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向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贸易的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服装  主要困境  品牌经营

一、我国服装经济运行现状

(一)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

服装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也是这些地区成为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服装生产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二)适应市场国际化,产业升级的需要,骨干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调整

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管理专家来工厂认职。

(三)“休闲风”推动了市场细分和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系列化趋势

正装休闲化已经成为我国服装的一个主流,同时,“品牌多元化”在近年来的服装行业内也.哨然成风,这是我国国内大众衣着消费向高品质,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产品差异化的需求,有利于改变我国服装也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局面,不仅给大企业创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带来了有利的时机,同时市场细分也给众多小企业争了一席之地。

(四)设计队伍的成长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时装业的发展

服装企业在竞争中成长的大批优秀青年设计师逐步走向成熟,如今已成为中国时装业发展的骨干。这对摘掉以往中国服装只是“加工好”的帽子,从而提高附加值,将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五)服装行业的团队意识有所增强

在集群区内体现了企业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团队意识到需求,已初步形成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组织意识和合力作用。同时,在大行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较强的大局观念,能形成统一意识。不少企业既珍惜自己的竞争力,又珍惜来自群体的无形资产,团队意识是服装产业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二.我国服装出口的困境

服装加工属于看样下订单的行业,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造成订单分散,竞争加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出口产品数量上升,价格下跌。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虽然初见成效,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问题依然存在,加之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致使某‘类产品大量涌入进口国,不仅大大增加了进口国反倾销的概率,同时也导致我国出口服装产品价格无法上场。

(一)缺乏品牌优势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品牌上去获取利润,而不是只赚取低廉的生产加工费。是缺乏品牌优势,我国服装产品价格卖不上去的重要原因,是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策略不得当,单纯依赖大路货,低价位战略等打入国际市场。

(二)新的对华限制

目前,中国服装业的国际依存度高达50%以上。据测算,中国服装出口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就要下降0.5个百分点,全国就会有3万多人失业。服装行业不仅要从外贸出口的金额,更要从考虑就业因素来评价美欧设限带来的影响,通过提升质量,技术,品牌等综合优势,确保国际竞争力,保持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欧美国家正在通过一定的方式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进口,随着中国人世和纺织品配额的逐渐取消,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制定一些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口的政策。

1.市场保护措施

为了应对中国入世,欧洲委员会实施了一项只针对中国产品的新规则,包括设立过渡性的市场保护机制。根据我国人世协定书“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规定,假如中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国出口的产品数量增加,并扰乱或将要扰乱市场,有关成员国有权激活市场保护机制。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大,价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扰乱市场秩序,或从数量上占有太大的市场份额被认为是对其他成员国的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2.服装出口附加值太低且面临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在出口中,中国服装业一直以自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主,而科技含量高,利润高的纺织品服装较少。近些年来,又面临来自自由贸易区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挑战的严峻性。目前,欧盟自由贸易区内有52%是内部贸易,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38%是内部贸易。

三.解决我国服装出口的对策

l、实施品牌化战略,强化品牌保护意识。

品牌最能体现民族工业的特点,不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驰名品牌既是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守住国内市场的护身符。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应增强品牌保护意识,特别要保护国有名牌。加强品牌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保护,这是保护国产品牌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国内,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特别是市场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名牌决不能在与外商的合资过程中轻易放弃。

2、充分发挥营销中的政府职能

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关系到国家形象的改善和知名度的提高。因此,在企业对外贸易的品牌营销中,政府有关部门应有明确的观念和政策导向,为企业创建国际名牌提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l、把发展出口名牌产品纳入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扶持有市场、有前途的民族品牌产品。

2、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名牌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有关法规和政策,阻止外商以合资等手段吞食我国品牌,督导我国品牌境外注册,保护国有无形资产。

3、加强对洋品牌的“反倾销”调查的步伐,保护民族品牌。

4、协助企业在国外开展营销工作,鼓励名牌参与国际竞争。

5、按国际惯例,组织国内企业应诉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维护国有品牌的利益。

6、加大对假冒伪劣和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护真正的名牌,维护国有品牌的声誉。

四.我国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未来走势

1.纺织服装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心能力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贸易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加深。社会急需一批掌握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备扎实外语能力的外贸从业人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直接为生产,服务和管理岗位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构,由于忽视了学生生存,发展,自我实现等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适应岗位能力差,专业技能薄弱,创造能力欠缺,就业后提升空间受限。如何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是指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能力。作为高职教育阶段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他们的核心能力是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础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组成。

基本能力是指学生今后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与人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他反应了学生某一个时间点的基本水平;专业能力是指学生从事国际贸易专业所应具备的相关职业操作能力,发展能力是指学生在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在实际的就业岗位的历练过程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如何培养核心能力?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强调“基本经济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训”三位一体,强调各门课的相互协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2 打造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打造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大部分专业教师毕业于各类高等院校,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具备一年及一年以上外贸行业从业经验。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支持并要求在职教师参加行业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资格证书,同时通过与外经贸企业合作交流,深入外经贸企业学习掌握外贸实践技能。

3 明确“核心技能+专业证书”的教学思路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化、交互化、网络化、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双语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外经贸业务工作过程为主线贯穿始终,知识融于实训教学过程中,在“做中学,学中做”。

专业课程教学和考核要实现与职业资格考试的融合。通过考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又可以检验检查教学效果,让专业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

4 强化实训模拟和校企合作

首先要强化校内实训模拟教学,以实际贸易流程为依据,通过实训软件虚拟国际商务环境,让学生熟悉并处理进出口业务,教师通过系统教学软件,指导学生操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

其次,通过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与涉外机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交流机制,例如本地海关,货代企业、报关行、外贸公司、外资企业等,这类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有一定的需要,又可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求。

5 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与学生评价制度

课程考核与课程教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人才培养的保证。

一是以过程考核为主。改革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课程考核应重视以阶段、过程考核为主。在考核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是改革学生评价机制。正确发挥评价导向作用,积极引入能够反映学生职业核心素质和能力的评价方式,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总之,学校的立身之本是教学,教学的根本在于学生。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养成,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执业,自我实现,自我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校阶段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企业共同努力和探讨。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1-005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区域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研究”(XJK012BGD03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彩霞(1974―),女,新疆奇台人,博士,衡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肖望喜(1974―),男,湖南衡阳人,博士,华中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2014年教育部大刀阔斧地对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教育改革,其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对高质量的经贸类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对外贸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一方面为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及开放型经济的需要,其改革的方向必将转向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中心问题是课程改革。一般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中,实验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之一。作为人才培养的方法,实验教学有着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二本学校课程结构不合理,实验课比例较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外贸应用型人才稀缺,无法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二本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性质和意义

实验教学改革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实务型、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是地方性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其同研究型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等方面应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地方二本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就是不断满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尤其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外贸人才。

国际贸易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同时也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当前学生到外贸企业参加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时间短,且很多企业也不愿接收专业实习,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就尤其重要。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可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实验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建设硬件投入增加,实际利用率较低

随着我国教育投入的不断增长以及对实验教学的不断重视,地方二本院校在实验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实验室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每年地方二本院校对于实验室投入都不同程度地在增长,这给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契机。除实验室的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增加,地方二本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对于实验室的软件投入也在不断增长,市场针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各类国际贸易软件也不断运用而生。尽管实验硬件及软件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利用效率却很低,其根本的原因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缺乏。

(二)师资结构不能适应教学要求

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对教师要求较高。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教师是主体,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领域内实践经验。目前地方二本院校国际贸易教师招聘更倾向于高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注重教师学历和学位层次的提高,忽视了教师实践能力,这导致地方二本院校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长期从事科研的博士尽管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无法适应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则对国贸专业实验教师实践经验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地方二本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与研究型大学没有太大的差别,基本都是以理论课为主。理论课在整个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课程数量较多,课时量占据了绝大部分,虽然有实验课程,但在总课时中所占比例较低,这种课程结构极大束缚了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加之很多地方二本院校实验课的实际开设率低,实验室没有发挥其基本作用。

另一方面,地方二本院校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了单纯的演练式、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封闭式实验教学模式依然是实验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并且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缺乏明确的目标,这些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

三、改进方向及措施

(一)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制订完整的实验教学计划

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首先应调整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增加实验课的课时。虽然有些学校开始重视实验课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落实还不到位,课程设置不能突出实践课地位,也不能落实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教学环节中。另外,要实现实验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作用,还必须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特点,制订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教学计划。在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程中,开设不同实验课类型,并整合各类实验课程,形成实验课程体系,并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

(二)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设施一方面要满足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上机人数,另一方面实验室设施及投入也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验室设施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设施配备。在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上,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应及时更换和配置适宜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多媒体投影等设备。在软件设施配备方面,实验室为建立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环境所需购置安装的各类软件较多,如国际贸易实务系统、国际信贷实验教学软件、保险实务模拟软件,与硬件相比实验室软件的质量对于国贸人才培养发挥作用更为重要,需更加注重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软件的质量。

(三)加快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必须拥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效能,因此实验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中心问题是师资建设。首先,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应尽量引进具有外贸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可灵活选择用人方式,专职或兼职。其次,在师资培育方面,学校应提供各种机会加大对实验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投入。通过参加

各种培训、交流研讨活动提升现有师资的实验教学水平。同时也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来校现场授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最后,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激励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制订相关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实验教学的主动性。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160-02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2.3 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

通过课程设计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讯盘、发盘、还盘、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贸易术语、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商品的包装、商品的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要联系其他课程的知识,不容易组织。

3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的自身特点,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

我们首先对原有的时间短而又分散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了整合,统一调整为四周的专业实习,将原来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论文调整为十八周,调整前后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周数却没有变化。然后,在学期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四周进行,第二阶段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后十四周进行,专业实习恰好置于毕业论文的两个阶段中间。

改革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企业,选择一笔或几笔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毕业论文前四周的时间和寒假进行选题、开题和收集资料,从而确保论文选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接下来的四周专业实习期间里,学生依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和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在企业里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的业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学生要确定论文撰写提纲、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审查、进行答辩等环节。

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等环节紧密联系实际,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2 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定案例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沟通,依据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和程序,最终制定出来一套统一的案例教学方案,所有专业课的案例都按照业务程序融合在其中,确保了案例教学相互衔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相邻,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化对其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企业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

3.3 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

为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难以组织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按照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和程序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发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模仿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对出口报价、结算以及所涉及的单证等业务进行模拟。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商讨,共同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乐趣倍增。

3.4 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安排了暑期社会实践。针对每个年级学生已经学过的课程,我们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暑期社会实践大纲。学生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将自己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及体会写成报告,开学后上交报告及相关材料,指导教师据此评定成绩。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学生认知和了解了企业及国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与贸易周期的关系,从而提出在贸易周期视角下,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贸易周期;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被广泛的运用在国际贸易中,并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克服了空间的限制,将交易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降低了信息传递和产品的成本,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在电子商务的运用过程中,我国企业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这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电子商务与贸易周期关系分析

电子商务对于进出口贸易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贸易方式、贸易主体、贸易政策、贸易市场、贸易产品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也因电子商务而大大缩短,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地区限制,有利于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跨国服务公司加速了全球信息流动的速度,从而导致这一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的产生,向世界市场提供服务或者产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可以实现不同领域之间企业的互相交流,并在互相联合之后形成合作组织,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和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的范围。电子商务使大多数的服务项目和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产品进行了国际贸易领域,尤其是一些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交易成本太高或者不能进行交易的产品。电子商务实现了将物流作为根本、以信息流为核心、将商流作为主体的全新发展战略,融合了展销、等传统的贸易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流程,并且中间商的的任务由信息网络来担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专业进出口公司、商和贸易中间商的地位,从而实现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变革。除此之外,“无纸化广告”让促销成本降低,将产品的制造、销售、运输过程有机的与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相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采购成本。采用网络直销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外贸企业的成本,在网络中实现格式化、标准化的票据、电子合同等的瞬间传递,将签约成本降低的同时,也提高了交易效率。但是,由于交易目标、交易方式以及交易者在电子商务中的虚拟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

2 当前贸易形势下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随着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不断的推广和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促使国际电子商务市场领域的不断扩大,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和方向,一定会对贸易周期、贸易额度以及贸易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1 国际电子商务发展与国民经济相适应

一个国家进口周期的波动与其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说,进口贸易周期的波动是由经济增长周期来决定的,这是因为当本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快时,所消耗掉的资源也就更多,在本国在生产过程中,当出现资源不足的现象时,就会强化进口需求。此外,当处于经济增长期时,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进口量的增加。因此,基于进口周期的国际电子商务,应该将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作为基本出发点,对其发展环境进行仔细的分析之后,再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来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策略。发展国际电子商务是提升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根本需要,关乎着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因此,一定要将国家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合理的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每个行业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降低交易的成本,有效的提高贸易效率。

2.2 培养专业化优势,提高企业电子商务水平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让企业能够轻易的了解市场信息和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变化,精简交易环节,从而提高贸易双方的交易效率。所以,对于实力相对雄厚的大企业而言,一定要利用自身所具备的专业化优势和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提高产品销量。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该通过影响力较强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将自身所具备的产品经营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积极的融入国际市场,从而在国际市场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应变力,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2.3 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与国际市场接轨

不兼容于国际市场的电子商务服务标准和技术标注一定会成为一个国家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绊脚石,为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造成阻碍,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的政府和企业一定要进一步的加强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并且积极的参与国际化标准的制定,从而让我国的企业能够更好的融入国际市场,公平的参与国际竞争。

2.4 提高国际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水平

国际贸易是一个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多个流程为一体的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部门,会有大量的文件、票据、单证等产生,因此,在贸易过程中,信息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信息流受到阻碍,就会导致资金和物流的不通畅,从而影响贸易交易的正常进行。而电子商务的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对于提高交易效率、保障贸易双方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根据电子商务的实际需要和出口贸易发展的要求,加快外经贸的官方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建设脚步,从而为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提供全方面的服务。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优势对我国的外贸经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将电子商务作为今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郎丽华.张连城.中国经济周期与对外贸易周期的关系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1):24-30.

[2]周岳检.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模式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1):175.

[3]赵志田.杨坚争.贸易周期视角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9):52-57.

[4]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7):10-15.

【作者简介】

姓名:杨苗苗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1年8月15日

籍贯:山东烟台

民族:汉族

职称:讲师