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65-01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刚满28天为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婴儿生后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1/3),尤其以生活第一周死亡率最高,因此加强新生儿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1日常生活护理

1.1头发的护理:为防止头皮上皮脂淤积,应每天用软毛刷和少量婴儿洗发剂给新生儿洗头发,如果头皮上已有皮脂淤积,在他的头皮上抹一点婴儿油,第二天早晨再洗掉,这样可以软化淤积的皮脂,使其容易洗掉。

1.2皮肤的护理:新生儿不需要肥皂,婴儿的皮肤很娇嫩,所以6个星期前只能用水洗,6个星期后,可以用选择的任何一种肥皂,但一定要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绝不要使用爽身粉。

1.3眼睛的护理:给婴儿清洗眼部时,先把几个棉签在生理盐水里沾湿,注意不可过湿,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

1.4鼻子和耳朵的护理:不要试图往里面塞什么东西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扰它们,往鼻孔里或者耳朵里塞棉球大小的东西只会把原来就在那儿的东西推到更往里的位置去,让里面的东西自然掉出来的办法要好得多,耳垢是外耳道里的皮肤的天然分泌物,这种东西是抗菌的,它还能防止灰尘和细小的砂石靠近耳鼓,掏耳垢会使耳朵发炎。

1.5指甲的护理:大约三四个星期以内不用给婴儿剪指甲,除非他抓挠自己的皮肤,可在婴儿入睡后进行修剪。

1.6肚剂的护理:新生儿脐带脱落前每天用棉签蘸75%酒精轻擦脐带部位,尽量多让这一部位通风,如果发现有发红,液体流出或者其它感染的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洗澡后应彻底揩干。

1.7生殖器官的护理:对于女婴,只要清洗外面包尿布的部位即可,应该注意要从前面向方向洗,这样可以减少排出的细菌扩散到膀胱,导致感染的危险,对于男婴,正常清洗即可。

2黄疸期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

3.5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3.7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并对其间的护理要点进行探讨。结果: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h,最长5d。结论:做好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关键词]蓝光;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核黄疸后遗症[1]。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无不良后遗症,是当今常用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9例中,男35例,女34例;其中,足月儿48例,早产儿21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5h,最长21d。治疗时间为3~7d,均治愈出院。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低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使用酶诱导剂(鲁米那5~8mg/kg静推,1次/d),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

1.2.2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者,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0~239.4μmol/L(10~14mg/dl)[2],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μmol/L(10mg/dl)者;出生后确定为ABO溶血症者,一旦出现黄疸,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护理

2.1光疗前的器械准备

蓝光箱(宁波戴维),蓝光灯管6支,从上边单面照射,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50cm。使用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或超时的要及时更换。用95%酒精擦拭灯管,去除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用0.2%的消佳净溶液擦有机玻璃床及四周玻璃,然后再用清水擦洗两次,将光疗箱温度预热到30~32℃(早产儿根据胎龄而定),相对湿度55%~65%。有机玻璃床上垫海绵垫,其上铺一层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使患儿舒适。

2.2光疗前的患儿准备

首先同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介绍蓝光照射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黄疸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纸尿裤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妥善固定。

2.3光疗期间的护理

2.3.1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2小时翻身1次,每4小时做1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h后间断1~2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并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4mg/dl)并且血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3]),早产儿要注意观察其有无呼吸暂停及硬肿症等。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2.3.2喂养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配方奶(早产儿用早产配方奶)。足月儿每3小时喂奶1次,早产儿每2小时喂奶1次,对厌食、吮吸无力、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留置胃管喂养。

2.3.3补充水和钙剂[3]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对光疗患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体温观察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维持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对于体温在38℃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暂停光疗。

2.3.5疾病观察因为核黄疸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反复评估患儿的呼吸、吸吮反应、囟门的紧张度、肌张力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8mg/dl和肉眼观察皮肤黄疸减轻或完全消退的可出蓝光箱。解除眼罩,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穿衣。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②观察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本组病例69例中,有30例患儿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多见于早产儿),1例是新生儿肺炎使黄疸再出现。如出现反跳现象可再进行蓝光照射,直至黄疸消退。③光疗结束后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记录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结果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粪便及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中,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h,最长5d。治疗中出现烦躁30例,呕吐20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发热10例,皮疹5例,无一例发生青铜症。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30例,停照后继续一般治疗,1~2d后逐渐消退。

4讨论

在光疗中要注意补充水及钙剂,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喂养,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预防结膜炎。注意温箱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防止患儿烦躁哭闹,过度哭闹会引起呕吐、闷热综合征、过度换气、皮肤擦伤等。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并充分暴露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4]。治疗中出现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4]。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58.

[2]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新生儿期特点

新生儿娩出后,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新生儿早期是由宫内过渡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生命的最脆弱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尤其是出生后第1周最为重要。

保健要点

保暖胎儿在母亲体内如同生活在温水浴中,其体温比母亲体温略高0.5℃,无需自身调节体温。娩出后第1分钟,由于蒸发失热,体表温度会下降3~4℃。生后最初几个小时内,体温仍有下降趋势,而且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若体温(直肠温度)降至

保暖措施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50%~60%。冬季环境温度过低可使新生儿体温不升,体温过低可影响代谢和血液循环,故强调保暖。夏季环境温度若过高,衣被过厚及包裹过紧,又易引起发热。因此,要随着气温的高低,随时调节环境温度和衣被包裹。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新鲜,每日应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

喂养指导母亲需哺乳,喂奶的时间和次数以婴儿需要为准,一昼夜不应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增高,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比例也随之增高。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无危害性的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在生后第1周末,持续时间可达3周~3个月。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婴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吃奶均正常,无疾病表现。如果遇到新生儿黄疸较重、持续10~14 天不见消退,排除疾病因素,可暂停喂母乳24~48小时。若停喂母乳后新生儿黄疸程度减轻,则可排除病理性黄疸,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在试验性停喂母乳期间,母亲要坚持每3小时左右挤1次奶,以保持泌乳。挤出的母乳可经过56℃、15分钟加热后再哺喂婴儿,或以配方奶或鲜奶代之。经以上处理黄疸未见减轻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护理

新生儿衣服用柔软的棉布制作,要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易穿易脱,干燥清洁,冬衣要能保暖。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做成,勤换勤洗,以防红臀。婴儿包裹不宜过紧,更不宜用带子捆绑,最好使两腿自由伸屈。

脐带剪断后残端用碘酊处理,要防止沾水或污染。近年来采用脐带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皮肤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要常洗澡。脐带未脱落时,洗澡不要弄湿脐带,可用75%的乙醇擦拭其根部,预防脐部感染。尿布、衣服最好选用纯棉制品,湿后要及时更换。如发现红臀或颈部、腋下、腹股沟部皮肤潮红时,指导家长用鞣酸软膏或消毒的植物油等涂抹。

最好经常变换,不要长时间的仰卧。俯卧位对呼吸功能有益,但俯卧位时要用平板床,不要用枕头。

预防感染新生儿期尽量减少亲友探望,避免交叉感染。凡患有皮肤病、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及其他传染病者,不能接触新生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母亲或家人,接触新生儿时要先戴口罩和洗手,不要对着新生儿咳嗽。必要时,母亲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消毒后喂婴儿。新生儿的一切用具要经常煮沸消毒。洗脸与洗臀部的毛巾要分开。宣传不给新生儿挤,不擦口腔,不擦马牙,以防乳腺炎和口腔感染。医生要提醒家长不要随便自行给新生儿用药,有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治疗。此外,出生后24小时以内要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感知觉刺激新生儿生后即有看和听的能力,味觉和嗅觉发育已经比较好,皮肤感觉在额头、眼周、手和脚心相对比较敏感。因此,出生后就应该对新生儿进行感知觉刺激,例如对他说话、唱歌、微笑,吸引他的目光追随,抚摸他全身的皮肤。

筛查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某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在新生儿出生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易漏诊。因此,需要在新生儿期进行筛查。筛查的目的是要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筛查的内容,目前,我国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一般包括听力筛查和苯丙酮尿症及甲状腺低下症筛查三项。若能尽早发现听力问题,可以及早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严重聋哑儿的发生。早期发现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低下,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避免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

保健措施

家庭访视进行正常新生儿家庭访视。家庭访视能够早期发现异常或疾病,早期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新生儿发生疾病或死亡。

要求全科医生应对本社区或本团队管辖的新生儿及临时居住在本地的新生儿进行访视;高危新生儿访视应由儿保医生协助完成。首次访视前应建立访视卡;每次访视后应将结果记录在“访视卡”中。给新生儿体检前应清洗双手,并应按照程序全面检查新生儿。出生7天以内的新生儿称为早期新生儿,此阶段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喂养和护理不当都可能造成疾病发生,甚至死亡,应确保对这个时期的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并特别注意检查新生儿的情况。

访视时间和次数①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3次家庭访视。首次访视在出生后3天或出院后3天以内进行,第2次访视在出生后14天进行,第3次访视(满月访)在出生后28天进行。②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出生窒息、产伤、先天畸形并影响生活能力等高危新生儿,得到报告后尽量在出院当天访视,并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增加访视次数。③对体重

设备要求儿访视时,建议最好有以下设备:体温计、体重秤、听诊器、腕表、皮尺、手电筒、消毒压舌板、75%酒精、消毒棉棍、新生儿访视卡、笔。

内容询问和查看分娩记录,了解新生儿喂养、大小便、睡眠、患病及预防接种等情况健康状况。了解出生时孕周、出生体重、有无窒息和产伤等情况。新生儿体格健检查称体重(满月访时)、量体温、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观察精神状态、吸吮、哭声,检查全身各部,重点是囟门、皮肤、眼、耳、口腔、脐部和臀部。

注意检查时不过多暴露新生儿,接触新生儿前清洁双手。

喂养评估询问了解喂养次数、是否存在喂养困难、是否喂其他食物或饮料等。观察一次全母乳喂养过程,评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含接姿势和吸吮情况等,鼓励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新生儿护理基本常识

新生儿期”主要是是从母亲子宫内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专家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给新生儿护理基本常识。

“新生儿期”主要是是从母亲子宫内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护理起来必须细心、科学、合理。专家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给予指导。

温度和光线

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

而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衣服和尿布

新生儿的内衣(包括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由于新生儿头部散热较大,气候寒冷或室温较低时应该戴小帽子,同样要柔软舒适。

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做到勤洗勤换,通常白天要换4次以上,晚上应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时均应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适量护肤油剂;尿不湿则选择质量较好且透气性能好的,在家里时尽量用尿片,出门或睡觉时则用“尿不湿”;注意尿片或尿不湿包裹不宜太紧,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睡眠和睡姿

睡姿影响呼吸,且新生儿头颅比较软,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头颅的发育。建议有个舒适、厚度为1~2公分的小枕头,中间稍微下陷,两头微起。

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应当经常变换;足月儿因活动力较强,出生头几天可以适当采取俯卧,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倒流入气管,但俯卧必须拿去枕头,头侧向一面,此时要有家长在一旁监护。

新生儿通常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但未满月的宝宝不宜长时间睡眠,家长应该每隔2~3个小时弄醒一次,以方便喂养。

哺乳和喂养

新生儿喂养是门很大的学问。专家的观点是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如果妈妈暂时没有分泌乳汁,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利于母体因分娩造成的产后伤口的愈合。

母乳喂养时应采取“竖抱位”即头部略抬起,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喂奶方式。在这种姿势下新生儿和父母亲相对而视,还可增加相互间的亲密感;母乳喂奶前应先洗手并将清洗干净,母亲如有呼吸道疾病喂养时应戴口罩,如上皮肤有破裂或炎症,应咨询医生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哺乳。

哺乳的时候最好是一边吸空喂饱后下一次再换另一边,以防残奶淤积在内,如一边一次喂饱后仍有多余的乳汁,则最好将其挤掉,以促进的正常泌乳并避免乳汁淤积或继发感染。

人工喂养尽量不要直接喂服新鲜奶,因为其中所含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适合新生儿;混合喂养(母乳喂养和代乳品喂养相结合)时,应先以母乳喂养为主。

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宝宝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喂养不需太讲究定时,一般情况下3小时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饱吃好为原则:即宝宝吃奶后不哭不吵,且体重正常增长。

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产母休息室在哺乳时间应禁止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

皮肤护理

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在脐带未脱落前,尽量不用盆浴,而采用干洗法为新生儿擦身。脐带脱落后,则可给予盆浴,宜用无刺激性的婴儿专用香皂,浴后要用干软的毛巾将身上的水吸于,并可在皮肤皱褶处涂少许香粉。每次换尿布后一定要用温热毛巾将臀部擦干净,有时因尿液刺激使臀部皮肤发红,这时可涂少许无菌植物油。寒冷季节臀红明显时,还可用电吹风在红臀局部吹烤,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电吹风不可离皮肤太近,以防烫伤)。

护理要点一

清理口腔

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保温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滴眼

初生后即用0.5%新霉素或0.25%氯霉素滴眼,以防新生儿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棉球拭净后再滴眼药。

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护理要点二

注意居住环境

注意冷热护理

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

注意脐带护理

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的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要保证充足睡眠

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正确处理好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五官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良好的儿童健康维护需要由接受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的医务人员来提供。下面将简明扼要地介绍生后28天儿童的保健知识和保健技能要点,便于基层医务人员更好地提供儿童健康维护。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的要求,儿童在出生后28~30天,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要求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随访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询问和观察

先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关系。

了解新生儿期的一般情况,比如吃奶、睡眠、大小便、黄疸等。

若生后2~3周或更早出现呕吐,持续性加重,呈喷射状,吐出物为奶或奶凝块,不含胆汁,则怀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应转诊。

体格检查

检查婴儿整体情况,如面色、精神、四肢活动等。必要时测量体温、呼吸次数、心跳。

注: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

必须数满1分钟的呼吸次数,以决定小儿有无呼吸增快。如小儿有呼吸增快则诊断为肺炎。因此,数呼吸次数时,必须使小儿安静。如果小儿害怕、哭闹或烦躁,将无法正确地计数呼吸次数。如果小儿在睡觉,不要唤醒小儿,可告知母亲(或家长)正在观察小儿的呼吸,要使小儿保持安静。

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的方法:使用有秒针的手表或电子表,通过观察小儿的胸部或腹部的运动来数呼吸次数。若小儿哭闹,应安抚小儿使之安静,再计数呼吸次数。

若不能确定呼吸次数是否正确,可再重复计数1次。呼吸增快的标准取决于患儿的年龄,新生儿和2~12个月小儿正常的呼吸频率高于12个月~5岁的小儿(详见表1)。

皮肤 有无黄疸、皮疹、包块、硬肿、红肿等,腋下、颈部、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是否有湿疹。如有湿疹,给予针对性指导(详见图1)。

吃牛奶的孩子易患湿疹,面部湿疹要少洗,用清洁的湿布擦擦眼角即可,特别注意不要用香皂,若过痒或流水过多,则可先用炉甘石洗剂涂抹,可用激素类药物,涂抹后湿疹消退则停止使用。

头部头围、囟门、颅缝情况,检查有无血肿。

眼睛 是否发炎、流泪或分泌物,如泪囊炎;是否有上睑下垂。

耳部和听力 外耳有无畸形、外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新生儿出生时或上次访视时若未做听力筛查,此次要查看婴儿是否对摇铃声或击掌声作出反应。

颈部 是否有异常包块、是否有斜颈。

胸部 观察有无胸廓畸形,如漏斗胸。

心、肺听诊时,确定心率是否在正常范围,有无心音异常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腹部 做腹部触诊,有无肝脾肿大、腹胀等。

脐部 检查脐带的脱落情况,脐窝内或结痂下有无异常,有无脐疝或肉芽。当脐部污染、脐部有少许分泌物或少许渗血时,用75%酒精擦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需包扎。若脓性分泌物较多或有肉芽时,应予以处理。单纯脐疝,若直径<2 cm,可观察至2岁。

外生殖器 检查男孩是否有阴囊水肿、隐睾,检查女孩是否有粘连。

髋关节 髋关节脱位可疑体征是,两侧臀部皱纹和大腿皮纹不对称,腹股沟纹深而位高,患肢较短。双侧脱位者,会增宽。若怀疑髋关节脱位,以Otolani手法检查。若检查阳性,建议转诊。

外展试验(Otolani征):将小孩平卧,屈膝、屈髋90°,医师面向小孩臀部将两手抓住两膝同时外展。正常情况下,两膝可以放平而触及桌面,但髋脱位中一侧不能到达90°,往往是65°~70°,内收肌明显隆起,称做外展试验阳性。有外展至75°~80°之间有滑动或跳动感觉,以后却可以更外展至90°,称为Otolani跳动声,是诊断上一个重要依据。检查中有时候髋臼内外的弹响声,膝关节的半月板跳动声必须分清,不能相互混淆。见图3、4。

四肢 检查肌张力和四肢活动及对称性,检查锁骨有无骨折,观察有无不正常手指(足趾)及赘肉,检查畸形足-外翻、内翻、马蹄足、跟骨畸形,两侧手足大小是否对称和相应的肌力、肌张力。

体格测量和发育评估

测量身长、体重、头围 若体重增长<600 g/月,体格发育有问题,要寻找原因,对家长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2周后随访。

其他发育评估 视力:眼球追随水平运动物体可以到中线。听力:听到声音后有惊讶反射。能被较大的声音惊到。行为:俯卧位时双腿屈曲、头能抬起,但瞬时落下、转头。社交:能够自发地微笑。发现发育障碍的孩子要教给家长如何给予相应的刺激。个别项目未通过,应在2个月龄时追访,其方式可以是电话或预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检查原始反射 觅食反射、拥抱反射等均应存在。若觅食反射或(和)拥抱反射为阴性,提示严重病理状况,转诊。

发现以下情况需要转诊

体温>38.5℃,或物理降温4小时无效或体温<35℃。

呼吸增快:28天内呼吸≥60次/分,>28天呼吸≥50次/分。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14天),或消退后又出现,或四肢发黄。

若发炎、流泪或有分泌物,判断是否与喂养或护理有关,对症处理3天内无效。

若发现上睑下垂,则怀疑是先天性上睑下垂。

若外耳畸形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若婴儿对声音无反应。

若胸廓畸形第1次发现或发现后未曾到医院就诊。

当闻及心脏杂音或(和)呼吸音异常。

有肝或(和)脾肿大,无法解释和处理的腹胀。

髋关节Ortolani手法检查阳性。

初次发现新生儿四肢畸形,应给出转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