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分析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实时财务信息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虽然已经抛弃了传统的手工财务管理模式,大量使用计算机进行电算化管理,但是在财务问题的处理上仍是单个问题的逐一处理,没有从总体上进行整合规划,使得许多独立问题之间缺乏联系,隐性成本升高,财务管理效率下降。而且,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无论是手工录入还是电算化管理条件下,都具有事后核算的特点,财务信息不能即时的、动态的反应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经营者在决策时,由于缺乏关于资金、物质、人力资源等即时准确的信息,无法准确把握时机,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 财务信息共享性差在传统的财务思想中,财务部门在采集数据时,由于受到管理模式思想和技术的制约,将业务的全部数据进行分类,通过判断经营活动数据与财务的相关性,即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等财务账面数据,来选择财务系统所要采集的信息。这样传统财务系统仅仅采集所有信息中与财务有关的数据,对业务活动的全部信息缺乏完整记录,同一经营业务数据被分割存放在不同部门人员手中,财务人员只掌管其中的一个子集,导致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实现信息及组织知识的有效共享。
(三) 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传统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模式具有分散性特点,网络技术也相对落后,由于无法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对下属控制力不强以及办公效率低下等原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中有80.4%的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已经是44.2%企业的选择。传统的思想认为,计算机设备的运用即可成为信息化,认为会计电算化即为信息化。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信息系统在大多数企业中只是具有记录、查询、汇总数据以及输出报表等作用,作用局限在为管理者提供分析和决策的有用信息,仅仅在提高信息加工和获取效率上起作用,对企业改善企业管理流程,建立基于信息系统的竞争优势以及提高企业效率等方面作用甚微。因此这样的传统思想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四) 企业需要的复合人才不足现代企业财务供应链的建设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类人才应该不仅具备企业财务的专业知识也应该精通软件开发和应用。在新系统建立的过程中,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管理模式之间由于差异会出现碰撞,全新的财务理念也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使企业暴露出了人才问题。虽然企业内部拥有各种专业人员,但是同时具备企业财务和软件开发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懂得财务会计的人才,往往对信息化知识知之甚少,精通信息化知识的人员,往往有缺乏财务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一些掌握两种知识的人才中,多数只是了解皮毛,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积累都显得不足,给企业财务供应链建设带来了困难。
二、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构建思路
(一) 采购与付款管理系统
采购管理模块是服务于生产的,传统管理中,是采用手工方式,主要任务根据生产的需求,结合对库存量的计算确定采购量。财务管理信息化后,采购流程依据信息系统转变为,先由采购人员在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里面生成采购订单,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仓库依据订单验货。由于整个过程的信息化,数据实时、全面的反应到财务人员手中,有利于企业掌握原材料的库存储备情况,再结合企业自身现金流等财务考虑后,制定准确的采购计划。信息化同时能够对选择供应商,确定采购订单价格以及处理采购发票时进行实时监控,在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采购管理模块还能在生成订单时,搜集和整理所有的订单数据。将应付账款以及交易对象的相关信息根据需要整理起来,确定付款顺序,给企业管理应付账款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二) 存货与仓储管理系统“零库存”是许多企业存货和仓储管理的目标,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企业对存货和仓储的管理是对库存成本的优化,希望通过库存成本的最小化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但是存货和仓储的时间优化也很重要,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通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对时间的优化成为可能。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里,信息避免了逐级传递,在同一时间可传达到数个部门和供应商,有利于管理层对变化的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搜集数据和相关信息,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库存。准确的库存信息有利于企业实现对订单的统筹处理,加快订单的响应速度,缩短供货时间,迅速应对市场的突发状况,战胜对手;各部门之实现信息的相互共享,有利于企业全面的掌握货品的库存和在途情况,对现有库存。固定资产。运输工具实行重新分配,以达到最低水平,实现以信息代替库存的目标。
(三) 销售与收款管理系统销售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实现过程,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销售实现的好坏直接关乎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信息都是采取手工录入,加上产、销、供、存等方面会产生大量数据,手工信息处理量大,处理程序复杂,使得数据反馈出现滞后性,经营业务和财务处理的时间匹配度低,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财务供应链管理为企业业务数据的传递提供了顺畅的渠道,保证了从销售合同的签订到合同完成的整个经营活动数据的实时获取和传递。在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销售管理模块可以在销售人员实现销售时,生成销售发票,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并将数据记录到相关账簿中,为计算机自动生成业务明细账、总账提供保证,避免了不同部门之间账账不符、账证不符的问题。销售管理模块也可以实现应收账款的实时管理,严格控制客户的信用度,有利于企业及时催款和对账,避免坏账的产生,减少企业因坏账而产生的损失。对于产品的可供分配量、现存量、可用量、不可动用量和在途量进行动态分配,按照销售目标控制企业的销售业务。通过以上这些作用,财务供应链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有利于企业进行存货和销售管理,对企业的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做出更为合理的安排,为企业的战略化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依据。
(四) 财务供应链关系管理系统财务供应链关系管理模块是为企业提供一个设计或构建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平台,可以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建立网络连接的人口,在各网络之间建立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整合财务流程和经营业务流程,构建一个多方信息共享的动态管理平台。从企业内部看,财务管理信息化使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及时、动态、流畅的传递,财务人员可以获得关于采购、入库、付款、生产、销售、出口和收款等当面的第一手数据,据此对企业现金流进行准确科学的控制,根据变化动态配置起源,提高企业的财务能力。从企业外部看,依托本企业建立的财务供应链网络,在各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上下游企业进行及时流畅的信息交流,建立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良好合作关系,结合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实行动态数据交换,与供应商建立一种互动式的关系。并形成动态客户档案,交流客户信息,调查分析客户的业务管理模式,达到快速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财务分析 传统财务分析 销售企业财务分析
传统财务分析方法曾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企业管理实践的变革,不足之处逐渐显现。
一、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片面性
突出表现“七重七轻”现象:
一是重微观分析、轻宏观分析。重视小集团内部同类型企业的比较,没有把数据分析置于国内行业、国际知名企业乃至整个世界大环境中去分析比较,缺乏对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应对准备。
二是重事后分析、轻事前分析。满足于对事实数据进行传统的事后分析,缺乏对财务计划执行前的分析,更缺乏对财务活动未来发展前景的趋势分析。
三是重定量分析、轻定性分析。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使用定量标准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
四是重实物管理、轻价值管理。对于有形资产有科学的计算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品牌价值,区域影响力等无形资产重视程度不够。
五是重当期收益、轻远期风险控制。把当年的利润指标和投资计划完成作为首要任务,对于库存资源结构优化和远期投资风险控制认识不到位。
六是重盈利分析、轻资源分析。只重视企业的获利情况分析,缺乏从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的角度开展效能监察、人力资源开发和现金流量等的分析。
七是重数据分析、轻问题分析。分析时把罗列数据和分析趋势作为主导思想,重于表面指标比较分析,缺乏对驱动因素的分析。此外,传统的财务分析和评价方法缺乏对集成信息手段的应用。大型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等推行ERP管理的时间还不长,在数据收集、整合、和分析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数据仓库 (BW等)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美孚、壳牌等国外大型的石化企业都配有技术成熟、功能完善的数据分析系统。与之相比,销售企业在远距联机处理、数据共享、网络计算、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处理等方面差距甚远,所以很难建立起及时有效的决策系统应对市场变化。
二、关于改进销售企业财务分析和评价模式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完备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管理集约化、扁平化的趋势,应结合企业战略、调整考核导向,依托ERP信息管理平台等方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分析评价网络管理体系。打破原有的财务部门独立直线进行数据分析评价的做法,适度扩大分析的外延,本着横向拓展到边、纵向深入到底的分析原则,建立起以主要财务部门为主导,涵盖公司层、职能层、执行层和专家等各梯级的分析评价管理体系。明确各梯级组织和个人的职责和考核要求,力争多角度、全方位地收集、审核、汇总和评价有关数据,最终整理形成数字详实、分析严谨、预测准确、措施具体、内容完整的分析评价报告。要建立月、季、年的全面定周期分析与专项不定期分析相结合的分析制度,做好分析时间点和工作内容安排;建立起有效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将财务分析评价信息传递给相关管理和执行部门,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要寻求财务分析与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将财务分析信息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并制定新的预期目标和调整方向,再将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经营销售执行环节。
(二)合理规划财务分析和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构成
具有前瞻性的财务报告应立足于企业发展战略、综合竞争力、风险评估等财务信息,改进现有的报表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将综合性最强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财务的重点,将影响权益净利率最重要的指标资产净利率也引入其中。同时将表示企业负债程度的权益乘数列入分析范围,以反映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进行经营活动的程度。现金流量指标可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引入非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的整体目标,增加非财务信息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促使企业追求可持续性和效率的统一;引入区域影响力指标,通过评估企业市场掌控力、知识产权价值、技术服务资源优势等指标衡量企业的持久生命力。在指标设置和指标体系构建上,要充分反映炼化产品销售行业特点,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经营战略,考虑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做好综合分析评价。例如炼化产品的销售要基于石油资源和石化产品市场高度国际化的特点,在国内同行业对标的同时,要尝试分析本企业在周边国际市场的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研究实现境外销售业务的可能性。基于销售企业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注重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等特点,设置销售增长率、配置资源比率、市场及客户保有量等指标,实现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价值创造的统一。指标体系设计也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等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指标导向模式。
(三)多角度分析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评价
一是注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评价相结合,分析要将去过的绩效与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统筹考虑,实现短期业绩与长远发展的统一。
二是注重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评价相结合,避免财务分析机械的比率计算,要从财务战略、财务比率、收益质量与成长性等视角形成完整的分析结果。
三是注重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受国际大环境及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较大时,同样的投入在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产出,静态与动态数据对比分析有利于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四是注重整体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反映出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一两个指标或一个阶段的指标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要根据某一指标对其他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注意把握点和面的关系,避免分析和评估的片面性,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一、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忽视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忽视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忽视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关键词:商业模式;财务报表;信息质量
一、何为商业模式
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某种适合特定企业的运行机制或者组织结构,能够使组织获得特殊的优势。这种优势是长期的,并能使组织获得现实的经济利益,这种机制和结构便是商业模式。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指企业的运营过程是怎样实现收益的。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身结构,使其适应环境,并且利用这些变化来获取超额的经济利益。综合其观点,商业模式是在外部条件、内部资源和企业自身能力一定的前提下,立足于组织所处的系统,全面地考虑所有参与者的需求和利益,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配置以获取超额利润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本文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是企业基于客户价值的视角,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对其内部流程的合理构造,及其在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上的准确定位可持续地创造价值的方式。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需要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参与才能建立,是难以被模仿的。
二、商业模式与财务报表的关系
透过商业模式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商业模式与财务报表存在着天然的联系。首先,商业模式是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建立的,这就要求企业合理地配置资源,并且适当地利用外部资源。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资源的配置,以及借用外部资源(负债)的比例 。其次,商业模式包含了企业的内部流程,即企业创造利润的过程,这个过程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中。最后,商业模式确定了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即通过何种活动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创造是具有持续性的。利润表则反映了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活动(具有持续性的价值创造)和次要活动(不具持续性的价值创造)。然而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并不能清晰地反映事业的商业模式。
现行资产负债表信息分类特点是突出性质、淡化功能。现行的分类方式只能反映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并不能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资产性质和盈利模式。而资产性质和盈利模式可以传递给投资者更多的信息,提高投资质量。现行的利润表存在不同的列报方式来表示收益,从而影响不同会计期间、不同报表主体之间的可比性。现行的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量划分为不同活动形成的几部分,反映了现金流量的具体来源和流向。但是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概念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标的表述方式不一致,不能说明现金流量和利润之间的差异及联系。
三、如何从商业模式角度改进财务报表体系
IASB和FASB于2008年6月联合《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就财务报表列报方式改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讨论稿”提出了改进财务报表列报的主要原则::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内容进行分类列报:一部分是价值创造方式即营业活动,另一部分是企业获取资源的方式即融资活动。可以将营业活动进一步分解为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可以分解为债权融资活动和股权融资活动。
四、新财务分析框架
新财务分析框架的构造理念是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经营活动收益率和金融活动收益率,并将相关指标做进一步分解。主要公式如下:ROE=经营活动收益率+金融活动收益率=RNOA+FLEV×SPREAD;其中:ROE是净资产收益率;RNOA是净经营资产收益率;FLEV是净财务杠杆;SPREAD是经营差异率;主要指标定义见表1。
其中:NBC(净利息率)=净金融费用/净金融负债RNOA 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相对于权益净利率来说,从净利润中剔除金融活动收益的影响表示经营活动的收益。从净资产中剔除金融资产来表示企业的全部经营净资产。FLEV与SPREAD的乘积又称“财务杠杆贡献率” ,表示企业从金融活动中获得的收益。FLEV等于净金融负债(又称净有息负债)与股东权益的比值。由于有价证券为金融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便于在证券市场上出售获得现金。造成企业偿债压力的主要是从外部借入的地金融负债(不包括企业生产活动自发产生的经营负债)。因此,FLEV 能更为准确地反映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投入资金的保障程度。同时,由于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借入资金的主要目的,因此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杠杆水平的指标是FLEV。SPREAD表示企业经营资产收益率大于有息负债平均利息率的部分,可以衡量企业当前的财务杠杆的水平是否合理。当SPREAD大于零时,表示企业现有负债水平可以增加ROE,反之,则表示现有负债水平过高,会降低ROE。NBC表示借款费用与有息负债的比值,表示企业的平均债务成本。
五、 改进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
(1)由于会计要素的特定性质,通过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商业模式。要使财务报表完整地反映商业模式,只对报表内容的列报方式重新分类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报表表外信息披露来实现。
(2)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是财务报表改进过程中的另一个难题。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将原来用于经营活动的资产投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此时,原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变为长期股权投资,导致原来划入经营活动的资产变为投资活动占用的资产。在企业中,这种资产的变动是很正常的。但是将财务报表按照前述方法改进后,这种活动为管理层认为操纵财务报表提供了便利条件。改进的财务报表会使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的主观性增强,不仅不利于报表使用者,还会造成不同企业之间、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
(3)改进财务报列报会产生巨大的改革成本。现代会计从产生到现在,一直以现有的会计要素为核算对象,相关理论的发展也是围绕现有会计体系进行。如果按照商业模式的逻辑重新构建财务报表,必须重新界定报表中的各个要素,并对其结构进行重大调整。这个过程中势必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且理论的建立和实务的操作需要不断地调整和适应。同时,会计从业人员也要花费成本来学习心得财务报表体系,这将给企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支出。不仅如此,研究新的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也需要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和研究体系,这一成本也需要考虑。(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在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发展中,国美、苏宁在2004年至2007年间迅速崛起,并逐渐形成两大巨头对立的局面。它们能迅速扩张的原因在于它们在资本运作时采用的以占用供应商资金为特征的“类金融模式”[1]和以“吃”供货商为特征的“非主营业务盈利模式”[2]。
近年来,家电零售市场收缩,电子商务冲击,企业内运营效率低下,都使得家电零售业扩张期奉行的资本运作模式亟需改进。如何在转型期与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博弈关系,使资金链健康运转,这对家电连锁零售行业来说已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家电连锁零售业资本运作现状
(一)“类金融”融资模式分析
苏宁和国美的高速扩张都得益于“类金融模式”的成功运用。这种融资模式的本质就是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经营自身事业。大型家电连锁零售商利用规模优势,不断增强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利用与供应商在货款结算上的商业信用政策,将占用在存货和应收账款上的资金成本转嫁给供应商,利用其资金来进行扩张或转作他用。零售企业像银行一样,吸纳众多供货商的资金,并通过滚动的方式供自己长期使用。
类金融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公司的现金周转期为负值。当应付账款周期大于经营周期时,表现为负现金周期。现金周转期越长,营运资本占用越多,企业所需筹集资金越多,而负现金周期则表明企业筹资成本低,经营期内有资金沉淀,企业可以无偿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从表1可以看到,苏宁和国美的现金周转期都处在低位,说明目前两企业的类金融模式的运用是十分成功的。
2009年以前国美占压供应商资金的幅度比苏宁高,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更强,运用类金融模式更激进。2009年起苏宁实行积极扩张战略,类金融模式的运用风格也明显改变。2010年过后苏宁的现金周期第一次低于国美,苏宁成功完成了对国美类金融模式的复制和超越。
在扩张期,国美的类金融模式的运用相比苏宁更为明显,应付账款账期拖得更长,对供应商采取了更加激进的压迫政策。随着苏宁做大做强,苏宁也不断在延长供应商的账期。总的来看,两企业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仍有增加的趋势,这意味着还在不断拖长供应商的付款周期。
国美的存货周转天数明显高于苏宁,说明国美存货管理较为粗犷,苏宁营运能力优于国美。总的看,两企业的存货周转天数不断上升,而存货周转天数的增加代表着营运能力下降,大批量备货这样粗放的存货管理模式弊端日渐显露。
(二)“非主营业务”盈利模式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家电零售业主要靠 “非主营业务模式”盈利。除了赚取进销差价,更多是将其他业务利润,如进场费、销售返利、广告服务费等,作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该盈利模式的实质就是把低价策略的损失转移给供应商。传统零售商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提高销售规模来增加自己对供货商的议价力,从而降低采购价格。在我国,家电零售巨头更强调“吃”供货商的“非主营业务”盈利模式,即零售商低价销售,吸引消费者从而扩大销售规模。然而低价带来的盈利损失并非主要由零售商承担,相反,将其巧妙地转嫁给了供货商,以信道费、返利等方式获得其他业务利润以弥补低价策略的损失。低价策略带来的强大的销售能力使得供货商对零售商更加依赖,于是零售商的议价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将以更低的价格采购货物,同时以更低的价格销售,这种非主营业务盈利的模式也便如此不断循环。
在扩张期,其他业务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一度超过100%,高比例的其他业务收入意味着如果扣除来自供应商的返利等其他业务利润,公司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表2为近几年两企业的利润构成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非主营业务”盈利模式正在逐渐转变。
通过图1可以看出,国美“非主营业务盈利模式”的运用更为激进,靠压榨供应商获得的回报占其利润的比例更高。从趋势上来看,近年来,苏宁和国美来源于供应商的净收入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逐渐降低。家电零售商强制收取的高额进场费、销售返利等繁多名目的收费早已让家电制造商们怨声载道。无论是零售巨头们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盈利模式,还是供应商对零售商形成了一定压力,家电零售业这一盈利模式的弱化已是大势所趋。
在图2中,对比两企业的利润率可以看出,尽管苏宁来自供应商的净利润远低于国美,但是苏宁的总利润率却一直是领先于国美的。可以说国美对“非主营业务模式”近乎极致的运用,并没有为其提高净利率带来很好的效果。总的来看,盲目的扩大销售和低价策略以及对供应商无限制的压迫并不能保证家电零售业维持长久的高盈利能力。
近年来,家电零售商从供应商那里攫取的其他业务利润不断下降,总利润率也出现下滑,另外一种最先由国美提出的“非主营业务模式”,即“零售加地产”,成为了目前苏宁和国美的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苏宁的投资性房地产每年翻倍地增长,从2009年的2.40亿元增至2012年的12.70亿元。国美也在2013年表示要进军“物流地产”。可以看到,“新地产”将成为我国家电零售业的另一个利润增长点。
(三)资本结构分析
“类金融”融资模式和“零售加地产”的非主营业务模式使得家电零售企业的资本结构极其不合理。“类金融模式”为家电零售业带来大量的“零息负债”,同时也会导致家电零售业的债务结构畸形。另外,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将侵占的供应商的资金投资到房地产、金融等风险性较大的行业,用短期负债去做长期投资,这将给企业的资金链运转埋下巨大隐患。
表3表明,苏宁和国美的负债主要以短期负债为主,其中又由以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为主。目前没有明显迹象表明这两家家电零售商要改善自己的负债结构。据测算,两企业的短期负债以及货币资金都与它的主营业务收入呈正比关系。一旦市场大幅下滑,原材料上涨,企业将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
再根据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具体看苏宁和国美的偿债能力。在表4中明显可以对比看到两家企业中国美的营运资本政策更加激进,偿债风险更大。但总的来说,苏宁和国美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较低,这表明它们的短期偿债能力都比较弱。苏宁和国美都采取的是一种“零售加地产”的盈利模式,大规模的投资地产势必会降低流动比率。而且我国地家电零售业目前还是都施行的大批量备货策略,大量存货也是导致速动比率不高的原因。这种“短借长投”的资本运作模式蕴含着相当高的财务风险。
三、家电连锁零售业资本运作面临的问题
“类金融模式”和“非主营业务模式”这两种独特的资本运作模式是建立在连锁零售商对供应商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基础上的。随着家电零售业扩张期的结束,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企业财务风险不断扩大,这些资本运作模式将会不再适用。
(一)市场扩张受阻
无论是基于市场前景预测还是自身的发展限制,家电零售业的扩张之路都应该转变了。通过财务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家电零售业近年的销售增长速度放缓,盈利能力大不如前,继续盲目扩张,已经无法带来丰厚利润。
首先,家电零售业对高盈利市场的开拓已经基本结束。家电零售业逐渐转向三四线市场扩张,相比于一二线市场,三四线市场的单位店面销售额更低。盈利水平的下降将加大资本赤字的压力。不仅如此,三四线市场的存货销售周转更慢,这意味着其现金循环周期缩短,无法像过去一样用供应商占款来进行投资,这将加剧传统家电零售业的资金饥渴。
其次,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日渐疲软。近年的政府家电下乡的策略、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只是刺激了一时的消费,随后是一片更加倦怠的市场。
再次,家电零售业市场正受到电子商务的强烈冲击。电子商务渠道成本低,覆盖面广,这是传统渠道所无法超越的优势。传统家电零售业如果不能挖掘好自身的渠道优势,失去市场份额是无法避免的。
最后,继续盲目扩张和无休止的价格战也会阻碍企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企业疯狂增加门店数而非提高单一门店的经营质量,不仅不会增长利润,反而会拖垮企业。随着销售下滑,苏宁和国美开始关闭一些不盈利的门店来保证自身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单纯通过低价策略和规模优势来占领市场,而不是通过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来控制成本、培育顾客忠诚度,是无法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由于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忽视了量与质的统一,忽视供应链建设,忽视物流等领域工作的实质性开展,家电连锁企业的营运效率普遍不高,成本无法控制。仅从存货周转天数看,京东的周转天数是7天,苏宁和国美大约是50天,相比之下传统零售渠道的营运效率明显缺乏竞争力。再从实体门店更有优势的服务这一方面来说,从近年来消费者对家电连锁零售商的投诉增长的趋势来看,企业对服务方面也没有做到位,这将进一步流失客户源。
(二)零供关系紧张
“类金融模式”和“非主营业务盈利模式”的本质都是对供应商的压榨。扩张过程中,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巨额的进场费、广告费、促销费、租赁费这些“其他业务收入”来支持自身盈利,并通过不断拖长付款周期来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维持自身扩张所带来的巨大现金缺口,这些举措都导致零供关系紧张。
长期受压迫让家电制造商们怨声载道,它们纷纷通过其他渠道来摆脱对家电零售商的依赖。一方面,很多大品牌的家电厂商纷纷开启了自建渠道之路。另一方面,这种压榨也让小的家电制造商几乎没有了利润空间,很多小企业都被这种“非主营业务模式”拖垮,而零售商对所剩无几的大品牌家电制造商将进一步失去议价能力。而且现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壮大,也为制造商们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对比苏宁和国美的供应商政策,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过分压榨供应商是得不偿失的。国美一贯强硬地长期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强制要求供应商进行促销和突然降价等。这些措施使得国美与供应商的关系几度交恶。苏宁的政策更为温和些。苏宁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低于国美,非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也低于国美。2012年,苏宁还推出面向全国上游经、代销供应商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一方面提高了现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扶植了行业中正在发展的中小企业,同时也可以培育一批忠诚的供应商。
通过不断地压迫供应商来发展自身的资本运作模式亟待转变。从近年数据来看,家电零售商们在不断地降低非主营业务收入。但是仍在不断拖长的账期势必会让供应商们有充足的理由去探索其他销售渠道。目前自营渠道的格力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依赖零售商的美的、海尔等家电制造商高很多倍。家电零售巨头们应认识到,只有整合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创造与供应商和谐共赢的局面,才能让家电行业获得长足发展。
(三)财务风险加大
首先,零售商当前的模式本身潜存着巨大的风险。从对苏宁国美的财务分析可以看出,现在两企业的债务结构极不合理,应付账款和利润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零售巨头们用占用供应商的短期债务做长期投资,随着家电零售行业消费市场的下行,一旦利润持续下滑,出现供应商挤兑,脆弱的资金链将彻底崩溃。
另外,渠道优势被削弱,继续靠压榨供应商来实现融资和盈利的模式逐渐将不再适用。一方面,各大供应商正在二三线市场积极兴建自己的直营专卖店,这使得零售商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断下降,零售商无法再从供应商那里获得超额的回报。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将压缩行业整体的应付账款的账期水平。而扩张产生的资本需求对应付账款周期的变动是极为敏感的,据测算,仅仅在当前的水平下,应付账款周期每降10天就足以产生数亿元的资本缺口。目前,供应商账期,京东是20天,苏宁国美是3个月。这意味传统零售商要进军电子商务就得大幅缩短账期,这将是对零售业“类金融模式”的致命打击。
最后,电子商务的投入将是一个无底洞。苏宁国美建立的网上购物平台―“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营运多年仍处于亏损状态,而且这还使得线下实体店要被迫降价。而线上业务巨大的现金缺口,需要由线下业务来支撑,这必然会加大资金压力。
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投资,这是零售巨头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家电连锁零售业资本运作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维护商业信誉、拓宽融资渠道以此来改善零供关系、调整负债结构
首先家电零售业需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统一进行预算和融资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减少拖欠账款,保证企业的商业信誉,保持资金链稳定。另外,家电零售商还需另辟融资渠道,以自身日益积累起来的信用向融资机构担保来满足资本扩张的需求。家电零售企业可选择用抵押担保的形式筹措长期借款来调整负债结构和满足企业扩张及资金运作的需求。另外,目前苏宁正在积极打造“苏宁银行”和“易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这些也或将成零售业集资的新方法。
(二)合理安排投资结构和投资策以此来降低类金融模式的风险
使用“类金融模式”来融资要求企业时刻密切关注其投资项目,只要做好投资规划,减少资金浪费和过度投资,控制好投资风险,“短借长投”还是可行的。一方面要精心安排好投资项目,切不可盲目投资,来确保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减要安排好长、中、短期的投资节奏,对资金回收实现掌控,从而保证拥有足够的现金流以备日常运营之需;另外还,可以通过金融和产业、产业链间的互补投资来抵消一定的零售业风险。
(三)整合供应链提高营运能力,增加资金流动性
我国家电零售业可以向国外零售业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供应商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达到信息的高速流动,从改善采购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业务入手,持续改进整条供应链的经营效率,减少资金在各个环节的滞留,保证强大的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从根本上防范流动性风险。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