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资源管理调度

水资源管理调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资源管理调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资源管理调度

水资源管理调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TV2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世纪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发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重要的主题之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其中水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显得突出。因此,缓解水资源浪费,保障城市水资源的正常供应,彰显水资源优势。因此,研究城市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城市水资源调度与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侧重于城市供排水的管理研究。我国水资源调配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供水水库或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为重点,并在国家“七五”攻关中加以应用和提高。随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在国家“八五”攻关中提出了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同时,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及优化调度研究”,该研究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全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

二、城市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与实践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以往的工作主要集中于部分河系、区域或部分工程,对水资源系统某一单项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地表水资源,决策目标相对单一,时空尺度相对较小,流域尺度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水资源实时调度研究目标单一

水资源实时调度主要集中于流域水资源系统的某一方面,综合考虑的是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统一调度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资源,而进行全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仍没用应用于实践。

(二)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与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循环过程缺乏有机联系

现状基于专家经验的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没有与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域水循环过程有机联系起来,仅仅追求短时间的调度可行性,难以保证长期配置的合理性。

(三)缺乏后效性评价

由于现有的监测体系很不完善,难以满足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的需求,容易造成调度的盲目性;同时,流域水资源调度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容易造成不合理调度效应的阶段积累,甚至伴有不可恢复的后果。

(四)流域水资源调度的管理手段落后

现状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仍处于依靠经验和简化计算阶段,与计算机、遥测遥感、GIS、实时通信等现代新技术的结合远远不够,需要开发流域水资源实时调度系统,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改进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

三、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理论框架的建立

(一)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理论的原则

建议整体项目按照“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统一、改进完善与新建扩建相统一、兼容性与扩展性相统一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涉及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得以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不但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应具有扩展性及兼容性以及适应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建设中应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界限,从整体利益和长远战略目标出发,统筹规划,引导整体系统的建设方向;充分考虑现有基础,防止重复建设,避免浪费;根据实际需要及可能,分期实施,急用先建,逐步推进。近期应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不断扩大建设内容,逐步形成完整的水资源监控与调度系统。

(二)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理论框架的建立

1.实时调度与管理内涵。

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是指根据实时监测的水量、水质、供用水等信息,通过所建立的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进行实时评价与预报,并根据实时评价和预报的结果,按照事先制定的调度规则对城市水资源的供、用、耗、排等过程进行科学调配,以确定未来时段城市水资源的管理运行策略。该系统主要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3S”技术、水情自动监测与传输技术、系统工程和数值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利用实时的动态的配水计划真正指导城市用水,达到“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以及“科学调度与统一管理”的目的。它应包括实时监控、数据存储及分析、水资源系统模拟、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实时调度与管理、实时预警以及实时控制等功能模块。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管理理念服务的,也为城市取水许可管理、供水管理、水资源费管理、节水管理、排水管理和供水安全的实时预警等提供决策依据。

2.实时调度与管理框架

根据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的内涵以及水资源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决策以及实施的过程,将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框架分为数据获取、数据管理、评价、预报、管理、调度及实施与控制7个层次,以及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实时管理和实时调度4个主要决策部分,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相互关系以及整体框架见图1。

四、实例分析

以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要输水干线,串联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共有九级抽水泵站,形成了江水、淮水、泅水互济互调的水资源系统。该工程运行40年来,在防洪、除涝、灌溉、工业及城市供水、航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江水北调工程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并渐趋完善,但是运行管理水平仍比较低,如:调度所需信息提供不及时、不全面;缺乏方便、快捷、实用的决策支持手段;尚未建立防洪调度与兴利调度之间相互协调的供水调度模型。调度方案的定性分析较多,定量指标较少,科学性还不够;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使已建成的应用系统彼此独立,难以实现综合利用,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为较大幅度地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水平,江苏省决定建设苏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监控调度系统工程。

根据我国城市水资源量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要解决江水北调供水系统复杂的调度运行问题,必须建立一个能适应各种复杂条件和满足实时调度要求的模型系统。开发的系统组成包括来水预报、需水预测、实时调配模型、在线水流水质仿真等模型。

调度运行系统模拟过程为:

(1)了解掌握与供水调度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天气趋势、水雨情、工情、需水情况等。

(2)根据掌握的信息对下一时段系统的来水和需水进行预报和预测。

(3)拟定系统水量调配的可行方案集。

(4)通过模拟分析工具对可行方案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计算,模拟出各种方案的实施后果。

(5)将模拟计算结果提交给在线水流仿真模型进行水流过程的仿真预测。通过上述过程所得到的综合分析结果,包括水量分配和水流过程的仿真将提交给决策支持系统供决策者进行会商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评价,进行必要的方案调整和补充,最后选出满意的方案付诸实施。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还将根据具体实施效果以及天气形势、水雨情、工情、需水清况等的发展变化,及时反馈给调度决策者,以便及时进行方案调整。

五、结语

与管理理论技术体系相比较,建立的城市水资源实时调度与管理模型框架,给出了城市水资源的“评价―预报―管理―调度―预警”的滚动决策过程。城市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理论成果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不断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也是他们今后城市水资源调度管理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士武,等.水资源系统实时调度[J].黑龙江水专学院,1997,12(3):45-47.

[2]邵东国.多目标水资源系统自优化模拟实时调度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1998,16(5):19-24.

水资源管理调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网络化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曾研究指出,到2025年,非洲和亚洲至少有30亿人口不得不面对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世界上超过50%的人口也将会因为水资源短缺问题而难以实现粮食自给。同时,世界各国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等,相继制定了与水资源相关的发展路线图,目的在于放眼未来,为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而未雨绸缪。

目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水灾害加剧、水管理薄弱等问题已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水资源成为制约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网络化,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能有效管理水资源的创新之举和科学方法。

1 水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尤其是量化管理方面尚缺乏系统的考虑。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问题,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一直比较粗放,管理指导思想陈旧,管理技术手段落后,计量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水资源量化管理的需要,导致水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十分紧缺,而且对其利用效率不高、污染严重,其可再生性受到很大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积极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转变,即由过去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经验性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分散的条块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地研究和建设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1 依靠网络科技管理

进入21世纪,水利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相关文件里明确指出:水利现代化,首先是水资源调控现代化;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应用当代先进的科学理论与高新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统一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我国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1.2 国外发展经验

国际上比较重视水资源综合管理及信息化,在传统的定点观测信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3s(GPS、RS、GIS)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水资源管理实现了事件动态化和空间立体化特征。监控范围包括供水水库、地下水源、自来水厂、80km长的环城供水隧道干线、11个小区供水泵站及总长度为31526km的新老供水管网系统,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管理。其他有特点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还有:以色列、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建立的大型灌区优化配水管理系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税务局的流域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系统、供水公司的实时监控及自动调度系统、昆土兰州供水预警系统等。

1.3 我国未来发展的思路

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水利部及时调整了治水思路,提出要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要求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生态坏境保护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切实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在重视工程措施的同时,特别强调重视非工程措施,强化科学管理的作用。这对于支持和强化我国水资源统一、动态、科学管理、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保障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监督和管理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网络技术的支撑能力

当代高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对水资源进行实施监控管理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当前,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代表了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发展方向。

数字模型和决策支持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技术核心。以丰富的综合信息为基础,采用现代水资源管理数学模型,为水资源的实施管理、调度提供决策支持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核心任务。这种模型势必突破“就水论水”的局限性,充分体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

3 水资源管理系统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是根据特定流域或地区水资源管理机构的需要,以现代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遥感技术等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信息工程、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等技术手段,建立的面向水资源实时监测信息自动采集、实时传输、信息管理、决策支持和远程监控等功能以实现实时、快速地进行水资源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存储,快捷、灵活、直观地提供反映水资源动态状况的实时资料、历史资料和分析成果等信息服务;提供水资源多目标管理、实时调度保护等辅助决策方案;提供水资源管理的咨询和决策支持;提高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办公自动话水平,从而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调度范文第3篇

关键字:水资源;管理;措施Abstract: Water is one of human survival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 today's society, and water resource waste phenomena have occurred,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water resources of long-term use,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Effectively solve th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risis of water resources should be reasonably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establish a set of effective measures. 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e water resources can be utilized more efficiently,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水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及其重大,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社会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长久利用,因此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等水资源危机就要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水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为人类造福。

一、水资源管理的内容

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包括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监督并限制各种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处理好防洪和兴利的调度原则,听出并执行对供水系统及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对来水量变化及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与相应措施的管理等。

对于水资源管理是由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带有一定行政职能的管理行为,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坚持水是国家资源的原则;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坚持整体考虑和系统管理的原则;坚持用水价进行经济管理的原则。

与水资源规划工作相似,在开展水资源管理工作之前,也要首先确立管理的目标和方向,这是管理手段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障。如在对水库进行调度管理时,丰水期要以防洪和发电为主要目标,而枯水期则要以保障供水为主要目标。其次信息获取与传输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只有把握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情势,才能更有效的调度和管理水资源。通常需要获取的信息有水资源信息、经济社会信息等。总之,需要及时了解与水有关的信息,对未来水利用决策提供基础资料。最后要对选择的管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以及人力、物力等外部条件的可行性;可靠性分型,是对管理方案在外部和内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进行实施的可靠度、保证率分析。

二、水资源管理的措施

2.1加强防洪抗旱工作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防洪抗旱的工作,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对于水资源的管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做好防洪抗灾的工作。要建立完善的政府抗洪救旱的机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洪水的关系,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贯彻这一思想理念,确保江河的防洪工作安全顺利地进行;近年来北方经常出现干旱,使地区的居民用水都受到了威胁。因此为了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防洪救灾刻不容缓。

2.2注重饮用水的安全

广大人民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灌注的重点,对与水资源的管理不得不提到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一定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对水源附近的工厂的废弃物以及污水的排放都要实行严格的制度,使水源的水不受其影响,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的健康问题。

2.3做好节水工作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挥霍浪费,水资源已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要进行节水工作的实施, 这是解决缺水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这就要求调整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进行制度建设,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要实施综合措施,重点是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

2.4做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按计划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加强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末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2.5做好水利工作中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

必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并实施保护生态与环境的措施,在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流生态系统。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水库移民工作。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2.6 做好污水处理的情况

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在工厂附近建立污水处理厂,及时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政府可以鼓励当地的企业做出一定的投资,确保在水资源管理这块有足够的资金,以备设施的购买。要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在农村,完善庄稼的灌溉工具以及排涝的方式,提前做好预防;提高灌溉的效率,提高水的利用率,使水资源的利用最优化。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农村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农村的面貌。

3做好宣传工作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之一,是人类自身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向人们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水资源已严重短缺的事实,让人们从心底里形成爱水、节水、护水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且要大力推行节水措施,通过先进的技术改造,创造更好的节水设施,为世界的节水工作作出一定的贡献。

三、水资源管理的意义

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代社会又在大力发展水利工程,而水自然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水资源的管理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现如今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意义。现有农村尚有不少的饮水由于当地的工厂废弃物的排放,严重影响了水的质量,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水资源的管理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全面而优化水资源的管理,对社会的经济民生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没有系统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就没有水利工作的顺利实施,没有水资源的管理,就没有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也会改善周围的环境,合理开发河流,种植植被,防风固沙,防止水土的流失。只有解决好水资源的管理问题,才能让其更好地造福人类,人们可以放心地引用水,对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的资源,水与我们人类是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我们永远离不开水,水资源,可谓是人最重要的一种资源。研究水资源的管理是对整个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综上,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对水资源的管理作了阐述,希望给同行以借鉴。

参考文献:

[1]左其亭、王树谦、刘廷玺《水资源利用与管理》;

[2]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

[3]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水资源管理调度范文第4篇

1987年国家计委批复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方案》)中,流域治理以防洪除涝为主,以解决太湖洪水出路为重点,通过加高、加固环太湖大堤,出湖口门建闸控制,增加流域调蓄洪水能力;开辟太湖洪水外排骨干河道,洪水归槽洪涝分开;加大直接向长江引、排水能力,洪水期减少入太湖洪水量,枯水期引长江水补充流域水资源不足;开辟直接向杭州湾排水通道,分泄黄浦江上游洪水;疏通内部骨干河道,建立高低分片控制等工程措施,使流域初步形成防洪、排涝及水资源补给的骨干调度体系。治太工程包括望虞河、太浦河、杭嘉湖南排、环湖大堤等11项流域治理骨干工程,工程从1991年开始实施,总投资97亿元。当前,流域重点骨干工程已完成2/3,望虞河、太浦河、环湖大堤、杭嘉湖南排工程等已基本完成,太湖防洪出路已经打通。

二、当前流域治理的新课题

(一)流域总体防洪标准需进一步提高

经过“八五”、“九五”近10年的流域工程治理,太湖流域的防洪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形成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体系的框架。

治太骨干工程建设过程中,流域遭遇了1995、1996、1998年的3次常遇洪水及1999年流域特大洪水,已建工程均发挥了应有的减灾效益,合计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156亿元。特别是1999年流域特大洪水,太湖创历史最高水位5.08m,通过流域合理调度及全力防汛抢险,治太骨干工程直接减灾经济效益达92亿元,是1991年开展治太骨干工程建设以来资金投入的两倍。实践证明《总体规划方案》所确定的治太工程布局是科学合理的。

但太湖流域防洪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规划方案》所确定的治太骨干工程还有1/3没有完成;区域治理标准还不高,城市防洪能力偏低;环湖大堤等部分已建工程尚不能达到新颁布的《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所制定的标准;工程综合管理和调度运行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地面沉降、河道淤积严重,城镇面积扩大,河湖水面积减少,圩区排涝能力增强等因素,正在降低流域骨干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的防洪能力,因此距建立流域完整的防洪体系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随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和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由于污染治理力度不足,处理水平低,加上平原河网流速缓慢,水环境容量较小,致使河湖水质污染严重。据统计,80年代初期至今,太湖75%的水体水质级别已经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变到以Ⅳ类水为主;水体营养状态上升两个等级,由80年代初期以中营养—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2000年7月,太湖蓝藻再次大规模爆发,蓝藻最严重的梅梁湖,藻类数量达到2.1亿个/L,严重影响了流域环境质量。

目前,流域水污染防治虽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流域水环境并未整体好转,水质性缺水仍然严重。1990年、l992年、l994年夏季,太湖流域干旱少雨,太湖水位较低,黄浦江取水口由于污水上溯持续黑臭。无锡附近梅梁湖、贡湖以及湖西北水域经常出现大面积“水华”,湖滨城镇供水告急。即使1999年大水季节,太湖总磷浓度仍然达0.095mg/L,总氮浓度达2.38mg/L,大部分水域每L湖水中的蓝藻密度在1000万个左右。太湖流域水质型缺水直接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给当地的投资环境和对外开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流域水利管理的非工程手段亟待提高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太湖局和流域内各省市,在防汛调度、水文基础设施及信息采集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上尚未形成为防汛指挥和各项防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防汛调度系统。特别是自动测报信息尚不能代替人工报汛的信息,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等自动化管理程度低,远远不能满足防汛、抗旱各项工作需要。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水质监测完全是由人工定期进行,水资源调度系统尚未开始建设。工程综合管理和调度运行现代化水平还不高。

流域内现有的水位站、雨量站、闸坝站、水库等各类测站中自动测报的站点不够,布局也不够合理。多数水文站点的设施老化失修,委托代管人不稳定,水情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而对于流域工情、水质污染等信息的采集则考虑更少,水质监测的测报频率低,远不能满足防洪及水资源实时调度管理的需要。全流域尚未形成统一的满足防汛及水资源管理的水利信息网,流域与省市、地区的水情、工况、灾情等水利信息的采集各成一套,可靠性差且信息量小,不适应水利信息的交换、统一和共享,不适应汛期抢险救灾、警报通告、指挥调度和及时掌握水情的需要。目前,已建的部分数据库,主要功能也只局限在提供日常查询访问,还没有面向流域的调度模型,难以达到联机作业和为防汛实时调度提供辅助决策服务,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防洪及水资源调度所需要的防洪工程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库等基础还未建立,缺少面向流域防洪及水资源调度决策所需的应用软件系统。

三、新时期流域综合治理

(一)积极开展新一轮流域防洪建设规划

9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连续发生了1991年大洪水和1999年特大洪水,增加了新的成灾降雨典型,与1954年降雨相比,对流域防洪更为不利。为防御不同降雨典型的流域洪水,应延长水文系列修订流域设计暴雨和设计洪水,还要进一步增建和完善原规划的流域防洪工程。

为进一步提高太湖流域防洪标准,解决已建成的防洪体系中暴露的薄弱隐患,根据国家计委和水利部的部署,太湖局自1998年11月起组织开展太湖流域新一轮防洪规划的修订工作,此项工作得到水利部的支持,水规总院的指导以及流域内各省市的积极配合,目前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出台《关于加强太湖流域近期防洪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报国务院。

近期流域防洪建设主要措施除继续加紧治太骨干工程建设外,重点进行主要堤防加固建设,进一步扩大望虞河、太浦河的行洪能力,实施东太湖口至太浦河进口段及东太湖行洪通道的疏浚,对东太湖进行生态综合治理,进一步落实扩大流域北向长江、南向杭州湾的排洪排涝能力的工程措施。同时提高城市防洪和区域防洪标准,建设能充分发挥流域防洪与水资源调度综合功能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强化流域管理,加大退田还湖及水土保持力度。

近期防洪建设意见实施后,将增加太湖等重要湖泊的调蓄功能,增加太湖洪水的外排能力,完善城市和区域的防洪建设,建成防汛与水资源调度系统,以现代技术为依托,初步达到流域水利现代化。

(二)实施“引江济太”,改善流域水环境

考虑到当前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节约用水已达到一定水平,当地水资源的潜力十分有限,太湖底泥生态清淤、水生生态恢复等都尚需时日和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充分利用已建的水利工程,实施“引江济太”,加快太湖水体置换速度,改善流域最大的集中式水源地太湖的水环境,既是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应急改善流域水环境的有效途径,又是发挥治太骨干工程综合效益的体现,更是水利部门在承担生态建设方面的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长江水改善流域部分地区水环境的尝试进行了多次。1990年、1992年、1994年,太湖流域干旱少雨,经调度苏州市沿江主要水闸向阳澄湖地区引水,进而向黄浦江上游供水,取得一定效果。1997年,流域降雨偏少,常熟枢纽边建设边投入引水抗旱运行,通过闸站联合运行,仅用5天时间,引入长江水5.35亿m3,将长江水送到望亭水利枢纽,改善了望虞河沿线水质,并具备了向太湖补水条件。

2000年汛期太湖流域干旱少雨,在水利部和国家防办的正确领导和苏浙沪三省市的支持下,太湖局组织制定并实施了《望虞河引水应急方案》。常熟枢纽开闸引水一个月,望虞河引进长江水4.6亿m3,向太湖供水2.22亿m3,贡湖湾水体水质从引水前的劣于Ⅴ类改善为引水后的Ⅱ类。“引江济太”首次实现了望虞河建成以来向太湖供水,发挥了治太工程望虞河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的认识,也为深入开展“引江济太”水资源综合调度积累了经验。

“引江济太”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调度,长江水不仅可以引入太湖,而且可以明显改善太湖水体水质。“引江济太”作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水改善水环境的一项主要措施,对于保障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重要。

“引江济太”的目标就是通过望虞河工程将长江水引入太湖,并通过太浦河工程由太湖向上海等下游地区供水,由此带动流域内其它诸多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加快水体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缩短太湖换水周期,缓解地区用水紧张状况。把改善太湖水环境作为“引江济太”的战略重点,搞好流域水资源配置,优先解决城市缺水,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最终实现“静态河网、动态水体,科学调度,合理配置”的战略目标。

水资源管理调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监督管理;评估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遭到了人类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各种水问题,如何保护水资源也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新的《水法》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防洪条件,并且进行科学的论证”。但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制度正在初步的建立和逐步推进中,并且经济发展的阶段条件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认识水平不高,建设项目水资源管理还未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足够的重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是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有必要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不断的工作总结中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实践

1.1探索启动阶段

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整个社会层面对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法律法规层次上,也缺少与《水法》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因此,2002~2007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和概念化层面。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扎实有效推进,全社会和各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流域的部分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总结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试探性、开创性地开展了化工园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1.2深入推进阶段

以水利部《关于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0]483号)为标志,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进入深入推进阶段。2011年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工作全面和深入推进的关键性一年。

近两年来,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已建梯级水电站的逐步投入运行,使蓄泄矛盾日益凸显,不合理调度加剧了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单一水利水电项目水资源论证都是针对单一工程开展论证的,未从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或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各工程的整体协调关系考虑,无法从流域全局协调各种矛盾,也无法整体考虑工程对流域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累积影响。

2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若干问题的思考

2.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体系的划分,笔者认为总体上应划分为河流和区域两大类,包括:城市规划、园区规划、建设项目布局、河流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五大类型。

(1)水资源是支持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城市总体规划伴生着重大项目布局或调整、城市人口增长、取用水增长、排污量增加等,城市发展必须依靠水资源的有效支撑,同时城市发展又对区域甚至流域水资源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应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2)园区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城市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此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似,也应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3)建设项目布局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主要是指,以水资源作为直接、必备、基础支撑性条件的行业性规划。

(4)河流规划主要包括,江河湖泊流域综合规划、干支流综合规划、河段综合规划等。由于这类规划中,对水资源的供用耗排分析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监测、水资源管理等因素考虑不够,应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国家和各省(市、区)、各地市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或规划纲要等。因其需与水资源条件相协调,其实施将对水资源产生影响,故需要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

2.2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

2010年11月29日,水利部的《关于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0]483号)提出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技术要求。该技术要求的及时推出,对于指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调整。

笔者认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目的主要有3个方面:①从流域或区域层面检视和协调规划布局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规划方案的确立提供水资源条件支撑;②从流域或区域层面协调水资源技术和行政管理等,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③指导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分析基础主要是各项规划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规划总体布局,所在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规划概况,水资源条件分析,水资源配置,水资源调度,规划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水资源监测,水资源管理等。以下分河流类和区域类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做简要阐述。

2.2.1河流规划类

河流规划类主要包括上述体系划分中的河流规划以及以江河湖泊为主要对象的专业规划,如水电、水利、航运等。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是以流域或河流、河段的综合规划或者专业规划确定的规划方案为对象,在系统分析流域内现状年、规划水平年河道内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充分协调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合理配置水资源,统一调度水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分析规划的影响及提出对策措施、监测方案及管理要求。

河流类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有其特殊性,目前的技术要求尚不能完全涵盖河流类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实际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