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科技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已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先导。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的转型,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弱势;而生物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拓展了生物种质资源,使杂交技术的优势更加突出。可见,现代农业在技术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健发展,有必要深入分析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
关键词:
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推广;人才
1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1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是科研机构与农民之间的连接体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生产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对生态和自然条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新型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实施,也要受到生态条件的制约。例如,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农业技术不断推出,其中有些技术适用于降水较少的地区,而有些技术则适用于降水丰富的地区。这就说明,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然而就目前而言,多数农民对新型农业技术都缺乏了解,对于很多农民来说,他们并不了解哪些技术能够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并不了解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此时就需要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来帮助农民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为农民讲解各项技术的优势和适用性,帮助农民进一步了解新型农业技术。由此可见,科研机构研发出新型技术之后,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能够起到纽带作用,帮助农民了解新技术,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就相当于是科研机构与农民之间的连接体,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推广给农民。
1.2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科学技术、资金成本等要素的投入,现代农业的进步,不单单依赖于技术的创新,还要依赖于技术的有效推广,只有及时、有效地将新技术推广给农民,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因此,可以说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没有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先进的农业技术就不能及时应用于实践。
2现代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需求
2.1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知识需求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知识需求主要体现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对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具有实用性、前沿性及基础性。只有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具备基础性,才能在开展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只有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具备前沿性,才能更加符合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的需要,同时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而只有推广人才的知识结构具有实用性,才能更加胜任本职工作,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用性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对跨专业知识的需求。目前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与世界接轨,在这种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必须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如法律、经贸、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2.2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专业需求在传统农业中,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主要是生产性专业。然而在现代农业中,推广服务已经全面延伸,充分贯彻到产前、产中、产后等阶段,推广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推展到了农民素质、农村生活改善、农业技术进步等众多领域,推广人员的专业结构不能再局限于生产性专业,同时也要拓展到其他专业,如社会服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食品加工专业等。
2.3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能力需求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科技推广人才的能力需求越来越大。首先,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能力需求具有市场性,要求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新入行的推广人才,仅有一些理论储备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第一线。其次,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能力需求具有现代性,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需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并且通过业务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2.4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素质需求在三大产业中,不管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弱势,即是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不仅需要加强自身学习,还要长期承受工作待遇不高、工作条件艰苦的压力。特别是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现代农业的建设期,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面临的压力更加沉重。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对推广人才的素质需求很大,个人认为,首先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必须要具备“三农”思想,并且要主动肩负起改变“三农”现状的责任,具有奉献精神,能够踏实工作,勇于成为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其次,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还要具备科学精神,在工作中遇到失败和挫折之后,要勇于正视困难,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要具备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及市场意识。再次,农业科技推广人才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工作。
3小结
[关键词]农业 科技需求 政策探讨
1 甘肃临洮县农业科技现状。
1.1 县、乡镇二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与科技队伍。近二十多年来,临洮县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县、乡镇街道二级配套的以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学科上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农机等子体系。全县现有农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13人,其中县级267人。科技人员中有高级技术职称43人,占农业科技人员的3%,有中级技术职称的362人,占农业科技人员的26%,有大专以上学历者330人,占科技人员的23%。
1.2 农民专业协会与合作组织。全县现有各种农业专业(产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519个,联结农户8.48万户,带动各类种、养殖基地29.41万亩。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已发展成为市场机制下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又一个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
1.3 农业科技人才与农民的培训教育。临洮县对农业系统科技人员每年实施了“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提出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农村劳务开发长足发展,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村劳务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7年底全县农村劳动力输出达10万余人,净收入达3亿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5%。
2 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竞争优势不强。临洮县地处甘肃中部山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科技装备、经营规模、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以及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相对滞后;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新型的现代营销体系不尽完善,县域特色产品生产规模、深加工等还处于雏形。
2.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技人员数量不足,全县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平均每个乡镇仅3―5人,每名技术人员要负责指导两千名左右的农民,力量极其薄弱,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难以推广到位。
2.3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欠缺。由于现行农业推广体制和政策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缺乏中间试验基地等原因,农业科技研究与生产市场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同时,农业科技人才在基层“断层”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村级技术人才更是奇缺。
2.4 农业科技人员老化,缺乏保障稳定机制。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未能跟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人员结构和知识层次无法满足农业科技进步的需要,大多数高学历、高技术职务的科技人员集中在县级,形成了农业科技人员分布的结构性矛盾。
3 农业对科技需求的对策。
3.1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训农业科技人才的最终目的是加速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使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人员要在农业和农村中发挥作用,必须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发展求生存,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积极探索和推进农业科技人员优化重组,调整结构,构筑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3.2 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关键是人才。培养一大批学用科技带头人,农民科技企业家、技术专家,造就一支既懂科技、经济,又懂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的专业科技队伍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相结合的农村科技队伍,为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3.3 建立高效协调的科技人才管理体系。在加强科技人才管理过程中,要切实理顺目前“条块结合,双重领导”的科技人员管理体制,由行政管理逐步过渡到行业准入,实行分类管理、产学研相结合,形成机构健全、体制顺畅、管理有序的发展格局。
3.4 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培养投入体系。多年来,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而用于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更是杯水车薪。要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科技人员方面的投入,应积极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建立国家、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多种形式地培养农业科技人员。
当前,农民和农业企业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需求者和使用者,也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对象。农业科技成果需求者的认可是农业科技成果能够推广的根本保证。科技成果的推广,需要在农民和农业企业认识、接纳的前提下,然后在推广人员和生产者的共同合作下,经过具体的生产操作,使科技成果的效益发挥出来。否则,农业科技成果只能被排斥在农业生产的系统之外,只作为知识形态的产物和潜在生产力因素存在。
2解决对策
针对成果的质量、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与需求两个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自身质量、刺激农民(农业企业)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以及加强农业推广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入手,激发农民(农业企业)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热情,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1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自身质量
农业科技科技成果转化的先决条件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是优质的,必须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生产上的可行性等特点。因此,必须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具体来讲是:第一,课题选择市场化,即在农业科研项目选题立项时,不但要听取科技人员的意见,还要广泛地进行农户调查,确保该项农业科技成果适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第二,要“强化”成果,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并在项目的审批、鉴定环节严格按照程序执行成果鉴定、核查审批手续、保证成果质量,进而为成果转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2.2采取多种方式刺激农民(农业企业)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
农民和农业企业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用多种方式刺激农民和农业企业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具体来说是:第一,想方设法改善农业贸易条件,增强农业比较利益,从而提高农民或农业企业使用农业科技成果的预期收益;第二,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的内、外部环境,对于采纳农业科技成果的农民或农业企业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助,尽可能减少他们接受新技术的“后顾之忧”;第三,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农民采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2.3加强农业推广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农民科技需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特点
建议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可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丰硕但是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万多项科技成果5000多项专利成果产出但转化为商品应用的低于5%耀10%我国每年通过省部级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而转化为生产力的仅为35%耀4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耀80%水平[1]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接受者应用者和最终采用者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农民科技需求得不到满足将大大限制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占据主导地位农民接受和使用新的科技成果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推广成效[2]农业科研成果从研发到具体使用于实际生产中的过程也需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必须以农民的实际生产需求为前提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对科技成果的需求受其本身的经济状况生活条件文化素质心理因素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
1当前我国农民的基本状况
1.1经济现状
在我国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近年来国家取消了农林特产税给农民发放农业补贴但农业效益仍然较低当前农民的家庭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家庭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大多数农民家庭收入来自小规模的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来农户耕地分布零散土地面积小种植和养殖的规模较小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近几年的农用物资如化肥农药种子种苗等的价格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导致增产不一定增收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总体上讲我国绝大多数农民都是刚达到温饱水平资本积累水平较低
1.2生活条件
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一般短则需要几个月长则几年才能收益近年来非农产业的逐渐崛起大多数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年轻力壮的农民劳动力都进入工厂工作其在工厂工作的工资比农业种植所得来的效益要多得多并且当月就有收入农村大量劳动力进城进厂工作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其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思想固化具有安贫守旧从众等心理对新技术接受力较差[3]部分贫困山区自然资源贫乏农业生产缺水土地干旱严重土地荒芜面积较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许多水利设施老化损坏有些还没有通电通网通公路信息闭塞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从而阻碍了农民增收
1.3文化素质
据大多数学者研究表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术素质普遍不高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但总体上仍然偏低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62%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0.5%农村劳动力缺乏系统的培训据中国信息时报显示中国农民中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4]
1.4价值取向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
其对农业科技信息的关注度低袁对科技的认知和操作能力理解程度普遍较低个人价值观和信念受到自身生活环境和交往人群的影响缺乏科学知识和正确的导向在接受新的科技成果时往往具有盲目性在选择农业科技新技术新产品时主要以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选择因素农民面对各种风险如产业结构趋同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化等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因而大多数农民采用新技术时持保守和谨慎的态度在见到采用者获得实际效益后才决定是否采用新技术价值观念上大多数倾向于目前的短期利益安于现状从众思想较强大多数农民满足于现在的种养方式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并不关注盲目相信传统的生产实践经验
2农民科技需求的特点
我国农民的经济特征和生活条件决定了其对农业科技成果需求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科技需求表现出新的特点农民采用的技术重点产业由粮食转向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农户技术来源渠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同地区农民技术水平的差距也在扩大
2.1相对分散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人均播种耕地0.16hm2每户耕地平均0.61hm2每个务农劳动力耕地只有0.49hm2[5]而且分散在4耀5块地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是分散经营规模极小的农户根据调查现阶段有77.8%的农户迫切需要能够增加产量的科技成果有65.0%的农户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科技成果有51.5%农户需要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科技成果有35.7%农户需要能够减轻劳动强度的科技成果[6]
2.2多样化
农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行业其涉及农林牧副渔加工等行业与金融财政水力气象科研环保运输农机等诸多部门存在广泛的联系相应地农业科技成果也渗透于农业的各个行业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还受到农户自身特征家庭收入土地特征农产品经营种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农户的技术需求结构也不是单一的黄玉银[7]对我国13个省411个县5439户农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最迫切需求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农户最多占37.9%最切需求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需求的农户占25.2%最迫切需求施肥技术的农户占10.7%农户对果树畜牧蔬菜等方面的技术需求也各不相同对不同种类的农业技术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民比较关心的是产前产中的各项农业技术同时对养殖技术信息技术也较为关注
2.3更新成本低
经济效益周期短由于农民生产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加之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要使农民有效地规避风险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成果更新要做到成本低周期短效益快才能加快推广速度扩大推广范围降低推广成本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建议
3.1提高科技成果质量
提供给农民的科技成果要求兼具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技术难度少技术成熟实用等特点这样进步农民会率先试验获得成功后就会带动周围的农户采用反之科技含量不高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农户不会乐于接受和采用甚至抵制且不成熟不实用的技术将会大大打击农民薄弱的经济承受能力挫伤农民接受新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农业新技术研发部门应以研究轻简高效适用的农业新技术为主以降低农民学习和掌握运用农业新技术的难度提供给农民科学技术必须是成熟实用的只有针对农民的生产需求为农民提供行业内成熟完善的科学技术才能够避免农业技术推广成效不佳的困境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也能够迅速帮助农民在短期内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样先进成熟的技术能够使农民减少不必要的投人和生产成本负担能够帮助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盈利当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取得一定成效时会吸引更多的农民模仿和学习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及成效
3.2优化科技成果推广方式
据有关调查农户最喜欢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式是农技员专家入户指导其次是科技培训和电视报纸再次是向亲朋好友和承包大户请教选择网络和典型示范的较少[8]因此在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政府要加大对农民采用技术的智力支持注重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指导产前组织专家对市场需求潜力进行预测引导农户正确决策产中委派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实现优质高产产后及时多方开通销售渠道实现农民增产同时也能增加经济收入切实降低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应重点围绕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展开并通过专家讲座现场会科技示范活动等形式将新成果送达农户手中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9-11]
3.3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农业科技推广人才是农业技术成果进行转化的主要动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越高其推广的效果就越好广为农民所接受的科技成果推广方式是农业科技人员和专家入户进行农业科技指导因此要重视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多方面多渠道提升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建立一支结构最优技术精湛数量众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效果
4结语
农户作为农产品生产的市场主体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采用中应充当主角由农民自主决策自行决定农业科技成果采用的方向和重点这是市场化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户作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采用的主角农业科技成果就必须满足农户自身的利益和需求任何农业科技成果都是以农业科技成果需求方的应用为最终归宿只有在具体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一项农业科技成果才真正实现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5
参考文献
[1]岳福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5145-48.
[2]韦志扬.我国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袁35249页冤309714-9716.
[3]陈斐康松康涛.试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J].科研管理200425123-28.
[4]吴晶晶.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成效显著[N].中国信息报2007-10-15002冤.
[5]付华超杨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2-23.
[6]陆文龙王丽娟王晓蓉等.天津市农民科技需求意愿调查与实证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145-9.
[7]黄玉银.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转变研究[D].南京院南京农业大学2014.
[8]冯林芳.基于农民需求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研究院以余姚市为例[D].杭州院浙江农林大学2015.
[9]李世平南灵.制约农户科技有效需求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究[J].粮食经济研究2000537-39.
[10]李晓明龚传胜李冬等.大力开展农业科普活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院基于安徽省农村科普活动的调查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171-74.
(一)农业科技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农业科技是建设云南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都是基于农业科技的前提。此外,在提高高原特色农业竞争力方面,农业科技也发挥着支撑作用。经验证明,在建设放心云南、健康云南的过程中,每次重大的科技发明、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本质就是农业与农村的经济效益问题。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都离不开农业科技。要引导科技供给,改善科技供给,促进科技供给,必须依靠农业科技需求的扩大;要大幅度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兴粮和科技增收,只有让科技供给符合科技需求。由此说明,农业科技进步是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必由之路。
(二)农业科技是解决农业矛盾的基本途径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方面的矛盾: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与农业发展的矛盾;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的矛盾;农产品的竞争力低和经济效益差与农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的矛盾。面对新形势,农业必须转向科技之路,转变过去对资源依赖的情况,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益。农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有效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品质,进一步满足农产品需求。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同样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需求的扩大,能够更好地引导科技的进步,带动科技的创新,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科技是降低城乡差距的基本条件
目前,云南省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出现农民增收缓慢、农村产业经济发展难度增加、城乡差距扩大的一系列新问题。要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必须实现农民增收,而通过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市场附加值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保证。因此,扩大农业科技需求,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条件与可靠保障,还是促进城乡和谐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工农业之间的和谐。
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背景下的农业科技需求调查
(一)调查样本
为进一步了解农业产业化组织,如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职业农民、农产品产供销大户等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条件下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和特点,课题组对全省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的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78份,收回问卷544份,有效答卷525份,回收率为94.11%,有效率为90.17%。调查的样本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和表2)。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共设3大类15个问题,主要包含农业技术需求与农业技术推广。通过相关统计,结果分析归纳如下。1.技术及技术提供者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产品产供销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一般农户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领域的技术均感兴趣,有191位,占36.37%的受访者对深加工技术表现得最为感兴趣,这说明受访者对于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产品更关注。对于这些技术来源,46%的受访者选择公司和行业协会,27%选择农技科技人员,近1/3选择祖辈的经验和靠自己摸索(见图1)。2.最感兴趣和最喜欢的技术在问到生产过程中最感兴趣和最喜欢的技术时,50%的受访者选择了自动化/机械化技术,也有10%的受访者选择了减少损耗的技术。这说明目前的农业科技已经相对普及,由于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生产较大,在运用生产技术时,会更多考虑减轻生产强度和降低成本的自动化/机械化农业技术(见图2)。3.最相信的技术来源就最相信的技术来源,56%的受访者相信农技人员推广的技术,22%相信自己和祖辈的经验,没有一个受访者相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这与技术来源的数据相比,更多的受访者接受来自公司和协会的技术来源,但本质上还是相信具有公信力的政府基层农技推广组织(见图3)。在问到为什么做出上述选择时,47%的受访者觉得农技人员推广的技术让自己“心中有底”。4.最担心的生产技术及原因由于调查对象更多针对种养大户,对于农业科技的选择,重点都在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上,更多的担心是新设备投资过大,不能较快收回投资(27.76%),害怕新技术与实际应用不符合(22.22%)及不能较快掌握新技术(22.22%)。
(三)调研结论
该问卷基于云南省种养大户等农业科技需求进行调查,对于现阶段农民的科技素质、科技需求及其所期待的社会化农技服务方式上都有所反映,在创新农业科技供给方法方面具有一定借鉴作用。1.农业科技需求的差异云南省种养、经营大户的科技素质总体水平还是要高于普通农民。对于农业技术,大户更关心农业机械化,普通农民更在意新品种、病虫害(疫病)防治和栽培(养殖)管理。就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而言,规模化是未来的方向。随着新型城镇化使农民工进城速度加快、土地流转使得优势耕地资源集中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和扩张,农业产业化组织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关注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科技需求及社会化服务方法显得至关重要。2.农业科技供给渠道本次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农业科技的来源主要由提供物资和产品的农资公司、原材料收购商提供。但是农民最信赖的农业新技术渠道还是政府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如何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发挥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公信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3.农民科技培训就培训目的而言,农民更乐意参加目的明确的培训。在培训形式方面,农民最喜欢短期培训和一技一训,地点不出乡或村,能够利用农闲晚上时间进行培训,更乐意开展田头指导培训。对于一天以上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85%以上的农户表示每年都会积极参加。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内容太深奥、提问式的交流互动不够、培训目的针对性不强等。4.基层农技人员对科技的认识对农技人员的辅助调查能够准确反映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情况,因为基层农技人员与农民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农民最需要的农业技术方面,农技人员认为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农业新品种、病虫害和疫病防治技术;农产品保鲜、农业机械化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既节本节能又省力的标准化的农田(设施)栽培与养殖管理和市场营销技术。此外,农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新品种新技术的市场前景与风险,实施新技术需要一定的设施条件与资金投入,这三个方面制约了农民应用农业新技术的脚步。
三、高原特色农业背景下农业科技供给创新存在的难题
(一)抵御科技风险的能力较弱
要实现高原特色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就需要一流的农业科技,然而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品种的推广和供给过程中存在难以预期的科技风险。在提高资源产出率、增加收益等方面,新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外部性和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对科技的需求。
(二)农户对新科技缺乏理解
在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结合调研分析结果,一是农民没有太多的购买愿望;二是没有足够的购买能力。农户采用新科技的根本出发点在于获取更高的收益,但是农户往往因为缺乏对农业科技的了解,不知道使用新科技的预期收益如何,因而抑制其对科技的需求。
(三)科研成果与科技需求相脱节
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往往存在“为科研而科研”,主要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而且科研机构远离农村,多是位于中心城市,与生产脱节,缺乏对农业实际科研问题的真实感知。农业科研目标单一,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农业科研项目集中在产中阶段,忽视产后科研转化,缺乏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动力和压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这种科研体制往往与农户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不符或是供给短缺,最终导致农业的科技链与产业链脱节。
(四)新科技推广所带来的风险无人买单
推广新的科技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发生失败的案例,需求主体的损失得不到保障,没有合理有效的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户参与新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农户不愿意承担科技供给带来的风险,宁愿保守种植也不愿意去探寻有更多收益的机会。各类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也淡化和回避了科技推广风险谁来承担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因科技推广风险无人买单而滞后,科技转化能力薄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度大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四、对策建议
(一)创新农技供给体系
加大农业技术创新的力度,实现公共农业技术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平衡。明确划分农业公益性技术与商业性技术的区域,将商业性技术全部交给市场,政府负责强有力的监管,维护需求主体的权益;对于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政府不能缺位,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农技推广队伍体系,推行首席农技师制度,全面推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健全激励机制,避免过度竞争;落实科技评价与考核制度;加大成果转化与公益服务;制定和落实农业科技供给保险与担保制度。在成果转化方面,应鼓励国家和民营科研单位面向农业生产,逐步建立健全多主体、多样化、多层次的合作研发推广新模式。
(二)创新农技培训方式
农业科技供给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培训带动需求主体进行响应,实施分类别、分层次培训。一是加大科技示范户培训。以向普通农户身传言教、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为目标,开展系统的农业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标准化、设施农业技术、病虫害(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培训。二是强化种养业大户培训。突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种养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的培训。三是注重普通农户培训。以着力提高农事技能为要求,推介实用的新品种及其栽培管理配套技术、农药及其使用方法为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选用的肥料,开展一技一训。四是实施农业企业家培训。为达到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以标准化生产-营销、系统化经营管理及电子商务等为重点,辅以无公害种植、养殖、加工新技术。培训过程要有差异化:因势,不断拓展培训内容;因事,紧密联系实际;因人,讲解通俗易懂;因技,做好成果转化。
(三)创新农技推广传播载体
多元化的农技需求需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农技载体。因此,要充分调动政府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农民行业产业协会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投资农业的工商企业、民办科研机构与科技型企业、科技示范户与专业大户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机制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合作组织相结合、公益与市场性经营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新型责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建立科技下乡、农技服务、农业项目与公司协同、网上农技/110、农业标准化服务载体等方式,全面建设面向农业科技需求主体的传播载体。
(四)创新农技成果转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