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 教学应用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引下,将一个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行整理、收集相关的资料、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是由学生负责,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最终的目的。“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主要的特点是将项目作为主线,通过老师指引,学生作为主体,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是有一定区别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主体,在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只能被动学习,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消极心理;而项目教学法恰恰相反,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我国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普通的中职技校及短期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中、高级技术人员,在整个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社会提供初级技术人员、中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整体的教育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在对民族新能力及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不足,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计算机的发展和企业需求,需要及时调整。与此同时,专业设置的没有特色。多数职业学校还是沿用一些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教学方法的落后,一般都是老师先讲理论,学生在下面听,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导致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相结合,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一般中职学生的自我控制力相对比较弱,在上课过程中很难集中精神听讲,老师“灌输”式地传统教学,只会使中职学生对课堂的反感增加,而通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计算机课更会使学生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最后导致厌学。

3.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与老师参与同一个项目的操作,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在对项目完成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项目教学法流程主要是:项目的设计与确立―学生分组及计划的制订―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和学习―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项目试验―项目完成,开展必要评估。

3.1项目提出(创设情境)。项目由客户(教师扮演)向项目组(学生小组)提出,项目组在与客户互通过程中详细掌握并记录客户需求。本项目是实现分布于三个地方的多区域网络互联互通,包括各区域内网和区域之间的网络均要实现互通。项目组组长协同组员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讨论,查阅相关知识库,共同制定“客户需求分析报告书”。各项目组向客户汇报并修正需求报告。

3.2分组制订计划及自主学习。在对学生实施分组的时候需要严格注意搭配,一般将能力较强及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常一组五个人。这样可以确保任务及时完成,有利于优生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学生先观察分析招生宣传广告,然后分工合作。学生在自主学习、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不但学到知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培养。

3.3制订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组依据“项目工作计划”及项目任务目标制订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详细包括项目目标、设备选型、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实施步骤及要求、详细分工等。将制订好的“项目实施方案”提交项目总监审查,如有问题返回小组修订,直到通过。

3.4项目实施。项目组长依据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小组成员依据分工各思其职,运用前期所学知识与技能先在Packet Tracer模拟平台实现,在项目要求的工期内完成各项任务,同时记录并形成“工作记录”,经小组汇总后形成项目实施报告,将报告和PTK文件提交教师审核通过后到网络实训室的真实环境实施。本项目实施步骤包括:设备连接;交换机、路由器基本配置;区域间静态路由配置内网RIP配置;内网OSPF配置;区域间OSPF配置,等等。整个项目需要团队合作完成,成员间虽明确分工但相互联系而不孤立,项目的顺利进展形成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第2篇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是教改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对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文本通过典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分析,探讨了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任务设计; 学习兴趣

引言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然而很多计算机任课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仍采用传统的讲解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重视知识共性的灌输,忽略了作为“主体地位”学生能力个性的培养,知识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单向传输,使得学生失去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适合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参与具体给定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具体的任务进行学习,来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描述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课堂任务的设计师,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指导者、辅助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内容,由教师对新知识建构和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而巧妙设置任务,把知识、理论性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与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开拓创新,于是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2.1 以“给定任务”为牵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强,强调动手、设计能力。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大量的时间用于基本概念的讲授和理论的理解。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制定可行的任务案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将所学新知识和技能蕴涵在“任务”中,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亲自上机设计、调试、运行,最后成功完成“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2.2 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促进团队协作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围绕着教师给出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络寻求帮助,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设计、调试和运行等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式教学一般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意见交流”、“互帮互助”等形式,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沟通,让学生学会表达见解,学会聆听他人意见,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2.3 以“开放任务”为目标,培养计算机开发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系统开发能力,教师通过给出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开放性“任务”,明确目标和要求,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设计开发出有创新实用的系统,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3.1 任务的设计:任务的设计是由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报纸、期刊等媒体收集资料,由师生共同讨论或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任务应符合每个人的兴趣和个性需要,学生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任务的真实性、趣味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可行性。任务来源于真实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实际意义,不是生造的,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经验。一个好的任务应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激情,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任务不能太琐碎,应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包含一个相对完整的解决问题的任务,便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训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任务的大小、完成时间以及难易程度等因素,重点、难点恰当安排,,任务规模宜小,是可行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任务。

3.2 任务在计算机教学应用的实施步骤

3.2.1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在上课的第一阶段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计算机专业课的任务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在创造出的环境中去展示任务,让学生在利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决定着学生是否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任务。

3.2.2 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这一过程比较灵活,可由教师对教学任务给予讲评。比如,教师演示自己的作品给学生以示范,告诉学生对这一任务在知识点、表现手法、创新性等方面的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比如制作一副多媒体作品有哪些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需要哪方面的素材?这些素材到什么地方去获取?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提出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主动提出,但要采取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当然,对一些任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只有做到那一步才有可能发现和提出。也可由学生独立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给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2.3 理清思路、提示重点、制定方案:当教师把任务呈现给在学生后,如何顺利、正确地完成就成了关键的问题。教师需要做的是不要急于讲解,也不能急于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的思路和计划。对于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分析、举出例子、并做出适当的示范;如果情境的创设利用了作品样例的赏析,那么作品样例又可以供学生参考,这样便于启发思路、抓住要领、少走弯路,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完成任务的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学习、动手操作和解决任务。

3.2.4 自主探索、积极合作、解决任务:这一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阶段,学生将投入最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设计、开发、解决各自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少量以前学生设计过的作品供他们观摩,但同时提醒学生不要简单模仿、重复创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解决任务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当的个别指导或共同问题的集中“解答”,但要注意好分寸,要引而不发、点到为止,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做贸然的帮助和过多的干扰。这个阶段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容易冒“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寻求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鼓励学生与周边或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合作。还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按照评价标准作自我评价并做出改进。对于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教师要与学生一道找出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引导。对于很快就完成任务的学生布置拓展任务以进一步提高。

3.2.5 检查结果、作品展示、总结提升:检查完成任务的情况,看是否符合要求,并做相关的记录,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做出及时的反馈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和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秀表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做出中肯的评价和表扬,对一些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有独创性的地方给予赞美,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学会评价的能力,以评价促发展、促提高。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成果,完成自己的任务。

3.3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3.3.1 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则不宜采用。

3.3.2 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学不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有思考和尝试的余地,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3.3 给予学生成就感。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积极动手操作,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完成任务后,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3.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任务驱动法”是让学生先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法”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4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一个明确的任务作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的教学形式。简言之,计算机专业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怎样驱动是关键,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目的。

参考文献

[1] 史晓央.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中等职业教育,2011(14)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计管理人员从传统的繁琐的统计和计算当中解放了出来,会计管理人员通过操作计算机可以快速地掌握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然后通过认真分析市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形成可行性报告,上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并将其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层进行决策的依据。这样,会计管理人员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就成为了决定会计管理人才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可行性报告的质量,并进而影响到管理层进行决策的正确性,决定了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会计专业必须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提供保证。而要想培养出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大力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涵义、特点与作用

1.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涵义。从涵义上来讲,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而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令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目的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

1.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1)强调个体行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是强调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课程知识,通过实践性的活动掌握课程内容。(2)强调教学的完整性。行动导向教学法特别重视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完整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包括确定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任务、评价任务等四个环节。(3)强调学习的合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的合作性,通过学生之间,学生小组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4)强调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既包括定量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提高的评价),又包括定性评价(对学生能力提高的评价),其教学评价的结果全部是开放性的,既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标准对知识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教师制定的标准对学生学习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且通过评价不断地发现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3行动导向法的作用。通过行动导向法可以不断推进课堂改革,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动手能力与团队精神等多项技能,不断拓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主宰者的地位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和学生位置平等的参与者,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不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参与到课堂实践之中,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首先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并且每一个任务都和会计专业活动有关,然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任务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制定任务,确定将要解决的目标与任务;(2)学生完成任务,学生通过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完成任务;(3)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在尝试完成任务中发现的问题;(4)获取知识与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5)回归任务,学生在掌握上述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再次回到任务上,更加完美地完成任务。

例如,在学习Excel时,计算机应用基础首先要认真分析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班级情况调查统计表”、“班级零用钱调查统计表”、“班费收支情况统计表”、“商品销售情况统计表”等多项任务。在创建上述任务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通过解决哪些问题才能够完成上述任务,然后通过小组活动探究解决问题。在设计各种统计表的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活动当中去,搜集各小组中难以解决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放到整个班级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如果能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则不必要进行讲解。如果无法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就要在讨论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要对学生完成每一个任务的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价,对学生通过小组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指出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措施。

2.2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案例进行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要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引入场景,然后通过学生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其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围绕教学内容恰当选定问题,用会计工作中的事实当所素材进行编制。案例的编制不能随便进行编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从会计实物工作中选取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并将其应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项目教学法;就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中职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富于创新精神,能适应自身和职业需要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的劳动者。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设计和手段必将打破传统的学科模式,使课堂教学“工作化”,有目的的将专业知识按照它们在目标职业活动中的本来顺序展开,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建构职业知识和技能体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项目教学法就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得以广泛运用的“做中学、做中教”式教学法,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的,适合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应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元化评价为手段”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学习方式,实现对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以及最终评价。这种方法可控性好,学习周期短,见效快。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应具备的条件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职业需求的以完成实际或模拟的工作任务而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方法,这就对教材、教学设备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形势,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一)教材中项目的有效性

项目的设计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就业预期,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地融合多门课程的知识点;项目的难度必须适中,在中职学生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经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同时要使各种技能得以有效重复,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

(二)教学设备的配套性

既然要给学生提供模拟的工作环境,就必然要求学校配备“够用的工作设备”,创造准工作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在工作(教学)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有效提高其职业能力。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完整性

传统教学是按照学科体系展开的,教师只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不考虑其在工作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建立于工作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在整个工作环节中完成咨询、指导与解疑,因此,教师必须储备更完整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使知识点融会贯通并得到必要的整合。

(四)教师指导过程的开放性

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传授者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促进者,责任了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所以,教师应引导教学过程从可控课堂向自由课堂、构建学习演变,并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开放教育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一)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是关键。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的内容都要以项目来贯彻,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

(二)项目实施前,提供参考步骤和资料

项目实施前,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是什么,项目的实施步骤是怎样的。这样,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

(三)科学分组,协作完成项目

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对于仅涉及到单一新知识点的项目,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分组合作完成。

(四)项目具体实施过程

项目实施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创造学习环境和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多次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且在学生实现项目的过程中有困难时,给予适当的讲解和帮助。

(五)项目实施中的把握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指导的程度要有所不同,实行分层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对能力强的学生,主要给与启发性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困难给予个别辅导。通过这样分层指导不仅锻炼了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也使较差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了项目,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项目评价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取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小结也很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方法和步骤,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每一种方法都应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建构,充分地展示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王爱红.职业教育改革与项目教学法

[2]陈顺.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探讨

计算机在法学专业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高职计算机专业 教学 应用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性应用人才,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因此,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时,必须要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这一教学目标和特点,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生动性,非常适合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本文将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教学由难变易

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典型的计算机案例,通过文字、视频和动画等方式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多媒体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1]。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将计算机知识通过案例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堂信息量增大,使学生通过计算机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进行深入的思考。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计算机教学的难度降低。

1.2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理论知识,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计算机案例体现出来,在进行多媒体案例分析时,教师与学生能够互动交流起来,创造轻松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进行高职计算机教学时,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将原有的教学转化为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学生参与到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分析当中,学生对这一计算机案例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2]。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探索。

1.4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案例具有知识可靠性与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将这一教学案例应用到高职计算机教学当中,能够帮助学生对案例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学生经过丰富的想象和认识,理解起来计算机知识就会容易很多。同时,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时,将教学案例与计算机知识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概念,对教学案例从感性的认识也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前,需要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案例和多媒体课件进行选择与制作。多媒体案例课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堂效果。因此,在进行多媒体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关联的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精心的制作,突出案例的典型性与启发性。教师不能在计算机课堂中仅仅充当一个多媒体的放映者,需要对所选择的教学案例进行二次开发与创造,对这些教学素材进行重组、调整和美化,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3]。比如,教师在教授《ASP. NET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第八章内容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站时,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设置留言板的方式,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制作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就需要将数据库的操作和页面设计,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来进行。在进行多媒体案例选择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选择典型性、综合性的案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适度性的案例。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且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对计算机程序的编译基础更差,因此,在进行教学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比较简单实际且流行的一些网站代码和案例,并对这些案例需要进行相应的裁剪和补充。这些案例都是学生经常所接触和浏览的一些网站,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要重点将这些内容凸显出来,并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设置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2.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教学任务

在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对所选取的多媒体案例进行讲解时,根据教学的目标提出一些小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告知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案例的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与讨论,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同时,教师也要对这一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仔细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一案例的知识点和应用进行了解。当学生将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汇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4]。比如,教师在教授Word文档处理中的邮件合并时,所设置的教学案例――制作邀请函,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邮件合并和美化的基本操作。在进行案例讲解时,教师对邀请函中的邮件合并、表格插入、文本框的使用等知识进行讲解,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在讲解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邮件合并还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的哪些实例当中,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不断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最终效果。

2.3把握好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使用时机

高职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对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使用时机,往往同一教学案例,运用案例的时间先后不同,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这是由于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和案例的内容不同所导致的[5]。在进行计算机授课前,高职教师应选择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且当前计算机行业正在热议或广泛应用的一些案例等,引导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进行计算机学习与探索;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具有极强感知性以及典型性的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当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进行理解;在计算机课程快结束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极强代表性的计算机案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比如,高职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实时仿真监控系统作为计算机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内容。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如何使用多线程方式来设计数据结构等,引发学生对这一多媒体教学案例的思考;接下来,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依据软件工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讲解,以动态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一案例进行讨论;在课程快要结束时,教师对这一案例中所体现的涉及惩处进行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

2.4对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应用到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时,也要注意与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进行阶梯式的深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阶段,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在对多媒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之后,不能忽略对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可以通过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的方式来进行[6]。学生对计算机课堂中所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整理,对有疑问的地方向教师进行请教;教师以多媒体教学案例为主线,对计算机课堂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论述,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并对学生的基本表现情况进行适当地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在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多媒体案例教学时,还需要将其他的先进教学方法融合进来,结合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选取典型的案例,对计算机知识进行研究与设计,体现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调动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计算机教学由难变易,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应不断的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深入到教学当中,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于利.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职创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2]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鲁书喜.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02:96-98.

[4]王丽.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与信息,2015,(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