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伏产业的利弊

光伏产业的利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伏产业的利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伏产业的利弊

光伏产业的利弊范文第1篇

利益驱动的魔咒

“这是一个利润率曾一度达到300%以上的产品,但是它同时也是一个国际市场价格在三个月内暴跌一半以上的产品。”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东汽乐山硅材料分公司副总经理林福祥回忆:“2005年以前做多晶硅是没有利润的,当时国内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成本根本降不下去,一级品多晶硅出口到韩国卖600元人民币每公斤,利润相当小,但是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10月份以前,随着西班牙、德国等国对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的出台,作为生产太阳能电池板主要原材料的多晶硅国际市场价格一路飙升,最多700至800元每公斤的成本,价格却能达到2000元。”

在市场需求尚未成熟和稳定的情况下,诱人的产业前景引来了充足的资本,构筑起一个让这个产业提前萌芽、提前发育的温室。“地方政府都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张开双臂拥抱光伏产业,批项目、批地、免税费。”一位前太阳能行业投资人士称,“各大银行在高回报率的条件下也支持资本流向光伏行业。投资者都希望尽可能的抓住时机攫取最大利益。每一家企业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去淘金,吃掉市场一部分份额,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其中很多人根本对光伏行业一无所知。”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催化了企业的盲目投资,也印证了纳什均衡中的“囚徒困境”,每家企业都作出对自身最有利的策略,但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低效。

跟风的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就是正确处理公司投资所需的资金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没有公司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和资源,如何使其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就要在项目实施之前进行科学化的投资决策。”中利科技财务总监胡常青表示,“光伏产业的投资决策最应当考虑到投资项目的技术差异化和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这需要投资者在前期全面研究投资实施中的各个有关环节,认真分析利弊因素,经过技术论证,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正确的投资决策,并不应当力求在短期获得最大的利润,而讲究恰到好处,能够满足总决策中的其他要求,并且带领企业穿越行业周期。”

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在此轮光伏泡沫迅速膨胀直至破裂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行的企业率先发现行业契机,然而由于缺乏对新兴产业气候特性的认知,忽视了产业风险,代价就是以高昂成本培育了市场,却被后行企业不加节制地动用企业资源抢占;而后发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盲目跟风。

皇明太阳能董事长黄鸣曾公开评价光伏行业的跟风投资,“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跟着市场和需求走,因为一旦市场和需求确立,所有的人都会‘一窝蜂’去了。比如做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产品,他会给你描述,那么我们觉得如获至宝,但实际上错了。因为他能告诉你,也一定能告诉你的竞争对手。等你如获至宝把他的需求满足了,你的竞争对手差不多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这就是中国企业的悲哀,所有的都觉得这个是热潮,这个是方向,等别人都告诉你是方向的时候,这一定是个烂方向。”

2007年底,一家坐落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光伏电池组件商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由一家从事房地产投资管理的公司独资成立的组件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阳光”高新技术企业,然而它目前的生存状况却是一片阴霾。吴涛(化名)是一名“海归”光伏博士,两年前,他曾是这家组件商高薪引进的技术人才,但如今他已离开了这家公司。“公司的高层都是做房地产投资出身的,成立这家公司是希望能够从事实业。电池组件门槛低,只要有资金购进设备就能生产。事实上,光伏产业如今仍然处在技术稚嫩期,只是当初优惠的资本产业政策制造了美好的假象,让企业家前赴后继的涌入。”他回忆,“公司成立初期,在投资决策、风险防控方面都没有专业人才,在做项目可行性报告时也只有简单的盈利预测。只是因为当时市场环境还没有出现恶化,跟着先行的企业照猫画虎地做,最后也能分到蛋糕。”

流于形式的风控

居安思危是一名CFO应具备的品质。“当

你面前摆着一座金山,再往前走一公里,你就能挖到它,有几个人能想到在你走这一公里的时候金山就消失了?即使能够做出理性的风险分析,面对高达300%的巨大利益,往往也流于形式。”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说,“在行业的前景鼓舞下狂飙突进,很可能是一场望山跑死马的游戏。”

2010年6月,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明确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募集资金投向风险和实际控制人控制风险四类风险依次做出了分析。其中,经营风险涵盖汇率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受金融危机或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引致的收入波动、原料价格波动和出口退税政策风险;财务风险涵盖负债比例较高、应收账款余额和周转率波动较大和对外担保的风险;募集资金投向风险涵盖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风险。

目前光伏中游企业普遍面临资金链从紧甚至是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新增贷款,另一方面上游企业将原有的赊销改为现金结算,同时为拓展市场,中游企业对海外客户的信用期给予了延长。企业对于应收账款和周转率风险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光伏产业的利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能源 再生能源 可持续发展 产业规划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能源的紧缺。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可以说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能源有这么大的依靠度。常规能源价格节节攀升,使新能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出于战略的考虑,各国会越来越重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无论从政策还是资金上都会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可以预见的是,依赖科技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和新能源行业将获得良好发展机遇。

1、新型能源的利弊分析

1.1 核能

在新能源开发中比较现实的是核能,它将逐渐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一种重要能源。我们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核聚变能可能成为核能新秀。利用核裂变,人们已经通过反应堆加以人工控制,实现了原子能发电。要使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即实现核聚变发电。也必须对核聚变实行人工控制,使其按照人们的需要有的序地进行,这就是受控核聚变。核能发电具有很多优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加重温室效应,核能发电所需要的原料铀储量丰富提炼成本低。但同时也存在问题:资源利用率低,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处理技术不完善,核电建设投资费用大,风险较高

1.2 风能

风能未来将会取得非常迅速的发展,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政策,将为该产业未来几年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风能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等特点,综合社会效益高。但尽管在理想条件下,虽然风能利用的成本比较低,但仍高于化石燃料,风能受地形、气候、风力的变化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转换效率较低,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风能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1.3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可再生、无污染,它是常规能源。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由于消耗煤炭、石油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能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人们目前最易开发和利用的比较成熟的水能也是河流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其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1.4 氢能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开发氢能列为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氢的工艺。氢能被认为具有长期利用的潜力,具有高温高能,热能集中,可再生,来源广泛,应用范围广的刚有点,但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氢不是一种能源来源,在自然界不能自由存在;氢必须从石油、天然气或水等其它物质中分离出来,成本比较昂贵;氢的分离也要消耗能量,从水中分离氢则能耗更高;与等量的石油相比,氢的热值也较低。第三,氢既不容易储存,也没有相关设施来生产、运输和销售氢燃料。氢燃料利用各环节的安全性也值得关注。

2、能源技术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类新兴技术,其产品也具有新技术产品特点,即技术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大多数产品未形成规范的市场与价格体系。

目前,一些技术如太阳热水器、地热采暖等,已较成熟并具有获利能力和相应的市场,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基础。

2.1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热水器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太阳热水器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其技术已趋成熟,是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太阳热水器使用范围也将逐步由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商业用和工农业生产用热水方向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也将是太阳热水器潜在的巨大市场。

2.2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中太阳电池的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已能商品化生产的单晶硅、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分别为12~13%和4~6%,多晶硅太阳电池也有少量的中试生产,效率为10~12%。目前,太阳电池已经不再局限于作为小功率电源使用,已扩展到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以及民用等各个不同的应用领域,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高于20%。预计到2015年,估计生产成本将下降50%,从而为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前景。

2.3 并网风电技术

并网风电技术发展迅速,但需加速设备国产化进程。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能够自行研制和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共约10个风力发电机组品种,累计保有量超过了1.7万千瓦。与国外同类型机组相比,具有启动风速低、低速发电性好、限速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而且成本低,价格便宜。但在外观质量、叶片材料的应用和制作工艺水平上以及在较大容量的离网型机组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小型风力发电以及风/光、风/柴等互补供电技术的主要市场在于它能够为我国广大无电和缺少常规能源的地区解决生活和生产用电。

光伏产业的利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碳关税;低碳产业;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034-03

作者简介:殷贵林(1980-),男,重庆人,池州学院经贸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

一、碳关税的含义

碳关税(Carbon Tariffs)是指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某些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产品,如钢铁、水泥、焦炭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自然环境,拟对相应进口产品的生产国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其中规定,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措施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目前除美国外,法国、加拿大等国也正在酝酿开征碳关税,其中法国只针对国内产品征收。基于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双重危机下,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以此为契机,着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试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早日摆脱经济衰退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征收碳关税,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因此,各国拟实行的碳税政策将给我国出口带来深远影响。

二、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的原因

(一)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在纺织品、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些产品大量出口到发达国家后,给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为早日摆脱经济衰退的困扰,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的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征收碳关税借此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削弱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张建平(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不仅可以获得高额财政收入,减少贸易赤字,同时可使该类产品进口量减少,并迫使该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降价,美国将能以更低的价格进口,获得更大收益。刘方斌(2009)认为一些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凭借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通过刻意提高碳关税等贸易关税和环境标准等非关税手段,阻碍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从而保护本国市场,这实际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李静云(2009)认为奥巴马政府推行碳关税,也是为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制衡。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碳关税一旦实施,将成为某些国家狙击“中国制造”的利器。

(二)打造新型环保产业,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欧美等国均陷入经济衰退,为早日摆脱危机,欧美等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产业支撑点。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诸如新能源、节能、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等新型环保产业无疑将成为全球未来的主导产业,美、欧借此积极打造新型环保产业,以重塑全球经济领导地位。

黄应来、黄颖川(2010)认为欧美经济体为了加速从危机中恢复,难以依赖传统行业加以推动,因而需要打造新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正是最佳选择,而碳关税无疑是推动其发展的有利手段之一。秦毅(2009)认为美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借碳关税之名,一方面,可以完成美国国内碳排放产业革命,成为全球这一产业的规则缔造者和定价权控制者。陈晓晨(2009)认为从中长期角度看,奥巴马政府试图以绿色产业带动经济复苏,在危机过后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碳关税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备选手段。

三、碳关税的本质

对于碳关税的本质众说纷纭,普遍认为该举措是美、欧借环境保护之名,设置的新型贸易壁垒,违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张建平(2009)认为碳关税本质上是绿色贸易壁垒新的表现形式,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李北陵(2009)认为碳关税不仅不可能真正抑制碳排放,反而会在事实上增加贸易壁垒,与WTO现行规则产生直接冲突。苏南(2009)认为从本质上讲,碳关税是一种贸易壁垒。崔凡(2009)认为各种“隐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已被悄无声息地推到前台,其中就包括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征收逻辑是认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由于在本国生产时排放了二氧化碳,因此发达国家认为其产品生产过程“牺牲”了共同环境,因此要向其征收补偿税款。白明(2010)认为许多国家特别是近年来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借口。王海宁(2009)认为部分发达国家提出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做法,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吴力波(2009)认为碳关税纷争的核心在于,美国认为这是利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的措施,而中国则认为碳关税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也违背了WTO关于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

四、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严重阻碍我国对外出口

美国、欧盟是我国产品出口的两个最大市场,2009年我国对美出口额为2208.2亿美元,对欧盟出口2362.8亿美元,美、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全年总出口额12016.6亿美元的35.4%,可见我国的出口产品对欧美市场的依赖非常严重。一旦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相关产品开征碳关税,将无疑会增加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其在欧美国家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导致相关产品出口量的大幅下降。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和欧盟国家全面征收碳关税,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可能下滑21%,这对我国来说将无疑是一巨大打击。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目前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占据了我国出口市场一半以上的比重。作为“高耗能产品”品类之一,200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机电产品1528.6亿美元,约占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61.%。如果开征碳关税,短期内必然会对上述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二)相关产业将受沉重打击

一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此阶段是一国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已经跨越了这一阶段,随着近年来美、欧不断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欧征收碳关税无疑将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张业军、王海宁等(2009)认为美国对进口企业的碳排量征税将会对我国的制造类出口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新的挤压和倒逼机制。由于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科技含量不高,征收碳关税将导致成本增加,市场空间会进一步变窄。刘方斌(2009)认为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各产业的发展而言,总体的效果是弊大于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由于我国包括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内的高含碳产业受到冲击较大,从短期看碳关税必然导致这些行业困境加剧。

(三)严重影响国内就业

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随之就业压力变大,如果我国的制造业产品出口遭受打击,将造成制造产业工人的大量失业。

张业军、吕勇(2009)认为由于征收碳税,能源成为一种更昂贵的生产要素,这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将会相应减少生产。按照10美元/吨的标准征收碳税,征税后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将下降0.9%。假设资本要素价格不变,就业率将下降0.8%,大约为460万失业工人。黄应来、黄颖川(2009)认为碳关税的征收除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外,还将对我国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负面效应。碳关税的征收无疑将极大地增加我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国内就业。这一点可以从欧美对我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导致我国光伏企业大面积倒闭,大量产业工人失业中得到印证。

五、应对碳关税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长期以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依靠高能耗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必然没有出路。无论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还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大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要顺应国际潮流,以碳关税为契机,加速转变长期以来沿袭的以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大力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加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这也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政治、经济、环境、外交全方位制高点,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步骤和措施。

李伟(2009)认为为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在反对霸权行径的同时,把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作为应对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关键。所以,为了把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就必须未雨绸缪,积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二)积极参与国际相关规则的讨论和制定

应对碳关税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利用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讨论与制定,取得主动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沈晓悦(2009)认为我国应尽早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利弊分析,参与国际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争取主动。李佳鹏(2009)认为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研究,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适时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新主张,通过国际协调机制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张建平(2009)认为要通过国际谈判、协商和协调,将气候变化和征收进口碳关税作为不同领域的问题分别通过谈判加以解决,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时机与发展空间。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该利用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加强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权益。

(三)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争取国际舆论

从一国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一国的产业发展需要经历农业、轻工业、重化工业、服务业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其中的重化工业阶段就是以生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品为主要特征。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也曾经历过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业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大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由于工业发展起步晚,刚刚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也就是说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处于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

李静云(2009)认为国际社会必须认清国家间“发展不同代”的事实,以发达国家现有的低碳经济水平作为标尺,衡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碳减排的实际成效是极不公平的。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我国有必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结成“反碳关税联盟”以争取国际舆论,共同反对欧美国家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企图。

六、结语

总之,随着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为了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的竞争,欲以环保之名设置多种贸易壁垒,碳关税即是其中之一。虽然碳关税尚未尘埃落定,2020年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否实际征收,征收的幅度和范围究竟有多大均不可知,但是这已经给我国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一旦实际征收,对我国经济无疑将带来沉重打击,届时会连带出现诸如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部分高能耗产业严重亏损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诸如碳关税等各种新的贸易壁垒形式,我国应提前谋划、提前应对,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到国际贸易谈判,各方面的措施一定要制定详细,避免仓促应战。

[参考文献]

[1]陈晓晨.碳关税:中国如何应对?[N].第一财经日报,2009-06-15(A13).

[2]沈晓悦.怎样应对碳关税?[N].中国环境报,2009-08-27(2).

[3]张建平.撕开碳关税华丽的外衣[N].中国能源报,2009-07-13(A01).

[4]李北陵.从贸易保护看碳关税征收[N].中国工业报,2009-07-13(A02).

[5]张业军,吕勇.碳关税传导效应或冲击中国制造业[N].中国经营报,2009-07-13(B06).

[6]刘丽娜.征收碳关税背后的玄机[N].中国国门时报,2010-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