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一、“十二五”时期的全球经济

“十二五”时期世界将进入“后危机时代”,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其表现为世界经济在结构变动过程中的逐步复苏。在这个阶段,由于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经济的重心和主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及其主题的变化表现为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全球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承受范围,是产生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金融深化的必然结果。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的基本特征,它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社会信用的扩张,虚拟经济的规模迅速扩大,甚至超过了实体经济。以美国为例,2007年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30倍。这种情况下,虚拟经济发展严重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沫化”极为严重,成为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由此,“后危机时代”,通过金融体系“去杠杆化”挤压经济中的“虚拟泡沫”,使整体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一大特征。

第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重塑”经济平衡状态。全球经济失衡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危机后必将难以为继,世界经济结构将出现一次大的调整。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支点在于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体现为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此,各国经济结构转变带来的世界经济重新平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三,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将“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人类应对经济危机并最终摆脱危机“后遗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外战争和国内革命,另一种是新技术革命。其中,实施新技术革命的社会交易成本较低,是最为积极和有效的“去危机”手段。1857年,以生产过剩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英及欧洲大陆许多国家的企业在此次危机中纷纷破产。但是,之后十年内,以电气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注入了增长动力,使这些国家迅速摆脱危机,走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而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产业革命的发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了新的源泉。由此,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而本轮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格局变动必将“催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第四,全球经济发展亮点将“凸显”低碳经济和绿色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迹象趋于明显,以发展“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增长”模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标准模式”,各国只有在这个基本模式框架中寻找符合本国的发展路径,才能融入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促使本国经济良性发展。“低碳技术”可能成为“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方向。在“低碳技术”推动下,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创造“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新增长动力,寻求经济的“绿色增长”,将是“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遵从的主题。

第五,全球经济合作主题将“锁定”区域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各国经济迅速下滑,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重新抬头。由此,各国开始强调地区合作的地域开放性和领域协调性,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有加快的迹象。例如,欧盟通过地中海联盟扩大了区域合作的边界,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决定加强合作,西半球国家决定成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等。与此同时,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也是此次危机中区域一体化的亮点。由此,“后危机时代”,全球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迎来新的。

二、“十二五”规划的全球战略

从本质上来说,“十二五”规划是我国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案。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针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和新调整,“十二五”规划中比较系统的“蕴含”了中国政府的“全球战略”。

第一,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内外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将通过推进城镇化进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政府民生投入,以及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多重措施,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同时,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最终,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并以此促使中国从“外供型”经济转向“内供型”经济。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知识管理,转型

1.知识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和创新的经济形态。它不是简单地对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否定或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传统经济的根本性的革命。知识经济和农业经济不同。农业经济是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劳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主要形式:知识经济也和工业经济不同。工业经济是随着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是对农业经济的革命,其主要生产要素是资本、劳动和土地,资本管理和资源管理是社会的主要形式。其中最根本的是资本,可以说,没有资本的积聚就没有经济的出现和繁荣。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完全依赖于知识和创新。

2.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有其不同的特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具有高知识含量的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直观和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内容和发展的资本,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免费论文参考网。并且,知识不再是资本生产的附庸,相反,随着信息处理、传输成本和效率的提高,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

⑵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时代,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征越加明显。在经济领域,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密切联系也日益促进体化局面的出现。免费论文参考网。目前,世界经济体制市场化已基本形成,世界经济高度信息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宽厚的基础和条件,金融国际化、跨国公司的积极作为也在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脉络正日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高度发展,为促进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在全球范四日益频繁的交流提供了技术的便利,人们共同生活在仿佛跨越了国与国之间界限的“地球村落”里。

⑶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由于所有的经济部门都变成了以知识为基础,并以知识作为增长的驱动力,以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武装起来的劳动力—知识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就成了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技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更新向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3.知识经济对印刷企业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不断创新推动的结果,其中当然也包括千万个企业爆发的知识能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越来越强劲,因此,知识经济的兴起既是企业驱动的结果,又同时为企业的变革形成一股不可逆转之势。它对企业作为一种制度的内容和操作方式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力,给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3.1知识经济对印刷企业内涵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内涵将发生深刻的改变。第一,决定创办企业首先要考虑的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对于企业而言,知识将超越传统的生产投入要素—劳动力和资本而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企业的关键资产不再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知识资产,这些资产主要表现为:(1)使公司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资产,如信誉、服务、商标等;(2)体现智力劳动的资,气如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3)体现企业内在发展动力的资产,如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企业文化和企业信息支持系统等;(4)体现人力资源的资产,如员工的知识能力、工作技巧等。这些资产同时也包含在高新技术内,储存在数据库中,且均为无形资产。第二,在企业里,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迅速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企业的成功在于企业拥有的正确的知识和技术和合适的知识人才。这三点,将深刻地动摇原有企业内的所有权基础,深刻改变企业的内涵。

3.2知识经济对印刷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知识经济在改变企业内涵的同时,也将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首先,创新和服务将替代传统的控制和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是依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于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服务将替代控制和管理成为新的增长点。第二,网络型管理将替代金字塔型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运用,管理层次必然减少。中层经理的作用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而被削弱,因此,加快了信息的反馈速度,更消除了官僚作风。在中层管理削弱的同时,网络型管理应运而生。免费论文参考网。第三,企业的柔性管理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技术创新要靠人来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也要靠人的智慧和双手来实现,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将更汁重人的因素,更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发挥人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巧妙地利用这种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协调生产组织、生产群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4.企业知识管理对中国印刷企业的启示

应该说,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中国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科技文化和军事方面都落后了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假若整个世界的经济形态依然保持在过去的工业经济轮廓下发展,对于中国来说,要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这条延续了200多年的游戏规则。新经济既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能量,同时它也为一些在传统经济时代落后的国家点亮了一盏新的希望之灯。一方面,知识经济大大增添了印刷企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在企业知识管理突显重要之际给印刷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企业只有尽快地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知识管理的思想、特点和方法,才能在新时期快速多变的经营与管理环境中求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到来也为无数企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企业只要将管理重心转移到知识战略管理方面,努力实践,积极创新,便有希望在新的历史时期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生存空间和超常的发展能量,在新经济中保持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邝劲松 ,李五四 ,王帅师 ,张锋. 国有企业必须实现管理理念创新[J].化工管理, 2002,(02) .

[2] 刘东. 企业信息主管与信息时代的管理[J].管理现代化, 1998,(04) .

[3] 杜跃平,王林雪. 知识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创新[J].管理现代化, 1998,(04) .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从5月份数据看,经济增长之稳,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服务业发展、市场销售、就业和物价等5个方面;经济转型之进,突出反映在产业结构、消费升级和新动能聚集等三大领域。稳中有进,进中求稳,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从国际反应看,尽管仍有一些人士或研究机构忽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迫切之需,片面夸大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但世界银行本月初发表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仍维持对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速预期不变,分别为6.7%和6.5%。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对世界尤显重要。

基于国内外两方面的信息,我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的运行态势,不仅有助于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而且还将发挥全球经济“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但在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的情况下,经济运行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转型升级的任务仍然繁重。今年1月至5月,工业投资增长5.4%,增速比1月至4月回落1.5个百分点;分所有制看,民间投资增长3.9%,回落1.3个百分点。由于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超过40%和60%,其增速明显放缓意味着新旧动能转换仍在持续,经济内生动力亟待加强。

近年来,由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利润增速大幅下降,抑制了工业扩大投资的意愿。与此同时,又有一部分领域对民间资本在准入上放开得不够,还存在不少“弹簧门”“玻璃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增长。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国际贸易态势低迷,各经济体分化明显、政策步调不一。总之,不确定因素较多、外部经济压力较大,这些都是我们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面临的现实难题。

综合分析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中既有周期性问题,也有总量性和结构性问题,尤以结构性矛盾最为突出,而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为此,中央反复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三去一降一补”。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今年前5个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看,去产能,5月份原煤产量下降15.5%,5月末规模以上原煤生产企业库存同比下降6%;去库存,4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下降了1.2%,为2010年以来第一次负增长;降成本,随着全面实行营改增,有关部门预计,此项改革今年将为企业降低成本6000亿元左右。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世界城市 评价标准 特征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54(2010)11-058-03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世界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一些大的城市迅速崛起并逐步发展和壮大,形成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对世界的发展和变革产生重要影响。20世纪后半叶,学术界开始关注此类城市,由于其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人们称之为“世界城市”。然而,不同时期的世界城市表现出来的特征各有不同,人们对于世界城市形态的讨论也始终没有停止,时至今日,理论界和学术界仍无法做出统一的界定。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世界城市评价标准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有助于准确把握当代世界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特征,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一、世界城市评价标准的演变历程

1 以政治、商业影响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德・霍尔(Peter Hall)是现代世界城市研究的先行者。1966年,他首先提出“我们按照什么标志把世界大城市与其他人口和财富中心区别开来?”,成为历史上首位清晰界定世界城市标准的学者。他认为世界城市的评价标准包括:成为所在国的政治权力中心,拥有大型国际机场、较大的港口或铁路等交通枢纽,发达的新闻出版业和无线电、电视网络,较大规模的人口并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发展良好的娱乐服务业等。评价标准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国家政治权力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影响力。

2 以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下的区域特征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1986年,美国的城市学家弗里德曼(JohnFriedmann)经过潜心研究,从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下的空间组织形态的角度来研究世界城市,并归纳出判别世界城市的7项标准,包括: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包括地区性总部)所在地,国际组织所在地,商业服务部门的高速增长,重要的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人口规模,标志着世界城市识别标准研究转向了城市形成的内在动力机制。弗里德曼的思想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是在新的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格局和经济结构形成过程中提出的世界城市的判别标准,突出了以城市为载体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

3 以生产者服务业的集中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美国学者萨森(Saskia Sassen)于1991年提出了全球城市(Global cicy)的概念,她更加侧重从微观角度研究世界城市,认为全球城市是发达的金融和商业服务中心,是在生产者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和优良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下,能够提供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和金融产品,并具有全球控制能力的大城市。

1999年,由英国的毕沃斯托克(Beaverstock)、泰勒(P.J.Taylor)等人在拉夫堡大学组成了“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

(GaWC),提出从全球城市网络的角度,以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连结性和影响程度的大小来判断世界城市,将现代服务业中的会计、广告、金融和法律等4个领域的服务能力作为界定世界城市及其等级的依据。

这种评价标准主要缘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优势使得一些发达国家主要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不仅进一步拉大了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差距,更加带动了发达国家服务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中心地位的提升,突出了世界城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控制力和集中度。

4 按照综合发展标准设置的多元评价标准

1991年,伦敦规划咨询委员会(The London PlanningAdvisory Committee)开创性地提出一套旨在促进世界城市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指标,认为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通过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较强的财富创造能力、就业和收入的增长、较高的生活质量是判断世界城市的核心标准。而诺克斯(Knox)在1995年提出,以功能分类的方法来评价和判定世界城市,包括3类标准:跨国公司商务活动、国际事务、文化集聚度。

这种分类标准提出的多维综合发展能力是当代世界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表明世界城市的关注点正逐步由单一功能型转向多功能型甚至是综合功能型城市的判别。识别要素不仅包括经济的首位度,还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等各领域内容,而以单一功能见长的国际大城市已很难再作为世界城市体系中的核心城市说明综合型世界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5 以城市网络体系节点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在历经几年的研究与观察后,1995年,弗里德曼再次将世界城市的评价标准归结于世界城市的经济规模及控制实力,以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来判别世界城市所处的全球“基点”或“控制中心”。2000年以后,GaWC小组也继续拓展了研究工作。他们利用100家全球公司数据,从容纳力、支配力和通道三大方面的指标人手,进一步测定了316个城市的网络作用力和等级体系,再次界定并细化了世界城市的等级。形成了在更加广阔的世界城市网络的整体发展背景下开展城市研究的趋势。

二、当代世界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特征

通过上述演变历程,现代意义的世界城市已经脱离了传统世界城市的概念,不再单纯以经济体量、人口和城市规模、商业交往能力作为评判标准,而是越来越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多维度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强调能够前瞻性地引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因此,当今的世界城市首先表现为综合性、多功能的国际城市,同时,还要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重要的经济节点、金融节点、贸易节点、国际交往节点,在处理全球经济、社会、政治和人文事务中具有核心地位。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城市是世界跨国公司总部、国际高端人才、重要国际活动的聚集地,是以自身实力为基础,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物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成为全球社会经济活动的动力中枢和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核心节点的城市。

基于对世界城市的界定和判断标准,现阶段的世界城市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 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世界城市不仅承担着国家经济中心功能,对地域经济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协调力。按照现阶段标准,世界城市的人均GDP通常在30000美元以上。

2 人口规模大、构成多元化

世界城市的人口数量通常达到一定规模,是所在国家的超大型城市。来本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外籍居民在城

市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具有较为明显的语言和文化的多元性。纽约州、东京都、巴黎大区的人口均在千万以上,大伦敦地区的人口也达到750万,而伦敦、纽约、巴黎的语言、文化、种族的多元特征更加突出。

3 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高端服务业较为发达

世界城市的决策与控制中心地位决定了其世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资本中心功能,第三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其中金融、会计、保险、法律、咨询、商务服务、国际贸易等占据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发达的金融业是世界城市发挥国际经济功能的重要条件,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世界城市伦敦、东京、纽约同时也是国际三大金融中心,并成为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的聚居地。

4 具备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开放度,并具有较强的世界影响力

世界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活动领域,在国际交往和处理国际事务上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全球生产运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和管理,而且体现在拥有众多的国际组织总部,经常举办国际性会议,是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文化交流频繁,同时,这种影响力还会带来较高的城市开放度和包容度。

5 具有独特的城市特色与魅力、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个城市要在世界城市群中凸显出来,必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特色,保持和挖掘这些特色,是世界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战略选择。巴黎是法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众多国际组织总部的集合地,是欧洲古老的文化艺术中心,是世界瞩目的服装设计之都。纽约具有相当程度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联合国和几大主要机构总部坐落于此,以百老汇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使纽约成为举世闻名的娱乐之都,金融业是纽约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链条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东京作为世界城市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带来的雄厚经济实力以及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伦敦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其艺术造诣和多元文化也异常突出,创意已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标志。

6 具有城市群的带动效应、核心辐射能力强

世界城市对周围城市群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能够形成以世界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均衡发展,资源有效配置,分工合理有序,区域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弗里德曼曾经指出,一个世界城市的经济能力取决于它所关联的区域的生产力。因此,扩大城市经济的辐射范围,加强城市间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享受经济集约化发展带来的益处是世界城市对周边城市群带来的积极影响。东京大阪一神户之间的东海道走廊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纽约一波士顿一华盛顿大都市带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的英国英格兰地区也是具有雄厚全球控制能力的区域。

7 拥有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信息化程度高,信息设备、通讯网络完善,能够确保信息流、资金流在国内和国际顺畅流通,是地区的开放度和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标志。二是快捷的交通体系,成为国际航线的中心,拥有覆盖范围广的地面和地下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港口,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运输模式,能够确保物质流畅通。三是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具有国际化服务的产业功能,如具备经常性地举办国际会议的设施和能力,经常性地开展文化、体育、科技交流活动的能力,为吸引外来游客、投资和相关移民提供支撑。

三、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启示

1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该遵循世界城市发展的共同特征

通过研究,当今世界城市具有共同的发展特征,包括以经济规模为代表的雄厚的经济实力,以人口规模、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为代表的集聚能力,以通讯和交通网络设施、文化交流活动为代表的交往能力。这些特征决定了世界城市对国际社会经济事务具有核心作用力和影响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该首先遵循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按照世界城市的内涵和共性特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集聚能力、交往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扩大城市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影响作用,力争做到与国际公认的世界城市评价标准相衔接。

2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该具备个性特征和特色发展路径

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奥运会 奥运经济 社会发展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等;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会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如果这种注意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适当超前。如韩国借1988年汉城奥运会良机,推动经济超速发展,1981年至1988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96,1985年至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国际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国际地位获得很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奥运经济的基本特征

1.阶段性。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奥运会是奥运经济运行的核心资源,每4年举办1次,对举办城市的发展产生一种阶段性作用。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年到12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前奥运阶段,即7年左右的筹备期,以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投资增长的拉动为主。奥运阶段,即奥运会举办当年,以奥运会的举办而增加的各项消费带动为主,如旅游、商贸、电讯等方面消费增势强劲。后奥运阶段,即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受需求不足制约,可能产生房地产闲置、旅游业不景气等低谷效应。但如果筹办奥运会期间,能处理好可持续发展问题,可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2.非均衡性。举办奥运会将从总体上拉动举办城市经济的增长,但并不是所有产业及行业都能直接受益,其对产业及行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征。从一般规律看,对第一产业中绿色食品生产行业有较强的带动性;对第二产业中的部分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如建筑业、建材制造业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全而深刻,将促进文化、体育、旅游的发展。深挖机遇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奥运效应和作用,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如何运作。

3.规制性。近20年来,国际奥委会在开发奥运会的经济价值、确保奥运会顺利进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规则,包括采取严格措施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控制运动员的商业行为,以及限制举办城市组委会的活动范围和权限等。它采取先取后予、互惠互利的办法,即给主办城市一些经济利益,又要对主办城市的市场开发行为予以严格的控制,以维护其在全球体育资源配置中的独特地位。为此,主办城市在举办奥运会、发展奥运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国际奥委会的运作规则,又要在与其博弈的过程中寻求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空间。

4.开放性。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历经百年发展至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参与和广泛支持,已成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的国际性舞台。自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运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入商业化运作机制,制定全球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其经济价值,使依托于奥运会而产生的奥运经济更成为一个全球经济系统,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企业以及各类组织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机会,同时促进了举办国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

5.融合性。奥运会在创办之初,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道德理念,旨在以体育运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增强各国之间的团结、友谊与合作。在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的情况下,奥运会的作用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体现了体育与文化、体育与经济,以及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举办国家和世界经济、文化潮流的相互交融。因此,各举办国都极力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努力推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赋予奥运经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内涵,借举办奥运会之势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总之,奥运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联,从空间范围看,北京奥运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在北京;从时间维度上看,奥运经济影响在12年左右,奥运对经济的影响短期主要是影响总需求,长期主要是影响生产技术,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和经济体制,从而影响总供给和生产能力;从经济层面上看,奥运的经济影响包括对实物经济层的影响和货币经济层面的影响;从产业结构上看,奥运经济影响最大的是二、三产业。因此,奥运对社会经济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奥运将对首都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符亚明:奥运引致性需求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5)

[2]史 兵:试论奥运经济的传导效应[J].中国体育科技,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