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0000)

摘要:家校合作是新时代的发展呼吁下的一种全新的关系理念,探索家校合作对当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家校合作的角色定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家校合作的反思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家校合作的进展及其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家校合作;现状调查;文献综述;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002-02

苏霍姆林斯基说:“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1]因此探索家校合作以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参考了1999年至2051年校园CNKI中的30篇期刊论文及万方数据中的20篇学位论文,并对其进行了整理。

1.家校合作的概念

“家校合作”目前未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英语中表达“家校合作”的最常见的是"home-school cooperation"。对此,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校合作进行了解释。

徐锦俊从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意义上指出,“家校合作指学校与家庭在认识一致、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地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发展。”[2]刘衍玲,臧源,张大均,在其论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指出“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3]周丹认为“家校合作”既是一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处理两者关系的行为模式。他指出:“家校合作”是指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使孩子受到来自两方面系统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形成多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更好地实现社会化。[4]岳瑛在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时指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指教师与家长通过交往实现的教育原则,教育要求,教育过程,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一致互补。[5]杨俊认为"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已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6]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机构--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地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7]这一概念把家校合作所涉及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

家校合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综合以上几位教育专家,学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从他们对家校合作概念的理解中,我们对家校合作的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

2.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

国内关于国内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其中苗建玲在其论文《小学家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对各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9]

对家校合作的认识。

在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在儿童教育方面家校之间要保持一致进行合作,强调共同发挥家校“合力”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互补。

许多教育人士从家庭、学校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配合,以达到两者的功能互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

在德育方面强调家庭的作用。

有的学者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和家庭环境的不同类型角度,阐述家庭对学校德育的环境作用。有的研究者从社会学中的冲突理论和角色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家庭与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对立与冲突。

3.家校合作中各参与人员的角色定位

家校合作中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家长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因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需要的不同,在不同的实践,不同的地点,充任的角色就有所不同。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是这样。他们只有意识到自己所担任的不同角色,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的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11]

3.1 家校合作中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学校管理人员在家校合作中具有四种角色.首先,他们是鼓舞士气的"宣传员"和组织者。他要通过对家校合作的大力宣传、指导,使教职员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使学校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对家长参与的欢迎,营造出学校与家庭合作,通力共育人才的新气象。

其次,他是家校合作活动的策划人和支持者。要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校长必须明确家、校、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并努力建设这样一个合作关系。

再次,学校管理人员的第三个角色就是他自身,“学校管理者”。他必须在家长与管理人员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他除了影响学校的整体气氛和精神外,还要使学校保持"门户"开放政策,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等。

最后,学校管理人员是活动的协调人。缺乏对家校合作活动的有效协调与管理,家校合作就无法实现连续性。

3.2 教师在家校合作活动中的角色。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除教师本身外,还包括活动的推行人、指导者、咨询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的朋友、交流的对象等。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许多教师除以上角色外,还与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长”。教师也会为人父母,也是一代儿童的抚育者。当他们从家长的角色再回到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角色时,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要。

4.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上,许多家长,学校已经达成了共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就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和在实践中的偏差两方面进行论述这一问题。

4.1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

马忠虎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包括以下两点:[12]

1.从家长方面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意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孩子的一切都应该学校负责,因而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的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自己只提供钱,供穿,从思想上放松了孩子的教育。在这种思想下,如果不是学校“请”,他们是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的。

2.从学校方面看,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了家长的教育。

许多教师往往认为家长不懂教育,他们不能也无法参与孩子的教育,请他们来反而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因此,学校单方面教学生,使家长不能全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无法进行针对性教育;老师说教流于一般化,变成空洞的说教,泛泛而起不到相应作用。

(二)任学兵指出家校合作的问题出在政策上支持的力度不够[14]

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订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或法律,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权益,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有法可依,合法的行使自己的权力。同时,强化家长对教育事业的参与,加强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

(三)合作欠深度

关于这一问题任学兵在家校合作与素质教育一文中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目前常用的合作方式是开家长会,让家长签字,家访和个别交流等。这些活动以了解通报情况为主,至于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各自的事情,缺少有计划,有深度的共育层面上的合作,更缺少对合作活动的检查,监督等措施。[15]

五、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家校合作前人已经从概念,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理论基础,家校合作活动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是我国在家校合作研究领域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水平较低,家校合作的研究比较分散、不成体系,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本研究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家校合作相关理论和经验,通过研究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并对学校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探寻和发现我国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和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当前不断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一系列具有实践价值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 徐锦俊.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5,(9):100-105.

[3] 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30(2): 400-402.

[4] 周丹.对家校合作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4-36.

[5] 岳瑛.谈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家校指导,班主任.2003,2:34-36.

[6] 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29-31.

[7]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5.

[8]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科学院学报.2002,6(3):50-53.

[9] 苗建玲.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济南市棋盘街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8,10:7.

[10] 张丽竞.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50,(3):158-159.

[11] 岳瑛.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2):36-39.

[12] 马忠虎.影响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25-32.

[13] 历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348-350.

[14]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8-95.

[15] 徐金贵,颜辉荣.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6-38.

[16] 岳瑛.教师与家长的合作[J].班主任之友.2002,(2):14-15.

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生;问题;对策

一、引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与家庭教育不同,学校教育目的更强,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系统、专业的培养过程;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家校合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并被越来愈多的教育学者所关注。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家校间缺乏实际联系

多数家长和教师都知道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实际交流却十分有限。一般学生成绩严重下降或违纪时,教师才会与家长沟通联系。而家长一般在学生生病或有事不能准时到课堂等需要请假的情况下,才会主动与教师联系。还有部分家长(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学生主要是学校(家长)的事。一些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低,对学生缺少必要的关注,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类活动。这些都是家长和学校在学生教育问题方面观念不统一造成的。

2.家校间的联系单一

当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主要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师不定期家访、教师与家长间电话短信联系等几种常规方式进行。这些方式难以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家校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多样性和科学性的,在具体实践中可采取新的联系方式,如学校邀请专家讲座,也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联系家长,分享培养学生的心得。

3.溺爱学生

计划生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告诉我们“尊老”在“爱幼”之前,要教会学生谦让。而今,出于对学生的溺爱,一些家庭无形中培养学生“学生先挑”“先幼后老”的行为意识,这是现阶段许多中国家庭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出现的一大问题。

4.过分关注成绩

在传统的人才选拔模式下,成绩成了学校最关注的因素。分数为主首先会使中小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其次,过分强调成绩可能会使低分考生产生自我否定的心态,容易被教师边缘化。分数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或者家长乃至学生本人过分关注分数是一种错误的意识,这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5.新时代下的中小学生

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接触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互联网时代本应方便他们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用学习软件直接搜索作业答案导致成绩下降;在家沉迷于手游、网游,缺少户外运动。这ρ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也给家校合作带来严峻的考验,家长和学校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关注。

三、解决的对策

1.从学校的角度

学校需做好与家长方面的沟通,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家长既是家庭教育的主持者、执行者,也是家校合作的参与者、当事者。学校应和家长开展关于家校合作的交流会,制订家校合作的具体实施计划,这是家校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同时,学校可设置专门的家校合作机构,以此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学校领导要带头做好工作,如开通热线电话、校长信箱等。同时,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师资管理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来自家长群体的意见,让家长真正融入学校的教学体系。

2.从家长的角度

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应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多重角度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家长间还可以建立家长交流群,交流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并对学校教学情况密切关注,提出反馈意见。家长应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在与教师进行充分交流后,为其制订有效的家庭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变化适时改变。

3.从政策的角度

教育资源不均也是阻碍家校合作的一个因素。有些落后的地区严重缺乏师资和教学资源,而家长与教师之间难以见面交流。因此,国家应加大、加强对西部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另外,家校合作在具体实施时缺乏引导和理论性。因此,家校双方有必要针对现阶段家校合作的情况,全面、系统地制订一套较为客观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曹丽.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4.

[2]黄河清,马恒毅.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23-29.

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 家校联系 现状 对策

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家庭是教育子女的重要基地。家校双方只有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才能形成积极的教育影响力并作用于孩子。因此,家校联系工作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一、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北省H市三所较有代表性的小学:广场小学、市府路小学、英才小学。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7份,回收率为93.5%;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为90.5%。

2.调查内容

本次调点是小学家校联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家校联系中出现的问题、家校联系现状与家长期望之间的关系及其中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

3.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的工具为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您的孩子是否是独生子女及其所在的年级、您的学历)和15道选择题。

(2)文献法: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搜集国内外关于小学家校联系的相关研究资料,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基础。

(3)访谈法:与部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学生家长、小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发现问卷中所体现不出的深层次因素。

4.数据处理

调查采访数据由小组成员输入SPSS11.5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以单变量描述和多变量交互分析为主要统计方法,尽量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发现,小学家校联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次数偏少、家校双方时间难以协调

小学家校联系的次数偏少(详见表1),通过深入访谈和调查得知,影响家校联系次数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家校双方的时间难以协调。在家长看来,家校联系存在的问题52.5%是来自时间问题。如家校联系的时间安排上有冲突,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段进行,如学期初、学期末和节假日等,其他时间则偃旗息鼓;而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很难抽出成块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有空的时间段又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时间矛盾,因此,双方联系的时间难以协调。

2.家校联系的方式和内容单一

有效的家校联系需要家校双方进行频繁而真诚的交流沟通。调查发现,小学家校联系的方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详见表2和表3),从而影响了家校联系的效果和教育质量。

“目前,学校与您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可多选)”一题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众多方式中,较传统的家长会(79.0%)和电话短信沟通(63.0%)为主要方式。而其他方式,有的是由于实施条件的限制(如“电子邮件等网络联系方式”),有的是由于某一方消极配合(如“教师家访”)等原因,采用得比较少,由此可见,家校联系方式比较单一。

由于家校合作的活动缺乏整体的策划组织,随意性、盲目性很强,另外,由于家校双方教育观念的差异、态度和个人素质等也不同,导致家校联系的主要内容只是围绕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探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家长普遍认为,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以学习成绩为主要内容的占84.0%,而家校双方共同探讨学生的道德品质的仅占7.7%,身体健康方面占3.9%,心理状况方面仅占1.7%,由此可见,小学家校联系的内容也是比较单一的。

3.家校双方消极参与,实际效能低

家校联系是双向的活动,只有家校双方积极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但从调查和访谈得知,由于家长和学校领导、教师的知识、能力、技巧、时间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一方或双方在家校联系过程中消极参与、实际效能低下的现状。

从学校方面看,首先,当家长要求介入校内日常运作和决策时,他们怀疑家长的决策能力,认为家长介入学校教育是在监督、挑毛病,甚至只会画蛇添足,他们担心职业和形象受到挑战和威胁,所以往往倾向于自我保护并产生某种程度的消极情绪。其次,学校对于家校联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整体计划,难以与积极参与的家长相互配合,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效果上的强化较差。访谈中还了解到,部分教师几乎从未与学生家长进行过真诚的交流沟通,也缺乏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技巧,这些对于进行有效的家校联系也不利。

有效的家校联系还与家长的认知水平、教育和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工作时间的安排等因素有关。家长受教育的水平,可以部分地表示家长的教育和沟通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的家长与高中和初中学历的家长在与学校联系的主动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数值分别为0.028和0.047(详见表4)。受教育水平即认知水平越低的家长,往往越是怀疑自己的教育和沟通能力,缺乏教育技巧,因此,在家校联系过程中表现得比较消极。另外,有的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持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

注:Sig.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4.家校联系现状与家长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较大

家校联系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校,学校应在家校联系的管理和投入上起主导作用,为了不断完善家校联系工作、满足家长和孩子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作为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家长对家校联系的期望和看法。

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校联系现状与家长期望值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从家校联系的方式上来看,当前的每一种联系方式与家长期望的方式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家长会、教师家访、书信、教师的邀请、电话短信沟通、电子邮件等网络联系方式、家校联系手册、接送孩子时交流等当前现状与家长期望值之间的显著性分别为0.063、0.000、0.009、0.000、0.001、0.000、0.000、0.000(详见表5),这从个方面说明当前的家校联系的方式渠道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的需要。再从家校联系的内容上来看,当前家校联系探讨的内容以“学习成绩”为主,占84%(详见表3),而家长期望探讨的内容,在“学习成绩”的选择上与现状存在着显著差异,显著性为0.000(详见表6);据了解,不少学校组织家校联系活动之前,并没有进行整体策划,对于交流的具体内容并未进行充分的准备,每次家校联系活动就是谈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真正讨论家长们对于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虽然有的家长对学校的要求过于苛刻,但现状与期望有如此显著的差异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注:“a”代表家长会,“b”代表教师家访,“c”代表书信,“d”代表教师邀请,“e”代表电话短信沟通,“f”代表电子邮件等网络联系方式,“g”代表家校联系手册,“h”代表接送孩子时交流。Sig.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注:“a”代表学习成绩,“b”代表身体健康,“c”代表心理状况,“d”代表道德品质,“e”代表其他方面表现。Sig.0.05,表示差异不显著。

总之,当前的家校联系现状不容乐观。诸多问题,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研究和解决。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小学家校联系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家校联系次数偏少、时间难以协调;二是家校联系的方式和内容单一;三是家校双方消极参与、实际效能低;四是家校联系现状与家长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较大。

(2)虽然H市大部分小学的家校联系工作质量整体上比往年有所提高,但当前的家校联系现状与家长的期望值仍有较大差距。而在提高家校联系工作质量和实际效能的过程中,家校双方的换位思考和彼此谅解、相互积极配合等非常重要。

2.建议

(1)与家长共同制定科学的家校联系工作方案,增强联系的计划性和连续性。为了解决家校双方的时间难以协调、每学期家校联系偏少的问题,学校应在每个学年之初,与家长共同协商,制定一套科学的家校联系工作方案,将本学年将要进行的家校联系活动计划、时间的大致安排和分配、采用的家校联系方式及每次家校联系的主题内容等纳入其中,使双方提前熟悉各项工作活动,有效安排协调自己的时间,以保证家校更好地配合,增强家校联系时间和活动的计划性和连续性。

(2)构建家校互动的方式体系,丰富家校联系的主题内容。①畅通双向的信息交流渠道是实施有效的家校联系的关键所在。应将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方式如“家访”“家长会”等与新型的以家庭为主的“校访”等方式结合起来,如设立家长学校、试行在国外已较多见但在我国几乎还未出现的“家校研讨会”等方式,通过家庭与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探究构建双向互动的家校联系方式体系,摆脱家校联系方式单一的现状,提高家校联系的水平和质量。②加强学校、学生和家长三方的沟通交流,适时调整家校联系的具体内容,丰富家校联系主题。每次家校联系活动开始之前,学校应与学生沟通交流,从学生的具体需要出发,不仅是学习成绩,更应重视学生心理、道德品质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动态,拟出详细的活动方案交与家长,让家长提前做好互动准备。在家校联系的具体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家校双方共同倾听孩子的心声,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家校联系内容的实效性。

(3)明确重要性,积极参与,相互配合,提高家校联系效能。影响家校联系实际效能高低的关键因素在于学校的态度和家长的素质。因此,只有改变学校的消极态度,提高家长的素质,才能创设和睦的家校合作气氛,取得预期的家校合作效果。① 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提高对家校联系的认识水平,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积极制订学年家校联系工作计划,策划和组织一些大型的有意义的家校联系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家校联系的宣传。二是要全面提高教育工作人员尤其是教师的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要引导广大教师改变封闭教育体制下形成的传统保守的心理,培养他们对于家校联系的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倾向。三是要经常召开家长教育知识培训,为家长提供有利于促进家校联系与合作的教育资源,宣传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指导家长协助参与学校教育工作。② 家长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校联系工作和教育工作。作为家长,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地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与道德素质。二要改变自身不利于孩子发展和家庭和睦的个性特征,提升和完善自身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需要,才能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主动与学校沟通联系。三要虚心接受学校组织的家长教育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4)以学校为主阵地,努力完善家校联系工作,缩小现状与期望的差距。第一,物质保障。政府和学校都应加大对家校联系工作的投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为有效的家校联系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二,制度保障。学校应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指导和配合下,诚邀学生家长共同制定科学的家校联系工作制度,统一认识,明确分工与合作,确保家校联系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三,组织协调。政府在构建家校合作关系的过程中需发挥宏观调控与组织协调、督导的作用,而学校应发挥具体的家校联系活动的策划、组织与落实的作用。第四,思想建设。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教师,必须重视思想方面的建设,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心态。第五,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家校联系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在家校联系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家长开展一定的教育培训,帮助家长走出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误区;培养建设一支专门从事家校联系工作的队伍,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第六,宣传动员。学校应在家校联系工作开展之前、之后和过程中,重视家校联系的宣传,动员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以积极正确的态度看待家校联系和教育工作,通过正确科学的方法参与到家校联系中来,共同促进教育事业和孩子的发展。

四、结束语

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相互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实践者和执行者,必须主动带动家庭。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地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评价反馈给家长,并了解家长对子女、对学校工作的期望,以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任务。

家长是社会中最关注学校教育的人群,也最有资格评价学校教育。在孩子读书阶段,孩子的学校生活是家庭生活的重要话题,学校和孩子是家庭生活的焦点。因此,家长想了解学校,想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想发挥自身的能力为学校贡献力量是普遍的心理。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学校和家庭采取相互参与、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类型

根据合作中影响作用的方向,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学校为主导,向家庭作用的合作形式(学校家庭的合作形式);家庭为主导,对学校影响的合作形式(家庭学校的合作形式);以社区为中介,学校向家庭影响的合作形式(学校社区家庭的合作形式)。

(一)学校家庭的合作形式

1.家长学校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最便捷、最高效的途径之一是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家长学校是向家长开展普及型的家庭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常识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家长学校中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讲授有关知识,或由学校的心理教师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2.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最常见的形式,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会向家长汇报学生近期的表现和学习状况。有的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向本班级家长进行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使家长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符合孩子特征的教育方式。此外,科任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就班级发展、学生学习、个性发展、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等问题畅所欲言、充分讨论。根据要求,各年段、各班级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体性的家长会,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和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则至少两次。还可以召开小型家长会,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和指导。

3.家长沙龙活动

家长沙龙活动,主要通过级长、班主任向家长宣传,家长自愿报名。活动由心理教师主持,班级科任教师也会以助理身份参与其中。家长沙龙活动关注家长的教育烦恼,让家长更好地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

家长在沙龙中分享与孩子相处时遇到的烦恼,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分享的方式,共同对典型情况进行探讨,找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有效方式。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并通过家长间的相互分享得到情感和方法的支持,让家长改进教育观念,共同成长,注重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4.亲子团体活动

亲子团体活动不仅包括学校组织的父母孩子一起参加的各种活动,还包括亲子团康活动、亲子小组辅导活动。亲子团体活动有利于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使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精心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参观、访问、表演、听报告、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社会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尤其在假期,亲子团体活动更加受到家长们的欢迎,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为三者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搭起了桥梁。

亲子小组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由心理教师组织同质学生和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亲子心理辅导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根据小组成员的一般性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和家长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体验和感悟,感受彼此的重要性,学会沟通技巧,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在交流中获得和谐相处的方法。由于亲子小组辅导活动具有针对性、系统性、专业性,因此得到家长的认可,心理辅导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亲子辅导活动,需要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学校中并不是十分普及。在对广州市越秀区专兼职心理教师的调查中,专职心理教师普遍都开展过亲子团康活动和亲子小组辅导活动,而兼职心理教师只有一小部分开展过亲子辅导活动。因此,对学校骨干心理教师开展亲子辅导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5.个别辅导

在课题研究中,从心理教师提交的个案辅导案例来看,专兼职心理教师在个别心理辅导中都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和影响,在辅导中会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并对家庭教育和教养方式以及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

在个别辅导中通过心理教师的指导,家长们了解了自己孩子当前的心理状况,了解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感受到家庭关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学生心理问题预防、预警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通过家长及时调整自身和家庭关系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在相对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状况。如果出现了问题,家长凭着对学校心理教师的信任,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能够及时和学校取得联系,可以防患于未然。

出现心理问题以后需要进行干预。一些常见的问题,专职的心理教师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在对学生和家长的辅导中,最常见的技术是系统式家庭治疗。该疗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家庭看成一个系统,将家庭成员看成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认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认识事物的模式,家庭成员的内在解释与外在行为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其间的关系不是直线式的因果关系,而是反馈式的循环关系。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认为,无论是正常行为还是病态行为都是这种连环套式的循环反馈关系层层作用的结果。

从全区专兼职心理教师所提供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心理教师对家庭治疗的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多倾向于教育学的层面,多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施加作用和影响,而对家庭系统治疗的心理咨询技术层面的干预还比较少见。因此,在心理辅导专业水平上对学校心理教师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家庭学校的合作形式

1.家长志愿者活动

家长志愿者服务进校园。家长在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为学校教育尽一份力,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自愿组建起来的,家长“志愿者”在校园参与学校的服务。如校运会上,广大家长积极支持、鼎力相助,有的当裁判,有的进行宣传报导,有的负责保卫和安全,有的协助后勤,为学校的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家长通过做志愿者直接参与学校的活动,可以近距离了解学校的办学特点,也可以跟孩子多沟通,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

家长志愿者服务进班级。通过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了使孩子从小爱读书,营造书香班级的文化氛围,许多班级的家长自发地捐书、捐钱、捐书柜,建立起班级的图书角。家长志愿者的工作渗透到班级,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家长志愿者活动从校园辐射到社区。比如,节假日里,家长带着孩子走访低保户和社区工疗站,捐钱捐物,送去生活用品,用他们的爱心行动影响着孩子。

家长走进学校、社区,有序参与教育活动,有效地增进了教师、孩子、家长之间平等、融洽的感情,促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形成,使家校进一步携手,共谋发展。

2.家长讲坛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鲜活而前沿的知识,仅靠学校单一的教育力量很难做到,来自于家长的资源正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丰富和扩展。家长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每一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学校充分发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能丰富学校教育元素,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基于对当前教育的前瞻性考虑,我们尝试让家长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课程。

家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各种知识。教师惊喜地发现,各行各业的家长大胆创新,以超前的理念、鲜活的教学内容、精彩的课堂呈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有些资源丰富的学校,家长聘请心理专家,为孩子所在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讲座和团康活动。

通过家长讲坛,孩子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知识得到了拓展,探究知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3.家谊会

家谊会是学校与家庭双向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为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有些班级的“家谊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家谊会也让家长可以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育儿心得,这就使得家长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沟通的平台。部分家长在与其他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可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不少家长也因此成为了好友。

除了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校也通过家谊会积极向家长实施心理辅导,提倡积极正向的健康心理,并教授教育子女的方法。

(三)学校社区家庭的合作形式

1.社区宣传服务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长是家庭的主导,学校通过自身所处的环境影响家庭和家长。在学校所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让社区居民了解有关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培养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学校的围墙、宣传板等都是开展社区宣传的重要工具。心理教师和学校心理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社区自愿者服务队伍,在社区宣传活动中发挥专业作用。

2.社区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有关专业人员或社会机构对实施家庭教育的成员从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以确保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因其受到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以及方法的制约,不同的教育观念会带来不同的实践活动、形成不同的经验从而产生不同的指导模式。学校通过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更新社区居民的教育观念,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作为义工参加社区教育,做社区教育的讲师,为社区居民开讲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给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技能技巧。这些做法,使社区这一媒介对家庭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家庭环境。

二、成功经验

目前广州市越秀区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学校主导。中小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影响者,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全面,具有经常性。2.资源共享。通过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3.渗透社区。通过社区拓宽合作的范围,扩大影响的效果。

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有些学校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规范合作,形成架构

以广州市朝天小学为例,朝天小学是广州市有名的百年老校,位于广州市繁华地段,具有非常丰富的家长资源。朝天小学在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朝天小学在家校合作中非常注意规范化的管理,例如,为了规范化管理家庭志愿服务队,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队和光塔社工服务站联手,制定了《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手册》,以“志愿时”作计算单位,设立“志愿服务晋阶制”,与“朝天之星”“服务之星”等评选挂钩,激励每个家庭积极投入志愿服务中,使志愿服务得以推广,使更多人受惠。也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志愿者管理资料,包含《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队架构、管理及服务计划》、《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和《朝天小学志愿者信息表》。德育领导小组和专业社工进行管理,建立激励和表彰机制。家庭志愿服务队将依据志愿者服务记录,实行星级认证和晋升制度;结合志愿家庭服务业绩,推荐其参加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对家庭资源作了规范化的管理,进而突出优势影响,降低不利因素。

(二)引领社区,影响家庭

例如,文德路小学十分重视社区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与社区合作,在所处的大塘社区服务中心附近设立了宣传长廊,定期刊出包括心理、生理健康常识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文德路小学的教师们参加社区服务中心内设立的义工发展中心的活动,在社区中突显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文德路小学是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该校的鲜明特色,其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广为认可,是广州市非常受欢迎的学校之一。学校通过自己的品牌带动社区,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影响,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让社区居民重视心理健康,为孩子提供有利于成长的环境。要做到引领社区,学校本身要在这一方面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开放学校资源,让社区居民了解学校的特色,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三)专业指导,系统实施

广州市第二中学的亲子活动有自己的特色,亲子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学校亲子活动选择在开学、散学礼、家长会等时间点进行,形式有:《亲子成长手册》的指引、亲子团拓活动的开展、亲子访谈、亲子讲座、亲子咨询、周末亲子沙龙、亲子漫画等,每学期都坚持定期开展。第二中学亲子活动开展得好,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专职教师的坚持。亲子活动的开展难度很大,家长的观念、师资的力量、时间的安排等,都会对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次要一步步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能够理解亲子活动的意义;再次,心理教师要有奉献精神,用休息时间开展亲子活动。

(四)挖掘潜力,优势互补

广州市越秀区位于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质量在广州市处于领先地位。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下,汇聚了丰富的家长资源。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开设家长讲坛,让学生共享资源。由家长委员会出资聘请著名专家和学者,给学生开设讲座和课程,为家长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同时,学校心理教师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对家长开展青春期心理特点、考前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讲座,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分析与思考

理想的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环式教育体系,形成一种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形式。

分析当前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学校对家庭的影响比较充分,渠道多样化,效果比较突出。分析其原因,在教育影响中,学校教育处于主导地位,学校具有专业力量和专业的机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产生影响。

2.家庭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开始慢慢体现出来。资源丰富的学校在这方面的表现比较明显,而资源相对缺少的学校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3.学校通过社区影响家庭方面,学校与社区都重视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比较好。例如,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和大塘街道长期稳定合作,已形成了机制。在这方面很多学校和社区还处于探索阶段。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总结做得好的学校的经验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家校合作的最关键因素,只要领导重视了,合作就能顺利开展,一切形式的合作都不在话下。此外,学校的专职教师也是家校合作中的重要力量。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热情、专业坚持,都能有效地影响家长和吸引家长,能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沙龙活动、亲子活动、个别辅导等形式是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开展这些活动,离不开心理教师的专业引领、专业指导、专业操作。因此,加强对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心理教师掌握亲子团体活动、亲子小组辅导、家庭治疗等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能有效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效

当前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的形式仅仅是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也较固定,以介绍学生成绩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合作形式如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学校等,这些合作表面上看丰富多彩,实际上却缺乏实效性。开放日时学校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排演节目,组织活动,只为完成任务,至于深层次的交流根本无暇顾及;亲子活动能够拉近家长与孩子的距离,提供亲子共同体验的机会,本该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但许多学校的亲子活动并没有经过精心策划,而是照搬他人,一层不变,不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仅仅作为一种文娱活动开展,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抵制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家访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这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家长委员会需要相对优秀并积极的家长主动地参与,而一些文化程度较低或者较被动的家长就会被排斥在委员会的大门之外;家长学校尽管能够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教育方法,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学校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内针对不同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2.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

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与家长资源的开发,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互动交流,家长会成为成绩通知大会,家长委员会成为家长代表报告会,网络平台成为发送作业平乙入〔习。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家校合作观,不理解家校合作的真正内涵,没有意识到家庭在家校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此外,在沟通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缺少尊重,互相挑剔,这是由于家校合作双方对沟通目的理解不同,教师认为沟通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自己的教育与管理,家长是配角,家长过多的参与只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家长认为沟通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监督学校教育,而不是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3.家校合作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中心地位

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纽带,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学者陈家麟指出,家校合作应遵循“把单纯从学校出发,要求家长配合转变为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的原则,而现在许多学校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却偏离了这一原则,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减少家校纠纷的途径,或看作是学校评优的项目。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对家校合作效果感受最深的人是学生,学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合作愿望与能力,因此家校合作不仅是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也应该是学校与学生的合作,家长与子女的合作,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合作。此外,教师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时会肆意滥用自己的权利,向学生家长告状或分配任务,以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要知道,学生是家庭的一员,教师给学生的压力会无形地传递给家长,家长就会责备学校,学校转而又将压力施加给教师,产生恶性循环。

二、关于家校合作问题的对策

1.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

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将家校合作看作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敌人,而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学校应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认真聆听家长的建议,尊重家长的态度,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与命令。其次,教师应消除自己的权威思想,因为家长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有些高学历家长甚至超过普通教师的文化水平。此外,家长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理性地对待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认真地与教师交流,分析原因,当发现教师的批评存在误会时,要及时地与教师沟通。

2.优化家校合作形式

第一,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型,召开分层家长会。这样家长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通过交流学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计划。第二,可以举办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亲子活动。如,清明来踏青,六一同欢乐。教师需要精心策划活动,并在活动之前让学生搜集节日相关资料,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此外,学校可以利用自己所在社区资源安排学生在假日期间进行亲子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博物馆,亲近大自然,家庭读书日等。第三,学校要积极鼓励并配合教师进行家访工作。以补发工资或补放假期的形式提高教师家访的积极性,对教师的家访工作从质量和数量上进行定期考核,督促教师的家访工作。第四,制定规范的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委会有章可依。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只有当家长充分意识到家委会对孩子教育有用时,才会真正信赖并积极参加家委会活动。第五,延伸家长培训。学校将家庭培训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由父母延伸到爷爷奶奶,这样的培训不仅具有针对性,也具有灵活性,有利于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减少隔代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3.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需要采用一定的技巧,我们可以借鉴罗杰斯提出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三原则:第一,沟通要真诚。指教9币和家长坦诚相待,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教师要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在沟通时候可以向家长询问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信息,如兴趣、爱好、特长等,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第二,沟通要相互尊重。指教9币和家长应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接受彼此的思维方式,宽容对方的缺点不足,意识到双方在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第三,沟通要相互理解。指教9币和家长设身处地,站在对方所处的立场思考问题,教师在下班后也是一位家长,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是一名教师,这样教师家长就有了共识点。此外,沟通还需要平等,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教师家长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合作的关系,家长有话语权,建议权,教师与家长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形成一种合作互助的关系,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