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1篇

一、微课促使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更加直观

引入微课教学不仅能对课堂教学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不足进行补充,同时也能够对传统教学的其他方面进行完善。小学数学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微课教学这一形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一步具体化,通过联系与概念相关的现实中的事物,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利用这种方式使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也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在讲述角的概念时,角在小学范围内分为直角、锐角、钝角和平角四种类型,学生对每一种角的概念不甚理解,无法做到一一对应。那么在微课视频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讲解角的具体分类,在现实生活中与哪些事物的特征一一对应。通过播放房屋的画面,告诉学生墙角所成的角就是直角;通过播放坡道的??面,告诉学生坡道与平面成的角就是钝角,以此类推,加深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如果实在记不住每种角的度数,就可以通过联想对应的事物进行判断。

二、利用微课的优势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以小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要想准确地厘清数学教学中的概念非常困难。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班级教学的进度,不可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概念的含义。因此,老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更要做精心的准备,根据工作经验判断学生可能会误解的知识点,做足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的效率,尽量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无误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对于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欠缺的学生,就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微课来学习数学概念。在课下的时间,这些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反复地学习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师在制作有关数学概念的微课时,要综合多种情况,选择比较丰富的表达形式确保小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通过微课形式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生动的案例和一些比较吸引小学生的素材来进行微课的制作。

三、微课教学更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己。我们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一面都有了进步,实践结果,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

一、在情境中学数学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通过拓展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二、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局面。

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

在21世纪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在讲“两位数的乘法”这一课时,我注重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如:学生在以前学习“一位数乘法”这一课时,已经明白了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算理。针对这一情况,先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温故知新,并让学生口述算理,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从多种算法中启发学生用笔算,从而使同学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我在讲“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动手实践摸一摸、描一描让学生体会周长是求各边长度的总和。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照寻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多种算法,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多一些引导、点拨,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杨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引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数数”前,由于学生刚入学,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孕伏在其中了。又如,教学“高矮”时,前一天,我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将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3篇

当前,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种类比较多。老师不同教学方法就千差万别,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规划,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难易的搭配,然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的制定未必就能带来学生成绩的变化,很多情况下,老师制定了教学方法,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在现实教学中不能实施,或者是实施起来并不能收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贴近性,不要只追求新、变,而失去了教学方法的真正意义。一般情况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通过板书在讲台上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极大的缺点,首先,教学方法呆板、无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在数学课上并不积极。其次,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被动者,学生应该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而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使得思想受到了束缚。再次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全神贯注的听,因为数学是一种连贯性、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所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听到就会导致后面的整个内容都不能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足够多的知识。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向学生提问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中有很多的问题。首先,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并没有一定的基础,采取这种方法,会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这种方法降低了教学进度。使得教学缓慢,而且学生理解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提取精髓,摒弃糟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为了紧随教学的改革,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方法的总结,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有自身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4篇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才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对这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作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如,在学习“由三条线段围咸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三条线段”和“围”字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组成三角形的两个基本条件,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二、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所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恒在,由此帮助学生准确形成概念。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巧用变式,对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使概念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如在三角形概念教学中,可通过不同形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不同面积、不同位置的三角形与一些类似三角形的图形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哪些属于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哪些属于三角形的非本质属性,从而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三、正反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这个定义里,要特别注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两个概念。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方程,除了正面揭示外,还可以用反面衬托的方法,比如让学生做如下练习:

在下面各式中指出哪些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

5+3x=8 4x+5×3 3.7x=14.8 9+3×2=15 x=8+9 x÷5=25

通过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学生对方程这一概念就理解得更为深透了。

四、模仿和变换。

学生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层面上,必须学会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但是,在运用概念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机械模仿和简单变换,要注意进行合情的推理和创造。

如“平均数”概念的教学,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记住平均数的定义,会计算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就可以了。往往满足于变换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模仿套用公式进行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平均数的概念,重要的不是它的定义和作为代数式的运算程序,而是它所包含的统计意义。因此,教学平均数时,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握平均数的特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概念的应用教学设计如下:

1.把握平均数的特点。

(1)估平均数。一组同学在演讲活动中的得分分别是6、8、9、8、8、9,估计这些数的平均数,并说出估计的理由。

(2)找平均数。每一幅图中的横线表示图中五个数的平均数,请你判断哪一幅图是正确的,为什么。(图略)

(3)议平均数。平均数是个什么样的数?

2. 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平均数解读信息。

“某地区上一周的平均气温是14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可能会有这样几种理解:这一周不是每天都是14度,有的比14度低,有的比14度高;这一周每天的气温在14度左右的比较多;把一周的气温加起来除以7是14度;估计下一周的平均气温也在14度左右。

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学习;鼓励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师生开展教育学习的主阵地,是课下的教学、课下的自学及合作学习都应引起教师足够关注的学习形态。

传统的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课堂存在一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陈旧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如何改革这些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教学形态,是新课改理念对教师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

一、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数学又是为了服务生活而诞生的。数学知识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工作工具,也就是说,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生活实际与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关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生活体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当一个学生了解数学在自身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后,就会主动学习知识。因而,小学数学教师要精心构建和设计在教学中应用的生活化情境,将数学的学习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中。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下,教师可顺利导出教学问题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感体验下开展学习并探索。

比如,在开展《小数的性质》教学时,我就先安排学生跟家长到超市或便利店去看一看各种商品的价格标签,在本上记下来一些商品的名称和价格。课堂上我就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超市的购物场景来当教学背景,将学生融入一个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课前调查的情况,19.50元、9.88元、8.00元等数字代表了什么意思?学生对这个学习情境很容易接受,很快就进入“为自己购物算算账”的学习状态。

合理的情境设计可以帮助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数学教学的气氛变得轻松开放,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升。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独立思想的尝试,叛逆心理已初步显现,教师强制管理学生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开展数学学习

数学的学习需要抽象性思维,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存在欠缺,要想使小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理解吸收的效果,教师就应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交流和探究提供平台和条件,从而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也可以从情境设置开始,从兴趣和氛围的角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如,在《圆的认识》这一章节,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掌握圆的特征。我在教学时不急于直接进入教学,而是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能见到的圆形物体,先将他们带入一个生活情境中,然后,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车轮子的PPT动画,还让学生上台来用电脑画轮子,我再用PPT动画让学生画的轮子转起来,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圆心的特性――因为学生画的车轴与圆不同心,转起来很搞笑。

三、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鼓励学生疑问

启发式教学是传统而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应用的。如果能培养出学生自我启发的能力,通过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建立,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启动启发教育,不是更好的教育形态吗?

要想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一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二是调动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提出问题所带来的成功感,三是能力的建立,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能力对知识进行简单的个性思考。

四、积极开展在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新课改理念下,特别强调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互补互助式学习。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开展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松和谐的合作学习条件,注意在开展合作学习时给学生更多自由,鼓励学生个性化地与同学展开合作学习。当然,合作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全程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组织、评价,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方法的不断丰富和优化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在这个前提下依照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尝试、反思、优化、改革,为给小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服务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