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女性盆底肌修复方法

女性盆底肌修复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女性盆底肌修复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女性盆底肌修复方法

女性盆底肌修复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分娩方式;盆底筛查;盆底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711.5 [文献标志码]A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根据盆底肌群受损的不同,出现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和分娩双重因素,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进而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不满意等,是妇女常见病。由于疾病不严重,羞于启齿,常被忽视,从而影响广大妇女生活质量,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通过对产后6至8周妇女进行盆底肌力功能的评估,探讨损伤机制,了解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加强对盆底功能障碍认识,制定盆底康复方案,我们对2200例产后6至8周妇女的盆底筛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按就诊顺序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市上地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200例。产后6至8周进行盆底筛查。按分娩方式分成两组,其中阴道分娩组1126例,剖宫产组1074例。入选标准:(1)所有病例均为单胎妊娠,初产妇,阴道分娩的均未会阴侧切,未进行阴道助产,足月分娩,胎儿体重2600-4000g;(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有神经肌肉病史,恶露不净,有慢性咳嗽病史,有各种合并症者:(2)不愿配合随访和筛查者。两组在年龄、分娩孕周、妊娠前BMI、新生儿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产科临床医生经培训后对产妇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盆底功能评估。评估前,医生与产妇进行充分沟通,解除产妇思想顾虑,评估时进行阴道检查,同时教会产妇正确收缩盆底肌肉,放松腹部或臀部肌肉,之后利用法国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型号;PHENIX USB2)进行盆底肌力功能评估及指导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利用法国盆底功能诊断仪检测盆底肌力分0~Ⅴ级:(1)盆底深部肌层(肛提肌,以Ⅰ类慢纤维为主)肌力测定:振幅达到40%为Ⅰ类肌纤维在收缩。0级:无收缩;Ⅰ级:持续1秒;Ⅱ级:持续2秒;Ⅲ级:持续3秒;Ⅳ级:持续4秒;Ⅴ级:持续5秒。(2)盆底浅肌层(会阴、阴道浅肌层以Ⅱ类快纤维为主)肌力测定:振幅达到60%,100%为Ⅱ类纤维在收缩。0级:无收缩:Ⅰ级:持续1次;Ⅱ级:持续2次:Ⅲ级:持续3次:Ⅳ级:持续4次:Ⅴ级:持续5次。盆底肌力测定小于Ⅲ级以下定义为肌力受损。

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当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或者改变等增加腹压时发生的不自主漏尿。应用POP-Q分度评价盆腔脏器脱垂情况。POP-Q分度法参照201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妇产科学》标准。

2 结果

2200例产后6至8周妇女进行盆底筛查,其盆底肌力和动态压力正常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见表2和表3。从表中可见,产后6至8周妇女盆底肌力不正常率较高,盆底Ⅰ类肌力不正常率阴道分娩病例中为34.28%,剖宫产组为35.67%;Ⅱ类肌力不正率阴道分娩病例中为19.54%,剖宫产组为21.6%。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率更高,阴道分娩病例中69.98%;剖宫产组41.06%。可见产后6至8周妇女盆底肌松弛较普遍。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剖宫产27.09%和阴道分娩中28.06%,两组比较P>0.05(P=0.611),差异不显著。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阴道分娩病例中31.34%,明显高于剖宫产组15.64%,两组比较P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孕产妇及高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主要为盆底肌力下降,导致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产后经过积极治疗,肌力锻炼能使盆底功能障碍得效改善。本研究分析两组产后病例,检查盆底肌力。盆底类肌力不正常率阴道分娩病例中为34.28%,剖宫产为35.67%:Ⅱ类肌力不正率阴道分娩病例中为19.54%,剖宫为21.6%。两组的两类肌力不正常率比较,均为P>0.05(aP=1.21,bP=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盆底肌力的受损与分娩方式无关。女性盆底由盆底肌肉群、筋膜和韧带共同保持子宫、直肠和膀胱等脏器位于正常的解剖位置,任何一种结构的损害都可导致盆底功能缺陷。盆低肌力受损在妊娠期的主要原因是在整个妊娠过程中,盆底组织长期受激素、重力和增大的子宫压迫等三重因素影响。盆底的神经、肌肉和胶原纤维为适应阴道分娩的需要,在雌、孕激素和重力压迫的影响下,肌肉张力减弱,肌纤维逐渐延伸扩展,致盆底松弛。盆底组织受损也与妊娠期不断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导致组织缺氧、代谢障碍有关。即无论分娩方式,妊娠本身就会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力下降,盆底肌肉松弛。阴道分娩是盆底肌力受损另一重要因素之一。分娩可直接引起会阴、肛提肌撕裂和(或)耻骨宫颈筋膜撕裂,对骨盆底支持组织造成直接机械损害。另外分娩时对支配盆底组织神经的压迫、牵拉作用,损伤盆底神经,导致支配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的部分神经作用减弱,甚至神经萎缩,对盆底肌造成间接损害。因此,不管是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女性盆底功能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在阴道分娩的妇女中,较剖宫产盆底受损更甚。本文的统计结果中,阴道分娩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31.34%,剖宫产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15.64%,即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可以降低子宫脱垂的发生。盆腔脏器脱垂包括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系因盆底肌肉松弛引起。这与阴道分娩直接损伤盆腔内筋膜支持结构和神经,导致盆底肌松弛,盆腔器官支撑薄弱有关,进而造成脱垂。

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妊娠过程中胎先露对盆底肌肉过度压迫造成盆底组织松弛,阴道分娩直接间接的损伤盆腔内筋膜支持结构和神经,均可引起尿失禁。阴道分娩似较剖宫产更容易引起尿失禁,然而文中与剖宫产相比无差异。本文统计显示阴道分娩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为28.06%,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7.09%,结果提示,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并不减少产后尿失禁的发生。这种较高的发病率,极大地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有报道称,妊娠晚期妇女尿失禁发生率高于产后6至8周妇女。由此可见,妊娠和分娩是共同造成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