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8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年左右。为什么我国的企业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唯一法则。总结世界著名“寿星”企业的长寿秘诀,几乎无一不是因其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市场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宏观背景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发表了“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10年发展道路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为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提出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形势来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2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5年GDP总量超过18.2万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7%。市场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其次,国内竞争优势消失,需要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影响下,随着政府保护壁垒一个个被打破,诸如地方保护、廉价资源、劳动力等过去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眼睛向内,发现和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即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2.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1)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大批国内名牌企业,它们有条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竞争力战略。从战略竞争的层次来看,我国的企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级层次的竞争策略,比如数量、质量、价格、服务等,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战略设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水平,取得了颇具潜力的竞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未来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如何培育、发展和提高企业在较大范围和深层次上的成长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选择。(2)国有经济大发展。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大型重点企业积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成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冶金、军工等行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团。大中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因此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有和民营不再是各自发展,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3)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走过了26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26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0%,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并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和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有人如此形容民营企业的“发家史”:“第一代老板是靠胆子,第二代老板是靠路子,第三代老板是靠票子,第四代老板则是靠脑子”。“靠脑子”,也就是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素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3.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5年的过渡期结束,企业面临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运作,挑战国际市场,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二是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传统的经济方式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化。由于我国企业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应对这一转化,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条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管理、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990年,帕拉哈德和哈默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对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1980年,GTE的销售额是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而NEC仅38亿美元的销售额;可是到了1988年,NEC的销售额达到了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164.6亿美元的GTE公司。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帕拉哈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一组先进的技术的和谐组合”,而“先进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本身,而且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朵、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优势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至少暂时不具备),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3)延展性或叠加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收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5)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演化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不停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保护和创新。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最为明显的就是相当多的企业总是把企业的核心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混为一谈。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不能以企业在某一方面暂时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更不能以某一个优势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的产品,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但是,都不足以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以至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误区三: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企业一般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性功能,是企业的相对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如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研发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对企业而言,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具有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难以超越的竞争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引入战略管理。将企业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全面盘点企业要素,对产品、品牌、技术、服务、品质、成本、企业文化、人才资源等逐一进行分析,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精确求实的分析报告。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企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这是制胜的前提。
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良好的企业制度土壤之中的,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必须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切实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如IBM公司1996年用于网络软件开发的投资高达4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所有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总和,而这仅是其科研开发经费的1/4;又如德国西门子公司1996年的研发投入为81亿马克,占其当年销售额的8.1%。
3.全面塑造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把它们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文化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和企业文化相联系的竞争力不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是没有前途的。例如浙江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因为浙江企业主都有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越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想过“千方百计”、吃过“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再如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特有的蒙牛文化。其精髓是98%法则: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蒙牛成长的三大法宝是: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和企业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谁掌握了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和实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采取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将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能力贯穿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在硬技术创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先从软技术创新着手(如核心营销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积累技术资源,开发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软硬结合、长短结合,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1.通过打造人力资本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的能力,人是核心竞争力的操作者、培育者,是创造核心竞争力最活跃的因素。为此,企业要量身定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战略,要制定并执行一系列吸引、培养、发展和凝聚人才的政策。企业要从打造特色人文环境入手,通过人文关怀,合理地利用如薪酬体系、奖惩措施、激励手段、培训方案等发掘、调动人才的潜能,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要把短缺的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尽快地得到弥补,使现有的人力资本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对员工的培训要根据员工状况制定相应的短、中、长期培训计划,并具体落实和执行。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体现员工的发展特点,让员工在培训中既实现了知识共享和交流,又享受到相当于企业福利的待遇,激励员工不断向上进取、勇于开拓。
2.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挑战,企业要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角来打造企业文化体系,使之成为一整套富有个性的企业行为方式和员工共事方法,使之成为人文环境的特色,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可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明确公司使命和愿景,建立共同价值观,并让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理解和接受。二是正确把握和传播企业精神,发挥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在员工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把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合力。三是打造企业文化要突出特色。国际市场文化多元、各异、生活习惯不同,企业要用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要求。四是建立人性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正如张瑞敏所言,海尔目前没有核心技术(冰箱、空调压缩机等核心技术均为进口),但却有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按海尔的说法就是海尔的企业文化的魅力,是海尔特色的人文环境使然。
3.通过打造发展型组织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型组织就是通过员工成长来促使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团队。发展型组织也是人文环境的构成要素。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发展型组织要挖掘员工的全部潜能,鼓励员工的个人成长,激发员工的集体智慧,形成一种创新、敬业、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这种氛围就是企业的人文环境,也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发展型组织除了要组织员工学习更精湛的技术之外,还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包括组织员工获取新的知识,并在工作中理解、转化、整合和运用这些知识。所以,进行组织变革,打造发展型组织,企业将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活力,从而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打造发展型组织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员工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创造整体学习,人人都有所作为的工作氛围。二是全面开展创新活动。在组织内部的每一层面都进行观念创新、知识创新、组织结构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三是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协调战略、流程、技术和绩效的相互关系,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二、通过整合价值链优势环节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1.通过核心技术环节的价值链优势整合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环节的整合是通过共享某些研发资源、知识、技能特别是核心技术产生范围经济来实现的。企业通过整合核心技术不仅获得了稀缺要素,而且降低了转换成本,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如日本佳能公司在开发复印机生产项目时,应用照相机业务单位的核心技术来提高复印机业务单位战略性资产的质量,形成显著的资产改善的优势;在创立新的设计、生产和制造更为复杂的激光打印机的过程中,佳能公司开发出了有助于改善复印机技术的核心技术。可见,佳能公司的成功经营是通过整合核心技术,使价值链优势得到延伸和扩展,从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
2.通过市场营销环节的价值链优势整合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环节的整合是通过共享分销渠道和品牌资产来实现的。如娃哈哈由原来生产儿童营养液到生产儿童果奶、纯净水、非常可乐、瓜子和童装等,通过分销渠道和品牌共享,来培育娃哈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通过发展外部联合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1.通过组建技术联盟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组建技术联盟是指与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技术联盟有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技术,为双方或多方服务。企业在寻找技术联盟成员时,要对各成员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评估,按照能力互补、承诺合理和协调一致的标准来选择。技术联盟主要有三种:资源互补型联盟、能力互动型联盟、技术共享型联盟。通过组建技术联盟使企业从外部获得了核心竞争力。
2.通过合理并购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并购模式包括外部购买和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并购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重建新的企业经营格局,重塑企业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企业要选择合理的并购整合模式。如果被并购企业的流程和价值是它过去成功的真正原因,则并购管理者应不干涉其业务发展而将并购企业的资源注入其流程和价值当中;如果资源是并购企业的主要目标,则将被并购企业的人员、产品、技术和顾客融入到并购企业的流程中。
关键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策略
一、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指导我国民营企业实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并且进行战略管理,从而在促使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做大做强的健康良性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往往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容易出现停滞、衰败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只片面地注重规模扩张,而忽视了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增强,因此导致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为核心竞争力下降,从而失去竞争优势。
第二,有利于指导我国民营企业正确处理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的关系。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着多元化和专业化经营的选择,许多民营企业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尤其是在跨行业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中陷入困境。核心竞争力理论告诉我们,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入多项业务的大门,企业多元化经营应基于核心竞争力,即实施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相关多元化经营,不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多半是陷阱。
第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三个层次中,企业竞争力是最基本的,只有企业具备了竞争力,产业才有竞争力,国家也才有竞争力。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大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特别是强大的民营企业作支撑。因此研究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的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是它们的集合,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是由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
制约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内部因素主要有: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仍不尽合理。创新能力的高低制约着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人才和人力资源短缺是制约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民营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注重企业总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的迅速扩张,忽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忽视效率的提高,不自觉地走了一条外延型、粗放式发展道路,这一发展模式严重妨碍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这是我国现阶段企业做大后如何进一步做强,即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策略
(一)建O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又称为组织文化,是指企业在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所贯彻和体现出来的企业理念、企业制度、企业形象等的聚合,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独特的风格模式。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内容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三个部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策略:
第一,差别化策略。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企业文化作为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属于企业差别化战略的一种,它具有不可模仿性。例如,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浙江雅戈尔“装点人生,服务社会”都体现了企业的个人特色和极深的文化底蕴。
第二,建设名牌企业形象策略。名牌企业形象具有极大的号召力,不仅能占领国内市场,也能占领国际市场,相反,没有企业形象,既不能占领国际市场,也不能占领国内市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树立名牌企业形象的任务还很艰巨,但要生存,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民营企业首要的能动性生产要素,虽然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料、资金、技术等一样都是企业的生产要素,在整个企业正常运营中缺一不可。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表现在人力资源具有价值性,能为民营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源活动能降低企业成本或增加企业效益等方面。
第一,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是企业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开发人力潜能,使人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上,要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变“控制”为“尊重”、“关心”,尽量为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吸引和留住更多更好的人才。
第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培养机制。民营企业要根据战略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总体培训方案要认真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包括对培训必要性、培训对象、目标、时间、地点、方式、内容以及培训评估、监督的分析要建立员工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关键要素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23-02
目前,中国旅游酒店业迅猛发展,客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使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问题成为酒店战略管理研究的焦点之一。到底什么是旅游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哪些;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等等。在准确把握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建立旅游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旅游酒店才能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是每个旅游酒店所必须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一、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特征
纵观国内外学者和业界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发现,对其概念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特征上,也可以看出特征对实践的意义,实际上,从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入手也是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目前,虽然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内涵的理解各式各样,但对核心竞争力特征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一致性。结合旅游酒店的行业特点,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主要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核心竞争力的积累性、核心竞争力的共生性、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性、核心竞争力的相对性、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模仿性。
二、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四要素
从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是酒店独有的;它是在组织内部形成的;完全适应市场需要;这种竞争优势是持久的,可以支撑酒店的现在和未来。由此,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可以理解为:它是根植于酒店深厚的企业文化之中,以优秀的酒店执行力为保障,而形成的酒店内部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由此形成的酒店为顾客、社会创造满意价值和从容应对市场的能力,是能为酒店提供竞争优势的深层次能力。它强调了四个基本要素:
(一)文化力
文化力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它是复杂的、难以模仿的,它是推动酒店不断成长的强大竞争力的源泉。在现代酒店业激烈竞争中,必须将企业文化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学习力
学习力使酒店获得知识积累,也为创新力提供了知识基础。无论是企业内部知识积累的过程,还是外部竞争压力推动,都要求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因此实践中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由持续的组织学习来不断改变和优化。
(三)创新力
创新是酒店生存与发展的主题,它既是酒店知识学习的结果,又酒店知识创新的表现形式。酒店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连续不断的组织创新、价值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全方位的创新,创新是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执行力
执行力贯穿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也作用于各个层面并为各个层面的实现和提升提供保障,也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在酒店执行力的保障下,通过酒店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酒店核心竞争力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得以动态发展,也造就了酒店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价值,最终使酒店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竞争优势。
三、旅游酒店核心竞争力四要素的培育方法和途径
(一)独特的酒店文化――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局限。但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规划,逐步推进。
1.要塑造酒店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员工的认同感。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一旦确立,就必须明确本身希望达成的目标,拒绝不接受企业文化的员工。因为只有通过酒店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够真正地把酒店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要将企业文化融入酒店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将企业文化与酒店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录用与本酒店文化契合程度较高的人员;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彻于员工培训之中,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融入员工的绩效与激励之中,将酒店核心价值观用各种职业化行为标准来具体描述,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酒店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3.要适时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当酒店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酒店必须适时地变革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形成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企业文化能否创新发展,关系酒店的兴衰成败。
(二)高效的学习能力――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建立学习型团队,制定有效的学习机制,及时摄取外界知识和能量,就能够提高酒店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增强酒店的核心竞争力。要使学习成为酒店的高效率行为,具体来说,需要提高以下两种种学习能力:
1.内部学习能力。酒店内部本就拥有十分丰富的知识,酒店必须提高内部学习能力,让每一个员工都分享知识,使知识流动起来,以提升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2.外部学习能力。酒店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团队学习、相互交流、跨职能或跨企业的交流沟通与知识共享等途径,提高员工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使酒店获得互补性资源,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
学习可以把酒店内部、外部以及员工个人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提升。这个提升的过程是循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间的、团队间的、组织职能间的乃至酒店与酒店间的知识有机结合并共同作用,使得酒店核心竞争力得以显著提高。
(三)领先的创新能力――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创新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旅游酒店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
1.保持品牌优势,持续酒店产品创新。酒店品牌的树立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建立客户的友好感情,产品的不断创新向消费者展示着酒店的实力与不断进取的精神,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达到营销目的。不过,知名酒店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依靠酒店长期的科学管理和坚持不懈地营销努力取得的。要留住顾客,产品就必须有变化、有创新、有突破,因此在进行品牌营销的同时,要不断创新酒店产品,走在市场的最前端。
2.积极策划营销创新。营销创新首先表现营销理念的创新。先进的营销理念指导酒店在经营中不但使消费者满意,还更进一步要求使消费者忠诚,使消费者坚信你的产品或服务;其次在营销过程中要创建独特的营销方式和运行机制。不断进行营销策略和经营手段的创新,才能有效控制市场,市场营销接轨就是在营销方式和机制方面适应新产品市场的不断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的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
3.努力探索服务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酒店作为一个高度依赖服务的行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酒店塑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点。酒店的个性化服务一般非常烦琐,也非常多,但在信息、技术、手段等各方面都迅速发展的今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个性化服务都是小事,但积少成多,也就形成酒店的个性化品牌。通过给顾客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是酒店的取胜之道,可以说是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四)优秀的执行力――酒店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拥有良好的执行力是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如果酒店的执行力差,就会削弱管理层、员工的斗志,破坏工作氛围,影响酒店的整体利益,长此以往将会断送酒店的事业。那么酒店如何才能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特别能战斗的员工队伍,形成优秀的执行力呢?
1.科学地选拔人才、正确地使用人才。在人才引进时严格把关:首先力争选取认同酒店文化的人,然后再考察人才的其他方面。要选拔能够切切实实地执行,认认真真地落实,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为事业着想的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提拔、任用或撤免人才的标准,真正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
2.建立一套强化执行力的培训机制,明确目标。对执行人员进行执行前强化培训,让执行人员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目标?这样才能目标一致,执行到位,各尽其责。
3.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执行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考核。当执行人员明白了如何去执行,清楚执行目标后,然后去执行。但是,是否执行到位?是否与执行目标一致?就要有检查、监督。而且也要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进行绩效评估,与执行力提升的互动、融合,最终会带来执行效力在组织中的整体提高。
4.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酒店要倾心营造企业爱心文化,倡导相互尊重、相互鼓励、乐于分享、共同成长,重视部门沟通,加强团队协作,给酒店的执行力营造了优越的环境。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旅游酒店只有尽早培育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真正走上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徐虹.酒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8.
[2] 翟雨芹.论中国旅游饭店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现代商业,2007,(17).
[3] 潘诚.用核心竞争力支撑扩张[J].CO.公司,2013,(10).
【关键词】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083―03
【作者简介】汤水林,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企业制度。(江西南昌330013)
自1990年“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词首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出现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一直是经济学者、管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基于企业或组织的共性来分析的,对如何充分结合电信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探讨影响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如何评价和培育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试着从这些方面谈些个人见解。
一、电信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1.电信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具有实物形态。电信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只是为使对象物(信息)实现预定的空间、场所变更,而不是改变其原有内容,因而产品不具有实物形态。首先,电信生产的劳动对象(信息)是由消费者提供的;其次,电信生产过程的目的只是使信息实现预定的场所、空间变更,而不能改变其原有内容。为此,就要求电信企业能够准确、安全地进行信息传递。
2.产品的消费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可分割。这是指用户消费电信产品(服务)的过程不能脱离电信企业的生产过程而独立进行。
3.实现信息传递过程通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共同参加才能出现。由于信息传递总是在两方消费者之间进行,而他们通常并不归属于同一地理区域(或电信企业范围),这就使得一个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通常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信企业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这要求企业在生产上要树立“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整体观念,并在技术维护、业务处理上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同时遵循统一的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要求,以保证信息传递的通畅。
根据上述电信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本文利用价值链识别方法对我国电信企业的生产价值链进行分解,从而识别出我国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信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包括:
1.基本环节
(1)内部后勤。用户接入,业务受理等。
(2)生产经营。网络建设、数据交换、传输和运营维护等。
(3)外部后勤。订单处理、业务受理等。
(4)市场和销售。媒体广告、促销措施、营销队伍和业务宣传等。
(5)服务。客服中心,投诉受理和服务信誉等。服务是指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而电信企业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因而,以服务改善和促进服务(产品)便成为电信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上所述是企业价值链的基本环节。对电信企业这样极具现代化大生产特点和网络规模经济性的企业来说,各种辅助价值活动是极其重要的。虽然每一种辅助活动都可以分解为各种类型、具体而复杂的细分活动,但这样一些辅助活动无疑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辅助环节
(1)企业基础设施。它由大量活动组成并通过整个价值链而不是单个活动起作用,包括企业的总体管理、规划、财务、会计、法律和质量管理等。
(2)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它决定员工们的技能和积极性以及雇佣和培训成本所起的作用,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
(3)技术开发。技术开发不仅仅指通常意义上的狭义的研究和开发(R&D),还包括广泛的为改善产品和服务而做的各种努力。所以,信息系统、市场研究和服务质量标准的开发等都属于广义上的技术开发的一部分。
(4)采购。采购是指购买用于企业价值链各种投入的活动,而不是外购投入本身。
在这两大环节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它既可以是辅助环节,也可以是基本环节。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
从这个电信企业的价值链可以看出,起核心作用的是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因为根据电信行业的生产特点,它要销售的产品就是服务,因此,要求企业有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与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是能为顾客带来核心价值的能力。所以说,我国电信企业的核心能力主要在市场和客户两个方面。
虽然价值活动是构筑竞争优势的基石,但是价值链并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价值系统。联系不仅存在于一个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还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的价值链之间,即是纵向联系。这包括与其上游产业的设备供应商和下游的内容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因为,他们的产品特点和他们与企业价值链的其他接触点能够十分显著地影响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的合作竞争能力也成为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1.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应有一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企业只有具备一个完善而科学的发展战略,并对企业发展战略随时组织实施、校正和管理,确保企业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才能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最基本的条件。
2.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是指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产品而进行的系统性创造活动。它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倍受企业的重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
3.企业核心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核心组织管理能力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织保证。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应是企业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在现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究开发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优化,企业在管理上才具备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核心营销能力。企业核心营销能力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实际是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应体现在企业的营销能力方面,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必须通过市场配置才能体现。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电信企业的营销能力及售后服务水平是急待改进并加强的工作环节。
5.企业财务状况因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动态和静态的货币反映,包括所有资产、负债、资本损益的增减变化情况。企业在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过程中要注重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效益、营运、偿
债、发展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电信企业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在营运方面做重点分析,以便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6.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电信企业是由特定的要素以特定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引领国民经济发展潮流的能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是唯一具有自我变革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要素,只有人才能对企业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整。当企业内部及其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必须借助于人的力量,才能达到企业与环境的适配。
7.企业文化凝聚能力。电信企业有着优良的传统,企业文化凝聚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企业文化凝聚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地位。
8.客户服务能力。对电信企业这个以服务为生的行业来说,客户就是真正的上帝。企业的一切运作都要围绕客户来进行,相应地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就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9.品牌经营能力。在市场竞争中,成本、技术、网络等要素都是可以模仿和取代的,只有企业的品牌、企业的信誉是不可替代的。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感知总和。企业的品牌经营能力也是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10.合作竞争的能力。传统的竞争方式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击败竞争对手,但是现在的竞争方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成功,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战略的真正目标应该是争取找到“双赢”模式,即促进市场增长,使市场中多方参与者都能获益。
三、我国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1.明确战略规划。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属于企业重大战略范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这一战略,实现应当确立未来的奋斗目标,然后分解目标和落实措施,即要制定出可行的战略规划。早在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就指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
2.建立客户导向的企业运行机制。如前所述,电信企业需要培育客户服务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就需要建立客户导向的企业运行机制。
(1)深入了解用户特别是商业用户对电信消费的需要与欲求是建立客户导向型运行机制的基础。
(2)增强与用户双向、互动的沟通。电信企业应与客户经常性的建立互动关系,盘点可能的互动点(营业人员、客户服务部门、装机人员、维修人员、市场调查人员等),寻找关键互动点(营业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衡量互动点的管理绩效。
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需要根据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对客户进行跟踪,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行为有何变化,产生了何种潜在需求,哪些客户使用了其他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并了解业务流失的原因;一些业务何以在客户中难以推行;与客户的通信负责人、联系人沟通,了解其个人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变化,并提供相关服务;建立客户资料库,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3)应重视客户特别是商业用户的利益和客户的使用成本。电信企业必须真正关心顾客的利益,学会从顾客的需要出发来开发业务,制定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举措。应以提升客户价值和收益率为原则,制定的解决方案应有利于客户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实现持续发展。
另外,还必须理解客户成本,即客户在接受电信服务中的费用和付出。它不仅表现为金钱而且还包括时间、精力和其他方面的损耗。企业不仅要在降低自己的交易费用中有一套方法与规程,对客户的支付成本也要考虑到。例如,尽量避免装机不及时,手续繁琐等问题的出现。
(4)建立客户资料库,以争取对客户的全面了解。客户资料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客观情况统计,即客户(商业客户)的人员素质情况,组织结构、业务构成、企业文化等;通信负责人,联系人统计资料,即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家庭结构、住址、联系通信方法、个人偏好等;心理统计资料,即客户购买电信服务的态度、购买要求、现场购买时的情感反应、使用后的情感反应以及其他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等;消费者使用电信业务的记录,客户流失情况记录,如流失原因是否采取了补救措施等。
(5)面向大客户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大客户项目经理对外代表公司,对内代表客户,能够及时反映客户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解决客户的各种问题,保证服务工作流程的畅通。从组织上、工作体系上,保障大客户享受优质、优先、优惠的满意服务。
3.提升企业网络的竞争能力。网络是电信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面向市场建设、优化电信网络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企业进行电信服务的依托。提升与优化网络的竞争能力就是要在继续保持网络的先进性和统一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完善网络组织架构、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4.利用关系营销以提高营销能力。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交易变成责任,从管理营销组合变成管理有顾客的互动关系。只有处理好与顾客的关系,才能实现长期拥有客户的目标。
(1)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关系管理策略。
(2)建立起与用户沟通的多种渠道。
(3)把握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特征,制定相应营销策略。
(4)用广义的、动态的观点看待关系营销并加强顾客关系营销管理。
5.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和培训就是电信企业的生产力。快速学习能力和有效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习是为了提高中国电信企业的管理和业务创造能力。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说得更为肯定:一个企业学习的能力,以及把学习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就是最终的竞争优势。作为中国电信企业,应该告诉员工:靠垄断网络和知识来保持竞争优势是愚蠢的想法,想获得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唯一可靠的办法,就是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同时要学会善用人力资本,提高智能效率。中国电信企业应创建成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和组织”,整合电信企业员工的各种知识,系统集成各种信息,让广大员工共同分享知识和信息,提高知识和信息的附加价值。
6.注重人力资源建设。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虽然核心能力并不存在于单个人中,但核心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积累,而人才是这些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企业核心能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目前,我国电信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制约核心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