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象探测设备管理

气象探测设备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象探测设备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气象探测设备管理

气象探测设备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动站观测系统;远程视频监控;Internet

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338-01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视频信息处理技术的出现,尤其是音视频压缩与解码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Internet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1-2]。它是当今大型企业、水利、油田等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必备系统。传统的监控技术基于模拟技术,通过专用电缆进行信号传输,监控范

围有限,管理功能少,难以实现广域范围的异地远程监控。而基于Internet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则不受环境和地域的限制,只要能提供电力支持和ADSL通信线路即可安装实现[3]。自动气象观测站是采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重要场所,保障气象探测环境及运行设备的安全,是气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4-5]。针对自动站具有地域分布广、运行设备较多等特点,因此建立一个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能够远程传送清晰的视频图像、投入较少的建设成本及运行成本、操作又十分便捷的自动气象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显得十分重要。

黑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为了实时观测自动气象站观测环境的变化,和及时发现观测站点周围出现的问题,在黑龙江省84个大气监测站点中选取30个基准站、基本站观测站点作为试点,进行站点观测环境实景监控[6],同时为云能天的观测提供另一种手段。

2 系统组成

整个监控管理系统由站端、网络传输和黑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系统设计如图1所示:

站端室外点均采用高清设备,IP8151,全室外定制型网络云台设备全防水结构,可日夜全天候使用,设备本身自带POE,可直接连接在站端的POE设备上,设备支持DDNS,可直接应用在ADSL的线路上。站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站点只需要这一台设备就完全集成了网络数据交换,设备接入,路由,本地存储,本地管理的全部功能,无需要其他任何设备即可组成站端监控网络。黑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的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可直接对站端进行管理和配置,各个站点的摄像机直接以目录树的形式反映在操作界面上,同时可在中心做录像存储。省中心任意客户端电脑,可通过软件直接访问服务器,并授权获得访问内容。省中心可根据需要,扩展设备高清数字矩阵直接实现大屏幕电视墙的显示和循环,并可在任意授权电脑上进行循环,单路放大,电子地图等相关操作。

3 系统设计主要路线

3.1 系统管理与应用软件

3.1.1 IP8151高清网络摄像机

130万COMS传感器;夜间高辨识度;1280 x 1024分辨率下可达30fps;2D降噪功能,夜间显示更清晰的画面;镜头3~8 mm,自动光圈;可移除式红外滤光片用于日夜功能;多模压缩技术:H.264、MPEG-4、MGPEG(多码流);EPTZ功能;电子云台功能,拥有极大的取景空间,实现摄像机画面的缩放和俯仰平移效果;动态调整带宽的适应性视频串流功能;可检测遮蔽、改向或喷涂篡改;内置SD/SDHC卡插槽;支持POE网络供电,内置POE模块;C/CS镜头调整换;支持ONVIF标准。

3.1.2 设备管理

提供摄像机的搜索、新增、修改、及删除等功能;可任意选择摄像机的码流,指定显示及存储的码流。批量添加摄像机,设置帐户信息可一次性加入网络中全部的摄像机;根据摄像机的特性自动带出该摄像机的规格型号;设定摄像机的速率、影像品质和分辨率,提供连接WEB的接口,可以调节影像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及色调;添加窗口预览视频;根据网络情况进行HTTP/UDP/TCP的协议选择在摄像机图像上可以设置显示日期、时间、摄像机名称等;带有PTZ功能的摄像机,可以设定预置位,自动巡航,调整其水平、垂直移动和变焦、巡回的速度;具有DI/DO功能的摄像机,可以设定其接口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摄像机的数字PTZ控制。

3.1.3 显示管理

可以设定1*1、2*2、1+5、3*3、1+12、4*4、5*5、1+31画面分割模式显示;32画面以下,均可以实现画面轮巡功能,轮巡时间可以自由设定;32画面以上可定义循环组,任意组合为单位进行循环显示;任意客户端可实现多画面显示;在报警触发时,可以自动显示报警信息类别,单击记录定位直接进行回放;快速的抓拍管理和路径设置;

3.1.4 实时浏览客户端

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同时添加多个服务器,并浏览所有有权限的摄像机;当用户添加多个服务器后,可以服务器的所有摄像机自由选择进行分组,这样形成的组叫群组。显示时可以根据服务器来管理视频图像,也可以根据群组来管理;可以设定1*1、2 *2、1+5、3*3、1+12、4*4、5*5、1+31画面分割模式显示;实现四倍的数字放大,放大后图像可以进行PTZ控制;用户可以抓拍即时图像并保存;带有PTZ功能的摄像机,可以进行PTZ控制,设定预置位,实现自动巡航、快速移动到预置位;框选目标区域,直接拖动放大该区域。

3.1.5 系统特点

系统可提供不少于1000路视频的接入和管理,完全可满足黑龙江省全部站点的要求。前端设备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提供-45℃到50℃的宽温度,适合中国北方的恶劣环境。网络摄像机IP8151色彩还原效果很好,采用行业内最好的EXMOR传感器,适合捕捉天气及环境变化。网内的任意节点都可授权访问到任意站点的设备,并根据权限获得云台的操作权限。系统提供定制的网络型云台,耐高温,耐严寒,稳定性极好,并带有雨刷。可在站点进行存储也可中心进行存储,存储的数量和时间,可根据需要和空间大小任意定义。未来增加的站点及设备,无需中心做任何调整,仅需增加记录即可。站点可接入方式可以是专网,也可是互联网,有DDNS动态域名及IP多种方式支持。系统功能强大,支持全部基本业务功能,同时有高清的增强功能。雾,雨,雪,火,烟多场景的图像增强。

4 结语

自动气象站远程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实现,不仅可以对正在运行的气象探测设备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进而达到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还可以实现对天气实况的远程实景监测,来补充自动站在天气现象观测上的不足,如云、能见度等天气现象,对突发气象事件能够做出迅速及时的应急响应,为进一步提升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系统设备安装简单、易于实现、投入少、运行维护成本低,就目前自动站建设情况来看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气象探测设备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201-04

1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现状

调查统计发现,部分省市在2010年前后开始试点开展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工作,近年来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在各省市的试点推广也已摸索出了相对成熟的运行模式(外包社会公司、自行组建公司、依托部门现有企业、依托设备生产厂家和联合生产厂家成立子公司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开展气象装备保障社会化工作;超过80%认为开展社化保障工作后,部门内部的装备保障业务、运行监控业务、计量检定业务、计划供应业务都得到整体提升。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部门技术保障队伍压力,提升了装备保障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在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互联网应用系统方面,部分省气象局已经开展了一些实践,如四川乐山基于气象装备保障开发的“我去修”APP服务,北京、山东聊城等地基于社会化保障服务开发的社会化保障服务平台等。

虽然过去的几年,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做得非常成功,但很少有开创性、突破性进展,保障模式始终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问题在哪里?缺了什么?不难发现现有的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工作存在职责划分不清、业务比较单一、手段流程比较落后、没有公众化的网络化平台等诸多问题。

气象装备保障必须找到那个缺失的部分。这个缺失的部分就是互联网与气象装备保障的携手合作。“互联网+”的提出,标志着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正在从简单的工具快速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理念。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气象装备保障模式重构,是未来创新的主题。

2系统需求分析

基于“互联网+”的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应用系统以装备保障各业务需求为背景,构建基于装备保障监、修、检、供、训等分布式数据源之上的高集成综合应用平台。该应用系统作为“线上应用”,是线下实际气象装备保障活动在二维上(时间和空间)的自然延伸,是技术条件下装备保障业务需求的必然产物。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互联网应用平台基于自身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无限性,能够充分满足管理端和应用端不同需求。

在管理端(服务端:气象装备业务部门)最根本的需求是保证气象观测站网中仪器设备正常稳定运行,探测数据真实可靠。在开展社会化保障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效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同时对保障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探测设备需要维护维修时,能够得到高效、高质、低价的服务,同时将部门业务人员从工作任务量大、重复性高、工作繁琐的设备状态数据监控、维护维修等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投入到新技术开发、数据分析应用等工作中。在计量检定方面能够加强对外检定宣传、资源整合力度,既能提升气象检定部门的对外服务能力,又能满足气象部门所需要的计量检定需求。而在备件供应方面,则希望更多的优秀合格的设备进入气象行业,使装备供应更加灵活、智慧化;同时备件的仓储能够更加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能更快更好为保障提供备件支持。

在客户端(服务提供端:社会企业或个人)的基本需求则是希望看到一个持续开放、全面参与、公平公正、互联互通的市场。在社会化运行监控、维护维修方面,参与人员希望自己力所能及、在日常活动范围内,并且在需要时能得到一定的技术培训和支持,在完成相应服务后能够得到一定的报酬。而在计量检定、备件供应等方面,社会企业则需要一个开放、公平、能够全民参与的自由竞争市场。

3系统设计思想

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需求分析,贴合当前国际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根据适应气象装备保障现代化、智慧化的发展要求,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互联网应用系统在设计时应至少满足以下系统应用及技术设计要求:

1)充分利用“互联网+”概念,以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为基础。

2)将GPS定位、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结合起来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开发,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

3)移动端适应多种操作系统版本,具有通用性、可移植推广性。

4)打通气象装备在保障流程中的数据壁垒,衔接集成多个业务系统,如运行监控、计量检定、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

5)明确客户群定位,面向社会,允许多种角色参与其中,如企业团队、个人。

6)功能既有类似“淘宝”、“58同城”电商平台那样:能够进行计量检定、备件供应交易活动;又有类似于滴滴打车等软件那样:需求服务,服务方回应并接收,服务方可以查看相应服务方的位置和信息。

7)需求方可选择不同种类的服务形式(维护维修、监控反馈、计量检定、计划供应等服务),按照一定的信息方式(例如:我需要某项服务,服务可提供的价格或积分等),需求方的服务信息将推送给就近区域内的服务方。

8)具有科学合理的纪律监管、资格认证、培训考核、评估奖惩、积分等级制度。

9)高速及时的信息交互功能,需求方与服务方之间的信息能及时进行交互。

4系统结构功能

4.1平台结构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通信、媒体和移动终端等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使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平台在理论上、技术上成为可能。平台将采用“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策略,数据服务器部署在云端;管理端部署在气象保障部门,同时在社会化公司部署二级管理端;维护维修保障APP部署在移动终端。由气象保障部门、社会企业、社会个人共同使用。平台网结构如下图所示。

4.2功能设计

1)数据端

传统的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模式与“互联网+气象装备保障”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保存了足够的数据。传统的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模式收集了一些数据,但其数据的粒度、宽度、广度、深度都非常有。“互联网+气象装备保障”,就是将一切业务数据化,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化,而是把所有的气象装备保障业务过程都要数据化,即把所有的业务过程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数据闭环,这个闭环的时效性和效率是关键的指标。系统只有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才能方便地拓宽系统的应用领域,达到“数据越流通,大家越受益”的效果。

“互联网+气象装备保障”,应该以大数据、云技术、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对各类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利用气象装备保障产生的大数据分析,提升气象装备保障运转效率。分别建立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维护维修、观测数据资源共享、计量检定信息、计划供应管理的云端数据库。

2)管理端

系统平台管理端(即PC端)根据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应包括维护维修、运行监控、计量检定、计划供应、培训支持、考核评估、组织管理等部分。各部分所实现的功能如图2所示。

3)移动端

与管理端相配合的移动端APP应包含维护维修、监控报障、培训学习、技术支持等。保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气象信息查看、维护维修、备件申领、故障上报、课程学习、申请支持等操作。各模块功能如下图。

4.3系统工作流程

1)组织管理

管理端组织管理模块的基本功能是对社会化维护维修保障公司、备件供应商、计量检定企业和人员的管理。社会企业通过平台提交申请,综合工商、身份、信用、业绩等资质审核后,允许通过审核的社会企业在平台注册。气象保障部门在平台维护维修、备件供应、计量检定等需求,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与注册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同时,在维护维修保障公司需要部署二级应用平台,与管理端进行信息交互。由保障公司组织对维护维修人员进行考核注册。社会独立保障人员则通过下载安装手机APP进行课程学习、考核注册。只有通能过考核的人员才能接收任务派单,进行保障工作。组织管理流程如下图4所示。

2)维护维修

维护维修模块以云端维护维修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对维护维修信息的推送、结果审核等功能。气象部门通能过平台将维护维修信息推送给就近相关保障公司或人员(通过资质审核的注册人员),同时通过对培训教材、维修经验、专家经验知识等多类信息进行云端信息共享,深入分析总结,提供可借鉴的故障解决方案;保障公司或人员“接单”后,根据推送信息(维护维修指导建议、是否需要申领备件等)进行相应的设备维护及维修;维护维修结束利用终端进行现场情况反馈,由平台管理方对维护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响应速度、维护维修情况,给出评分及奖励,实现完整的业务流程。

3)运行监控

通过对气象探测数据、公众气象服务信息以及其他数据(环保、水文等)等数据实时共享,使监控、社会化保障人员能随时随地查看片区内的气象信息。如某社会化保障人员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到的实时气象信息显示所在区域内自动站有降水,而实际却没有降雨发生,则保障人员可通^移动终端进行错误故障信息上报。运行监控人员对接收到报警信息进行审核确认,信息得到确认后,结算保障人员积分、薪酬,同时开展维护维修工作。

4)计量检定

基于计量检定云端信息库,系统将综合行业内外的计量检定服务、机构信息,建立类似“淘宝”模式的开放、共享、社会化的电商服务平台。依托现代快递物流和在线支付等互联网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对外提供计量检定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平台计量检定需求来选取服务。

5)备件供应

新的气象装备保障模式呼唤新的备件供应模式。设备的采购同计量检定一样可以通过电商服务平台进行。在备件仓储供应上实行智能分仓与库存前置,系统在需要之前将备件提前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分配离需求设备最近的仓储中,这对故障数据挖掘应用和预测有极高的要求。云计算平台、现代化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现代物流平台将为备件智能分配提供依据及参考。

6)培训支持与考核评估

为了排除行业陌生感、提高公众认知度,鼓励行业外企业、个人积极参与气象装备保障工作,同时为保障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互联网应用系统将具备远程培训支持功能。该功能将对设备原理、维护维修流程、故障诊断经验等气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使其不再成为装备维修维护行业的壁垒。保障人员可通能过移动端APP进行在线学习(文字、视频)、在线测试;亦可通终端应用获得实时在线技术支持,提升保障素质水平和维护维修效率。同时可以过系统提供的技术论坛、公开课等解气象设备、气象科普知识等。

同时系统将提供考核评估功能,实现对保障人员维护维修、监控报障结果的综合评估和保障人员薪酬奖励的综合评估管理,已完整、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保证系统在公正、健康的环境中推广应用。

5设计推广应用中的问题

创新性“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解决方案、关键技术和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促进了“互联网+气象装备保障”的应用与发展。但由于气象装备行业的特殊性,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互联网应用平台在设计开发、推广应用过程中将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在平台设计方面,一是对“互联网+”的认识存在误区,把互联网看作符号或工具,或迷失在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中,没有领悟到“互联网+”给气象装备行业带来的深层次变革;二是移动端APP设计理念存在误区,习惯用Web的思维去做APP设计,倾向“大而全”,造成层级复杂、操作困难;三是技术力量欠缺,气象部门在现有系统平台多依托于社会企业设计开发,而多数开发企业不了解气象业务和数据流程,使得系统与需求设计初衷存在偏差,致使实用性不尽如人意,也使后期更新和维护变得困难。

在应用平台的推广方面,一是公众对本行业了解不足,“互联网+气象装备保障”面向公众的推广存在一定阻力;二是气象装备保障市场格局有限,如何激发社会企业、公众参与积极性将是平台推广应用所必须面对的;三是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现有的监管考核制度难以满足新保障模式的需求,有可能发生“人为制造故障”等情况的发生。

气象探测设备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气象;观测;新型自动站

中图分类号:TF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4-0281-01

新型自动气象站具有数据处理速度快,数据处理功能强,数据存储量大,并采用文件系统存储记录数据,增加了数据质量控制信息。并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功能、统一结构、统一方法、统一规范的设计思路,做到各部件或模块互换的自适应,形成统一型号的新一代自动气象站,达到满足现有气象观测站的气候观测、天气观测和区域观测业务的需要。

一、新型自动气象站应用到的新技术

在新型自动气象站中应到了两项比较新的技术,即:嵌入式系统技术和外部现场总线技术。

1.嵌入式系统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以高性能CPU数据处理器为核心处理器,嵌入操作系统,配置相关的组件,构成单板电脑系统。高性能的CPU一般是指32位CPU,包括:ARM7系列、ARM9系列以及现在比较新的ARM Cortex M3系列或其他系列CPU等。操作系统嵌入实时性比较好的操作系统,一般可以嵌入:C/OS-II、FreeRTOS、Clinux等。

以上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实时性比较好,规模相对比较小,所需要的硬件资源也不大。但功能相对简单一点。

部件配置基本上按照标准电脑的部件配置,包括:Flash存储器、RAM存储器、CF卡(或SD卡)存储器、以太网络接口电路以及TCP/IP通讯协议、USB通讯端口、多个RS232/RS485串口、CAN总线。

嵌入式系统的数据综合处理能力非常强大,在新型自动站系统中引入了嵌入式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很多复杂的数据分析、处理计算功能在数据采集器端得以实现。

2.外部总线技术

外部总线是用来连接各个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单元,并完成数据传输、通讯处理功。外部总线的功能就是实现多个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通讯;外部总线的的电气结构要求简单,而且数据传输要稳定可靠。?

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外部总线的方式有很多种,使用最多的是RS485方式和CAN总线方式,另外应用比较多的还有SDI-12方式。要想外部总线的结构简单、而且数据传输可靠,基本上都是采用差分信号方式传输,所以数据传输只需要两根线。RS485和CAN总线都是采用两根线进行数据传输。因为是传输差分信号,所以采用双绞线跟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二、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

1.新型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数值发生异常

新型自动气象站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某些气象要素数值通常会出现异常。如果出现这种状况,可以先假设该要素的传感器出现了问题,直接检查传感器。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传感器很少会出现自然损坏的状况,大部分的故障问题都是由于传感器的不正当维护引起的。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故障进行检查和处理。

(1)首先要对故障传感器进行检查,判断其信号电缆接头是否牢固相接,尤其是要判断采集器的接口处是否出现虚接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重新进行插拔,观察能否有效消除异常现象。

(2)如果风数值出现异常情况,当风向保持不变,风速为0:00,可结合实际天气状况,查看风向传感器是否被冻住。

(3)如果雨量值出现异常,可以先对雨量筒进行检查,判断其是否堵塞,还要检查翻斗是否能够正常翻动。

(4)如果地温值出现异常,需要对地温传感器的安置状况进行检查。

(5)蒸发量的数值发生异常时,要先对蒸发器内的水位进行检查,看这一数值是否位于蒸发传感器的最高水位线与最低水位线之间。当有较大降水量发生时,还要尤其注意检查蒸发器是否会出现溢流的情况。

2.新型自动气象站无法正常下载数据或者该气象站无法正常打开

如果新型自动气象站出现无法正常下载数据或该气象站无法正常打开等异常状况,通常存在着以下几种常见的原因:

(1)采集器无法正常工作。通常可以通过采集器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来判断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采集器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系统的运行指示灯为秒闪。如果采集器不能正常工作,可以先对计算机或采集器进行重启,再判断是否能够将故障排除。对采集器的供电系统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正常工作,判断空气开关是否跳开及该系统的工作电压是否偏低等。如果采集器出现故障,将会对整个采集程序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先拔下位于采集器上的所有传感器的插头,只保留供电端,之后再进行重启,查看采集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采集器正常工作,需要再将传感器的插头依次插上,进而判断出具体是由于哪一个传感器而引起的故障。

(2)受软件设置出现错误等因素的影响,使采集器不能正常工作。这种情况下,要对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参数设置进行仔细检查,判断其是否正确设置。尤其要注意检查气象站的通讯接口与计算机串口端口号之间的连接是否一致,这一步骤通常使用计算机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器来进行查看。

(3)通讯线路的故障问题使其无法正常连接到自动气象站。在日常的气象业务工作中,通讯线路通常会被受到雷击及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在串口隔离器上出现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2个串口隔离器同时去除,并直接使2个口对接,如果能够正常传输,表明串口隔离器已经被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更换。

三、新型自动气象站优越性

这种新型自动气象站不管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应用技术上,相对于传统自动气象站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设计观念上的优越性。基于统一要求所进行的设计,在使用中有利于设备的管理以及技术的保障。在设计时,对于仪器设备与生产中的相关内容予以了明确的规定,并提供了统一元器件以及相关的技术图纸,以便于后期维修工作的实施。

第二,技术性能上的优越性。所用的这一主处理器为最新的,且功能更为强大,同时还内嵌了相应的Linux操作系统,采用了当前最为先进的一种总线系统,完善了自动气象站的功能。此外,还构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完备算法,相对于以前的自动气象站而言,这种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存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效降低了探测资料的缺失率,强化了其防护能力,确保了自动气象站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结束语

目前,新型自动气象站已经在我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新型自动站核心是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根本是增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服务能力,从而保障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数据的准确,进一步的提高了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在气象防灾减灾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陈冬冬;杨志彪;施丽娟;张鑫;韩承松;新型自动气象站结构特点及其优越性;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第04期.

[2] 梅宁光,周云霞,卓健等.广西气象站数据图文报告自动化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2):74-76.

[3] 中国气象局. 第二代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格式[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4] 葛一鸣. JAVA程序性能优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气象探测设备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章结合酒店的弱电设计特点,根据实际案例对弱电系统进行了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程控电话交换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客房能源管理系统等。

一、工程概况:

本酒店位于朝阳区将台路,四周有高级住宅区,酒店及公寓。地上共二十四层,地下共三层。其中弱电机房设置在地下夹层,分为电信机房和IT机房。

二、设计范围:

设计范围包括:程控电话交换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卫星电视接收机有线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客房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新体验项目。

三、各系统介绍

1)程控电话交换系统

程控电话交换机设置在地下夹层电信机房内,交换机容量为内线1500门,外线120门。程控交换机除提供基本电话业务外,还需提供以下功能:信息等待、呼叫者ID、免打扰和全语音邮件功能,语音邮件和其他通知可从四种语言中任选一种;提供采用多层CD 装置的自动化保留音乐播放功能。

2)综合布线系统

数据总配线架位于地下夹层IT机房,语音总配线架位于地下夹层电信机房。系统包含:语音、内外网数据、信息、客控、IPTV等系统路由。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星型布线方法并具有开放系统,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所有信息点水平均采用非屏蔽6类铜缆,数据主干采用12芯室内万兆多模光纤;语音主干采用三类25对大对数线缆。

3)卫星电视接收及有线电视接收系统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卫星接收天线设置在屋顶,接收卫星的电视节目,卫星天线线缆进入机房应加入防雷和防浪涌隔离后接入系统。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及有线电视前端设备设置在屋顶层卫星天线接收机房内。

系统采用860MHZ电视图像双向传输的方式,其音频/视频分配网络将覆盖酒店、娱乐等区域。采用模数混合进行传输;客房卫生间设置电视机,此电视机接收模拟信号。客房电视接收数字信号。

4)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和消防应急广播合用系统。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和日常公共广播信息;火灾时可根据火灾自动报警主机提供的信号,迅速切换到相应的楼层或区域进行应急广播,而其他楼层可继续正常广播。业务广播只覆盖播放背景音乐的区域,办公、会议等无音乐区域只设置消防广播。

在地下车库/机房、大堂、走廊、电梯厅、楼梯间;酒店客房及其卫生间、宴会、会议;公共卫生间、餐厅、娱乐区、厨房、储藏室等公共部位设置扬声器,其中,所有带音量控制开关区域的均带强切功能,以确保消防紧急广播的音源不能被关断。有音量控制器的广播回路,采用三线式配线。

5)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传输速率1000Mbit/s的计算机主干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与国际互联网连接,计算机网络线路的敷设纳入综合布线系统。

系统分为内网、外网,且个网络物理隔离;采用二层交换架构;核心交换机支持三层交换。 IP地址采用B类私有地址,分配策略根据业务需求采用固定分配和自动分配相结合。其中,内网:主要用于酒店管理系统,数据量较小;外网:主要用于互联网接入、客控、信息等。

互联网接入、客控等业务分别部署在独立的接入交换机上,共用核心交换机。在核心交换机上采用VLAN隔离不同的业务。.互联网接入采用自动分配IP地址,客控等业务采用固定分配IP地址。

在整个建筑物实现无线全覆盖,建立无线网络环境,实现任意位置、任意方式的网络连接。无线覆盖通过馈线覆盖方式实现。

6)客房互动信息系统

客房电视机配备一套客户端控制器(含显示引擎、遥控器等),通过局域网进行信息传递与互动;客人进入客房(门磁+红外取电)时,电视机将播放相应文字的欢迎画面;

系统能全面介绍酒店的历史、文化、业务、周边环境。客人可在客房内通过本系统订餐、购物、预订健身休闲、帐单实时查询等服务。亦可实时查询酒店所在城市的实时航班动态、天气预报、城市电子地图、实时交通状态及本地旅游指南等;独立架设一套传输网络;应与酒店管理软件有接口。

7)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本系统采用以微型计算机局域网络控制为基础的集散控制系统,总线形的网络拓扑结构,对冷热源系统、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含柴油发电机);照明控制系统;公共区域的风机盘管;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管理,使整栋建筑的运维更节能舒适、安全可靠、方便高效。

系统在硬件方面能与第三方产品设备、系统实现无缝联接集成。在软件方面应采用标准的开放接口,实现同第三方系统可互操作性以及与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的可连接性等特点,从而实现管理系统网络整体的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

8)能源监测分析系统

能源监测系统监视整体建筑内部能源使用与消耗情况。提供能源消耗的分析与诊断报告,可及时发现能源消耗异常,给出超标预警与管理策略,使得酒店达到能源的节约。

系统为一个独立系统,采用独立组网的方式,由远程计量主机、通信网络采集模块,自动采集水(自来水、热水、中水)、电耗、气耗及空调冷热能的数据,并将其通过远程计量总线传送到管理中心计算机上,实现计量采集;楼宇自控系统开放接口,提供楼控系统采集信息(不含计量)。

9)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及停车场管理系统。

安防控制室设置为,有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和进行内外联络的通讯手段,并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留有向上一级接处警中心的通信接口。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系统采用模拟摄像机+编码器的构架;网络存储方式,录像保留时间为30天,存储系统可扩容;模拟摄像机通过编码器转换为数字信号;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设备、网络系统设备、编码器、解码器、网络存储设备、大屏幕电视墙等组成,监控范围:主要出入口、走廊、总统套房门口、楼梯及电 梯厅、电梯轿厢、地下车库。

2.入侵报警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控制中心部分和前端探测器、报警按钮部分。系统采用总线方式星形或环形连接,并通过报警联动模块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实现联动。可自动或人工布防与撤防,具有布防后的延时、防破坏和线路故障报警。

紧急报警按钮以隐蔽方式安装在前台、财务部出纳、商店收银台、贵重物品寄存处、贵重物品寄存处、游泳池等;在无障碍卫生间和无障碍客房设立紧急报警按钮,方便客人使用,紧急报警按钮安装高度为距地面0.5米处。

预留与公安机关安防网络的联网接口。

3.出入口控制系统

系统由读卡器、出入口控制系统控制器、电控锁、消防玻璃破碎按钮、直流电源、出入口控制系统管理PC机等组成。读卡方式为非接触读卡方式。

电控门禁锁选用断电开的锁具,门禁锁控制器采用集中供电的方式,同时设置联动装置,与消防系统形成联动。同时在出入口控制系统门禁锁处配置消防玻璃破碎按钮。

4.停车场系统

采用一套3进3出停车场管理系统。系统由由传感器、电动闸、写票机、读票机、摄像机、显示牌及控制主机等装置组成。

可按长期用户、月票用户和临时用户的不同使用特性进行分类管理。系统配置远距离读卡设备。

10)客房能源管理系统

酒店客房内设置客房控制器,系统并通过客房入住状态及钥匙牌插入节电开关(红外+门磁)从而获得客房内使用状态,可实现对客房内的空调、灯光、电视、音乐等的控制,并 具有室内LED显示、将"请勿打扰"、"呼叫服务"、"清扫"等信息传送至楼层服务台的功能,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状态,自动控制客房内各种设施的使用。

酒店客房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与系统主机相连,实现对客房的统一管理,并与酒店后台登记、出入口控制及收费等其他管理系统集成,构成完整的酒店管理系统。

酒店客房内设置弱电综合箱,主要接弱电线缆、跳线、插座及设备联线等,包括视频、音频、控制等,将客房控制器、集线器等设备集成在该综合箱内,并预留安装空间,以及备功能的扩展。

11)新体验项目

系统包含:客人导引,电子早餐券;客房IPAD控制集成;实时气象服务;多媒体面板;iPod音箱。

系统设计

RFID客人导引:当客人携带RFID卡乘坐客梯,出客梯时,客梯厅将会有灯光导引客人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RFID电子早餐券:当客人携带RFID卡到早餐厅就餐时,服务员面前的显示屏能够显示该客人是否购买早餐。

IPAD客房集成:客人能够通过IPAD界面控制该客房内灯光、窗帘、电视等设施,并能通过网络获取实时气象信息、航班信息、酒店购物信息和账单信息等。

客房多媒体面板:客人能够通过多媒体面板接入VGA、HDMI、AV等信号,亦能接入SD、记忆棒等存储卡设备,且能够直接显示在电视上。

iPod音箱:用于客人连接iPod、iPhone等设备播放其中的音乐,并具备遥控、收音、闹钟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