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兴业务拓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管理
商业银行要更广泛、有深度地开拓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就必须在内部建立一整套更有效率的适应开拓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
单独设立一支专门的小微企业融资营销队伍,与大企业、大项目的营销队伍彻底分开。这是商业银行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最基本的保证。
建立一套有效率的激励机制。对从事小微企业信贷的业务人员,主要应从业务总量、业务收益额、操作过程质量等方面来评价和激励,在收入分配上应当有所体现。在业绩评价上要逐步弱化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考核,因为小微企业本身风险就大,贷款不良率相应也高。相比较而言,业务操作过程的质量对信贷人员业绩评价更具有重要意义,它要求信贷人员须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严格按照业务操作规程进行尽责操作,只要尽责,就应当免责。
建立一套有别于大企业、大项目的风险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流程更优化,决策层可以适当向下授权,缩短业务操作流程。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根据不同区域特色和信用环境实行有差异的信贷政策。贷款用途管理更灵活,如小型设备购置贷款可以不需要那么多手续,只要第一还款来源可靠,其现金流量足以在贷款期限内还本付息,再加上有效的抵押,就可以了。
规范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操作
按风险特点来把握具体的操作,这是商业银行在拓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信用评价以软信息为主。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很多没有财务报表,或即使有也极不规范,可信度很低,所以不能单纯看财务报表等硬信息,而更应关注其纳税、用水、用电、通信以及经营者个人品行等软信息。
要有单户融资额度的控制。商业银行在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时要严格把握对单户企业融资总额的控制,融资的绝对额不宜过大。
要在贷款方式上实行整贷零偿,分期还贷。这一方面是适应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现金回流的特点,降低企业集中还款的压力,确保还贷来源可靠;另一方面,企业能否按期还贷也是银行判断企业融资风险的重要信息。这种还款方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
要有融资期限的控制,融资后要确保有进有退。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客户要实行动态管理,对其融资期限不能过长,一般应控制在一年之内,最长不宜超过三年。一旦某一企业发展成了中型企业或大中型企业,银行就应及时引导它规范管理,纳入大中型企业的行列办理融资业务,这就是所谓的“进”。所谓“退”,就是对风险增大的小微企业融资到期要及时收回,不再提供新的融资。
1 向消费者和企业用户传递由云计算带来的网络创新的相关信息;
2 帮助中小企业快速、高效的管理打印内容;
3 在亚太及日本地区关键市场――教育市场,实施影响力创新计划。
“惠普的创新历史源远流长,我们将延续这一优秀传统,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惠普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执行副总裁维迈西・乔希表示“虽然传统意义上的打印仍将是我们给世界带来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同时我们也在传统打印之外的领先创新技术上引领市场。”维迈西・乔希与几位用户共同在上海会场上展示了惠普在生活方式上所带来的创新: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提供云计算带来的网络创新技术,具体情况是全球的网络打印机出货量超过1000万台,产品组合不断扩大;率先推出行业顶尖的移动解决方案,给用户带来随时随地的移动打印体验;14个新的打印应用帮助用户和企业利用数字内容的不断增长来改善其工作和生活。另外,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3D扫描在内的产品和工具帮助其高效快速的管理打印内容。
何红雷
强悍的防护 绝佳的体验 卓越的性能――诺顿2012安全产品亮相中国
诺顿以别致而新颖的方式推出了消费者期待已久的新产品――诺顿网络安全特警2012和诺顿防病毒软件2012。此次,诺顿2012安全产品全面亮相中国,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强悍的防护、绝佳的体验和卓越的性能。
赛门铁克消费产品事业部高级业务发展经理Elaitie Chan介绍说:“在过去几年,让用户满意的、平台和应用程序呈激增态势,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是,伴随这些激动人心的变化,应运而生了新数字风险,个人用户更需要防范网络犯罪。作为安全领域的佼佼者,诺顿将一如既往地保障我们客户的安全,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选择什么样的数码体验,都是如此。”
诺顿2012提供了重要的新增功能和强大防护,可应对最新威胁,也解决个人用户当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确保个人在线信息始终安全。此外,诺顿还带来了基于信誉、文件、行为和网络的强大防护组合,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诺顿网络安全特警2012和诺顿防病毒软件2012同时也延展了“诺顿无处不在”计划,让个人用户随时随地受到保护而不受位置、平台、设备限制,畅享数字体验。诺顿将根据这项计划推出移动和云技术,包括诺顿2012产品中的新增功能。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注册会计师行业 新业务拓展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新常态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为例,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路径。
一、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现状
(一)近几年行业发展成效显著
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一是行业收入逐年递增。2014年实现行业收入42.15亿元,较2010年增加20.93亿元,年均增长24.65%,2014年全省行业收入首次上升到全国第4位。二是行业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占全国行业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2014年江苏行业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48%,较2010年增长1.36个百分比,2014年全省行业收入占全国行业收入的比重为6.98%。较2014年增长1.12个百分比。三是事务所数量平稳增长。截至2014年底,江苏共有事务所503家,相比2010年共增加了13家。
2、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一是人才数量逐年递增。2014年江苏执业注册会计师(简称CPA)人数首次突破5000人,达5119人,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3000人。与2010年相比,近5年来江苏CPA人数增加289人,增长5.98%,明显高于全国同期2.64%的增幅。二是人才学历水平不断提升,学历结构更加优化。2010年江苏CPA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33.15%,到2014年,该比重增加至47.54%。5家AAAAA级事务所和35家AAAA级事务所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达95.4%。三是人才年龄结构渐趋合理。2010-2014年间,江苏CPA年龄结构中40岁-60岁之间的人群占50%左右,比重最大,60岁以上CPA的比重低于20%。四是拥有全国行业领军人才22人,并带动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加快成长。
3、事务所品牌建设效果显著
2014年获得江苏省AAA以上评级的事务所,总体实力比上一年有进一步提升,这些事务所2014年收入共33.41亿元,占全省79.26%,比上年提高2.91个百分比;注册会计师2838人,比上年增加124人,占全省比例为54.44%。其中收入最高的天衡所达到4.66亿元,比上年增加0.52亿元。2015年,江苏有11家事务所进入全国百强,再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3位。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行业发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2010-2014年江苏全省行业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水平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尚不相称。江苏大型事务所在国内不拔尖,高端服务能力不突出,2015年全国百强事务所排名中,江苏最高仅排在全国第19位。国家国资委2014-2015年度审计监督项目招标,江苏没有一家事务所入围。江苏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偏多,2014年江苏有接近70%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不足10人,接近90%的事务所业务收入少于1000万元。很多事务所规模小、人才少,只能守着传统业务过日子,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的能力堪忧。
2、业务结构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
国际型事务所已由传统的审计服务逐步转型为全方位深层次的专业服务,即知识密集型的多元化服务。江苏事务所业务转型升级虽初见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管理咨询、税务筹划等业务的拓展上仍有明显差距。
二、经济新常态下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市场经济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经济转型升级
党的十要求把该由市场管理的事项交还给市场,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进一步确立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行为会自发地对市场主体的商业信用、资产能力、财务状况提出相应的信息鉴证需求,市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鉴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同时,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及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无论全国还是江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将极大拓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空间。
(二)社会投融资体系改革,资本市场创新发展
资本市场创新发展,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壮大主板市场,改革创业板市场,大力发展新三板市场,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加快推进,以及以沪港通为标志的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所服务的资本市场体量将进一步增大。
三、经济新常态下江苏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路径
(一)树立新思维,转变服务理念、服务方式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居安思危,积极行动起来,紧紧把握经济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勇于担当、顺势而为,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力拓展新业务,加快提升服务经济转型的能力。
1、正确认识新常态的内涵
自觉树立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了解江苏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动力、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和趋势以及的相关政策和采取的措施,深入分析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经济结构调整重点、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深入分析各级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专业服务需求。
2、主动适应新常态
树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思维,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自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创新工作思路,关注市场需求,把发展重点放到培育专业优势和推动特色服务上来。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拓展行业新业务,努力满足江苏经济发展对行业的各项要求,为行业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拓展新业务,优化业务结构
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经济形式、新商业模式,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及更好地服务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江苏省内特大型、大型事务所可通过大规模合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行业市场集中度,产生规模效益。同时整合有效资源,并投入资源研发新业务,为真正做强做大奠定基础。省内中小事务所则要结合合伙人背景、文化、自身能力、所处区域实际等情况,找准擅长领域作为目标细分市场,专注自己擅长的领域,扬长避短,在某些业务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或寻找市场空白地带,精耕细作、做精做专,做出自己的特色。
(三)加入高端智库,服务政府决策
积极参与高端智库建设,参与到决策前论证和实施中评估,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和从众参与度,减少决策失误与损失,同时对重大决策、改革举措的落实情况等,在决策实施中(后)进行第三方评估,能确保决策得到有效执行。积极参与政府绩效评价、财政资金专项审计、PPP项目审计等。
四、结束语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会计师事务所应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大力拓展新业务领域,优化业务结构,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服务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陈毓圭.认识新常态 服务新常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使命和任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
[2]祝晋英.把握新形势 适应新常态 开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新局面[J].山西财税,2015
[3]冯淑萍.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行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在第五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
兴业银行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且是国内首家实行“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一直积极寻求产品业务创新。特别是在中国银行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兴业银行在产品创新、发展规划等方面备受业界推崇。为此,本刊采访了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先生,探讨其在当前货币政策转型下,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调整、产品业务创新以及商业银行应对整体宏观政策环境的真知灼见,与业界共享。
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2010年年底以来,随着管理通胀预期措施的加强,市场风云突变,流动性趋紧,信贷规模受限,商业银行对此该如何应对?兴业银行2011年的发展有哪些整体规划?
李仁杰:首先应该看到,流动性的收紧是一种必然,是对前几年过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的一种“纠偏”,是向“常态”的回归。在流动性趋紧、信贷规模受限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夯实业务基础,加快负债发展,有效管理流动性。这里面,重点是要加强客户服务,努力扩大基础客户群体,加快发展各类负债尤其是稳定性强的核心负债,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二是合理把握信贷规模和节奏,优化信贷投向,加强定价管理,在有效防范利率风险的同时努力提高收益水平。一方面,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精神和金融监管要求,合理把握信贷规模和节奏,加大对国家战略扶持的产业、中小企业、“三农”、居民消费等的信贷投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把握市场利率上行的趋势,加强贷款的定价管理,在有效防范利率风险的同时,努力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收益水平。三是加快创新步伐,积极发展非信贷业务尤其是各类新兴业务,在提升银行综合服务能力的同时努力拓宽收入来源。目前,国内宏观经济总体稳步向好,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仍然比较强烈,在信贷规模严格受限的条件下,这些需求必然会转向其他渠道,这对银行非信贷业务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关键是银行要能够把握机遇,积极开展创新,以创新的手段、创新的办法,多渠道、多方式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当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确保创新业务的依法合规。
从兴业银行的情况看,今年我们在业务规划上主要也是围绕上述三个策略来展开。反映在流动性管理上,把发展负债尤其是核心负债作为银行经营的重中之重,坚持从培育基础客户和打造专业产品入手,通过自身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努力推动核心负债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反映在信贷投放上,新增信贷规模主要投向收益较高的中小企业、零售贷款以及与银行实力比较匹配的“中型主办行客户”、国家战略扶持的新兴产品、“三农”等,大型客户的信贷需求尽量通过直接融资满足,同时努力优化存量信贷资产结构,腾出规模发展风险可控、收益较高的资产业务。反映在非信贷业务上,鼓励各经营机构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加大业务创新,拓展非信贷资产来源,同时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持续优化业务和收入结构。
《》:最近几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管理政策变化很快,宽松与从紧交替,但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兴业银行总能有不俗的业绩表现,是如何做到的?
李仁杰:近年来,兴业银行业务和盈利水平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我认为主要是得益于几个方面:
一是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具体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城镇化。围绕城镇化,我们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与城镇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等,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其中个人按揭、房地产开发贷款主要是在2008年以前房价还比较理性的阶段发放的,近两年这方面的业务重心已经转向城镇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比如旧城改造等。另一个是节能减排。围绕节能减排,我们在国内率先推出并大力推广节能减排贷款等“绿色金融”业务,并成为国内第一家“赤道银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是坚持走差异化经营道路。通过大胆创新,突破常规,在资产负债发展、同业金融、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比较好地把握住了阶段性的市场机会,同时成功地在局部领域比如银银合作、人民币做市交易、贵金属买卖等方面,建立起市场领先优势,为推动业务和盈利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是严格的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对银行而言,经营成本主要集中在两块,一是风险成本,主要体现为不良资产损失;二是运营成本,主要体现为各项营业支出。在这两方面,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从严管理,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为银行的盈利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风险成本看,近年来兴业银行不良贷款连续实现“双降”,截至2010年末,不良贷款比率仅为0.42%,资产质量在全国主要银行中排名第一。从运营成本看,近年来兴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一直稳定在35%左右,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4个百分点,2010年更是达到32.66%,在全国主要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在经济金融短期起伏的表象之下,是否存在着某些方向性、趋势性的中长期变化,而这些变化更值得商业银行分析研判和把握?
李仁杰:是的。尽管近年来国内经济金融市场波动比较大,但仍然存在一些方向性、趋势性的变化,这些才是真正值得商业银行研究和把握的领域。
从宏观经济趋势看,我们仍然维持原来的判断,即城镇化和环境保护仍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主线和引擎。从国家“十二五”规划看,到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从现在的46.6%上升到51.5%,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市场机会,比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进城居民的就业与消费等等。当然,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另外,节能减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各级政府考核的硬指标、硬约束。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国内节能减排产业将会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这其中同样蕴含大量的市场机会,比如节能减排贷款、碳金融、环境金融等。这两个方面,兴业银行都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未来几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努力巩固并扩大既有特色优势。
从金融发展趋势看,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综合化的大趋势没有变,其发展步伐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快。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金融脱媒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已经成为国家金融政策的一个基本导向。近两年,直接融资发展的速度很快,2010年直接融资金额已经接近全年银行信贷增长额的35%,未来几年这一比重还会稳步上升。二是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目前这方面的态势也已经比较明显。三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会进一步加快。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等的加速发展,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这将对国内金融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四是综合化经营将稳步推进。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目前国内对金融综合化经营比较慎重,但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是金融市场深化和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兴业务的主要着力方向
《》:为适应环境的持续深刻变化,近些年我国银行业纷纷推进经营转型,除传统业务外,力图发展各类新兴业务,兴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进展如何?
李仁杰:兴业银行是国内最早提出经营转型战略的银行之一。早在2004年,我们就明确把推进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两个转变”作为银行战略发展的主线。围绕这一战略主线,近年来我们在继续大力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介入各个新兴业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局部业务领域,比如银银平台、人民币资金做市交易、贵金属买卖、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等方面,还形成了一定的业务特色。
比如金融市场业务,我们比较早看到了国内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潜力,2003年就在上海成立了资金营运中心,这是全国第一家持牌的总行级资金营运中心,目前也还是唯一一家。目前,兴业银行的人民币资金交易业务已经进入市场第一梯队,在人民币汇率交易、债券交易、利率互换业务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比如银银平台业务,我们始终认为国内银行市场将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元化的市场,不可能仅仅由几家大银行垄断,所以我们创新推出了以中小银行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银银平台,目前联网机构已经超过12000个,发展势头也是非常好。
比如贵金属买卖业务,我们抓住近年来通胀预期加强、居民保值增值需求强烈的机遇,在国内第一家大力发展上海黄金交易所贵金属买卖业务,目前是国内上海黄金交易所产品最为齐全、交易量最大、客户数量最多的商业银行,2010年贵金属买卖实现交易金额超过2300亿元,签约客户超过57万户。
又比如投资银行和资产托管业务,也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2010年,兴业银行累计承销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69期、660亿多元,市场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八;托管资产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272亿元,托管品种日益丰富。
此外,近两年兴业银行在综合经营上也迈开实质性步伐。2010年以来,成功设立了全资控股的兴业金融租赁公司,收购联华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获得国务院特别批准,成为继交行、建行之后第三家控股信托公司的银行。
《》:对商业银行而言,转型和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显而易见,关键是要找准着力方向,这个方向兴业银行已经明确了吗?
李仁杰:近年来,国内各家银行都在推进经营转型。就兴业银行而言,转型,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基本方向:一是提高零售业务占比,使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和客户结构更加均衡、更加合理。二是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减少对传统存贷利差盈利模式的依赖。这两个基本方向,集中反映在一个方面,就是新兴业务的发展。问题是,新兴业务重点在哪里?
从国际成熟市场和银行业发展的成熟经验分析,我们认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构成了现代银行新兴业务的“三大支柱”。这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可能也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具体来看,所谓财富管理,就是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金融深化的加速发展,企业法人和居民个人的金融资产快速增长,财富管理需求也在不断加强。银行的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部门,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的资产配置提供建议,并组织相关产品。所谓投资银行,主要是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包括一级市场的股票和债券承销发行、项目贷款、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安排、收购兼并等财务顾问服务,以及二级市场的交易、风险对冲、利率衍生品、汇率衍生品、信用衍生品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等业务。所谓资产管理,主要是前端有了为客户理财、财富管理的金融需求和受托资产之后,后端要有专业化的组合投资管理,包括大量的投资与避险、杠杆与套利、风险与回报的定制化要求等。从这三大业务板块的关系看,财富管理是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深化的必然结果和客观需求,某种意义上是其他两个业务的源头和引擎,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都是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财富管理和融资需求而服务的。
未来兴业银行将会重点围绕上述三个方面业务,加快创新和发展步伐。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大家对发展新兴业务的态度更加审慎,您如何看待?
李仁杰:此次金融危机过后,大家都在发展新兴业务、开展综合化经营这个问题上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欧美国家进行的反思,并不是走回头路,而是希望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更好地弥补监管上的薄弱环节,进而更好地促进和加强市场化、综合化发展模式。更何况,西方国家主要问题是创新过度、监管不足,而我国还远达不到这样的程度,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主要问题还是创新不足,金融服务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人家生病,我们就打针吃药,更不能削足适履,以牺牲社会效率来适应金融低水平发展,这不是成功的制度安排。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商业银行市场化、国际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的银行业还必须逐步、稳健、有序地开展综合经营,以顺应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时也要建立风险覆盖和风险隔离制度。而以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为主要支柱的新兴业务必然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发展新兴业务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般而言,建立新兴业务模式意味着对传统业务模式的否定和改进,必然带来观念、流程、体制机制等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兴业银行是否也是如此?
李仁杰:是的。在推进新兴业务发展,建立新兴业务模式的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冲突,这是必然的。因为既然是新兴业务,很多东西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是在实践中摸索,同时对新兴业务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出现矛盾和冲突是正常的。
从兴业银行的经验看,这种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模式的冲突。过去,国内银行的业务比较简单,主要是存款、贷款、结算,风险管理的体系、流程、文化主要是适应贷款尤其是公司贷款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比如审贷分离、个案审批,分级授权,强调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注重抵押担保等。这种风险管理模式与很多新兴业务的发展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比如零售贷款,金额小、笔数多,如果按照传统对公贷款的那种审批流程,显然在效率上、效益上都无法满足,一定要走集中化、专业化审批的道路。比如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是盯市交易,与传统风险管理模式的差异更大,必须依靠个别授权、现场控制。又比如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与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特点也有很大不同,在不承担包销和回购责任的前提下,银行主要承担的是合规风险、正当销售的责任,这要求在风险管理的理念、流程和机制也要有新的改革。
二是队伍建设、薪酬文化等的冲突。业务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跨行业、跨门类业务的发展,使得银行人才队伍日益多元化,各门类业务之间的岗位要求、工作特点、专业水准差异化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过去传统单一的队伍管理办法、薪酬待遇体系难以适应。比如高级的研究员、交易员、投资银行专业人才,与银行传统的柜员、客户经理、一般管理人员之间的差异就非常大,如果采用同样的管理办法和薪酬待遇体系,显然无法适应,必须建立起不同的专业序列,并配套以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薪酬福利体系等。
三是新兴业务本身带来的冲突。比如银行服务客户内容的变化,过去银行服务比较简单,随着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的发展,客户服务内容极大丰富,要求履行“卖者有责”的义务,加强产品存续期的管理等等。又比如不同板块、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定位,谁负责客户关系管理,谁负责产品创设,谁负责投资管理等,相互之间如何配合、如何协调等,也是一个需要逐步理顺的过程。
《》:在发展新兴业务过程中,需要理顺哪些内部关系?如何理顺?
李仁杰:发展新兴业务,重点要理顺五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核心的原则是几个方面:一是要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把客户的利益和客户的体验放在核心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讲服务的适合度。要对客户进行科学的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三是要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建立产品库、丰富产品线,为客户提供门类齐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四是切实履行“卖者有责”的责任。
第二,金融市场、资产管理与企业金融、零售金融、同业金融条线的关系。企业金融、零售金融和同业金融条线主要负责客户关系管理,要根据客户需求建立丰富的产品线,形成自己的产品库。产品库的产品可以来自行内,也可以向外部采购。金融市场、资产管理条线主要负责产品创设、组合管理,按照客户需求定制产品并打理好资产。打个比喻,企业金融、零售金融、同业金融条线好像是卖水果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收集、整理客户需求信息,维护客户关系,建立销售渠道,挑选各种符合标准的优质水果卖给客户,至于水果从哪里来?既可以是银行自己种的,也可以是向别人采购的。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板块是种水果的,主要任务是要专心致志地把水果种好,生产出好的水果。
第三,总、分、支行的关系。核心的原则是总、分、支行各归其位,各负其责,协同联动发展。总行要牵头做好产品库的建立、产品线的延伸;分行则重点根据区域实际,组织符合区域需求的产品;基层经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发挥营销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经济和金融挑战愈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潮流。国有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上来。目前,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目前企业融资中的80%来自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这种情况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银行的贷款客户源源不断,贷款业务利润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随着我国资本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比重缩小,银行贷款业务势必受到冲击,转向中间业务经营,这是商业银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1.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作为经营的重心,虽然也办理中间业务,但认为那是“副业”,办理的目的只为资产负债业务服务,而不是为增加收入。
2.金融创新应用不足。金融创新是摆脱目前经营困境、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途,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急需进行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
3.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有关中间业务的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且大多数中间业务品种层次较低,导致各家银行都可以开办,并且通过争揽存款获得的间接收益比较大,于是各银行纷纷降低收费标准抢占市场,展开恶性竞争。从监管的角度分析,由于中间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有关收费等相关的管理规定跟进不及时,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收费依据,导致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间业务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三、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1.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认识。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要从战略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高度重视,要像抓存款、贷款一样来抓好。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获利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观念,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因此必须从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各商业银行必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商业银行在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
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表现在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网上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势的情况下,而我国发达地区或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对于中间业务的需求要求较高。根据财富增长理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势必进行业务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应重点从传统业务功能、组合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结算业务的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发展,结算业务的功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在国家金融和企业行业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以电子银行为依托加速结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