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现状 对策1
【Abstract】Nowadays the world compete the environment already and gradually vigorou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want to want to exist continuously and then must establish to rise the own 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Our country affiliation after the WTO, courageous" walk out" apparently common ground of the local entrepreneur. However the weak of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real strengths is a realistic problem, therefore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must recognize pure oneself, fast development strong, the talent match with western multinational company. This text is from the our country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competition ability's present condition, analyzed the lowly reason of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put great emphasis on to bring up the solution's way with the counterplan.
【Key words】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 Present condition; Counterplan
【正文】
一、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
p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1999年)》,中国在参评的46个国家中,管理竞争力排在第40位,总体竞争力排在第38位,内在竞争力排在第33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40位。这说明:我国大企业的竞争力还不行。
p 1.管理竞争力。我国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成下滑趋势,研究表明,企业文化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同企业管理竞争力相关系数达到了0.9191和0.8895。因此,企业管理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和公司绩效竞争力的大幅度下滑。
2.总体竞争力。在1999年企业总体竞争力排序中,我国企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仅为25.72,处于46个国家的第38位,说明大型企业总体竞争水平极低。相比之下,超过80点的国家有11个,其中欧洲7个,美国和加拿大居于第一和第三。可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多寡,小国的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同样可以获得优势地位。
3.内在竞争力。中国的内在竞争力排名第33名。我国企业资源的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需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重新构建。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营销策略、企业形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加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品积压、流动资金不足;此外,企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普遍匮乏。
4.环境竞争力。从环境竞争力状况看,中国列第40位,处于落后地位,说明中国企业在环境方面存在着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问题。市场竞争是企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排33位比整体环境上的竞争力排名提前了7位,说明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的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二、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1.我国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产业集中度过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表一已显示出我国产业集中度过低,除垄断行业集中度已在50%以上,其余产业的集中度过低,而日本则均在60%以上。从日本1973年与我国1992年的比值可以看出,纺织、机械、建材加工、食品制造、电气机械等的比值达9-33.1倍。可见,我国产业集中度确实过低,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再加上企业管理模式封闭化,企业竞争力由此更会低下。我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销售总额1998年约2000亿美元,而美国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同期销售额3057.31亿美元,远远超过我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的总和。我国企业如果能有10个进入“世界百强”,其竞争力之强自不言说。正是由于没有世界级企业,我国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水平极低,大中小型企业间分工不够合理。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发现,机电产品外购零配件价值仅占一半左右,其中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地质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设备制造等更低。相反,日、美企业在组织形式上越来越由虚拟生产到虚拟营销等。如日本丰田公司本身只有10个工厂,只制造汽车引擎和车体等核心部件其余的零部件由1240个协作厂提供;松下公司算是自有子公司较多的,共190多家,但其关联公司更多,涉及全球近5000家协作厂商;美国“通用汽车”设有130个工厂,协作商达6000余家,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专业化协作程度确实很低。
表一:
行业名称 中国CR4 中国
CR8(1992) 日本
CR8(1963) 日本/中国
1990年 1995年
食品制造业 1.4 1.9 3.1 65.82 21.2
造纸及纸品业 7.5 7.4 10.6 78.4 7.4
石油加工业 33.4 45.9 52.4 75.0 1.4
化学工业 12.1 11.2 13.2 68.9 5.2
建材加工业 1.4 3.4 2.3 65.6 28.5
黑色金属加工业 22.3 31.5 31.5 76.4 2.4
有色金属加工业 13.3 15.9 19.5 77.3 4.0
橡胶制品业 7.8 23.0 15.6 76.0 4.9
机械工业 2.3 6.0 4.1 63.5 15.5
交通设备制造业 14.9 27.3 34.2 72.6 2.1
电气机械制造业 5.8 8.5 1.6 68.5 9.0
纺织业 0.8 2.6 1.4 46.4 33.1
资源来源:1.杨伟民:《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1年第5期;
2.课题组:《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分布规模经济状况》,《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3.刘继兵:《我国产业组织中的适度垄断和有效竞争》,《江汉论坛》1995年第9期;
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竞争力普遍低下。我国多数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依赖从国外引进,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像机械行业主要产品技术有57%使用国外技术,国内自主开发的仅占43%,其中514家重点、骨干企业的2009种产品中,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只占17.5%,许多产业内我过企业的研究开发还只限于外围技术,在产业核心技术上还对国外引进技术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据估计,世界500强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全球的2/3以上,且这一比率还在不断上升。1997年,世界500强研究和开发费用2240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12.8%。而我国的投资不过14亿美元尚不及“爱立信”的1/31。据统计,我国全部大型企业出口额仅占全国出口额的40%,即780亿美元左右,再从科技人员来看,我国企业科研人员占全国科研人员比不足30%,远远低于美国85%的水平,仅及韩国60%的一半不到。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确实低下。
三、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在谈及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时,有必要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及构成作必要阐述。
1.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及构成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它包括五个层次的深刻内涵:a.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b.它是一种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他能力的统领。c.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d.它是长期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发生质的变化。e.它是企业长期积淀形成的能力。因此,可以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开发独特技术、研制独特产品的能力。但是《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更具权威性: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协调多种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某一领域建立的独特竞争优势,是企业独具的支持企业保持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基础性的能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①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的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②独特能力。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从竞争的角度看,还必须是独树一帜的能力。如果某种能力为整个行业普遍掌握,就不能成为核心能力,除非这家企业的水平远远高出其他企业。所以,传动系统的确是本田公司的核心能力,而不是福特汽车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因此不易被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
③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是通向未来市场的大门,有的能力在某一业务部门看来可能算得上是核心竞力,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该能力就够不上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犹如一个“技能源”通过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散到最终产品上,从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提供创新产品,比如佳能公司利用其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量控制技术方面的核心能力,成功地进入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成像扫描仪、传真机等20多个市场领域;夏普公司利用其在平面屏幕相关能力上的领先技术,成功的进入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脑、微型电视、夜晶投影电视等多个市场领域。可见,随着产业技术的演化,核心能力可以生长出许多奇妙的最终产品,制造出众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场,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
④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人民可以感受到,但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⑤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和替代的。任何企业都不能靠简单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应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创造乃至在市场竞争中磨练,建立和强化独特的核心能力,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替代。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因行业地位的不同导致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不同,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析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找出关键的要素,实行重点管理,确保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规模扩张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文化凝聚能力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整合能力,主要包括:
①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有技术的支撑作用,企业才能经久不衰,永保竞争优势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往往拥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导致它的竞争力极强,当一个企业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的时候,他的竞争力就很强,甚至可以强到垄断,像英特尔公司的计算机芯片,微软公司的软件,柯达公司的感光胶片等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没有高科技做坚强的后盾,想成为长寿公司是难上加难。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转化的能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尤为重要。此外,要将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则还需企业其他能力的辅佐。
②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即竞争力),活力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一个机制灵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具有一个较好的企业制度,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首先建立健全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制度也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都是相对的。制度创新也就是企业制度安排上,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创新活动,在制度安排上经常推出一些非常新颖的,而又能够和生产力相适应的东西。企业要始终保持制度上的先进性,就必须具备不断制度创新的能力。可以说,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③规模扩张能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相当的规模优势,才能在经营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成为本行业中少有的几个寡头垄断企业,最终成为行业垄断的大企业。
④管理创新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也是生产力。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组织起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进行管理。然而,由于管理的水平不同,相同的生产要素形成的生产力也就不同,企业的竞争力也就不同,所谓管理,一方面表现为对生产力的组织,一方面表现为对企业生产关系的处理。
⑤文化凝聚力。企业文化创新,是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上,能够不断的凝聚人们的思维方式,保证企业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企业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着企业团结奋进的文化内涵,只有具备这种内涵的企业,才是一支顽强的队伍,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力做到经久不衰。
⑥战略创新。企业经营战略选择高人一筹的时候,你肯定有竞争力,选择失误,肯定谈不上竞争力。所以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在企业经营战略上经常用的奇招,这种奇招导致企业拥有一种心理竞争力,也就是比别人更强的竞争力。所以,是企业战略上的一种举动,企业战略选择上的一种创新,能够使企业拥有比别人更强的竞争力,形成一种核心竞争力。
2.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1)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完成。股份有限公司尚不普及是我国大中型企业难以成为现代企业和跨国公司最大的制度性障碍。
(2)企业外生性扩张阻力过大。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而壮大起来的,仅靠企业的自我积累既软弱无力又进程太慢。我国却由于地区与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过高,兼并机制不灵,与国际兼并趋势形成强烈的反差。企业规模小,结构雷同,靠跨区域部门的兼并联合来壮大竞争力的巨型企业难以脱颖而出。由于优势企业不能按企业自主意愿来实现扩张,结果还导致原有的竞争优势由于不能及时扩张而丧失。
(3)过度的贸易保护政策导致价格扭曲和产业竞争过度。对国内企业竞争而言,由于行政力量和价格扭曲的双重保护使相应的市场进入壁垒失效,如规模经济、资本、技术专利壁垒等均失效,使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而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规模企业却无法出现。
(4)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机制不活,人才缺乏,投入不足。我国企业产品几十年不变,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途径,是知识成为经济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应用的新科技成果仅仅是我国科技成果的极少部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十分低下。 根据有关资料,我国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仅仅为10%,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且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30-40%的水平,尽管我国也有一批从事高新科技产业的中小企业,也有些企业形成气候,但大部分高科技中小企业处于艰难的经营之中。中国科技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科技投入的比例、科技产出的比例、科技产出的状况,与发达国家都有很大差距,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对科技人才不够重视,科技创新能力低是我国企业竞争力低的致命弱点。pp
(5)缺乏协同竞争意识。我国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协同竞争意识,比如:家电行业的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无非就是相互压价,你争我夺,靠降价争夺市场份额,实力大的坚持时间长,规模小的挺不住退出,到头来多败俱伤。企业在竞争中还往往容易忽视合作,我国多数企业追求“大而全”,造成各地产业趋同,以致生产能力过剩和经济效益低下,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既浪费资源,又难以形成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企业过度多元化。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非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其状况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过长,核心产业虚弱,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孙孙公司层次过多、结构松散。说起来企业块头很大、管起来四处跑冒滴漏、算起来没有多少能赚钱,这样的企业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集团企业。这种不注重主营业务、培养核心产品的功能、过度多元化,必将成为引发此类企业破产的直接根源。 四、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快改革,重新分解国有资产,承认地方政府的所有权,设立与行政职能了完全分立,专门从事国有资产委托和经营的经营公司,使国有股分散,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发展民间投资机构和企业相互间投资,进一步发展和健全社会保障系统,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效率。其次,要从组织管理制度上理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的分工、监督与协作关系。严格按《公司法》设立制衡机构,不得身兼二职,保证决策科学化,防止集权化。再次,要大力构建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引进经营者股权制,将经营者报酬与公司业绩直接挂钩。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首先,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意识到进入WTO后面临着国际竞争,有了这种压力并转化为动力才能真正把我国企业改造成为现代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产品,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大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世界科技开发的前沿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与合作者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第二,要积极探索新技术创新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吸引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组织力量对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跨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三,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这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源泉。要深化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使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权益分配,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自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步伐,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储备,创造真正能吸引人才的企业氛围。
3.第三,要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一般来讲,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之路有两条:一是专业化发展路径,二为多元化发展路径。 前者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企业的 不断发展。后者是指企业从事多个产品或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实现企业的不断扩张。以“做强”为培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点,加快企业资产重组,切不可一味求“大”求“洋”,企业多元化经营更应慎重。尤其对于高集中度行业的企业而言更应把企业做强做大。企业在选择产品线时应建立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实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多元化(同“心”多元化)。否则不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本行业外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或者在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丧失或没有建立起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泰国正大和韩国大宇。在处理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时,企业应潜心主业,围绕着主业经营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与同行业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技术、方式和方法,使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搞好主业的基础上,再考虑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溢出效应,实现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 通常,企业在某一领域中不具第一位的优势,一般不轻言搞多元化发展。据《财富》杂志的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的有146家,而无关联多元化的企业则很少。这就提醒我们,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来制定正确的战略定向。大凡成功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无不是从专业化做起。细分市场,找空档,绕过市场壁垒或技术壁垒,从市场最急需的产品入手,“做深、做透、做大、做好”,只有东方亮了,才能西方亮。
从专业化做起,也就是凝练企业自身的技术、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领先市场或替代现有产品市场的能力,即使有好的体制、机制,也不一定能成长发展。只有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巩固和拓展市场。重视技术创新,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导向。如万向集团提出: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发展;我创新,我存在。
从事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世界性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品牌占领市场;二是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 、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法等,这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神火集团是从事煤炭生产和加工起家的,在采煤及其它生产工艺上,有独到的创新能力,在同样条件下,煤炭生产的成本低、回采率高、高附加值产品产率高、质量高。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企业应当集中力量搞好主业。
4.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理念,是思想范畴的,也就是人在价值理念上认可这个企业制度安排,这种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
就是在企业文化的本身,要不断的按照企业发展,来审视创新问题,企业文化的内容要不断的创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上、企业经营哲学与经营理念,以及企业价值观等。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现与实质的统一,并且与本企业的技术特点和经营管理相结合。
5.供应链的建设。进入WTO以后企业商业化的目标应当很明确,就是我最终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多大价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要看在什么行业里,要比你的客户服务,要比你的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绩效管理体制等等。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成本,利润以及最后股东价值最大化都有影响的一种核心能力。中国企业入世以后不光是面临跟国外企业竞争,而且是面临着跟随国外最优秀的企业竞争。杰克韦尔奇说过如果你在供应链管理不具有优势的话,你干脆不要参加竞争。中国企业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对手应该仔细从整个价值链上分析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从整个价值链上对自己与国外先进水平作为一个分析以便从中找出一些策略性杠杆,通过运用这些杠来使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6.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入世后,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竞争的大环境。国际经济竞争的洪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能适应这个新环境的企业,就能让国际经济新秩序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条款为我所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的企业,就会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手脚而寸步难行、气息奄奄。在这个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创新等多个方面。其中管理思想创新,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创新起着导向和决定性作用。只有管理思想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整个企业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是在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是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领导集团,其次,还要有一支精通企业管理的经营管理队伍,最后,还要建立一个能够不断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机制入世后,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工作:提高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提高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的资本经营能力;提高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通过采用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模式和国际标准体系,使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研发、生产、质控、物流、营销、环境管理等系统尽快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为培育WTO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8.实施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可为潜在的竞争设置一道进入的壁垒。差异性产品、差异、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具有竞争对手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特点。特别是随着差异化程度和购买者对某一商品偏爱程度的增强,排斥新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就越高。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这一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信誉可以减少该领域的进入点,使潜在的进入者难以介入。
9.培育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规模经营能力
如果以量化的形式衡量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规模经营能力是重要指标之一。没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现金流量,就没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从成本函数上看即C(q)<C(q1)+C(q2)+…+C(qn),其中,q=q1+q2+…+qn,而规模经济则意味着C(q)/q递减,所以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入世以后,我国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国外的企业也要占领我国市场,我们面临着国外一大批特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从经济规模上看,我国的企业与国外大型企业的差距是很大的,据美国《财富》杂志2002年7月推出的排行榜,2001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名列榜首的美国沃尔玛公司,营业收入为2198.12亿美元。这次美国公司在500强中有197家上榜,我国企业上榜11家。我国企业排名最前的是第60名国家电力公司,营业收入为483.74亿美元。在这次排名中,我国企业已有了很大的进步(1995年只有3家企业入选500强),但差距仍然是明显的。以排名第86名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员工为93.7万人,收入为403.88亿美元;而排名第2名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员工为9.79万人,收入为1915.81亿美元。由此分析,压缩员工人数、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规模经营能力,是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举足轻重的要素。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的成功,本世纪将是一个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的新世纪,必然会有各种战和压力集中于在“核心竞争力上”,谁具备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激烈无情的市场中取胜。我国的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中获得国际利益。必须加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巩固和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核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系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提高产生能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秉p安.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J].管理科学,2000,(9)
[2]益p祈.论企业核心竞争力[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20-46
[3]江志明.核心竞争力批判[J].企业研究,2000.10
[4]何春杰.实施差异化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J].决策参考,2003.2
[5]马p璐.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J].经济管理,2000.7
[6]林民书.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J].经济学家,2000.4
[7]朱关鑫.WTO与中国企业竞争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
[8]温p韬.树立核心竞争力-越过多元化经营的陷阱[J].经济问题探索,2000.3
[9]章淑华.中国企业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J].南方经济,2002.1
[10]曾 鸣.企业竞争全能时代[J].国际商报,2001.6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现状 对策
【Abstract】Nowadays the world compete the environment already and gradually vigorou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want to want to exist continuously and then must establish to rise the own 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Our country affiliation after the WTO, courageous" walk out" apparently common ground of the local entrepreneur. However the weak of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real strengths is a realistic problem, therefore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must recognize pure oneself, fast development strong, the talent match with western multinational company. This text is from the our country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competition ability's present condition, analyzed the lowly reason of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put great emphasis on to bring up the solution's way with the counterplan.
【Key words】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 Present condition; Counterplan
【正文】
一、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
p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1999年)》,中国在参评的46个国家中,管理竞争力排在第40位,总体竞争力排在第38位,内在竞争力排在第33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40位。这说明:我国大企业的竞争力还不行。
p 1.管理竞争力。我国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成下滑趋势,研究表明,企业文化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同企业管理竞争力相关系数达到了0.9191和0.8895。因此,企业管理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和公司绩效竞争力的大幅度下滑。
2.总体竞争力。在1999年企业总体竞争力排序中,我国企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仅为25.72,处于46个国家的第38位,说明大型企业总体竞争水平极低。相比之下,超过80点的国家有11个,其中欧洲7个,美国和加拿大居于第一和第三。可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多寡,小国的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同样可以获得优势地位。
3.内在竞争力。中国的内在竞争力排名第33名。我国企业资源的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需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重新构建。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营销策略、企业形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加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品积压、流动资金不足;此外,企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普遍匮乏。
4.环境竞争力。从环境竞争力状况看,中国列第40位,处于落后地位,说明中国企业在环境方面存在着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问题。市场竞争是企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排33位比整体环境上的竞争力排名提前了7位,说明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的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二、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1.我国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产业集中度过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表一已显示出我国产业集中度过低,除垄断行业集中度已在50%以上,其余产业的集中度过低,而日本则均在60%以上。从日本1973年与我国1992年的比值可以看出,纺织、机械、建材加工、食品制造、电气机械等的比值达9-33.1倍。可见,我国产业集中度确实过低,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再加上企业管理模式封闭化,企业竞争力由此更会低下。我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销售总额1998年约2000亿美元,而美国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同期销售额3057.31亿美元,远远超过我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的总和。我国企业如果能有10个进入“世界百强”,其竞争力之强自不言说。正是由于没有世界级企业,我国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水平极低,大中小型企业间分工不够合理。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发现,机电产品外购零配件价值仅占一半左右,其中工业专用设备制造、地质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设备制造等更低。相反,日、美企业在组织形式上越来越由虚拟生产到虚拟营销等。如日本丰田公司本身只有10个工厂,只制造汽车引擎和车体等核心部件其余的零部件由1240个协作厂提供;松下公司算是自有子公司较多的,共190多家,但其关联公司更多,涉及全球近5000家协作厂商;美国“通用汽车”设有130个工厂,协作商达6000余家,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专业化协作程度确实很低。
表一:
行业名称 中国CR4 中国
CR8(1992) 日本
CR8(1963) 日本/中国
1990年 1995年
食品制造业 1.4 1.9 3.1 65.82 21.2
造纸及纸品业 7.5 7.4 10.6 78.4 7.4
石油加工业 33.4 45.9 52.4 75.0 1.4
化学工业 12.1 11.2 13.2 68.9 5.2
建材加工业 1.4 3.4 2.3 65.6 28.5
黑色金属加工业 22.3 31.5 31.5 76.4 2.4
有色金属加工业 13.3 15.9 19.5 77.3 4.0
橡胶制品业 7.8 23.0 15.6 76.0 4.9
机械工业 2.3 6.0 4.1 63.5 15.5
交通设备制造业 14.9 27.3 34.2 72.6 2.1
电气机械制造业 5.8 8.5 1.6 68.5 9.0
纺织业 0.8 2.6 1.4 46.4 33.1
资源来源:1.杨伟民:《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1年第5期;
2.课题组:《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分布规模经济状况》,《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3.刘继兵:《我国产业组织中的适度垄断和有效竞争》,《江汉论坛》1995年第9期;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竞争力普遍低下。我国多数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基本依赖从国外引进,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像机械行业主要产品技术有57%使用国外技术,国内自主开发的仅占43%,其中514家重点、骨干企业的2009种产品中,达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只占17.5%,许多产业内我过企业的研究开发还只限于外围技术,在产业核心技术上还对国外引进技术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据估计,世界500强的研究开发费用占全球的2/3以上,且这一比率还在不断上升。1997年,世界500强研究和开发费用2240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了12.8%。而我国的投资不过14亿美元尚不及“爱立信”的1/31。据统计,我国全部大型企业出口额仅占全国出口额的40%,即780亿美元左右,再从科技人员来看,我国企业科研人员占全国科研人员比不足30%,远远低于美国85%的水平,仅及韩国60%的一半不到。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确实低下。
三、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在谈及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低下的原因时,有必要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及构成作必要阐述。
1.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及构成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它包括五个层次的深刻内涵:a.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b.它是一种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他能力的统领。c.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d.它是长期作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发生质的变化。e.它是企业长期积淀形成的能力。因此,可以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开发独特技术、研制独特产品的能力。但是《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更具权威性: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协调多种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某一领域建立的独特竞争优势,是企业独具的支持企业保持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基础性的能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①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的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②独特能力。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从竞争的角度看,还必须是独树一帜的能力。如果某种能力为整个行业普遍掌握,就不能成为核心能力,除非这家企业的水平远远高出其他企业。所以,传动系统的确是本田公司的核心能力,而不是福特汽车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因此不易被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
③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是通向未来市场的大门,有的能力在某一业务部门看来可能算得上是核心竞力,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该能力就够不上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犹如一个“技能源”通过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散到最终产品上,从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提供创新产品,比如佳能公司利用其在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量控制技术方面的核心能力,成功地进入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成像扫描仪、传真机等20多个市场领域;夏普公司利用其在平面屏幕相关能力上的领先技术,成功的进入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脑、微型电视、夜晶投影电视等多个市场领域。可见,随着产业技术的演化,核心能力可以生长出许多奇妙的最终产品,制造出众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场,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
④不可交易性。核心能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人民可以感受到,但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交易进行买卖。
⑤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和替代的。任何企业都不能靠简单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应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创造乃至在市场竞争中磨练,建立和强化独特的核心能力,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难以被其他企业替代。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因行业地位的不同导致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不同,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分析其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找出关键的要素,实行重点管理,确保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规模扩张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文化凝聚能力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整合能力,主要包括:
①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有技术的支撑作用,企业才能经久不衰,永保竞争优势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往往拥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导致它的竞争力极强,当一个企业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核心技术的时候,他的竞争力就很强,甚至可以强到垄断,像英特尔公司的计算机芯片,微软公司的软件,柯达公司的感光胶片等等都是高科技的结晶,没有高科技做坚强的后盾,想成为长寿公司是难上加难。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将技术资源向技术优势转化的能力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尤为重要。此外,要将技术优势转换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则还需企业其他能力的辅佐。
②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即竞争力),活力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一个机制灵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具有一个较好的企业制度,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首先建立健全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制度也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先进的企业制度都是相对的。制度创新也就是企业制度安排上,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创新活动,在制度安排上经常推出一些非常新颖的,而又能够和生产力相适应的东西。企业要始终保持制度上的先进性,就必须具备不断制度创新的能力。可以说,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③规模扩张能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具备相当的规模优势,才能在经营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成为本行业中少有的几个寡头垄断企业,最终成为行业垄断的大企业。
④管理创新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管理也是生产力。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才能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的组织起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任何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进行管理。然而,由于管理的水平不同,相同的生产要素形成的生产力也就不同,企业的竞争力也就不同,所谓管理,一方面表现为对生产力的组织,一方面表现为对企业生产关系的处理。
⑤文化凝聚力。企业文化创新,是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上,能够不断的凝聚人们的思维方式,保证企业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企业独特的创新精神,体现着企业团结奋进的文化内涵,只有具备这种内涵的企业,才是一支顽强的队伍,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力做到经久不衰。
⑥战略创新。企业经营战略选择高人一筹的时候,你肯定有竞争力,选择失误,肯定谈不上竞争力。所以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在企业经营战略上经常用的奇招,这种奇招导致企业拥有一种心理竞争力,也就是比别人更强的竞争力。所以,是企业战略上的一种举动,企业战略选择上的一种创新,能够使企业拥有比别人更强的竞争力,形成一种核心竞争力。
2.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1)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完成。股份有限公司尚不普及是我国大中型企业难以成为现代企业和跨国公司最大的制度性障碍。
(2)企业外生性扩张阻力过大。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而壮大起来的,仅靠企业的自我积累既软弱无力又进程太慢。我国却由于地区与部门之间的行政壁垒过高,兼并机制不灵,与国际兼并趋势形成强烈的反差。企业规模小,结构雷同,靠跨区域部门的兼并联合来壮大竞争力的巨型企业难以脱颖而出。由于优势企业不能按企业自主意愿来实现扩张,结果还导致原有的竞争优势由于不能及时扩张而丧失。致价格扭曲和产业竞争过度。对国内企业竞争而言,由于行政力量和价格扭曲的双重保护使相应的市场进入壁垒失效,如规模经济、资本、技术专利壁垒等均失效,使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而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大规模企业却无法出现。
(4)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机制不活,人才缺乏,投入不足。我国企业产品几十年不变,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途径,是知识成为经济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应用的新科技成果仅仅是我国科技成果的极少部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十分低下。 根据有关资料,我国专利技术的实施率仅仅为10%,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且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左右,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30-40%的水平,尽管我国也有一批从事高新科技产业的中小企业,也有些企业形成气候,但大部分高科技中小企业处于艰难的经营之中。中国科技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科技投入的比例、科技产出的比例、科技产出的状况,与发达国家都有很大差距,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对科技人才不够重视,科技创新能力低是我国企业竞争力低的致命弱点。pp
(5)缺乏协同竞争意识。我国大部分企业都缺乏协同竞争意识,比如:家电行业的空调大战、彩电大战,无非就是相互压价,你争我夺,靠降价争夺市场份额,实力大的坚持时间长,规模小的挺不住退出,到头来多败俱伤。企业在竞争中还往往容易忽视合作,我国多数企业追求“大而全”,造成各地产业趋同,以致生产能力过剩和经济效益低下,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既浪费资源,又难以形成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企业过度多元化。近年来,我国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非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其状况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过长,核心产业虚弱,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孙孙公司层次过多、结构松散。说起来企业块头很大、管起来四处跑冒滴漏、算起来没有多少能赚钱,这样的企业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集团企业。这种不注重主营业务、培养核心产品的功能、过度多元化,必将成为引发此类企业破产的直接根源。
四、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应加快改革,重新分解国有资产,承认地方政府的所有权,设立与行政职能了完全分立,专门从事国有资产委托和经营的经营公司,使国有股分散,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发展民间投资机构和企业相互间投资,进一步发展和健全社会保障系统,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效率。其次,要从组织管理制度上理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视会的分工、监督与协作关系。严格按《公司法》设立制衡机构,不得身兼二职,保证决策科学化,防止集权化。再次,要大力构建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引进经营者股权制,将经营者报酬与公司业绩直接挂钩。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首先,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意识到进入WTO后面临着国际竞争,有了这种压力并转化为动力才能真正把我国企业改造成为现代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高质量产品,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型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大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到世界科技开发的前沿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与合作者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第二,要积极探索新技术创新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吸引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组织力量对一些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跨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第三,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这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力和源泉。要深化企业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使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权益分配,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自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步伐,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储备,创造真正能吸引人才的企业氛围。
3.第三,要处理好“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一般来讲,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之路有两条:一是专业化发展路径,二为多元化发展路径。 前者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企业的 不断发展。后者是指企业从事多个产品或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实现企业的不断扩张。以“做强”为培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根本点,加快企业资产重组,切不可一味求“大”求“洋”,企业多元化经营更应慎重。尤其对于高集中度行业的企业而言更应把企业做强做大。企业在选择产品线时应建立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实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多元化(同“心”多元化)。否则不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本行业外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或者在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丧失或没有建立起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注定是不会成功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泰国正大和韩国大宇。在处理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时,企业应潜心主业,围绕着主业经营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方面与同行业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技术、方式和方法,使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搞好主业的基础上,再考虑进行相关多元化经营,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溢出效应,实现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 通常,企业在某一领域中不具第一位的优势,一般不轻言搞多元化发展。据《财富》杂志的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的有146家,而无关联多元化的企业则很少。这就提醒我们,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来制定正确的战略定向。大凡成功企业的成长发展过程,无不是从专业化做起。细分市场,找空档,绕过市场壁垒或技术壁垒,从市场最急需的产品入手,“做深、做透、做大、做好”,只有东方亮了,才能西方亮。
从专业化做起,也就是凝练企业自身的技术、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没有领先市场或替代现有产品市场的能力,即使有好的体制、机制,也不一定能成长发展。只有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巩固和拓展市场。重视技术创新,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实现技术导向。如万向集团提出:唯有创新,才能生存发展;我创新,我存在。
从事专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世界性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品牌占领市场;二是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 、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法等,这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神火集团是从事煤炭生产和加工起家的,在采煤及其它生产工艺上,有独到的创新能力,在同样条件下,煤炭生产的成本低、回采率高、高附加值产品产率高、质量高。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企业应当集中力量搞好主业。
4.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理念,是思想范畴的,也就是人在价值理念上认可这个企业制度安排,这种价值理念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
就是在企业文化的本身,要不断的按照企业发展,来审视创新问题,企业文化的内容要不断的创新。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精神上、企业经营哲学与经营理念,以及企业价值观等。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现与实质的统一,并且与本企业的技术特点和经营管理相结合。
5.供应链的建设。进入WTO以后企业商业化的目标应当很明确,就是我最终能为公司的股东带来多大价值。公司的核心能力是要看在什么行业里,要比你的客户服务,要比你的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绩效管理体制等等。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成本,利润以及最后股东价值最大化都有影响的一种核心能力。中国企业入世以后不光是面临跟国外企业竞争,而且是面临着跟随国外最优秀的企业竞争。杰克韦尔奇说过如果你在供应链管理不具有优势的话,你干脆不要参加竞争。中国企业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对手应该仔细从整个价值链上分析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从整个价值链上对自己与国外先进水平作为一个分析以便从中找出一些策略性杠杆,通过运用这些杠来使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6.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入世后,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竞争的大环境。国际经济竞争的洪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能适应这个新环境的企业,就能让国际经济新秩序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条款为我所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的企业,就会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手脚而寸步难行、气息奄奄。在这个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创新等多个方面。其中管理思想创新,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创新起着导向和决定性作用。只有管理思想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整个企业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是在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是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的重要基础。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一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领导集团,其次,还要有一支精通企业管理的经营管理队伍,最后,还要建立一个能够不断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机制入世后,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工作:提高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提高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的资本经营能力;提高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通过采用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模式和国际标准体系,使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研发、生产、质控、物流、营销、环境管理等系统尽快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缩小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为培育WTO环境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8.实施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可为潜在的竞争设置一道进入的壁垒。差异性产品、差异、差异化的经营方式具有竞争对手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特点。特别是随着差异化程度和购买者对某一商品偏爱程度的增强,排斥新竞争者的进入壁垒就越高。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这一特点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信誉可以减少该领域的进入点,使潜在的进入者难以介入。
9.培育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规模经营能力
如果以量化的形式衡量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规模经营能力是重要指标之一。没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现金流量,就没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从成本函数上看即C(q)<C(q1)+C(q2)+…+C(qn),其中,q=q1+q2+…+qn,而规模经济则意味着C(q)/q递减,所以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入世以后,我国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国外的企业也要占领我国市场,我们面临着国外一大批特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从经济规模上看,我国的企业与国外大型企业的差距是很大的,据美国《财富》杂志2002年7月推出的排行榜,2001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名列榜首的美国沃尔玛公司,营业收入为2198.12亿美元。这次美国公司在500强中有197家上榜,我国企业上榜11家。我国企业排名最前的是第60名国家电力公司,营业收入为483.74亿美元。在这次排名中,我国企业已有了很大的进步(1995年只有3家企业入选500强),但差距仍然是明显的。以排名第86名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员工为93.7万人,收入为403.88亿美元;而排名第2名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员工为9.79万人,收入为1915.81亿美元。由此分析,压缩员工人数、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规模经营能力,是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举足轻重的要素。
结束语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正趋于白热化,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以指导经济为指导思想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高竞争强度的要求。现代国有企业领导层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如何改进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通过分析国企现有的管理模式对核心竞争力的制约性,提出符合企业现状的改进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陈旧管理模式导致核心竞争力偏低的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总体水平偏低,除了受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不规范的企业制度,员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不足,技术创新体系还未形成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还受落后管理模式的影响。
1.管理模式陈旧,企业整体利益受损
传统国有企业采用以关系管理为主的管理体系,其中包括物质至上、论资排辈等方式。此种陈旧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应对市场经济快速增长和竞争压力日趋严峻的需求。在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引导下,国企员工表现出工作效率低、工作积极性低下等现象。
在关系管理的模式下,企业内部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勾心斗角上,从而忽略了企业的整体利益。管理职位的论资排辈扼杀了员工升迁的希望,导致员工的工作热情低下,而不具备相关能力的人员却占据着中高层管理职位,使得企业管理出现决策上的失误。受管理以物为主思想的影响,企业管理呈现出以物为主、忽略人本管理的现象。
正是由以上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国企员工把重心放在为自己谋私利上,忽视了工作的职责所在,导致企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
2.核心竞争力受重视程度不足
国企的管理者并没有跟随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改变原有的观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由于要应对当前的竞争压力,过分强调当前利益,许多国企并未考虑到企业长远的发展。
因此,当前国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通过采纳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改进管理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强调整体利益,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国企在面对市场竞争时,需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国企必须将经济效益、企业整体利益作为首要目标。而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强调企业整体利益的核心地位是目前国企管理模式改革的首选之路。降低职位混乱、公款滥用等情况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强调企业的整体利益得以实现。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以保障所有者的利益作为最终目的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公款滥用等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确保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因而,通过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管理体系,并付诸于实施是目前国企改进管理模式、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联结企业与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员工工作积极性及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联结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让员工认识到,只有企业整体利益提高,个人的利益才会相应的提高,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联结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最有效方法是采取年终奖励机制,对表现优良、对企业做出特色贡献、已经按时完成工作指标的员工给予不同程度的奖金作为奖励,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提高其工作效率。员工认识到企业整体利益的重要性,促使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增强了企业的生产、研发等各种能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3.加强财务管理,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利益
职务侵占、公款滥用等现象在国企现有的关系管理模式中滋长,持续损害着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因此,国企的首要任务是借鉴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审核力度、领导直接负责制等方式,改善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降低公款滥用等现象的发生,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利益。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审核财务票据、企业决策者直接管辖财务部门、构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等。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还能够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保障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提高核心竞争力。
4.加强信息化管理,增强应对能力
是否能够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准确并快速的做出反应,是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企业管理者必须对信息系统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保证企业信息流的畅通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信息,采用财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发掘其隐含的市场信息,并将信息快速地提交到企业决策者手中,为企业能够针对市场信息做出快速准确的应对提供支持。信息准确做出的决策才能正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处于有利的位置。
三、结论
管理模式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针对现有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其进行改进是目前国企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了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也就是解决了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保障了企业在激励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怡:现代企业管理目的分析[J].市场与管理,2008.6
[2]陈磊:对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方式存在问题的分析[J].西南工业,2008.3
[3]张淑云:现代国有企业管理方式改革[J].西南工业,2008.11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核心竞争力 策略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有企业不仅面临着与国内非国有经济组织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同国外跨国公司的激励竞争。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具有重要意义,是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更好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了公司竞争优势的核心是公司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一重要观点,并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够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巨大影响。之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它不是属于某个人或战略业务单元专有的资源,而是整个公司的资源。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于“协调”和“整合”,它的形成不是企业内技能或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有机协调和整合。
2.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能给组织在某一特定领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组差异化技术、互补资产和惯例,同时也是组织中主要创造价值并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定义除了指出创造价值和能被多个产品或业务共享这两个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外,也把核心竞争力定义在技能上。
3.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应该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顿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芮明杰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隐性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隐性知识创新的过程。
4.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该观点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系统中,而且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根植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于企业文化中,渗透在整个组织中,而恰恰是在组织内达成共识并为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一个综合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基础。
芮明杰、陈晓静、王国荣(2008)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概括为以下5点:(1)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即应当能够提高公司的绩效;(2)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异质的;(3)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完全不能复制的;(4)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互补的;(5)从企业未来成长的维度看,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具有延展性。
二、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上比较偏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不规范。目前,国有企业处在由传统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向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过度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赖以建立的制度基础还十分薄弱。“所有者缺位”的制度令众多国有企业缺乏效率;政企不分的“婆媳关系”仍然存在,使国有企业市场化行为扭曲,使一批企业害上了“软骨病”;国有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活力不足,法制不够健全,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造成极大障碍。
2.国有企业原有管理体制模式中漠视企业核心竞争力。尽管体制改革已经30多年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但国有企业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仍然很浅显,国有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放到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许多企业往往迫于应付当前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对短期经济利益过分注重,而对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的发展缺乏关注。
3.国有企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不足。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和积累,而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及技术与管理等复合型人才普遍缺乏,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忽视知识结构的重组与知识技能的提高,制约了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创新机制。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还有赖于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创新机制。包括企业价值观的更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人才获取和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创新环境、内部民主及沟通渠道、知识管理机制等。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墨守成规,惧怕风险,排斥创新,以致企业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成员对企业变革的信心和支持降低,甚至抵制,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弱化,国有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述对于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分析,本文将从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和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5个方面阐述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树立核心竞争力意识。国有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对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社会资源的能力。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要有比其他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树立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制定和研究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并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2.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制度保证,所以,提高企业的制度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根据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地革新和完善以企业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各项基本制度。规范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探索企业经营者分配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改革的途径,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加大核心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竞争,国有企业要完善以企业自身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研发投入,以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围绕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组织好技术攻关,力争在一些优势技术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又能带动其他各类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技术主动权,从而创造出整个民族工业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4.形成团结的学习型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组织学习方式有重要关系,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十分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更加复杂多变,知识资本已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未来竞争优势。企业能否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的反应,能否及时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及时熟悉和解决新问题,都要靠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造就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
5.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与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内具有凝聚人心、激发潜能、营造员工忠诚度、提高企业凝聚力和亲和力等作用,对外具有宣传、导向、提升企业品牌等无形资产价值等功能。因此,企业文化被许多人认为是新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立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第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员工创造公平、宽松的工作和成长环境,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文化氛围,培养合作进取的团队精神。第三,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创新机制,鼓励有利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思想、行动、方案和建议,使文化创新变成一种风气,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机制。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资源配置和能力整合,需要创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能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芮明杰 陈晓静 王国荣: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M].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2]王东民:论培育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1)
[3]兰国庆 姚昌义: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关键词]竞争力;优化管理;差异化;品牌战略;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057-02
1前言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以来,更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例如2005年,我国的中小企业总体数量为2863万家、网站数量为69万;而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数量上升至5651万家、网站数量达到了630万。截至2012年6月,中小企业对我国企业总体数量增长贡献率已达到891%,所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等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60%,为我国GDP的增长和解决就业人口问题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增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由于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和2012年的欧洲次贷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美元贬值、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货币政策紧缩,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2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营上存在的问题
21成本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要求下,企业节能减排费用支出增加、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要为员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而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也不断上涨。
22融资难度增加
一方面在信贷规模受控的双重压力下,银行资金也出现了紧张;另一方面在可用信贷规模减少的情况下,信贷资源要优先去满足一些大型项目和国有企业,客观上也对中小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
23信誉度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誉度普遍不高,而交易却普遍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这也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的现象。
24人才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会出现“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部分行业甚至都招不到工人。为什么中小企业会遇到这些困难?究其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①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的不断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②随着全国各地对劳动力需求的急剧增加,产业工人也从沿海地区转向了内地,客观上形成了劳动力多元分流格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导致低成本优势丧失,而物价的上涨、通货膨胀又使企业员工薪酬不断上升;③宏观调控的紧缩货币政策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④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比较价格优势会随之消失。
总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或组织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技术或者能力,也是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具有价值性、领先性、整合性、延展性和持久性这五个特征。
第一,一些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竞争优势即为核心竞争力。而事实上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有的,其他企业无法模仿和超越的,即使竞争对手通过努力也无法很快建立的特征。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养成了重战术、轻战略、缺规划,依靠以往经验来经营管理,不注重人才和技术的发展。在发展战略规划上缺乏前瞻性和战略性,对市场、资金、政策等各方面预计不足,留不住人才,缺乏科学定性、定量的分析和判断,因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挑战。
第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由于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人才吸收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技术开发能力弱、技术引进速度慢、人才匮乏,再加上资金融资方面的压力,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具有同质性,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3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加强企业管理、根据市场和行业的特性来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为金字塔形,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白领人数的大幅增加,而蓝领数目锐减,甚至出现了工厂招不到工人的局面。这就要求企业对组织系统进行扁平化和小组化。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分工合作、利润分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对产品进行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32对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管理,为市场和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笔者所了解的出口纺织行业,在当今经济危机、美元贬值、国际竞争极其激烈的情况下,一方面利润率下降,毛利率和刚加入WTO前几年相比下降了50%以上;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社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价格优势已基本消失,像服装行业一万件以下的订单也就是精品单,还会选择在中国国内生产,而那些大批量、对工艺要求不是很高的订单都已经转移到了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对于现在部分纺织企业来说,工厂不开工不赔钱、开工生产的话反而是赔钱的。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当采取差异化经营策略,针对不同的订单,对于精品单、提高生产技术;对于大批量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能。另外针对美元贬值、汇率下降的现象,企业可以把部分市场转向国内市场,毕竟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广袤市场。
33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目前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的差异性在逐步缩小,面对这一市场竞争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了品牌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实施品牌战略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利润值。产品是经常更新换代的,但是品牌却是可以持久不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和特性,对品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通过营销方式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质量,最终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维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34企业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并塑造出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
十在党建工作这块明确提出人才非常重要,无论大至国家,小到企业,人才都是第一资源。有了人才,才能对产品和技术进行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够保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先机,再加上企业提供的差异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住人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海尔为什么能够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是因为海尔注重人才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一家企业有了员工都认可的价值观,那么这家企业一定能够长盛不衰。
4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研究和市场分析,我们认识到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式,中小企业若想长盛不衰,必须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困难,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谋求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保证企业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上长期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彭凌.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发展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2(40).
[2]周华,荀阿先,林小兰.培育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市场,20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