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循环经济产业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
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与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决定我国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经济发展方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和广东省先后出台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广州被选定为广东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这为广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要求广州必须站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高度,基于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进行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
二、 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
1. 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和方法论原则。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首先,循环经济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经济,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其次,循环经济是清洁节约型经济,强调节约使用资源,注重废弃物的减量化。第三,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的最佳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物质循环过程。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reduce)、产品再利用原则(reuse)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recycle)。
2. 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循环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的提高,更要协调生态安全。循环经济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应符合“3r”原则。按照减量化原则,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按照再利用原则,要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大力发展维修、维护、翻新等售后服务行业。按照再循环原则,要推动不同行业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三、 广州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及存在问题
1.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在1978年的基础上翻了6.5番。尽管存在通货膨胀,但实际增长还是非常显著。按照不变价计算,30年来gdp保持了14.1%的年均增长速度;其中工业增长尤为迅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0世纪90年代是增长最快的十年,1991年~2000年,gdp年均增长22.2%,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6.6%。“十五”以来,经济继续快速增长,2001年~2009年gdp实际年均增长13.6%。自1990年以来,广州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水平6至7个百分点。
2. 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调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个时期,广州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率先实行对外开放,通过“三来一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纺织、成衣、家电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优势明显并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轻型外向性工业体系,同时,第三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第二次调整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时期,广州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7.4%,开始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顺序由“二三一”变为“三二一”。第三次调整开始于本世纪初,广州在继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促使信息技术向各个产业渗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转向集约,外延转向内涵。这次调整的成效是明显的,2008年汽车、石化、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 50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38.8%。
3. 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时期,随着周边地区产业的崛起、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显现,广州现有产业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产业整体效益偏低,产业竞争力不强,制约了广州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问题。广州产业结构与不断提高的经济持续发展能力要求不协调,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总体上发展得还不够充分,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 545.6亿元,占gdp比重虽然超过了60%,但与经济发达国家(地区)70%以上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广州传统服务业中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速明显,所占比重呈扩大之势。金融、物流、研发等生产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与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配套,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不相协调。同时,水利环境、公共设施、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行业比重下降,未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2)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能源、冶金、重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结构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2000年广州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91吨标准煤,按照ipat公式,到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必须降低到0.39吨标准煤,2020年进一步降低到0.18吨标准煤。按照广州的技术进步速度,在未来5年~15年内把能耗降低到这样低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除非广州在能源结构上有大的改变,更清洁的能源能够容易地获得,否则,现有能源利用方式将会导致环境上的巨大冲击,大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将会是广州在环境问题上面临的风险。
(3)产业结构调整的节约性问题。严峻的环境问题意味着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而污染物排放的居高不下又意味着资源效率不高和浪费现象的存在,2008年广州工业增加值占gdp的36%,而能耗却占全市产业能耗总量的54.7%,单位能耗产生的增加值仅相当于第三产业的36.1%,这说明广州工业还是延续着“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方式。
(4)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关联度问题。目前,广州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差异很大,规模效应不明显,这与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内部的产业关联度整体偏低不无关系,主要体现在产业链上企业分工和协作不足。与此同时,广州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偏低,二、三产业之间融合程度偏低,服务业不能给予工业强大的支持,制约了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
(5)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融合性问题。在广州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体系的整体建设与运行信息化程度偏低,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步伐较慢,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 循环经济下广州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路径
1. 建立生态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四大产业体系:一是以资源能源节约、产品对人和生态环境损害轻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为特征的生态工业;二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生态农业;三是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绿色服务业;四是废弃物回收、再资源化的静脉产业。
2. 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提升产业素质上下功夫,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高新技术和生态技术为主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农业方面,逐步建立都市循环型现代农业综合体系,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制造业方面,优化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结构,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和环境服务业,通过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先进水平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同时,服务业自身发展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3. 改造完善重点行业产业链。围绕汽车、石化和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使支柱产业成为工业链条中的主导链,以此为基础将其他类别的产业与之衔接,组成生态化的工业网络体系。汽车方面,构建和完善生态供应链,优先选择环保型材料,采用净化技术控制排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和规范产品回收再用。石化方面,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石化基地。电子方面,延长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加强对废旧电子元器件的回收再利用。
4. 促进产业空间结构的生态化集聚。以产业生态集聚为核心,以“产业集聚、用地集约”为目标,引导产业园区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建立布局合理、功能明确、分工协调、竞争有序的产业空间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一核三极”,形成以广州科学城、天河软件园为核心,由南部海港、北部空港和城市中心建成区三个增长极,多个扩散点组成的格局。工业形成“两轴三区”,建设“东进、南拓”两条拓展轴和“东部、南部、北部”三个集聚区。服务业凸显“一区集聚、三圈协同、四极带动”,打造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培育南沙港、白云国际机场、新客站和地铁线网四大增长极。农业推动形成北部山地丘陵农业、南部滨海湿地农业、中部城乡镶嵌区农业、东部和西部平原灌区农业等“五大组团”。
五、 循环经济下广州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措施
1. 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制度。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根据广州实际进行制度创新,打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减量化方面,改进提高资源效率的税收和补贴制度,重构反映资源环境价值的市场体系,建立节水节能的分级收费制度,提出合理的技术标准。再利用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资源最大化利用的税收优惠、价格优惠和奖励补贴制度,完善促进旧物品再利用的捐赠制度和产品售后服务制度,提高一次性产品的价格。为推动“3r”原则的实施,要建立系统的工业废物、副产品交易许可制度,以完善环保管制制度。同时,还需要在制度上激励(或者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建立绿色预算制度、绿色采购制度、绿色核算体系和决策后评价制度。
2. 制定发展循环经济与现代产业体(下转第100页)系的产业政策。广州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对现有产业政策进行调整。首先,基于循环经济的层次性,从产品、企业、区域和社会四个层面制定促进产业生态化的政策措施。其次,建立循环经济产业政策的评价机制,及时评价检验政策实施的效果。第三,建立产业项目筛选评价政策。完善项目筛选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把土地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效率和水耗、能耗、环境要求等指标作为审核项目和提供土地的重要依据。第四,启动产业约束和淘汰机制,建立严格的生态标准,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限制高耗能产业生产能力盲目扩张。
3. 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建立产业结构优化的技术支持。鼓励发展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技术。首先,发展绿色设计技术。重点支持具有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资源和能源效率、减少过度化包装、减少有害物质投入和产生等特征的技术创新。其次,发展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技术。重点支持固体废物、液体废物、气体废物和放射性废物资源化技术的创新发展。第三,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机制。运用税收、奖励、补贴等经济手段,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促进机制,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第四,建立循环经济理念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促进体系。第五,加强循环经济系统基础建设和质能循环项目的推广。
4. 营造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社会氛围。一是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参与程度。二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中介组织参与循环经济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技术推广,组织社区群众和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废旧物资回收等活动。三是将循环经济纳入普及培训和教育计划。四是依靠法律、舆论、文化等手段,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人民群众的行为取向。
5. 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目前,广州已经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但是对如何发展循环经济缺乏统筹安排。要切实推动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还必须在规划上有更加周详的安排。要结合每个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时间、任务和阶段性目标等,促进规划实施。要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安排下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规划,使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既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相适应,又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冯之俊.循环经济与上海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高梁,杨春平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宏观经济研究,2005,(4).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
5.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粤府〔2005〕83号.
6. 吉小燕,郑垂勇.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判别.商场现代化,2006,(9).
7. 蒋应时.上海循环经济发展报告(200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park project of Jiheng Group,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project planning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park in detail, and analyzes the prospects of promoting circular economy projects and the initiatives.
关键词: 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规划;循环经济
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park of Jiheng Group;project planning;circular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30-02
1 企业简介
冀衡集团是集精细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为一体的综合型化工企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消毒剂生产基地和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解热镇痛类原料药生产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指定的我国反恐专项药品消毒剂储备基地、国家红十字总会指定的救灾物资饮用水消毒剂唯一供应企业。集团主要生产氯代异氰尿酸类系列高效消毒剂及与之相配套的30多种基础和精细化工产品180多万吨。
2 项目背景
“十一五”之前,冀衡集团先后兼并了冀衡磷肥厂、冀衡农场等数家化工企业,并新建了氯碱、消毒剂等新项目,初步形成以精细化工(消毒剂、原料药)为龙头产品,带动基础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随着消毒剂销售市场和销售领域的不断扩展,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和调整现有基础产业已迫在眉睫。
3 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规划
3.1 项目选址及规划 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位于衡水市与武邑县交界的苏正经济开发区,该项目规划占地4000亩,是经济开发区的重点与核心,“十一五”期间,项目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划稳步进行发展,但随着园区项目的建设和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原有项目规划已不能适应园区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结构和产业体系,需要对园区现有项目总体规划进行调整,项目建设期延伸到2015年,子项目调整为17项,总投资102.28亿元,销售收入155.41亿元,利税目标28.75亿元。
3.2 园区项目核心循环链及解析 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实施方案规划项目包括消毒剂、原料药、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四大系列产品380多万吨及配套公用工程设施等17个子项目构成,园区项目的主体是以消毒剂为龙头的循环经济核心产业链。以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通过研究、攻关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资能源利用率,构建循环经济核心产业链,创建技术支撑体系。
调整后核心产业链解析:
3.2.1 四大产品链和一条能源梯级利用链:
①以消毒剂为龙头的主导产品链
煤合成氨、尿素氰尿酸消毒剂氯气、烧碱 工业盐
②以煤化工为基础延伸的精细化工产品链
■
③以盐化工为基础延伸的精细化工产品链
■
④以硫酸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形成的产品链
■
⑤以余热综合利用形成的能源梯级利用链
■
3.2.2 产业链技术支撑体系:该产业链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者的有机结合和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为契机,形成三方面技术集成:
一是以资(能)源节约,余(废)热综合利用为主的节能技术集成,主要包括:①熔融尿素直接热解连续化生产氰尿酸节能技术;②过硫酸盐铵钠联产节能新工艺技术;③合成氨醇系统一、二网络废热余热综合利用技术;④硫磺制酸废热综合利用技术;⑤余热发电热电联供综合利用节能技术;⑥消毒剂生产气氯直供技术;⑦氰尿酸湿品直供消毒剂生产技术;⑧氯碱系统能量优化技术。
二是以废弃物综合治理资源化回收利用为主的环保技术集成,主要包括:①消毒剂生产母液处理回收氰尿酸、淡盐水综合处理回收利用技术;②苯胺废液综合治理循环利用技术;③氰尿酸热解酸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氨气、废热、废硫酸治理回收生产硫酸铵工艺及装置技术研究;④氯碱、过硫酸盐电解和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氢气回收生产苯胺技术;⑤消毒剂生产系统含氯尾气综合治理回收次钠返回生产消毒剂技术;⑥合成氨醇系统两水闭路循环及污水零排放技术。
三是以开发精细化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技术集成,主要包括:①二水合二氯消毒剂生产新工艺;②低钠三氯消毒剂生产新工艺;③MDI级苯胺生产新技术;④二、三氯消毒剂塔式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研究;⑤消毒剂生产防爆控制及防爆装置设计技术研究;⑥氰尿酸塔式连续水解生产工艺技术研究;⑦溴氯海因合成新工艺技术;⑧三氯复合片生产技术;⑨原料药对乙酰氨基酚生产新工艺;⑩低温水解法生产安乃近新技术;{11}硝酸联产硝基复合肥合成新工艺。
3.2.3 四项具体措施 一是实施核心产业链的节能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二是建设综合回收余压余热的热电联供系统,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三是建设综合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实施清洁生产,实现三废治理“零排放”。四是依托煤化工盐化工等基础原料的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精细化工产品。
3.3 循环经济模式特征 围绕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三者有机结合为契机,开发以节能、环保、新产品应用为主的集成技术研究,探索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的核心产业链,形成独特的发展和运行模式:一是龙头产品带动基础产品配套的生态集群发展模式;二是保持物料原物理状态进行链接的资源节约模式;三是废弃物转嫁处理循环接利用模式;四是对能源实行统筹支配梯级利用的能源节约模式。
4 推动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的前景及措施
化工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项目实施后,将形成龙头产品带动基础产品配套的生态集群发展模式、新型链接物流模式、废弃物嫁接利用模式、能源梯级利用模式和循环经济园区的长效运行机制,为调整产品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以及对全国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具体措施:一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发展,推进国家级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是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是抓好企业清洁生产。六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积极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
参考文献:
[1]高艳云.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9-07-07.
将此模式继续细化,并在杨凌示范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有效地将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杨凌食用菌产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发展壮大,增加了企业间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将各环节细化如下:
(1)有机肥+水—(种子)—粮食/秸秆、谷壳等
将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用于粮食、水果、蔬菜生产,得到有机绿色食品,同时废弃物有秸秆、谷壳、烂菜叶等。这部分废弃物由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杨凌食用菌产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共同消纳。
(2)菌种+秸秆、谷壳等—(培养)—食用菌/菌糠
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秸秆、谷壳等进行粉碎灭菌处理,加入食用菌菌种后在生产车间生产食用菌,目前可以生产杏鲍菇、鸡腿菇等。生产的废弃料主要是菌棒,也就是接种后的菌糠。这部分废弃物由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消纳用作养牛场舍的垫料。
(3)菌糠(干燥破碎)—(畜禽)—肉奶/养殖垫料—发酵—有机肥
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奶牛养殖场,原有养殖模式产生的牛粪尿很多,经过使用菌糠做生物发酵床垫料后,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实现了生态养殖。主要过程是上一产业的废弃料菌棒经过破碎、干燥后按照30~50厘米厚度均匀铺设在牛圈底层,牛在垫料层上排泄污染物,经过30~45天初次发酵后进入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进行二次发酵、腐熟,并最终生产出生物有机肥。至此,一个完整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应用链得到了提升,各产业达到了有机结合,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二、效益分析与推广应用前景
(1)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效益分析
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该模式很好地将废弃物进行了循环综合利用,使农作物秸秆、谷壳、食用菌菌糠、牛粪便等变废为宝,减少了污染物的形成与排放。按照目前生产能力,食用菌日产6吨,出废菌糠20多吨,奶牛场存栏奶牛500头,日产牛粪尿量约为25吨。这些废弃物都很好地得到了再次利用,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该模式中食用菌、牛奶、蔬菜品质得到了增强,增加的经济价值超过10%,而通过鹏程有机肥加工厂可以实现每年减少畜禽粪污排放量2万吨,并为陕西省内提供果树专用生物有机肥1万吨,仅此一项可增加收入约400万元。对于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的地区,可以通过有机肥生产等方式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问题。该模式最明显的社会效益是通过对杨凌及周边地区种植业、畜牧场和食用菌生产工厂等进行串并联,将各产业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实现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从固、液、气三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2)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应用前景
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为了延长生态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意义在于废物重新变成有用的资源,循环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社会服务价值,使资源利用形成生态农业循环闭合链,符合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此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前景广阔。
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换句话说,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
通过调研和讨论,我们认为,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而且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和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发展格局。
年,全市煤炭开采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作为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鹤煤集团,年产量达724万吨,占到70%。全市发电量为31.3亿千瓦小时,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万和电厂二期、三期投产后,全市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全市水泥产量为335万吨,同力水泥公司是新型水泥企业的代表之一,年生产能力200万吨,三期、四期建成后,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800万吨。全市限额以上金属镁企业16户,年产量达8万吨,镁粉、镁粒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优质金属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之一。
我市是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基地,年畜牧业产值和加工产值双双突破30亿元。万头猪养殖场32个,年出栏肉猪108万头;30万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210个,年出栏肉鸡9728万只;肉类产量达21.6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猪鸡粪便处理加工厂10余家;饲料生产厂家64个,年消耗玉米、麸皮等农副产品70万吨;大用、永达等企业肉食深加工品种多样,部分产品直供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洋快餐公司,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市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新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省城市建设的亮点。老区的城市改造、道路、灯光、绿化、污染整治、市容市貌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淇河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我国北方最清洁的河流之一。全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优良状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环境和生态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市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目前全市累积存放1500万吨左右,占地45万平方米,合计670多亩,并且仍以每年50万吨递增;矿井水每年排放量在3160万立方米;矿井瓦斯气体每年排放量在4541万立方米。金属镁行业历史上积累的废渣已达120万吨,并且每年仍以1:12的比例递增。电力行业产生粉煤灰每年在36万吨以上,排放的废气在164亿标立方米以上。水泥行业产生的废气每年排放量在95亿标立方米以上。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根本治理。
委员们在调研和协商讨论中深切感受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容量形势、逐步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经济发展之路,仍旧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将不可支持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阻碍快速发展的经济,并且会加大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贻害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城市转型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我们认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城市生态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但这与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市”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人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五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亮点与前景展望
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比如,在煤炭工业产业链中,鹤煤集团利用煤炭开采中伴生的矿井瓦斯发电,首先在四矿建成2×500KW瓦斯发电机组;在二矿、三矿分别建成的年选煤能力45万吨和150万吨的选煤厂,通过对原煤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年产1.8亿块的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正在积极运作。在电力工业方面,万和发电公司利用发电时产生的粉煤灰制砖,投资650万元建成了年产1000万块的粉煤灰灰渣制砖厂。在水泥工业方面,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工业废渣作为配料生产水泥,年消耗粉煤灰30万吨、工业废渣15万吨;利用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万吨;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在金属镁产业链中,维恩克镁基材料公司采用水煤浆代替原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燃烧效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8%。畜牧业方面猪鸡粪加工成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鸡血、羽毛、杂骨等下脚料加工成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等等。这些项目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物耗,减少了污染,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动了五大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水泥厂三期工程建成后,本市产生的粉煤灰可全部就地转化,并消化部分外地粉煤灰,公司日产熟料将达到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之一。电厂二期、电厂三期和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成为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届时本地煤基本上全部就地转化。晋煤东输、风力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市将成为颇具特色的立体能源城市。煤化工项目、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以及企业之间的共生耦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拓展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最近几年,我市将新上工业循环经济项目35个,总投资约11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全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委员们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有了一些设想,认为完全可以在1—2两年内,把鹤煤集团、万和发电有限公司、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型的示范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产业链,带动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主导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制保障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建成清洁生产、垃圾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绿色消费六大系统,使全市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废水再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利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把鹤壁初步建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三、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协商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展,又惠及子孙后代,利国利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要通过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企业领导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开拓性地经营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要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组织落实,要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由发改委、环保、财政和科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常设性工作机构。二是责任落实,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考核体系,对市直有关委局和重点企业下达发展循环经济责任目标,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三是研究制定政策,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认真分析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强化督查督办,发展循环经济领导小组要定期听取汇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加强协作,确保循环经济项目、资金、技术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纳入规划。要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论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编制符合全市实际的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统筹安排节能、节水、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重点围绕煤炭、水泥、电力、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之间的共生耦合,协调发展,重点安排工业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项目。在煤炭开采方面,要以鹤煤集团为龙头,围绕“三废”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煤层气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在电力生产及转化方面,以万和发电有限公司为龙头,围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电—粉煤灰—水泥、电—余热和脱硫综合利用产业链;在水泥生产方面,重点培育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形成水泥余热—发电和粉煤灰—水泥循环链;在金属镁冶炼及深加工方面,以维恩克镁业公司为示范,打造金属镁—废渣—建材产业链;在畜牧业生产加工方面,重点推动粮食—饲草、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粪便处理以及饲草、饲料—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两个循环链。通过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系,使全市的循环经济有序运作,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推动全市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
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一要坚决关停高耗能、高耗水和高污染的小煤矿、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和小冶炼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发展循环经济扫除障碍。引导企业以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强力推行清洁生产。二要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重点项目,推动长治一鹤壁输煤管道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火龙岗风电场项目、1.8亿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2×0.75万千瓦纯耗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维恩克1.2万吨硅热法金属镁冶炼项目等尽快建成投产。三要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各县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工业生态学理论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从分析区内现有企业的能源、水和原料利用状况入手,通过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形成企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打造园区内循环型的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高效耦合系统。四要通过试点示范,总结重点产业、工业园区、示范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经验,提炼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做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五)依靠科技,大力招商,走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社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借脑借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投入必要的资金,对资源节约技术和废弃物消化利用技术进行革新和升级。论证和储备一批节能降耗、效益可观的项目,建立全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业污染防治和促进清洁生产的环保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培育招商引资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争取国家资金和国债资金的支持,积极寻找投资合作伙伴,走出一条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六)完善政策,健全法规,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1、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比如,煤矸石、粉煤灰烧结砖项目技术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上建筑设计技术不配套,导致产品市场开发步履艰难,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不能尽快投产见效。建议政府给予必要的行政干预,搞好协调,加快我市禁止使用粘土砖的工作步伐。
2、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利用国债投资或进行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结合我市当前实际,要重点加大财政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的投入。
3、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价、电价、气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4、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通过财税杠杆的调节,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实行大宗再生资源回收处理收费和押金制度,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四、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一)关于招商引资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结合问题
如何利用招商引资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和重要载体,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或特点的科技型、集约型、综合利用型、环保型项目,储存到项目库,并大张旗鼓地向外推介;通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合作,对我们的传统产业、传统产品进行技术上的提升改造,或借外来品牌进行贴牌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要求建立生态经济示范园区,为招商引资过来的优质项目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等等。总的来说,发展循环经济要借助招商引资来推动,招商引资要坚持以循环经济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形成我市独特的招商引资模式,更好地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还需要我们全市上上下下共同努力去探索。
(二)关于提高原煤洗选率问题
对原煤进行洗选是煤炭行业延伸加工、循环发展的一个现成课题,目前鹤煤集团在二矿、三矿虽已分别建成45万吨和150万吨的洗煤厂,但选煤能力还不足200万吨,不到全市煤炭开采总量的20%。扩大原煤精选量、提高原煤洗选率是国家倡导的煤炭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提高洗选率,即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又为其他相关产业的洁净化生产创造了条件。鹤壁是座煤城,无论从环保角度,从资源高效利用角度,从优化煤炭产品结构角度,还是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都应该在这方面大有作为。如果说治理煤矸石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选择的话,那么提高原煤洗选率则是从源头抓起,做到了关口前移,目前我市的原煤入选率和全国35%的平均水平差距还很大。煤炭是我市的一个支柱产业,约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6%左右,如果整个煤炭产业都能向下延伸一步的话,对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建议编制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应考虑这个内容,把提高原煤入选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列进去。
(三)关于引淇入城循环水系工程问题
引淇水入城是生态城市建设中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也是最能体现我们这座新兴城市特色的一大亮点,可谓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但在目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先天规划设计不到位就匆忙上马施工,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尽如人意。本来应该是一条清新亮丽的市内景观河,现在有些地段变成了臭水沟,有些地段护坡植被损毁严重,有的甚至形成了泥沙碎石积淤堵塞。建议对这条景观河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改造和修护,使河水能够循环流动。可以考虑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结合起来,统筹运作,使新开挖的河道余土有去处,又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用土需要。这条景观河的建设还应和市区内的绿化工程结合起来,使护坡植被建设一步到位,让河两岸有花有草有树,使这条河真正成为新城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长治市作为资源型城市,为摆脱产业结构单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延伸产业链条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自“十一五”规划以来,长治市下大力气改造提升煤、焦、冶、电等传统行业,到2010年底,逐步形成煤化工、硅工业、LED、镁工业、乙炔化工、玉米深加工6条循环产业链,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被科技部等十九部委确定为全省惟一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市。随着2013年以来煤炭等能源价格下跌,全市以煤炭为主导的工业经济遭受冲击,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减少,使企业许多新上的技改项目因资金短缺导致步伐放缓。针对这种情况,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限的信贷规模下,在信贷政策上仍然给予倾斜,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确立的重点转型企业和企业的资金需求,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使其附加产品收入不断增加。截止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非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8亿元,占到营业总收入的9%。其中,被省委、省政府确立的重点转型跨跃项目—长治市现代煤化工循环产业集聚区,共实施煤化工项目24个,煤化工产业链条由原先的4条增加至8条,煤化工产品品种数增加至19种,特别是焦化企业,在主产品焦炭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其下游产品煤焦油等产品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二、长治市绿色金融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机构类型单一,缺乏全面的支持体系
一是缺少全方位的机构类型。长治目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长治银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类型单一,缺少服务循环经济专业的信托、金融租赁公司等类型。这样的金融支持体系内容简单,不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二是缺少多元化的金融产品类型。长治市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类型较少,尤其是在县级以下金融网点,不能有效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三是目前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要求难以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逐步发展成多层次的市场,力求满足各类企业的上市需求。然而资本市场对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可上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在发展之初,盈利能力较弱,甚至没有赢利,但发展却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在向资本市场寻求资金支持时,因达不到上市要求而无法融入资金。
(二)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项目的支持缺乏积极性
从循环经济的固有特点来看,循环经济作为转型项目的一种类型,从项目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到项目的发展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一般具有项目投资量大、资金占用时间长、资金周转率慢等特点。而且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之后,项目发展前景不明朗,无法预测其市场,因此信贷资金风险大,甚至难以收回,这些都导致商业银行对其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是追求利润的企业,在投放信贷资金时追求盈利性、安全性,如果项目本身缺乏有力的担保机制,那么循环经济对资金的要求与商业银行的标准不符,因此一般的商业银行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目前对循环经济的支持积极性还不高。尽管对于循环产业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仍缺乏与之配套的信贷体制,导致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依然较大,无法形成良性发展的资金链,更难以奢求商业银行对发展循环经济给予利率上的优惠。目前由于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缺乏积极性,造成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企业审批流程慢、门槛高,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阶段执行的效果不好。
(三)绿色信贷的执行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各个金融机构制定的绿色信贷政策,主要规定了信贷投放的方向性原则,标准综合性较强,缺乏具体的指导细则、项目目录和风险系数标准。这样的信贷标准更多地依靠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企业环保报告。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工艺状况和循环能耗情况等没有准确的衡量标准。各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政策只能根据上级行提供的方案,依照各行的理解自主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导致各地区同一银行的绿色信贷的标准不同,相应的银行体系内绿色信贷执行力也较差。同时国家对于循环经济的准入、技术、能耗、污染排放、循环利用能力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导致银行不能细化循环经济的信贷标准。
三、完善循环经济绿色金融支持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不断尝试设立新形式的金融机构,构建全方位的绿色金融体系
在巩固现有金融机构功能的基础上,促进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建设,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的服务网络。根据循环经济资金占用时间长、回笼慢的特点,提供相应的保险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利用资本市场发行安全性好、流动性强的金融债券或者为大型、优质的循环经济企业提供发行债券的相应咨询、结算等金融服务。
(二)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
发展循环经济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提供相应的服务.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提供相应的投资政策,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资方向引导至循环经济领域。一是政府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针对商业银行支持循环经济项目风险高、利润回收时间长、成本高的特点,利用财政补偿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促进对循环经济稳定的财政性投入,从而在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保障的基础上,形成循环经济信贷投入的良好环境。如对于支持“两高一剩”企业的转型项目的金融机构,在一定时期内对信贷政策免收营业税。二是改变传统的支持循环经济应以政策性银行为金融主体的思想误区,在创新融资方式和风险规避方式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作为主要融资方式。
(三)制定科学的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