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处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期,本文从新建本科院校特征入手,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提出加强交流学习、推进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适度对学籍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四项建设性思考建议。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并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新生的本科教育,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作为我国本科教育扩张的主要基地。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相对单一性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崛起使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实现人才结构更加多样化。①学籍管理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新建本科院校升入本科院校以后,学籍管理内容和目标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思路,必将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改进及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1 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特征
新建本科是一个特定的高校群体概念,一般指自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独立升格或合并办学由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地方性、应用型的普通本科院校。全国现有新建本科院校200多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原地方性师范院校升格而成,升入本科院校后以教师教育为主;二是由多个高职、专院校合并后组建的综合性新建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地方院校、学科门类较多、是以教学型为主的一般院校。③
(1)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层次较多,专科、本科、专升本、五年高职并存,并逐步向以本科教育为主转变。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是由多学科专科院校组建而成,所以其在相当一段时间还处于转型期,这类院校目前专科培养仍具有相当规模的阶段,并且培养层次呈现多样化。例如,我院2003年升入本科院校,2005-2006年度在校生中本、专科学生的比例是1:1.2, 2010-2011年度在校生本、专科学生的比例是1:8,2003年升入本科院校以后,虽然本、专科比值逐渐增大,但是从每一年度在校生培养层次比例分析,培养层次多样化一直是升本后的主要特点,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多层培养模式下如何办好本科教育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逐步转变到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模式上。
(2)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新建本科院校管理制度更加突出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精英阶段的高校学生学习自主性较高,因此在校生学习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由于生源质量发生了变化,呈现多样性,加之,新建本科院校的的组建不久,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和学生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将是新建本科院校管理制度的一个新特点。④
2 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的思考
学籍管理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上新建本科院校的特征,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学籍管理的学生层次由原来专科层次为主变化为以本科层次为主兼有专科、专升本等多种形式;(2)学籍管理学生的规模逐年增加;(3)学籍管理制度应更加突出学习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2.1 加强交流学习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一方面在于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积累,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籍管理前辈经验的传递,学籍管理工作中缺乏对内、对外的交流学习。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教务其他管理岗位的工作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务、教学科室之间和科室内部工作业务有所分工,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除本人工作以外对其他教学科室、甚至是教务科内其他人员业务不甚了解导致科室之间、科内从事相互协的工作时比较盲目、被动。因此加强学籍管理与其他相关部门、科室之间的交流在学籍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这也是提高学籍管理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
另外,新建本科院校特征决定了它与精英阶段的本科院校不同,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不能沿袭升本前的管理模式,更不能照搬精英本科院校的管理方法,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研讨,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拓展、创新打下基础。
2.2 推进二级教学管理模式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大:例如西安文理学院2006-2011五个年度的在校生情况:2006-2007年度在校生7495人,共198个教学班,2010-2011年度在校生11810人,共计327个教学班,2011年度于2006年度相比在校生人数增加了4315人,教学班增加了129个,由于学籍管理业务与在校生密切相关,加之新建本科院校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正常四年本科、二年专升本、三年专科、五年高职;经过休学、退学、复学、军队专业、留级、处分后特殊处理、特殊培养的;赴美、赴泰、赴台对外交流的学生,学籍管理趋于复杂化,学籍管理集中于教务管理的模式不能适应目前的管理要求。因此,随着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务管理集中在教务处管理重心过高,根本无法做好教学的宏观调控工作,各系院的管理积极性也没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提高教务管理质量,激发办学活力,建立以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3 信息化建设
学籍管理工作事务性强,学籍管理工作中形成大量的数据,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各项学籍异动的办理依然是手工状态,学籍管理大多处于半信息化状态。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处理大量的手工业务,另一方面还要将处理业务进行归档整理,工作压力很大。目前虽然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为了改进高校学籍管理手段,自行开发或与软件公司联手开发过一些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籍管理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这些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兼容性较差,一般而言,高校学籍管理存在两个平台,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籍管理平台、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学籍管理平台,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两个平台兼容性较差,平台之间不能实现自动数据对接;其二,新建本科院校内部学籍管理平台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其三,新建本科院校学籍数据不能与学院内部其他部门相关数据实现共享。
2.4 适度对学籍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立项研究
学籍管理工作本身使得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时间处于繁重的事务处理中,习惯性的工作模式使得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做的很多,但工作中的思考、总结、创新较少。在面对新问题时要么照搬精英本科院校的做法,要么打时间和精力消耗战。一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的直接管辖部门及各新建本科院校之间缺乏学籍管理纵向和横向的立项研究较少,学籍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手工作业和繁重的事务处理中,所以适度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新建本科院校的直接管理部门有组织的或新建本科院校之间自发的进行立项专项研究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促进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注释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籍学历管理 以学生为本 实践
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学籍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门,是对正常的生活和教学质量进行维护,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和执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实施了学分制度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带了的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的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一、要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学籍学历信息管理
应对广大学生的正当权益进行维护,坚持服务广大学生的原则。统一领导,切实做好学籍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应成立“学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人员组成,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学籍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对工作程序进行规范,保证学籍学历工作的严肃性
高校院校应根据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对学生在校期间学籍变动的办理程序,如转专业、复学和休学等进行明确。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严格审查各类毕业生的毕业资格,规范证书的发放工作,监督学历证书的办理工作,规避毕业证书管理工作中出现各种纰漏。同时,对学籍注册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进行明确,对相关的新生电子注册工作流程进行制定。根据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对学分制管理方法进行实施,并科学的规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免考、选修、免修和修读课程。为了更好的执行以上规定,学籍管理人员应在醒目之处挂出流程图,对那些有较强手续性的学籍管理工作,如退学、复学、休学、转学和转专业等,条理清晰的列出每一个步骤。同时对于学籍管理工作有较强时间性要求的,应以学期为主线,对每周和每日的工作流程进行制定,并进行张榜公布。这样对规范运行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工作作出保证,更好的服务于广大高职学生。
三、提高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学籍学历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做到服务周到和满意。实施微笑服务,并设立意见簿,供学生和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应选取稳重成熟的员工做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并要求他们的学历和职称达到一定的级别。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要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学校应派遣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甚至要求他们具备办公软件高级证书,对相关数据库系统的软件、Excel熟悉和掌握。另外,高职院校学籍学历管理人员应进一步研究和学习职业教育理论知识,使学籍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教学活动。
四、对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提高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效率
学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密切相关。为了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组织技术人员,对学籍管理相关软件进行开发。例如,为了方便毕业生对个人信息进行核对,通过对注册信息软件的开发,以预防漏注毕业生信息,并对信息的准确性做出保障。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以更好的管理学籍。为了对学籍学历注册信息的安全做出保障,应依据使用年限,实施分级管理。在和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时,可利用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等,对相关资料进行传递。利用QQ群,对相关学籍学历的电子注册的紧急信息进行。为了不被别人随意查询毕业证号码,可从数据库中全部转出毕业生数据,并制作这些数据的Excel文档,在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文档里的身份证号码,在重新进行编号后,在数据库中转入编写完后的数据,保证有相对完整的电子注册编号。
五、科学分工,对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职责进行强化
在学籍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高职院校各个单位和部门应协同合作、科学分工,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学籍管理工作。作为主要职责部门,教务处应统筹做好汇总、登记和办理学生学籍异动工作,保证没有漏注和错注新生学籍注册信息。学生处应及时向教务处移送学生处分情况统计造册,并积极做好发放毕业生学历证书的工作。各个系统应对在校学生人数定期进行清理,并对自动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通过教务处的审核后,在登记学籍异动情况。成教部应主动做好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定期做好汇报工作。
六、总结
随着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为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应放到工作日程上来抓。高职院校的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重点就是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工作的水平是对学生服务水平的最直接的体现。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细致而周到的服务,将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做精做好。
参考文献:
[1]王立杰.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1)
[2]别红桂.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 2011(01)
[3]肖毅,刘敏,宗莲松,郭莉.对完全学分制下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改革创新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02)
[4]郑坤.浅论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 2011(16)
[5]龙洁,蒲昌玖.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关键词] 学生管理; 基本原则; 高校; 新时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6. 074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6- 0120- 02
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多样化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与过渡,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办学主体多元化,对象普及化,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之,大学生思想活跃,市场经济的冲击,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社会的转型,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同样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综上,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太难管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太难做了。笔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因其对象是人,而人又是主观的,是能动的,是个性化的,因而对其相应的管理工作就具有复杂性和艰难性。然而,无论人是怎么主观能动和个性化,无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怎么复杂和艰难,其某些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的。
1 责任与道德
责任与道德是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大学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和经历。大学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情感、性格等养成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之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秉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和意识,以父母之爱和父母教育子女之责任,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准则,在学习、生活、情感、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关心学生,力争做到教育家杨贤江先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等,无不体现了对教育工作者道德品行的期待和要求。此外,学生具有向师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作为直接与学生接触,与学生相处和服务学生的专职人员,其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权力的力量与征服是短暂的,被征服的对象则是不服气的,而道德的力量与威信则是长久的,被征服的对象亦是心悦诚服的。这亦好比“以德治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应“以德治人”。因为一味地“以法治人”只是工具和技术层面的约束与惩戒,不得人心。而“以德治人”则是人心工作,是赢得尊重和信任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的征服。
2 人本与服务
人本即以人为本,具体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传统上抑或习惯上,学生被视为教育过程中被动的客体,是需要教师填充的容器,是被教师改造的对象。教师则是主导教育过程和学生改造的主体。以致教育中,经常是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只见物,不见人。学生的兴趣、需要、个性、地位等皆被成人的意志强行扼杀和摧残。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和认识的深化,以及心理学、哲学等相关理论的丰富,学生被视为教育的主体之一,与教师一起构成教育过程的交互主体,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是与成人一样拥有兴趣、需要、个性和平等人格的人。因此,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与理念,尊重、教育、服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体到学生管理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改变传统的认识习惯与思维定势,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行为准则,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需,从学习、生活、情感、心理、道德、交际等各方面给学生以“全人生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生动活泼地发展。与此同时,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新理念。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视管理为服务,视高校学生管理为服务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基础工作和基本过程。
3 期望与公平
著名的霍桑效应揭示了期望、关注和心理暗示之于人的努力和发展,以及企业绩效和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用霍桑效应关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不言而喻。众所周知,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期待。学生同样渴望教师的关注与期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和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份关注、一个期望和心理暗示都会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动力,都会给学生以鼓舞和方向,都会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学生朝向预期的目标与理想前进,完成“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变身。同时,公平亦是教育追求的价值标准和理想目标。教育公平问题更是全球性话题与课题。促进教育公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自是如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摒弃以经济、门第、权势、关系、人情为标准论学生的势利倾向,树立“有教无类”和“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与理念,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的家庭出身、经济状况、权势关系等区别对待学生,只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特点开展因材施教。
4 激励与创新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因素,被视为现代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它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动机,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励的起点是激发人的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其实质是追求双向满足,即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个人需要。学生管理工作亦是如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激励之于学生管理的重要作用与价值,积极学习各种激励理论,了解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动机,引导学生产生面向组织目标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评价行为,并根据评价结果,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法激励学生,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满足个人需要。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没有创新,人类社会就没有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爆炸式方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市场需求急速变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创新不仅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更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关键和核心。高校作为生产知识、创新知识的高深学府和思想工厂,在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和地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创新之于大学生和国家社会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追求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和思想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实践、制度、文化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奠定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宝英.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内涵与实践[J]. 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文章以MBA学员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概念“积极教育”,并探讨其与心理资本、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教育机构以及MBA个体研究和决策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心理资本;积极教育;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21
基金项目:国家教委基金支持(项目编号:09YJA630115)
收稿日期:2015-04-16
1 研究背景
心理资本(psychology capital)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的概念是Luthans(2004)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心理资本强调重视人的积极心理力量,具有无限潜力。关于心理资本的结构要素,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Luthans等学者认为心理资本是由自我效能感(confidence or self-efficacy)、希望(hope)、乐观(optimism)和坚韧性(resiliency)这四个维度的积极心理状态构成。
积极教育(positive 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末,在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国家发展迅速时期,一些积极心理学家将自己所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教育的概念。陈虹、李益倩(2010)把积极教育定义为传统技能和幸福教育,幸福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传统教育。拉尔森(2000)研究了积极的青少年发展,强调利用学校的结构性活动和非结构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从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美国心理学家雷扬和狄赛所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对积极教育产生了较大的直接影响作用,这一理论对个体的非动机状态、外在动机状态和完全内部动机状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而为积极教育的核心主张——积极的自我预防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基础。
关于工作绩效(work performance)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给“绩效”下了不同的定义,Borman和Motowidlo(1993)在总结前人及自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的二维模式,把绩效分为任务绩效(task performance)和周边绩效(contextual performance)。
积极教育是一个比较全新的概念,关于积极教育与心理资本、工作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未明确提出。通过对积极教育现有研究,笔者发现积极教育与心理资本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建立模型,将积极教育作为调节变量,影响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作用。
2 研究模型与假设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理论探讨与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基于图1的研究模型,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假设,包括:
H1:积极教育各维度与心理资本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并对心理资本各维度产生影响;
H2: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之间显著正相关,并对工作绩效各维度产生影响;
H3:积极教育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并对工作绩效各维度产生影响;
H4:积极教育各维度在心理资本影响工作绩效的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
本论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分布在上海、深圳、武汉以及其它地方的MBA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主要对象为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职MBA学员。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问卷230份,回收率为85.19%,严格剔除无效问卷24份,有效率为89.57%。
3.2 测量工具和统计方法
心理资本量表取自于《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附录中的中文版PCQ问卷。共24题,其主要反映的是员工心理资本状况。
积极教育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变量,独立的积极教育问卷较少,本文主要采用孔丽萍(2011)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中设计的积极教育问卷,共24题,采用Likert的5点计分方式。
工作绩效量表采用Borman和Modowidlo(1993)所提出的“任务绩效—周边绩效”二维模型,并参考孟晓斌(2004)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中有关工作绩效部分的问卷,该问卷包含9个问项,采用Likert六分等级量表。
4 数据分析
4.1 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研究将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的一致性系数(α系数)来分析问卷信度,检验心理资本、积极教育与工作绩效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在进行问卷效度分析过程中,采用主成因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再进行方差最大旋转处理,以利于共同因子的辨认与命名。
心理资本量表、积极教育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的KMO样本测度值分别为:0.847、0.837和0.844。各变量KMO样本测度值均大于0.7,这表明各变量的样本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心理资本满意度问卷拥有四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度为56.618%,在修改了影响解释度的相关因子题项后,解释度达到61.342%的方差变异量,与原构思保持一致。
对上述三部分问卷的各个因素的信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ɑ均在0.70~0.91之间,因此该问卷具有较强的信度。从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来看,该问卷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是能较好的满足研究需要的。
4.2 模型拟合结果
4.2.1 回归分析
将积极教育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将心理资本四个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1相关结果。
从表1可以得知,积极教育三个维度对自我效能有着显著的影响,解释了31.6%的自我效能变异量;对希望有着显著的影响,解释了37.9%的希望变异量;对坚韧也有着显著影响,解释了26.1%的坚韧变异量;对乐观具有一定的影响,解释了1.8%的乐观变异量。假设1得到支持与验证。
将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将工作绩效两个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放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表2。
从表2获知,心理资本各维度对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具有较为显著影响作用,解释了任务绩效变量的34.5%变异量;解释了周边绩效变量23.4%变异量。假设2得到支持与验证。
将积极教育三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工作绩效两个维度分别作为因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中,得到表3。积极教育各维度对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三个维度解释了任务绩效27.6%的变异量,解释了周边绩效36.1%的变异量。其中,积极人格品质教育、积极体验对任务绩效、周边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假设3得到支持与验证。
4.2.2 调节作用分析
本研究采用分层回归,在控制了对心理资本、工作绩效有影响的人口统计变量之后,考察积极教育是否会调节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考察积极教育对心理资本与周边绩效的调节作用。第一步放入人口统计变量之后,解释了周边绩效变异量的2.9%。第二步将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作为第二次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对周边绩效的解释变异量增加了23.9%,而希望与乐观对周边绩效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第三步将积极教育三个维度作为第三次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对周边绩效的解释变异量增加了15.1%,其中,积极人格品质教育与积极体验对周边绩效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第四步,将积极教育与心理资本的乘积项放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对周边绩效的解释力有增加了2.8%,其中,自我效能与自我发展的交叉项(β=0.292,P<0.01)和希望与积极体验的交叉项(β=0.142,P<0.01)两个交互项的作用显著。
5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文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积极人格品质教育与心理资本四维度显著正相关。
(2)自我效能、希望、坚韧与任务绩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周边绩效显著正相关。
(3)积极教育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都是显著正相关的。
(4)积极教育在心理资本影响工作绩效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通过研究发现,积极教育与心理资本、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关系,并对心理资本、工作绩效部分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因此教育结构在MBA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引入积极教育概念,把握积极教育的构成,即在开设MBA课程教育中,应加强积极人格品质教育(包括培养学员的正直、感恩、自控能力等)、学员自身发展教育(包括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积极体验教育(培养学员的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等);第二,积极构建MBA群体沟通渠道,促使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MBA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其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第三,培养MBA学员的演讲能力,使其所学到的知识能够顺利传达给企业中的其他人员。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不足之处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本研究的样本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抽查,研究结论的适用性问题有待商榷;本研究更多采用的是直接的问卷调查方式,而缺乏访谈、观察等方法,因此在结论的解释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关键词: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09―03
前言
新升本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体现,该类高校已经成为我国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是地方中小学师资的后备军,是推进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其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尚处于本科建设初期,对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实践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借鉴老本科院校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得根据自身的特色,立足本土,基于区域性和地方性,逐步凝练自身的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的内涵、英语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的原则,以期为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技能训练方案、教学技能评价体系建构等提供指导性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英语教学技能的内涵
教学技能是师范教育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术语,提到教师必然提到教学技能,缘于教学技能是一个教师生存和发展的看家本事。然而,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理解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国内学者胡淑珍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方式”。[1]李克东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2]澳大利亚学者Cliff.Turng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3]《教育心理学》中对技能概念的阐述:“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4]莫里逊等认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行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斯诺(R.F.Snow)认为“教学技能是由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 [5]也有学者将教学技能理解为“用于具体情境(教学情境)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包括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6]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技能的理解来看,他们对什么是“教学技能”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而是基于各自的理解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教学技能的内涵,可大致概括为“行为方式说”(如胡淑珍、李克东、Cliff.Turng)、“活动方式说”(如莫里逊等)、“结构说”(如斯诺)、“知识说”(如荀渊)。学界尚且如此,平日中人们提到的教学技能更是概念不一,有人认为它与教学方法无异,有人将它与教学水平或者教学能力混为一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或缩小、或扩大、或泛化等理解偏颇现象。
综合众多学者的教学技能观,笔者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效的教学手段,组织课内和课外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英语教学技能就是融英语和教学为一体,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为专业,以教学为途径,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完成既定英语教学目标的教学技能。
二、英语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
英语教学技能就是“英语+教学”的复合技能,该技能既包括基本教学技能的要素,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教学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组织教学技能[6]、多媒体使用技能等,同时又涵盖英语作为一个学科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即听说读写的训练技能和语音、词汇、句法、课文的教学技能。为了明确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范畴,为改革课程设置、制定可操作的训练体系和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基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1994)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中的教学技能的内容,结合英语教学中所运用的实际技能,将英语教学技能的内容归结为五大板块:教学表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组织技能、教学手段运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一)教学表达技能
教学表达技能指的是教态和语言面貌,即教师的仪表风格,包括表情、眼神、手势、站姿、服饰以及教师的语言表达,即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表达技能、英语书写规范和书面表达技能、英语课堂用语中语音、语调、语体的把握技能。教师应该做到面带微笑、眼望学生、手势自然、站姿平稳、服饰整洁,语音标准、语调正确、用语恰当,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高效。
(二)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整合和优化各教学环节,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教具,基于课型确定授课形式和板书设计,从而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该教学设计的最终成果就是教案,教案设计要科学、完整,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因为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对课堂上所教内容、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活动的系统安排及决策,是一堂课的框架”。[7]教案分为授课教案和说课教案。授课教案是教师为上课而准备的授课框架,说课教案是教师就一节课如何操作且为何如此操作进行阐释而形成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组织技能
教学组织技能就是教师为保证课堂各环节顺利有序运行而调用各种教学技巧的过程,比如,如何通过导入、提问、对子或小组活动等,灵活处理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使用正确的英语课堂用语,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互动性,适时处理突发事件等,以体现课堂的驾驭和调控能力。
(四)教学手段运用技能
教学手段运用技能指的是教师利用黑板、实物和简笔画以及多媒体等进行教学的技能。板书是课堂教学中辅助交流的教学技能,要提纲挈领、突出重难点。简笔画是利用简笔画勾勒教学内容,使之生动形象、简单明了。课件制作是教师的必要技能,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立体、动态处理词汇、句法和课文,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研究技能
教学研究技能就是教师基于具体的教学环境,以学生、教材等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所采取的种种举措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体现教师研究的能力,直接影响一个教师的发展后劲。如说课教案的设计、教改项目的组织等,均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研究技能。
三、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原则
(一)凸显实践
新升本院校的英语专业师范教育是培养该类院校所在地方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英语基础扎实且具有较好的教师基本功、熟悉英语新课标的英语师范生是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英语口语好、教学技能精应该是该类院校英语师范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需要在贯穿四年的人才培养中凸显实践。从顶层设计到每个教学环节实施,都应该基于“英语+师范”的复合技能理念,即凸显英语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实践。
新升本院校由于本科办学历史相对短暂,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不可能盲目地硬搬硬套老本科的办学经验和培养模式。该类院校必须基于自身的具体情况,看菜吃饭,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性、技能性课时的比重,统筹规划技能实践,加强技能锻炼平台建设。在第一到第五学期进行英语技能即听说读写强化实践,举行英语诵读、英语配音、英语播报、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原著阅读等竞赛活动,每个项目配备指导教师且要求学生务必参与,纳入相应课程的平时考核。教学技能项目化和模块化训练,贯穿第一到第六学期,见习和研习穿插其中,第七学期实习和研习,第八学期顶岗实习,建构英语技能和教学技能共同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师范生技能进行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和专业化指导。
(二)建构模式
当前,新升本院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常局限于“三笔一话”,教师仪表及备课讲课说课技能的训练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该类英语专业师范生技能训练常放在英语教学法课程的课堂讲授中完成,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训练和实践平台,没有形成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新升本院校的历史使命是为地方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师资,该类院校有必要立足本土,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落实于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就课程开设、教学计划、实践平台、教学评价等进行切合实际的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合理,突出技能的培养,健全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技能训练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理论-课程-实践-评价”四位交互的培养模式。理论要够用,即一定的英语语言理论和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所需的教学理论;课程要合理,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要适中,确保技能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不缺位;实践要凸显,要建构技能实践平台,包括技能训练方案和“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评价要科学,建立促进师范生全面发展的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学技能评价体系。
(三)建立实践基地
顺应社会发展升格的本科院校肩负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诸项技能中英语口语和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新升本院校应该为英语师范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空间,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自动转化,除了课内课外提供足够的技能发展舞台,还需在见习、实习、研习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提高效率。该类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地方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的教学实践基地,积极探索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让实践基地成为师范生见习、实习、研习的最佳平台,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四、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21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履行服务社会的功能,一批又一批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为了增强社会知名度,新升本院校加快步伐,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设施,从师资建设到人才培养,不断加深教育教学改革。然而,由于本科办学历史不长,改革多停留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教学技能培养模式属于微观层面,系部管理层的主任们由于管理、教学、科研的压力,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纵观全局去建构比较科学合理的体系,而一线教师疲于上课完成科研工作量,只凭感觉和经验指导学生,不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系统全局观念。老本科院校倒是有很多模式,却不是针对新升本院校的,可借鉴,但是实用性不强。基于新升本院校实际,探讨适用于建构该层次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意义重大。英语教学技能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新升本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理论探讨为该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改革、技能训练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技能评价体系的建构等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该类院校深入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见解。
[参考文献]
[1]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郭友.大学教师教学技能概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4(03).
[4]潘寂.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