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信息化行业分析

金融信息化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信息化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信息化行业分析

金融信息化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金融信息化;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5-3634-02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YAO Min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hangchun 130117,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capability requirement of computer special? ty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he setting principle of computer curricular system is proposed: to build mathemati? cal course group, to introduce the frame of finane knowledge,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y.

Key words: computer specialty; financial informatiz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自20世纪6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最主要行业之一,金融信息化建设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加快,银行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加强。随着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对金融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既懂金融业务又有数据处理和IT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如果能够结合金融专业特色,打造金融信息化复合型、面向应用型人才,就能更好地发挥优长,并更好地满足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1中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建设现状

金融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从而引起金融理论与实务发生根本性、革命性变革的过程。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国内银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仅仅限于局部应用和内部集成两个层次,仍然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其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国内银行业通常模式是业务部门提出业务目标和业务流程,再和IT人员进行沟通,但这不符合金融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从业务、管理到决策的所有环节,从渠道、核算到设计所有领域,无论是设计业务产品、客户系统需求分析、业务流程优化,还是现有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运用,都需要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又有IT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高效完成。[1]

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现状是,纯IT背景的科技人员不懂金融,改行做信息的金融人才达不到IT技术要求,这必然会使金融信息化进程受到阻碍。目前已有一些高等学校在硕士阶段着手培养金融信息化方向的复合型人才,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在金融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中不仅有硕士层次,也有博士层次。[2]财经院校如果能充分发挥自身财经专业方面的优势,在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方面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金融知识加以融合,既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更能适应金融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2财经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金融信息化人才是高等财经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即要通晓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又要掌握金融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金融业务知识。

2.1通晓信息科学技术知识

了解金融信息化管理流程,熟悉软件开发周期和企业应用开发等相关知识,掌握现代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具备银行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2掌握现代数理工具

由于银行业面临大量数据处理工作,学生还应具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够掌握金融数学的方法和模型工具,进行投资分析和金融数据的统计处理。

2.3拥有一定的金融学理论基础

学生还应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金融学基本知识和理论、金融运作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金融规则、惯例,熟悉银行政策法规,了解当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银行产品运作流程和核心业务处理系统。

3面向金融信息化应用人才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

按照金融信息化人才能力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必须在上述三个方面得到体现,兼顾数理、计算机、金融知识的教育,并注意课程间的融合。

3.1打造数理工具课程群

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工具的运用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是现代高等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一趋势越发明显。金融信息化过程中更加注重金融产品的开发,微观金融发展迅速,这将更多地仰仗数理工具。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加强。不再局限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还应建立课程群,如进一步开设离散数据处理方法、多元统计方法、金融数据分析与处理、经济计量学、运筹学等高端应用数学课程,教学中还要做到既结合金融领域实际应用,又要结合数学实验软件和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也包括学生使用计算机语言完成相应算法的实现,从而在打造数理课程群过程中融合金融和计算机应用。

3.2引入金融专业知识框架

要完成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信息化的对接,学生对金融领域的总体把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又不可能做到如同金融专业学生一样面面俱到,选择有经验的专业教师讲授至关重要。财经院校拥有强大的金融经济类专业教师资源,可以特设相应的金融基础知识课程,如银行综合业务处理、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智能金融等。

3.3强化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

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本身已相对比较完善,但软硬件课程设置上不能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基于面向金融信息化应用的现状,网络类包括组网技术、网络开发技术、网络安全等课程相对要加强。并兼顾银行业网络发展,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金融信息化国际新技术专题介绍。

大学本科阶段虽然不能深入完成金融信息化要求的能力培养要求,但在专业方向打造方面是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的,也指出了财经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金融信息化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防控 金融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金融行业正在逐渐的发展成熟,金融化企业信息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我国的移动行业以及社交网络与网络中的搜索引擎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发展不仅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们对于金融行业的信息化以及互联网两个方面涉及的法律进行不断的健全与不断的完善。通过相关法律的管理效率对金融行业进行管理与约束,并且对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的特征的影响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全面的讲解在金融信息化建设对于银行防控的作用。

一、对金融信息化与风险的全面认识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金融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其运行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在金融方面还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经济的核心部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对金融行业进行及时的改革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进行的一次重要革新,也是顺应现在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措施。从现在的经济形势上看,在各种经济研究领域很多的学者没有对经济金融信息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但是比较顺应现在经济发展的,受到很多人支持的是观点是信息化金融主要是利用现在信息化技术逐渐的对金融业务进行研究与创新,使其逐渐的实现网络化、信息化与电子化。并且与此同时金融行业还利用现在信息化的经济发展形式,逐渐的进行大量数据的分析,这样可以为金融行业提供比较科学的管理数据,逐渐的促进金融行业经济利益的提升与质量的增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从金融行业信息化逐渐发展为止我国经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过程中金融信息化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并且为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充实的指导与依据。

二、金融信息下的风险预控现状

(一)信息化认识不够充足

在现在的经济发展下对于我国的信息化认识不够充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其的思想也非常的重要,在进行金融行业的运行与认识时一定要能够全面的掌握现在的金融风险控制,并且对金融风险存在的特点等进行详细的了解,还需要从思想上提高对于这方面的认识。在现在这样信息化的条件下,与传统的金融方面的风险相比较,金融风险具有很多的差异,所以在进行金融风险预控时一定要针对当前的实际资金运转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风险相互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金融经济的效益提升到最大化,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化。逐渐的实现现在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二)金融防范风险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在进行金融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金融资金运转的情况进行风险的预控。我国现在的金融行业在处于建设的期间,其中还有很多方面发展的不够成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漏洞,其中有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并且加大了其中存在的风险。若是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则会导致金融行业发展更加的缓慢,内部控制不够完善,不能及时的控制其中的风险,不能充分的发挥金融的作用。

(三)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对于金融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这样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关于金融信息安全的问题一直是金融行业中的重中之重,信息安全方面需要借助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进行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对于其中的组织管理需要进行详细的的分析与掌握,现在的信息管理技术不够健全,不管是在管理机制方面还是在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三、企业如何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信息化的建设是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下重要的决策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的促进金融经济对于各种信息数据的掌握与评估,以及对于现在经济发展下金融行业运转状态的分析,并且信息化建设对于金融管理来讲是其调节经济发展以及信息掌握重要的手段与重要的载体,也是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平台以及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柱与动力。在以后的发展工作中,对于金融的发展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不断的实现信息的收集,利用科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实现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加强对于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强化风险管理的掌握程度

在进行金融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现在的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对于其最基本的认识与掌握,并且还需要不断的进行风险管理细化。金融行业中风险意识的加强与充分认识可以很好的促进现在的金融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全面的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提高金融行业效益提升。

(二)完善金融中信息化控制的法律环境,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同时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信息化管理的法律基础与管理机制,全面的保障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的,更加全面的进行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的管理机制能够很好的对信息化发展与建设做出正确的指导与规范,并且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将其渗入到管理业务中,促进企业金融的发展

对于现在的金融经济的发展来讲,其在我国的经济中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进行信息化管理风险预控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于金融业务管理,熟悉金融业务的发展,将信息化风险预控不断的渗入到经济经营业务中,这样才能很好的促进企业金融行业的发展。

(四)建立比较健全的金融风险信息管理保障体系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对于金融风险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国外的经济金融管理中已经建立比较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金融风险的管理控制,我国可以向其借鉴一些管理方式或是风险控制经验,以及在金融风险控制中应当遵守的一些标准。结合自身的国情进行经济金融方面的风险防控以及管理,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设计,其中信息管理安全非常的重要,一定要建立比较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风险的控制管理。

例如在前几年我国的中航油事件中,从最初的获利到后来逐渐的资金短缺,一开始其中就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在资金方面中石油选择的是风险比较大的做空期权,并且在风险方面意识比较薄弱,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来积极的应对对冲交易导致风险被无限的扩大,最后被逼仓。所以在进行风险防范方面一定要掌握好防控技巧,不断的提升自身对于风险防控的技能与意识。

四、结束语

金融行业中的信息化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形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促进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从现在发展的情况来讲,对于金融行业中信息化发展还需要很多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从多方面的角度进行信息化金融经济的建设。将信息化管理逐渐的发展成熟不仅能够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还能很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建设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许迎春.金融信息化及其风险防控研究[J].天津科技,2015,02:53-54.

[2]阎枫.金融信息化建设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5,01:104.

金融信息化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银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但是在这种发展模式下,金融信息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死角,即很多战略性的课题无法解决。其主要的问题在于,金融信息化战略的制定者,只能站在金融企业的角度,或者在相关监管机构的高度上,更多地将眼光集中在各个企业内部或者行业内部的具体问题中。至于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如何规划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如何充分调动、合理分配社会的各种资源,如何加强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之间的协同配合,如何确定统一、科学的标准,如何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开发对资源的浪费,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金融信息化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了国际竞争格局和人类生存方式。在这一巨大的经济发展形态变革与基础技术平台转换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实现金融信息系统的整合,全面提升金融竞争力,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应对入世的现实需要。

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断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

二、国内金融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六五”做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见成效、“十五”再攻关的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化设备已具备相当规模截止到1999年底,银行系统已经配置大中型计算机700多台套,小型机6000多台套,PC及服务器50多万台,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截止到2001年6月底,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ATM)4.9万余台,销售点终端(POS)33.4万台。

2.全国性金融机构多数已完成内联网建设多数全国性金融机构初步完成了本系统内联网的建设,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金融系统与电信部门合作,已经建设成连接全国250多个城市,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和多种通信协议的金融数据通讯帧中继骨干网,支撑金融数据的传输。

3.银行信息化已具规模

1)初步建成全国范围的电子清算系统。“八五”期间,人民银行已经建成金融卫星专用网络和电子联行系统,现已开1409个电子联行收发站,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和1000多个发达县。2000年,全国转发往帐3163万余笔,转帐交易金额235488亿元。“九五”时期,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基本都完成了各自的电子汇兑系统,客户的异地转帐业务24小时内就可到帐。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银证转帐系统进行证券帐务信息的交换。

(2)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电子支付工具尤其是银行卡业务发展迅猛,到2001年9月底,全国共有发卡机构55家,发卡总量超过3.58亿张,发行国际卡近20万张,全国可以受理银行卡的银行网点发展到13万个,可以受理银行卡的商店、宾馆、饭店等特邀商户已发展到15万个,各金融机构共安装自动柜员机5.1万台,销售点终端近35台。建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及18个城市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此外,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和支付网关已经开通,支持了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的发展。(3)建成人民银行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中心支行的电视会议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提高了央行的办公效率,在国务院各部委中率先实现了经网络传送机密红头文件。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基本实现全国联网。商业银行数据集中工程建设和网络金融服务取得显著进展。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已经在部分城市投入生产试运行,将极大地提高我国银行间清算效率,加速资金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4.保险业电子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全国近万个保险机构安装了高效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各类保险业务已实现上机处理,日处理量达到数十万笔。在全国5000多个保险独立核算单位部署了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了财务处理的高度集中。此外,随着全国保险三级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各类网上保险应用也将有一个实质进展。

5.证券业电子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证券业电子化建设在较高的起点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沪、深两市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标志,启动了证券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准实时行情发送、无纸化托管、计算机自动撮合和异地交易中心联网等几个阶段,现已进入到全程电子化交易模式,无纸化电子交易已在全国各地的证券营业部推广使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开放的金融信息化体系,这为我国金融业实现由“电子化”向“信息化”转变,全面实现金融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金融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虽然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先进技术的应用基本与国外持平,但运行效率、信息综合程度和信息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所要解决的是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问题,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策略、金融科技迎新体系、金融信息服务体系以及金融信息化支持环境、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比较薄弱,没有形成研究体系。

2.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尚不完善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表现在金融信息化建设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统一协调的步骤,存在很多重复性建设。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也未能形成统一体系,且尚不能满足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各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联机处理系统也存在接口和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不仅给信息交换、系统整合带来了困难,而且也极易形成各种安全隐患。

3.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尽管我国金融业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长期以来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以及绝大多数硬件和软件产品采用国外技术,因此我国现有的金融信息系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9.11”事件也给我国金融业深刻的启示,即必须提高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尽可能地保证国家经济命脉的正常运行。

4.跨行业、跨部门的金融网络尚未形成我国各金融机构出于经营管理、业务拓展的需要,相继建成了自己的内联网系统,但各机构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银行信息网与财税、海关、保险等网络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经济部门、不同行业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社会发展的动向不能得到快速反映,这直接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

5.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够我国金融业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传统的以业务为核心的金融信息系统偏重于柜面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高层次客户多领域、个性化的增值金融服务需要,也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等的集成、分析、挖掘和利用,在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和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导致银行风险管理失控、丧失业务机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足等问题。

6.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着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和内部动作模式,成为金融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按照银行应用网络技术的水平,将银行信息化分为局部应用、内部集成、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结构重新设计、经营范围重新设计五个层次,目前国内银行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仅仅限于前两个层次,仍然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潜能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7.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尚不健全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上存在很大差距。我国金融业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机制还不能适应竞争环境和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入世后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我国金融业缺乏一种现代管理科学指导下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体制臃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

8.金融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法律、政策环境是金融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与金融信息化相关的技术(如电子签名、电子证书等)的合法性、有效性,成为争论的焦点,急需国家立法界定。同时,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还要借助于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依赖于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探讨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国金融竞争实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应对国际金融业挑战,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体系的需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金融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的总体框架是:战略研究为金融信息化的龙头,网络建设为金融信息化的基础,标准和安全为金融信息化的保障,银行、保险和证券三方面的关键技术为金融信息化的应用。通过金融信息化攻关建设将实现以下目标:

1.制定出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而又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信息化发展规划,为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及发展道路;

2.建设金融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环境,包括制定金融信息化领域主要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信息化产品的生产提供统一的企业标准;

3.到2003年底,完成覆盖全国数十万金融机构的跨系统网络间互联平台建设,基本实现金融服务综合化、电子商务支付网络化,实现银行卡联网联合;

4.基本实现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管理的现代化,为建立完整的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金融信息化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目前,虽然我国的金融信息服务发展速度很快,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和障碍。一个国家的金融战略不可忽略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的效率与影响,以舆论调节价格、以价格控制制度、以制度实施战略的金融信息服务系统,已成为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平台。因此,金融信息服务走向产业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时代呼唤金融信息服务

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性舆论工具,全球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在技术、内容和目标上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显示了国际话语权与国际竞争力的对比。1896年,“为市场把脉”的第一个金融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美国纽约问世,成为金融家和投资者观察市场的风向标。如今,道琼斯指数已演变成为世界金融文化的符号之一。

事实上,我国的金融信息服务并不比道琼斯晚,如果追溯历史,可以从多种形式的“票号”找到“金融信息服务”的烙印:银票存贷、典当质押、银票通存通兑等等,应该算是金融信息服务的原始阶段。不过,我国的金融信息服务虽然起步较早,但却发展缓慢,尤其是后来又人为中断了几十年,恰恰是这几十年中国和世界全方位拉开了距离。改革开放之后,虽一路拼命追赶,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就目前而言,我国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的规模、水平、能力、质量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仍然与发达国家相差一段距离。我们更多的是满足于广覆盖、用得上、能服务、可赚钱,甚至把金融信息服务完全变成盈利工具,随意设立收费门槛或收费项目。由于银行的服务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成为人们对金融信息服务乱收费抨击最多的行业,而今天取消34项收费,明天就能冒出43项,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垄断和法规滞后。

收费强调跟“国际接轨”,服务却跟“国际脱轨”,这是我国许多行业的通病。就目前的信息服务技术而言,我国金融信息服务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在某些领域甚至领先于世界水平,但“思路决定出路”,用纯粹收费赚钱的思路来指导和发展金融信息服务,绝对不是一条正路,可这恰恰成为大多数金融系统行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不能不引起业界的关注和反思。

实时和个性化成为亮点

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金融信息服务已从单纯提供经济指数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庞大行业,并形成西方国家企业垄断的局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信息服务竞争日趋激烈。据悉,在全球金融中心纽约,从事各种金融信息服务的机构数以千计,其中既包括雇员上万且世界知名的大型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也不乏仅有几十人、十几人甚至一人的小型、微型机构。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信贷和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增长幅度为4%,盈利为442亿美元。同时,随着新兴经济体为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注入的活力日益显现,全球金融服务行业的未来演化愈发成为人们广泛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信息服务行业,速度已经成为评价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新交易手段层出不穷,客户对速度的要求达到了空前高度。“某些市场的交易活动以百万分之一秒计,金融信息的传送需要跟上这个速度。”道琼斯公司金融市场总裁乔・兰扎这样评价说。

目前,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关注的新市场。为了抢占市场,世界上大大小小的金融信息服务商尽显其能,比如增加对新兴经济体市场信息的分析和评论,以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语言进行实时报道等。不少世界主要金融信息服务商,如道琼斯公司和路透社都建立了中文网站。因为相对于美国和欧洲来说,新兴经济体拥有更强有力的增长动力和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新兴经济体市场交易数量的增加、速度的提高,也代表着机会的增加。金融信息服务商针对新兴经济体的具体情况,积极提供满足个性化需要的信息产品。随着新兴市场交易量的不断增加,交易员――特别是货币交易员对经济数据分析及评价性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将成为实时和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可以预计,提供实时个性化金融信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因为市场参与者千差万别,都渴望获取满足其具体需要的信息,这便对金融信息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能够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的需要。全球领先的金融信息服务商彭博公司董事长高逸雅表示,从彭博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一家成功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毫无保留地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创建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其中第一项是前提,因为只有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才能创造出符合客户需求的高效科技产品和管理模式。

许多服务商的实践已证明,最成功的信息服务是针对客户的具体要求,精心分析,将信息及时传送到客户希望传送到的平台,并以清晰和吸引人的方式展示信息。在这方面,各大金融信息服务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例如,道琼斯公司建立了“全方位信息传送能力”平台,它可使道琼斯公司针对客户的独特需要,对信息进行专家式的分析和整理,然后通过桌面应用、网页或电子移动产品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需要服务的客户。客户打开网页,就可以轻松地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另外,信息处理的技术创新也是未来潮流所向:“机读新闻”正在成为服务新宠。所谓“机读新闻”就是将新闻变为数字,使计算机和交易程序能够理解并据此做出反应,以此来满足人们更多的个性化需求。

信息化与产业化“比翼双飞”

随着我国互联网和三网融合的强势推进,信息化的普及率为大力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如果产业支离破碎,形不成整体合力,就无法具备国际竞争力,甚至任人摆布,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服务行业发展将促使国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走向多元化。世界面临挑战,法制和市场环境具有不确定性,金融服务行业正处在转型和收缩期。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为我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提供了前所未见的发展舞台。广电总局在规划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中,已明确指出要建设独立的结算支付系统。也就是说,在三网融合下,要想实现跨网络、跨业务的服务,拥有统一支付平台是必不可少的系统,除非不做跨域业务。广电金卡的电视支付将开启传媒和金融信息服务产业的合作之旅,并在形成新的产业链上做出探索。

专家认为,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金融服务行业来说,这个舞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是目前全球经济体发展稳健、金融行业规模不断做大的国家之一,可以充分借鉴成功的金融信息服务经验,加强创新,突出优势,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能不能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实现信息化与产业化共兴共荣、比翼双飞,取决于能否“危”中求机,即如何把握机遇,如何正视挑战,如何不断创新,如何实现跨越发展。

面对目前发达国家金融信息服务商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不利局面,我国金融信息服务商必须做出多方面的努力。这既涉及到社会的大环境,也不能脱离企业的小环境。国家应加强政策指导和产业扶持,企业则要立足行业、面向未来,加大投入,先人一步,抓住机遇发展。金融信息服务虽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新秀,但也不能脱离国情,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尤其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金融信息服务商更要甘于从小做起,切勿贪大。

举例来说,1981年彭博公司成立之初,仅仅是专注于为固定收入交易员提供数据的小公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家全球化的大公司。虽然目前的信息化发展环境、服务水平以及公众认知度,早已大大超越了30年前,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即只有那些能在转型阶段拥有最精准商业灵敏度的公司,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并发展壮大。发展金融信息服务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保证金融信息安全战略的需要,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透过4年多来西方发达国家非常独特的金融危机,不难看出金融信息服务咨询和文化舆论导向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其对实体经济金融,对外关系发展以及援助救助方面的影响尤为深远。在我国金融经济快速发展并得到世界关注与认可的同时,金融信息服务企业的健全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急需培育自己的金融信息服务企业,通过舆论咨询和预期导向的市场平台,为我国经济改革和金融开放提供具备支持性、保障性以及借鉴性的咨询服务和信息指引。其意义并非仅是一种简单的舆论工具,还意味着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与国际竞争力。

金融信息化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信息 通信网络 信息资源 管理 应用 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世界已经形成。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金融信息管理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论证会强调了金融信息化在金融业未来发展中重要作用,她说:“我们必须在5年内打好制度、科技和人才的基础。金融信息化攻关项目的最大受益者是金融系统,信息化将带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并全面塑造新世纪的新金融。”

1 金融信息化概述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经历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70年代末到80年代,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第二阶段,大约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逐步完成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第三阶段,大约从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实现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支付清算和业务管理、办公逐步实现计算机处理;第四阶段,从现在开始,完成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逐步开拓网上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人类走进21世纪时,步入了以网络、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发展机遇面前,我国金融业也同时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广阔的市场和来自发达国家同行业更严竣的竞争压力。金融信息化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中至关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金融信息化既是金融业本身为提高其竞争能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悦务、海关、贸易和电子商务等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金融信息化不仅实现了业务处理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经营网络化,更进一步为监管电子化、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是金融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坚实的技术基础。

2 我国金融信息化创新作用

金融信息化和创新离不开互联网,任何依托互联网而存在和发展的金融业务,都属于互联网金融。其实,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都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业之间的一种跨界的深入融合,这种深入融合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自身的运营模式去拓宽金融服务的内涵,创新金融服务的方式。

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主要有“广、高、明”三个特征:

第一个是“广”。传统金融服务受制于银行网点的服务半径,服务范围是有限的,服务对象也是有限的。但互联网金融下,通过互联网的触角,摆脱地域的限制,能够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每一个互联网所覆盖到的地区,使得更多的大众群体能够共享金融服务。

第二个是“高”,是指效率的提高。以信贷为例,传统信贷服务需要经过人工实地调研、形成审批材料、按照“支-分-总”层层审批的多环节处理,不仅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在效率上也经常不能满足急迫客户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大平台的运算,能够批量化、快速进行业务处理,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第三个是“明”。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客户行为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能够有效消除金融服务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情况,让金融服务的过程更透明、更对等,这也符合互联网开放、平等的特征。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已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从银行传统业务领域看,主要有网上支付、网络信贷与网络理财三个部分。未来,随着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还会出现更多的业务模式。

3 金融信息化的三大特征

第一个是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不同于传统银行。如果说传统银行的核心资源是物理网点,那么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于平台节点,也就是它所拥有的边的数量以及每个边的规模。双边平台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特征,它所拥有的一个边规模越大,平台对另外一个边的吸引力就越强。比如,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开发的余额宝,实际上就是充分利用了支付宝背后8亿账户这么一个强大的边。最近浦发银行与腾讯的合作,实际上也体现了交叉网络效应。因此,如何发展新的边,也就是所谓的增值服务,以及如何增加每个边的规模,就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价值创新的重点。

第二个特征,创新风险和创新成本降低了,创新效率就大大提高。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很容易基于每个边的用户大数据分析,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交易风险,提高资金融通效率。比如,阿里巴巴根据B2B用户的历史数据进行风险甄别,为商户提供小额贷款。所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品类拓展和业态扩张,都是轻而易举的。

第三个特征,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性创新的特点。如果说传统银行主要是基于自身力量来开展封闭式的创新,那么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优势,在于整合价值网络上的优势,创新资源开展开放式创新。在这个创新生态系统当中,用户高度参与,创新者高度尊重用户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诉求。

4 金融信息化导致业务模式的变化

从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的演化规律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基于电商对金融服务的特殊需求而兴起的,一开始以自营业务为主,随着互联网公司用户基数的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公司发现不但可以用很低的增量成本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还可以把这些用户的注意力转售给第三方。于是,平台开始走向开放,互联网金融逐渐发展成为“自营+平台”的业务模式,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说网络贷款公司,从事的是纯平台业务。由于平台服务以边对边的分散交易为主,质量风险与交易维护可能会降低平台的运行效率。但是,我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多边平台化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5 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金融信息化是一种产业变革,但我更倾向于把互联网金融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去预测它的影响。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互联网金融的演进路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金融服务手段创新,其特征就是传统的金融服务网络化,比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支付等。第二个阶段是借助电商平台、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创新,去实现互联网金融的深化,比如很多商业银行最近推出的微信银行。

而产业变革,其实是指第三阶段――互联网和金融的深度融合,而不再是形式的融合。我认为,能够称为产业变革,必然要符合这样一个特征,即这个变革能够为产业带来巨大的新增价值,互联网金融无疑具备这样的潜力。首先,互联网金融使得金融资源通过更低的中间成本得到更有效、更高效的配置,更广泛的客户可以便捷地体验金融服务。其次,传统金融业受限于服务成本高、信息不对称这两大障碍,无法进入大量的个人客户、小微企业的理财、融资等金融服务市场,互联网金融为我们进入这些新的蓝海市场提供了可能;同时,金融业本身具有虚拟化的特征,是适合互联网化的行业之一,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天然具备融合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秦英仁.协调:实现金融信息化的关键[N].金融时报.2004.

[2]范华章,范传新.对构建和谐基层央行的思索[N].金融时报,2005.

[3]李军.两岸探讨金融信息化热点[N].中国计算机报,2004.

[4]周彩南.对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N].金融时报,2008.

[5]范保庭.浅谈基层央行节约型机关建设[N].金融时报,2008.

[6]郑峰.基层央行在支农过程中的策略取向[N].金融时报,2009.

[7]唐世渭,童云海.我国金融信息化现状与十五期间发展策略研究[J].北京:中国金融电脑,2002.8.

[8]董丽英.从入世看我国金融信息化攻关建设[J].中国金融电脑2002.2.

[9]张立洲.论金融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影响[J].北京:财经问题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