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外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差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外建筑差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外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差异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业;差距分析;建议

1 我国建筑设计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队伍数量、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发展,完成大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据统计,截止08年底,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总数为14667家,比2001年的11338家增加了29.36%,年均增长4.19%。值得注意的是06年仅比05年增长1.3%,而07年则反而比06年减少0.8%。近3年来,一共只增长了3%。

全行业08年度从业人数为124.9万,比01年的73.7万增加69.4%,年均增长9.9%。相对于企业数量06年1.3%的低增长率及07年0.8%的负增长,从业人数06年比05年增长了3.98%,而07年则比06年增长了4.87%。这就导致了企业平均从业人数在近年的增长加快(如下表1)

全行业08年完成的营业收入为5968.331亿元,比01年增长730.4%,年均增长104.3%,远高于同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为24.2%)。人均营业收入由2001年的9.75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47.78万元,增长率为390.1%,年均增长55.7%。

全行业06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291亿元,比01年增长29.3.3%,年均增长41.9%,人均实现利润25962元,产值利润率为7.8%。全行业06年完成的施工图投资额为35124.8亿元,比01年增长119.9%,年均增长17%,完成的施工图面积为26.9亿平方米,比01年增长229.9%,年均增长27%。从01年至06年,勘察设计咨询业增加25.8%的企业、增加52.1%的从业人员实现了全行业营业收入416.8%的增长。

2 我国建筑设计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分析

与国外领先的工程设计企业相比,差距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设计理念的差距

设计理念对工程设计的指导性非常突出。设计师们要确立一套自己的设计理念,一套能给自己建筑设计指引方向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理念。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因而体现在教育体制、思维模式和文化认知的不同,由此也导致了设计理念的差异。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原创性,缺乏设计底蕴。

2.2 建筑技术与质量上存在差距

中国与国外先进设计水平的差距。比如日本建筑工程公司,通常集设计、科研、施工于一体,设计对科研提出要求,科研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和难题攻关,工程细部问题再通过施工加以解决。技术开发、研究和应用管理成为有机整体。国外设计公司十分重视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技术积累和技术管理。国内,建筑工程设计企业对研究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成果的社会化程度都很低,设计与科研的脱节,设计与研究成果也存在问题。设计师在低收费、“赶”出图,所以鲜有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2.3 管理体制上存在差距

国外建筑行业经过百年的发展,体制都已成熟,完全适应各样的,不同需求的市场。我国现有设计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与国际市场处于封闭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才使设计单位发生显著变化,仍与国外设计企业差距甚大。

2.4 核心竞争力上存在差距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赖以生存的能力体现,并以此形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国外许多建筑事务所,对某一类型的建筑比较执着,属于有自己专长的事务所。而中国大多数建筑工程设计企业为了在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很难长期潜心研究某一种类型建筑,而是屈服于市场的压力只能是抓到什么干什么,其结果是对特定类型的建筑设计难有很深的造诣。

3 建议与结论

通过对我国建筑设计市场前景的分析及借鉴国外先进工程设计企业成功经验,对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3.1 充分利用境外企业对国内设计市场渗入的“机遇”

2008年,我国拥有建筑设计各类资质的外商投资设计企业138 家,港澳台137 家。其中相当一部分境外企业通过并购或资产重组,获得在华业务的资质、人才、渠道和市场。可以认为,境外企业占据国内的高端市场,许多城市标志性工程留下他们的身影。

3.2 大力推动设计企业在各种层面上的创新

对于建筑设计企业而言,通常不易形成专利或专有技术,创新是对于其成果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筑设计企业除了在产品、技术、应用以及设计管理等层面进行创新之外,还必须在经营理念、内部管理体制、营销模式等方面积极创新。这种情况下,建筑设计企业应该从转变观念,改革机制着手,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提供包括前期策划、项目咨询、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后续服务等在内的全程服务。设计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定位,选择工程咨询公司或者工程管理公司模式改制,与国际接轨,在组织模式、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设计管理等方面要进行相应调整。

3.3 进一步发挥高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3.3.1 高校优势学科与建筑设计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的前提是建立有效的校企沟通机制,通过有效沟通可以了解双方需求,发现和解决各自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3.2 企业和高校的发展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高校而言,资金来源于国家,要承担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意识到学科对于企业确立产品、成本、品牌、创新、渠道优势等的重要作用,树立“发展学科就是发展产业,服务学科就是服务产业”的反哺意识。

3.3.3 加强校企之间的人才流动。这也是高校学科与设计企业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促进学科内的知识扩散溢出至企业,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推动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3.4 营造良好氛围,鼓励中小设计企业“做专做强”

中小设计企业是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主要力量,在营业收入、税收、吸引就业等方面都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也面临如前所述的诸多困境。同时政府应加大调研力度,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做到制订政策最大限度地贴近企业需求,调动其“做专做强”的积极性。

3.5 积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

对于大型院所而言,上市可以保证产业化投入规模,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时,在有效的社会监督中,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创新能力突出、专业化程度高的建筑事务所而言,上市一方面可以缓解发展中的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做专做强”,另外也有利于企业规范经营和管理,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2009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名录

[2]外国建筑师中国作品选/刘尔明,羿风主编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3]易冰源,建筑设计公司的国际比较研究, 建筑经济,2002 .7 (总第237期)

作者简介

中外建筑差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对比研究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保障以及施工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汲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中外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差异

从18世纪中叶到现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的国家经过长足发展,在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关于安全管理的制度和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体制、法制以及机制上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管理的理念不同。安全理念也叫安全价值观,是在安全方面衡量对与错、好与坏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思想,是企业安全文化管理的核心要素。

(2)相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程度不同。英国健康与安全法律拥有150多年悠久的历史传统。美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相关法律属于整个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体系的一部。美、英两国的法律体系在基于职业安全与健康基本法律体系基础之上,根据职业安全卫生基本法律的要求进一步制定了相关辅助的条例、标准、规范等,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统一的综合安全法规体系。我国自建国以来,针对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约,只有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2004年施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法规体系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够强和存在着交叉重复等现象的缺陷和问题。

(3)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程度不同。我国对于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条件无明确规定,导致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企业中缺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我国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配备多是依据建筑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承揽工程的建筑面积来确定配备人数,而以施工作业人员人数为配备依。

(4)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力度不同。这里所指的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主要指在安全教育、劳动保护、文明施工和现场安全设施四个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情况。英国建筑业用于安全防护设施的开支要占工程造价的6%,国外最低的投入率也达到2.74%。而我国的安全管理相关投入率平均为2.26%,低于国外最低标准。

2对中外项目安全管理差异的启示

(1)树立更为清晰明确的安全理念。安全管理是要做到尊重生命,为生命负责的,所以安全理念中应更多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点上,我们不妨借鉴一下“零容忍”的安全理念。

(2)完善我国的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整合。还要做到查缺补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来填补相关空白。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有效监督各项法律法规的落实和情况。对不按法律法规要求执行的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从严处理。

(3)促进安全管理机构的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对安全生产负有重要的责任,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我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并加强监管的力度。

(4)增加安全管理的相关投入。保证相关安全投入,如安全防护设施的开支等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已落实,并做到了专款专用。只有如此安全管理才能落到实处,相关的安全防护设施也能做到细致周全。

3结语

发达国家的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无疑给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捷径,只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加以甄选扬弃,就能有效解决我国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促进我国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乐乐,阳富强.中英两国建筑安全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4,(6).

中外建筑差异范文第3篇

>> 基于行为心理的现代医疗建筑景观空间设计探析 新医疗理念下医疗建筑设计探析 现代项目管理在中小型建筑设计院的应用探析 关于现代医疗模式对其建筑形态的影响 现代医疗手术部设计模式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直营项目模式探析 现代医疗建筑人性化空间设计初探 现代医疗建筑装饰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现代医疗建筑装饰与环境设计 现代医疗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 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 现代星级酒店建筑设计探析 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探析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探析 探析现代建筑电气设计 探析现代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 现代绿色建筑设计的探析 现代住宅建筑优化设计的探析 关于现代住宅建筑设计探析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现代医疗建筑项目联合设计模式探析 现代医疗建筑项目联合设计模式探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联合设计是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国外设计师先进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工作流程,为中国医疗建筑的创作带来了全新体验。联合设计中内地建筑师的重要角色贯穿项目始终。合理分析文化背景与思维模式的差异,为创新设计带来机遇。 关键词:联合设计、医疗建筑、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建筑文化到达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时代,外国设计团队的进驻,再度提升了我国建筑设计的品质。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项目采用了与外方联合设计的模式。外国建筑师紧随现代潮流,塑造了一批造型鲜明、风格迥异的建筑精品,给国人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盛宴。与此同时,他们的足迹也映射在了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当中。医疗建筑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建筑类型,其设计难度和项目差异化一直是行业内所公认的;而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紧缺且配置不均衡的社会问题又增大了设计师构思此类建筑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因此,如何更好的满足医疗建筑自身功能的需求性,深入解读我国医疗模式的独特性,创作出更具亲和力和地域特色的医疗建筑形象,对中外联合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联合设计是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国外事务所先进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工作模式,使参与合作的内地建筑师体验全新的设计过程、开拓设计思维。 前期阶段:国外设计师会对场地的自然条件、地势地貌、气候特征做深入细致的调研,无论是新区新建,还是老院改过扩建,他们会用大量的分析数据推断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条件。尤其是当项目建设在城市的繁华地带,周边有大量的现存建筑和完整的城市规划时,他们会对用地周边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多角度取景,以便能将新建建筑的形体更好的融入城市肌理中去。 此外就是他们对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关注。正是由于中国设计师“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和近些年来西方对中国文化研究的热潮,在方案的前期构思阶段,他们会比我们展现出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将婉约的东方内蕴通过外向的感性思维演绎出来,成为了这些脍炙人口、为人津津乐道的优秀建筑设计的灵魂所在。(图1) 方案创作阶段:

使用手工体块模型进行方案推敲是众多国外事务所进行前期设计的共同之处,他们的模型不是切割很细,意在点到即可。体量模型无论从视角、多维空间都比电脑模型更具直观性,更易获得清晰、明确的整体印象,使设计者和评论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对方案总体的把控。其实此类创作手段在我国众多建筑院校里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均已传授,但大多数的学生进入设计院实践后,迫于项目紧张的周期以及市场规律的压力,基本采用计算机建模软件替代了之前的手工模型,之后就是伴随着地方部门、业主建设方的众说纷纭,一次次的决议、一轮轮的修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事倍功半,最终偏离了设计构思的初衷。(图1) 二.联合设计中内地建筑师的重要角色贯穿项目始终

从80年代初期的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康复中心开始,医疗项目使用联合设计的模式已历经了多年来探索和磨合,日趋成熟。而在这个过程中内地建筑师所扮演的角色值得我们深思。

1.当前联合设计的分工主要是国外事务所负责方案的前期工作,国内设计单位负责初设、施工图等一系列技术设计环节,这恐怕也是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紧迫型建设周期而形成的。事实上,国外建筑师之所以能够完成建筑精品,就是得益于他们从构思到实施整个过程对项目的严格把控。因此,这种割裂设计阶段的方式也是他们所不适应的。那么如何将先进的设计理念自始至终的贯彻下去,这就需要内地建筑师的努力来实现。通过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在前期与外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和领悟对方的设计理念和核心技术;在后期设计中协调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多做换位思考,将设计中亮点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以理性、严谨为原则国外建筑事务所在其国内设计了众多形式严谨、功能布局合理的医疗建筑,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但在我国某些大型综合医院项目中,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没有完全遵循现行的医疗布局模式,过度追求造型新颖,视觉冲击,违背了形式来源于功能这一医疗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但问题的产生与设计过程中内地建筑师对原则的把控力度以及对我国医疗现状的理解不无关系。此外,就是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们无论是从规范的解读、理论研究,还是实际使用、切身体会,都有着外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国内外医疗资源分配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很容易造成国外建筑师在设计中对空间尺度、功能布局、流线组织产生偏差,这些都需要通过我们的指正和沟通才能得以及时纠正。

三.合理分析文化背景与思维模式的差异,为创新设计带来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1.建筑布局组合模式的差异

欧洲地广人稀,伴随后工业时代的单元化、模块化,建筑师将其演绎为一种流行设计手段。在欧洲普遍使用的模块化护理单元,经济高效,十分适用于建筑密度较低,层数不多,用地充裕,分散式布局的医疗建筑群落中。但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受日照、用地条件、总体布局模式的影响,不具有通用型。

亚洲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多国土面积不足,人口密度较大,并且城市化程度高,因此医疗建筑呈现竖向集中式的布局,且往往是门诊、医技在下,病房落于其上,层数较多,因此竖向交通压力很大,需要配置充足的楼梯和电梯以满足使用需求。竖向集中模式同时会带来复杂的管线排布,导致设备层数量增加和建筑物层高的提高,从而提升工程造价。此种模式还会带来较高的容积率,不利用城市总体规划的平衡,增大用地周边的交通压力,因此不适用于我国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的建设。

2.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调节手段

北美建筑师在其国内设计的医疗建筑为了节约用地,减短流程,多采用水平集中式布局,除了病房、靠近外墙的功能用房拥有采光外,其余大量用房均位于建筑部的内部,成为了“黑房间”,完全依靠全空气系统和人工照明;病房虽可采光,但不考虑朝向,并且为了安全,外窗均不能开启。以上设计策略在我国强调“南北朝向”、“自然通风”的南方地区乃至多数北方地区都并不适宜,并且在日益强调节能减排的今天,过度依赖于人工设备调节室内微气候也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3.医疗流程模式的区别导致功能布局的不同

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倡高质量医疗服务、处处以患者为中心的就医模式是伴随其医疗保障体系和雄厚的社区基础医疗形成的。但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患者无论病症轻重均要投靠大型综合医院,加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提供“患者至上”的就诊环境难度显而易见:例如美国医院的ICU,每两间病房中部就会设置一个护士监护站,但国内的ICU基本都是大空间,中央一个集中护士站进行监控;国外医院基本都是单人间,而国内新建的大型医院能够提供少量单人间、双人间,多数为三人间的病房条件都可谓可圈可点了。(图3)

在亚洲、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力资源费用昂贵,因此很多大型医院采用了智能物流机器人传输系统,只需要一个指令,机器车就可以通过埋设在楼面面层中的磁力装置或者天花板上的定位系统引导其到达目的地,能够大大减少医院内护工、保洁人员数量,并且可靠性高,降低交叉感染利率。近几年,在国内某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少数医院引入了此种系统,但由于其自身昂贵的造价,短期内全面普及还具有相当的难度。

中外建筑差异范文第4篇

大半年来,我们扛着“阅读城市、品味建筑”的旗帜,在全国各大城市巡游。从北京,而上海、重庆、广州、哈尔滨、厦门、西安、昆明,此次到沈阳,一路走来,我们也深刻地感觉到城市的差异造成城市解读的困难。

在每一个城市驿站,我们都会精心设计城市的话题,并与本土专家反复沟通切磋。题目总是一换再换,文字总是一改再改,图片总是一调再调。愈前行,我们愈惶恐。泱泱中国,城市性格与建筑特色的发掘和呈现的确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和心血。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的《中外建筑》杂志这一专业媒体,每期提供近1/5的版面,投入最精锐的力量,执着地值守,每月如约呈刊在读者面前,并静听各方的声音。即使在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和震恸中国的“汶川大地震”救灾过程中,我们都没有停止正常的工作进程。除此之外,我们还捐出了微薄的工资,我们还派出了精干的队伍,远赴灾区支援、慰问,展示我们专业媒体的社会担当!――不是因为我们强大,只是因为我们坚持,坚持着我们最初的梦想,坚持着我们“创新建筑科技,弘扬建筑文化”的使命。

其实,我们一直行走在一根纤细的钢绳之上,钢绳一头系于梦想,一头系于生存。我们写报道、作访谈、编作品、记游踪、呈观点……一切都在尝试,一切都在探索。曾有许多批评,也曾有许多委屈,我们都谦卑地消融;曾有一些表扬,也曾有一些惊叹,我们也淡然处之。因为处境的差异,我们的艰辛别人亦无法解读。但我们从不强求。我们知道,生存和梦想两头都必须结实,失却任何一方,我们都将飘然坠落。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坚持从生存走向梦想,而不是从梦想走向生存。尽管每前行一步,我们都是颤颤悠悠……

中外建筑差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核心专业课程;中外合作;课程评价

土木工程是一个传统的实践性专业,该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也有长足进步。截至目前,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达到19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形式、管理模式和文化传统等方面与西方国家都存在差异,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的形势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对课程体系进行高效合理的评价,评估教学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培养目标要求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受教方在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之后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外合作办学的出发点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使学生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平。所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对中外土木工程设计和管理理论、理念有较深理解,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范围可选择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设计院和建筑规划院等部门,也可出国继续深造。要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除在课程设置上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制订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2.课程评价方式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充分考虑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对课程提出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不断修正,实现评价方法的逐步完善。具体到某一门课程,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授课主导方,即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中中外规范的异同的讲授上做出量化评价。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授课教师对现有的授课模式和授课内容进行改进。授课方式尽量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授课模式。另外在授课方式上进行创新,引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现场实地教学、试验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定最佳的教学方式。

二是对受教方,即学生层面,可由任课教师、外方教师讨论制订基于学生反应的课程评估指标。通过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条目,在学生完成课程考核之后,以提交问卷的形式完成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反馈,对有问题的部分可以提出整改方案,不断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完善和提高。此外,对不同教学方法下的互动环节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采取针对一个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解答的方式来完成。

三是在课程的最终考核环节上进行根本性改革。在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形式的考核方法,并调整相应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外方课程可以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一个具体的工程问题,并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也是国外教学中常用的考核形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课程论文和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考核。不同形式的考核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在英语能力方面的评价。摆脱以往单一的纸面形式的考核形式,增加听、说的比重,可以通过文献阅读、专题论文撰写提升自身的读写能力,通过报告的形式锻炼听说能力。通过英语的能力评价和考核,力求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能够实现熟练的英语运用,为将来的职业方向的选择增加备选方案。

3.结语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为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考虑土木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需要对设置的课程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价。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从授课教师、学生学习、课程考核、英语能力四个方面建立了课程的评价体系。任何课程评价体系都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土木工程专业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力求能切实地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