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神经性瘫 骨质疏松 挛缩 异位骨化 生物力学疗法 超重力场

Study of anti-osteoporosis and anti-contracture in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paralysis Zhang Daxin ﹡ , MaHaibo , Duan Yunbo . *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 Beijing 100029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methods and theory of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and to search the new effective approach of anti-osteoporosis, anti-contracture and clinicophysical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paralysis. Method Sixty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paralysis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 30 in each ) , their kinetic function was evalusated, bone mineral density ( BMD ) , serum levels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 were determined. abilities of anti-contracture and anti-osteoporotic fracture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parameters of joint moving range and muscular strength. Results BMD in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paralysis in both group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 The abilities of anti-contracture and anti-osteoporotic fracture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BMD, Serum levels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 Conclusion Osteoporosis and contracture in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paralysis may be induced by stress and calcium loss. A theory of higravity was proposed. Earlier treatment with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can prevent these pathogenetic processes effectively. Biomechanical method and related theory of higravity might be useful in directing this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other new approaches.

【 Key words 】 Neurogenic paralysis Osteoporosis Contracture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Biomechanical Higravity

由周围神经、脊髓和脑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神经性瘫痪患者常出现骨质疏松症和关节挛缩 [1] 。为探索瘫痪康复理论和方法,我们先后系统地测定了两组各 30 例神经性瘫痪患者的骨密度( BMD )和血钙磷相关生化指标,如碱性磷酸酶( AKP ) ,25 羟维生素 D ( 25 羟 VD )和骨钙素( BGP ),与其相应的运动功能评价指标进行比较。

资料和方法

1. 对 30 例中枢神经性下肢瘫痪半年以上的第一组住院病人(年龄 16 ~ 73 岁,平均 36 岁,男性 26 例,女 4 例)进行骨矿盐单光子 X 线测定和患者血钙、磷、 AKP 和 25 羟 VD 测定,并参照各项临床通用正常值 [2] 进行比较。第二组是 30 例病程在半年之内的神经性偏瘫患者(男性 14 例,女 16 例)。分别测定患者的腰骶和股骨近端股骨粗隆、维氏( ward )三角经过 3 个月运动康复疗法的双光子 BMD 值,因当无统一认可的正常值而设对照组(男 65 名,女 114 名,平均年龄 30 岁),同机同期进行对照组和患者组的 BMD 值检测。

2. 两组神经性瘫痪挛缩康复前后综合运动功能康复评价,包括:①患侧下肢徒手肌力Brunnstrom法评价;②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ROM评定):膝关节ROM屈伸< 180°,伸屈< 60°表明有挛缩存在;③四肢大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硬度、张力和弹性徒手检查等综合运动功能评价。

3. 采用抗骨质疏松抗挛缩物理康复。重点方法分别是能有效增加骨压电位的直立运动法和能轴向拉伸肌肉韧带的ROM牵引法。采用以主、被动ROM和基本运动(翻身、坐平衡、爬行、直立平衡)训练的物理医学治疗方法,统称生物力学疗法。采用电场、磁场和力场疗法抗挛缩。

各组指标用 ± s 表示结果行 t 检验。

结 果

1.第一组30例中枢性下肢功能障碍半年以上患者单光子BMD按年龄段与正常值相比,30~39岁年龄段患者BMD低于正常值,其他成年段患者总体低于总体正常值,偶有患者高于正常平均值。第二组30例偏瘫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双光子BMD低于正常值者分别占73.8%和78.6%。

2. 第一组(男19例)所测 血磷血钙值分别为 29 ± 6 mg/L和87±12 mg/L,与正常值(钙 80 ~ 110 mg/L)比,虽偏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钙磷浓度乘积 [Ca]×[P] = 25.2±6.4。我们出骨质疏松抗关节挛缩,超重力生物力场钙平衡物理化学效应理论,可用方程式f(n ·α ) = k · n · c os α 表示,其中 k是参数,主要为[Ca]与[P]乘积的等变量,g为重力加速度, α 是膝关节 长骨间夹角, n为超重力作用力的倍数。

3. 两组各30 例神经性瘫痪患者血生化测定结果:第一组24例中枢神经谈话患者(男20例,女4例)血清25 羟 VD 平均值 8 ± 4 μ g / L , 小于正常值 13 ± 5 μ g / L 。 提示 25 羟 VD 低,不利于正钙平衡。

20 例(男 17 例,女 3 例)的 AKP 平均值为 240 ± 85U / L , 高于正常值,提示中枢神经性瘫痪患者 AKP 活跃,成骨细胞受抑制,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化活跃;与钙从骨内向骨外转移、肌肉韧带的挛缩、异位骨化和关节骨质增生相关。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血管病,也称为中风。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脑卒中。

1 脑血管病患者的功能和能力障碍按其发生的原因分为以下两大类

1.1 原发

原发,即脑血管病直接引起的、病后立即出现的障碍,如偏瘫、失认、感觉障碍等,又称第一次障碍。

1.2 继发

继发(也称第二次障碍)多数是患者病后长期卧床,静止不动造成的,故又称废用综合征,常表现为四肢废用型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起立性低血压等。

2 急性期第一天就开始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是对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是非常有益的,在急性期的第一天就应对患者的肢体关节进行保护,并且有一个良好的肢位,尽量减少对关节的损伤。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开始动态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预防或控制继发的发生和发展。

3 康复与治疗必须同步进行

过去人们认为康复是“后疗法”,即针对原发疾病经过临床治疗后遗的障碍。这种看法在康复领域统治了很长时间。经过不断的实践,才逐步认识到康复是从疾患发生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康复必须与治疗同步进行。急性期和早期康复可以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由于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和脑血流的改善,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的致残程度。此外,早期康复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如压疮、肌肉萎缩、关节疼痛、关节挛缩等,并可缩短康复疗程,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95﹪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在病后12周内完成,80﹪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病后6周内达到最好程度,但临床上也有例外。如果病后患者急于求成,不科学的过度运动,造成局部疼痛、下肢疼痛、异位骨化等,这些症状常称为误用综合征,就是指一旦发生继发,就会使病人的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导致残疾率增高,正确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将继发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因此,脑血管病的康复要有紧迫感,应尽早开始,不要失去病后最初3个月的最佳康复时期。临床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以后的恢复期也是至关重要的,急性期康复做得好,就为恢复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康复治疗应24小时不间断

应该强调的是“康复并不仅仅是手足的功能恢复训练”,而是“人生存权力的恢复训练”。手足训练不过是为了达到此目的而采用的一个手段。仅进行手足训练,而不进行心理矫正(障碍的承受),树立为返回社会以社会工作为首的具体努力方向,就不是康复。同时,很多患者为了使功能恢复达到顶点,而盲目(没有具体途径)地继续训练,这将浪费患者的宝贵时间。所以,患者必须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训练。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康复是所有脑血管病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康复能使患者最大程度恢复并参与社会活动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对脑梗死患者传统的方法是早期只重视治疗,使许多患者不能保持功能位及早期功能锻炼,造成了肢体关节畸形,影响以后肢体功能恢复,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我们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因脑梗死住院患者20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意识清醒,可接受动作指令,除外既往有抑郁症或肢体功能残障者。将其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对照组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与病程、病情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保护脑细胞、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康复组在发病后经初部处理,病情相对稳定时即开始康复训练,平均入院2~6d开始早期康复程序[1],即床边进行训练,目的是预防卧床患者引起的肺炎、褥疮、静脉血栓等全身并发症,预防关节挛缩、强直,特别是预防肩内挛缩与足下垂;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行走及工作能力。早期康复方法:(1)定时更换,每2h翻身1次;(2):静息状态下将患者肢体维持在功能位,用支架或夹板固定防止足下垂及内外旋转;(3)关节活动及肌肉训练:每日活动关节5~10遍,由被动运动变为辅助运动,再转变为主动运动;(4)坐位平衡训练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每日2次,每次30 min;(5)有语言功能障碍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对照组不给予上述系统康复护理。

2结果

2.1疗效判定:完全恢复:生活自理,独立生活;基本恢复:生活部分自理,基本独立生活;不全恢复:生活小部分自理,需人监护;不能恢复:完全依靠他人照顾.

2.2两组康复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多年来,脑梗死的治疗最明显的进步不在于发明新的药物,而在于患病后的整体治疗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在于早期损伤的功能康复治疗和护理,国外有学者提出,康复介入越早,患者功能恢复和整体效果越好。大量资料显示[2],脑卒中患者在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再生,这是康复训练运动恢复的理论基础。早期康复功能锻炼可促进中枢神经的功能重组,提高患者的肢体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通过观察,康复组在肢体功能康复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尽早介入,为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李红玲,郭力,宋兰欣,等.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观察[J].中华康复学杂志,1999,14(5):202.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093-01

二十一世纪骨科领域技术革新,器械创新,对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骨折患者的治愈率,但是手术治疗只是四肢骨折、关节创伤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全过程都十分重要。现将2004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32例四肢骨折患者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77岁,平均(36.5±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2例,坠跌伤5例,挤压伤4例,其它伤1例。骨折部位有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内外踝骨折、胫、腓骨骨折等。其中合并关节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23例,多发性骨折4例;合并脑、胸、腹伤8例。

1.2 手术治疗 合并脑、胸、腹伤骨折患者,骨折作暂时处理,行脑、胸、腹部损伤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行骨科手术处理。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加外固定25例、单纯固定4例、牵引3例。内固定分别用解剖钢板、L型钢板、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梅花钉、克氏钉、加螺丝钉、钢丝内固定。术后视骨折内固定稳定程度采用或不用外固定。

1.3 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

1.3.1 早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术后3天至3周)术后疼痛缓解后,术后3到7天主动活动固定肢体肌肉屈伸指(趾)、股四头肌、三头肌、胫前肌、远端未固定的关节,3-5次/天每次持续活动15-20分/次。对四肢长骨内固定牢固者可在术后7-14天行骨折两端关节练习,活动范围从小到大,2次/天;近关节的骨折,早期行连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 Pas 2sive MotionCPM)、局部理疗(周林频谱仪、红外线治疗仪)。术后3天服活血化瘀中药(当归、赤芍、苏木、桃仁、川断、木通、川芎、台乌、没药、陈皮、乳香、甘草)。

1.3.2 中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术后3周至8周)患肢肌力练习,从无抗阻到抗阻练习。配合中药外洗(宽筋藤、钩藤、银花藤、王不流行)、肌肉按摩;受累关节进行主动、被动活动:手握单杠、肩关节外展、上举;肘关节被动屈曲,将前臂置于桌(床)上、墙壁上将躯干压肘关节即可达到屈曲;两手背相对练习掌屈及两手掌相对练习背伸;握拳与伸指,转动保健球。平卧起坐直腿抬高练习屈髋;坐在床上主动屈伸小腿或双手握床栏屈膝下蹲可练习屈伸膝关节;卧床或坐位练习踝关节、趾关节屈伸活动。

1.3.3 后期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 (术后8周以后或12周以后)肢体摆动练习、关节轴位运动:①肢体重力作用与肌力协同作用运动受累关节。②通过器材协助运动和关节功能牵引活动关节。③通过器材(如:橡胶、拉力器、弹簧)行抗阻练习增强肌肉力量、恢复肌肉功能。④理疗(红外线、超声波、电磁场刺激)。⑤中药外洗(桂枝、威灵仙、防风、川加皮、细辛、荆芥、乳香、没药)等治疗。

2 结果 36例四肢骨折术后患者中,仅25例(69.44%)在住院期间早期、系统、恰当接受康复治疗,出院时恢复正常功能的13例(52%)、关节活动幅度也有所增加。本组有5例骨折累及关节损伤,12周后继续康复治疗锻炼,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

3 讨论 骨折的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关节损伤的三大重要环节,随着骨科技术革新、器械创新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加上恰当的关节锻炼,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骨折经手术复位,内(外)固定愈合需4-24周,按物理力学外固定需关节固定,但患肢长时间受到制动,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肌腱挛缩、应激力减退、关节僵硬、骨代谢障碍,严重的致残[1]。早期、系统、恰当的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可加快骨折愈合,利于关节功能恢复[2]。骨折术后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进行[2]。早期术后2-3天内服中药,有活血散瘀之功效,待患肢疼痛缓解后行患肢肌肉、肌腱伸缩活动锻炼,邻近关节运动。术后2周视骨折固定稳定性而定,拆开外固定治疗结束再行外固定[3]。早期活动能增加肢体血循环、消肿减轻对神经压迫而止痛,肌肉挛缩停止;减轻关节、肌肉、神经的黏连。早期治疗恰当,中后期的肌肉萎缩、韧带挛缩、关节僵硬就减少。中、后期康复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电磁场刺激理疗,通过各种器材训练、按摩、中药外洗等。CPM可加速骨膜层未分化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修复损伤的关节,促进成骨细胞增生,加快骨折愈合[4]。电磁场刺激理疗使神经细胞多巴胺水平减少,乙酰胆碱水平增加,而乙酰胆碱有增加运动功能恢复作用,改善运动机制[5]。在中、后期康复治疗全过程医护人员应对不同的骨折、关节损伤的患者有计划、有程序地安排康复训练。这期治疗时间比较长,有条件者尽可能住院接受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因经济未能解决等原因未完全康复而出院。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有计划地初步教会病人及家属操作锻炼,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信心和毅力,出院后继续康复训练,争取最大限度地恢复肌肉、韧带、关节功能。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对特殊病例应设立门诊病历档案卡,电话随访指导康复训练。四肢骨折的康复治疗应注意:①根据骨折、关节损伤固定稳定情况而定早期、系统、恰当康复治疗。②早期、中期由医护人员指导协助锻炼,后期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主动与被动相结合锻炼。③功能锻炼幅度从小到大,次数逐日增加。④运动方向与原骨折外力方向相反。⑤活动骨折端不应受到旋转、成角或剪力等应力的影响[6]。⑥适当训练其它肢体关节,防止其它肢体关节挛缩。

参考文献

[1] 张毅,黄东锋,毛玉容等.膝关节韧带损伤早期应用膝矫形器动态石膏固定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24.

[2] 莫新发,何仲佳,周志贤.四肢骨折的术后康复治疗[J].广东医学,2004,25(4):411.

[3] 罗伟胜,谭常赞,李炬英等.精神疾病患者合并骨折康复治疗[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3):155.

[4] 陆裕朴,胥少订,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587.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脑外伤患者46例,其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20~59岁;车祸伤27例,高处坠落及摔伤14例,钝器击伤5例。伤后昏迷29例, 昏迷时间20分钟-16天。入院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颅内血肿36例(40.91%),脑挫裂伤6例(14.39%),脑干损伤4例(10.61%),复合伤l8例(13.64%)。其中左侧偏瘫27例,右瘫19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高压氧疗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神经营养、改善循环、促进代谢等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支持处理;手术后7~14天开始高压氧疗,采用中型空气加压舱,升压20min至治疗压力0.2 MPa(2ATA),稳压戴面罩吸纯氧30 min 2次, 中间休息吸舱内空气5 min,减压20 min出舱。每天1次,l0次1个疗程。本组患者治疗2~5个疗程不等,疗程间隔2~3 d。

2.2 康复训练急性期以变换、按摩及被动活动为主 :仰卧位时患肢维持于功能位.并注意伸、屈卧位交替进行,2~3 h变换一次;按摩及关节被动活动:采用轻手法按拿,由患肢近端进行,每次30 min.每天2~3次;进行主要关节的伸、屈、外旋、内旋活动,每天活动2~3次 恢复期以主动训练为主.采用Bobath技术进行行走训练、作业疗法、运动疗法,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3 疗效评定 及结果

① 痊愈:临床体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肌力恢复至V级,恢复病前工作;② 显效:主要体征或症状消失, 生活基本自理;③好转:部分体征、症状消失或减轻;④无效:症状无改善。结果,所有病历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月,显效18例,好转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

4 讨论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脑外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 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法使其恢复功能有限。

高压氧可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 增加氧的弥散半径并提高组织氧储备[2],同时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泷灌注;可使有氧代澍增强,无氧代谢减少.ATP生成增多.加速酸性代谢产物清除,减轻脑水肿.为神经组织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物质基础,从而改善脑缺氧所致的脑功能障碍,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利于脑部病灶的吸收、消散及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和周围神经的再生,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偏瘫的改善。

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偏瘫肢体功能,偏瘫患者由于肌痉挛、关节固定而缺少活动,瘫痪肢体血流循环不良或肢体功能锻炼不当,可使肌肉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增厚,弹性和活动性下降,限制肌肉活动,造成关节肌肉挛缩[3]。早期洼意变化.可减少肺部、皮肤感染等并发症;按磨及各种被动、主动活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过程.具有使兴奋与抑制过程恢复到平衡的调节作用.可有效地预防关节挛缩、强直.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本组病历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即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偏瘫肢体功能,同时又可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临床疗效满意,因此我们认为,有条件医院.对脑外伤偏瘫患者,早期开始高压氧疗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改善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的疗效.可作为脑外伤偏瘫患者的治疗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