地夸大人在世界中的重要性,不断满足人类膨胀的欲望,必然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大肆掠夺,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近年来全球北极冰川的消融,酷热、严寒等极端气象的出现,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等等,无一不在警告人类必须要认清自己不过是万物之一,世界上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而已,人类的过分膨胀终将导致自然的报复。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提出的观点,正与现在西方学术界流行的生态美学有着思想上的共通之处。我们在介绍《秋水》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启发他们重视环保,善待自然,这样古典散文就具有了当下性和现实性意义。
从这三个例子不难看出,同样的作品,在不同层次上进行阅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经典诗文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在于它能够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因此《大学语文》的诗文教学无需刻意规避初高中教材里出现过的经典诗文,而是从审美上感染学生,从人文素养上陶冶学生,让学生能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增进对古典诗文的理解,将经典阅读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叶嘉莹.好诗共欣赏[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欧阳萍,邱光华.《陌上桑》母题渊源[J].合肥:学术界,2007.
[3]方守金,杨福生.大学语文[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教育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反过来,文化的发展也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形成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含义和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事实决定语言教学必然涉及文化教学,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英语教学中,大量地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知识,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水平即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跨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环节。如何理解跨文化思潮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如何认识和评估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从而提出适合国内高校实际情况的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法,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语热”现象持久不衰。这一事实形象地反映出国人希望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的迫切心情与实际需要。但是传统英语教学中,我们对语言的理解与认识是狭义的。在外语教学中通常只是在孤立地教语言,重视语言形式,强调语法词汇,重点在对书面语言的学习和特定语言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语法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界定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同时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已提出许多年,广大外语教师已意识到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总体模式始终没有完全确立。大部分外语教师都是在本国学习外语,与外语民族交流的机会很少,缺乏外语民族的社会文化环境,自身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也很少特别系统地分析探索外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因此,他们在实际的外语教学中很容易会在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忽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介绍,或在文化导入环节出现各种问题。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虽然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时分配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听说课的学时,然而,多年来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未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感悟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际能力重视少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成了应付考试的练兵场,为了让学生通过每学期的英语考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把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当做学习英语的全部。由于英语教学是为了应付学校英语考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整体教学过程注重讲授语言知识,因此分数成了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这种理念限制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以提高素质为目标的英语教学受制于应付考试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时往往力不从心,因为他们的相关知识贫乏,表达方式单一,知识面窄,最后只能用汉语的习惯模式套用英语的句式结构。因此,在对外交往中不能用地道的英语进行得体的交际,导致双方难以沟通而产生误解。学生常常犯文化错误,而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文化错误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所以,在培养学生地道而准确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三、适合高校的文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丰富。我们必须从大学英语教学和高校教学实际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取舍。在我国有意识的文化教学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让文化教学形成体系,制定文化教学大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外语教学界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束定芳将文化导入内容分为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两类,从外语教学角度来看,束定芳的分类方法比较适合高校实际。这种分类方法操作性比较强,老师和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接受。词语文化和话语文化都是我们可以看得见听得到的表层,而精神文化是底层,我们的文化教学也应该由表及里。即由词语文化、话语文化入手,最终到达精神文化层面。
目前各高校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主要是通过设立与西方文化相关的课程来进行的,比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学等。这种方式较为直接,而且省时高效,可以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传递自成体系的文化知识材料。但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文化教学模式对文化的导入往往是简单粗线条的。影响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理解,从而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这种方式将外国文化的教学与外国语言的教学人为割裂开来。因为文化因素本身的特点,它的存在必须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其他语言要素的形式显现出来,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看做是独立于听说、读、写和译之外的第六项技能。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加强文化导入,增强文化敏感性,注重文化差异,提高文化识辨力,创建文化氛围,发展文化感受力,解释词汇的文化内涵,注重语言和非语言文化因素等。
首先,将词语文化教学引入读写课程。词汇既是英语语言能力学习的第一步,又是文化教学的第一步。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首先从词汇中体现出来。而读写课程的特点使其适合开展词语文化的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文化角度出发,在讲解语言点的时候,要找出相对应的文化点,并进行适当的联系与展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具备双重文化理解能力,只有懂得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目标语文化,做到双向互动。其次,将话语文化教学引入听说课堂。为了尽可能避免学生在汉语思维的指引下,用语法正确的英语进行违背英语文化的对话,老师有责任纠正学生文化上不得体的话语。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堂的便利条件,组织一些课堂文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注意英语文化中的交际规则,比如教师可以从影视作品中节选一些与西方文化相关的故事片段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片中反映出的西方礼仪、饮食、生活习惯、社会问题和经济体制等,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再进行口头汇报。把听说训练和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化活动成为每堂课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文化教学的介入可以使外语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并且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和感知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伴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借助英文原声电影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逐渐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1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英文原声电影运用的意义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英文原声电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和练习英语口语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既是其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其学习的关键点。因此,只要能够激发起大学生学习和练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便能激发出其自主学习和练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文原声电影是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而且,英文电影所产生的强烈视听觉冲击以及电影中优美的英文歌曲可以从感官上吸引大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和练习英语(包括英语口语)的兴趣,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唱一曲动听的英文歌曲。
1.2 能够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
根据语言教育专家的研究,一个人要想学好一门外语,最佳的途径便是置身于这门外语使用的情景之中。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状况下,让大学生置身于真实使用英语的环境当中学习英语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遇到的这一最大困难,英文原声电影为其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式。英文原声电影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一个习得语言的自然语言环境,帮助大学生在生动而逼真的语言运用典型情景中逐渐学会如何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进而提高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1.3 能够使大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在英文原声电影中,演员的发音一般都是较为标准地道的英语发音,而且吐字清楚,有利于大学生进行模仿以及对自己不正确或不标准的英语发音进行纠正;语调是最为纯正的英文语调,有利于大学生掌握最为纯正、标准的英语语调;用词一般都十分简洁,且比较贴近生活,有利于大学生掌握生活化的英语词汇,从而使自己的英语口语更加地与真实生活相贴近,也更加地正宗;使用的语言多是最为时尚和流行的实用英语,有利于大学生体会到英语口语中灵活而多样的表达方式。
1.4 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英文原声电影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大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国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知识,则很难说自己已经真正掌握了英语这一门语言。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绝不能忽视对英语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等背景知识的渗透,从而避免大学生因缺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真正理解大学英语教学教材。
1.5 能够使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使他们在进行社会交际时能够熟练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就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帮助大学生在对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英文原声电影的作用就得到了凸显。它是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也有着丰富而真实的语言运用场景,可以使大学生真正学得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应运用怎样的英语表达方式,进而使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2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英文原声电影的具体运用
英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通过对英文原声电影中对白的模仿来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在英文原声电影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对白,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时,可以将这些经典的对白片段剪辑出来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同时将对白资料给到学生,让他们对照着资料来听清、听准确演员所说的每一个单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解释对白中涉及的重要语法知识和句式,这样大学生便能更容易地进行理解。教师在讲解完对白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也已经完全懂得了之后,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白模仿,以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2.2 通过对英文原声电影配音来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英文原声电影时,教师可以关掉电影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来进行配音。这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3 通过对英文原声电影中角色的扮演来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在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英文原声电影片段为基础来改写剧本,并自行设计台词、动作和进行排练,然后在某一时间让他们进行表演。这一方式既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间协作和交流的增进。
2.4 通过对英文原声电影的讨论来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在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一英文原声电影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用英文进行讨论。这一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开口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
3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英文原声电影运用的注意事项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英文原声电影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英文原声电影的选择要恰当
在选择英文原声电影进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时,要注意分辨哪些电影是适合学生看且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的,然后选择其中较为经典且与现代生活和当代学生心理活动较为贴近的影片作为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材料。
摘 要:语言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方国家因文化差异而持有不同的语言系统,而不同的语言又传递着中西方国家特有的传统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差异导致大学生形成了英语语言理解上的障碍。所以,教师要研究电大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大学生更好地熟悉和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习惯,说一口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
关键词:语言;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教学;电大
中图分类号:G728.8;G7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16-02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重要的方式,同时也传递着独有的文化内涵。各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过于重视语言方面的知识,而忽视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育,导致大学生将英语讲成并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的“中式英语”。这种脱离了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英语很难真正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所以,要想W好英语,教师就必须让大学生了解英语这门语言形成的文化背景,提高大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使语言恰当得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
(1)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差异使中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西方人个性张扬,中国人则谦虚恭谨。受西方人文思想的影响,西方人崇尚个性的自由和解放,注重人生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取得荣誉或者是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他们会非常开心地与人分享并期望获得所有人的祝福。他们甚至会兴奋地大喊:“Congratulations to me!I won the first prize!”同时,他们对他人的优点或成绩也不吝赞美之词:“Oh!Look you!You are so beautiful!”面对他人的赞美,西方人一般会坦然接受并回之以“Thank you”就可以了。而中国人受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推崇中庸思想,视谦虚谨慎、低调内敛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中国人面对他人的赞美时,往往会回答“没有,没有”“还行”“一般”等谦逊之词。在与西方人交流的时候,这种中国式的谦逊会使西方人产生误解和困惑,给双方的交流造成阻碍。
(2)差异。西方国家大多是宗教之国,人们普遍有自己的。尤其是基督教,对西方国家文化影响深远,并由此衍生了很多相关词汇与俗语。比如,在英语中大家经常会听到西方人用“Oh,my God!”“Thank God!”等词语来表达惊讶、惊喜、焦急、伤心或者愤怒等心情。甚至西方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如Christmas Day(圣诞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就是与宗教相关的节日。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大家要本着的原则,维护自己信仰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信仰。例如,与外国友人一起用餐时,看到他正在虔诚地祷告,这时候你不妨与他一起祷告,只是简单的一句“Amen”就可以无形中拉近你们的距离。在日常交流中,如果不了解宗教方面的知识,最好不要轻易谈论。
一、英文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原版电影的语言情景渲染了所学语言的文化氛围。这一特性决定了欣赏原版电影不仅能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听说能力。而且还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风俗及概况的窗口,这无疑对增加学生跨文化学习的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一门语言与了解背景文化应密切结合在一起。
1.英文电影不但可以给与我们视听上的享受,还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英语环境,提高对日常英语的理解,提高听力水平,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看英文电影是一种非常愉快的英语学习方法。电影中说的英语大多数带着角色专有的气质、情感、口音等特征,是真正的英语口语。电影中的精彩对白,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极好的机会。看英文电影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一些美国老电影,如《阿甘正传》、《北非谍影》、《罗马假日》、《音乐之声》等主人公语速较慢,句子完整,语音清晰,诙谐幽默,让人百听不厌。实践证明,借助电影剧本的注释,能够较快地适应现代英语口语的正常语速既不同语音语调。有人说,看一部美国老电影。相当于在美国生活十天。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取得好的成效。
2.英文电影可以使我们丰富语言文化知识,扩大词汇量。影视语言有其丰富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每部电影都有其独特性和哲理性,影视语言艺术主要靠造型语言来塑造角色。每个角色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以及各自的性格特征。因此,他们在语言中使用的词汇也截然不同。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注意英语词汇和习语的使用,可以深入了解英美文化。
3.电影中的经典对白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蕴含人生哲理。语言是人类灵魂和性格最重要的体现途径。思想都必须建立在语言材料基础上。电影中的不同人物通过他们的诠释迥异的个性,或善良可爱,或坚毅勇敢,芸芸众生相,溢于言表中。经典对白成为影片的灵魂。蕴含人生哲理的台词更深人物永远留在观众的心里。如Forrest Gump:“Mymomma always said,life is like a box Of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get,”阿甘这句富含哲理的箴言,激励着善良真诚,乐天向上的阿甘脚踏实地,努力拼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原版电影可以培养语言敏感性,提高文学修养。每部电影都有其不同的语言特色。注意人物语言的运用及其塑造使我们学习英语的方法之一。人物性格的鲜明对照。人物的生动形象和悲剧命运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观众,揭示了故事的主题。不同身份的人物语言特色鲜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在电影《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在邂逅乔后,尽管谎称自己是从学校逃出游玩的学生。但她的言辞不自觉中泄漏了自己的身份。当乔和安妮互相介绍时,
Ann:How do you do?Joe:How doyou do?
Ann:And you are?Joe:Bradley,Joe Bradley.
Ann:Delighted,Joe:You don't know how delighted l am to meet you.
Ann:You may sit down.
二、利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英语教学应该如何选材
选择电影有三看:一看语言含量是否大。二看内容是否贴近生活。三看发音是否清晰地道。以上三个方面几乎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另外选电影的标准还要取决于不同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及语言水平来决定。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观看动画片开始。如《米老鼠》、《灰姑娘》、《狮子王》等,语言浅显,语音清晰,语速较慢,易于接受。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他们所读的一些名著观看一些这方面的影片。既能提高听力。口语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赏析水平。美国经典老片也是我们必选的学习范本,这些电影语言标准地道,句子完整,便于模仿。语言规范,内容健康的新片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素材。不管选择哪类的电影。关键的一点是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受益,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去克服语言障碍,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如何利用英文原版电影进行教学
在让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时应注意一定要让学生听电影的原版英文发音,一部电影可以看三遍,分别为中文字幕。英文字母以及无字幕。这样才可以得到提高。具体所需要做的有以下几点:
1,观看前要选择带有英汉字幕对照的电影。看电影前先进行电影简介。掌握故事梗概,了解故事背景。这样当学生看电影时,脑海中有这个电影的大概情节作为参考,就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电影中的对话和情节。在观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根据剧情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看电影,这样更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2,观看中教师需要把出现的语言难点列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对白。欣赏电影的同时,注意词汇的学习,挖掘词语的深层内涵,不要停留在“就词论词”上。教师可以分片断播放,提前将关键词灌输给学生,让同学们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反复观看。
3,观看后请同学们分组模仿经典对白。背诵黄金句型。背诵是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如果你能准确流畅地背诵一批电影的精彩对白。你在英语交流时就会得心应手。通过模仿句子,可把句子读得准确流畅。训练发音和表达能力。我们就以下面的经典对白为例。来看看通过经典台词,学生能学到的语言之外的东西。
如在FORRESTGUMP《阿甘正传》中坚强乐观的母亲Mother:“Remember whatI told you,Forrest.You are no differentthan anybody else.You are the same as everybody else.Don’t ever let anybody tell you that they are better than you.Forrest.If God intended everybody to be the same.he’d have given us all braces on ourlegs.”Forrest:“Mama says that stupid isas stupid does.”阿甘先天弱智,而且息有小儿麻痹症,脚上带着左右几公斤重的矫正器,但母亲不断鼓励儿子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并告诉他“人生来就是相同的”的道理。
又如在THE LION KING。《狮子王》中见仁见智的父亲Mufassa(Simba's father):“Simba,everything you see exists togetherin a delicate balance,Askina,you need tounderstand that balance and respect allthe creatures from the crawling ant to theleaping antelope,”Simba:“But dad,don’t we eat the antelope?”Mufassa.“Yes,Simba。but let me explain,When we die,our bodies become the grass and theantelope eat the grass.and so we are allconnected in the great circle of life.”穆发沙是非洲大草原上的万兽之王。同时也是一位渗透着生命奥秘的智者。他又苍劲浑厚的语调向儿子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原理一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转动,每个人都注定要面对生存难题,只有勇者才不会逃避责任与痛苦,他会坚强地在大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是美好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
另外在学生观看完电影后。脚是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概括故事情节。通过概括故事大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影的理解。还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理解在特定场景下的电影台词的含义。如在《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中,当上校特拉普于男爵夫人从维也纳归来。沿河边散步谈心时,出现了这样一组对话:Baroness:There yougo.running yourself down again.Trapp:I'm a dangerous driver.以上对话表明男爵夫人和特拉普恋爱中双方的不同感情和态度。男爵夫人爱特拉普,当她在言谈中流露出和特拉普在一起很兴奋时。特拉普总是表示自己并不能使人兴奋。因此男爵夫人说“thereyou go”(你又来这套了),“running yourselfdown again”(又在说自己的坏话了)。而特拉普诙谐地玩弄词句,采用了“run down”的另外含义“开车撞人”,说“I'm a dangerousdriver.”(我是个危险的司机),特拉普用隐喻的手法暗示男爵夫人跟他恋爱是有风险的。在牛津双解词典中,“run down”有“停摆,耗尽,虚弱”等10种含义,具体到某一种意思要看说话的场景了。通过事件发展的逻辑推理,体会该词或短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