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 中国外贸出口 发展策略

一、前言

所谓低碳经济,从可持续理念基础上对技术与制度进行创新,有效开放新能源实现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要极可能降低对各种高碳能源的耗费,从而降低了排放室温气体的指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同步,从而产生出新型经济发展态势。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必定会遭到影响,对外贸出口发展影响更大,因此探究外贸出口的发展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策略建议

如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管理低碳经济相关行业,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就必须要加大新技术研发,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效的实现了企业低碳生产。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与管理力度

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要加大管理力度,必须要政府作出相应的策略,制定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最新出台的制度来看,其中《节约能源法》、《情结生产促进法》等均涉及到了低碳经济的内容。但从目前法律来看依然不健全,缺乏整体性,在低碳经济发展、全新能源与材料方面还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从目前的能源情况来看,许多法律还有各种漏洞,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作出调整。因此政府就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鼓励相关企业进行低碳产品生产,提高环保意识,确保外贸产品具有低碳性。

2、调整消耗能源机构

从我国现状来看,煤炭的储存量比较大,而石油、天然气并不多,这种不均匀现象必定会影响低碳经济发展,对外贸出口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纵观传统企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还是主要的基础能源还是煤炭,自然使用煤炭的企业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总量居高不下。从相关调查来看,我国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已经占据了整个球类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因此就要转变传统的能源结构,重点开发新型的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更是重点发展对象,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了绿色生产。

3、调整外贸经济的增长模式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是要依靠第二产业,但从发达国家来看第三产业占据了重要位置。如今高新技术依然比较不高,产品缺乏相应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最好是提高出口的高技能产品,尤其是技术含量高、能耗低及附加值高等各种高科技的产品,确保出口产品能够满足低碳要求。

(二)调整企业的策略

1、转变落后观念,构建低碳经济的经营制度

企业生产出来的低碳产品要能够满足出口要求,就需要扭转企业自身落后的观念,实现低碳经营;因外贸企业一定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处处考虑环保要求,企业还要加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每位员工的意识,而且制定完整的评价环保制度,促进企业绿色生产发展。

2、参与国际交流,创新技术

纵观我国外贸出口的现状,低碳技术产品依然较少,因此就应该多走出国门进行交流,学习他国的先进低碳技术,依据实际情况学习先进技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低碳要求。当然仅仅依靠国际还不行,还必须要加大培养内部人员的力度,自主创新,只有不断吸收先进技术,才能够提升生产低碳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外贸出口企业必须要顺应发展潮流,依照绿色要求经营企业,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环保要求。通过这种生产模式体现生态理念,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环境及生态平衡。当然还必须要调整生产的产品结构,实现最大化的生态系统。

3、提高出口产品多元化,增长出口循环

从我国目前贸易的主要伙伴是美国,亚洲的日本,欧洲各个国家,导致贸易市场比较集中,必定会影响国家的贸易长久发展,因此企业就必须要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要分散出口的风险,综合分析人口、市场及能源等各类主因,构建出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加强和其他各个国家间的合作,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拓展新的出口渠道,防止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采取低碳壁垒。低碳经济理念就要求资源合理运用高效性及有效循环,转变流动过程的单项性,形成资源的再循环模式,提供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必须要不断加强生产,加强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循环经济需要贸易出口企业转变模式,就是从传统的刚性出口转变到生态出口,并且在贸易企业中构建循环的绿色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才有效利用了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从而就实现了可循环、低排放以及可回收的绿色经验体系,有效促进了企业快速转型和发展,从而满足了低碳经济提出的要求。

三、结束语

从世界环境来看,环境不断恶化成为人们需要深思的课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高度重视了各种企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种形势下,低碳济也就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因素,减排、资源再利用及节能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因此就要结合我国发展实况,促进企业生产的绿色要求,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甫清.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策略[J].价格月刊,2013(8)

[2]裴蕾.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2(23)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基本策略;推广应用

一、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据全球范围统计,建筑产生的能耗约占世界总能耗的30%。我国近年来,建筑行业每年的竣工量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都为高耗能建筑。已建成建筑面积达到500亿平方米左右,其中,绿色低碳建筑面积仅仅只有0.758亿平方米,超过95%都是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低至33%,落后发达国家将近20年[1]。中国目前正处于生态城市(低碳建筑)的发展阶段,把建设生态城市定为目标的城市已经超过了200个,创建生态城市同时也推动了城市中低碳建筑发展。同时,低碳建筑的评价标准体系也得到进一步细化,对于不同类型的功能建筑,评价标准也将进行同步变更。据最新统计信息,自2008年我国实行绿色低碳建筑评价标识制度来截止到2015年1月,全国总计有低碳绿色建筑标识项目2538项,总建筑面积292000000m2,其中设计项目建筑面积272000000m2,运行标识建筑面积20000000m2。

二、低碳建筑设计的优势

低碳建筑是指在前期设计和后期建造中必须按照节能标准进行,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能降低能耗的建筑物[2]。相比于一般建筑,低碳建筑有以下4个优势:

2.1低碳建筑能耗显著降低。据可靠统计,低碳建筑的耗能比普通建筑可降低70%~80%,在丹麦、瑞士、瑞典等国家,甚至已经有了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理念。

2.2低碳建筑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低碳建筑强调的是尊重本地的自然和气候条件,使其建筑风格完全本地化,这样可以促使产生新的建筑美学,这样的绿色环保建筑,让人在体验新美感的同时,更好地享受健康舒适的生活。

2.3低碳建筑可适四季之景。一般来说,传统建筑内部空间和自然环境是完全隔离,而低碳建筑的内部与外界采取有效连通,室内气温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进行微调节,如小鸟的羽毛一般,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换羽。

2.4低碳建筑环保理念贯穿始终。传统建筑考虑环境问题大多是在建造过程或使用过程中,而低碳建筑更强调整个运营过程的节能、环保。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节能、环保理念贯彻始终。

三、低碳建筑设计的基本策略

结合生态建筑的技术特性,相关学者借鉴仿生学的学科方法,针对低碳建筑,提出了“建筑腔体”的概念[3]。所谓建筑腔体,即建筑本身采用适当的空间结构、运用节能的技术措施,同时利用或辅助利用可再生能源,建造出低排放量和高舒适度的建筑。其基本策略如下:

3.1转变低碳建筑设计的理念

要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就必须加紧科技创新,提高我国低碳建筑在国际创新领域的地位,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然后尽快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加以创新,争取使我国的低碳建筑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相关政策方面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中,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行施工,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做到低碳、环保。同时要加强对低碳建筑技术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低碳建筑技术的支持,构造低碳绿色建筑产业,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

3.2调整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路线

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要充分考虑与整个城市的关系,还要考虑到自己系统中不同技术的相互融合,以及分属不同时间段建造工作之间的协调。要综合优化各种技术,才可以将低碳建筑的技术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如果只是仅仅发展建筑的某个部分,不但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反而还会适得其反,降低整个系统的协调效率。因此,对整体系统要分清主次,注意优化技术成本,调整好技术优化和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发挥出低碳建筑技术的优越性。

3.3拓宽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国外在低碳技术方面的发展非常迅猛,我国要充分引进和改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改进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其能够适应当地建筑,适应我国建筑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在特定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进行融合,使其适合当地条件。

四、低碳建筑设计的推广应用

低碳建筑的真正内涵是节约能源,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还能够做到人、建筑、环境三者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低碳建筑的推广应用必须开辟新的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从根本上进行低碳环保教育

在学校建设中融入低碳建筑的环保教育理念,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其成为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在学生的成长环境中,学生通过对建筑本身各种事物的好奇与观摩,潜移默化中植入绿色环保教育。低碳建筑理念从小学生抓起,关系到低碳建筑可持续发展是否能够落实和教育品质的真正提升。

4.2对现有的建筑进行低碳节能的改造

低碳建筑的设计思路不仅仅集中在新建筑上,还应该考虑对旧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例如,北方的建筑在冬季通常会实施采暖,但是由于我国的建筑保温层本身存在的厚度不够的问题,因此暖气在进入建筑后会大量流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更加剧了能源的过度消耗,所以,旧有建筑在进行改造时,可以加厚保温层,使暖气的流失减少,实现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

4.3政策倾斜和鼓励创新

政府部门不仅要在减排和财政方面有政策的支持,还要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有所行动,比如,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倾斜,鼓励低碳建筑产业的顺利开展。其中,政策上可以用碳排放指标来衡量金融和土地等资源配置,设置出不同的税费标准,改变单纯以价格度量的现状,同时还有利于平抑地价和房价。房地产企业也因此会更加重视项目的品质,积极主动应用低碳技术,这样一来,对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将是一次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邬秀杰.论低碳理念下的居住环境设计[J].江西建材,2015(3):33.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贸易 对外贸易 贸易结构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对低碳经济的关注日益加深,人们对绿色环保低碳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世界经济低碳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在全球经济处于低迷时期,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向贸易保护倾斜,提出了一些技术性、绿色性的贸易壁垒,比如碳排放壁垒。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的浙江,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扩大,且主要的贸易产品为高能耗的机电产品。在碳排放壁垒下,该贸易结构给浙江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隐患,那么浙江对外贸易如何突破碳排放壁垒,抓住低碳贸易这一广阔前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浙江发展低碳贸易的必要性

(一)应对碳排放壁垒

碳排放壁垒最早由法国总统希拉克提出来,旨在对高能耗的进口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的特别关税,意图保护国内市场。碳排放壁垒对浙江对外贸易影响甚大,浙江主要出口商品结构以高能耗产品为主,碳关税的实施将导致浙江出口量锐减,并且将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在此背景下,浙江企业不得不迈向低碳贸易,通过引进先进绿色技术,提高能源消耗效率等措施使产业低碳化升级,进而推动浙江对外贸易的低碳化,以应对贸易伙伴国的碳排放壁垒。

(二)实现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浙江作为主要的外向型经济体,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不菲成绩。但过去主要依赖的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主要出口一些附加值较低、高碳排放的产品。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红利的消退,以往的贸易增长方式已经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在全球气候变暖新形势下,世界经济低碳化已经是必然趋势,因此,大力推进低碳贸易的发展,可以迎合全球新需求,并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推动浙江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浙江目前产业结构以高能耗产业为主,带来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和资源消耗,使得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着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发展低碳贸易一方面可以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减少能源消耗,一方面会促进经济增长。发展低碳贸易必然要求引入先进的绿色技术,以及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能促使浙江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为技术型、绿色型的产业结构特点,有效地推动浙江外贸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提升。因此可以预见,产业低碳化以及低碳贸易是浙江经济发展的新一轮重要增长极。

三、浙江开展低碳贸易的现状

(一)浙江碳排放现状

浙江省统计局没有直接公布二氧化碳排放量,故参考IPCC(2006)及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2007)的方法,通过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来估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得出,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快速上升,直到2012年才停止上升态势,进入到负增长的良好情形,2013年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量达32229.28公吨,同比去年下降0.44%。单位产出碳排放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浙江对外贸易结构现状

2014年浙江进出口总额达3550.4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达2733.28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76.98%,出口同比增长9.88%,进口同比下降6.11%。从出口商品结构可以看出,机电产品在浙江出口商品中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达41.16%之多,其次是纺织纱线制品以及服装产品,两者之和占浙江商品总出口额的25.96%。机电产品与纺织纱线和服装均属于高能耗、高碳排放产品,因此浙江无疑会为其贸易伙伴国承担大量的碳排放,即其贸易伙伴国高碳类产品的需求,大部分由浙江出口提供,因此承担了生产高碳产品的碳排放。

一方面高碳产品出口占比过大,另一方面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特性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过低。2014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仅占5.67%,大大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偏低不利于浙江省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也必然会影响浙江发展低碳贸易的步伐。

四、浙江开展低碳贸易的制约因素

(一)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低端

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浙江由于先进技术不足,大部分承接了国外的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而国外发达国家依靠其先进技术水平,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高端水平,承接了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通过全球分工系统,众多发达国家把国内高污染、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产业纷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下,浙江承担了部分国外该类产品的生产,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

(二)低碳技术水平不高

在市场经济下,少有企业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本来进行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碳排放的外部性,企业没有为碳排放行为承担任何成本,这导致了我国低碳技术水平不高。而相比国外先进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企业会权衡碳排放的成本,作出碳排放技术研发升级的决策。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低碳技术不足不仅会限制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更会使得浙江对外贸易面临碳壁垒的尴尬境地。

(三)煤炭消费占比过大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必然会对能源需求进一步扩大。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超过三分之二,这主要与我国能源要素禀赋有关,我国探明的煤炭资源约占全球的11%,是第一大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大国。煤炭资源的大量消耗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所有能源中,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高,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仅相当于煤炭的60%,导致我国单位产出碳排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对于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的中国,特别不利于低碳经济和低碳贸易的开展。

五、实现浙江低碳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引导规划

仅仅依靠市场来引导低碳贸易是不够的,企业的逐利行为使得企业不会主动引进先进低碳技术,更难以进行低碳转型升级,因此,要发挥政府的智能作用,通过制定特殊补贴或者碳税制度来推进浙江省低碳贸易的进程。通过补贴企业的低碳生产行为,企业能在少增加甚至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响应政府号召,可以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积极进行产品的低碳技术升级。政府也可以学习发达国家政府经验,将碳排放行为市场化,对企业的碳排放行为征税,使得碳排放这种外部不经济行为的成本内部化,企业不得不考虑碳排放的成本以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政府也可以积极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让有足够碳排放额度的企业通过市场转移给需要碳排放指标的企业,从总量上控制浙江省碳排放量。

(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浙江主要以高能耗、高碳排放的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为主。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时代,发达国家为保护国内产业制定出一些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如碳关税,即对高碳排放的产品进行征税,在这种背景下,浙江外贸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就不得不谋划低碳贸易之路,从根本上摆脱过去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因此,浙江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向低碳型产业升级的步伐,从而灵活地调整对外贸易商品出口结构,转向低能耗、低碳排放、高技术含量的低碳贸易的路子,推动浙江外贸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应对发达国家的碳关税壁垒,和未来低碳贸易的发展趋势,浙江必须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必依托于低碳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贴合全球低碳贸易大趋势。浙江目前低碳技术水平不高,政府应对企业的低碳技术引进给予财政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在国际低碳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同时,行业组织协会积极敦促企业的减排行动,致力于推动企业低碳贸易迈向标准化、规范化,以减少浙江碳排放,使浙江省对外贸易突破碳关税壁垒障碍,走向低碳贸易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制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财贸经济,2014(9):114―123

[2]施锦芳.碳足迹标签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探析及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2015(1):34―37

[3]王谋.碳关税命题辨析及其国际治理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7―10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范文第4篇

1当前物流面临的低碳经济背景

低碳经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产业转型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最早在能源白皮书中提出,指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在世界各地宣传绿色、环保和低碳的概念,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下降40%至45%,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在整个低碳转型之路。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物流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能耗,而且还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统计,能源成本已占据企业物流成本的40%,甚至更高比例,运输能源消耗已成为物流行业的一个伤疤。2007年,中国的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耗20643t,标准煤大约是3.7倍;1994年,它的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比例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4年的4.58%增加到2007年的7.78%,其增长速度不是很快,但是考虑到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基数大、增长快,因此我国的交通能源消耗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全球的企业节能减排日益重视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已成为当务之急,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物流业作为“第十二年计划”期间重点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之一,实施绿色物流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物流管理概述

绿色物流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到目前为至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一些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物流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吴和邓恩认为,绿色物流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包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运输、仓储,并到达最终用户手中之前物流过程的绿色,但也包括废物回收和处置的逆向物流。一般来说,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实现物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它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系统的完善,形成一种共生环境物流系统。它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理论、外部成本内在化的物流绩效评价理论,以及理论基础的物流的新概念的发展、节约资源、能源消耗低、回收等特点,改变原有的经济发展与物流以及物流生活消费的单向作用关系,旨在传统的线性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的态度和新的思想,设计并建造了一个环形的循环物流系统,实现传统物流结束时的废料可以恢复正常的物流过程。现代绿色物流强调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的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形式,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因此,绿色物流应建立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管理和运作的绿色。

3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因素

3.1政策管理相对滞后

我国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污染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建设,但针对物流产业的政策和法规不多,企业绿色物流操作经常反复。中国相关法规还有待健全,目前为止,我国还缺乏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强制性的政策与条款也比较少。同时,监督和控制的物流相关物流活动也比较少。最为主要的是,先前的标准是九十年代的物流政策,因为物流的发展在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内具有相对的重要意义。而在当代,我国的物流业还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企业的物流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和维护。因此,法规和行业系统的落后是制约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方面。

3.2绿色物流的技术研究和运用水平滞后

在欧洲、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物流管理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准时生产技术以及绿色包装技术等先进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通过全国物流行业的物流管理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但中国目前缺乏统一的研究机构,许多物流企业规模小、操作不规范,没有条件进行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条形码、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其他技术只有少数大型物流企业应用,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技术的落后,导致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这些给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控制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3绿色物流的应用人才缺乏

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现代物流技术和熟悉物流的宏观政策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但目前我国受物流经济影响,从事物流管理人员大多是传统的物流人才,精通物流技术和宏观物流政策的人才少,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十分匮乏。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以及资源节约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在物流高级人才的培养方面过于侧重于理论研究,不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4.1采取政策性措施

日益发展和壮大的物流业配送服务所需的车辆将消耗大量能源,制造污染,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法规,根据汽车尾气和能源类型规格,制定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标准,并逐步更换新型的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此外,在制定标准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即:提高运输车辆排放标准,限制路线,加强车辆检测,物流企业排放补贴等措施,协助完成物流车辆绿色转型。

4.2实行绿色运输管理

绿色运输管理要求实现共同的配送模式。共同的配送要求最大限度地将企业的资源运送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复合的交通运输方式,即有机地结合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一系列的交通运输工具,多部门、多环节和多个运输方案的联通与互动。第三方面,就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是专门为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物流及供应商角度看,这种合理化的运输更加简化了资源的分布和使用。

4.3开展绿色包装管理

所谓绿色包装,是指利用绿色环保的材料进行包装和运输,代替那些传统的非环保的包装材料,比如塑料袋等。绿色包装不仅可以节省资源,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所以,在发展绿色物流的时代,绿色的物流包装尤为重要。一是实现模块化的包装,即使用容器和包装托盘,统一大小和规格,这样便于包装和运输,二是实现集装化和大包装,采用集装箱等有利于物流系统装卸和仓储、运输的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同时还可以降低材料的包装成本,有利于保护货物本身。三是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利用。另外,还可以开发新的环保包装材料和机械。通过以上方式,就可以实现功能化的绿色包装。#p#分页标题#e#

4.4开展绿色仓储管理

首先,有关部门要做好存储点的规划,确保不浪费资源。在设置存储点之前,应对物流中心做详细调查,以确定哪些地方必须建立、可以建立或不应设立存储点。其次,加强物流环节,减少存储成本。应努力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卖方一体化,这样如果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那么成本将减少。

4.5加大技术开发创新和利用力度

绿色物流技术,包括标准化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安全技术、监测技术、存储技、各类废物处理和废物利用技术、物流功能和特殊的技术以及质量管理技术。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是绿色物流的重要支柱。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绿色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美国的物流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中国物流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研发和使用绿色物流。同时,物流企业应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实施绿色物流,提高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

4.6加快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当前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培养物流管理和应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实践性很强;同时,物流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别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快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首先,各类高校开设物流相关的专业和教育体系,积极提高教育水平,为国家和现代绿色物流专业培训大量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包括与物流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本科、研究生专业,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职业培训或高级培训项目,即为企业员工提供在职教育。同时,也可以采用企业聘用和人员外派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

5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创建

5.1转变模式,不断改善绿色物流环境

第一,宏观调控,依法管理。以“政府”为总指导,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健康方向发展。第二,改善流程,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健康方向发展。在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期,从货运到包装到仓储,都会产生导致环境问题的过程,如尾气污染、包装垃圾,因此要从流程上进行处理。第三,增强绿色物流管理的观念。只有在意识上对“绿色物流”足够重视,才能从领导层到终端员工都走绿色物流道路,实现“集约式”的物流管理模式。

5.2改善经营,塑造绿色物流品牌

“战略管理”不仅是重点物流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当前物流管理提出了绿色概念,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打造自己的“品牌”,为现代绿色物流创造条件。首先,抓住机遇,不断尝试。当前物流市场繁荣发展,挑战与机遇同时存在,因此物流企业要把握市场脉搏,抓住商机,不断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其次,在勇敢尝试的同时,企业还要制定周密和可行的运营计划,提升执行力。第三,要控制财务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物流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自力更生,通过自身的运营获取效益和资金,将成本控制深入到各个部门。另外,企业还需要优化结构,实现集中式管理。集约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绿色物流品牌的塑造,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

5.3塑造和谐环境,创设激情

绿色物流对于物流管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我国物流经济的起步相对较晚,在这种环境下改变物流的管理方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笔者认为,保持企业内部的“环境和谐”是绿色物流实现的保证。首先,要实现人的和谐。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一个大的整体,管理者要协调好人员的关系,形成互相信任和诚信机制,这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其次,要打造和谐的文化。绿色物流管理模式的创造,需要企业塑造和谐的内部文化,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工作。第三,要实现和谐管理。管理层在制定管理方案时,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方案,企业要制定好的奖励机制,为各部门的运行提供良好机遇,将部门和员工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范文第5篇

新世纪以来,全球性的资源、环境和气候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低碳环保、绿色发展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表示,中航工业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航空科技,保障绿色发展。绿色航空是航空工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未来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为此,中航工业将研究先进的民用飞机,发展绿色航空i发挥航空的优势,发展绿色产业;认真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转型。

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

首先,中航工业将创新航空科技,保障绿色发展。把握航空绿色发展的前沿技术和产业方向,明确主攻重点,增强创新能力,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支持绿色的发展是中航工业一直以来的目标。林左鸣表示,中航工业将会把重点放在发展新材料、新结构、新的启动部级、新的设计技术、新的制造工艺和新型的航空动力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不断减少废气排放,降低飞行噪音,减轻重量。“例如,选用一些来源很广泛的植物纤维替代现在正在用的化学纤维、碳纤维等的材料,打造一种新的复合材料。”

第二,中航工业将研究先进的民用飞机,发展绿色航空。以创新科技为引领,面向国内外市场积极发展经济性好的,低碳环保的先进民用飞机。“中航工业非常注重推进更加节油的先进飞机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培育更加环保、更具有经济性的民用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的业务。”林左鸣认为,在中国,继家电、汽车、房地产之后,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急需一个新型的支柱产业来牵引和支撑工业的发展;而航空工业作为一个专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投资成数效应大、辐射带动效应强的高科技战略产业,有条件在中国承担起这样的历史重任。林左鸣表示“特别是在我国要守住18亿万亩农业耕地红线,或许航空运输会比其他的运输方式更具有明显的绿色优势。所以,我相信,充分利用空中资源将有助于解决人口众多、交通拥堵等问题,并将引导我们找到一种比现有的更传统的交通方式及更绿色、更环保的交通运输方法。”

第三,发挥航空的优势,发展绿色产业。航空技术可以在众多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可以运用衍生到如风电、磁悬浮列车、太阳能力变器等,并取得很大突破。对此,林左鸣还表示,航空技术还已实现用于锂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当中,并且已经制造了成套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航空技术在其他一些产业中的发展和延伸,也有助于带动整个产业向更环保、更绿色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