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一、 就学习者本身而言

布鲁纳的四大原则之一——动机原则,提倡最有效地促使学生确立要学习的心理倾向。西方学者常把驱力(driver), 需要(need)和诱因(incentive)混在一起去解释动机的成因。教师上课常用OK, Good, Excellent来肯定学生,用奖品分数来刺激学生努力学习。这些做法对于中上等学生能起正诱因作用,而对于中下等学生反而会起负诱因作用。因为中下等学生一直存在作业较粗心,预习复习欠缺,学习缺乏毅力等缺点。表扬的次数是绝对少于优等生,甚至没有。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初期是外在因素,即获得学习荣誉的满足。如我们不注意引导,学生即使有好奇心,有好愿望,也难以产生兴趣。即使产生,也难以维持长久。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水平与他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而部分学生畏难,怕羞,课堂上不敢开口,想参与又怕参与,越不参与,口头表达能力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二、 从教育者方面看

中学英语教学法所概括的教学规律及教学原则都是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依据的。它们既适用于教,也适用于学。比如,教学法强调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学,用,强调用英语教英语的原则,而部分老师图省力,大量用汉语来教英语,影响了学生英语语感的发展。又如:外语教学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部分老师照本宣科,或满堂灌,导致学生昏昏沉沉。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为了打好基础,学生就必须接受系统的严格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对这方面认识不足,造成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就出现漏洞和差异。致使学生形成紧张心理。还有的老师一味指责学生,导致学生自卑厌倦,产生疲惫心态。

那么如何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呢?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在运用中增强学英语的兴趣。初中英语每一课都有它的实际情景可供学生操作。每一个单元都有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活动。笔者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值日生英语汇报, pair work, group work及(act)扮演角色的表演。课外也经常组织学生唱英语歌,鼓励他们用英语交谈。这些做法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及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及兴趣。

(2) 交换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和保持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为提高学生愉快程度,笔者经常变换教学形式。

(3) 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促进兴趣。首先,我们要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消除学生畏惧的学习心理。如:分层次提问,先易后难,先优等生后学困生。在ready过程中,常给后进生个别辅导,或安排优等生给予帮助,并对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的语言错误采取容忍态度。

2. 钻研教材,减轻学生负担,避免过度疲劳

根据JEEC现行教材的优势,开展教学活动。如:编写教科书依据的教学原则之一,是循环式编排方法,系统地安排内容,不断复习,多次循环,逐步扩展加深。这就有利于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在从容轻松的气氛中回忆起遗忘的知识。

Where’s “A”? It’s here. Book I L17

Where’s “she”? She is at home Bood I L23(be的变化)

Where are the egg? There aren’t any eggs. Book I L89(名词的复数)

Where’s the ...? It’s next to Book Ⅱ L89(方位介词)

Where’s the ...? Go down ... Book Ⅱ L33(问路)

Ask the way. Book Ⅱ L65(总复习)

在课文中where的句子更是不计其数,讲解新知识前,先唤醒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的回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况且句型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无数实际句子概括出来的模式,它把语法、词汇、语言点都包罗在内。课堂中的pattem drill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笔者让好学生先操练或操练难的,让学困生后操练或操练简单的。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达标。这对于后进生的自尊心培养很有好处,也为接下去的交际活动作了准备。一次次的成功推动了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就业导向 课程体系 中医英语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人们学习英语的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渠道增多,单纯的英语人才的需求量减少,有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职场新星。要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从学校层面出发,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生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总的来说,课程的设置要从以培养单纯的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转变为专业知识培养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建立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可以在原有的专业特色基础上增加方向性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肩负着培养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人才的历史使命,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中医药国际化趋势的、能开展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翻译、商贸、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遵循“三模块说”。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模块、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模块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模块。具体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相关知识选修课。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实践教学模块的缺失。目前的实践教学模块主要依赖于大四下学期的实习。然而,学生离校实习阶段,教师给予实习指导的途径较少,效果不佳,难于监督,导致很多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教师也很难掌握用人单位真实的反馈情况。二是专业特色的就业导向不突出。中医英语特色的职业发展道路尚未形成,虽然中医英语课程设置特色鲜明,但利用这一特色找到工作的学生凤毛麟角。

二、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就业导向型课程的需求,笔者对山东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1级6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以期发现课程设置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就业指导型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查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开设就业导向型课程的必要性;就业导向型课程专业方向的设置需求;具体课程的设置需求及建议。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宏观认识不足。受访学生对课程设置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设置比较合理。但有高达80%的学生不了解《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60%的学生不了解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见学生缺少对专业学习的宏观把握。只有让学生明确培养目标,充分了解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放矢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来。

2.设置就业导向型课程的迫切性。学生的就业意向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英语教育(33.33%),对外贸易(23.33%), 公务员或事业单位(20%),翻译(10%),中医药对外传播(3.33%)。

有一半的受访学生认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课程学分太少,这一结果印证了关于实践教育课程模块缺失的现状。对于目前的专业教学模式能否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有68.3%的学生选择“一般”。9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就业导向型课程。可见就业导向型课程的设置十分迫切。经过了实习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初步了解了自身未来职业规划道路中的优势与不足,对于就业导向型课程的专业方向设置,学生给出了以下结果:46.67%的学生选择英语教育方向,41.67%的学生选择经贸类英语方向。虽然有50%的受访学生认为有必要设置中医英语专业方向,但想选择中医英语方向的学生却仅占3.33%。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有两点:一是现有的中医英语课程已经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他们更加迫切需要课设经贸类英语和英语教育方向课程;二是中医英语就业面较窄,英语学生往往不具备中医基础知识,即使是对中医英语课程感兴趣,也会因为中医基础的欠缺而使学习知识变为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针对问卷给出的经贸英语方向、英语教学方向、中医英语方向,学生又进一步提出了对相关就业导向型课程的需求。有82%的学生选择了国际贸易,76.7%的学生选择了教育学,学生认为与就业息息相关的课程还包括: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医英语课程等。

3.职业资格培训纳入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求职的重要敲门砖,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针对未来职业规划,可以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翻译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商务英语等级证书这三种资格证书是受访学生认为对就业最有帮助的“砝码”。可见突出就业导向,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技能训练纳入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设置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关于就业导向型课程设置的建议

1.课程要突出中医英语特色。目前,主要在大学三年级开始中医英语、医学英语写作等课程,中规中矩。针对问卷中学生反应的问题,建议在中医英语方向做以下调整:一是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中医基础课程,开课学院为基础医学院,由中医学院教师用中文讲授。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了解中医知识,对中医药的学习产生兴趣。到大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中医英语相关课程,是对中医基础课程很好的衔接和扩展。避免学生在不了解中医药的情况下学习中医英语知识,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二是加大中医文献翻译及相关科技类英语翻译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翻译及写作水平。帮助更多的学生真正有能力胜任中医药对外文化交流的工作。

2.开设经贸类英语课程。这一方向的课程主要有: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目前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问卷中有56.7%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中级或高级证书对其就业帮助很大,因此商务英语课程变得尤为受欢迎。然而从事对外经贸类的工作仅有商务英语知识是不够的,基本的国际贸易知识必不可少。目前学校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有医药国际贸易课程,师资力量雄厚,授课经验丰富。经贸类英语方向的学生可以选修医药国际贸易课程来丰富自己的国际贸易知识。不仅如此,医药国际贸易课程与中医英语特色课程还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开设英语教学类课程。针对这一方向的课程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其中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开课学院为人文社科学院。英语教学法的开课学院为外国语学院。有了这些课程作为支撑,有利于学生顺利考取教师资格证。在实习和就业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目前,有41.7%的学生在实习时选择了教育培训机构,并有46.7%的学生最终与教育培训机构签约。虽然这一比例很大,但是由于是中医院校,与学院有实习合作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对较少。因此,在开设英语教学方向课程的同时,学院应积极联系实习单位,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4.开设研究方法入门课程。这一课程是对论文写作课程的有效补充,让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能比较了解常用的研究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论文写作中。38.3%的同学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尤其对于即将升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这种潜在的兴趣没有得到很好地激发。有高达4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研究方法。以此为基础,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和深造中很难出成果。反之,如果在本科阶段增设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可以有效改善英语专业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的情况,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

四、结语

根据调查可以得知,在中医院校英语专业中设置就业导向型课程很有必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总而言之,中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一定要遵循英语专业教育的规律,需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完善,最终提高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冲.刍议强化中医药教育国家化趋势下的中医英语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2]王雪玲,江凤霞,陈桂琴.就业导向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金利民.注重人文内涵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4]范延妮.中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1)原有知识结构不完善。根据苛勒的“完型---顿悟”说,学习的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型,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体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可见认知结构的形成尤为重要。认知结构的形成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是学生的素质,特指知识文化素质。学生的知识素质不高,再加上后天不努力,必然导致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不足,也就没有办法构建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这个方面的缺陷尤为明显。(2)对新知识的掌握不足。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将影响下一个学习内容的学习,知识混乱不仅不利于教学的正向迁移,反而会导致负迁移。影响教学中知识掌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主观方面来说主要包括:学生的智力、认真程度、努力程度、身心状态、个体的学习态度等。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学习动机、学习欲望不强,并且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养成了不刻苦、不努力的学习习惯,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暂,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巩固练习不够。根据学习效果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学习效果不好将会使得学习动机降低。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先难后易的课程,刚入门的时候有大量理论要学习,通常刚刚入门的教学不好教,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而且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学和练习时都需要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结合,平时,除了上课以外,同学们很少有机会进行练习。

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育心理学关于促进迁移教学的策略之一就是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不同,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是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内容设置不合理将会导致学生厌学、教师教学进度受阻。(2)教学手段、方法选择不恰当。不同的教学表现形式,学生获得的知识的量和质并不相同,通常会计电算化的课程都是在机房完成的,在机房教学是大多数选择,但是还应该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机房教学中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不够直观的缺陷。(3)模块和模块之间的教学引导不够深入,不够具体。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各个模块之间相互脱离比较明显。各个模块之间的教学迁移得不到实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通常先是学习单一模块,接下来再进行综合模块的学习。这里存在两个大问题:1)会计电算化的引入课程中,阐述各个模块的联系时不够深入,不够形象,很多学生没有达到宏观上的把握;2)在进行单一模块教学时,教师对该模块与各模块的关系的教学不够深入、不够具体,没有达到知识的进一步细化、加强。

3如何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迁移教学

3.1提高学生知识的数量和质量

由于认知结构对迁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中迁移教学的关键就是提高学生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查缺补漏,复习基础会计知识。我们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之前,要摸清教学对象的会计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然后进行查缺补漏,完善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的机构,回顾基础会计中的基本原理、记账规则、重要会计分录的编制等等,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做好准备。(2)引入与现实贴近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好新知识。会计电算化操作性比较强,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和会计知识,99%的同学都不具备两方面的能力。所以在这门课程上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不分先后,大部分学生都想在学习上被认可,所以当学生表现很积极时,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鼓励、引导,将会使得很多同学喜欢这门课程,学好这门课程。

3.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多用案例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相似性是影响迁移的因素之一,前后的学习内容的相似性将会提高迁移的效果。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根据相似性来设置教学内容,将相似的内容尽量放在一起。

3.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专业训练与专业技能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3]谢爱武[4]早年对关于高等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进行研究与实证调研,认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问题上也沿袭了国内部分高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设置偏向基础性、理论性和研究性,实践教学偏向师范性和教学性,独立设置的技能训练课程比例不高,缺少足够的实践实训场所和时间。[5]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理应对数学等统计知识有较高的要求,而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很少开设数学相关课程,对心理统计学、SPSS软件操作等课程也只是进行简单的入门教学。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的重要性意识不高。有的师范类新建本科院校为了突出课程的丰富,增加了许多如教育学、教学技能、公共关系学、病理学等教育学、管理学、医学等相关课程,使得应用心理学课程过于臃肿不堪,忽视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技能的培养。

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校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缺少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教师。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缺乏,许多对学生实践教学中的指导也都流于形式。第二,学校的教学设施滞后和资金缺乏,实验室仪器设备不足,教学设备得不到保障,结果是许多操作性的实验根本开展不起来,一些昂贵的现代实验仪器因资金不足而难以购置,相关实验课程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描述下“听”实验操作步骤。第三,学校的实践基地有限而且数量单一,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践基地基本上都是中小学、心理咨询机构,很少有去监狱、精神病医院、企业等实践的机会,所学心理学理论没有运用到实践的机会,实践经历与能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后求职的社会竞争力。

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就目前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学教师主要是教育学背景或有着社会学、思想政治等学科背景的教师,很多心理学背景的青年教师大都是应届硕士毕业生,实践经验不足,教师背景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据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人数不足是制约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首要因素。[6]新建本科院校中由于心理学专业教师缺乏使得心理测量、心理统计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只能进行简单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教学过程中一名教师身兼多门学科教学的现象普遍,担任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师同时担任选修课程的教学,教师工作量大、负荷重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也已成为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本校资源优势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模式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心理学的需求越来越多,心理学工作者队伍逐渐壮大,根据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心理学将有更快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心理学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7]新建本科院校应明确各自的办学定位,继承师范院校心理学优势的同时立足当前,摒弃单一的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校的资源优势审时度势地应社会发展,制订符合学院办学理念而又适应市场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当前已有学者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应该突出“地方性”、“师范性”、“本科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5]

设置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支撑与实行。车宏生[8]等人总结了国内外高校心理学(含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认为应该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学思想与方法来组织、构建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进一步精练、更新教学内容,整合相关内容与学科,使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具有高起点和前瞻性。新建本科院校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办学理念与成功经验的同时,需要设置适合各自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笔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的课程设置,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照搬国内外的课程体系设置。

引进优秀教师,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环节的重要因素,学科的发展需要一批学术带头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尤为重要。通俗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李国强[9]等认为应从创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养与进修学习培训、试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师制”、广泛开展教研活动以及建立兼职教师队伍、补充在职“双师型”教师的不足五个方面培养应用心理学“双师型”师资队伍。

心理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一、语言因素

1 语音障碍。语音、语调的障碍表现为:音标、单词发音不准确。由于小学中,有些学生对语音这块内容忽略或者是掌握不扎实,单词或是句子的发音非常不准确,这就会给初中的英语听力带来很大的影响。举个例子:元音因素中的长音和短音的区分。Nice【nais】与bit~lbigl,这里的i发成不同的两个音,这对学生来说很难能搞清楚。

2 对语调的认识不足。语调是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以及说话人的各种态度和情绪。

如:We'll watch a football matchtonigIlt,(用降调表示有把握,肯定)

We'llwatchafootballmatchtonight,(用升调表示不肯定,怀疑)

只知道“陈述式用降词,一般疑问句用升调”这一简单化公式,而不了解什么语境用什么语调,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事实上,语调的变化与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反映说话者的情绪和态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对语调认识不足。也制约着听力水平的提高。

3 语言基础知识牢固与否对听力的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除了语音、语调对听力的影响,还离不开语言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一个学生的听力不好。往往是基础薄弱的缘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词汇量不够。如果听者词汇量太少。势必造成听力材料中生词过多,从而影响其听力理解。最基础的语言材料都没记住,当然听不懂由这些语言材料组成的篇章了。

b、语法不过关。初中阶段的语法知识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同学们如果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掌握,势必造成信息输人的障碍。

听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反复思考的余地,所涉及的内容通常一瞬间就过去了,所以学生必须在瞬息间领会所听到的词、句子的含义,否则会漏听信息。从这一点来说,词汇量的大小和语法知识的牢固掌握与否都会影响听力理解的正确率。

二、非语言因素

1 文化差异对听力的影响。学习一门语言不能只学习单词、词汇、语法,还应了解相应的文化常识。我们都知道:英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只凭我们的思维、逻辑去判断文章的含义就可能出差错。如:

The foreigner,“l'd like to go somewhere”

The guide “OK,you call go anywhere。”

这个外国人的意思是他想要上厕所,显然这个导游理解错了。如果我们能够对外国的习惯用语有所了解,这就不会出洋相了

2 心理因素对听力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愉快、轻松的条件下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在母语教学中从来没有听力课程的设置,因为学习母语是先学会说话,再学习认字和写字的。此外,学习母语有足够的语言环境来了解和熟悉自己的语言,而学习英语一般是从书面语开 始,然后再接触口语。尽管目前的学习条 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接触英语口语的机会还很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开设听力课或安排听力练习,增加学生接触活的语言的机会,指导和帮助他们熟悉英语口语的形式。学会“听”英语,达到用英语交际的目的。而能否恰当地运用听力策略来指导课堂教学,则是关系到听力训练成败的重要问题。

三、听的策略

内容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一的听力训练还只是入门和初始阶段,刚开始应从听音、辨音、理解单词,句子及日常会话,然后逐步过渡到理解对话和整个语篇。

方法由慢到快、精听和泛听结合。听力练习过程必须始终贯穿听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如指导学生做必要的速记,包括年代、时间、年龄等数字;再者,听短文或故事,第一遍听大意,听二三遍时摘写。听第四遍校对,随着练习的增加及学生能力的提高,可减少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