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进步的表现

科技进步的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进步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进步的表现

科技进步的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 生产函数 科技贡献率

一、引言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生产总值的大幅提升和较高水准的增长率,科技进步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北京市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论是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相对倾斜,还是地方所拥有的大量科技创新人才,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科技创新和进步的未来走势。但我们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是否在近几年了经济增长重点和方式的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

科技进步是包括有技术改进、技术效率提高、资源分配效率提高等的一定数量的资源投入以生产出更多产品的所有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广义的科技进步也可以理解为产出增长中扣除了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其他所有生产要素贡献的份额之和。Ricardo很早认识到科技进步相对于劳动投入和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越发重要。Cobb Douglas提出的C-D生产函数成为了测算科技进步的基础。Solow又将科学技术进步要素从其中抽离,用“剩余值法”把技术作为一种外生变量。国内学者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另一方面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在全社会研究方面,殷林森对我国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做了关联研究。在区域研究方面,安宁对广东省的科技进步、资金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刘勇则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广东和全国的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比较。国内学者在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样本的局限性,各地区间的数据结论并没有可替代性。北京作为科技发展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不仅掌握大量资源,更有精英人才助力,这些年来科技投入和进步是否真的对经济产生影响。本文将结合1996—2011年的经济指标和数据,运用生产函数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路径进行实证分析。

二、理论模型假设

(一)模型假设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生产函数,满足索洛模型的全部假设。因此我们可将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作为计量模型构建的基础。主要是为了将经济增长分解为来自各要入投入的贡献。其基本函数形式为:

(二)指标选取

首先对数据进行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口径的统一性原则的收集,选取1996~2011年为样本区间,所有原始数据来自北京市统计年鉴。

1.总产出数据

选取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我国经济产出量的指标,用Y表示。为排除价格影响,将1996年作为基期进行调整。

2.劳动投入指标数据

标准劳动强度的劳动时间和从业人口数量均可以衡量劳动投入。基于我国数据的可得性,采用年末北京市全社会从业人数作为各年的劳动投入指标,用L表示。

3.资本投入数据

作为构成生产能力的资本存量,有涉及直接和间接生产以提供商品和劳务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数据无法精确统计,本文采取历年北京市固定资产存量数据作为资本投入指标,以1996年为基期按不变价格进行了换算,用K表示。

三、模型估计与检验

引入C-D生产函数模型,通过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运用广义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可得:

对模型进行自相关检验,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下不存在自相关,通过计量经济学检验。另从统计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变量间呈高度正相关。可得到:

四、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对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测算采用索洛余值法。其增长速度方程为:

变形得到

该模型中,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为扣除资本、劳动投入增长意外的其他因素之和。a为索洛余值,三者的平均增长速度采用几何平均法。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根据北京市1996—2011年的相关数据,相应的资本、劳动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

其中EA表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百分比,Ek表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百分比,为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百分比。

据此计算北京市1996~2011年各要素的贡献率,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值为43%。较前几年的不稳定,近年来科技进步的贡献作用呈整体上升趋势。个别年份表现出来的贡献率负值并不意味着这一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负作用,而是在测量期间某些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整体来看,劳动投入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说明讲求高效率的现代社会,更依赖于怎样增加个人产出,大部分的经济增长还是来源于资本投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实际上,科技、劳动力和资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如若没有先进的科技进步作为支撑,有限的资源则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也会表现为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北京市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国家给予的优先投入权、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充足的科技人才都给科技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上表中所呈现的科技进步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持平的态势也体现了北京市的增长转型。要继续保持并推动这一增长态势,还须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也可以提高资金的产出弹性。

五、结论和建议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北京市经济主要依靠资本投入,科技进步的贡献程度有待提高。首先,人力资本的正向作用呈下降趋势,劳动力的投入也逐渐需要向高水平科技人才方面发展。一方面,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在人才教育上,以达到人才资源优势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广阔平台吸引国内外人才,以人才的溢出效应带动竞争,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的贡献便可相辅相成。其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加,与资本投入同时发挥主力作用。而随着经济发展,资本投入难以单独发挥引领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在资本投入的同时注重技术创新活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加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更大程度地确保经济增长的质量。

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改革重点。(1)增加科技投入的全面性。科技进步和资本、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本来就是相互渗透和促进的关系。科技投入更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科技财政拨款,激励企业成为新的创新主体,为市场注入活力。(2)优化资源配置。北京地区拥有其它地区无法企及的资源和优势条件,这样的条件更需要构建合理的动力机制和分配机制,根据投入的不同影响合理优化,逐步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3)科技活动常态化。政府需要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和人力投入手段来加大研发活动力度,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更多地解决民生问题,使科技活动更直接和持续地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性[J].科技管理研究,2008(09).

[2]殷林森,胡文伟,李湛.我国科技投入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11).

科技进步的表现范文第2篇

以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为背景建立的工业体系主要是传统产业,多以开采原矿出售或出售初级选矿产品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采掘业的比重大于加工业,产品单一,不能形成合理的产品链。选矿工艺不成熟,开采方式落后,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如柴达木大部分盐湖矿床为多种有益组分共伴生的综合矿床,但目前只是开发其中的一种组分钾。由于综合利用工艺尚未解决,其它镁硼锂等有益组分没有综合回收利用,使得钾盐开发中老卤就地排放,原卤进一步老化,钾矿资源遭到破坏;芒硝的开采多为人工开采,采富弃贫现象严重,形成资源浪费;元明粉生产工艺及设备落后,早已停产;高纯镁砂的生产工艺不过关,至今无法组织有规模的生产;溴、碘、铷的综合利用,尚未进行新的深入研究,无法考虑开发利用问题,严重制约了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部分地方小厂在矿产资源中还在使用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有的工艺和生产成本均缺乏竞争力,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柴达木矿产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由此可见,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同时科技进步也将对柴达木地区科技资源的整合、科技布局的调整、科技进步的方向、科技创新的重点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科技进步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影响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了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我们知道,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评价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增长是否依靠和实现了技术进步是区别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的,那么这种经济增长就是集约型的。否则,如果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那么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就是粗放型的。因此可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是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一方面,循环经济是一个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为一体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不论是企业清洁化生产,还是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不论是资源的生态化利用,还是废弃物的再生化处理,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另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解决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而科技进步则是解决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主导力量。调整资源开发战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推动和支撑。

1. 科技进步对资源开发的影响

当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所导致的。科学的资源开发战略,是在不断有序开发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拓宽对现有资源价值的认识,另一方面推广应用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系统化技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煤炭资源为例,煤的洁净燃烧和转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煤的利用率,还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又如在材料方面,发展循环经济要求重新设计材料性能,使其与生态系统相容。因此,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资源开发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

2 .科技进步对减少资源消耗的影响

科技进步一方面使人类可以开发利用新的资源,减少对传统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少用或不用污染性资源;另一方面使人类可以减少各类资源的使用量。要减少各类资源的消耗,就必须采用新的技术生产节能产品、设备和生态环境材料。如节能电光源、绿色照明技术与产品、节电和节水产品与技术、变频调速技术及产品、工业节油技术及装备、节能型家电、节能型燃气设备、节能型供热供暖设备、节能型建筑产品及技术、节能风机、水泵、冰蓄冷技术、节能型机电设备等新型能源转化材料与技术、绿色工程材料与技术等。

3. 科技进步对治理环境污染的影响

粗放式经济增长在我国总的经济增长中仍占有很大的比重,以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巨大破坏来获得利益的生产模式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对已经被污染的环境,如果任其自然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周期。利用科学技术,如水化学技术,空气净化等技术,可以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进行抢救性整治。同时,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清洁生产,把污染治理从生产的末端扩大到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选择省能源、污染小的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考虑后续的废物处理问题。总之,通过科技进步,发展一系列环境友好技术和生产工艺,以达到减轻污染,减少资源利用,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科技进步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科技进步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呈现出一种加速增长的趋势。从有文明史记载到20世纪初,全球经济规模只增长到约6 000亿美元,而这还不足现在全球每年经济规模增加的数量。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而全球经济规模将达到150多万亿美元,是现在的5倍,如果人类继续沿袭以往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规模的增长对环境所形成的负荷是不言而喻的,必将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面临一种两难境地。当前,人们力图通过大幅度降低污染强度而实现人口总量绝对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情况下的抑制环境退化的目标,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这正是发展循环经济所要达到的目的。

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科技进步。无数事实证明,科技进步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告诉我们,只有依靠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真正解决好经济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和谐发展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科技进步在改变人类命运的过程中具有伟大而神奇的力量。今天,在人类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两难境地,从而寻求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关头,把希望再一次寄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上。在讨论科技进步的重大意义时,一个更为现实的背景是:在全球跨进新世纪的时刻,各主要国家都在纷纷考虑21世纪自己在国际领域中的地位,并为此制定战略和对策。在形形的战略和对策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一个日益显著的趋势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经济竞争和国家安全这几个重大战略课题被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予一体化的考虑。这至少表明,科学技术发展已经被十分密切地结合到有关环境的战略与对策的考虑中。在跨入21世纪的前夕,我国政府提出了以“科教兴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战略,这与循环经济发展是完全吻合的。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如废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生态产业链、环境工程等都有对科技进步的要求。科技进步可以有效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和手段,开拓新的可利用资源领域,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2.科技进步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进步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进步是扩大资源供给的有效途径。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的供给是受到严重限制的,众多制约因素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资源供给增加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使几年前人们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从而使资源供给的绝对数量增加;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资源供给的相对数量增加。因此可以说科技进步可以控制资源。

(2)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意味着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而存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意义在于其同生产力其他各个要素的渗透和融合。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其他要素之间不是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关系,即科学技术是作为乘数乘到生产力三要素上去的。显然,当科学技术为零时,生产力为零;当科学技术不为零而大于零时,生产力便会成倍地增加。科技进步越快,这个倍数越大,经济增长就更快。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科技进步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加快科技进步,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3)科技进步是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导力量。从根本上来说,产业的形成、分解和新兴工业的诞生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历史经验证明,三次产业的依次出现和重心转移以及各次产业内部各个阶段的依次递进,都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科技进步改变产业结构的过程是使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高级化的过程。随着技术进步,人类可利用越来越先进的机器设备去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技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应用的密度越来越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当技术水平高度发展时,生产的高效率使得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人越来越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又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不断向合理化、高级化发展的这一过程中,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使得宏观结构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有效缓解资源与环境的瓶颈约束,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结构合理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4)科技进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事实表明,科学技术落后是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保护生态,减少环境污染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技进步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环境污染。如,环境化学和分析化学的产生,就帮助人们认识了环境污染物中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其危害;第二,科技进步能够帮助人们治理环境污染。如,生物工程技术、遥感技术、核技术、活性炭技术等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广泛运用,都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第三,科技进步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在树立循环经济的观念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升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循环经济是先进生产技术、关键链接技术及资源再利用技术支撑的经济模式,不是传统社会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下的经济模式,没有先进循环型技术路线支撑,循环产业链就不完整,循环经济技术必须创新。因而,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的生命线。

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基本环节是形成循环生产技术体系,没有能够实现循环生产的技术就不可能进行循环生产,更不可能建立起循环经济体系。循环生产技术并不等同于环保技术,尽管它们具有环保功能并在环保产业中广泛运用。这是因为,循环生产是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普遍存在于各个产业、各种生产活动中,它是新工业生产技术的广泛集成和组合。例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等,都要参与到循环生产技术的集成中,才能形成全面的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目前,循环生产的技术要素并不缺乏,主要是缺乏自觉的组合与使用。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升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是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实现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的需要,也是实现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中发展循环经济至关重要的一个重要措施。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涉及的矿种多,需要多种技术的组合与集成创新,才能促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生产水平,缓解和解决目前矿产资源在传统资源开发模式下存在的严重的资源浪费的现象和问题。但是,就目前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而言,相当多的技术多为一枝一节, 不具有循环经济所要求的跨工艺、跨流程、跨行业、跨部门等基本技术特征;有相当多的技术在循环经济概念提出之前已经出现,多为过去在“清洁生产”中生产和使用的技术,只不过是现在再挂上“循环经济”之名;相当一部分技术的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低。另外,循环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但它不能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短缺与环境压力的全部问题。因此,在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我们不能把循环经济与科技进步对立起来。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还必须同等重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发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第一,要利用新材料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推动矿产资源工艺技术设备的高科技化。我国工业设备各个年代生产制造的都有,由于国民经济一直采取粗放发展的方式,忽略对已建成的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不少设备都属于应该淘汰的落后设备。因此在循环经济高科技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生产设备分类进行淘汰或改造,根据自身条件加大力度实施工艺设备技术改革。

第二,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推动、提升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支撑和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通过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高,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解决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问题,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广推进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的循环经济道路。

第三,下大力气扶持一批在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大型高技术企业,通过大企业整合科技资源,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提高。重点要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活力。形成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循环经济型企业。

第四,要正确处理好高新技术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高新技术具有高、精、尖、新的特征,但是高新技术不等同于 “清洁”技术,也不是没有污染或污染程度低的技术。高新技术也有环境污染问题,也要消耗短缺资源,而且高新技术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连带性等特征。以美国为例,在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发展为主的硅谷地区就存在着典型的高新技术污染。据美国硅谷报告的污染状况:一是高度危险的废溶剂等化学物质正从约80%的地下储罐向外泄漏;二是地下水中发现了大约100种化学物质;三是圣克拉拉郡发现了150多处地下储罐有泄露,并且有200口公共水井和私人水井被污染;四是每年有3~12万t的重金属从硅谷通过地下水道排入旧金山湾,正在使附近的湿地蒙受严重的环境危害。另外,硅谷的大气污染也相当严重,对此,要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要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其发展水平,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也应该适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要运用循环经济的原则来规范高新技术,要构筑从宏观到微观的主体化环境保护体系,以防治高新技术污染,使高新技术在提升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水平时遵循“绿化”的方向。

四、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传统产业的增长模式,是以低水平需求和产业结构为背景,所需求的都是成熟技术或中低水平技术,这些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就可以解决。随着成本要素的不断提高和增加,低成本利润的效率逐渐降低,中低技术的市场空间日趋缩小,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保持增长,就需以高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要依靠科技进步改造和振兴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的传统产业。要加快科技进步,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以先进科技为先导把矿产资源开发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贡献程度,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与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各产业技术相结合,带动矿产资源开发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从高能耗、高物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要重视柴达木矿产资源开发中传统产业的内涵发展,依靠高科技的投入,解决能耗高、原材料消耗大、综合回收利用差、投入产出低、污染严重等问题。依靠高科技的投入,提高现有生产的工艺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产生新的生产部门,延伸产业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使现有产品的质量、 品种、价格性能比有较大的改造。

科技进步的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 交通经济 交通发展 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业是科技成果率先应用的领域,同时,科技又是交通发展的羽翼和助推器。

科技进步对交通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由于它直接或间接地使劳动过程发生变化来促进交通行业经济增长的。在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中,科技进步一般指广义的科技进步,指除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增加使经济产出量增长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均为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对我国交通行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使得运输工具的运输速度、装载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经济运距不断地延长,运输范围日益扩大。我国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距,由原来的50~60km提高到现在的250~300km,美国公路汽车运输的经济运距甚至提高到1200km。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其对交通的影响日益显著。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通过对从C-D生产函数的大量研究和开拓性工作,建立了增长速度方程。增长速度方程是从经济变量相对变化来研究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它是用于描述投入要素增长速度、产出增长速度与科技进步速度之间关系的,其基本形式为:

Y=a+αK+βL

其中,Y为产出增长速度,a为年科技进步速度,α为资金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K为资金产出弹性,L为劳动投入量增长。

该方程是衡量科技进步作用的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其意义是:经济的增长量是由生产要素资金和劳动的投入量的增加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广东研究者通过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得出如下结果:在广东交通事业中,从1995―2003年,年均科技进步速度由6.28%上升到14.32%;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60%提高到57.51%,提高了4.9个百分点;而产出量的增长速度提高了12.94%。从1995年开始,广东交通行业的直接产出年均速度增长已经达到18.42%。同样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科技进步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和作用呈增长趋势;科技进步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率增长了5.66个百分点。

吉林省交通厅在《“九五”计划、2010远景发展规划》中指出,“九五”期间,吉林省科技进步对交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目前的32%提高到50%左右,到2010年达到65%。

可见,我国交通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已经成为重要因素,其对交通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呈增长的趋势,而且在今后的发展中,科技进步对交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将会越来越突出。

科技进步对交通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广义的科技进步包含了政策、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的运用,不断转化为现实的交通生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道:如道路、航道、管道,以及通信、信号、导航设施等)的发展、交通工具性能(如速度、安全性、体质和重量等)的提高和增强,促进交通方式的发展与完善、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化、交通管理效能提高以及交通管理体制的变化和交通从业人员素质的增强。现代科技进步对交通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使交通运输效率不断提高

交通运输效率是指运输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即要素投入与有效产出的比率。

运输装备的改进 运输装备是物化了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在运输设备、运输工具的改进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特种车辆、船舶、专用车辆、现代化装卸机构和检测保修设备应运而生,使运输方式逐渐增多,运输规模从小到大,运输工具从落后到先进,运输效率从低到高,充分满足了社会各阶层对运输质量的需求。此外,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对运输对象进行规范,从而实现装卸、运送的全盘机械化。集装箱运输使运输能力增大,运输数量增多;集装箱运输不仅提高了装卸效率,加快了运输工具周转,还减少了货损货差。

运输结构的改变 运输结构指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内外,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主要是指各个行业科学技术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加剧最终会改变原有的运输结构,打破原有平衡,建立一种新的运输结构。高速铁路的修建、磁悬浮技术的运用使得铁路恢复了生机。在现代海运技术中,涡轮增压技术和水上喷汽发动机的应用将大大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促进海上快速货运业的发展。4万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也正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已经体现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可以说,各种运输方式都在不断采用新技术,必然会影响到运输结构的改变。

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 科技进步使运输方式日益多样化,水运、公路、航空使得客、货位移的替代性增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加大,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但由于它们提供的都是运输劳务,因而能将它们组合起来,使其发挥各自的技术经济优势,产生互为补充或互相加强的作用,构成统一、协调的综合运输网。通过优势互补,取得1+1>2的协同效用,为社会提供方便、经济、及时的运输劳务。可以说,科技进步是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使交通管理效能不断加强

交通管理是对人的交通行为的管理,是为了安全、通畅、快速、高速、低公害的目标,控制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交通运输管理的难度与水平、要求及其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如今,现代科学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运用,使交通管理的效能大大提高。这主要表现在:

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应用从系统工程角度对各类道路交通流向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与设计,针对不同道路的实际交通负荷水平,因地制宜地实施有效控制,提高了通行能力,使交通流向更加优化;并能够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的分布特点,加强区控道路的交通渠化研究和实施,提高渠化路口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优化交通秩序,使得道路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电视系统的使用 电视系统的使用,使交通信息的获取更快捷,管理更直观、方便。第一,监视交通流量及道路状况,及时得到交通阻滞状况及原因。第二,信号显示终端的直观确认,作为计算机确认信号的辅助手段。第三,交通流量调查,为计算机考察、试验、调整各交通方案提供依据。第四,地图板的辅导显示,提高交通指挥中心的应变能力。第五,对特种车辆的监视,保证其安全畅通。第六,配合其它公安业务工作,提供现场信息等。

模拟技术的运用 模拟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交通规划、组织和管理研究的效益。利用交通仿真模型能动态逼真的模拟各种交通现象,从而有效地进行交通规划、交通组织和管理,交通能源节约及物质运输流量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而且可以避免周期较长的交通调查和现场实验,以很小的代价获得各种数据,再现多种交通现象,从而在大范围、深层次上对交通问题进行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的产生 智能交通系统(ITS)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一般包括智能导航系统、安全驾驶系统、交通管理系统、行人帮助系统、公路高效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和运输车辆管理系统以及车辆紧急支援系统等子系统。它将信息、通信、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它现代技术集成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使人、运输工具、运输线路密切结合,建立起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实现对运输网络的现代化管理和对运输工具的服务,同时,也为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他高新技术的引入 由于通讯技术进一步完善,运输的安全性得到根本的提高。航空运输中,国际民航组织(ICAO)正着手建立先进的通信、导航、监视(CNS)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新系统以加强数据通信为特点,包括有卫星覆盖全球,以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此外,还有自动监视(ADS)装置,该系统能够监视海洋空域、边远陆地区域和雷达覆盖不到的其它区域。铁路方面应用的有列车运行安全自动控制和安全监控系统;目前国外还引用自动定位系统、测速系统、车载数据库等技术,新技术的应用使铁路安全性大大提高。一些国家的水路运输采用了星基定位,以及船舶自动操纵与避碰等技术。

使交通经济增长日趋合理

科技进步使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运输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就交通运输而论,提高经济效益表现为:在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一定的情况下,产出的运量、周转量越多,运输收入越高;或者是在产出的运量、周转量,以及运输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投入的人力、资金越少。提高交通运输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于转换阶段,其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和提高生产效率,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消耗的根本途径在于科学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慢,但技术进步对生产率的增长的贡献份额将会逐步提高。

科技进步使交通运输的经营方式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不单是交通运输规模和场所的扩大,更重要的是依靠高科技,以高效率和高质量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方向。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如UPS、DHL、TNT等)不单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更重要的是结构的优良,具备一体化作业能力,物流资源得到较好地利用,服务质量和效率也有根本保证。因此,现代交通运输不是依靠单纯的数量增长和场所的扩大,而是利用高科技,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的。科技进步是集约型经营的核心,是降低能耗和各种物资消耗的最有效的途径。

科技进步使交通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产品结构也向短小轻薄化、小批量多品种化和高技术化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在客运结构上,生产性旅行的比重下降,消费性旅游的比重增长;货运上产品重量趋向轻型,原材料用料下降,集约化产品逐渐增加。以上变化要求运输行业提高运输工具的档次,增加专用车和特种车辆,并增开直达列车等,提高运送速度,以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运输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对交通运输的条件和运输及时性的要求日益提高。科学技术是交通运输的生命和未来,交通运输业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列汉,吴元强.论交通与科技的互动.理论月刊,2005,(2)

2.成耀荣,周列茅,胡列格.科技进步在交通运输中作用的定量测度方法研究.系统工程,2004,(5)

科技进步的表现范文第4篇

1.1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农业科技进步是指人们应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实现一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它是一个经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知识和技术扩散,把新知识和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出增长的过程。

1.2河南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虽然河南省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目前河南省农业科技、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在农业科研的设备、设施和手段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业生产形势的变化,当前农业科技还不能完全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依然存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及回报机制尚不完善,农业科研单位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相对滞后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将制约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影响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的原因分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村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然而,河南省农业的科技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一般认为,目前河南省农业的科技贡献率约为48%左右,虽然高于国家40%的水平,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这一方面说明河南省的农业靠科技增长的空间还比较大,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还大有潜力可挖;另一方面也说明,一定存在着一系列阻力因素影响河南省的农业科技进步。

2.1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力度不够和投资机制不完善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农业科研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投资机制不完善,投资主体单一。(1)农业科研投资不足。农业科研投资水平的高低与农业的科技进步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低水平的科研投资直接制约农业技术的创新,进而影响农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河南省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虽逐年提高,但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投资额在财政支农的各行业中比重极低,满足不了河南省农业需求地步伐。(2)投资机制不完善,投资主体单一。在我国,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农业企业规模小、企业科技意识淡薄等一系列原因,造成农业企业对科研的投资份额小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主要是政府财政支出,这样会造成政府财政压力大,用于农业科研的资金不够充足。

2.2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高级技术人才偏少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从业人员多,农业从业人员之所以影响农业科技进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二是高级农业技术人员偏少。

2.3科研活动的市场导向性不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长期以来,河南省的科研活动是以政府计划指导为主,而不是遵循市场的导向,而是片面追求高、精、尖,使得科研活动脱离生产实际,科研成果的适用性也大大降低。其次表现在科研鉴定上。河南省科研鉴定往往流于形式,鉴定结果缺乏公正性和真实性,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脱离市场实际,不具备产业化价值,难以实现其向生产力的转化。

3完善公共财政对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作用的对策建议

针对河南省现阶段农业状况和农业科技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改变长期以来农业靠天吃饭,自给自足的旧观念,将农业科技意识充分地融人到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去。特别是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刻认识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以财政支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契机,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1明确财政支持农业科技的主要环节和重点第一,实施优质专用农作物及优良畜禽新品种科技开发工程。加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优良品种繁育、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无害、增产幅度大的特种化肥和施肥技术。第二,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工程。第三,实施绿色农业科技工程。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的综合示范,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第四,优质高效种植与产业化技术。第五,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开展土壤环境综合调查与整治技术研究,为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创造条件。

3.2完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农业科技投入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每年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其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基础上增加财政农业科技发展支出,提高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发展支出的比重。

3.3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财政部门应大力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构造“科研十推广十农户”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科技和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支持建立以“主体社会化、形式多样化”为特征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利用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调动科技人员、农民和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实现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有机结合,建立“机制灵活、网络健全、技术实用”的推广体系。

3.4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及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保障公益性推广体系的事业费,加大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的投入,并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重大农业技术,标准化完全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推进国家各项农技推广投入向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集中,试点启动优势农产品良种补贴和优势地区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对农业科研单位予以免税、信贷担保等政策优惠;对个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让合法收入降低所得税税率或提高纳税额度的政策优惠等。

科技进步的表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进步 税收优惠 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4-02

科技进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税收政策对科技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完善的税收激励政策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一、国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

为了科技进步,国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优惠方式主要有准备金制度、减免税政策、加速折旧、盈亏相抵、投资抵免、费用列支等方式。

二、国外科技税收优惠的启示

1.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注重事前扶持和事后鼓励并用

高新技术企业从创办到成熟大体可以分为:播种期、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投资强度逐级递增,而投资风险却呈逐级下降的态势。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在播种期和创建期,税收优惠的重点侧重于事前扶持;而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税收优惠的重点则更倾向于事后鼓励。事前扶持突出地表现为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而事后鼓励的意义则体现在政府与企业对收益的分割与让渡。事前扶持与事后鼓励并用,是国外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技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成功经验。

2.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注重突出整体效果

发达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为了全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创立了税收减免、纳税扣除、税收豁免、税收信贷、延迟支付、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等八种税收优惠方式,这些有偿的或有条件的税收优惠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各国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不仅有直接的税收减免优惠,同时还有间接研发投入抵扣,而且间接优惠多于直接优惠。

3.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注重连续性、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结合

科学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生产销售”四个环节。基础研究环节投入大,但收益少或者没有收益,很多国家对这一环节制定了相当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风险,鼓励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进入后面的环节,税收政策也因企业收入增加,风险降低而不断的改变和调整。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调整优惠力度:在企业创业初期注重扶持和鼓励,在企业成长期则侧重于对企业收益的优惠。

4.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注重成本控制与效益考核的管理

为了有效地防止税收优惠支出额度和支出方向的失控,由政府规定严格的税式支出统一账目,建立规范的税式支出预算,并对资助的项目进行成果鉴定,对其经济与社会效益进行预算和考核,连同税式支出成本的估价,一同附于年度报表之后。加强税收优惠成本控制与考核的管理,既能有效地控制税收优惠的规模和方向,又能很好地把握税收优惠的成本和效益,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技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其间虽经多次税制调整和改革,但大部分科技税收政策都保留了下来。从税种上看 ,涉及到营业税、增值税、关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从优惠方式上看,包括减免税、优惠退税、纳税扣除、加速折旧和税收抵免等。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环节的体现在:

1.对研究与开发环节的税收优惠

在国家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大背景之下,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在逐步将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从偏重于产业链的下游向产业链的上游转变,即加大对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税收激励。这些优惠主要涉及关税、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优惠上,优惠方式主要有减免税、纳税扣除和加速折旧等形式。

2.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展现,推动产业专业升级是我省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该环节的税收优惠一直是国家扶持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政策手段,是惠及面最大的环节。这一阶段的税收优惠,税种主要体现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上,优惠方式有优惠退税、纳税扣除、减免税、优惠税率和税收抵免等。

3.对科技成果转让环节的税收优惠

企业推动科技发展的最直接的动机就是为了科技成果的转换,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目前在科技成果转让环节的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上,优惠方式主要采用减免税。

四、对我国现行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存在问题的思考

我国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政策体系,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惠政策偏重于技术成熟企业或领域,税收激励重点放在技术成果的使用环节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放在技术成果的使用,重点是对已形成科技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已享有科研成果的技术性收入实行优惠。比如对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是在认定企业的资格后,对已有技术进行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的减免,是在企业技术开发成功、取得销售收入后优惠。而对那些技术落后急需进行技术更新改造和正在研究开发的项目缺少税收激励。

2.优惠政策区域性特征明显而行业(产业)性导向不足

我国原来的高新技术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经济特区、某些行政省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内,区域优惠明显而全国范围内的产业或行业优惠较少。只对区域倾斜,不关注国家产业的税收政策,有悖于税收公平的原则,还大大弱化了税收手段在促进全国科技进步方面的作用。

3.对激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高科技人员培养时间长、花费大,一般企业用高薪聘请才能吸引高科技人才到本企业工作,现行税收政策中对高科技人才的收入并没有给予真正的个人所得税优惠,对高科技人才的“技术人股”、“期权”等间题也没有得力的税收措施,这就不利于提高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对于鼓励个人从事高新技术研究的政策导向乏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没有专门对高新技术人员的专门优惠政策;二是我国调整后的工资薪金费用扣除标准仍大大低于国际惯例。

4.优惠政策范围没有涵盖技术创新的关联行业

从优惠政策着力点和方式上看,现行相关税收政策大都是直接作用于技术创新本身,对其相关行业或产业的支持不足,从而使得整个政策体系缺乏系统性。技术创新作为整个经济或产业发展链条的重要一环,其发展程度根本上还取决于技术创新关联行业或产业的发展水平。对风险投资缺乏激励,使得企业成长时期技术创新过程得不到风险投资资本的支持,不利于分散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加大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难度,阻碍了创新企业的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