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急救技能

家庭急救技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急救技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急救技能

家庭急救技能范文第1篇

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焦点。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基础上,分类剖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749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4年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挑战,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难点问题之一,其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研究证明,由于无法有效找到合适工作,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蜗居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在蚁族群体中的比例接近7成。他们不能在城市里得到好的安置,容易形成各种社会问题。与大学生就业难相对应的是企业大量存在的用工荒。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与当代社会发展趋势没有适当匹配,企业生产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老模式,可供高校毕业生选择的企业数量和岗位并不多;也说明大学生就业能力亟待提高。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最初是人力资源研究热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界定发生变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学者彼得•奈特(PeterKnight)和曼兹•约克(MantzYorke)从认知和社会心理学角度构建的就业能力USEM模型。该模型将就业能力结构分为专业知识理解力、通用和专业技能、自我效能和元认知四大要素。国内研究中,学者陈勇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由四个要素构成: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个人品质、职业规划能力,该理论对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毕业时所具备的能获得职业、保持职业和取得职业发展成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一种个人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指其获得工作的能力,还有保持与其学历相符、令人满意的职业能力。全球一体化、产业不断更新升级、工作环境和性质的变化,促使大学生必须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才能满足当今职业的需求,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改善就业境遇也是关键。

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1.专业能力有待提升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大学生通过四年在校期间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应能全面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强,主要是由认知和实践上的偏差造成的。①认知上的偏差。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与高校以及企业对就业能力培养的认知存在差异。大部分贫困生都认为,学习好专业理论知识、英语、计算机能力,比责任心、口头表达、人际交往很重要。而事实上,学校和企业有与之不同的想法。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习规划和学习方法不科学,所掌握的专业能力与高校培养目标及企业需求存在偏差。②实践上的偏差。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认知上的偏差,思维不够开阔,没有将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综合素质作为学习目标,而是以考试拿高分为学习目标。他们注重理论学习,而对实际操作和专业实践则表现得不够积极。由于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较好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导致创新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强。表现为不能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执行岗位任务。

2.通用技能和个人品质有待提升通用技能是指适用于任何专业的学习,能在不同情境中转移的技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通用技能维度而言,是指学习和工作中的转移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独立识别问题能力等子维度通用技能。个人品质是指能识别自身情绪或情感,进而激发自身,较好地管理或调整自身情绪或情感。研究表明,有自信、主动性强、乐于经历、愉快的心情和乐于交际的人更能获得高薪水工作。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相对较弱。值得肯定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具有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但普遍缺乏自信,主动性差,不能较好表达和控制情绪,沟通和领导能力较弱,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使得个人品质不能很好地发挥,影响了工作的获取和保持。

3.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待提升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找到一份稳定的终身职业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学生要适应未来职业选择和发展变化,并取得职业发展的成功,必须拥有职业生涯的管理能力。好的职业规划建立在对内外环境有较清楚认识基础上。完成认知需具备的能力有:对劳动力市场状况、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的认知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不同职业角色的预期规划能力,对新职业机会或职业提升机会的识别能力,包括社会关系网络构建能力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环境闭塞,家庭成员及周围人员受制于对社会认知上的局限,不能给予相关的指导。他们在了解社会和职场过程中,还会受制于了解方式、了解成本、企业相关人士的配合度、自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方式是去麦当劳打工或在街头发报纸,涉及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很少。大部分学生真正的实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实践)是从大四快毕业时开始。而此时若要调整大学四年的规划过于仓促。因此导致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职场的了解,甚至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深入,职业规划能力普遍较弱。他们中的部分人毕业时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但由于对社会实际存在的问题不够了解,想法和现实差距太远,容易受到一系列打击。此外,找工作中也存在相互攀比心理,大多纠结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没有把每一份工作当成长期规划的一部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因为一直找不到明确的就业方向和目标,就按工资多少确定就业行业和岗位,不断跳槽,毕业好几年了还在试用期内徘徊。

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1.政府应从政策法规层面给予支持和保障首先政府应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就业大环境。我国目前就业的地区和行业结构差异,及大量存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应加快促进行业结构改革,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吸收力。其次,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指导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国长期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计划教育和培训,对外部环境变化适应能力不强,不能随产业结构变动迅速调整,导致大学生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为此,政府应组织人员及时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动态,指导各学校科学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更改课程规划。

2.企业应转变意识、设置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培养大学生所需要的能力结构,不是针对特定岗位培养人才,高校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岗位需求符合情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适当缺口是合理的。企业把培养人才的任务完全交给高校,希望高校通过四年本科教育培养出一个完全符合各种岗位要求的毕业生是不现实的。任何因此而抱怨或批评当代高校教育的企业应进行反思。企业应通过设立自己的人才培训计划,对招收的毕业生进行培训和指导。比如,“入职前培训”“为初入职的毕业生配备师傅”“干中学”“传帮带”等,帮助毕业生尽快熟悉企业环境和岗位职责。其次、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协助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配合学校做好实习和实训工作,以此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3.高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及职业规划教育一是高校应多方面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听取企业意见,明确各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目标,在构建各专业就业能力模型结构基础上,设计课程体系。并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实践教育以及就业指导各方面进行统筹。二是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大学生实习效果。针对企业不太情愿接纳实习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寻找对口的实习岗位存在困难的情况,积极为他们搭建诸如暑假、寒假、周末实习平台,提升实习效果。三是高校应注重提升本校教师实践能力,创设条件安排教师参与企业建设、策划、实践,减少双方在就业能力结构认知上存在的差异,提升教师自身实践能力,避免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空对空的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四是高校要加强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设立贯穿大学四年的就业指导体制,注重全程指导。高校任课教师应全面了解所教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模型结构。在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应将课程所包含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列入在内同时,考虑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并向学生进行说明,以充分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家庭急救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本运动能力;关键经验;心理发展;家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关键经验

什么是关键经验?关键经验由谁所决定?教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关键经验,知识、怎样对知识进行运用、教育目标的属性,这三部分都属于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在儿童发展方面和课程内容选择方面都有具体性的意见。所以说,儿童要在合适的年龄、合理的经验下进行关键经验的培训。

在关键经验当中,有五个特性尤为重要,他们分别是反复性、互动性、层次性、连续性、基础性。一为反复性。任何经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关键经验也是如此。需要在大量的反复实践中来获取,否则得不到经验,而且事物也会很快灭亡。二为互动性。关键经验不能由成年人主管,需要儿童在一定的环境下主动的与人交往来完成。如果儿童没有相对的自主性与互动性,那么关键经验就不能够完成的进行并且完成。三为层次性。关键经验是一个循环的、向上的、螺旋式的上升,它的上升是与儿童的年龄息息相关的,是随着儿童年龄的成长而成长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变化的、发展的。四为连续性。关键经验就像是一颗种子一样,也是一个发展的、生长的过程和阶段。五为基础性。基础性为关键经验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基础性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关键经验中尤为重要。在儿童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方面提供重要保障。

二、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

学前儿童的基本运动能力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都是从学龄前开始受到系统的教育,学龄前是人生特别重要的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在这其中,儿童的心理发展尤为重要,有可能影响人的一生。适当的运动可以使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像诸如跳大绳之类的游戏,对学前儿童来说是需要做的。在这种愉快轻松的氛围当中,小朋友们能很快建立自己的一个“小王国”,他们能相互的学习其他人的有点,取长补短。毫不客气的说一点,对儿童的健康发展带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体育活动。

三、强化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重要性

由上述可见,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对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强化学前儿童的基本运动能力。但是如果不强化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他们得不到很好的指导,那么儿童基本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释放,不能展现出他们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强化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有助于学前儿童更好地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教导学生、促进老师课程的发展与进步;有助于幼儿园的更好地管理与发展,创造出一种融洽、发展、进步的儿童乐园空间。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如果我们不着重培养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实施,以后我们的学前儿童该如何发展与进步?如何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昌盛。所以说,强化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利国利民,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需要我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四、家庭对学前儿童基本运动能力的影响

1.儿童缺爱现状

在现代社会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儿童缺乏父母关爱的原因有很多。就目前来看,学前儿童教育中,父母没有参与到他们子女的教育与培养当中来。他们在给予孩子物质基础的同时,缺乏给予他们精神食粮。在儿童缺爱现状当中,尤其是父爱的缺失有为明显。学前儿童在他们个人成长的时间段特别是3―6岁这个关键时期,极少的得到父亲的爱护还有更为严重的是父亲没有出现到孩子的生活状态当中。对于这个问题的形式越来越严峻,需要引起我们的深思,需要我们社会来引起重视,关注父爱缺失这个问题。

2.消极影响因素

消极影响因素有很多,我想谈其中以下三个方面。一、大部分学前儿童每天都是由母亲或者爷爷奶奶接送,幼儿园大部分也是女老师。其中的一些男生就会模仿自己的母亲或者老师,这样子的话,男生就没有他本来的男性的魄力与气概。二、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生理与心理上的不同,导致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不同。父母亲的性格是互补的,父亲教会了孩子一些刺激性的运动,比如踢足球、游泳、爬山此类。而母亲则给予了孩子妈妈们的温和、细腻与柔软。只有父亲的性格与母亲的性格相互互补,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长,才能使孩子有一个快乐而美丽的童年。

3.物理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玩具的因素。学前儿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就是玩具。从玩具当中,可以开发出儿童的协调力、灵活力、智力等等。二是活动场地的因素。由于儿童玩玩具的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说,活动场地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出来。活动场地的大小决定着儿童活动范围的大小与活动质量的高低。如果儿童处在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中时,儿童的身心愉悦,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之,则不然。三是游戏的时间因素。不管玩什么玩具,做什么游戏,儿童都需要有非常充足的时间来完成它。只有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儿童才可以尽情的嬉笑、打闹,才可以获得真正的乐趣。

总之,在儿童游戏这一环节当中,物理环境因素占十分重要的比重。需要我们非常细致的认识物理环境因素并且去认识它。要有很好的实施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儿童游戏氛围。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5):33-35.

家庭急救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品设计;权重值;层次分析法;家庭智能机器人;功能要素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28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家庭智能机器人产品的核心技术正以超速发展,随即而来的是家庭智能机器人产品将以前所未有的竞争力实现突破并占领市场。国内外各大企业也都争相加入到该行业的概念设计中。在产品功能研究层面,姚海、吴明兴等分别分析了产品功能在用户需求中的表现形式和评价方法;SIGLEY提出了市场需求是功能设计的主导。论文通过收集并整理市场上成熟家庭智能机器人样本,利用SPSS对各样本实际功能要素进行聚类分析,遴选出代表要素,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算出其相对权重值,为该类产品的功能设计研发提供决策依据。

1 家庭智能机器人产品功能调研

1.1 产品的功能要素

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并非要得到该商品本身,而是要获得该商品所具有的某种或某些用途。实现这些用途的方法称之为功能要素。每一款产品都具有功能要素,不同的产品可能具有相同的功能要素。

1.2 研究样本的选择

前期通过浏览网络、电商平台、众筹平台以及参加展会等,共了解到75个家庭智能机器人产品信息。

而后分别对收集的产品进行初步的筛选,筛选时将智能化和市场化程度作为初步评价的标准,剔除了包括玩具、扫地机器人等在内的功能单一的产品和仍处于研发阶段的样机。最后再从功能极为相似或同系列的产品中挑选1个作为本次研究的代表样本,最终将样本容量确定为20并以A-T编号。

1.3 样本产品功能要素的研究

首先,对代表样本中每个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列出功能要素,并将产品的主推功能进行下横线重点标注。

然后,将20个研究样本的功能要素进行整理,总计得到56个功能要素,将其统一归纳到数据表中并编号。

最后,邀请具有设计背景的学生、老师、设计师以及与有家庭智能机器人相关经历的人员35名。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认知将56个功能要素进行归类,类别的范围控制在5-9个。根据测试结果,统计每两个功能要素被分入同一类别下的次数,并建立相似度矩阵。根据统计结果,将相似度矩阵导入多元统计分析软件(SPSS)中进行聚类分析。

2 家庭智能机器人各级功能权重计算及其结果

家庭智能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可将影响功能要素的主要准则归结为研发成本、生产周期、市场成熟度和技术认可度4个准则。这些因素在设计过程中都是必须考虑的指标,但是其相对重要性程度是不一致的。采用问卷星1-9打分法调查问卷得到有效调查问卷120份,得到各准则在人们心中的得分均值,见表1所示。

此权重均值将作为层次分析法的重要判断指标。其中由数据可知研发成本、生产周期、市场认可度和技术成熟度是影响功能要素的主要准则。

然后依据1-9度量指标建立两两比较矩阵并作出相关处理如下。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λmax=4.10,则

C.I.= 0.036,最终的一致性比例为C.R.=0.04

3 结论

通过对目前市场上成熟家庭机器人产品的实际功能要素的研究,更能切实反应市场的真实情况。得出了家庭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实际功能要素总表。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出7个代表功能要素的相对权重。可为相关企业提供正向或反向的数据支持,企业可优选权重值较高的作为主打功能。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市场调研存在着一定的时效性,论文研究还将继续研究,进一步为我国家庭智能机器人产业的设计研发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宋章军. 服务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集成技术, 2012,1(03):1-9.

家庭急救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家庭功能;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一般自我效能感,作为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 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反映了个体应对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自信和能力,它属于人格的自我层面[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一个人是否顺利、成功地从事某项活动是受其自我效能感影响,因为个体对其效能的感受制约着其活动的动机水平、活动的行为方式以及各种心理水平。

家庭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2],是衡量家庭系统运行效能的重要标志。结果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关注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如Olson的环状模式理论强调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起关键作用[3]。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抑郁等内隐问题有显著影响,并发现学生的自尊与家庭功能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也有家庭是影响大学生精神健康及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4]。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他人或社会网络中获得一般或特定的支持性资源,而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付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与危机。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在一些针对毕业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可见社会支持在缓解个体消极体验、提高自我效能度的作用不可忽视[5]。

然而对于深层次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与一般自我效能度的关系,以及家庭功能与社会支持的相互作用关系方面的研究却很少见,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的关系,试图揭示三者深层次的作用及影响机制,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1年11月,选取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包括临床医学五年制、八年制、医学检验、医学技术、康复、护理6大专业三个年级的学生,共520人进行心理测评,获取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为98.7%;其中男生200人,女生312人,平均年龄为19.14岁。

1.2 研究工具。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总分较高的测试结果说明被测者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刘继文等[6]对肖水源编制的SSRS信度效度的研究显示: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2~0.664,低于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较高;3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24~0.835,表明量表内容效度较高;总量表及3个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是0.896,0.849,0.825,0.833,表明量表信度较高。SSR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国内研究使用。

1.2.2 一般自我效能度量表(GSES)。为Schwarzer编制,共10个项目,涉及个人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该量表采用1-4级评分方式(1=完全不正确、2=有点正确、3= 多数正确、4=完全正确),10个项目的均分为量表总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中文版的GSES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具有较高信度,同时相关研究表明,中文版GSES同样具有单维性及很好的预测效度。周永安、赵静波等应用中文版GSES在广州高校大学生中进行研究同样表现出良好的信度、效度及多维度的特性[7]。

1.2.3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 II)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第二版(FACES II)由Olson等于1982年编制。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共有30个项目,大约需25分钟完成。FACESII主要评价两方面的家庭功能:(1)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2)适应性(Adaptability),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我国应用的FACES II经过三次修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广泛应用于大学生人群的家庭行为方面的研究[8]。

1.3 研究方法。在征得学生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统一指导语,主试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精神科职业医师及我院获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学生。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与性别、少数民族与否的关系。 对性别、是否是少数民族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性别结果示:P=0.587>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男女性的一般自我效能度无差异。民族结果示:P=0.219>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同学的一般自我效能度无差异。

2.2 年龄、亲密度、适应性及社会支持对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的回归分析。 以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作应变量,以年龄、亲密度、适应性及社会支持4个因子作自变量, 应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自我效能度逐渐降低;其他3个因子分别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正相关,即亲密度越高、适应性越好、社会支持评分越高,一般自我效能度越高;而年龄和社会支持评分对一般自我效能作用显著(见表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一般自我效能度=-0.45×年龄+0.007×亲密度+0.009×适应性+0.121×社会支持量表评分。

2.3 年龄-年级对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的影响。 由图1可见,年龄越大,一般自我效能度越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个年级的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进行分析:结果P=0.009

在对20岁人群(61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结果P=0.135,提示三个年级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在对19~20岁人群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结果P=0.395,提示三个年级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同一年龄/年龄段下,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没有差异。

3 讨论

3.1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在性别方面不存在差异,这一结果与已有结果并不一致,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9]。这可能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有关。一直以来的传统文化观念下,社会对女性有许多歧视,这些因素会在人们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作用,使男性有许多优越感,从而使一般自我效能度相对较高。然而在当今社会条件下,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男女性的社会文化期望将会更多的趋向一致,而男女性对自己的理想性格设计也更加一致,即同时具有更强的工具性-自我坚持特质和情感-人际关系特制,也就是Bem所说的男女双性化。广大女性的综合实力不亚于男性,甚至超过男性,这让她们更独立自主,更加相信自我,对未来更有信心。

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度在是否为少数民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与董耘等[10]的研究是一致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成员只见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广泛交流,特别是在城市居住区这种交流尤为突出,相互融合、渗透,使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样在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具有一定共同性。

3.2 医学生家庭亲密度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正相关,这提示家庭亲密度越高,个体一般自我效能度越高,这与李惠民、安芹等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1]。亲密度高的家庭中父母可能会对个体所从事的活动给予更多支持,而这些支持对个体自我管理、自主意识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因而家庭亲密度高的家庭,不仅能在学习、交往方面给孩子提供一些具体指导和帮助,而且能给予子女家庭的温暖和情感交流与支持,让他们拥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这种模式会扩及到子女的生活及与他人交往中,从而获得更多社会支持,使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提高[12,13]。而家庭低亲密度意味着家庭成员之间缺乏相互帮助和支持,这种家庭会很容易让人感到无助、孤独、不安全,阻碍个体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从而产生自卑和羞耻感,降低一般自我效能度。

3.3 医学生家庭适应性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正相关,即适应性越好,一般自我效能度越高。适应性反映的是个体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医学生在大学校园环境中经历的社会化过程涉及适应环境、减少不确定性、明确角色和目标以及建立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问题[14]。这是一个同一性形成阶段,往往面临自我统合与角色混乱的矛盾,不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他人关系、组织政策以及时间分配等[15]。适应性好的个体,不管有什么样的问题或不确定因素,还是处于新的环境中,都能有规律地、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角色,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

3.4 医学生社会支持评分与一般自我效能度显著正相关,表明社会支持越多的个体,一般自我效能度越高。社会支持评分高的个体,社交网络大,社交频率高,理解与感受社会支持总水平相对较高,更容易察觉到来自朋友、老师等家庭外部的支持,同时在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寻求他人帮助或依从他人指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个体减少影响自我效能度提高的孤独感以及焦虑情绪。同时,原本家庭功能较差的个体容易不自信、不被人欣赏和赞扬,进而觉得外界、他人不可靠,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采取回避的态度,这会妨碍与他人发展和维持亲密的关系,也很难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水平,进一步降低一般自我效能感。

3.5 医学生年龄/年级与一般自我效能度显著负相关,表明随着年龄/年级增长,一般自我效能度降低。年龄/年级小的个体,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对一些问题、情况的把握不够,对很多事都会敢于去尝试,即使有可能失败,也敢于去拼,这就是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初生牛犊”。然而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个体对于自身能力以及外界情况的分析,同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受挫,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个体自信不如从前,甚至低估自己的能力,伴随这种不自信的自卑和羞耻感,会让个体产生回避,使一般自我效能度进一步降低。

4 结论

医学专业本科生家庭功能,包括亲密度、适应性,以及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度呈正相关,而年龄与之呈明显负相关。因此,在大学生社区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我们应加强医学专业本科生人际信任等方面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开展人际信任、社交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减少学生孤独感、焦虑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度,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失败,提高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降低各方面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0

[2] 李志勇,吴明证.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3):346-348

[3] 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1977,84:191-215

[4] 徐洁,方晓义,张锦涛,等.家庭功能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作用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79-85

[5] 周向欣,李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9):858-859

[6] 刘继文,李富业,连玉龙.社会支持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1-3

[7] 周永安,赵静波,张小远等.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在广州高校大学生中应用情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2,20(5):722-724

[8] 曾棣,李合群,程子军.1798例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何适应性的家庭类型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4):254-255

[9] 孙淑晶,赵富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305-307

[10] 董耘,钟高峰,石文典.回族与汉族青少年自我结构模型比较研究[J].心理研究,2009,2(2):40-44

[11] 安芹,李旭珊.大学生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0):796-800

[12] 朱益,仇剑奎.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家庭环境的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5):276-277

[13] 冯现刚,王清.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11,7(24):75-78

家庭急救技能范文第5篇

当前国内的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可以分为人文历史类、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3大类,由各个学校自主规划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科目。而一般院校的通识课程又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2部分,其中包含思政、英语以及计算机的必修课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由校方自主开设的选修课部分比重较小。目前国内高校中所开设的涉医类通识课程都是类似于医学伦理学或病理学等偏理论的课程而普遍缺乏实用医学如护理学这样的课程。而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客观现实,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和3年高中教育中几乎没有系统地学过基本的护理知识。因此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护理学课程有一下几点好处: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自我保护观念的进步,人们对自我养生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强。掌握一些护理学知识,特别是中医护理的部分技能可以满足学生们这方面的需求,这也是符合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的;其次,对于部分专业的学生如海运、轮机、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考虑其今后工作的特殊性也需要掌握一些急救护理技能以及护理学的基础知识。而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建筑企业或航运企业均缺乏对从业人员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学的学习中掌握一些相关知识;第三,通过学习中医护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并对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哲学起到促进作用;第四,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相当部分老人依然会选择在家养老,如果其子女能够掌握一些护理学知识特别是中医养护方面的知识,对于其父母和家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2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护理课程的可行性

影响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2个方面:一是授课教师;二是授课所需的设备仪器和实验教学场所。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达成教学目标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一般来说,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相对更高一些,除了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比较强的教学能力。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综合类院校均设有护理学专业,这些学校本身就拥有护理学专业的教师,这些专业教师只需要在进行少量培训或学习就可以胜任通识课的教学任务。至于教学设备仪器以及教学场所问题,由于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均配有自己校医院,可以通过将部分实验课程安排在校医院的方式来解决医疗器械和操作实验场所的问题,而本身具有护理学专业的学校则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教学设备和实验室。

3国内外护理医学通识教育现状

相关研究表明在国内外非医学专业学生在护理学,尤其是急救护理学方面的知识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欧洲发达国家平均3~5人中就有1人熟知急救技能和相关知识。比如在荷兰政府,在小学课程中就已经引入急救护理学的课程,而瑞士政府更是在法律上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护理知识的培训[3]。即便是香港,对从事运输业的相关人员也强制要求进行急救护理课程的学习[4]。而在大学的教育中,由于欧美国家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普及了急救护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医学和护理学方面知识的教育主要是以社会医学为主,如哈佛大学就开设的/医疗保健政策0(HealthCarePolicy)[5]和/社会医学与全球卫生0(IntroductiontoSocialMedicineandGlobalHealth)[6]等课程供学生选修。自2007年哈佛大学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后,在其新的核心课程方案之中明确地提出了要打破原有的系科之间的界限,进而整合知识,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以及更自主的选择机会[7]。在国内由于在前期的基础教育中缺乏对急救护理学系统的学习从而导致在当前国内大学生中均普遍缺乏相关的知识[8],因此很多学者均提出单独开设急救护理学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9]。但是仅通过单独的几次培训来进行教授,其效果显然是不如将其作为一门课程的一部分来进行教学。目前在国内仅有上海的几所高校联合开办了急救护理学的选修课,而如果能将这门课程的内容更丰富一些加入基础护理学和家庭护理学的部分内容,其效果会更好。

4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护理课程的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