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发展规律

金融发展规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发展规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发展规律

金融发展规律范文第1篇

一、风险管控是保险企业发展的重重动力

风险管控是是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和精髓,是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具体说来,它是企业和员工在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微观上层建筑,它包括经营理念,工作目标,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是通过风险管理体系来实现企业管控的要求。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保险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实现保险的本质,即风险经营和风险控制。保险业因风险管控缺失或不到位引致企业破产乃至引发行业性危机的例子举不胜举,在中国保险业即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的今天,更应保持一分警醒,越是发展速度加快,越应重视风险管控,科学处理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关系,为保险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企业发展的实质是企业生命活动机能的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发展好坏与所有制性质没有必然联系,不论什么所有制性质的企业,都要遵循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什么时候违背了企业发展规律,企业就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什么时候遵循了企业发展规律,企业就会发展壮大,充满活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体制和机制,好机制可以让企业有不竭动力去自我完善。搞好企业必须按规律办事,实现出资人机构和代表逐级到位,明确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必须坚持层层落实责任,形成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的工作机制;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的体制;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市场化运作的能力,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

二是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行业背景,不同行业的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程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行业的现状与演进趋势及行业的技术经济等特征的变化,对企业的成长环境与发展模式提出相应的要求,是企业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行业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及时对自身发展模式做出适应性调整。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化,跟踪市场变化和波动,深入研究行业运行的周期和特点,科学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提高预测预警预案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

分析行业规律,我们就要准确认清我国交通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注意树立战略思维和远近目标相结合的工作规划;注意顺应现代交通投资企业的发展趋势;注意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和尊重市场规律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研究加大融资投资力度,抢抓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

三是企业自身发展规律。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生命体。企业从初创、成长到消亡,也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遵循企业自身发展规律,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员工的素质、管理团队、关键技术、管理精细化程度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省属企业发展除了遵循上述三个规律之外,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把握自身定位,探索自身发展规律,实现差异化发展战略,探索独具特色的竞争力结构、组织结构、改革路径和管理方式,依靠高素质的员工和管理团队、良好信誉等,增强自己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和发展优势。

近几年,交通集团抓住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机遇,全力做大路产业务,实现了业务创新,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循环缺乏弹性、“一主两翼”发展不平衡、人才资源储备不足、项目管理水平需要提供等等,如何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迫不容缓的课题。

二、保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客户保险需求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经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其风险管理与保险计划;另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人通过国际间的保险资本运作、对冲机制、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满足巨灾保险、金融风险管理等迅速增长的需求,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真正意义下的自保公司,70年代由荷兰人首创并迅速风靡全球的银行保险,80年代人寿保险业出现的以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为代表的产品创新,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以及大量新型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处于前锋地位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政府保险机构及民间保险组织,如安联保险等,已经在综合风险管理(Integrate Risk Management)、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lternative Risk Transfers)等新型保险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保险保障的范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保风险范畴,从而预示着未来保险业的革命性变化。

金融发展规律范文第2篇

进化激辩

《新理财》:如何理解公司进化?

陈学安:我认为,进化广义上讲就是发展,而发展的实质是企业生命活动机能的提高。机能提高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裹挟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更值得深层次探讨。

孙璀:进化的内涵比较丰富,不同领域企业的进化路径不一样。像我们这样的集团企业来说,重点是集团的一体化运作,资源的共享。而且进化前提有两点:一是集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新理财》:集团企业进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孙璀:增强集团企业竞争力算是一个方向,集团企业发展进化很特殊,规模过大不好,没有效益不行,做“小而美”的企业可能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陈学安:集团企业的进化目标要根据集团自身的发展现状、核心竞争力以及其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而定。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小富即安。

《新理财》:集团企业进化是否有规律可循?

孙璀:中国国情有其特殊性,集团企业进化要想成功,必须充分研究行业规律和企业规律,这样才能做到科学进化。比如,我们集团在走出去时,采用统一品牌,避免了恶性竞争,大大提高了效益。

陈学安:我认为是有规律可循的。把握规律,特别是科学发展规律、行业发展规律、一般企业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对集团企业健康进化很重要。我们公司上市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对如何把握行业和企业自身规律、调整发展模式做了很好的注解。

《新理财》:您认为正确的集团企业进化过程是什么?

孙璀:正确的决策、透明的共享、再加上高度的价值认同。

《新理财》:财务进化对集团企业进化,有什么影响?

孙璀:财务进化和经营进化,实际上是一个相互配合的关系,在实际的进化中,两者是相融的,财务进化充其量,对集团企业进化起到支撑作用。当然,财务会影响和制约集团企业进化的速度和力度。

《新理财》:公司进化所面临的障碍是什么?

陈学安:资金可能是最主要的障碍。我们公司一直坚持资本运营与联合重组双轮驱动,就是通过资本运营支撑,以联合重组高效解决规模资源整合、不断做大做强的问题。2006年3月成功在香港上市后,我们公司于2007年8月9日进行了闪电增发,在2009年2日5日又做了一次配售,这三次融资共从资本市场募集到了70多亿资本金。同时我们还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募集了一些资金,并与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扫除了资金障碍。

《新理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陈学安:首先,是因为对市场未来信心不足,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尽管央行已经多次下调了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仍然非常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其次,从上市融资看,从2008年9月份到目前为止,为了维护二级市场的稳定,中国证监会暂停了国内证券市场新股的发行和上市。不仅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新上市公司的首发规模下降72%,为828亿美元,远远低于2007年的2994亿美元。从全年来看,2008年IPO规模已经低至五年来最低水平。尽管私募股权资金(PE)仍然对中国企业情有独钟,但是IPO通道被关闭,大大限制了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

《新理财》:能否谈谈贵公司进化状况?

孙璀:我们公司从2005提出“后水电时代”的战略,开始转型升级,提出三个路径:一是“大土木”,即非水电的建筑领域拓展;二是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三是积极完善产业链,着手产业前端设计等领域的业务。

从目前的效果看,证明我们的决策非常有前瞻性。截至目前,我们在非水电领域,已开始屡有斩获,在海外市场也取得非常理想的成绩,海外市场业绩占全集团的四分之一,利润占60%,目前是中国海外合同企业中的领先者,去年排名第四。

陈学安:我们坚持资本运作与联合重组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水泥、轻质建材、玻璃纤维与复合材料、工程服务四大主营业务。特别是在水泥业务上,抓住我国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制定和实施“大水泥”战略,改变传统的以新建生产线扩张的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联合重组,积极探索靠存量联合扩大规模、靠管理协同创造价值的成长方式,快速做大做强。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2006~2008年的三年间,公司的水泥产能增长了10倍,由上市之初的1000万吨,增长到1.2亿吨,2008年的销售量是8000万吨,排在行业第二位。

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也实现了较快发展。石膏板产能翻了一番,已达到5.6亿平方米;玻璃纤维产能增长了3倍,达到90万吨;工程服务收入增长了3倍。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60%。公司已成为淮海经济区和东南经济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商、亚洲最大的石膏板生产商、中国最大的兆瓦级风电叶片生产商、世界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商。

《新理财》:集团企业进化要注意哪些风险?有无工具可用?

陈学安:要注意防范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资金、人才和管理失衡等引发的风险问题。

孙璀:加强内控,降低经营成本,全面管理企业风险。首先,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房屋贷款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因此,我国的企业要引以为鉴,积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此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对国内国际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完善的内部控制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帮助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实现“节流”。

《新理财》:在公司进化过程中,如何拓展公司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陈学安: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U”形,即“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端是研发、设计,另一端是销售、服务,中间是加工生产。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在20%至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而这5%的利润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改变世界加工厂的尴尬地位,中国企业未来应该加强自身的研发力量,形成研、产、销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新理财》:集团企业的进化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孙璀: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创新不等于进化。

陈学安:创新只是进化的形式之一。

进化的“势力”

《新理财》:有人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公司进化创造了条件,您如何看?

孙璀:全球金融危机对集团企业肯定是有影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企业原有的发展轨迹,影响了企业进化速度,说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公司进化创造了条件,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表达。

陈学安: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积极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各项政策,给作为基本建设“粮食”的建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给像我们公司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带来了三大发展机遇: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及管理整合,而每一种机遇本身就是进化的过程。

《新理财》:从产业升级的形式上看,一方面是企业通过增加投入,自主研发,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水平,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这是产业的垂直升级;另一方面,从宏观方面讲,就是通过产业的梯度转移促进整个地区的产业水平升级。您认为集团企业的进化与行业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

孙璀:两者息息相关。产业的升级将会给企业的进化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陈学安:关系紧密。因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行业背景。行业的现状与演进趋势及行业的技术经济等特征的变化,对企业的成长环境与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是企业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行业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及时对自身发展模式做出适应性调整。

《新理财》:从国家层面来看,公司进化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孙璀:如果说,以“代工”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完成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初步“崛起”,那么集团企业的成功转型升级,将使中国实现“强企、强国”的理想。

《新理财》:如何看待信息化对集团进化的作用?

孙璀:中国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如何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实现转型升级,是能否顺利实现中央制定的2009年“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三大重要目标的关键。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架构,以ERP为代表的管理软件,对于推动企业进行持续创新、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人力绩效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持续创新、提升管理和提高人力绩效,是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背景下,很多企业更切实地认识到信息化对它们的价值,对于它们建立更强的竞争力,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更有效率的运营和管理体系都有帮助,所以,也成为很多公司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选择。

《新理财》:用友软件提出一体化管控思想,并推出用友NC,致力于打造中国集团企业进化加速器,您怎么看?

孙璀:用友是一家不错的公司,用友NC是用友公司针对中国集团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而倾力打造的一款基于“协同、集成、管控”一体化模式的ERP解决方案。其理念是对的,但有一点需要重视,中国的国情不可复制,作为本土软件公司的领导者,做出符合集团企业现实情况的软件是其历史使命。

陈学安:软件能很好地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但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的个性需求,这可能也是目前软件厂商需要进化的地方。

《新理财》:在公司进化过程中,政府该如何做?

孙璀:政府在公司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一是在政策上要注意引导。进化要量力而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去追进化的时髦,比如,一旦“中国制造”全部升级成“中国创造”,中国大量的劳动力怎么办,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金融发展规律范文第3篇

一、北京的宜居水平较低

自北京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以来,社会各界争议很大,认为北京人口多、城市规模大、城市功能集聚、资源承载力有限,北京不可能建成宜居城市。国际上公认较权威的对全球城市宜居水平进行评选的两大机构分别是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经济学家信息部”(以下简称EIU)和美国的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以下简称美世)。EIU每年对全球140个城市进行宜居城市调查,美世每年对全球200多个城市进行宜居排名。2015年,EIU评选出的最宜居的五个城市是墨尔本、维也纳、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和阿德莱德(并列)。2015年,美世评选出的最宜居的五个城市分别是维也纳、苏黎世、奥克兰、慕尼黑、温哥华。而全球最宜居的城市都不是特大城市(联合国有关部门将8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定为特大城市),人口都在800万人以下,如墨尔本440多万,多伦多250万,温哥华210万,维也纳170万,慕尼黑130万。东京、纽约、伦敦三大世界城市的GDP在全球城市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四,人口总量在800万以上或接近800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5000人以上。北京有2000多万人口,与东京、纽约、伦敦同属特大型城市之列。北京与人口较少、规模较小的城市比宜居水平显然有失公平。因此,北京要建设的宜居城市,应瞄准东京、纽约、伦敦等国际性、特大型城市的宜居水平。

根据EIU2015年的调查和评价,东京、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都已进入宜居城市之列,得分分别是95、87、87、89、89,北京得分76,没有进入宜居城市之列,而且与这几个城市存在很大差距(EIU将总分在80分以上的城市认定为宜居城市)。

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短板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1)城区轨道交通密度低。北京五环内的轨道交通密度是0.58公里/平方公里,东京市区(23区部,面积621平方公里)1.23公里/平方公里,纽约(5个区)0.71公里/平方公里,伦敦(内伦敦)1.2公里/平方公里。(2)空气污染。2015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为80.6微克/立方米,而伦敦、巴黎PM2.5的年均浓度水平在每立方米20微克左右,低于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3)水资源匮乏,饮用水质差。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占国际缺水警戒线水平不到15%。由于饮用水质差,所以大量存在瓶装水。(4)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状况不乐观。(5)开放程度低。以入境旅游人数为例,2015年北京420万人次,东京、巴黎、伦敦分别是808万人次、1606万人次、1882万人次。而且,北京近年来还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再以常住的外籍人口看,目前常住北京的外籍人员总量为14万,占全市人口比重不到1%。而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大都市,其常住人口中外籍人员的比例应达到10%以上,如伦敦约为30%,纽约约为15.6%,东京约为2.4%。

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高北京宜居水平

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实现五个统筹”。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我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城市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北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违背城市发展规律的现象屡见不鲜。北京要提高宜居水平,必须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一)依托大都市圈解决城市功能集聚与城市发展空间有限的矛盾

从1900年代到1940年代,一些富有见识的规划思想家终于认识到:有效的城市规划必须从超越城市的范围着手――从城市及其周围农村腹地的范围着手。

盖迪斯是西方近代建立系统区域规划思想的第一人。他在1915年出版的专著中就提出,“人们不能再以孤立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个城市,必须认真进行区域调查,以统一的眼光来对待它们。”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1938年出版的《城市文化》一书中说:“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首先是区域规划。”但是一直到1929年至1932年的西方经济大衰退后,人们才完全意识到必须要把城市与其影响、依托的区域联系起来进行系统规划。

1937年,英国政府为了研究、解决伦敦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成立了以巴罗爵士为首的巴罗委员会。1940年提出的《巴罗报告》中建议:要通过疏散工业和人口来解决大伦敦的环境与效率问题。阿伯克隆比制定的“大伦敦规划”在1944年被伦敦国土委员会采纳。他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范围进行特大城市的规划;他吸收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中分散主义的思想以及盖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采纳了恩温的卫星城建设模式,将伦敦城市周围较大的区域作为整体规划考虑的范围。该规划体现了《巴罗报告》中提出的分散工业和人口的中心思想,提出从伦敦密集地区迁出工业,同时也迁出100万人口。从今天的现实发展情况看,伦敦由1951年的820万人口减少到目前的660万人口,“大伦敦规划”的思想及其提出的措施,使其成为成功舒缓现代城市压力的最典型的案例之一。“大伦敦规划”吸收了20世纪初期以来西方规划思想中的许多精髓,提出的方案对当时控制伦敦的蔓延、改善混乱的城市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后来为东京、首尔等城市效仿。

(二)确保城市产生丰富的多样性,避免城市功能单一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雅各布斯认为,大城市所谓的“死与生”完全由城市的多样性主宰。单调、缺乏活力的城市只能是孕育自我毁灭的种子。但是,充满活力、多样化和用途集中的城市孕育的则是自我再生的种子,即使有些问题和需求超出了城市的限度,这些城市也有足够的力量延续这种再生能力并最终解决那些问题和需求。

城市要产生丰富的多样性,有四个条件不可缺少。

第一,城市的功能必须多元,以确保在不同的时间段,城市某区域都有大量的人流;第二,街道必须要短,也就是说,在街道上能够很容易拐弯。街道频繁出现和街段短小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商店太多,从街头排到街尾,而且同一商业格式,会给人产生很压抑的感觉;第三,一个地区的建筑物必须各式各样,年代和状况各不相同,保留适当比例的老建筑;第四,人流的密度必须要达到足够高的程度。这四个条件必须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城市的多样性,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会阻碍一个地区多样性的产生。

《雅典》和《马丘比丘》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两大代表性文件。1933年8月制定的《雅典》最突出的内容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思想,认为城市的诸多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基本类型,居住、工作、娱乐三大活动在空间上分区设置,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44年后即1977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在秘鲁的马丘比丘召开会议,制定了著名的《马丘比丘》。《马丘比丘》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了反思,提出不要为了追求清楚的功能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和活力。“功能分区这一错误的后果在许多新城市中都可看到,这些新城市没有考虑到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果使城市生活患了贫血症。”

纽约曼哈顿地区最有名的两个商务区是华尔街金融区和中城商业区,这两个商务区由于承担的城市功能不同而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

华尔街金融区汇聚了近3000家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以及成千上万个贸易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华尔街最大的问题是晚上像座“鬼城”,周末像座“死城”。

中城商业区既是许多著名大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也是一个以洛克菲勒中心为主要区域的商业区,第五大道聚集了名声赫赫的大型百货公司和世界一流品牌的名店,中城是个“不夜城”。两个商务区都在曼哈顿地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究其原因,华尔街金融区仅仅发挥了城市的单项功能:办公。而中城商业区不仅发挥了办公功能,还使商业发展与城市生活――娱乐、休闲完美结合在一起,将城市综合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三)实行TOD开发模式,建设紧凑城市

紧凑城市具有三个典型特点:

一是城市土地利用密度高,城市和乡村有明显的分割;二是城市建成区由公共交通连接;三是城市不同的地区都能提供本地就业与服务。建设紧凑城市,要实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香港、新加坡作为高密度城市,主要靠TOD开发模式建设紧凑城市,提高城市宜居水平。

香港1970年代起强调通过综合开发,创造人车分流的、舒适的步行系统,目前已建设了600余条天桥及空中步行走廊。香港的CBD已打造成步行城,由CBD中心到其东西两边步行10分钟可达,步行系统连接30多座高层建筑和交通枢纽,配备了30条自动手扶电梯及3条自动行人通道。同时,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解决日常生活、就医、就学等各方面需求。社区要紧邻大型公共交通网络,要建有居民步行可到达的商业设施、医院、学校、公共空间。

(四)充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精明增长

由于城市开发密度高,土地和空间资源有限,把地下空间当成地上空间的必要补充,统一规划、协调,合理开发,是世界城市实现城市精明增长的一条有效路径。同时,世界城市的现代化绝不仅体现在地上空间的现代化,看看每一个世界城市的地下空间,无不进行着有序、综合、多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世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以下趋势:

1.地下空间开发形式的多元化

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地下建有各种商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防灾设施、交通设施、文化体育娱乐设施,极大地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潜力。

2.地下空间开发的网络化

地铁网络与地下商业街、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相连接,形成了以地铁车站为节点、由交通空间和商业设施组成的新型地下城市空间单位,这些单位又通过地铁网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城市。同样,市政管线、共同沟系统、地铁系统隧道空间等各种类型地下基础设施在经过严密细致的规划之后,开发利用有序、协调进行,并逐渐形成了网络化布局。

3.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层化与分层化

金融发展规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立;农村经济体系;具体措施

由于目前农村经济体系中存在分散、各个服务体系组织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存在社会服务资源浪费现象,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农村经济体系的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建立农村经济体系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具体措施,最终的着眼点是整合资源,提高效率,而不是盲目去建设,只有事先对农村经济体系有着一定的了解和探究,才有利于具体措施的实施,最终实现农村经济体系又好又快的发展[1]。建立农村经济体系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

1加强农村经济体系中的人才建设

在建立农村经济体系中较为关键的是人才的建设,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农村工作经营管理能力经验的人才是最终寻找农村经济体系人才建立的目标。寻找对农村经济体系建设有着极高情绪和热情的人才,配合对农村经济合作知识有着详细了解又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带头人,有利于发展农资和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系。

2加强农村经济体系中自身规范的发展

在建立农村经济体系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领导者能够规范自身的发展,发挥领导者在建立农村经济体系中的关键作用。领导者规范自身的发展的方式是充分结合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模式,依靠产品自身的优势和主导产业的规模,鼓励农村基层组织干部较大、较好扶持农产品和加工流通企业,努力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经济体无论在产业规模,品牌效应还是效果带动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增强全方位服务功能,提高领导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扩大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同时加大领导者在规范自身发展中的培养力度,最终推进农村经济体系的建设[2]。

3加强农村经济体系中的服务功能的拓展

在农村经济体系中服务功能的拓展有利于更好的建立农村经济体系,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功能的拓展体现在农村经济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的拓展。在农民的意愿和经济发展目地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农民才会自愿积极的加入农村经济体系的建设中来,这就是人才服务功能的拓展。快速提高农民在农村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技术掌握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市场的组织化。农村经济中的服务功能资金的拓展体现在全面加强构建农资网络体系,快速促进农村经济的资金的流入,降低农业生产经济成本,加快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建设。

4坚定农村经济体系中的内在规律

农村经济体系的建立还离不开一定的规律,要遵循为农民服务原则,产业快速发展原则和遵循市场经济内在发展规律原则。为农民服务原则是指把农民组建的新型合作经济和新型创新产业作为服务的主体,把为农民、为农村服务,统筹规划,管理和发展农村经济体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业快速发展原则是指要以优势产业为发展的核心并提高农业经济产业,使之做大,做强。同时还要全面提升农业经济产业化水平,切实发挥农业经济产业的自身优势。遵循市场经济内在发展规律原则要求将农村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村主体合作理念进行有机结合。要求农村合作主体是自愿参与的,努力探索农村经济体系中的内在规律,提高整体竟争力[3]。

5结论

农村经济体系分散、各个服务体系组织间缺少联系,社会服务资源浪费是目前农村经济体系中的常见现象,对农村经济体系进行建设正逐步提到日程上来。有技巧、有目的、着眼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对农村经济体系进行建设尤为关键。只有加强农村经济体系中的人才建设、注重农村经济体系建设中的自身规范化发展、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和把握农村经济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才能实现农村经济体系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田泽 单位:松原市宁江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冯佺光.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金融发展规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房地产价格;市场发展规律;泡沫经济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改革开放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西方经济思想和发展模式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从西方引入用来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武器,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利用市场经济竞争性、自由性、平等性的特点,我国资源配置的优化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活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在社会主义市场大环境中,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加。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过快、热度较高,以至于市场经济的大部分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行业。由于市场经济的整体性较强,而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这种不协调性严重影响到了市场环境中其他行业的发展,所以为了实现市场经济发展的平稳,实现市场经济和房地产经纪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1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综合性效益。一方面是房地产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建材领域、装修市场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的综合发展,由于这些行业得到了发展,所以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显著的增多,换言之就是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就业矛盾得到了进一步缓解。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房地产发展迅猛,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土地利用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些原因造成了房价的高涨。由于人们的工资水平不足以负担房价的上涨,所以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住房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使得经济发展的质量受到影响。为此,协调市场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缓解社会住房矛盾,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质量化发展。

2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房地产价格变化背离市场发展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变化和供需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会出现明显的下跌,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价格会出现大范围的上涨。从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变化来看,明显存在着背离市场发展规律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住房统计而言,明显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现象,在这种现状下,房价应该存在明显的下跌,但是就目前而言,房价一路高涨的情况依然没有改变,这种异于常理的房价走势,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严重背离,如果不进行解决,必然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2.2 泡沫经济现象的产生催生了金融风险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经济泡沫,而经济泡沫的大小决定着金融风险的大小。2009年美国次信贷危机就是严重经济泡沫破裂产生的经济后果。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房价的持续走高与地产泡沫有着密切的关系。简而言之,由于近几年房产市场的火热使得大批的资本涌入到了房产市场中,出现了炒房的现象。炒房的存在使得房产开发的成本不断提升,由于成本的提升,而实际刚需又在不断下降,所以房产泡沫在不断增大。这种泡沫的增大,使得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进一步提升,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2.3 环保意识较低不利于绿色城市的建设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人们对于绿色生活越来越重视,为此,也更加重视自身的生活品质。但是目前的房地产开发,由于部分开发商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房地产利益中分得一杯羹,所以并不重视自身技术的提升和设计的整体优化,所以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低碳环保的节能意识比较缺乏。这种绿色建筑思想的匮乏使得建筑的绿色设计水准严重落后与同行业的绿色水平。由于建筑绿色设计水平意识较低,所以这部分建筑便成为了城市绿色建设的主要障碍,这对于推进城市绿色建设非常不利。

2.4 政府监管偏移使得房地产调控变空调

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中,政府作为一个关键性角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做好监管,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存在明显不到位的情况,而造成这种不到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调控目标发生了偏移。比如在监管中,主要监管的环节应该是土地的出让、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质审核等,而主要调控的也应该是房产的价格,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政府的监管主要目标成为了出让土地的经济效益,调控的主要对象也不再是房价。由于监管的整体偏移,使得整个调控形同虚设。

3 解决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3.1 化解房地产泡沫,使房价回归理性

为了使得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能够协调发展,第一步便是要化解房产泡沫,使房价回归到理性。要想化解房产泡沫,国家和政府必须要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炒房的行为进行遏制,当炒房被有效遏制之后,房产的需求便会最大限度地回归到正常的水平。这个时候,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便开始作用于房地产经济,受供求关系影响的房地产经济,房价也会根据供求关系进行上涨或者下跌。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房地产泡沫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房价也可以回归到理性的水平。

3.2 加强政府对房地产经济的管理和金融支持力度

我国近年来房地产经济获得迅速的发展,与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要从政府角度出发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政府对于房地产经济的管理,主要在于对地产开发的控制上:通过审查、审批和审核三个环节,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的经济状况、资金运行效果等要进行综合的把握,从而有效地控制开发商的数量和规模。另外,对于区域性银行,政府也要进行严格的掌控,以此实现对地方经济的管理。

3.3 推动房地产经济转型,促进其绿色智能化发展

目前,绿色生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在住宅的选择上也更加关注其绿色设计水平。所以为了推动房地产的转型发展,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中要积极引入绿色的概念:首先是要在设计方面体现绿色水平,使得建筑的整体自然性得到提升;其次是要在施工中保证绿色,确保建筑的施工能够实现成本的掌控;最后要在建筑性能上实现绿色,比如通风、采光等要具备绿色标准。通过绿色控制,可以积极推动房地产经济的转型,也能够促进绿色建筑的智能化发展。

3.4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节约型城市建设

从目前的房地产经济发展来看,房价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开发用地的成本较高,而开发用地的成本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土地资源的紧缺。为了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可以积极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也可以实现城市高层的大规模建设,通过“上天入地”的形式,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那么城市的土地紧张问题便能得到进一步缓解,实现节约型城市的建设也可以更加的快捷。

3.5 准确定位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降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风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地产经济的泡沫十分严重,所以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必须要对房地产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存在着房屋开发过剩的情况,大量的库存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障碍,所以去库存成为了现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未来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主要的方向有两个:首先是房屋建筑的绿色化;其次是房屋建筑的智能化。所以为了促进房地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要向智能化和绿色环保化转变。

3.6 树立品牌效应,强化人们对房地产的信赖

过去,由于房地产市场火热,大量的人力物力涌入到了这个领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收紧,一部分规模较小、资金不足的开发商纷纷倒闭,而一些受开发商影响的业主对房地产的信任度也急剧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房地产行业要积极做好资源整合,树立较为典型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来提升人们对房地产的信赖。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中,恒大和万科是两个比较响亮的品牌。当然,随着我国品牌化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品牌会在房产经济中树立起来。

4 结语

房地产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房地产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深刻分析现在发展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房地产经济是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要积极地做好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使二者在统一的规律下做好协调发展,这样房地产经济发展才会更具规范性,而市场经济发展也会具有更加强劲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萃彦.关于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 研究[J].河南科技,2014,(7).

[2] 王蓓.浅谈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

[3] 张梅芬,童彦.云南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协调发展途 径探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4).

[4] 孙玉明.探讨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