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岗位履职报告

本岗位履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本岗位履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岗位履职报告

本岗位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险 零容忍 合规

作为银行业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操作风险防控一直是金融机构的工作重点,也是风险管理部门长期以来努力的目标。目前关于操作风险防范的理论多种多样,其侧重点和实际效果也各不相同,本文从社会学的“破窗效应”和“零容忍”理论入手,简要探索了其在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中的运用。

一、“破窗效应”与“零容忍”理论概述

“零容忍”政策的理论依据是1982年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破窗效应”。该理论指出:如果社区中一栋建筑的一扇窗户遭到破坏而未得到及时修补,那么肇事者就会误认为整栋建筑都无人管理,从而得到了自己可以任意破坏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一种社会无序的感觉,整个社会治安状况随之逐步恶化。“破窗效应”显示,如果有人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而没有受到严厉制止,那么就会给群体一个心理暗示,造成所有人对某些错误的漠视与纵容,并将这个效应在周围人群中扩散,导致小错酿成大错。

“零容忍”打击犯罪政策,是指通过对轻微犯罪采取强有力的执法措施,以预防更为严重的犯罪,并最终促使犯罪率下降。具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严格执法,它主张采取主动进攻的警务策略,集中力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对所有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不贷。二是重视打击轻微犯罪,它主张防患于未然,决不姑息任何轻微犯罪和社会失序行为。

二、用“零容忍”防范操作风险的“破窗效应”

尽管“破窗效应”和“零容忍”侧重于社会治安管理,但对于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仍然具有借鉴作用。操作合规与否,往往与制度是否完善、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有着互动牵连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了机构的合规操作氛围。完善的制度和管理,可以形成一定的环境制约,提示“零容忍”的政策导向,迫使人的行为更加合乎按章操作的规范和要求,促进合规操作;反之,不完善的制度和管理,则会诱导和放纵不规范行为,弱化环境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力。这也说明了,在业务水平既定的前提下,同一个员工在管理规范、作风严谨的机构与在管理松散、操作随意机构的操作规范性为什么会存在显著差异。

哲人培根曾经说过“没有执行的制度比没有制度更可怕”。风险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加重视,低风险的违规操作可能会给不良动机者提供趁虚而入的便利,容易引发作案动机,诱发案件风险,负面影响严重。要破解“破窗效应”,解决大的问题,必须从最小最细节的地方着手,及时主动发现“破窗”,即时出现,即时修补,把风险隐患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消灭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破窗效应”。

(一)灌输理念,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有章不循、违章操作产生的根源在于合规理念的缺失,在于“重发展轻管理、重指标轻合规”等不成熟的经营理念。实际上,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多么先进的系统,最终都需要人来执行和操作,如果放松对员工尽职观念和责任感的教育,很难控制住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对员工合规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坚持业务发展与规范操作并重的经营理念,引导广大员工充分认知风险管理文化,自觉遵守职业操守,主动规范职业行为,全面增强合规意识。

(二)厘清职责,强化履职履岗能力

管理人员履职履岗是否到位与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有很大关系,他们是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如果因为“重发展轻管理”而疏于防范,把“零容忍”变成“泛容忍”,风险防范就会失去最有效的手段和最有利的时机。首先要从风险管理的关键人员抓起,明确岗位职责,将责任和任务层层分解和落实,努力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其次是抓好关键人员履岗履职的检查和指导,纠正他们事必躬亲、无所侧重的做法,督促提醒他们正确、高效地履行岗位职责。

(三)加强培训,提高制度执行能力

遵章的前提是“知章”,只有知道才能做到。针对部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一方面要强化对基础规章制度的培训,使每位员工明确业务操作流程和各环节风险点,对于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首先要加强对员工操作流程的培训,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另一方面要强化岗位责任观念。管理人员需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教育培训员工的职责,员工需学深学透本岗位制度规定,并正确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养成遵章操作的习惯。

(四)重视整改,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为杜绝“屡查屡犯”,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时效性,我们一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检查连带责任制,对检查流于形式的,要严肃追究检查人员的责任;二要加大问题整改力度,逐级建立并上报检查问题的汇总分析和整改落实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和管理建议,杜绝问题反弹和重复;三是探索事后抽查与事中监督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尽可能利用各种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进行后台数据对比,提示风险线索,配合现场检查、录像抽查等手段,提高检查效率和效果。

本岗位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一、高度重视,抓认识到位和组织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今年是我行内控宣传年,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并且周密部署:提前时间组织召开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开展内控宣传的重要意义,认真部署内控宣传活动。成立了以任组长,任副组长,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内控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内控宣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各单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亲自过问活动开展情况,带头参加学习教育,保证内控宣传教育各项活动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同时各单位合理安排,把宣传教育活动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紧密结合,确保了内控宣传活动的统筹兼顾,相互促进,有序推进。

(二)加强教育,打好基础。我们以党支部和党员活动为载体,以党政领导干部为重点,建立了学习教育制度,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及领导干部学习了《》的精神,银行领导班子组织了专题学习,认真学习《》《》《》。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四项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业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强化了党员干部员工的党性理念和纪律意识,增强了单位和谐稳定,廉洁从业的自觉性。

二、扎实开展内控宣传活动

宣传就是灌输东西,主要做思想的传播工作,是事业的源动力,是银行树立形象的关键,始终在为银行形象做好代言,宣传工作进行的好不好,将直接影响着我行发展的中心和重心,将对我行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宣传工作要细致化,而工作也要融合宣传的因素。

(一)明确活动目标。主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学制度,掌握岗位知识点。组织全行员工开展对岗位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讨论,掌握基本岗位的知识点,使员工充分掌握精细化管理要求及标准,为落实内控管理精细化奠定基础。二是防隐患,把握岗位风险点。在充分掌握岗位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我的岗位风险点在哪里”大排查、大讨论,通过岗位风险的揭示,进一步落实过程管理防控措施,防范操作风险。三是强规范,推动管理精细化。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内控无小事”的管理理念,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制度,强化内控管理履职,明确干部员工违规责任,全力遏制屡查屡犯,全面提升岗位风险的防控能力,实现内控过程控制与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机统一。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我单位围绕今年“、”的内控宣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内控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中,银行领导高度重视,提前时间久制定并且以身作则,为开展内控活动起到积极示范作用。引导和带动全行营造内控的良好氛围。

一是举办内控宣传年活动启动仪式。我行于月日举办内控宣传年活动启动仪式,向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宣读《内控倡议书》和《承诺书》,并发放内控宣传材料。内控宣传年活动启动仪式简朴庄重、气氛热烈,全行同志都表示这次宣传年活动启动仪式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收到良好成效。

二是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我单位在“内控宣传”活动期间,通过出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内控工作的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倡导廉洁办公理念。

三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月日起,在全行组织开展“学规定促发展”教育活动,组织全行员工对总行20年制订的《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作深入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全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增强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截止月末,广泛动员、制订方案、学习《规定》三个环节工作已经结束。为配合活动开展,编发教育活动《简报》1期、《监察之窗1期》。

四是开展案例教育。及时将总行纪委《2014年全行案件防查情况的通报》转发全行,组织全员学习,举一反三,深挖不足,强化内控案防管理。

五是完善内控检查流程。我行不断梳理内控检查工作的各个环节,完善检查步骤,形成有效的检查机制。现我行内控检查流程为:制定方案下发支行进行自查分行现场或非现场进行检查打分进行名次排比形成共性问题分析报告及检查问题清单对排名前五的网点进行奖励、对排名后五名的支行拿出相应措施、进行帮辅工作。同时加强对检查问题整改的追踪,每季度检查时对上季度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并落实内外部检查问题的整改,提高了问题整改率,持续改进制度,提高了整改效果。

六是加强网点辅导工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和辅导网点改善业务管理工作。检查人员不仅立足于服务支行,增强支行内控督导检查力量,也为支行的流程梳理、规范操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通过实地的辅导与交流,大大提高了部分业务主管及网点的业务水平和作战能力。

七是解决部分疑难问题。银行业务品种不断创新,每天困惑支行网点最多的是疑难问题如何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形成了一个定期碰头会,解决各支行网点提出的实际问题,并定期编制成册,邮件形式下发,通知公告栏上挂,为支行提供了一个解决难题的途径,同时也给其他支行有个良好的借鉴作用。

本岗位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三大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过程也是这三种风险集中体现的过程,尤其是操作风险,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公司信贷操作风险案件频出,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信贷业务中欺诈、违规操作等现象严重,如何防范这些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已成为了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放款操作环节必要性入手,提出建立并加强放款专职审批机构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其相关职能、岗位设置及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关键词:放款环节防范公司信贷风险

0引言

商业银行的公司信贷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为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大阶段。另一种是将业务受理、调查评价、贷前审查统称为贷前,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两者的概念和含义基本是一致的。各个阶段面临的风险类型是有区别的,贷前环节由于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行业、市场等分析而决定是否给予授信或给予怎样的授信,面临的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贷中环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操作使企业达到符合取得实际授信的条件,符合相应的授信规定,因而面临的主要是操作风险。贷后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已授信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行业变化、市场变化等情况进行分析,达到及时规避授信风险的目的。因此贷款发放环节是信贷操作风险主要集中的环节,也是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主要环节。

目前商业银行对放款环节越来越重视,并建立了专门负责放款环节的职能部门,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专门设立了放款中心,负责防范在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1建立放款中心的意义

放款中心的建立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公司信贷业务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作为一个专职防范操作风险的部门,它能够更专业更有效的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操作风险,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1.1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该部门作为源头上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堵截和避免担保等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规范、资料不全或不规范即放款的授信行为,有效防范了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随时监察现行使用的各式资料文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

1.2充分实现审贷分离。放款中心的成立,是推进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四分离”,实现贷审的充分分离,从而达到有效的相互制约效果。而审贷的分离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权责的分离,更有利于责任的认定和划分。

1.3有利于落实贷前审批条件。审核信贷资料签署的有效性,审核支行自行审批的授信审批权限是否适当,确认总行及支行审批意见中的有关贷前要求是否落实,当所有贷前先决条件完全符合后,放款中心才发放贷款。由于此类工作有方框中心这一非审批单位负责监督,更突出制约效果,有利于贷前审批条件的落实。

1.4放款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范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放款中心在审查相关资料过程中较一般人员更注重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担保条件、合同文本等的审核更专业更到位,能够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在放款中心可设置法律审查人员,加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1.5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贷款原始档案由中心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对档案资料定期检查,及时更新,专人专库保管便于随时查阅,这些措施都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1.6放款中心的尽职履职能够减少银行不必要的授信损失。在授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往往不能够准确预期,但是只要放款过程中相应的担保手续、资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可能并不会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可见放款操作对公司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放款中心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放款中心作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重要部门主要从落实必要的担保授信条件,使用适合、正确的法律文本,保管重要的文件档案及防范内外部欺诈等方面出发,防范信贷操作风险。

2.1防范担保条件落实存在的操作风险目前商业银行授信过程中采用抵、质押或保证等担保方式为授信提供有效担保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办理担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未严格审查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等而使办理的担保无效,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放款中心则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部门。

2.1.1保证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担保无效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不得作为保证人;另外,我国《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在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保证人的选择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情况下能确保保证担保的合法有效,但是仍有不少贷款的保证人是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的分支机构,该类担保一旦被认定无效就可能会造成担保债权失去三分之二或一半的清偿保证。

2.1.2重复抵押致使抵押形同虚设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在办理抵押过程中允许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进行重复抵押。实践中,由于抵押前不对抵押物现有抵押情况进行调查,而实际该抵押物已抵押给多方致使抵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2.1.3担保资料无效或不完善致使担保无效新的《公司法》出台后,公司章程的效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担保过程中由于担保的范围、担保的内容或担保事项未按照公司要求经有效的审批机构审批而造成担保无效。如:出具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提供的担保是否在企业允许的范围内等等。

2.1.4对抵押物状况审查不到位造成脱保在实际放款前未对抵质押物状况进行核实,而抵押物已出现查封、冻结等状况,致使在之后发生的借贷行为失去有效担保,而造成脱保。

2.1.5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过程中担保条件的落实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是否符合担保的条件,保证人前后是否一致等情况进行审核。

2.2防范由于合同文本错误出现的风险

2.2.1合同文本使用错误或使用的合同文本中存在对银行不利的条款在实际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合同文本不正确或没有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效审查,合同文本中存在不利于银行提条款致使银行遭受授信损失。

2.2.2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随意涂改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对要素进行涂改,尤其是诸如利率、金额、期限、借款人、担保人等主要要素,致使在诉诸法律过程中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料致使银行权利得不到落实。

2.2.3保证合同与借款合同无编号、不衔接保证类贷款的主从合同必须一一对应,合同编号衔接。现实贷款档案中有大量的保证合同没有编号,有的保证合同保证金额与借款合同不一致(不含最高额担保),更有甚者,用已经还清的保证合同继续为新的借款合同担保。

2.3防范授信档案资料不完善或遗失导致的风险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完善或授信档案遗失,造成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明文件而使得银行权利无法落实。

2.4防范骗贷、骗保等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骗贷、骗保的案件时有发生,放款中心在放款前对客户及资料的审核过程中,对印章、有权人等的资料审核;前往担保人、借款人实际办公地点的实地核保;前往抵质押登记部门实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等,能够有效防范骗贷、骗保情况的发生。

2.5其他放款中心还通过对整个授信资料的审核,审核该笔公司授信业务期限、利率、金额、IT系统等是否符合信贷管理要求。

3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岗位设置

3.1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是主要负责对审批机构授信条件落实情况以及授信材料完整性、一致性的审核,档案管理,法律审查,利用审核岗的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复核和监督作用,以进一步防范授信业务操作风险。

3.2放款中心基本岗位设置及职责放款中心下设:①放款审核岗;②放款复核岗;③核保岗;④法律审查;⑤档案管理岗;⑥负责人。

3.2.1负责人职责。负责放款中心的全面工作。放款中心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负责审批权限内的放款审批工作;定期检查放款中心各岗位的履职情况,督促指导各岗位工作,并对各岗位履职情况做出评价;努力提升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水平,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3.2.2放款审核岗。审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审核上报材料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进行控制和管理;审验业务相关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授信要求;完成审核、实施放款操作并归档;对一级档案的验收、封存、入库手续;审核担保的解除和释放手续等工作。

3.2.3复审岗审查职责。负责对放款审核岗的工作进行复核。重点对每笔业务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落实情况进行复核;对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相关协议的衔接情况进行复核。对合同的其他特殊约定进行重点复核;对每笔业务的其它资料进行复核;明确签属意见并提交到放款中心负责人等工作。

3.2.4法律审查岗。法律审查岗人员一般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对在落实授信条件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把关;负责对合同文本的法律效力进行审查,制定符合条件的法律文本;其他的一些法律咨询等工作。该岗位可由法律部门的人员兼任。

3.2.5档案管理岗职责。负责职责内档案交接工作;对档案进行统一编号、装订和入库;定期整理并核对授信档案;负责档案的调、借阅手续,严防信贷资料遗失等工作。

3.2.6核保岗职责。参与核保任务,负责授信业务担保条件落实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负责收集、核实核保过程中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授权书、签字样本等等工作。

4加强对放款中心的内控管理

4.1建立和完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放款中心要有一套完善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的放款操作流程,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业务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风险防范。

4.2加强信息与沟通,真正发挥放款中心的风险防范作用建立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并进行信息分类。此外,还要建立案件查处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变瞒报或不愿暴露的思想,通过对案件查处的信息披露达到良好的监督、警示作用,有效地避免同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4.3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确保检查的制度性和独立性的实现,提高放款中心的职能执行力度。

4.3.1建立定期的排查机制,要定期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排查。

4.3.2建立应急排查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新的、突发性、特殊的问题立即进行登记备案,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建立完善的排查登记制度。做到排查过的内容要求保留工作底稿,排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备案。

4.3.4建立较为完善的整改检查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定期进行复查。

4.4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操作管理执行力度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中心的审计力度,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合规审计的目的。合规审计应做到并不是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简单环节,还要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审计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

4.5加强放款中心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对公司薪酬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放款中心工作考评办法,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员工绩效管理中,提高风险操作管理的自发性。

4.6建立健全操作风险后续处理机制

4.6.1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种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减少或补偿因此带来的实际损失。应急预案库的更新应考虑业务发展重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环境导向等诸多因素。

4.6.2切实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管理层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管理层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通过强化内控、规范管理以及细化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和要求。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察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

本岗位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 054000)

(Jizhong Energy Resources Co.,Ltd.,Xingtai 054000,China)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公司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的公司治理,而内部控制又是公司治理的中心环节。目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公司的内部控制不容乐观。本文从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含义出发,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重点对目前我国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保证公司健康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companies in China to integrate with the world market,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a central part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At presen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e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 is not optimistic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 deep underst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focusea on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 and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关键词 : 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Key words: company;internal control;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024-02

作者简介:宁丽鹏(1984-),男,河北邢台人,会计师,副主任职员。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公司的内部控制愈发重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早有认识,1992年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的概念,是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且经过漫长的发展已到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对我国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内部控制的建设才刚刚起步。2008年5月和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先后了《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8项公司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由此确立了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并推动我国公司内部控制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许多公司以此为契机,把内部控制作为贯穿公司经营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系统工程来建设并已初显成效。

1 公司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对公司而言,拥有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是帮助去也防控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公司的投入资本回报率与内部控制之间呈正相关,即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能够相应的提升投入资本回报率。也就是说,公司的内部控制越严谨,所获得的投入资本回报越高。

2 我国公司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意义已被众多公司所接受,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公司能够充分理解其实质含义,并有效实施。大多数公司的内控机制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2.1 内部控制环境基础比较薄弱

一个好的环境是建设内控机制的基本前提。

首先,从控制氛围来讲,很多公司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深刻,仅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实施的成果比较片面,内部控制目标不明晰,缺少从战略的角度认识内控,不重视公司的长远发展,经营观念比较粗放。管理者的轻视也使得下属员工面对不熟悉的内部控制活动无所适从,影响了制度的执行以实施。其次,大多数煤炭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煤炭企业都是国有体制,总经理兼任董事职务的现象非常普遍,职权交叉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公司内部长期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内部控制机制根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2.2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拥有董事会、监事会等一整套总经理管理体系的公司不在少数。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部门、人员分工明确,是确保公司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实际运行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公司董事会空有虚名,并未真正发挥监控的作用。监事会也形如虚设,独立董事不履责。

另外,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甚至不设监督机构。这说明目前仍有一部分空有虚名,其内部治理机构并不完善。这种现象在股份制改造的国有公司中尤为明显。

譬如,有的国企总经理在董事会中兼任要职,权利过于集中,无法对其工作内容和履职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有的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少有效的监督激励制度。制度性的缺失直接导致公司从第一层内部控制开始就逐渐显现出许多漏洞。

2.3 内部控制信息平台不统一,无法对内部控制形成有效支撑

在中国,由于公司内部系统整合程度低,软件系统与信息系统不匹配,导致信息无法有效兼容,加之缺少一套完整规范的信息标准,致使对监控对象的线上控制与线下控制无法同步实施,继而出现控制信息混乱无序、控制不到位、效率低下的情况,内部控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信息无法高速流通,将直接导致管理层相互脱节,公司监管体制失效甚至起反作用。

2.4 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目前有很多公司对风险防控的认识略有偏颇,集中表现在缺乏风险意识,尤其认识不到对风险因素将引起哪些后果。其次,具有风险防控意识的公司未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未配备专业人员负责风险预测和风险防控工作;再次,有的公司缺乏一套严谨的风险预警及防控体系,风险警示指标不明晰,相关措施不健全。

3 加强和深化我国公司内控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现代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3.1 自我完善公司内部控制运行环境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顺利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作为公司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过程及阶段性成果。冀中能源公司的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在设计内容上,必须突破会计控制的局限,结合治理层面和管理层面去构建内部控制,以确保信息使用者能获得相关、可靠的信息。在设计对象上,内部控制应包括对人的约束和激励、各项业务活动的控制。在设计流程上,既应考虑各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又应考虑各控制要素、控制过程之间的相互关联,以确保内部控制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运行。

3.2 构建内控控制体系

从建立岗位制约机制入手,根据内控制度要求重新设立相互制约的岗位布局,将关键岗位业务操作过程融入到内控体系中,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人员明确,职责分明,奖惩兑现。

同时,要层层落实各部分责任人,打造以公司领导为首的风险防控体系,分管部门主管对本部门相关风险排查工作负自查和管理责任,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相关工作负直接责任的风险排查岗位责任制。

另外,应该建立配套的考评体系,积极推进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工作,并实施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模块化、结构化、系统化、自动化,实现风险数据的实时监测,以及风险信息的及时报送,确保所有环节规范有序,工作质量和业务风险始终可控。

3.3 建立广泛的信息与沟通系统

信息与沟通,要求公司内部所有部门、成员必须时时关注内部的风险因素,并且要相互通报有关风险控制的信息。全公司根据信息系统所提供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的相关报告有针对性的实施内部控制。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应该由上下级之间的纵向沟通网络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网络共同织构。公司内部必须建立“双向沟通通道”,以确保全公司上下级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能够随时获得有价值的内控信息,并且使他们客观认识自己在内控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以及个人活动将会对他人工作产生哪些影响。此外,信息沟通也包括与公司外部的信息沟通。只有不断强化公司内外部的信息沟通,才能确保信息被有效传达,并且才可以保证管理层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

3.4 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风险是在公司经营的各种活动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风险评估是从经营过程中分析与实现内控目标相关的各类风险因素,建立风险防控及评估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尽量避免出现决策漏洞,确保风险可控。风险评估系统主要涉及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置等内容。风险评估旨在提前识别风险因素,制定风险应对方案,构建风险应急防控机制,以及时而充分的处理风险因素,减少公司因风险而导致较大的损失。

4 效果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主营煤炭开采,洗选,发电,建材和化工等业务。通过践行上述内控措施,2013年公司顺利完成厦门航空15%股权的收购工作;完成了金牛旭阳的50%股权转让金牛化工事宜;完成了内蒙古公司收购嘉信德公司和乾新煤业的21%股权事宜。严格的内控机制使公司始终保持着严谨、高效的发展态势,在2013年,股份公司荣获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优秀会员单位”;章村矿、邢台矿荣获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并且,2013年财务评估报告显示,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公司逐年上升的经济效益以及所获得荣誉都得益于严谨、高效的内控机制。

5 结论

内部控制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尤其是公司领导者是领导者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公司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2008年6月28日.

[2]公司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2010年4月26日.

[3]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4年版.

[4]赵海龙.煤炭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11.

[5]任华.我国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纺织经济,2010(3).

[6]陈杭丽.浅析当前中小公司内部控制的实际性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乡镇公司会计,2012(8).

本岗位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1.1充分实现审贷分离。放款中心的成立,是推进授信业务调查、审查、审批、放款“四分离”,实现贷审的充分分离,从而达到有效的相互制约效果。而审贷的分离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权责的分离,更有利于责任的认定和划分。

1.2有效地控制操作风险。该部门作为源头上控制风险的重要举措,可以堵截和避免担保等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规范、资料不全或不规范即放款的授信行为,有效防范了由此产生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并可以随时监察现行使用的各式资料文本、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改业务操作规章制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公司授信业务的操作风险。

1.3有利于落实贷前审批条件。审核信贷资料签署的有效性,审核支行自行审批的授信审批权限是否适当,确认总行及支行审批意见中的有关贷前要求是否落实,当所有贷前先决条件完全符合后,放款中心才发放贷款。由于此类工作有方框中心这一非审批单位负责监督,更突出制约效果,有利于贷前审批条件的落实。

1.4放款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范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放款中心在审查相关资料过程中较一般人员更注重存在的法律风险,对担保条件、合同文本等的审核更专业更到位,能够有效的防范法律风险。在放款中心可设置法律审查人员,加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过程中的潜在法律风险。

1.5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贷款原始档案由中心统一管理,规范操作,对档案资料定期检查,及时更新,专人专库保管便于随时查阅,这些措施都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1.6放款中心的尽职履职能够减少银行不必要的授信损失。在授信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往往不能够准确预期,但是只要放款过程中相应的担保手续、资料等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可能并不会给银行造成实际损失。可见放款操作对公司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放款中心防范的主要操作风险

放款中心作为防范公司信贷操作风险的重要部门主要从落实必要的担保授信条件,使用适合、正确的法律文本,保管重要的文件档案及防范内外部欺诈等方面出发,防范信贷操作风险。

2.1防范担保条件落实存在的操作风险目前商业银行授信过程中采用抵、质押或保证等担保方式为授信提供有效担保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办理担保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未严格审查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等而使办理的担保无效,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情况,放款中心则是防范此类风险的重要部门。

2.1.1保证人不具备主体资格,导致担保无效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等不得作为保证人;另外,我国《公司法》第六十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在银行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保证人的选择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大多数情况下能确保保证担保的合法有效,但是仍有不少贷款的保证人是政府部门、医院、企业的分支机构,该类担保一旦被认定无效就可能会造成担保债权失去三分之二或一半的清偿保证。

2.1.2重复抵押致使抵押形同虚设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在办理抵押过程中允许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进行重复抵押。实践中,由于抵押前不对抵押物现有抵押情况进行调查,而实际该抵押物已抵押给多方致使抵押权利得不到真正落实。

或不完善致使担保无效新的《公司法》出台后,公司章程的效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担保过程中由于担保的范围、担保的内容或担保事项未按照公司要求经有效的审批机构审批而造成担保无效。如:出具的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是否有效,提供的担保是否在企业允许的范围内等等。

2.1.4对抵押物状况审查不到位造成脱保在实际放款前未对抵质押物状况进行核实,而抵押物已出现查封、冻结等状况,致使在之后发生的借贷行为失去有效担保,而造成脱保。

2.1.5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过程中担保条件的落实对重组授信或借新还旧授信是否符合担保的条件,保证人前后是否一致等情况进行审核。

2.2防范由于合同文本错误出现的风险

2.2.1合同文本使用错误或使用的合同文本中存在对银行不利的条款在实际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合同文本不正确或没有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有效审查,合同文本中存在不利于银行提条款致使银行遭受授信损失。

2.2.2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随意涂改合同内容填写错误或对要素进行涂改,尤其是诸如利率、金额、期限、借款人、担保人等主要要素,致使在诉诸法律过程中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料致使银行权利得不到落实。

2.2.3保证合同与借款合同无编号、不衔接保证类贷款的主从合同必须一一对应,合同编号衔接。现实贷款档案中有大量的保证合同没有编号,有的保证合同保证金额与借款合同不一致(不含最高额担保),更有甚者,用已经还清的保证合同继续为新的借款合同担保。

2.3防范授信档案资料不完善或遗失导致的风险在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企业提供的贷款资料不完善或授信档案遗失,造成贷款出现问题时,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明文件而使得银行权利无法落实。

2.4防范骗贷、骗保等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骗贷、骗保的案件时有发生,放款中心在放款前对客户及资料的审核过程中,对印章、有权人等的资料审核;前往担保人、借款人实际办公地点的实地核保;前往抵质押登记部门实地办理相关抵质押手续等,能够有效防范骗贷、骗保情况的发生。

2.5其他放款中心还通过对整个授信资料的审核,审核该笔公司授信业务期限、利率、金额、IT系统等是否符合信贷管理要求。

3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和岗位设置

3.1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放款中心的基本职能是主要负责对审批机构授信条件落实情况以及授信材料完整性、一致性的审核,档案管理,法律审查,利用审核岗的独特地位,充分发挥复核和监督作用,以进一步防范授信业务操作风险。

3.2放款中心基本岗位设置及职责放款中心下设:①放款审核岗;②放款复核岗;③核保岗;④法律审查;⑤档案管理岗;⑥负责人。

3.2.1负责人职责。负责放款中心的全面工作。放款中心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负责审批权限内的放款审批工作;定期检查放款中心各岗位的履职情况,督促指导各岗位工作,并对各岗位履职情况做出评价;努力提升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水平,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

3.2.2放款审核岗。审核授信条件的落实情况,审核上报材料的齐备性、一致性和合规性;对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进行控制和管理;审验业务相关合同填制的要素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授信要求;完成审核、实施放款操作并归档;对一级档案的验收、封存、入库手续;审核担保的解除和释放手续等工作。

3.2.3复审岗审查职责。负责对放款审核岗的工作进行复核。重点对每笔业务的金额、期限、利率、担保落实情况进行复核;对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及相关协议的衔接情况进行复核。对合同的其他特殊约定进行重点复核;对每笔业务的其它资料进行复核;明确签属意见并提交到放款中心负责人等工作。

3.2.4法律审查岗。法律审查岗人员一般为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对在落实授信条件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审查把关;负责对合同文本的法律效力进行审查,制定符合条件的法律文本;其他的一些法律咨询等工作。该岗位可由法律部门的人员兼任。

3.2.5档案管理岗职责。负责职责内档案交接工作;对档案进行统一编号、装订和入库;定期整理并核对授信档案;负责档案的调、借阅手续,严防信贷资料遗失等工作。

3.2.6核保岗职责。参与核保任务,负责授信业务担保条件落实真实性、有效性的核实工作;负责收集、核实核保过程中担保人同意担保的法律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授权书、签字样本等等工作。

4加强对放款中心的内控管理

4.1建立和完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放款中心要有一套完善的放款操作管理制度,明确的放款操作流程,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业务品种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风险防范。

4.2加强信息与沟通,真正发挥放款中心的风险防范作用建立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报告程序,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实现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并进行信息分类。此外,还要建立案件查处和相应的信息披露制度,改变瞒报或不愿暴露的思想,通过对案件查处的信息披露达到良好的监督、警示作用,有效地避免同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4.3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建立长期的、常态的风险排查机制,确保检查的制度性和独立性的实现,提高放款中心的职能执行力度。

4.3.1建立定期的排查机制,要定期对以往的工作进行排查。

4.3.2建立应急排查机制。对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新的、突发性、特殊的问题立即进行登记备案,可根据事件的性质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3.3建立完善的排查登记制度。做到排查过的内容要求保留工作底稿,排查发现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备案。

4.3.4建立较为完善的整改检查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定期进行复查。

4.4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操作管理执行力度加强合规审计对放款中心的审计力度,使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合规审计的目的。合规审计应做到并不是只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简单环节,还要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执行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审计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从而使制度得到更好的执行。

4.5加强放款中心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对公司薪酬制度的完善,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放款中心工作考评办法,将操作风险管理纳入员工绩效管理中,提高风险操作管理的自发性。

4.6建立健全操作风险后续处理机制

4.6.1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种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便能够及时有效的减少或补偿因此带来的实际损失。应急预案库的更新应考虑业务发展重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市场环境导向等诸多因素。

4.6.2切实强化风险责任追究机制一是通过补充、修改完善有关问责制度,加大对管理层人员管理责任的追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由于失职造成风险损失的管理层人员的责任追究力度。二是通过强化内控、规范管理以及细化规章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和要求。三是加大对责任认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确保责任认定工作得到落实;四是通过对处理程序的调整、完善,明确处理程序中应贯彻的原则、责任认定部门、责任认定的监察部门、责任认定程序与处理程序的对接等。

4.6.3建立完备的操作风险整改措施机制通过建立完备的操作风险整改措施机制,对已发现并造成损失的或已发现未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及时归纳整改,杜绝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并将出现的操作风险归纳总结,为今后操作风险量化储备数据。

放款中心的建立、一套完备的放款操作管理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良好发展,有效的防范公司信贷业务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