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县域经济分析

县域经济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县域经济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县域经济分析

县域经济分析范文第1篇

(一)章丘市工业经济当前规模水平

工业生产效益总体较好。20n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43.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现销售收入9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利税88.2亿元,增长18.5%;利润抖.1亿元,增长20.0%。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市共有新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9.7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60家,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93.3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利润47.46亿元,增长31.6%;实现税收11.62亿元,增长23.8%。全市利税过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88家。有圣泉l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主导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20n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83.42亿元,同比增长20.0%,占工业总收入的80.3%。实现利润49.23亿元,增长24.0%;实现利税76.13亿元,增长23.2%。其中交通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邓.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26.5%;机械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5.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28.2%;食品饮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6.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4.8%;精细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2.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收入的20.80/0。四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刃.6亿元,同比增长35.120/0,占全市比重6.10/0。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3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4.1%;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产值487.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6.9%。拥有济南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企业技术中心27家。

(二)章丘工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l)兴办园区助推工业经济腾飞。章丘抢抓机遇,1992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山东明水经济开发区,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明水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先进机械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重型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有机高分子材料基地、山东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2012年10月顺利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一是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n年,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410个,合同投资人民币96叮乙元,实际到位资金68叮乙元,世界印明虽企业中有5家在章丘投资兴办企业。开发区现有重点出口企业34家,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发区现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13家;省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个;先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16项,96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国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9家。三是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开发区现已形成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开发区总销售收入的85%以上。四是园区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17家,47家企业纳税过千万;全区生产各类工业产品400多种,其中有5个为中国名牌产品,济南圣泉集团、银鹰集团、华凌电缆有限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拥有省著名商标11个,省名牌产品10个;山东章鼓的罗茨风机、天力干燥公司的干燥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全国首位;圣泉集团生产的高效空心防热材料为神州八号飞船成功返回发挥了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五是园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开发区累计投资近100亿元,实现了路网、电网、水网、汽网、场地等“十通一平”,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内排水、排污管网完善,已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3个,日处理能力巧万立方。

(2)招商引资支撑工业经济发展。重点抓招商引资,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成立专门的招商队伍,瞄准世界50明虽和国内500强的企业招商,主动叩门招商,强化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环境。坚持“三个并举”:即数量与质量并举、规模与效益并举、引资与引智并举,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中介招商、对接招商等方式方法广泛得到应用。

(3)规模发展提升工业竟争力。大力实施规模发展战略,全市2011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60家,其中过100亿、5叮乙元各有l家。其中重汽属地收入突破190亿元,圣泉集团收入近6对乙元,过2叮乙元、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7家和l家。注重抓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一是制定出台扶持骨干企业的优惠政策;二是重点扶持大企业集团(2011年以来,章丘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三是帮助企业拓展资本市场,成立企业上市领导小组。一大批规模企业成立了股份公司作为上市后备资源,现在深交所已上市企业有l家,上市办理中的后备上市企业已达到了20家,预计到“十二五”末,上市公司将达到5家。

(4)科技创新激活工业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多年来,章丘坚持走科技兴企之路,牢固确立传统产业高新化、传统产品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51.2%。(匀扶持本土企业避免产业空心化。一是规模档次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成长能力突出的本土企业。圣泉集团的销售收入和利税从2006年的9.5亿和1.7亿增长到去年的64.8亿元和8.5亿元,5年间分别增长了7倍和5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成长为亚洲地区同行业最大生产厂家;伊莱特重工几年间由一个手工作坊成长为年销售收入对乙多、利税近8000万元,在国际风电相关领域有话语权的国际性企业。二是财税贡献越来越大。目前章丘已形成机械加工、铸造锻打、建筑塔机、罗茨风机、汽车装备配件、炊具机械等本土企业集群。2011年,全市机械铸锻企业已达13刃家,产值7叮乙元,利税8亿元;建筑塔机企业46家,产值6叮乙元,利税7亿元;风机企业108家,产值4叮乙元,利税5亿元;炊具机械企业86家,产值8亿元,利税1.6亿元;汽车配件企业42家,产值22亿元,利税4.6亿元。三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目前,全市初步建立起以圣泉、华凌2家国家级技术中心、9家省级技术中心(本土企业6家)、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l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银鹰炊具)为支撑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优秀本土企业已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四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本土企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像圣泉集团的唐一林、伊莱特重工的牛余刚、华民铸锻的侯宇氓等一大批有思想、有魄力,开拓进取、善抓机遇的企业家群体。目前,本土企业拥有的各类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15人、正高职称10人、享受政府津贴l人。

(5)优化环境拓展工业经济发展能力。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二是搞好服务。实行市级领导和部门包抓重点工业企业制度。所有服务部门全部进入政务大厅,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三是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减少收费项目,基本扫除了影响投资环境的政策障碍。

二、章丘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

1.工业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质量总体不高。章丘是济南的工业重镇,也是一个人口大市,工业经济总量占到了济南市的近10%,排县域第一位。在济南来看,章丘的工业有一定的特色,有较高的地位,有较强的实力。但放眼全省全国,可看到明显差距。从上表可以看出,章丘市工业发展各项指标都不靠前:GDP排全省第11,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最少的平度还少8对乙元;固定资产投资仅高于邹平;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还没有过千亿,还不到邹平、龙口的一半;规模企业利润不到龙口的三分之一,新泰的一半。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则更大。昆山市2011年工业总产值700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30.86亿元;利税总额512.16亿元;利润总额412.00亿元;产品销售率99.1%;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1.4%。江阴市2011年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9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42.4亿元;实现利税578.对乙元;利润430.9亿元。绍兴县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459.80元,比上年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939.23亿元,增长28.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通过横向对比,我们发现,章丘工业经济总量还不够大,整体竟争力不强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强市。与发达地区相比,工业投入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投入年均增长7.2%,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指标年均增幅仅在20%左右,自2003年工业投入总量首次超过利税总额以来,几年差距逐步拉大,到2011年工业投入总量高出利税总额23.7亿元,这说明章丘仍未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2.产业集聚水平有限,大项目拉动作用不强。目前章丘仅交通装备产业、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产业过百亿,2011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邓.3亿元、275.3亿元和202.9亿元,全市各门类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产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函待提高。而昆山市已形成了l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集群IT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实现产值3282.41亿元。章丘工业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大企业不多,尤其是缺少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拉动力不强。章丘全部工业单位总数为9845个,其中规模以上为402个,仅占4.0%,与省内部分工业强县相比,差距十分明显。龙口全部工业单位总数只有2548个,规模以上有310个,虽然比章丘少,但比重为12.0%,远超章丘的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2180.1亿元,是章丘的两倍。与荣成、邹城、胶州等市比较,在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方面比较,差距也比较大。章丘传统产业、传统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市场竟争力不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部分企业出现产品滞销、库存增加,导致开工不足、不能满负荷运转。四大主导产业除食品饮料外,产业效益下滑明显,对章丘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3.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压力巨大。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工业比重大,新兴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从企业组织结构来看,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9.8%,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从企业技术结构看,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主要依靠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来支撑企业发展。

4.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高新技术企业偏少。目前,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仅有11家,数量少,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人才等方面问题,导致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不高,附加值低,产品竟争力不强。(l)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比例偏低。在40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只有犯家,其中大型企业只有3家(不包括济钢、重汽),还没有形成理想的“纺锤型”优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竟争,前景不容乐观。(2)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方式仍为粗放式,高技术行业科技产出与先进水平差距较大。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980/0,比重还比较小。(3)创新要素供给不足。特别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章丘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开展。在全部科技创新活动人员中,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偏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4)工业企业重引进、轻消化,自有知识产权不多。在技术引进中,章丘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不够,大部分还是引进硬件,对技术及设计图纸工艺专利的引进还很少。

5.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受地域、自然条件、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外开放度不高,利用外资偏少,经济外向度较低。除与沿海几个区市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比较处于劣势外,与新泰、邹平、诸城相比,差距也比较大。

6.企业融资困难,导致发展后劲不足。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90.6亿元,而其中个体私营贷款比重非常小。了.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瓶颈急需破解。一方面土地供应指标紧缺,再加上存量土地相对不足,项目用地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比较粗放。目前工业用地基准价都在10万元/亩左右,远低于土地开发成本,也比沿海等地低很多。跟发达地区比,章丘的土地利用效率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加快章丘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园区特色,整合优势资源,壮大工业经济规模1.打造特色专业园区,夯实产业发展载体。一是加强一区四园建设管理。要乘着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东风,对开发区项目区加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力度。二是持续打造特色园区。加快规划建设济南高端制造服务园区和章丘电子信息产业园,吸引一批域外新兴产业项目落户园区,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新兴产业规模,打造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三是着力引导集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较多的镇(街道)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园区,打造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新载体。2.整合优势资源,促进集群发展。以大型优势企业为核心,发展关联及配套企业,坚持打造大型优势企业与发展中小企业并重,推动产业升级与扩张产业规模并举,争取形成有特色、有优势的县域“块状经济”与产业集群。3.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实现产业扩规提效。一是提升传统产业。章丘要抓紧抓实四大主导产业提升行动。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引进龙头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做大做强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确保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稳定在80%左右。二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章丘工业要以实施四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为契机,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产业,力争“十二五”末,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0%以上。三是振兴优势产业。加快技术设备升级,加大品牌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以章丘重型锻造等为龙头的铸锻铸造产业,以大汉建机等为龙头的起动机械产业,以华明水泥等为龙头的建工建材产业,以泉永印务等为龙头的印刷包装产业,力争“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四是“保姆式”服务呵护优质实体项目。坚持和完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三定四包”责任制(即定项目、定责任、定时限,包项目建设进度、包问题协调解决、包政策落实到位、包项目产出效益),对市级领导包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定期调度、超期督办和结果公示,每月一调度、一通报。4.加大上市推进力度,实现借力资本市场发展。一是找准市场定位,科学制定上市规划。加快民企股份制改造,指导重点企业尽快上市,对已进入辅导期的企业,做好指导、协调、沟通工作;二是加大民营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支持行业龙头民营企业重组发展、做大做强。5.强化以企招商,实现现有企业增资扩股。做大做强现有企业,鼓励企业重组整合。通过合资合作、股权收购等方式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和子公司,开发新产业、培育新品牌、开拓新市场,引导现有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促进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不断放大现有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

(二)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推进循环经济发展1.重视本土企业的发展,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一是像伊莱特重工那样拿出优势资源寻求对外合资合作,在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的同时,拓展市场;二是像章鼓那样对企业进行包装实施境内外上市,吸纳更多资金,增强转型升级能力;三是像圣泉那样发挥自身资金、人才等优势,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实现内生扩张、自我转型提升。2.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实现信息化引领发展。一是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关键业务的综合集成应用,集中打造“两化”融合标杆企业;二是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使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强重点领域信息技术应用。3.突出企业管理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发展。一是加强战略管理的创新。调整企业内部价值链,加快品牌升级;二是重视精细化管理。企业要增强自我创新能力,在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授权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评估机制、分析模型等方面进行管理研究,要敢于进行业务模式重组(BMR);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一种知识分享、员工之间和谐相处的气氛,创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4.着力抓好市场开拓,实现促销扩销发展。一是多措并举拓市场。突出抓好分公司营销部所在地的客户服务部建设,保持完善现有的客户服务部;二是利用展会放大品牌。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瞄准目标市场,积极搭建企业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5.抓好节能降耗,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一是以科技进步及创新提高节能效率。重点抓好关键技术开发、陈旧设备及落后工艺技术的更新改造工作,督促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节能措施;二是拉长产业链,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打造强的核心产业和企业,吸引各地更多的中小企业主动与之配套等;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高新技术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大力实施四大优势产业振兴行动。加快技术设备升级,加大品牌创新力度,改造提升以章丘重型锻造等为龙头的铸锻铸造产业,以大汉建机等为龙头的起动机械产业,以华明水泥等为龙头的建工建材产业,以泉永印务等为龙头的印刷包装产业,力争“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20叮乙元以上。

(三)提升创新能力,注重人才培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坚持走产学研相互合作的研发途径。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形成技术创新联盟,双方进行紧密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自身也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以争取在合作中占优势。二是通过海外购并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或科研单位,从而获得这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能力,将企业外部的技术资源转为企业的内部资源。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打造自己的第一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创新活动建设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保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将品牌创建工作纳入企业重要发展目标来重点落实。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吸收凝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工作,重视引进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和特需人才,特别要重视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和华人科学家。

(四)拓展开放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各项配套体制机制一是优化软环境。努力营造面向各类投资者公平、透明、稳定的竟争环境,努力营造高效率、低成本、无障碍的开放环境,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浓厚人文环境,营造适合外企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优化硬环境。继续搞好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等投资硬环境建设。加强土地政策性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方面的土地审批制度,加大对优质项目的土地供应量,切实保障开放型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三要大力培育和引进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依托优势产业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对接合作,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四是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大力推进县域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形式。

县域经济分析范文第2篇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

县域,既是生产大场所,也是消费大群体。在县域范围内有六万个小城镇和集镇,集中了全国大部分购买力,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1/2以上,加上农民从城市购买的部分,则达到70%以上,集中了货币流量的60%。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关系提高综合国力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和完备的经济单元,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层次,对于市域、省域乃至全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整体国民经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设经济强县,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

从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产生,到以佩鲁(Perroux)为代表的增长极、发展极理论的广泛应用,到区域经济学家弗农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的提出,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发展,既有广阔的国际背景,又有丰富的国内实践。

县域经济是多种经济成份高度混合的经济,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结合的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兼顾城市与乡村,打破城乡之间的壁垒与分割,特别是通过全方位的创新,缩短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过程,消除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形成的负面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构筑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补,一体化发展的县域经济格局。

二、当前我国县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县域经济的优势分析

1、县域经济普遍具有资源优势

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县域经济的三大资源优势。坚持办大农业,走集约化和产业化之路,立足农业进行产业创新,对农业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尤其是促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嫁接,系统地建设生态体系,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之路。

2、县域经济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优势

我国有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县域内,许多对城市消费渐趋饱和的经济成分,对农村来讲却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农村的潜力比城市要大。根据经学理论,当恩格尔系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市场需求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的中国广大农村,在构成市场的三大要素(人口,需求,购买力)方面均具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

3、县域经济具有微观机制优势

县域经济最先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具有进行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良好环境与基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说明县域内的宽松环境和发展空间可使各种经济组织能够长期地保持生机与活力,所以说县域经济具有明显微观机制优势。

(二)、县域经济的劣势分析

1、县域经济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限制了县域经济的正常发展,农民自发的经济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引导,资本社会化程度很低,经济要素分散,投资渠道不畅,区域壁垒森严,政府效能和市场作用同步弱化,这些问题阻碍和制约了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长期以来县域经济的单一模式:农业经济或者说是农村经济。

2、县域经济发展缺乏明显的特色

特色是竞争力的体现,县域经济本身就是特色经济。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农业经济尚未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还在继续沿用几千年的习惯和经验,相对程度上靠天吃饭,生产过程落后,科技含量很低,手工操作,分散作业,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不高。

3、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发展大局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问题,也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在县域范围内,改变农业的弱质形象,加快产业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县域经济发展取决于农业的革命性进步,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加快分散农业向集约农业的过渡,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跨越。

三、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1、县域经济所面临的新的体制环境与市场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市场机制对县域经济的作用更为完善。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由于县域国有经济的比重较小,对计划经济的依赖度较低,再加上“九五”以来县域经济民营化战略的实施,使得县域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比城市要高,因而具有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

2、国际产业分工和地区合作以及区域重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产业分工和地区合作步伐加快,促使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国家政策导向下的区域重组,试图通过市场机制对特定区域经济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以期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益。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景预期

1、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正逐步确立

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比重上升,农业比重相对下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三次产业结构已经进入二三一的发展阶段。相应地县级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中,农业收入比重下降,工商税收比重显著提高。在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同时,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因此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

2、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产业更新换代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相当一批基础好、发展迅速的县域工业企业正在步入技术主导型的发展轨道,传统产业大多得到了改造,县域工业经济的基础不再是“五小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已经在有些县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县域经济已经打破了传统发展的老路,在实现外延扩张的同时,结构化升级和内涵式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3、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当前,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县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进程,民营经济已经在县域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民间资本开始主导县域经济的发展。

4、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发展空间

县域经济中已经出现了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企业、大集团,原材料市场和产品市场跳出了县域范围,有效地突破了区域内资源的约束。落户县域的外资、项目越来越多,县域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县域经济已经不再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许多县不仅大量引进了境外投资,而且自由资本已经扩展到了境外,不少的名牌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大批三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县域范围内得到了发展,这同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5、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资本的转移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契机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看,“雁阵模式”的经济增长过程,使得欧美经济的增长像领飞的大雁,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日本经济的增长作为领飞的大雁又带动了“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增长,“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增长作为领飞的大雁则带动了中国沿海经济的增长。

沿海经济的增长已成为领飞的大雁带动内地经济的增长。起点低、底子薄的县域经济要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发展,就必须加入“雁阵”,汇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伴随各种保护性政策的逐步取消,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步伐会越来越快,“雁阵”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

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县域经济生产力布局,县域经济中的所有制及县域经济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对县域经济的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一)、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走工业化道路

就县域经济而言,工业化是“富民强县”的根本。富民,就是围绕奔小康,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强县,就是着力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活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增强地方财政实力。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实现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县域经济的生产力布局分析必须实现由分散向集中的转变

县域经济的发展表明,生产力布局的集聚正呈现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县城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经济强镇迅速崛起,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县域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快速膨胀,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三是工业园区、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小区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区域经济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三)、县域经济中的所有制结构应由单一的公有制向多元化转变

县域所有制结构应由单一的公有制向多元化转变,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生力军。经过县属企业改革、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县域经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尤其是县域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县域经济总量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县域经济的资源配置要素应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当前的县域经济,已不再是以行政区划为樊篱的封闭型经济,而是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配置资源,整合生产要素的开放型经济。特别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日益参加到经济的全球化之中,国际市场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水平。

结语

县域经济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固原;县域经济;偏离份额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123-02

认真研究探讨新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对于解决我国弱质的三农问题,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固原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概况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丘陵中部沟壑地区.总土地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的17%。全市辖西吉、隆德、泾源、彭阳、原州区四县一区, 均为国定贫困县。2005年末人口151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8%,回族人口占43%,是我国回族人口聚居的贫困地区。

二、偏离―份额分析法的简介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缩写为SSM)是由美国学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80年代初Dunn集各家所长,总结成现今普遍采用的形式。

2.分析模型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O,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基期年区域i的经济总规模为bi,0终期年的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原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bij,t(t=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基期年和终期年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某层次上级区域在相应时期基期年和终期年的规模,以Bj,0、Bj,t表示上级区域基期年和终期年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则有:

(1)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O,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4) Gij=bij,t-bij,0=Nij+Pij+Dij;

(5) Nij=bij'×Rj;

(6) Pij=(bij,0-bij')×Rj;

(7) Dij=bij,0×(rij-Rj);

(8) Gi=bi,t-bi,0=Ni+Pi+Di;

三、固原市县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本文选择了2003―2006年各县(区)的GDP及其三次产业的GDP数据进行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分析。

1.固原市各县(区)GDP偏离份额分析

按照2.1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固原市2003―2006年各地区的GDP数据进行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的测算,得出表1中的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各县(区)的县域份额分量增量并不一样,这是因为各省在参考初期原有的经济基础就不一样。原州区的县域份额分量增量较大,排在第1位,说明原州区的经济基础较好。从各县(区)总增长Gi和总偏移量(Pi+Di)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差异较大。在“总增长Gi”栏中,泾源和西吉县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其次是彭阳县和原州区。相比之下,隆德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最慢,总增长率只有10%。从“总偏移量Pi+Di”看,情况也是如此。表中隆德县总偏移量为负值,说明其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固原市的平均增长速度,落后的产值约3.76亿元。

2.固原市各县(区) 三次产业明细偏离―份额分析

进一步分析表2中四县一区的三次产业明细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导致各县(区)产业结构优势差异和区域竞争力差异的原因。从产业结构优势差异来看,各县(区)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是导致各县(区)产业结构优势差异的主要因素。表2中,原州区和泾源县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分量均为正值,这表明原州区和泾源县正是因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在产业结构方面呈现出较强的优势。而西吉、彭阳县因第一产业比重较高、隆德县因第二产业比重高且呈现负增长导致这三县不具有产业结构优势。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从静态来看,原州区经济存量较大,经济基础较好,每年的经济产出在全市均排在前列。2006年其GDP产值达到22.79亿元,在全市排第一。总体上看,原州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较高的,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仍然具有核心层次的作用。从数据分析,原州区和泾源县在产业结构方面呈现出较强的优势,是因为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但实际上,这2个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高,并不能说明其第三产业发达,而是在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效率低,而工业生产又极其落后的状况下,农民迫于生计而从事一些小本经营及服务。

2.从动态比较来看,西吉、彭阳两县虽GDP产值不高,但三次产业均处于扩张状态,说明其发展潜力较大,发展势头良好。因此,这两个县要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从另一方面来说,表1的分析已再次敲响警钟,西吉、彭阳的产业结构方面的弱势,已严重蚕食着其竞争力优势,因此,这两县应在原有发展规划上,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3.造成隆德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和产业竞争力的下降双重因素。隆德县2006年的三次产业比重为1.57:1.11:2.96,从表面上看,似乎趋于合理,但与2003年相比,第二产业呈现萎缩状态,再加之其三次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大幅下降的事实,使得隆德县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减缓。

参考文献:

[1]王育宝,李国平,胡芳肖.偏离―份额法与西安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及其竞争力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3,(3).

[2]吴风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2).

县域经济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县域 交通 经济 融资 分析

现阶段尽管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发展路径不同,各县市在发展交通经济,以交通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上却存在广泛的共识。“要想富,先修路”成为覆盖中国城乡最普遍的口号之一。但各县市在发展县域交通经济时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有益的思考。

一、我国县域交通经济投资融资现状

交通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目前我国县域交通经济的发展速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跃进,其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农民筹资、银行贷款,以及民间社会团体投资等,以政府投资为主,其他筹资渠道为辅。

国家财政投资主要包括:国债资金,中央补助。除此之外,“农民筹资、以工代资”也是县域交通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种筹资方式是农民参与建设的重要形式,为我国的城乡公路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在城乡公路建设中银行贷款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收益往往不高,效益低下,因此导致城乡公路建设项目的偿债能力差,进而银行不愿意为其发放贷款,导致城乡公路建设融资的成本较高。民间捐款也在公路建设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农民收入有限,捐款数额一般为小额的捐款,因此这种筹资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仅仅依靠这种方式是不能保证的。

上述的融资方式在县域交通建设融资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形式来看仅仅依靠这些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深化,创新融资的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城乡的公路建设。

二、我国县域交通经济融资途径

虽然目前我国县域交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城乡公路建设和养护方面所需的资金仍然相当缺乏,在融资方面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融资渠道狭窄。结合我国目前的公路建设现状,对于拓宽资金的融资渠道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发行城乡公路建设债券

借鉴国外的公路建设及其我国的铁路,公路建设经验,发行规模较大的行业建设债券是行之有效的基础建设融资手段,具体的有两种发行公路建设债券的方式:1.发放政府债券,利用国债筹资是城乡建设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越来越淡化,利用发放国债投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美国地方公路建设中主要资金来源是发放地方债券,将地方税收及其他经常性收入作为还债资金来源,但是发放地方政府债券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建立城乡公路建设专项基金

在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实施公路建设专项基金是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我国也设有以政府资金为主要来源的公路建设专项基金,但是政府的财政状况对其影响很大,对于城乡的公路建设更难保证。因此,我们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公路建设基金,以税收的形式予以保证,充分发挥公路建设基金应有的作用。

(三)灵活的招商引资

公路交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区域的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路交通的建设。如果地区具有地域特色,可以充分的引进内资和外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如:积极吸引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县域交通经济建设,比如BOT。地方政府在吸引民间资本时,应鼓励社会大量的民营资本投资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项目建设,这样一来,可将政府的投入资金置换出来,集中用于效益相对较差、融资较困难的项目的建设,使国家的公设总体目标得以实现。凭借着良好的区域特色,亦可吸引外来资金,鼓励外来资金参与本区域的公路建设。但是在以区域特色引进资金是也要把握好一个“度”,权衡利弊,不能以牺牲本区域的资源为代价,否则得不偿失,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市场化运作

城乡公路虽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但是在融资的过程中也不能拒绝市场化的方式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筹集资金。如果政府加入一些条件就可以使城乡公路建设这种非经营性的项目转变为经营性的项目,使其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进行融资。城乡公路建设可以极大的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由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促使本地区的投资硬环境改善,加快了本地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步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这样又可以拿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城乡的公路交通建设中,使二者进入一个较理想的良性循环中。

(五)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改革

积极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赋予县级政府更大的财政自,同时加大中央财政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千方百计的保证县域交通经济发展的财政基础。县域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兼具地方性与全国性的双从属性。因为,县域交通在便利了当地人民的同时,县域交通也是全国交通体系的一环,县域交通的畅通也有利于全国交通。从这一双重属性出发,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大对县域交通经济的支持力度,从政策、制度各方面保证县域交通经济的财政基础。

三、结语

城乡公路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破解县域交通经济融资困境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需要强调的是,在为县域交通经济建设进行融资时,地方政府应时刻注意防范融资风险。如果因为交通建设而负债过多,同样也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县域经济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乡市;县域经济竞争力;因子分析

近年来,新乡市各县(市)积极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优化、活力和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2012年新乡市管辖的辉县市、新乡县、更是入选中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30强县(市)。但是,新乡市县域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各个县仍然是河南省县域的落后地区,而河南的县域经济在全国也处于较落后的发展水平,总的来讲,新乡市各县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经济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的。

一、新乡市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县域经济的内涵,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乡市各县市区的实际情况,选取能够体现综合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经济活力、政府能动、人民生活和可持续发展6个一级指标,对于每个一级指标下的内容,按照指标选取原则再选取适当的二级指标加以表征,从而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新乡市县域经济竞争力因子分析

根据收集的基础资料,选取的19个指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从表2可看出前4个主成分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90.917%,由此可见4个因子包括了19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选取前4个因子作为主成分,分别用Fi(i=1, 2,3,4)表示。

对提取的四个主成分建立主成分载荷矩阵表3

并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构造县域经济竞争力得分评价函数:

F=55.853﹡F1+13.866﹡F2+11.624﹡F3+9.574﹡F4

计算出各县市的经济竞争力的得分,见表4

排序的结果和新乡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从主成分的得分来看,新乡县本身临近新乡市,经济发展实力较强;另一方面新乡县在八县中人口最少,还不到长垣县人口数量的一半,这些使得新乡县在第一因子Fl和经济竞争力得分都是最高。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县域经济总量。得分最高的是辉县市,辉县市是新乡市8县(市)中最大的县,县域面积最大,经济总量最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大。第三因子F3反映县域的经济结构。8县中在这方面得分最高的是卫辉市,卫辉市税收在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较高,这表明卫辉市的二三产业相对比较活跃,经济结构相对较好,经济发展活力较大。第四因子F4,其方差贡献率仅为9.574%,可见新乡市整体在节能、环保、安全方面重视不够。而在八县中这方面做的相对较好,排名第一的是长垣县,达到1.5771分。

三、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一)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品牌农业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功能健全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扩大基地认定面积和产品认证数量,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农产品。

在工业方面,加快推进工业化,使县乡财政实力增强、农民增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入工业和城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县域工业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中小企业为主角。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抓住大宗农产品深加工、主导产品精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三大重点,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促进生产、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和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有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以南太行、牧野文化、沿黄生态三大旅游带为主线,打造万仙山、八里沟、关山、宝泉精品旅游景区和两城三区(新乡市、卫辉市历史文化名城,潞王陵、比干庙、百泉景区)文化旅游区,积极打造刘庄、唐庄、京华园、回龙等红色旅游线。加强旅游宣传推介,优化旅游环境,规范旅游市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加快发展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以旅游特色为龙头,通过文化,休闲度假,旅游购物等来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二)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从县域经济发展趋势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之路。一是牢固确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力军这种主导意识,县(市)要用抓大项目、抓结构调整的精神,毫不动摇地抓民营经济;二是县(市)要结合县域实际,因地制宜,促进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张;三是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公有经济改革相结合,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公有经济改革,逐步使县域经济民营化;要与新上项目相结合,县域新上的项目都要鼓励和动员民营经济参与,吸收民间资本并创造条件支持他们控股;要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与国有企业的资产存量和技术优势相结合,解决企业改制后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等问题,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三)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各县(市)要解放思想、立足实际,正确把握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和定位,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育优势。新乡县重点发展造纸及纸制品、振动机械和制药等行业;卫辉市重点发展异型水箱、特种纸品加工等产业,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水箱生产基地;辉县市重点发展以中药材为主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棉纺和汽车配件等产业;长垣县重点发展以特色瓜果、绿色食品为主的特色农业;在现有基础上做精做细起重、卫材等产业;大力支持防腐、烹饪等特色服务业。获嘉县重点发展以花卉为主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化工、农机及机械制造、纺织等产业。延津县重点发展以花生、红花为主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纺织等产业。原阳县重点发展以大米、奶业为主的特色农业,打造原阳大米知名品牌;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建材、纺织、小商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积极发展以原阳大米市场为依托的商贸物流业。封丘县重点发展以金银花为主的特色农业;充分发挥毗邻长垣的区位优势,积极构建长垣-封丘起重行业联合体。

(四)把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机遇,确立以项目拉动县域经济,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调整经济结构,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的整体发展思路。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千方百计吸引国外和东部企业到县域建立生产加工基地,使县域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逐步实现招商引资从数量到层次、从规模到技术含量的突破;实现招商主体由政府为主向企业、中介组织为主转变,由项目招商、产品招商向产业招商、园区招商转变。招商对象要内外并重,尤其要注重引进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和企业。要把引进资金和引进管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县(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机制,落实招商引资各项责任制,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尽快形成千军万马招商引资、全力以赴上项目的氛围,使新乡市县域经济发展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熊小刚,胡启开,翁贞林.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及其发展.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03-05

[2]新乡市统计局,新乡市统计学会.新乡统计年鉴,2012

[3]洪楠.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